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台一中2017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五次检测数学(文科)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由题得,集合,所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3.故选C.2. 复数(是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所以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第二象限. 故选.考点: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及几何意义点评:熟练掌握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几何意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属基础题3. 已知向量,,若与平行,则实数的值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由于向量若与平行,则可知(3,1+x)//(6,4x-2),则根据坐标运算得到为4(4x-20-6(x+1)=0,解得x=2,故答案为D.考点:向量的共线点评:主要是考查了向量的共线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4. 已知在等比数列中,,,则()A. B. C. D.【答案】D【解析】设等比数列公比为,,所以..故选D.5. 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为此发行了以此为主题的金银纪念币.如图所示是一枚8克圆形金质纪念币,直径,面额元.为了测算图中军旗部分的面积,现用1粒芝麻向硬币内投掷100次,其中恰有30次落在军旗内,据此可估计军旗的面积大约是()A. B. C. D.【答案】B【解析】由已知圆形金质纪念币的直径为22mm,得半径r=11mm,则圆形金质纪念币的面积为πr2=π×112=121π,∴估计军旗的面积大约是.故选:B.6. 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A. B. C. D.【答案】A【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由z=x+y得y=−x+z,平移直线y=−x+z,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x+z经过点A时,直线y=−x+z的截距最大,此时z最大。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文综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崇明东滩上主要分布有3种典型植被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

互花米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密,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强,扩散快。

下图为1980—2010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

据此回答1-3题。

1.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A.海浪侵蚀 B.海浪沉积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2.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生物多样性增加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围海造陆 D.海岸受到侵蚀3.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A.抗寒 B.抗旱 C.抗盐 D.抗病虫害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4-5题。

4.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A. 西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B. 云南,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 黑龙江,园地、耕地D. 新疆,耕地、牧草地5.关于图中三省区正确的说法是A. 三省区水域比重都小的原因基本相同B. 甲省区耕地分分布主要受水源因素的影响C. 贵州省耕地面积广大,集中连片分布D. 内蒙古其它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重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下图示意某地理要素等值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 该地理要素为A.海拔高度(m) B.年蒸发量(mm)C.海平面气压 (hPa) D.年降水量(mm)7. 影响西部沿海该要素南北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大气环流 B.纬度位置 C.地壳运动 D.植被状况下面左图为右图中AB航线附近海域海雾时空分布图(图中数值越大,出现海雾的频率越高),据此回答8-9题。

2018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华文明有多重起源,黄河不是唯一的摇篮。

大约在5000多年前,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的广阔土地上,已经形成众多的‚酋邦‛;这些‚酋邦‛渐渐融合,最终向统一国家方向发展。

4000多年前,‚夏‛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地域性国家;3500年前,商帝国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存在。

当欧洲尚处在荷马时代时,周天子已经用分封制规范了土地的分配形式和社会的等级秩序,而类似的制度,要到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才在欧洲的法兰克王国逐步形成。

我向学生讲述西欧的封建制度时,学生们常常问: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很像西欧的封建制?我说应该这样问:西欧的封建制是不是很像西周的分封制?终究,西周的分封制比西欧的封建制要早一千多年!西周分封制造成社会的严重解体,持久的动乱延续了数百年——正如同在西罗马解体、封建制形成后,西欧也经历了数百年动乱。

有过这一段经历后,秦始皇在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中国,统一从此就成为中华古典文明中最珍贵的遗产,它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保证了国家的永续长存。

在世界所有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自远古至今日未曾中断的一个文明,政治统一是它的保障。

除了政治统一这个因素,还有一种强大的思想黏合剂,那就是孔子的学说。

孔子生于轴心时代,它所生活的中国正处在严重的动荡与分裂中,他希望结束动荡,回归秩序,因而设计了一套关于秩序的学说,将人和自然都置于其中。

这套学说承前启后,成为中华古典文明之集大成;它崇尚和平、反对战争,倡导公德、拒斥私利。

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载体,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文明需要载体,没有载体,就没有文明。

