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呼吸道管理技术

呼吸道管理技术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
各类呼吸道阻塞和呼吸道高敏感反应都造成气体运输障碍,影响肺内气体正常交换。
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气道管理不当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道管理是采取必要的方式,保障病人的氧供。
气道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证通气氧合,气道开放,气管保护和灌洗。
气道管理技术是麻醉科和危重病医学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手法开放通道:病人取仰卧位,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双手食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向上将下颌角提起,使病人的下牙槽平面高于上牙槽平面。
二、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亦可用金属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口咽通气道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翼缘、牙垫部分和咽弯曲部分。
口咽通气道的插入方法有两种:舌拉钩或压舌板法和反向插入法。
舌拉钩或压舌板法指在舌拉钩或压舌板协助下将口咽通气道插入正确的位置,是临床插入口咽通气道的最常用方法,操作要点如下:1,插入口咽通气道前进行完善的表面麻醉,以抑制咽喉反射。
2,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所需的通气道的长度(在口外)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3,张开病人的口腔,放置舌拉钩或压舌板于舌根部,向上提起使舌离开咽后壁。
将口咽通气道放入口腔,直至其末端突出门齿1~2cm,此时口咽通气道的前端即将到达口咽部后壁。
4,双手托起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然后将双手的拇指放置在口咽通气道两侧的翼缘上;向下至少推送2cm,直至口咽通气道的翼缘到达唇部的上方,此时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段正好位于舌根后。
5,放松下颌骨髁部,使其退回颞颌关节。
检查口腔,以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道之间。
反向插入法即把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部面朝向腭部插入口腔。
当其前端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将其旋转1800,旋转成正位后,口咽通气道的末端距门齿大约为2cm,然后用双手托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并用双手的拇指向下推送口咽通气道至合适的位置。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2017版)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2017版)2017-12-14 06:27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579上官王宁,王英伟,王炫,尹宁,左云霞(负责人/共同执笔人),叶茂,朱波,李师阳,李军,李丽伟,李超,连庆泉,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张溪英,周期,赵平(共同执笔人),胡智勇,姜丽华吸入麻醉诱导是常用的小儿麻醉诱导方法,具有起效快、较平稳、无痛苦及易被接受等优点。
目前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物有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等,其中最适于小儿吸入诱导的是七氟烷和氧化亚氮。
由于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与成人相比对麻醉诱导过程更为敏感。
粗暴的麻醉诱导可能造成小儿术后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甚至终身的面罩恐惧症。
因此,麻醉科医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儿麻醉诱导技术和技巧,根据小儿年龄和合作程度等采取灵活措施。
为了帮助广大麻醉科医师快速掌握此技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专家经反复讨论,提出以下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
一、小儿吸入麻醉诱导前准备(一)麻醉前病情评估1.病史尽管患儿的病史一般不复杂,但小儿生理储备功能低下,病情变化快。
麻醉科医师既要了解外科手术相关疾病,还需全面了解各系统功能状况、并存疾病或多发畸形、既往疾病和麻醉手术史、出生状况、过敏史和家族麻醉手术史。
尤其应关注小儿是否存在哮喘、肺炎及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极个别小儿可能有先天性喉喘鸣、先天性喉发育不良或先天性气管软化症等病史,此类小儿在麻醉诱导期间可能发生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
大量胸腔积液、胸腔占位、膈疝等胸内压增加的小儿,在自主呼吸抑制后可能发生严重通气困难,麻醉诱导时需考虑保留自主呼吸。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应该全面,同时着重于检查重要系统,尤其是呼吸系统的检查(是否存在解剖畸形、上呼吸道感染的表征、扁桃体大小等),应仔细听诊心肺,如两肺是否有干湿性啰音,心脏是否有杂音等。
尚需注意患儿有无腹胀、胃排空障碍和胃食管反流等增加反流误吸的危险因素。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一.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学特点1.鼻孔小,是6个月内的主要呼吸通道;2.舌相对大,喉相对小,位置高;3.会厌短,常呈Q形或U形;4.环状软骨是小儿喉的最狭窄处;5. 3个月以下婴儿的气管短,平均长度仅5.7cm;6.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在4〜6岁时达最大形状;7.头大,颈短;8.氧耗增加和氧储蓄低;9.面罩通气容易胃扩张,易反流误吸、FRC、肺顺应性易下降;10.心动过缓是对缺氧的主要反应,心率是心排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麻醉的加深,维持上呼吸道开放的肌肉逐渐松弛,咽气道易塌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11.小儿呼吸道开放活动的调节。
二.面罩通气1.选择适合于小儿面部形状、死腔量最小的面罩透明面罩:最常用,小儿不易惊恐,可观察患儿口鼻部情况;Rendell-Baker面罩:形状符合小儿的面部轮廓,无效腔量较小,但没有充气密闭圈;Laerdal面罩:质地柔软的硅橡胶面罩,密闭性较好,能进行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
2.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①正确放置面罩:②手法:3.面罩通气时的监测—监测呼吸音或呼吸运动—监测P ET CO2波形—监测呼吸囊的运动4.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小儿常选用Guedel和Berman 口咽通气道。
注意点:小山口咽遇省It• M就民* K.UI口后是,通»mui> 口唱通,单在插入口咽通气道前应达满意的麻醉深度;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长度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三.气管内插管1 .插管前器械和物品准备 气管插管基本器械的准备预氧和通气器械1 .麻醉机或通气装置的准备2 .准备小、中、大号面罩3 .准备小、中、大号口咽和鼻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及相关物品4 .准备小、中、大三根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5 .准备柔韧的插管芯(大小各一)6 .准备润滑剂(最好含局麻药)7 .喷雾器(含局麻药)8 .准备注气注射器喉镜操作相关设备9 .打开吸引器,并连续硬质10 .插管钳11 .光源正常的1#、2#、3#Miller 喉镜片,新生儿应准备直喉镜片12 .置病人头部呈“嗅物位”的枕头或薄垫固定气管导管所需的物品13 .胶布(布质或丝质为好,不用纸质)或固定带14 .牙垫(大、小)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所需的器械15 .听诊器16 . P ET CO 2监测仪17 .脉搏氧饱和度仪2 .喉镜检查① 保持头的正确位置:6岁以下小儿头置于水平位,以头圈固定,由于这种年龄组小 儿喉头位置高,如有必要可在环状软骨上加压,以更好地暴露声门。
小儿麻醉气道管理课件

