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重点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细胞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细胞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细胞的结构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它是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的半透性薄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并起到生物识别和信号传递的作用。

另外,细胞膜还参与细胞的吸附、运输、分泌和代谢等功能。

2. 细胞质细胞膜内的区域称为细胞质,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原质。

细胞质是细胞内部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的场所,其中的细胞器承担着不同的代谢和生物学功能。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细胞核内含有大量的DNA 分子,DNA通过蛋白质的包裹形成染色质,细胞分裂时可见染色体的形成和分离。

细胞核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合成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核心作用。

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 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产生能量的场所,是呼吸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器。

线粒体内含有许多褶皱的内膜,内膜上有许多ATP合成酶。

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反应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ATP能量。

2.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特有细胞器,其内含有类囊体和叶绿体基粒,叶绿体基粒中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能够合成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

3.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细胞质中附近的一种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蛋白质的合成和包装。

这些合成的蛋白质将经过修饰后被包裹在囊泡中,通过囊泡运输蛋白质到达细胞膜,进而释放到细胞外。

4. 液泡液泡是一种液体膜囊器,其内含有细胞液和特定的物质,液泡在细胞的储存和排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中含有特有的色素,因此植物细胞的颜色多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

5. 溶酶体溶酶体是一种内涵物分解和吸收的细胞器,其中包含有许多水解酶,能够降解细胞内的有害物质,修复受损细胞器和吞噬并分解内吞的物质。

6.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一个将分泌细胞器合并、储存在内部并发往细胞表面的细胞器。

初中生物的细胞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的细胞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的细胞知识点总结细胞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关于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以下是初中生物课程中关于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的基本特性1. 细胞是生命的基础: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细胞的结构:细胞具有明确的边界,即细胞膜,它保护细胞内部的结构并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生物体拥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组成1. 细胞膜:细胞的外层,由磷脂双层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2.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DNA,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包含各种细胞器和代谢物质。

4.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5. 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存在,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6. 内质网:负责合成蛋白质和脂质。

7.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包装和运输。

8. 溶酶体:含有消化酶,分解细胞内的废物和外来物质。

9.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维持细胞形状和提供机械支持。

10. 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位于细胞膜外,提供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三、细胞的功能1. 物质交换: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细胞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放废物。

2. 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在动物和植物细胞中进行能量的转换。

3.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在细胞核中复制和转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四、细胞的分裂1. 有丝分裂: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复制后,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保持遗传信息的一致性。

2. 减数分裂: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具有一半遗传物质的精子和卵子。

五、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1. 组织的形成:相似功能的细胞聚集形成组织。

2. 器官的构成:不同的组织协同工作,构成器官。

细胞的生活总结知识点

细胞的生活总结知识点

细胞的生活总结知识点一、细胞的结构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覆盖结构,它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其中包括磷脂、蛋白质和糖等成分。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以及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质:细胞膜的内部被称为细胞质,其中包括多种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液泡等。

细胞质在细胞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核器,它包含着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以及核蛋白、核仁等成分。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二、细胞的功能1. 分裂与生长: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它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通过分裂可以使细胞增加数量,使生物体得以生长和发育。

2. 合成与代谢:细胞具有合成各种生物大分子的能力,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同时还能进行能量的合成与储存,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代谢来提供能量。

3. 运动与感应:细胞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感受到外界信号,进而调节细胞内环境,也可以通过细胞骨架、液泡等器官进行运动。

三、细胞的代谢1. 细胞呼吸:细胞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丰富的化学能,以供细胞的合成与代谢活动。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的一项重要能力,它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 新陈代谢:细胞通过新陈代谢来进行能量的合成与储存,和物质的分解与排泄,从而维持细胞内外部环境的稳定。

四、细胞的生物学分类1. 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它们只存在一个细胞,所有的生命活动和代谢都在一个细胞中完成,是细胞的基本单位。

2. 多细胞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一些真菌,它们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各个细胞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细胞之间的分工合作来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

五、细胞的生命周期1. 细胞的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是细胞生命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分裂可以使细胞增加数量。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学科。

本文将从细胞的结构、功能、分裂、信号传导和凋亡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液体,包含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染色体和核仁。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等。

内质网是由膜系统构成的复杂网络,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上有许多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高尔基体是内质网的延伸,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和分泌。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参与细胞呼吸作用。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参与细胞内外物质的分解。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参与光合作用。

