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苏东剧变) (一)东欧剧变
1、原因 (1)历史因素: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 影响,造成了政治经济上的严重困难。 (2)现实因素:受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造 成思想混乱,形势动荡。 2、概况(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 (1)波兰:1989年,第一个发生巨变的国家。 (2)德国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 模式。 (四)苏联解体的影响 1、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局势 (一)多极化趋势加强 1、欧盟的成立 (1)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①时间: ②地点:
③目的: (2)欧盟正式成立 ①时间:1993年 ②意义:实力增强;地位提高 2、日本企图跻身政治大国
②危害:严重危害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 (三)总体局势的概况 1、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2、多极化只是一个趋势,多极化的格局尚未真正形 成。
(3)外部因素: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的策 略 2、概况
(1)1990年,苏共中央宣布放弃在国家中的领导地 位,实行多党制。 (2)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失败。 (3)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三) 苏东剧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尚不成熟。
2、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 社会主义。
(1)经济实力大增。
(2)政治上极力争取“入常”。
3、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 位,但经济陷入困境。 (2)拥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3)随着经济形势日益好转,国际地位大为改善。 4、和平崛起中的中国 (1)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2)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 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 的是( )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 约瑟夫· 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 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 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 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 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 事实力并未削弱 •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 异常明显的优势 •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 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 格局已接近形成
•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 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 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 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 A.区域统一的世界 • B.多元并存的世界 • C.欧洲协作的世界 • D.欧俄均衡的世界
势的发展。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国际形势:
⑴特点:
◆总趋势缓和;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题;
◆但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时有发生,
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⑵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 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
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
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 ②美国施行强权政治,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 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 增加。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课件7: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背景: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内容: ①经济改革(未打开局面)。 ②政治改革: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取代马克思主 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实质: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结果:引起人们思想混乱,导致苏东局势动荡。
2.苏联解体 (1)解体过程: (P116-117) ①1990年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决定实行 多党制和总统制。 ②各种思潮泛滥,党派林立,民族分离主义不断发展。
③1991年“八一九”事件 结果:苏共被排挤出国家政权,国家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实质:苏共企图挽救苏共执政地位的一次努力) ④1991年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建立“独联体”(最后一个 加入“独联体”的国家:格鲁吉亚),苏联解体。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
熊熊燃烧中的纽约 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世贸大厦倒塌时, 四散奔逃的人群
ISIS恐怖分子处决人质
3.动荡的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新的矛盾冲突出现。一些地区和国家, 长期被抑制的民族、种族、宗教和领土矛盾很快被激化。 ②美国为了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③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2)剧变表现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 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 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 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问题1:东欧剧变的方式有哪些?实质是什么? 和平方式为主:波兰 并入方式为主:民主德国 流血方式为主:罗马尼亚
(5)苏联解体后,西方世界认为苏联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断 言“社会主义国家的个体生命不会超过70年”。你对此怎么看?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只表明苏联模式的社 会主义失败,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 ②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 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冷战”后国际形势特征: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 突.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9·11事件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 引发的。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分 裂为五个独立国家。在南联邦解 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 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 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部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 规模不等的战争。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1980 年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 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 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
(1)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 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2)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 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3)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 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 荡,直至苏联解体。
1990年庆祝德国统一嘉年华
一、东欧剧变
2、表现: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 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 的统一。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5个独立共和国
一、东欧剧变
2、表现: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2、苏联解体的过程: “八一九事件”
第27课_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问题探究】何谓东欧剧变呢?东欧为什么会发生剧变?东欧剧变的具体情况如 何?带来怎样的影响? (1)原因: ①东欧各国照搬 苏联模式 ,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 ② 戈尔巴乔夫改革 的影响; ③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外部原因) ☆ 钱其琛(中国前外交部部长)回答《世界知识》记者的提问: ‚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 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 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 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 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实质:__________________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波兰剧变 (3)典型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苏联解体 【问题探究】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原因是 什么?带来怎样的影响? ⑴原因: 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②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原因) ③“冷战”期间,与美国展开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 和平演变 ④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 的战略。(外部原因) ⑵标志: 1991年底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 【问题探究】: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呈现怎样的特征? 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历史备课资料: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知识点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 戈尔巴乔夫改革(1)情况: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②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2)影响: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2. 东欧剧变(1)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2)实质: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概况: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3. 苏联解体(1)经过: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②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2)结果: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知识点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 原因(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2. 国际形势的特征: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3. 表现(1)科索沃战争:①背景:1991年,南斯拉夫发生内战,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2年,原南联邦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
②概况:201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狂轰滥炸。
③影响:这是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2019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知识结构】一、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1、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改革 。
(1)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2)政治改革(1988年):以“ ”取代 社会主义,提倡所谓“ ”和“ ”。
2、过程: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 ,实行 。
② 年底,俄罗斯等11个共和国宣布成立 ,苏联解体。
3、影响:标志着两级格局的瓦解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1)美国: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 世界。
(2)其他国家: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欧 盟: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 正式签订了《 》目的是使欧洲 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 联盟。
年欧盟成立。
日 本:极力争取联合国 席位。
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 力量。
随着国内 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中 国:致力于推动建立 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 ,维护世界和平。
2、当今世界格局基本特点:世界格局呈现出“ ”的局面, 趋势进一步发展。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巩固训练】 1.“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A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2.阅读《A C .90年代增长与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关 D .世界政治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3.A.C.从政府间合作到公众参与推动 D.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4. 2004年5月1日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说:“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1个新成员国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对话二 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形 成了吗?
