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指南 2018.08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
t i o n o f U r o l o g y , E AU) 先后发布第一版 和第二 版与脊髓损伤相关
南与咨询报告 ,结合 我国实际情况编写本指南 ,所应用 的名 词
术 语遵循 国际尿控 协会(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t i n e n c e S o c i e t y , I C S ) 和
国际脊髓学会( I n t e ma t i o n a l S p i n a l C o r d S o c i e t y , I S C o S ) 推荐的标
准化名词定义 。
1 . 2脊髓损伤后尿路功能 障碍及其分类 目前 ,对脊髓损伤 后神经 源性膀 胱尚无统一 的分类方 法 。 国际尿控协会将排尿 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进行 描 述 ,并基于尿动力学结果 ,针对患者储尿期和排尿期 的功 能 障碍 提出一个分类系统 。该分类 可以较好地反映膀胱 、尿道等 下 尿路的功能和临床症状 ,但 没有反映上尿路功能状态 。廖利 民提出一种能够全面反 映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尿路和下尿路 功
波 ,沈 宏 ,王 建 业
【 中图分类号1 R 6 5 1 . 2 ; R 6 9 4 【 文献标识码l C l 文章编号l 1 0 0 6 — 9 7 7 1 ( 2 0 1 3 ) 0 4 — 0 3 0 1 — 1 7
【 本 文著录格式l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 ,国际脊髓学会 中国脊髓损伤学会 ,中华 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 会尿控学 组. 脊髓损伤患者泌 尿系管理 与临床康 复指南[ J ]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 0 1 3 , 1 9 ( 4 ) : 3 0 1 - 3 l 7 .
髓损 伤发病 率调 查报 告显示 :北京 市脊髓 损伤发 病率 2 0 世 纪 8 0 年代末 为 6 . 8 / 1 0 0 万 ,而 2 0 0 2 年达 6 0 / 1 0 0 万 ,同 8 0 年代末 相 比上升 了近 1 0 倍。 脊髓损伤后 可产生不 同类型 的下尿路 功能障碍 ,脊髓不 同 节段 的损伤均 可对膀胱和尿道括约肌 功能产生相应 的影 响。对 下尿 路 功能 障 碍 的不 当处 理会 导 致 不 同程度 的上尿 路 损毁 。 2 0 0 6 年美 国截瘫退伍军人协会 发表成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管理 指 南 】 ,2 0 0 6 年和 2 0 0 8 年 欧洲 泌尿外科 学会( E u r o p e a n A s s o c i a -

脊髓损伤瘫痪病人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脊髓损伤瘫痪病人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脊髓损伤瘫痪病人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微创脊柱科张嫣截瘫初期的病人,膀胱多处于一种感觉、运动完全消失的状态,膀胱积存尿液不能排出。

膀胱过度膨胀时,肌纤维可能因过度拉长而断裂,支配肌肉的神经末梢也断裂,这样就难以恢复肌肉的收缩力,影响膀胱功能的恢复。

因此,对于泌尿系的早期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建立理想的自动排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预防尿路感染。

泌尿系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因插尿管带进异物而引起感染;引流瓶或引流管中尿液反流入膀胱;尿液引流不畅,膀胱中积存残余尿等。

因此,应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

主要护理如下:1、选择粗细合适的导尿管,一般成人为16~18号,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充分润滑尿管前端,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引起水肿、充血。

见尿后再插入3~5cm,再充水固定,可降低留置导尿细菌逆行引发的感染发生率,留置导尿期间每周更换尿管一次,每次更换应注意用适当的挤压方法训练反射性排尿拔管前先排空膀胱,拔出尿管后应间隔4~6h再进行擦入,使膀胱黏膜得以休息。

2、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0.5%碘伏棉球擦拭会阴以尿道口为中心向外擦拭,棉球不可过湿,如过湿,擦拭时会有消毒液挤出顺尿管向尿道口内流。

消毒尿管周围,每日2次,大便后常规清洁会阴部及尿道口周围.3、留置导尿管用夹子夹住,定时开放排尿,白天可每3-4小时开放尿管一次,夜间每6小时一次,直至膀胱功能恢复或形成自动反射性膀胱。