细胞骨架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

微管是由蛋白质管组成的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分裂和细胞运动。

微丝是由蛋白质丝组成的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和细胞运动。

中间纤维是由蛋白质丝组成的细胞骨架,参与细胞的机械支撑和细胞形态的维持。

二、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许多功能,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合成、分泌、运输、排泄、感受、传递和存储等。

细胞的功能与细胞器密切相关。

例如,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修饰,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分泌和修饰,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作用,溶酶体参与物质的分解和消化,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

细胞的功能还与细胞膜密切相关。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上的受体可以感受外界的信号,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

细胞膜上的酶可以参与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细胞膜上的通道可以参与物质的运输。

三、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将染色体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形成纺锤体,染色体直接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初中细胞知识点总结

初中细胞知识点总结

初中细胞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重要结构。

细胞膜的随意透性,是指它可以选择性地让一些物质通过,而让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

2.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一切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器和胞质基质。

细胞质作为细胞的机体,支持和保护细胞器,同时是细胞内物质的重要储存和代谢场所。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内的重要器官,含有细胞的遗传物质DNA,负责控制细胞内的生物化学活动,具有细胞大多数的生物学特征。

4.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的空间,包含了细胞内的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

5. 粒状内质网粒状内质网是一种细胞的膜结构,其中有许多小囊泡或管状结构,主要是供应细胞其他细胞器的脂质和蛋白质。

6.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一种中小型囊泡状细胞结构,是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和糖蛋白的场所。

7. 线粒体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主要参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和细胞呼吸过程。

8. 溶酶体溶酶体是一种有许多酶的细胞器,主要功能是消化细胞内的受损细胞器和异物。

二、细胞的功能1. 营养细胞通过细胞膜和胞质基质对外界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和代谢,提供了细胞生长和分裂所需的物质。

2. 分泌细胞通过合成和分泌蛋白质、脂质等物质,调节细胞内的环境平衡,并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3. 运动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如肌原纤维、内纹织丝等,可以使细胞内的物质在细胞内运动。

4. 生长细胞通过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不断合成和分泌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物质,才能完成自己的生长过程。

5. 分裂细胞在生长到一定大小后,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继续新细胞的生物。

三、细胞的生物信息传递1. DNA的功能D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它决定了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等重要生物信息。

DNA落到一部分基因,这些基因编码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具体控制了细胞内的生物化学活动。

六年级细胞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细胞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细胞知识点归纳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生命的基石。

在六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关于细胞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皮,它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其中包含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含有遗传物质DNA。

二、细胞的种类1. 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包含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它能进行光合作用。

2. 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不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但包含其他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三、细胞的生命活动1. 新陈代谢:细胞进行物质的吸收、消化、排泄等过程,维持生命的正常运作。

2. 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产生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3. 分裂繁殖:细胞可以通过分裂繁殖形成两个或多个新细胞,这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四、细胞的特殊功能1. 水分运输: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可以贮存水分,并通过输尽活塞效应将水分运输到需要的部位。

2. 传导信号:动物细胞中的神经元可以传导电信号,实现信息交流和体内调节。

3. 吞噬功能:动物细胞中的白血球可以吞噬病原体和废弃物,起到身体防御和免疫的作用。

五、细胞的重要科学家1. 赫歇尔和哈克尔: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2. 威廉·哈维:从细胞学的角度解释了生物繁殖和发育的过程。

3. 格里菲斯:通过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六、细胞的现实应用1. 细胞工程:利用细胞技术培养器官、治疗疾病等。

2. 细胞培养: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生产药物、食品等生物制品。

通过学习细胞的知识,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生物体的构造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希望我们能继续学习更多细胞的知识,探索生命奥秘的更深层次。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五章细胞通讯第六章核糖体和核酶第七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第八章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第九章内质网,蛋白质分选,膜运输第十章细胞骨架,细胞运动第十一章细胞核和染色体第十二章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第十四章细胞衰老和死亡第一章绪论1.原生质体:被质膜包裹在细胞内的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的细胞2.结构域: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3.装配模型:模板组装,酶效应组装,自组装4.五级装配:第一级,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第二级,小分子有机物组装成生物大分子第三级,由生物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细胞的高级结构第四级,由生物大分子组装成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细胞器第五级,由各种细胞器组装成完整细胞6.支原体: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胞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显微镜技术:光镜标本制备技术、2.光镜标本制备技术步骤:样品固定、包埋与切片、染色3.电子显微镜种类: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金属投影,冷冻断裂和冷冻石刻电镜,复染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4.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5.细胞分选技术:流式细胞术6.分离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1.细胞功能:外界与通透性障碍,组织和功能定位,运输作用,细胞间通讯,信号检测2.膜化学组成:膜脂,膜糖,膜蛋白3.膜脂的三个种类:磷脂,糖脂,胆固醇4.脂质体用途:用作生物膜的研究模型,作为生物大分子与药物的运载体5.膜糖功能: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接触抑制,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保护作用。