“现在,旧的世 界格局已经打破, 新的格局尚未形 成,世界处于新 旧格局交替的动 荡时期。 江泽民
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 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 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 力量对比局面。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 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第27课
1、东欧剧变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
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历史原因(根本原因) ②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错误 ——现实原因 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外因
(1)原因
内因
第27课
1、东欧剧变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
(1)原因
(2)标志: “独联体”的建立(1991、12) 资本主义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①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外因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困难
—内因(根本原因)
第27课
1、东欧剧变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原因
②过程:局势发生激烈动荡 共产党纷纷丢失政权
东欧剧变
1989年剧变
②影响: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
第27课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美国——两极格局结束后唯一的 超级 大国
2、欧盟 ——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 ①建立:决定建立( 1992 年) 正式建立( 1993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如何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 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 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 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 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因素使社 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 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 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超多强
1.原因
⑴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 ⑵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建自己主
导的单极世界。 ⑶ 多个国际力量中心出现,主张推进多极化。
2.表现 结合教材第127、128、129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的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1989——1991) 1、思考:什么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剧变实质
2、依据以下材料思考分析东欧剧变 的原因有哪些?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 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 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伤害了 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 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有的优越性,而 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美
日
欧盟 俄 中
一
超
多强
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 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 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
格 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统来之烈 几 “ 1斯 用910一99, 迅个个的波 洛了018。年9南速9自月“兰 伐动18勃年10斯,9东10,个1变克荡东9年兰月东,0拉 伤9波欧”小民化用,1登3起夫 亡欧年欧日兰概主时堡用了美巨,屡 之南,巨巨门成括”德了国1次 惨东斯民0变因为变了天。国《 1爆重变拉主欧0此:第发,东年 ,用时夫德:局:成武是一各国几欧而,了代势为几几装战共并个六罗1匈》家发德0冲后家和入家发国周牙马周国生突欧欢国联生欢的,利尼刊统欢了,洲掀邦乐一剧事捷用亚曾前乐激起乐德其★的变态克几了仅用所“国几规几象的未:独,家模征家有家东立德国发生剧变。之。愁的”国欧愁愁大。亚、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狂正国,潮式蔓家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以宣延。波兰、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布
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 1、特征: 和平与动荡并存 2、表现:
还是让我回到“冷战” 中去吧! 漫画中的人物为什么希望回到“冷战”中去?
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
1、特征: 和平与动荡并存
2、表现:
3.原因
① 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了国际上出现了 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动荡)
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剧变完成
制度质变
1统来之烈 几 “ 1斯 用910一99, 迅个个的波 洛了018。年9南速9自月“兰 伐动18勃年10斯,9东10,个1变克荡东9年兰月东,0拉 伤9波欧”小民化用,1登3起夫 亡欧年欧日兰概主时堡用了美巨,屡 之南,巨巨门成括”德了国1次 惨东斯民0变因为变了天。国《 1爆重变拉主欧0此:第发,东年 ,用时夫德:局:成武是一各国几欧而,了代势为几几装战共并个六罗1匈》家发德0冲后家和入家发国周牙马周国生突欧欢国联生欢的,利尼刊统欢了,洲掀邦乐一剧事捷用亚曾前乐激起乐德其★的变态克几了仅用所“国几规几象的未:独,家模征家有家东立德国发生剧变。之。愁的”国欧愁愁大。亚、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狂正国,潮式蔓家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以宣延。波兰、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布
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
解体后的苏联
苏联的解体 有双重含义:一 是国家政权性质 发生根本变化, 背离了社会主义 方向,二是同时 伴随着瓦解,分 裂为15个国家。
苏联的解体产生的影响
1、标志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2、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 趋势进一步加强。
3、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 约的扩大创造了条件。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2、原因: 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表现:
①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②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 阻碍生产力发展,导致经济危机(根本原因) ②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 会主义,放弃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直接原因) ③ 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和改善大国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合作。对 话、协商成为解决国际问题和争端的主要途 径。
5、我们该如何应对多极化趋势
•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 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 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 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本课要点回顾
•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 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改善。 ⑤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 世界和平。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特点:
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 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探究: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② 美国力图构建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推行霸权政策( 动荡) ③ 多方力量的制约(和平) ④ 当前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
4、多极化趋势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 ①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
•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 ④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缓和
苏联解体的过程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 2、八一九事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独联体的建立——完全解体(1991年底)
标志: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的11国签署 《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 俄罗斯三国利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 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 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12月 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 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 和国。
页归纳总结
多极化表现
① 美国极力构建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 欧美盟国建布立什总,统实的力国务增卿强贝,克曾国说际:地“苏位联不的断崩提高。 ③ 日溃推本产 行力生美争了国一的安个利理世 益会纪和才价常有值任一观理次念的。事机”国会席,在位全,世谋界求政治
大国地位。 ④ 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经济好转,国际地位的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 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2、原因: 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表现:
步骤:东欧剧变三阶段(困难;妥协;更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