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相关曲线的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坐标曲线图

【课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坐标曲线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对常见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坐标曲线图分析,学会用读题、识标、明点、析线的方法,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评价任务】分析常见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坐标曲线图,会用读题、识标、明点、析线的方法,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完成表格: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二、课中学习任务一:坐标曲线图---类型1活动1:结合所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小组分析讨论:下图是某密闭蔬菜大棚内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1)根据图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分析可知,甲乙两图中的气体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乙中DE段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3)清晨:氧气浓度_____、有机物_____、二氧化碳浓度__________(4)傍晚:氧气浓度_____、有机物_____、二氧化碳浓度__________对标检测:1.在春季的一个晴天,对某密闭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一昼夜测定,并绘制如图甲所示的曲线,请据图回答:(1)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a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图中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对应曲线中的_________段。
某同学在曲线上标注了A、B、C、D、E五个点,一天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对应的时间点是_____点。
(2)根据图中的曲线判断植物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坐标曲线图---类型2活动2:结合所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小组分析讨论:(1)Ⅰ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曲线图分析大全

有关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纵坐标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还是净光合作用强度?光合总产量和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①如果CO2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②(光下)CO2吸收量、O2释放量和葡萄糖积累量都表示光合净产量;③光合作用CO2吸收量、光合作用O2释放量和葡萄糖制造量都表示光合总产量。
因此本图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2)、几个点、几个线段的生物学含义: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净光合强度为负值由此点获得的信息是:呼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
B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强度净为0。
表现为既不释放CO2也不吸收CO2(此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此值为纵坐标(此点为光合作用饱和点)N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CM)时所对应的最低的光照强度。
(先描述纵轴后横轴)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加AB段:此时光照较弱,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净光合强度仍为负值。
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
表现为释放CO2。
BC段: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吸收CO2。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净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强度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主要是其它因素了AC段:限制AC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CD段:限制CD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外因有:CO2浓度、温度等。
内因有:酶、叶绿体色素、C5(4)、什么光照强度,植物能正常生长?净光合作用强度>0,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图中纵坐标代表总(实际或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还就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光合总产量与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总(实际或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①表观(净)光合速率通常用O2的表观释放量、CO2的表观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②总(实际或真正)光合速率通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制造(合成)量来表示。
③呼吸速率只能在黑暗条件下测定。
通常用黑暗中CO2释放量、O2吸收量或有机物消耗量来表示。
本图纵坐标代表的就是净光合速率。
(2)相关的点与线段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如何?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速率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由此点获得的信息就是:呼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因此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B点: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者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
表现为既不释放CO2也不吸收CO2,此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
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
此点对应的M点为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CM)时所对应的最低光照强度,此光照强度为光合作用饱与点。
AB段:此时光照较弱,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O2。
总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BC段:此时光照较强,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从外界吸收CO2。
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净光合速率为正值。
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为横坐标之外的其它因素AC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就是光照强度。
(完整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

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专题1、从细胞器的角度分析理解某种状态下,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外气体交换情况如下图所示:解读:①图1表示:黑暗中,只进行细胞呼吸;②图2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③图3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④图4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
2、从物理模型曲线图分析理解图1此图是分析其他曲线图的工具,要求学生能从点、线段等绝度熟练掌握其生理作用解读:①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②AB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③B 点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④BC段及C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拓展曲线图:(1)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春末盛夏图2图3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解读:图2是春末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F 点光照消失,C 、E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没有“午休现象”。
图3是盛夏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H 点光照消失,C 、G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DEF 为“午休现象”。
(2)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的坐标曲线解读:图4显示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B 点、C 点对应光补偿点时刻,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该曲线反映植物一昼夜有有机物积累。
3、装置图分析将某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装置设计情况如下图所示(注:装置的烧杯中放入NaHCO3缓冲溶液可维持装置中的CO2浓度):解读:①若有色液滴右移,说明光照较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O2使瓶内气压增大;②若有色液滴左移,说明光照较弱,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吸收O2使瓶内气压减小;③若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O2量等于吸收的O2量,瓶内气压不变。
4、柱形图分析如图9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 、b 、c 、d 时(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体积变化。
易错点08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分析-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易错点08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分析曲线图和柱形图在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高考题中常常出现。
对曲线变化和曲线上的特殊点所代表的的生物学含义没有掌握或理解不准确是失分主要原因,对原因依据类答不全或逻辑混乱也是失分常见的原因。
在复习备考中,准确理解曲线变化趋势及拐点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结合题目情境将知识准确、合理的应用,同时避开易错陷阱,从而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易错陷阱1:总光合速率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判断。