6.膜蛋白类型: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7.膜蛋白功能:运输蛋白,酶,连接蛋白,受体(信号接受和传递)8.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冰冻断裂复型,冰冻蚀刻9.膜流动性研究方法:质膜融合,淋巴细胞的成斑成帽效应,荧光漂白恢复技术10.膜流动性的重要性:酶活性,信号转导,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周期1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胆固醇,卵磷脂/鞘磷脂比值12.影响膜蛋白流动的因素:整合蛋白,膜骨架,细胞外基因,相邻细胞,细胞外配体、抗体、药物大分子13.膜骨架的主要蛋白: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带4.1蛋白,锚定蛋白14.转运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15.协同运输的方向:同向协同,反向协同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细胞表面结构:细胞外被、膜骨架、胞质溶胶2.细胞外被功能:连接,细胞保护,屏障3.糖萼:由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质膜保护层,又称为多糖包被。

关于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细胞的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发现与研究历程17世纪荷兰微生物学家Antonie van Leeuwenhoek在自己改进的显微镜下首次看到了细胞,标志着细胞学的诞生。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提出了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观点,成为细胞学的奠基人之一。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Schwann提出了动物组织也是由细胞组成的观点。

1855年,由辛纳和雪腊首次提出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880-1900年间,由Kossel, Weismann, Driesch等人将细胞学理论系统化,建立了现代的细胞学理论。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界面,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主要通过细胞膜进行。

细胞膜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2.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着遗传物质DNA。

细胞核内还有核仁、染色质和核膜等结构。

3. 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主要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ATP产生地。

4. 内质网: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修饰的地方,内质网膜上有许多核糖体。

5.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的分泌器官,参与蛋白质等物质的加工转运。

6. 溶酶体:溶酶体主要参与细胞内的吞噬和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

7.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工厂”。

8. 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的支持和运输系统,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等结构。

三、细胞的代谢与能量1. 细胞的代谢: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合成降解,能量代谢包括ATP的合成和降解。

2. 细胞的能量:细胞能量主要来源于ATP,ATP的合成主要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体的呼吸链和叶绿体的光合作用两个途径。

3. 细胞代谢的调控:细胞代谢是受内外环境的影响的,需要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调控。

四、细胞的分裂与增殖1. 细胞的周期:细胞的周期包括有丝分裂期和间期两个阶段,有丝分裂期又包括分裂前期、分裂期、分裂后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胞膜结构与特性:1、细胞膜结构特性: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膜是蛋白和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是一种具有不对称性、流动性的结构;膜中有微区,其中聚集特定蛋白质,这些区域有秩序且较少流动,便于信号转导等功能实现。

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2、细胞膜特性:不对称性、流动性不对称性:细胞膜各种成分的分别不均匀性流动性:膜成分处于不断运动中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与其长度、胆固醇的含量、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膜蛋白量烃链越长,不饱和脂肪酸越少;胆固醇含量越多;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越低;膜蛋白含量越多,脂双层流动性越低。

二、各种运输方式比较(简略版):三、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1、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摄取细胞外蛋白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这种特异性的内吞方式称为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

2、内吞某些大分子物质如低密度脂蛋白、转铁蛋白等。

四、细胞外基质:1、定义:存在和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的蛋白和多糖纤维网络交替结构体系。

2、功能:支持、锚定、组织分离、胞间通讯。

3、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影响:影响细胞的生存与死亡;决定细胞的形态;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影响细胞的迁徙。

4、主要化学组成——三大基本类型物质:氨基聚糖和蛋白多糖;胶原与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

五、内膜系统:1、定义:细胞质内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膜相结构的总称。

(不包括细胞膜,但包括核膜)2、内膜系统结构上的统一性:2.1 都有单位膜结构。

2.2 核膜外层与粗面内质网相连接,内质网又与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细胞膜相连通。