在我看来,文明须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

轴心时代之所以伟大,是它产生了人类多种文明的精神载体,后来各种文明的发展,多少都表现为轴心时代精神产物的继承与变异。

轴心时代的伟大智者们: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犹太教先知,还有其他人,他们的学说或宗教,承载了文明的生存力。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英语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英语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英语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1. 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Ⅰ卷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AHere’s a selection of festivals for tourists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summer.San Francisco Silent Film FestivalFilms at this odd cinematic event have a variety of musical accompaniments, including piano and violin. It includes some classic silent movies. If you want to see them all, you can buy a festival pass.May 29 to June 1; www.silent film. orgUnion Street FestivalThis popular street fair stretches out over six blocks of the city, in the fashionable shopping ar ea of Union Street. This year, there’s beer, wine tasting and more separate themes-fashion, cuisine, tech, locals craft, and health and fitness.June 7 to 10: North Beach FestivalThis is San Francisco’s oldest street party, wit h live entertainment, delicious food and arts andcrafts. Situated in the Little Italy district, known for its associations with the “Beat Generation”, festival goers are guaranteed plenty of good Italian food. There is also as the “blessing of the animals”, a San Francisco tradition which takes place at the National Shrine of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610 Vallejo Street) at 2 pm on both days of the festivalJune 14 to 16; www.sfhorthbeach. orgStern Grove FestivalThis is the oldest free summer arts festival of its kind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ncludes a wide variety of acts, from the local symphony orchestra to well-known artists such as Smokey Robinson.Sundays from June 22 to Aug 24; www.sterngrove. org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estivalsA. San Francisco Silent Film FestivalB. Union Street FestivalC. North Beach FestivalD. Stern Grove Festival2. How is Beach Festival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Festivals?A. It lasts the shortest time.B. Festival goers can enjoy food in it.C. It has the longest history of food.D. Some foreign culture is presented in it.3. When can you enjoy the oldest art festival in the United States?A. Saturdays in May.B. Saturdays in July.C. Sundays in May.D. Sundays in July.【答案】1. B 2. A 3. D【解析】这篇文章为游客们介绍了夏天美国的一些节日。

甘肃省高台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甘肃省高台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甘肃省高台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租赁lìn 寒伧chèn 熨帖yùn 自惭形秽huìB.无垠yín 债券quàn 譬喻pì面面相觑qùC.衣褶zhé阔绰chuò和煦xù契约qìD.契约qì琐屑xiè迷惘wǎng 矫揉造作jiāo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迫不急待垂涎三尺撩人心弦虔诚B.怡笑大方一泻千里神彩焕发憩息C.愀然以悲相形见绌悲天悯人亵渎D.凶神恶煞走头无路若无其事轻蔑3.下列作家、作品及文中名句搭配不当的一项是()(2分)A.《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B.《三棵树》——苏童——“树让我迷惑,我的树到底在哪里?”C.《那树》——王鼎钧——“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D.《悬岩边的树》——曾卓——“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阁下访问寒舍..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C. 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就此告别。

....。

D. 请留步,足下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B.放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C.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真诚地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B.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018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语文试题(扫描版)

2018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12月)语文试题(扫描版)

高台一中2017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五次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说类文本阅读1.A(B.“封建制虽然使国家出现动乱但没有阻碍文明的发展”的分析不正确。

由原文第1段“有过这一段经历后,秦始皇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中国,统一从此就成为中华古典文明中最珍贵的遗产,它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保证了国家的永续长存”可知文明的发展靠的是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而国家动乱必然会阻碍文明的发展。

C.“充分阐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理解不正确。

原文第2段“将人和自然都置于其中”,这只是说孔子的学说涉及人和自然,选项中的“充分阐述”“和谐关系”都是无中生有。

D.欧洲中世纪的落后是由于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分离,而非选项所表述的“进入”‘封建时代’后所焕发出来的生机”。

2.B(“对国家发展的直接影响”的分析不正确。

文章所论孔子学说,重在强调它与帝国结构的高度结合中所发挥的影响,而非“直接”影响国家发展。

)3.D(“印度等东方国家精神载体与政治载体的结合比较松散”的说法不正确。

原文并未论及这些国家精神载体与政治载体的结合情况,推断缺乏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A(“感伤”“不复昔日模样”错。

原文倒数第2段说的是“旅游业的兴起打乱了她的宁静悠然,但是我们却也不能苛责……我们确实还能够看到她淋湿的灵魂”)5. ①这里是文学大家茅盾生活过的地方;②这里诞生了文学名作《林家铺子》;③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有着珍贵的文化记忆。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6.“灵魂”即江南乌镇的特色(或本质特点)。

(1分)①“小桥烟雨”的江南独具的诗意美景;②“青石小巷”“江水如蓝”的宁静悠远;③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厚重古朴。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实用文本阅读7.B “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的说法于文无据。

原文中只提到他在国外的工作经历,并没有涉及他的生活状况。

甘肃省高台县高三语文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甘肃省高台县高三语文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甘肃省高台县2017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其他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千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巡传》记载,祖邀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精品】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台一中2017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五次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华文明有多重起源,黄河不是唯一的摇篮。

大约在5000多年前,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的广阔土地上,已经形成众多的“酋邦”;这些“酋邦”渐渐融合,最终向统一国家方向发展。

4000多年前,“夏”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地域性国家;3500年前,商帝国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存在。

当欧洲尚处在荷马时代时,周天子已经用分封制规范了土地的分配形式和社会的等级秩序,而类似的制度,要到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才在欧洲的法兰克王国逐步形成。