混淆“产生O2的量”与“释放O2的量”的区别、“叶绿体(植物)固定CO2的量”与“植物吸收CO2的量”的区别、“合成有机物的量”与“积累有机物的量”的区别。
易错陷阱2:净光合作用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比较。
误以为整株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也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易错陷阱3:光照、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误以为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成正相关,误判曲线图中影响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易错陷阱4:光合作用曲线中补偿点与饱和点移动规律。
对补偿点与饱和点含义不理解造成误判,对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不准确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5:一昼夜中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的判断。
误以为光合速率下降就没有积累有机物,误以为下图中c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易错陷阱6:植物正常生长与有机物积累的关系。
误以为植物光合作用有合成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忽略了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例题1、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 ℃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30D.H、J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解析】A、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净光合速率,F点表示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0,即净光合速率为0,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项正确;B、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可以用图中“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表示,所以净光合作用最大(I 点)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 ℃,B项正确;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当温度为30 ℃时,净光合作用强度=30,呼吸作用强度=30,因此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 30+30=60,C项错误;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图中两曲线交点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2倍的是H、J两点,D项正确。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坐标曲线等图解复习

小试牛刀
2.( 2020.娄底)如图表示叶在夏季一天中氧气的净吸收速率。请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中A点表示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与呼吸作用吸收
2.在a、d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点 (早上6时)有机物积累最少,氧气浓度最低;d点(傍晚18 时)有机物积累最多,氧气浓度最丰富。
3.乙曲线bc段下降是由于中午12时左右温度过高,蒸腾作 用过强散失水分过多,部分气孔关闭,如图乙②状态。光 合作用下降,是因为缺少原料二氧化碳。
小试牛刀
示例一:
将一株天竺葵置于黑暗环境 一昼夜,然后移至光下。如 图为天竺葵植株随光照强度 增强CO2吸收(释放)量发 生变化的坐标曲线图。
曲线图解析:
1.在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A点越往下呼吸作用越强。 2.在O﹣B段光照范围内(弱光),随着光照增强植株的光合作 用强度越来越强,但是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曲线AB) 3.在B点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吸收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小试牛刀
4.某同学绘制了24小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如图),下列理解错误的
是( ) A.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的点是d点 B .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是c点 C .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段是0~ 6点和18~ 24点 D . c点和e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5.( 2009.仙桃)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 的变化情况,某学校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对温室内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含量进行了日夜24小时的测定,绘制成曲线图,下列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摘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是植物通过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以供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本文将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理解这两个过程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
关键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曲线图;植物生理1. 引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它们共同决定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通过分析相关的曲线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两个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1 光依赖反应光依赖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需要光能的参与。
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激发电子,产生ATP和NADPH,同时产生氧气。
2.2 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是光依赖反应的延续,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ATP和NADPH提供能量和还原力,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
3. 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3.1 糖酵解糖酵解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中。
葡萄糖分解成两个丙酮酸分子,同时产生少量ATP。
3.2 三羧酸循环(TCA循环)TCA循环是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丙酮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NADH和FADH2。
3.3 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是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NADH和FADH2中的电子通过一系列反应传递,最终产生大量的ATP。
4.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分析4.1 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强度后,速率趋于稳定,形成光饱和点。
4.2 光合作用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浓度后,速率不再增加,形成二氧化碳饱和点。
4.3 呼吸作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呼吸作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超过最适温度后,速率会下降,因为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活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图表分析题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污染。 保持恒定的光照、温度和pH等环境条件。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 定期检查并记录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01
技巧
02 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03
在适宜的时间点取样,确保数据的代表性。
分析数据
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各变 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 。
比较数据
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数据 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
异和联系。
图表分析的实例解析
实例一
分析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 速率和呼吸速率。
实例二
分析不同温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 吸速率。
• 分析
通过观察图表,可以发现随着光照强 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加;而呼 吸速率在光照强度较低时较高,随着 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图表分析题
目录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图表分析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应用与展望
0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 本概念
光合作用的定义
总结词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 气的过程。
0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反 应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光照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作为能量来源,光照能够激发 叶绿素分子,产生高能电子。
水分解
高能电子将水分子分解为氧气、质子和电子,这 是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的来源。
碳固定