4、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留置导尿管应从大腿下面引出,切不可使导尿管从上面跨过大腿,以免引起尿液反流而造成感染。

5、床头抬高20-30厘米,防止尿液逆流,定时翻身,防止尿液沉淀形成结石。

6、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3000-5000毫升,达到生理性冲洗。

7、尿失禁者或病人有反射性膀胱形成,但小便时间又不能自己掌握,要把便壶放在接尿部位,给病人固定小便器,随时倒便器,会阴部也要保持清洁无味。

可用0.2%呋喃西林溶液、3%的硼酸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改变尿的酸碱度,可抑制细菌生长。

脊髓损伤病人泌尿系统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泌尿系统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泌尿系统护理
脊髓损伤后病人存在那些泌尿系统护理
问题呢?
早期(脊髓休克期):
松弛性膀胱 → 尿潴留
脊髓休克期后:
松弛性膀胱 → 尿潴留 痉挛性性膀胱 → 混合型
(尿失禁+尿潴留)
脊髓休克期一般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周
怎么判断病人度过了脊髓休克期呢? 判断:
反射恢复---球海绵体发射(S3、S4) 肛门皮肤反射
➢ 会阴抹洗;定时更换尿袋;更换尿管 ➢ 饮水2000 ~2500ml/天,监测出入量
➢ ?定时夹闭尿管→不建议
➢ ?呋喃西林膀胱冲洗→不建议
留置尿管会存在一系列损害 极大的问题
生物膜与感染 →留置尿管〉28天,感染率〉98%。
逼尿肌痉挛 尿道破坏,形成污垢 尿道狭窄 影响形象及依赖的感觉
注意:导尿完毕,一边拔出 尿管,一边按压膀胱,使 尿液完全排空
7.用物清洁 8.记录
间歇性清洁导尿记录单
间歇性清洁导尿
饮水计划 ➢ 每天饮水量1500~1650ml。 ➢ 饮水包括所有流质,如粥、汤、果汁等;如饮了以上流质
,要减去饮开水的量。 ➢ 每天晚上六点后不要饮水。 ➢ 不要饮利尿饮品,如茶、汽水、含酒精饮品、糖水、薏米
患者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 由照顾者作间歇性清洁导尿 间歇性导尿
国外多项研究表示,清洁导尿与无菌导尿相比,在 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间歇性清洁导尿
好处:训练膀胱功能 减少尿路感染,避免留置尿管的生物膜 便于在家里操作 增加了病人自尊与自主权 重获控制膀胱的感觉及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要求:手部灵活性,能自己操作导尿; 女病人必须有足够活动以接触尿道; 病人接受
个案一:
患者,男,24岁
颈7前路椎管减压术,植骨钢板内固定后术后” 乳头平面以下感觉、活动消失、尿潴留 双上肢肌力Ⅱ ~ Ⅲ级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指南 08PPT课件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指南 08PPT课件

