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1).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的答题卡上。
3.必须用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松柏./柏.油攒.射/万头攒.动数见不鲜./寡廉鲜.耻半身不遂./称心遂.愿B.伛偻./佝偻.嚼.舌/咬文嚼.字方兴未艾./期期艾.艾箪食.壶浆/食.古不化C.幽咽./下咽.泥.沙/拘泥.固执应.有尽有/应.运而生大腹便.便/便.宜从事D.关卡./卡.壳量.杯/量.体裁衣家给.人足/补充给.养畜.养牲口/六畜.兴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B.心理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者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C.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D.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中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地膜、农药污染。
农村大量推广地膜技术,废旧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散落田间,导致白色污染。
农民喷施农药后,农药瓶随手乱扔到水沟、机井里,导致水体污染。
二是粮食、蔬果污染。
现在农村白血病、心血管病等各种疑难病症增加,除了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外,粮食、蔬菜里化肥、农药残留多也是重要原因。
三是养殖污染。
农村养殖户日见其多,一些人把畜禽粪便随便堆放在村口路旁,滋生大量蚊蝇,污染环境。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2015年10月 (本卷满分160分) 命题人:江晓琳 一、基础及运用(每题2分,共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颓圮( pǐ ) 跬步( kuǐ) 遏制( è ) 百舸争流(gě ) B.吝啬( lìn ) 召唤 ( zhào ) 不驯( xùn ) 不屈不挠(ráo ) C.脊骨( jí ) 灰烬( jìn ) 山岚( lán ) 澄清事实(chéng ) D.剑戟( jǐ ) 慰藉 ( jiè ) 跫音(qióng) 锲而不舍( qì) 2、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 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 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 ①介②动③动④名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3 .下面的课文题目都是短语,从结构上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出师表 木兰诗 忆江南B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望天门山C 七根火柴 苏州园林 驿路梨花D 从三到万 想和做 纪念白求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卷(满分16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试卷综析】一、总体评价这份高三语文试卷,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
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60分,其中写作7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
本次试卷只考查了课内外背诵部分。
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言语的真实用意,仿写,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具体情况分析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2.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诗意浅显。
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内外,难度较大。
4.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
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
5.作文: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写成议论文学生比较熟悉。
一、古诗词鉴赏(10分)【题文】K0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颔联借景抒情,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描写了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缠结难解的愁绪,同时响应了标题中的“夜”字。
解析:①品读诗句,明确诗句内容。
②联想与想象,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景。
③点明作用。
每点1分,答出五点得满分。
【思路点拨】①解读诗句的内涵。
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启东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Ⅰ试题(满分 16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一、古诗词鉴赏(10分)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5分)(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
(5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安重诲①安重诲,应州人也。
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
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②明宗为人虽宽厚,然其性夷狄,果于杀人。
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
”令方因得减死。
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
侯三至醴泉县,县素僻,无驿马,其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
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
③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而川路险阻,粮运甚艰,每费一石,而致一斗。
自关以西,民苦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
明宗谓重诲曰:“事势如此,吾当自行。
”重诲曰:“此臣之责也。
”乃请行。
关西之人闻重诲来,皆已恐动,而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骇。
督趣.粮运,日夜不绝,毙踣道路者,不可胜数。
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延之寝室。
重诲酒酣,为弘昭言:“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
”因感叹泣下。
重诲去,弘昭驰骑上言:“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
”重诲行至三泉,被召还。
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
未至,拜河中节度使。
④重诲已罢,希旨者争求其过。
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常与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
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
以太子太师致仕;而以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虞变。
明宗又遣翟光业至河中,视重诲去就,戒曰:“有异志,则与从璋图之。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启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60分)一、基础及运用(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颓圮.( pǐ ) 跬.步( kuǐ)遏.制(è)百舸.争流(gě)B.吝.啬( lìn ) 召.唤 ( zhào ) 不驯.( xùn ) 不屈不挠.(ráo )C.脊.骨( jí ) 灰烬.( jìn )山岚.( lán ) 澄.清事实(chéng )D.剑戟.( jǐ ) 慰.藉 ( jiè ) 跫.音(qióng)锲.而不舍( qì)2、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 ①介②动③动④名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3 .下面的课文题目都是短语,从结构上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木兰诗忆江南 B. 愚公移山曹刿论战望天门山C.七根火柴苏州园林驿路梨花 D.从三到万想和做纪念白求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5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chuò) 关木索(guān) 期功强近()门衰祚(z)薄kuài) (jué)其泥 奴颜婢(bì)膝 责臣逋(b)慢xì) 缧(léi)绁 岂敢盘桓(huán) 形影相吊安慰听听臣微志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及其所之既倦 A.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固主上所戏弄 B. 内外多置小门,往往而是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四十磅鱼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这句话道出了书的主题。
