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
初中物理:2.2声音的特性(课件)

♞ 想想做做
结论: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四 响度
【实验4】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 观察乒乓球被弹开大小的幅度,同时听乒乓球 振动时音叉发声的响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 的声音,重复上述过程。比较每次音叉振动幅 度的大小和发声响度的大小。
结论: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橡皮筋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三 音调
2.频率:
①定义: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
高低。物理学中用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②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③单位:赫兹 简称:赫 符号:Hz
物体在1秒种内若振动 100次,频率为100Hz。
三 音调
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的不同。一些动物 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或许你曾经注意过, 有时在你认为很静、没有任何声音时,猫或 者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觉。一般情况下, 猫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60~65 000 Hz,狗能听 到的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
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狗、大象; 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有:狗、猫、蝙蝠、海豚。
五 音色
③管乐器: 箫和笛等乐器,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
手指在不同的音孔上,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 调。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六 随堂练习
1.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 音调( C )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无法确定
听音乐辨乐器
演奏的《小星星》的两个片 段,你能判断它们分别是由 哪件乐器演奏的吗?
2.2声音的特性

小明喜欢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一次他将一把 钢尺按在桌上,一端伸出桌边,长度为钢尺的 1/3,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比较“尖细”,他知 道这是钢尺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其后他把钢尺 的2/3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力度相同),听到 的声音比较“粗犷”。
问题
振动体发声的“尖细”或“粗犷”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的?
频率描述 发声体振动快慢。
如果声音尖细、清脆,音调高; 思考:
如果声音粗狂、低沉,音调低。
听小孩和老人的声音,男 生和女生的声音,蚊子和黄牛 的声音,你听出了什么吗?我 们常说“声音刺耳”指什么? 这些声音我们都能听见,那有 没有我们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
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 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人听觉频率: 20 Hz~20000 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声音的 音调 高低 发声体振动 的频率
1、发声体振 响度大: 声音的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动的幅度 震耳欲聋 响度 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 响度小: 关,还与距离的远近 2、与发生提 (大小) 轻声耳语 有关。 的距离 发声体本身 分辨不同发声 体发出的声音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 声音的 音色 品质 的材料、结 的重要特征 的依据。 构
1.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
为雷声的 ( A.频率很高 C.响度很大
)
B.振幅很大 D.音调很高
2.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
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3.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
用这些乐器演奏时,你能分辨出是什 么乐器吗?你是怎么分辨出的?
2.2.声音的特性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小资料
20Hz
人
20 000Hz
15Hz 60Hz
狗
50 000Hz
猫
65 000Hz
蝙蝠 1000Hz
120 000Hz
150Hz
海豚
150 000Hz
二、响度
——是指声音的强弱
你观察到 了什么?
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
观察波形
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 波形有什么区别? 例如都发C调的1(do),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甲 音叉
乙 钢琴
丙 长笛
通过波形判断声音的三大特征
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 振幅不同,即响度不同。 大振动波形相同,小振动的波形各不相同。波形各不相
同,说明音色不同.
的方法是( )A
A.用更大的力击鼓,使鼓面振动振幅大些 B.使用频率高一些的鼓来敲击 C.离击鼓处远一些,听到的声音就会强些 D.击鼓击得快些
例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
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1、简谱中的1.2.3.4.5.6.7等表示的就是音调. 2、女高音,男中音也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
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
中国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奥 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独唱
例 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如图是某
2.2+声音的特性(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在河南舞阳出土的8 000多年前的贾 湖骨笛,可以吹奏出七声音阶,是我国 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单簧管、双 簧管和各种号也是常见的管乐器。
贾湖股笛
四 乐音和乐器
例题5
古筝,因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 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如图 所示是表演者弹奏古筝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三 音色
例题4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
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
声音的_响__度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
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音__调___不同;换用一把塑料
尺子继续实验,其他条件不变,则尺子发出声音的_音__色___
A.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 B.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C.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D.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
A.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会变大,响度变大,故A错误;
B.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琴弦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是跟
温度与介质有关,故B错误;
故选D。
CD.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知,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越长,就振动得越慢,音调
就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越短,就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故
C正确,C不符合题意;D错误,D符合题意。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二
响度
二 响度
1. 响度 (1)定义: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想一想: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
指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粗细)
(5)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专题2.2 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专题2.2 声音的特性课前预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发声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4.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例题1】(2019•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知识点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2.2 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52张PPT)