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分度标准
• 1度:肾盂肾盏轻度扩张、输尿管无扩张; • 2度:肾盂肾盏中度扩张、杯口变钝,输尿管轻度扩张; • 3度:肾盂肾盏中度扩张和输尿管中度扩张迂曲; • 4度:肾盂肾盏重度扩张、乳头消失,输尿管重度扩张迂曲。 • 上述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经常源自膀胱壁增厚导致的壁段输尿
管狭窄梗阻。该方法最后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进行分类。 • 上述分类方法有助于全面评估、了解、描述和记录脊髓损伤患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 无菌间歇导尿的要点包括: • ①选择适当尺寸的导尿管:推荐使用12~14 Fr的导管(女性可以
选用14或16 Fr); • ②无菌操作:尿道外口消毒后,经尿道无菌插管; • ③充分润滑尿道:推荐使用润滑剂以避免发生尿道损伤等并发
症; • ④轻柔操作:缓慢插入导尿管,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 ⑤完全引流尿液后,轻微按压耻骨上区,同时缓慢拔出导尿管,
解读《脊髓损伤患者泌尿
系管理临床康复指南》
廖利民,吴娟,鞠彦合,李建军等
1.廖利民(1964-),男,四川高县人,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泌尿学 与尿动力学; 2.吴娟(1969-),女,云南昆明市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泌尿学与尿动力学; 3.鞠彦合(1975-),男,山东诸城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泌尿学与尿动力学; 4.李建军(1962-),男,山东荣城市人,硕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脊髓损伤 康复学。
所应用的名词术语遵循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和国际脊髓学会(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Society, ISCoS)推荐的标准化名词定义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发表时间:2019-04-17T15:22:00.4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2期作者:柳松[导读] 泌尿系统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CI)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勃利县人民医院 154500摘要:泌尿系统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CI)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但往往是不受重视的,但是这是患者恢复身体功能的第一步,泌尿系统疾病常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许多患者称之为“难说”,这是影响SCI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继发性感染、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脊髓损伤59例,其中一些患者进行了早期的泌尿外科治疗,包括早期膀胱功能检查、间歇性导尿和泌尿系统日记建立。

关键词: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管理;临床康复指导1材料和方法1.1SCI患者59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14~49岁,交通事故伤25例,重物伤13例,高处坠落6例,脊髓炎4例,其中颈髓损伤31例,颈下段21例(C5-C7),胸脊髓损伤5例,腰髓损伤23例。

根据发病后泌尿系统管理的干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管理组(22例)、中间管理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

脊髓损伤由医院诊断,损伤程度为A级,所有患者在间歇导尿前均未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或体征。

早期管理组在康复干预开始后1.2小时进行泌尿系统管理,即在发病后30天内、中位管理组发病后1-2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泌尿系统管理,主要是留置导尿、人工刺激、排尿等。

泌尿系统管理主要包括膀胱功能评估、早期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泌尿系统日记建立等措施。

在康复组中,增加了一名单独的泌尿科管理员,负责泌尿系统的培训和评估,以及泌尿科患者的泌尿科记录,在每月的康复评估会上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治疗建议。

管理组患者每月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以评估膀胱功能,定期、定量饮水和定期排尿系统是膀胱训练的基本措施,膀胱的安全生理容量为400毫升,每次饮用水的适宜量为450-500毫升,使膀胱容量在随后的排尿中达到约400毫升,饮水和排尿间隔一般为1至3小时,这与体位和体温有关,卧位和体温低时排尿时间缩短,从上午到下午8时,24小时尿量控制在2000 ml以内。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指南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指南
• 脊髓损伤后可产生不同类型的下尿路功能障碍,脊髓不同节段 的损伤均可对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对下尿 路功能障碍的不当处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上尿路损毁。
一、概述
• 国际尿控协会将排尿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进 行描述,并基于尿动力学结果,针对患者储尿期和排尿期的功 能障碍提出一个分类系统。该分类可以较好地反映膀胱、尿道 等下尿路的功能和临床症状,但没有反映上尿路功能状态。
解读《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
管理临床康复指南》
廖利民,吴娟,鞠彦合,李建军等
1.廖利民(1964-),男,四川高县人,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泌尿学 与尿动力学; 2.吴娟(1969-),女,云南昆明市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泌尿学与尿动力学; 3.鞠彦合(1975-),男,山东诸城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泌尿学与尿动力学; 4.李建军(1962-),男,山东荣城市人,硕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脊髓损伤 康复学。
2. 诊断 脊髓损伤病变诊断 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诊断(目前医院不能开展该 项诊断)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膀胱排空障碍,需要通过适当的 方法安全地排空膀胱。常用的方法有经尿道留置尿管、间歇导尿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耻骨上膀胱造瘘等。 3.处理措施 3.1 经尿道留置导尿
主要内容
• 一、概述 •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 三、SCI恢复期泌尿系评估、处理与康复 • 四、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处理(略) • 五、SCI后的护理 • 六、SCI后预期寿命
一、概述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国际脊髓学会 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的组 织下,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 制定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