我向学生讲述西欧的封建制度时,学生们常常问: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很像西欧的封建制?我说应该这样问:西欧的封建制是不是很像西周的分封制?终究,西周的分封制比西欧的封建制要早一千多年!西周分封制造成社会的严重解体,持久的动乱延续了数百年——正如同在西罗马解体、封建制形成后,西欧也经历了数百年动乱。

有过这一段经历后,秦始皇在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中国,统一从此就成为中华古典文明中最珍贵的遗产,它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保证了国家的永续长存。

在世界所有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自远古至今日未曾中断的一个文明,政治统一是它的保障。

除了政治统一这个因素,还有一种强大的思想黏合剂,那就是孔子的学说。

孔子生于轴心时代,它所生活的中国正处在严重的动荡与分裂中,他希望结束动荡,回归秩序,因而设计了一套关于秩序的学说,将人和自然都置于其中。

这套学说承前启后,成为中华古典文明之集大成;它崇尚和平、反对战争,倡导公德、拒斥私利。

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载体,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文明需要载体,没有载体,就没有文明。

在我看来,文明须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

轴心时代之所以伟大,是它产生了人类多种文明的精神载体,后来各种文明的发展,多少都表现为轴心时代精神产物的继承与变异。

轴心时代的伟大智者们: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犹太教先知,还有其他人,他们的学说或宗教,承载了文明的生存力。

而中华文明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孔子的学说(精神载体)与帝国的结构(政治载体)高度结合,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有直接的联系:凡是社会稳定,经济就繁荣;凡是社会动乱,生灵就涂炭。

孔子学说之所以成为中华古典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根源。

相比之下,西欧的情况不是这样,思想与国家未能理想对接,对后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国家曾分别称雄世界东、西方,它们势均力敌,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旗鼓相当,是当时的“超级大国”。

但是从公元4世纪起,东、西两大帝国都陷于混乱,都经受了长时期的“蛮族入侵”。

公元7世纪,唐帝国在东方崛起,把中华文明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欧洲却进入“封建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是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分离,所谓“恺撒与上帝各管一摊”。

尽管我们知道:欧洲中世纪并不“黑暗”,它仍然充满生机,但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它却落伍了。

这以后,东、西方文明拉开距离,“东方”几个文明不断放出异彩,包括印度、阿拉伯、奥斯曼,甚至拜占庭。

中华帝国则一枝独秀,按照美国加州学派的估算,在18世纪之之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中国的GDP 总量始终位居世界第一;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态势长期不变。

(摘自钱承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性的未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4000多年前的“夏”是在渐渐融合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广阔土地上的众多“酋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B. 西周和西罗马解体的史实证明,封建制度虽然使国家出现动乱但没有阻碍文明的发展。

C. 孔子根据自己的社会体验所设计出来的关于秩序的学说,充分阐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D. 欧洲进入“封建时代”后所焕发出来的生机,使得它跟不上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而最终落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从中华文明的缘起谈起,并通过对比阐述了国家统一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B. 孔子学说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载体,文章多重分析它的产生及对国家发展的直接影响。

C. 文章通过对汉帝国和罗马国家的论述,阐明了思想与国家的对接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D. 对于文明的发展,文章首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比较,最后阐明了造成东、西方文明拉开距离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家统一,可以修补国家分裂给文明所造成的毁坏,还可以促进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B. 伟大智者们的学说如果没有与政治载体结合,就难以成为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

C. 孔子的学说能够被国家所接受,是因为他的主张既符合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又符合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追求。

D. 印度等东方国家精神载体与政治载体的结合比较松散,其文明程度比不上中华文明。

【答案】1. A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B项,“封建制虽然使国家出现动乱但没有阻碍文明的发展”的分析不正确。

由原文第一段“有过这一段经历后,秦始皇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中国,统一从此就成为中华古典文明中最珍贵的遗产,它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保证了国家的永续长存”可知文明的发展靠的是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而国家动乱必然会阻碍文明的发展。

C项,“充分阐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理解不正确。

原文第二段“将人和自然都置于其中”,这只是说孔子的学说涉及人和自然,选项中的“充分阐述”“和谐关系”都是无中生有。

D项,欧洲中世纪的落后是由于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分离,而非选项所表述的“进入”‘封建时代’后所焕发出来的生机”。

故选A。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对国家发展的直接影响”的分析不正确。

文章所论孔子学说,重在强调它与帝国结构的高度结合中所发挥的影响,而非“直接”影响国家发展。

故选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印度等东方国家精神载体与政治载体的结合比较松散”的说法不正确。

原文并未论及这些国家精神载体与政治载体的结合情况,推断缺乏依据。

故选D。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类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比如本题D项,“印度等东方国家精神载体与政治载体的结合比较松散”的说法不正确。