2.3 细胞膜内陷以及内质网芽生出小泡,这些小泡在细胞中移行与细胞膜、与高尔基复合载体蛋白介导简单扩散被动运输通道蛋白介导 易化扩散主动运输载体蛋白介导体、与溶酶体也发生联系。

3、功能:与蛋白质、酶、脂类和糖类的的合成、包装和运输相关。

4、蛋白质分选信号:4.1 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4.2 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六、内质网:1、形态结构:单位膜结构的小管、小泡或扁囊连接成的三维网状膜系统。

2、功能:2.1 SER:胞内脂类合成主要场所2.2 RER:与蛋白质的合成、分泌、加工、运输、转运有关几个重要概念:Molecular chaperone(分子伴侣): 帮助新生肽链其折叠、装配及转运,自身不参与蛋白质的形成。

共同结构特点:C-末端的KDEL序列----驻留信号肽,可与ER膜上受体结合而驻留在腔内。

信号肽( signal peptide):蛋白质N末端最先被合成的、一段多肽链(18-30aa);介导蛋白质对RER膜的附着及在RER膜上的转运。

SRP(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一种蛋白-RNA复合物;能识别、结合信号肽并与RER 膜上特定蛋白结合。

translocon(转位子):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跨膜转运的通道;其上有信号肽附着的位点;中央孔道与核糖体大亚基排列成一行,与核糖体内部相连续.3、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1)信号肽引导核糖体结合到内质网膜上(2)新生肽链到内质网腔的跨膜转运(3)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的折叠(4)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的糖基化(5)蛋白质由内质网向高尔基复合体的运输4、内质网应激——蛋白监控反应:4.1 当细胞经历缺氧、钙离子稳态失衡、糖基化异常或内质网内蛋白合成急剧增加时,就会造成腔内未折叠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引发细胞毒性. 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通过增加内质网中分子伴侣的数量、降低蛋白合成速率、加快未折叠蛋白降解来保护细胞, 这种反应就称为内质网应激反应,也叫未折叠蛋白反应.4.2 当刺激严重或时间过长则会引起细胞凋亡.七、高尔基体:1、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和脂类,蛋白质含量低于内质网,糖基转移酶是高尔基复合体的标志酶。

2、形态、结构:2.1 三个组成部分扁平囊:多层平行排列。

顺面(形成面):靠近细胞核和内质网;反面(成熟面):朝向细胞膜,与周围的小管和小泡相通。

小囊泡(运输小泡):位于扁平囊与内质网之间,由RER 芽生而来。

大囊泡(浓缩泡):位于扁平囊的末端或成熟面,带有分泌颗粒。

2.2 高尔基体的极性高尔基体顺面:高尔基体的入口,负责对ER转运来的蛋白质筛选、鉴定高尔基体中间膜囊:蛋白质的糖基化、糖脂及多糖合成高尔基体反面:高尔基体的出口区域,参与蛋白质的分选,最后输出。

3、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工、浓缩内质网上合成的各种蛋白(糖基化);分选、发送;参与细胞内膜的交通。

八、溶酶体:1、酸性水解酶为溶酶体的标志酶2、溶酶体的形成溶酶体酶在RER 的核糖体上合成,随后进入内质网腔,并以芽生方式与高尔基体顺面扁平囊融合。

肽链末端的甘露糖磷酸化,形成甘露糖-6-磷酸,后者作为分拣信号运输至成熟面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形成运输小泡(初级溶酶体)。

运输小泡与胞内晚期内体融合,形成前溶酶体。

H+质子泵泵入H+ ,受体与酶分离,去磷酸,pH=5时成为成熟溶酶体。

3、溶酶体的类型3.1 .初级溶酶体(前溶酶体):酶无活性。

3.2. 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与底物结合的溶酶体。

3.3 在次级溶酶体作用到末期时还残留一些未被消化和分解的物质,并保留在溶酶体内,这种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residual body)。

4、溶酶体功能:分解外来异物和老损细胞器;细胞营养;免疫防御;腺体分泌;个体发生、发育5、溶酶体与疾病5.1 先天性溶酶体病:溶酶体中某些酶的缺乏而造成底物不能被降解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5.2 溶酶体异常释放:矽肺;类风湿性关节炎九、囊泡与囊泡运输:1、囊泡运输:蛋白质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被包装成衣被小泡,选择性地运输到靶细胞器。