脊髓损伤患者的尿路管理

脊髓损伤患者的尿路管理

脊髓损伤患者的尿路管理
董淑富;王志莲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脊髓损伤患者的尿路管理一般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尿路的无菌状态;(2)膀胱内不要留多量的残尿;(3)尽可能早期脱离导尿管,避免膀胱尿道机械性损伤;(4)保持肾脏的正常机能等。

因此在脊髓损伤早期推荐使用无菌的间歇导尿法和灭菌的留置导尿管法以及早期膀胱训练。

1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尿路管理在脊髓损伤急性期膀胱几乎无例外的处于尿闭状态,其原因是逼尿肌弛缓无力,后部尿道( 膀胱内、外括约肌)收缩阻力增大,因神经麻痹尿路的粘膜会因少许的机械刺激而受到损伤。

为了把尿路合并症控制在最低限度,把膀胱内尿液导出来,有下列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1 无菌间歇导尿法目前应用较广的方法为Guttmann等提【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董淑富;王志莲
【作者单位】[1]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荣成264309;[2]荣成市石岛镇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7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尿路管理临床分析 [J], 王枫;王海洋;原琪;汪家琮;詹金锴
2.脊髓损伤患者的尿路管理 [J], 董淑富;王志莲
3.脊髓损伤后的尿路管理脊髓损伤后的尿路管理 [J], 李建国
4.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J], 张秀;华文洁;李素
5.膀胱安全容量导尿法对骶上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的影响 [J], 张大伟;朱红军;冯晓燕;陈玉红;刘怡;陈康武;蔡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指南PPT医学课件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指南PPT医学课件
反而有增加感染可能,不推荐使用
18
三、SCI恢复期泌尿系评估、处理与康复
1.目的
长期目标:对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进行准确的评 估和分类,发现并去除泌尿系损害的高危因素, 制定恢复储尿及排尿功能的个体化方案。
首要目标:保护上尿路功能(保护肾脏功能), 保证储尿期和排尿前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 临床康复指南
1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三、SCI恢复期泌尿系评估、处理与康复 四、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处理 五、SCI后的护理 六、SCI后预期寿命
2
一、概述
1. 制定依据 循证医学 CNKI和PUBMED近10年的中英文文献 美国截瘫退伍军人协会2006年的成人脊髓损
性期短期使用安全
8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3.3 间歇导尿
建议尽早开始,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 无菌间歇导尿 急性期推荐 清洁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前提条件
①有足够的膀胱容量、规律饮水利尿、保持24h最大尿量
约1500-2000ml左右;
②每4-6小时导尿1次,每次导出尿量≤500ml; ③患者病情平稳,不需要抢救或大量输液
吐、肉眼脓尿、膀胱痉挛、腹痛或肋脊角叩痛等症状 的泌尿系感染
12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4.2 感染因素
13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4.3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仍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 ①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
菌数≥104CUF/ml,革兰氏阴性球菌菌数 ≥105CUF/ml ②新鲜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 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膀胱排空障碍,需要通过适当的 方法安全地排空膀胱。常用的方法有经尿道留置尿管、间歇导尿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耻骨上膀胱造瘘等。
3.处理措施 3.1 经尿道留置导尿 急性期需抢救、手术、大量输液时短期使用,可作为最初48h的急 救措施 3.2 耻骨上造瘘 发展中国家治疗尿潴留和尿失禁的重要方法,急性期短期使用安全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膀胱内高压及残余尿处理 降低压力,减少残余尿 脊髓损伤后如果多次出现尿路感染,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膀胱充盈期 或排尿期压力过高、残余尿过多等问题。合理地降低膀胱压力,减少残 余尿,可显著降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机会。 膀胱灌注或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没有预防感染作用,反而有增加感染可 能,不推荐使用 • 多项研究已证实,人工冲洗膀胱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有增加感染 的可能。 • 清洗尿道外口仅有清洁的作用。 • 有研究发现,常规冲洗膀胱可能增加输尿管返流,从而引发肾功能损伤 的风险。因此,不推荐脊髓损伤急性期常规应用;但在出现脓尿、血尿、 尿液浑浊或尿管引流不畅时则可以进行膀胱冲洗。 • 也有部分文献支持在慢性康复期膀胱灌注黏膜保护剂可修复黏膜表面受 损的聚糖层,起到预防膀胱感染的作用。