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在叶绿体中被转化 为葡萄糖,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相关曲线的题型分析高频考点突破【常见类型研析】1.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的分析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a点:凌晨3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酶酶活性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空气中CO2仍在增加;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空气中CO2含量不变;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空气中CO2含量下降;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fg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见图2)(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净光合>0);(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有光照时);(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有呼吸作用时);(4)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第二个补偿点);(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S P-S M-S 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3)(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4)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4)(1)如图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呼吸作用消耗的O2);(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呼吸作用消耗的O2);(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呼吸作用消耗的O2);(4)O2含量最高点为e点,O2含量最低点为c点。
5.用线粒体和叶绿体表示两者关系图5、图6中表示O2的是②③⑥;图中表示CO2的是①④⑤。
图6中:ob段:只有呼吸作用应有⑤⑥;bc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⑤⑥;c点: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ce段: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应有①②③④;e点: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ef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⑤⑥;fg段:只有呼吸作用应有⑤⑥。
6.植物叶片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图(见图7)AB段:夜晚无光,光反应不能进行,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含量较高。
BC段:随着光照逐渐增强,叶绿体中产生ATP和[H]逐渐增加,三碳化合物不断被还原,含量逐渐降低。
CD段:由于发生“午休”现象,部分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三碳化合物合成减少,含量最低。
DE段:关闭的气孔逐渐张开,CO2进入增加,三碳化合物合成增加,含量增加。
EF段:随着光照逐渐减弱,叶绿体中产生ATP和[H]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被还消耗的越来越少,含量逐渐增加。
FG段:夜晚无光,光反应不能进行,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含量较高。
7.植物叶片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图(见图8)AB段:夜晚无光,光反应不能进行,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较低。
BC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增强,叶绿体中产生ATP和[H]逐渐增加,三碳化合物不断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
CD段:由于发生“午休”现象,部分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五碳化合物固定合成三碳化合物减少,含量最高。
DE段:关闭的气孔逐渐张开,CO2进入增加,五碳化合物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合成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
EF段:随着光照逐渐减弱,叶绿体中产生ATP和[H]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成五碳化合物越来越少,五碳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
FG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或[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较低。
典例1.如图所示,图甲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请据图分析:(1)图甲中A、B、C、D分别表示参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质,则A、B、C、D依次是________。
(2)在Ⅰ中发生的过程称为________,在Ⅰ中含有的参与此过程的物质是________。
(3)在Ⅰ中发生的反应与Ⅱ中发生反应的物质联系是________。
(4)图乙中,从________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________点有机物合成终止。
(5)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E点C3含量较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E点与D点相比,叶绿体中[H]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1)H2O、CO2、C3、C5 (2)光反应色素和酶(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等(4)B H (5)无光不进行光反应,C3不能被还原(6)气孔关闭,叶肉细胞内CO2含量低,CO2的固定减弱 (7)高典例2.(2011·南京二模)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A、B代表两种细胞器。
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B是________。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碳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运行:在供给植物CO2后的60 s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以层析法分析细胞代谢产物,通过研究发现7s后的代谢产物中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 s内的代谢产物大多集中在一种物质上,该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时,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________(能/不能)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⑥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图2中O~D间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________;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_______。
(用S1、S2、S3表示)(5) 若图2为植物25℃时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请在图中画出30℃时(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相应的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解析(1)图1中B是叶绿体。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葡萄糖。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时,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不能进行,原因是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与[H],暗反应不能进行。
(3)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⑥的去向有扩散到线粒体和外界。
(4)图2中O~D间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S1+S3,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S2-S1。
(5)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超过最适温度后,趋势右移。
答案(1)叶绿体② (2)不能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与[H],暗反应不能进行(3)扩散到线粒体和外界 (4)S1+S3S2-S1(5)见右上图典例3.(2011·广东卷)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
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图1 正常和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1)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_(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段______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2)从图2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__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
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__。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ATP和[H] 无光反应无法进行,叶绿体中缺乏ATP和[H],所以暗反应无法进行气孔关闭(2)干旱遮光(3)全能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典例4.(2011·四川卷)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生物量(注:生物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
(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________,还需定时向培养液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________。
海藻光合速率随不同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图中B点表示最佳的________培养条件。
(2)该海藻在无光条件下仍能生长,但需在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机物,目的是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测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葡萄糖浓度(g/L) 0 0.1 0.2 0.4 0.6 1.0海藻生物量(g/L) 0.84 0.93 1.00 1.03 0.79 0.67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设计________的实验。
(4)综合上述实验,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
答案(1)各种必需矿质元素CO2光照(2)碳源和能源(3)在0.2~0.6 g/L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4)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典例5.(2012·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研究人员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1、2的结果分别用图中的(1)、(2)表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1除满足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外,还必须在适宜的______________ _等外界条件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