《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小说开头交代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葛朗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
在拿破仑执政时期当上了区长,还得到拿破仑颁发的荣誉团十字章。
1806年,他又从岳母、外婆、外公那里得到三笔遗产,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臣,死当结草,水击三千里,,则芥为之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此亦飞之至也,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启东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II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第I卷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卡,写在试卷上或装订线内一律不给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9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probably doing? A. Moving a sofa. B. Washing his hands.C. Doing the washing.2. When will the two speakers certainly have finished the project? A. By September. B. By July. C. By March.3. Why did the man hurt his back? A. He lifted the heavy weights. B. He isn’t really a professional. C. He didn’t warm up before lifting.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n office. B. In a restaurantC. In a store.5. What is the man now? A. A teacher. B. A librarian. C. A government officia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1)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醴酪..(lǐlào)龟.裂(jūn) 倜傥..(tìdǎng) 呱.呱坠地(gū)B.地壳.(qiào) 挣揣.(chuài) 谂.知(shěn) 茕茕孑.立(jié)C.强.颜(qiáng) 缧绁..(léixiè) 嗜.好(shì) 偃.仰啸歌(yǎn)D.贮.藏(chú) 鹰隼.(sǔn) 玉醅.(pēi) 蜗.角虚名(wō)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惠普网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岑德智首次在惠普“网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B.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C.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D.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
某报认为厂家此举真是“掩耳盗铃....”。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
(4分)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
答:4.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Ⅰ试题(满分 16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一、古诗词鉴赏(10分)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5分)(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
(5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安重诲①安重诲,应州人也。
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
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②明宗为人虽宽厚,然其性夷狄,果于杀人。
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
”令方因得减死。
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
侯三至醴泉县,县素僻,无驿马,其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
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
③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而川路险阻,粮运甚艰,每费一石,而致一斗。
自关以西,民苦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
明宗谓重诲曰:“事势如此,吾当自行。
”重诲曰:“此臣之责也。
”乃请行。
关西之人闻重诲来,皆已恐动,而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骇。
督趣.粮运,日夜不绝,毙踣道路者,不可胜数。
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延之寝室。
重诲酒酣,为弘昭言:“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
”因感叹泣下。
重诲去,弘昭驰骑上言:“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
”重诲行至三泉,被召还。
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
未至,拜河中节度使。
④重诲已罢,希旨者争求其过。
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常与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
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
以太子太师致仕;而以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虞变。
明宗又遣翟光业至河中,视重诲去就,戒曰:“有异志,则与从璋图之。
”又遣宦者使于重诲。
使者见重诲,曰:“人言公有异志,朝廷遣药彦稠率师至矣!”重诲曰:“吾死未塞责,遽劳朝廷兴师,以重明主之忧。
”光业至,从璋率兵围重诲第,入拜于庭。
重诲降而答拜,从璋以楇击其首,重诲妻走抱之而呼曰:“令公死未晚,何遽如此!”又击其首,夫妻皆死,流血盈庭。
从璋检责其家赀,不及数千缗而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四·唐臣传第十二》,有删改)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分)⑴督趣.粮运,日夜不绝▲⑵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⑶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3.安重诲获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分)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⑴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
(3分)⑵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
(4分)⑶以太子太师致仕(2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5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防民之口,▲。
(《国语·周语上》)(2)▲,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3)▲,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货殖列传》)(4)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6)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7)▲,行必果。