清洁间歇导尿
急性期推荐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间歇导尿前提条件: ①有足够的膀胱容量、规律饮水利尿、保持24h最大尿量约 1500-2000ml左右; ②每4-6小时导尿1次,每次导出尿量≤500ml; ③患者病情平稳,不需要抢救或大量输液 ※间歇导尿禁忌症 合并尿道或膀胱损伤(尿道出血、血尿); 合并尿道畸形、狭窄、尿道炎、尿道脓肿; 合并膀胱颈梗阻、严重前列腺增生症; 合并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 盆底肌或尿道外括约肌严重痉挛; 严重自主神经过反射; 严重尿失禁
一、概述
1. 制定依据 循证医学EBM CNKI和PUBMED近10年的中英文文献 美国截瘫退伍军人协会2006年的成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管理 指南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EAU)2006、2008两版本的脊髓损伤相关的神经源性下尿路功 能障碍诊治指南 所应用的名词术语遵循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和国际脊髓学会(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Society, ISCoS)推荐的标准化名词定义
一、概述
• 国际尿控协会将排尿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进 行描述,并基于尿动力学结果,针对患者储尿期和排尿期的功 能障碍提出一个分类系统。该分类可以较好地反映膀胱、尿道 等下尿路的功能和临床症状,但没有反映上尿路功能状态。
廖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全尿路功能障碍分类方法
对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分级 参照国际返流分级标准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2)症状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常规治疗
抗菌治疗 症状轻者口服给药,发热者静脉用药,轻症者通常治疗7天,
重症一般14天 无逼尿肌过度活动情况下每次导尿时膀胱容积不要超过尿流动力学检 查确定的膀胱容积(通常≤400ml),反之需使用药物增大膀胱容积 感染较重者建议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消除残余尿,复杂性尿路感染 要警惕膀胱压力过高,尿液返流,需定期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 Ⅰ级:返流至不扩张的输尿管; • Ⅱ级:返流至不扩张的肾盂肾盏;
• Ⅲ级:输尿管、肾盂肾盏轻中度扩张,杯口变钝;
• Ⅳ级:中度输尿管迂曲和肾盂肾盏扩张; • Ⅴ级:输尿管、肾盂肾盏重度扩张,乳头消失,输尿管迂曲。
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分度标准
• 1度:肾盂肾盏轻度扩张、输尿管无扩张; • 2度:肾盂肾盏中度扩张、杯口变钝,输尿管轻度扩张; • 3度:肾盂肾盏中度扩张和输尿管中度扩张迂曲; • 4度:肾盂肾盏重度扩张、乳头消失,输尿管重度扩张迂曲。 • 上述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经常源自膀胱壁增厚导致的壁段输尿管狭窄梗阻。该 方法最后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进行分类。 • 上述分类方法有助于全面评估、了解、描述和记录脊髓损伤患者的上尿路与下 尿路的病理生理状态及其变化,为进一步制定治疗与康复方案和随访,提供全 面、科学和客观的基础。
解读《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
管理临床康复指南》
廖利民,吴娟,鞠彦合,李建军等
1.廖利民(1964-),男,四川高县人,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泌尿学 与尿动力学; 2.吴娟(1969-),女,云南昆明市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泌尿学与尿动力学; 3.鞠彦合(1975-),男,山东诸城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泌尿学与尿动力学; 4.李建军(1962-),男,山东荣城市人,硕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脊髓损伤 康复学。
主要内容
• 一、概述 •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 三、SCI恢复期泌尿系评估、处理与康复
• 四、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处理(略)
• 五、SCI后的护理 • 六、SCI后预期寿命
一、概述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国际脊髓学会 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的组 织下,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 制定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 • 目的是为不同医疗条件下的临床医生在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 治疗与康复手段,以及长期随访、系处理
4.3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仍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
①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数 ≥104CUF/ml,革兰氏阴性球菌菌数≥105CUF/ml
②新鲜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 视野见到细菌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一、概述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 外伤性、医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原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