达标练习
5.关于如图所示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B.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音调不同 C.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响度不同 D.频率不同,振幅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A
04
课堂总结
1. 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决定音调,频率高音调高。频率单位是Hz。人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叫做声音。声音、超声、次声统称为声。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振幅决定响度。物体的振幅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的响度有关,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新知讲解
科学世界 乐音和乐器 在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可以吹奏出七声音阶,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 如图所示)。单簧管、双簧管和各种号也是常见的管乐器。
新知讲解
科学世界 乐音和乐器 在大型乐团演出时,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上面介绍的一些乐器。
新知讲解
一、音调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 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一个物体在1 s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 Hz。
新知讲解
一、音调 为了直观地了解物体振动发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声音的波形用示波器、计算机或手机等展现出来。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想想做做 当伸出的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拨动钢尺就能听到较为清楚的声音,注意听它的音调。继续缩短钢尺伸出的长度并拨动钢尺,观察音调的变化。分析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它振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点拨 在研究音调时,我们用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来搜集信息,也就是在观察。科学研究中,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真实而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第2.2课时 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第2.2课时声音的特性1.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说明: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细;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2.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范围,在20 Hz~20 000 Hz之间.高于20 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2)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伴随有次声波产生.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通常次声波对人体有害.3.响度(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的大小、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和声音的传播方向.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传播方向越集中,则声音的响度越大.说明:①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幅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泡沫小球被弹开的幅度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②音调与响度是声音的两个本质不同的特征,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如男低音歌唱家大声演唱时,女高音歌唱家轻声伴唱,女高音虽然音调高,但响度小,男低音的音调低,但响度大.4.音色(1)定义:声音的品质和特色.(2)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说明:①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能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②同一个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3)三种乐器①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②弦乐器:弦乐器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③管乐器:管乐器是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说明:探究影响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时,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研究音调高低与这个因素的关系.知识点一音调的探究及理解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2声音的特性

二、响度
声音的强弱(大小)
形容响度: 震耳欲聋 大声喧哗 引吭高歌 低声细语
有的人说话 声音宏亮,有的 人说话声音很小。 说明声音不仅有 音调不同,也有 强弱不同.
• 作业:
1、仔细阅读P23科学世界:打击乐器、管乐 器、弦乐器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 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 3、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
课堂练习
1、小华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喊叫 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是“ 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 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 音色 洪亮”,是他说话声音的______大。 响度 2、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 振幅 的______有关.当声源的______越小 振幅 小 时,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
情景体验· 探索发现
一次将一把钢尺按在桌上,一端伸出 桌边,长度为钢尺的1/3,拨动钢尺,听 到的声音比较“尖细”,这是钢尺的振动产 生的声音, 其后把钢尺的1/2伸出桌面,拨动钢尺 (力度相同),听到的声音比较“粗犷”。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 慢音调越低。
• 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
我们已经知道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 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有 的声音却使人烦躁难受。即使同样是动听的 乐曲,它们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的音调高, 有的音调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而 且各种乐器,即使演奏同样的曲调,给人的 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声音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辨不同发声 体发出的声音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 的重要特征 的依据。
形形色色的乐器
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巩固练习
1.“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 音调 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 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 响度 “高”、“低”指的是______。 2.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先快些, 后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这 高 振动频率 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 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 音的 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的声 音调 带_________的缘故。
讨论:
• 如果让我们组织一个小的乐队,准备演奏一 首陌生的乐曲,应该怎么办呢? • 首先,我们应当找到该乐曲的乐谱,它是由 一些能反映音乐特性的符号组成的。 • 那么,哪些是乐音或声音的基本特性呢? •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音调
• 点击“青藏高原”播放乐曲:
活动: • 请同学们唱一首歌曲: 《青藏高原》。 • 试唱中,你感到什么 时候最难唱? • 是要求声音响度大而 使你无法胜任,还是 其他原因?
相关问题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 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人听觉频率: 20 Hz~20000 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 关,还与距离的远近 有关。
声音的 音调 高低 发声体振动 的频率
声音的 发声体振动 响度 强弱 的幅度
(大小)
发声体本身 声音的、结构不 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听下面的声音,你能说出是哪些 物体发出的吗?
• 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品质不一样。 • 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 • 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小结
含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音调高: 清脆、尖细 音调低: 粗犷、低沉
响度大: 震耳欲聋 响度小: 轻声耳语
青藏高原
思考: 听小孩和老人的声音,你
听出了什么吗?
小孩的声音要“尖细”一点。 老人的声音要“粗犷”一点。
思考
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高, 有的听起来低呢?
1.音调
演示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 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 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探究音调和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频率的关系 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 和发声的音调。
结论
名词解释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 的响度越大。 由此可见: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 的远近有关。
小游戏——“听音辨乐器” “听声辨人”
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梁祝》 乐器2 乐器1
二胡 小提琴 这是用_______ 这是用_______ (乐器)演奏。 (乐器)演奏。 这两个声音,你知道是谁的吗? 声音2 声音1 毛泽东 周恩来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
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次 声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超 声
20Hz 20 000Hz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它们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2.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 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 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请同学们听一首乐曲
交响乐命运交响曲 • 你听到了什么? • 你能否描述你所 听到的声音的特 点?
我们的感觉和感受
• 我们听到的声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 • 小号声嘹亮挺拔; • 小提琴声柔和纤细; • 大提琴声稳重舒展…… 它们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浑厚,有 的清脆。听了这些音乐,我们会沉浸在 美的享受之中。
提高练习
• 1.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 700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50m后, 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行驶 速度?(已知当时气温是15℃)
• 2.远处开来一列火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 的声音比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要早3s,求 火车离人多远?(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 度是5200m/s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数据记录 振动 声音 钢尺 伸出长度 快慢 高低
伸出1/5
伸出1/3
最快
较快
最高
较高
伸出1/2
慢
最低
——有什么结论?
阅读教材32—33页,回答问题:
•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 什么? •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意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定义)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 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其 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 赫兹是听觉下限~20000赫兹是听觉上限) 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 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
长而厚,振
4.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C ) A.靠骨传导判断的 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5.“响鼓需要重锤敲”.请你从物理学角度 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6.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 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船上发 出信号5秒钟后在海面收到反射回来的波, 求海底的深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