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声现象)1
中考物理章节强化训练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试题

专题01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的“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可以听到传输的声音。
关于此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上下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顿时,它也就停顿了跳舞;如下图,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
根据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跳舞草〞可以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音乐停顿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顿了跳舞3.2021年被认为是全球人工智能开展的元年,人工智能在不少领域已经超越人类的才能。
如下图,在2021年最新一季?最强大脑?节目中,人工智能产品小度与听音神童孙亦廷在合唱团演唱过程中进展语音识别比赛,最终打成平局。
有关比赛中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o 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人在岸边走过时,会吓跑水中的鱼,说明,月球上“死寂无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声速与回声1.十一黄金周期间,小虎和家人去玩耍,来到大草坪的HY,对着前方680m远的大山大喊一声:“啊〞〔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人耳可以分辨两个不同声音的时间是间隔为最小0.1s〕〔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出发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是多少?〔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2.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展: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假设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假如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栗木初中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

栗木初中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基本知识整理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的形式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因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能发声,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v >v,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合 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练习:☆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早、晚) 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测验—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测验—声现象(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C.睡在地上能感觉地面振动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答案】D。
【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2.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铃声渐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纸团振动发生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答案】B。
【解析】A. 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铃声渐弱,是为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鼓面振动发生,纸团的跳动只是起放大振动的作用,不是纸团的振动发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C. 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是屋内较高温度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液化而形成的,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故C正确;D. 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所以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故D正确.选B。
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答案】D。
【解析】ABC.开着窗时,部分声波会传出室外,减小了声音的反射,且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所以声音变弱.故ABC不符合题意;D.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空教室内讲话声音响亮,故D符合题意;4.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测试题声现象含解析

声现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
【解析】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2.端午节龙舟赛是我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答案】A。
【解析】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D错误。
3.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由上可知,选项B、C、D 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
201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声现象》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23·上海)调整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转变声音 的( B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2023·潍坊)我们生活在布满声音的海洋里,歌声、 风声、汽车喇叭声……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 性,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 ( A)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 地铁公司对局部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 声的途径是在( A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5.海洋中的鲸鱼在恐惊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 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
_越__高__,声音的传播速度__越__快____.
②介质的_种__类___: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快,液体中次 之,在气体中传播慢,即:_v_固_>_v_液_>_v_气_____。 (2)记忆:_1_5__℃___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3_4_0_m__/s_. 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_鼓__膜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__小__骨___及其他组织传给 _听_觉__神__经__,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_大_脑_____,这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 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 耳朵的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例2】(2023年清远)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 只
2013年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选编

2013年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选编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学区中心校赵洪伟一、选择题。
1、(2013•河北)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答案:D2、(2013•黑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答案:D3、(2013•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答案:A4、(2013•兰州)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只能传播信息,不能传播能量答案:B5、(2013•沈阳)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答案:D6、(2013•山西)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7、(2013•武汉)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答案:D8、(2013•乌鲁木齐)为了不影响小红学习,妈妈在看电视时把声音调小,这样做改变了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B9、(2013•柳州)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答案:B10、(2013•哈尔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吉它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答案:A11、(2013•长沙)长沙橘子洲头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到周末的夜晚,橘子洲的上空就会燃气璀璨夺目的烟花.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为长沙休闲旅游增添了一张新的名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燃放礼花时,我们是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声音B、礼花爆炸时,内能和机械能没有相互转化C、礼花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响声,是因为其音调高D、礼花爆炸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爆炸而产生的,与振动无关答案:A12、(2013•苏州)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答案:D13、(2013•江西)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答案:C14、(2013•包头)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答案:B15、(2013•南京)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答案:A16、(2013•烟台)如图1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发生了变化的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答案:B17、(2013•成都)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C、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答案:A二、填空题。
2013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声现象

2013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声现象2013年全国中考物理100套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一、选择题2.(2分)(2013•黑龙江)3.(2分)(2013•锦州)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A .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 .超声波能用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4.(3分)(2013•绵阳)22.(2分)(2013•深圳)“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 .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 .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3.(3分)(2013•岳阳)(2013威海)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B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2013达州)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A .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B .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C .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D .人们能听见芦山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14.(3分)(2013•湘西州)3.(3分)(2013•日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 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C 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B 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的信息(2013佛山)3.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C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4.(2分)(2013•德州)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A .声波具有能量B .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2013资阳)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凑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013泸州)19、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中考物理复习第1讲 声现象