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
• 脊髓损伤后可产生不同类型的下尿路功能障碍,脊髓不同节段 的损伤均可对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对下尿 路功能障碍的不当处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上尿路损毁。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1. 目的 保证患者安全,及时排除尿液、预防膀胱过度膨胀、预防泌 尿系感染、预防结石形成、预防尿道损伤。 早期并发症的预防是下尿路功能成功康复的前提 2. 诊断 脊髓损伤病变诊断
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诊断(目前医院不能开展该 项诊断)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4.3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③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内)有内 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兰氏阳性球菌菌数≥104CUF/ml, 革兰氏阴性球菌菌数≥105CUF/ml应视为尿路感染 ④耻骨上穿刺抽吸尿液细菌培养只要发现细菌即可诊断尿路感染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白菌属、金球葡萄球菌、表
三、SCI恢复期泌尿系评估、处理与康复
1.目的 长期目标:对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类, 发现并去除泌尿系损害的高危因素,制定恢复储尿及排尿功能 的个体化方案。 ※首要目标:保护上尿路功能(保护肾脏功能),保证储尿 期和排尿前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
次要目标:恢复/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能力,减少 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SCI恢复期泌尿系评估、处理与康复
2.3专科评估 尿液细菌学检查 泌尿系感染时的必做检查 泌尿系平片(KUB)和静脉肾盂造影(IVP) 肾、输尿管、膀 胱形态以及分肾功能状态,明确有无泌尿系结石存在 泌尿系CT 能够明确肾脏皮质厚度、肾盂积水状态、输尿管 扩张程度、泌尿系结石和新生物等异常,了解泌尿系统临近器 官情况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造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MRU) 可以清楚地显示肾盂输尿管扩张情况、输尿管走 行和迂曲状态以及膀胱形态,无需使用造影剂,不受肾功能影 响,为推荐检查项目。
• ⑤完全引流尿液后,轻微按压耻骨上区,同时缓慢拔出导尿管, 尿管完全拔出前夹闭尿管末端,完全拔出尿管,防止尿液返流。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3.4自发排尿 脊髓休克期过后,逼尿肌出现过度活动,建议尽早使用抗胆碱 能药物(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抑制逼尿肌收缩, 保护膀胱。
※急性期脊髓损伤患者,即使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多不能
三、SCI恢复期泌尿系评估、处理与康复
• 2.评估与诊断 • 2.1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包括:
• (1)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脊髓损伤病变的诊断
• (2)尿量功能障碍和泌尿系并发症的诊断 • (3)其他相关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断 • 2.2 基础评估 病史、症状、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尿液分析、 肾功能、泌尿系超声-重点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形态和残余)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3.3 间歇导尿 建议尽早开始,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
膀胱间歇性充盈与排空,有助于膀胱反射的恢复。对于出现排 尿功能障碍的早期脊髓损伤患者,应首先排除泌尿系器官的损 伤(如膀胱破裂、尿道损伤等),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如果不存在 间歇导尿禁忌症,应尽早开始间歇导尿。 无菌间歇导尿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4.2 感染因素
• 脊髓损伤后泌尿系感染常见的易感因素有导尿管相关的细菌定植、 膀胱内残余尿增多、膀胱内压增高、膀胱输尿管返流、机体防御能 力下降、留置尿管对下尿路黏膜的损伤、长期卧床、喝水过少、并 发尿路结石等。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脊髓损伤后继发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原因。 对于感染容易复发或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来说,要警惕存在膀胱 内压增高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可能。
二、SCI急性期的泌尿系处理
• 无菌间歇导尿的要点包括: • ①选择适当尺寸的导尿管:推荐使用12~14 Fr的导管(女性可以 选用14或16 Fr); • ②无菌操作:尿道外口消毒后,经尿道无菌插管; • ③充分润滑尿道:推荐使用润滑剂以避免发生尿道损伤等并发 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