原文并未论及这些国家精神载体与政治载体的结合情况,推断缺乏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烟雨江南回到乌镇的那一天天气很冷,又开始一个雨季的纠葛,绵绵延延淅淅沥沥。

看着灰色瓦沿上渐湿的流光,我突然想到了,这个儿时久居的江南小镇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斑斑驳驳,一瞬间,我产生了细细的将她重新在心里描摹一遍的想法。

看看脑海中零零碎碎的记忆与而今的乌镇有多少已经渐远难寻。

从车站走到东栅,我路过茶馆,最终驻足在乌镇戏台,纵然阴雨绵绵依旧阻挡不了游客高涨的兴致。

现下已经是午后了,花旦青衣正上演着不知名的越剧,一步踏尽一树白,一桥清雨一伞开,那一场悲欢离合依稀是旧时的模样,却不知台上的老旦可还记得起当年粘着听他低吟浅唱的小女孩。

台上乱红飞溅相约三生情缘,台下人面不知时光流转多少年。

戏台下方有乐师的耳房、有演员化妆的屋子,屋子外有棵银杏树,有人戏说是唐朝将军留下的传奇。

前头最大的就是看客的广场,在这戏台下的广场上,南朝昭明太子驻足过,唐朝乌赞将军流连过,宋朝的陈与义、明朝的茅坤、清初理学家张杨园都顺着戏台边的车溪河走向天下,而我们所熟悉的茅盾先生沈雁冰也经久多年的在锣鼓短笛中走向震荡的中国。

沿着戏台边上车溪河走进去,小巷的深处就是茅盾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黑瓦白墙前后两进,幼时的我还不知茅盾先生何许人也时也曾到过这里,看到大片大片的人生轨迹刻画也只觉得索然无味,可再一次到达这里,却觉得这三间屋子是那么的令人肃然起敬....。

茅盾先生将人生的少年晚年都留给了这沾着水滴的屋檐,林家铺子的传奇也在这现世中或多或少的上演。

有道是“船过乌镇读茅盾,子夜红灯照天明。

林家铺子今犹在,甩手当年掌柜人。

”虽然依稀是旧时风景,可多年来也渐染了甚嚣尘上。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而今明月在,往事不堪追。

从东栅走到西栅也是一段挺长的距离,我挑着僻静的小巷走,有时是在人家后院,有时是在沿河低地,这一路每次在经过路口时终归还是喧闹的,而在走进小巷的深处便也就清净了。

这条路,我以为我早已遗忘,再走一遍却发现原来以深深的嵌入了脑海。

渐渐地天色更加的暗沉起来,有几户人家已经燃起了煤球拎到外面,一股熟悉感涌上心头,我看着炊烟渐起笼罩在雾色迷蒙中的这个小镇,那些旅客匆匆忙忙到来又无一例外急急离开的这个小镇,她依旧延续着多年多年以前祖祖辈辈留下的生活方式,迈着平静的步调看着在这一方山水的人们上演一出出的悲欢离合、世事浮沉,瞬间我明白了其实她始终没有忘却最初的江水如蓝宁静悠远。

到达西栅时天色已大晚,有车辆来来去去,我踌躇着是否应该再进去看看。

看看我打着褐黄油纸伞奔走的青街小巷是否还是眉眼如初,看看两相对望的风雨石桥上是否留着青苔苍苍,看看那一间老房子的格子窗上是否还留着我贴下的窗花••••••不过,父亲的到来打断了这次仓促的旅程,他发梢上挂着雨,突然想到颇有些风雪侯归人的意味。

乌镇作为而今少数仍有原住民生活的古镇,我们不可否认,旅游业的兴起打乱了她的宁静悠然,但是我们却也不能苛责,毕竟走在小桥烟雨,走在沉静古巷,走在青石铺路,我们确实还能够看到她淋湿的灵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或许并不能完全的描摹她的眉眼,可我想说,时隔多年,我再次找到了,乌镇——我心目中的,烟雨江南。

(选自《天池》,有删改)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段对天气的描绘,奠定了感伤的基调,为下文发出旅游业破坏了小镇的宁静悠然,小镇不复昔日模样的叹惋做了铺垫。

B. 第2自然段写到戏台下的广场,按照年代顺序回忆跟这里有渊源的知名人物,是为了表现乌镇的年代感,突出她的古老悠久。

C.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古诗词的引用,使文章显得含蓄优雅。

D. 尾段中,“时隔多年,我再次找到了,乌镇---我心目中的,烟雨江南”即和开头呼应,又照应标题,显示出这篇散文结构严谨。

5. 文章第3段在描写茅盾故居时,作者写道“可在一次到达这里,却觉得这三间房子是那么的令人肃然起敬”,让作者“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