2、基本过程:出芽(内载特定靶蛋白的囊泡的形成)运输(囊泡运动)停泊(囊泡选择性与特定接受靶细胞器结合)融合(囊泡与接受靶细胞器膜融合,释放内载蛋白)3、囊泡类型——根据衣被(衣被主要作用:选择性的将特定蛋白聚集在一起,形成运输小泡;如同模具一样决定运输小泡的外部特征。

)类型不同分类——主要三类:网格蛋白(clathrin);COPI;COPII3.1 网格蛋白有被囊泡---来源和运输功能:来源——尔基体产生;细胞内吞作用生成功能:质膜→内体;高尔基体→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分泌小泡(植物) 3.2 COPⅡ有被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COPⅡ蛋白对于囊泡的选择性物质运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3 COPI有被囊泡:内质网逃逸蛋白的捕捉、回收转运;高尔基体膜内蛋白的逆向运输一、线粒体:1、光镜下:呈线状或颗粒状,具有形态可变性和排列异质性。

2、电镜下: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

内膜与外膜构成的线粒体的支架。

两层膜将线粒体内部空间与细胞质隔离,并使线粒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内腔、外腔3、两膜两腔(四腔):内膜,外膜、内腔(嵴间腔)、外腔(嵴内空间)。

3.1 外膜:单位膜,化学成分是脂类和蛋白质,各占1/2。

含多种转运蛋白,形成直径2-3nm 孔径亲水通道,又称孔蛋白。

功能:透过离子和小分子物质(<10000 Da )。

3.2 内膜:蛋白质含量高,占80%;高度的选择通透性,>150Da不能通过。

3.3 基粒:基粒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构部位,其化学本质是F0F1ATP合成酶。

3.5 转位接触点:电镜观察到线粒体的内膜与外膜相互接触使膜间隙变狭窄,称为转位接触点,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

3.6 基质:在线粒体内膜以内,充满基质腔的胶状物质,含有脂类、蛋白质以及双链环状DNA、RNA、核糖体等特异结构。

3.7 特点:1.含酶最多的细胞器;2. 内膜为膜蛋白最丰富的膜;3. 唯一含DNA的核外细胞器。

4、线粒体遗传体系:线粒体是动物细胞核外唯一的含有DNA的细胞器4.1 基因组特点:线粒体DNA呈双链环状;一个线粒体内可含有一至数个DNA分子;线粒体DNA裸露,无组蛋白包裹;mtDNA全长16569 bp,共编码37个基因;线粒体基因组非常紧凑,只含少量非编码序列;母系遗传。

4.2 线粒体的基因组特点:突变率高、异质性与阈值效应有害的突变基因常常仅影响部分mtDNA,这就使细胞、组织中同时存在野生型DNA和突变型DNA,野生型DNA和突变型DNA同时存在的现象,称异质性。

当mtDNA突变数目达到某一数量时,可引起某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异常而出现临床症状。

4.3 线粒体的基因表达特点:mtDNA复制半保留方式复制;需要RNA引物;两个复制起始点;L链复制晚于H链,合成方向相反mtDNA的复制与核DNA的复制不同步,不受细胞周期影响。

线粒体mRNA不含内含子;转录产生一个多顺反子,包括多个mRNA和散布其中的tRNA,剪切位置多发生于tRNA处;转录的RNA不出线粒体。

蛋白质翻译与转录几乎同步进行;所有的mtDNA编码的蛋白质不会运出线粒体外;用于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的所有tRNA(22种)都是由mtDNA编码;不严格的密码子配对;遗传密码独特;起始氨基酸是甲酰甲硫氨酸。

4.4 线粒体遗传半自主性:线粒体含有自己的DNA(mtDNA)和核糖体,能够自主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只有少数的蛋白质是由mtDNA编码,在线粒体的核糖体上合成,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游离核糖体合成后再运输到线粒体,线粒体遗传系统仍需依赖于细胞核遗传系统。

二、细胞核:1、核膜的结构:1.1 外核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面向胞质;与粗面内质网膜连续,外表面有核糖体;形态及生化行为与粗面内质网相近;外表面有细胞骨架。

1.2 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 :面向核质;无核糖体附着;含特异性蛋白质;核纤层附着1.3 核周间隙(The perinuclear space):内、外膜之间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充满液态不定形物质,包含多种蛋白质和酶;核、质之间物质交流的重要通道。

1.4 核孔(nuclear pores):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

介导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运输。

核孔复合体运输特点,既有被动运输,又有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是通过简单扩散,直径小于10nm 自由进出;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 需要A 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