举一反三训练
11.〈 中考·邵阳〉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 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
举一反三训练
5.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音的波形。
拔尖角度二 声音与回声的综合
【例6】〈 中考·淄博〉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音__调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能__量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 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1_5_3_1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这是因为_超__声__波__的__传__播__需__要__介__质__,__地__球__到__月__球__之__间__存__在__真__空__区__域__,__所__以__超__声___ _波__不__能__传__播__。
举一反三训练
61.“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 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
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 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 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 B )
中考综合 • 应用 • 探究 培优拔尖
拔尖角度一 声波波形图
【例5】〈 中考·德州〉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
2.噪声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如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 笛声、刹车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如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 的噪声; (3)施工噪声:如盖楼、打桩的声音等; (4)社会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商店、集贸 市场里的喧哗声。
·新课标
3.声音等级的划分 分贝 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其符号是
第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考点2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比较
特征 音调 含义
高低 声音的____,俗称声音的
决定因素 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与材料、
波形情况 相同时间内,波的个 数多,频率大,音调高 波形陡而高,振幅大, 响度大
“粗”“细” 声音的________,俗称音量 强弱 的“大”“小”
响度
音色
品质 声音的________,用于区分
发声体的依据
结构、振动
方式有关
波形中夹杂的其他频
率的成分不同
·新课标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1.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 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 ( D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解析] 弦乐器的振动频率与弦的粗细、长短、 松紧程度有关,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弦越短,振动 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弦越长,振动越慢, 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故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 换按弦的位置,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音调,选 D。
·新课标
慢。
·新课标
2.探究二: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如图K1-2所示 实验现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 长度,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幅度大 致相同,观察到钢尺伸出越短, 快 高 振动越________,音调越________。 频率 得出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 越高 频率 ________越高,音调________。
·新课标
3.探究三: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如图K1-3所示。 实验现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 大 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________。 幅度 得出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有关, 振幅 大 ________越大,响度越________。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补充说明: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来显示音叉 转换法 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另外响度 还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 距发声体的距离
·新课标
第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1.下列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
·新课标
[解析] B图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C图探 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能量,故正确选项为A。
·新课标
2. 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K1-5所示,在筷子上缠 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 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 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吹哨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 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音 调会更高
·新课标
考点梳理
振动 (2)补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就 振动 气体 固体 液体 停止。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 不同 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一般来说, 固体 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 气体
·新课标
[解析] 大象的“声音”交流是利用次声波来实 现的,故A错误;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利用超声 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 的 “超声”排石,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C 错误;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是由于回声使原声加强,故D错误。
·新课标
第一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2. 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 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 _______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 响度 的________,也能辨别出演唱的歌手。 音色
·新课标
第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考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认识噪声 无规则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振动时发出 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新课标
频率 (2)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 单位是________。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 赫兹 20 Hz~20000 Hz 围,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于 20 Hz 20000 Hz 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大于________的声音叫超 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
·新课标
2.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 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 B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新课标
[解析] 由题意知,教室内的学生若不受外界噪声的干 扰,应当阻止外界的声音进行教室。A选项中在教室内安装 噪声监控装置,只能监测噪声强度,不能使噪声减小;B选 项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选项中不符合实际不可取; D选项中噪声会更大,故正确选项为B。
1.当我们将真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会感觉 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的,月球上没 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乒乓球 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震动,我们采用的探究方法是转化法 (放大法),用到此方法的还有探究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 此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发声体在震动。
·新课标
3. 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 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 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 D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新课标
[解析] 控制噪声有三个途径,即防止噪声的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由题意知,①③ ④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②是在声源处阻止 噪声的产生,所以四种措施均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 正确选项为D。
·新课标
[解析] 由题意知,用嘴吹管的上端,管内空气 柱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正确;由于月球上没有空 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听不 到哨声,故B错误;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 是改变哨声的音调,故C错误;活塞不动,用更大 的力吹哨子,空气振动的幅度会更大,故哨声响度 会更大,D错误,答案为A。
·新课标
3.如图K1-6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 中不正确的是 ( C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解析] 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响度就 越大,所以C错误。
·新课标
·新课标
针对训练
1.图K1-8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B )
[解析] 探测海深、回声定位和超声波探查都是 利用声音来获得信息的,故选B。
·新课标
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B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长 dB 30~40 dB 期生活在________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0 dB 4.噪声减弱的途径 声源 在______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排气管上加的消声器; 传播 在______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 人耳 屏障或植树造林;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塞。
·新课标
知识梳理
考点4 声的利用 1.回声的利用
声音在__________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 传播过程 反射
v声t s= 2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声呐
是回声定位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 信息 2.噪声的利用 利用噪声可以除尘、除草、克敌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________。
2013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
·新课标
第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考点1 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1. 探究一:声音的传播 (1)实验装置:如图K1-1所示。 实验现象: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真空罩内,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越来越________。 小 得出结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介质 不能 真空________传声。
·新课标
3.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利用 (1)超声波:通常把高于________的声音称为超声波,B 20000 Hz 超和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________,超声波还能够传递能 信息 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 20 Hz (2)次声波:低于________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利用次声 波传递信息,如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 另外地震、海啸、爆炸时产生的次声波携带的能量具有很 大的破坏力。
·新课标
第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如图K1-7所示,这种下凹 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D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