(《论语·子路》)(8)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与元九书》)(9)▲,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0)▲,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11)众口铄金,▲。
(《史记·张仪列传》)(12)一失足成千古恨,▲。
(魏子安《花月痕》)(13)▲,厚积而薄发。
(苏轼《杂说》)(14)战战兢兢,▲,▲,(《诗经·小雅·小旻》)四、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一(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10题。
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杜怀超①在梦里,我常见到灯笼草。
②这些在乡野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植物,在我看来,就是油画上色彩柔和的静物,你看她一眼、两眼甚至无数眼,她依旧呆在那儿,无风无月无故事,超然于天地间。
如今,她越过都市芜杂与欲望的目光,坍塌了我内心的城堡,召唤我回到故土,回归自然,来到她的身边。
③我偏爱灯笼草这个民间的叫法,这似乎充满着血缘的亲近。
我和她一样,都是来自底层的大地。
曾经与灯笼草一样,匍匐着,从低处生长,向着高处攀登,一心以为高处是灿烂的神奇世界。
所以,灯笼草在无人处发芽时,我们也开始长大;她长叶,我们也长叶;她开花,我们离开了老家。
半米来高的灯笼草,一直就以这样的海拔在生长,由青转黄,由黄到红,直到大雪压境,她才化作乡村门楣上的红灯笼,继续照彻乡间的夜。
而我们早已远离村庄,远离大地,以为从此抵达高处了。
④村里的老人常看着我们这些外出漂泊追逐的年轻人叹息,人再高也高不过三寸之草。
⑤此刻,我应了当初老人们的预言,和着那拐杖敲击地面的鼓点,回到灯笼草的身边。
当我俯身低处时,才真正看清了高处,才悟透老人的叹息。
灯笼草是属于乡村的,烙印着草根的血液,与城市无缘,她迈着千年不变的步伐,踩着时间的节拍,一步步挪过殷商,挪过春秋,挪过唐宋元明清……而我与灯笼草是有着血缘关系的。
不信,你看这血脉,至今还是红色的呢。
所以,人,不管你走多远,也终有一天会回到草的身边。
⑥走近植物,成为植物中的一棵,是我生命的幻想与渴望。
哪怕就是这些贴着地面匍匐生长的草,最卑贱的草,最低处的草!比如这灯笼草,她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不在意生存的环境,不在意花朵的硕大与微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
她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⑦回到故土,回到自然的怀中,这已经是越来越多人内心的渴望。
我们人与草,是有生命的基础的。
如果扒开我们臃肿的皮囊,一定会有一丝自然的气息。
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执着回到乡下的理由。
在乡间,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聊天,终会有拨云见日之感。
山水隐去,只剩下真淳。
⑧在田埂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安然地地倚着树干,抽着旱烟,把玩着一株灯笼草,喃喃自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
⑨见到客人,老人更是絮絮叨叨。
曾经大地上到处是草。
吃草,成了当时生活的主旋律。
马龄菜、荠菜、灰菜等,曾都在铁锅与柴火的炙烤下走上青黄不接时代的餐桌。
可如今呢,生活倒是富足了,但只有自己种的青货,接地气,接人气,吃上去神仙般爽心。
的确,大棚颠倒了季节,反季节搞乱了蔬菜,在金钱的诱惑前,什么膨大剂、增长剂、杀虫剂、苏丹红、六六粉等一股脑地走进植物的生长中,人类在杀戮尽动物之后,又把手伸向这碧绿的植物丛了。
⑩在村里转转。
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
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
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
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而虫子们的叫声则如海啸般扑来。
放眼四围,各种莫名的草正涌过来,是绿色的海洋,是碧绿的潮水,当然,这群野草丛中闪现着灯笼草的身影。
⑾灯笼草,带着民间的图腾,在大地上生长着。
我为这个名字叫好!当她再次覆盖大地的时候,也是生命回归自然的时分。
我们就以草的方式,在四季的轮回中活出生命的亮光来。
(选自2014《青年文学》,有删改)6.根据全文内容,概括灯笼草的特点。
(5分)7.文章①②两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8.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一句的含意。
(4分)9.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6分)10.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灯笼草”中寄托的丰富情感。
(6分)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二(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日历冯骥才①我喜欢用日历。
②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
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
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候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③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
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
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
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一个个“明天”,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
当然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可是,时间又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
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
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④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
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
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
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
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⑤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
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
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⑥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
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
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
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记忆。
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
因为记忆排斥平庸。
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
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
记忆依靠载体。
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⑦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
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
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⑧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
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
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
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1.“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4分)12.简要分析文章第⑥节的思路。
(6分)13. 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