小儿麻醉气道的评估与选择
讨论小儿麻醉气道评估的关键要素,并探索选择适合儿童的气道管理方法。
小儿麻醉气道的管理技术
介绍各种小儿麻醉气道管理技术,包括面罩通气、喉罩和气管插管等,以及各自的适应症和限制。
小儿麻醉气道管理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深入了解小儿麻醉气道管理可能涉及的风险,并探索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小儿麻醉气道管理的案例分析 和实践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分享,学习如何应用合适的小儿麻醉气道管理技术 以确保安全和成功的麻醉过程。
小儿麻醉气道管理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小儿麻醉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通过案 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掌握相关技术和注意事项。
麻醉气道管理的定义
了解小儿麻醉气道管理的概念及其在麻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儿麻醉气道的特点
探索小儿麻醉气道与成人的区别,并了解儿童生理特点对麻醉的影响。
小儿麻醉气道的常见问题与挑
小儿麻醉气道管理指南

小儿麻醉气道管理指南一、前期准备1.医护人员应熟悉相关手术类型的气道管理要求和步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评估小儿的气道难度及风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措施。
3.准备麻醉气道设备和药品,确保其完整、清洁和正常工作。
二、气道评估1.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评估气道的解剖结构、大小、可通气性和易堵塞程度等。
2.评估小儿是否存在气道畸形、狭窄、感染等情况,以及与麻醉相关的困难气道因素,如反射性喉痉挛、喉水肿等。
三、预防性气道管理1.对于预计气道通气困难的小儿,应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法,如使用面罩通气或喉罩通气等。
2.在进行气道管理前,将小儿卧位调整至适合操作的位置,如头后仰位或侧卧位等。
3.保持小儿的唾液和呕吐物通畅,预防气道梗阻。
四、无创通气1.对于需要长时间麻醉或间断性通气的小儿,可以考虑无创通气,如面罩通气、喉罩通气等。
2.选择合适的面罩或喉罩尺寸,确保与小儿面部的密合度,避免漏气和气道堵塞。
3.监测小儿的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通气压力和支持水平。
五、有创气道管理1.对于预估气道困难的小儿,应及时建立有创气道,如经口插管、经鼻插管或经气管切开等。
2.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和类型,确保与小儿气道的适配性和通气效果。
3.进行气管内插管或导管固定,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口腔插管。
六、气道并发症管理1.密切监测小儿的呼吸、循环、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气道并发症。
2.对于气道堵塞、胃胀气、误纳胃内容物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气道吸引或排空。
七、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1.在麻醉复苏期,及时评估小儿的气道功能和保护能力,采取有效的气道管理措施,如拍背、口咽抽吸等。
2.确保小儿的唾液和异物排出通畅,避免气道阻塞。
3.在麻醉复苏期结束后,及时拔除插管或导管,保证小儿的自主呼吸。
总结:小儿麻醉气道管理指南是为了确保小儿麻醉过程中气道的畅通和管理,保障小儿的安全和有效手术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全文)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目录一、目的二、小儿气道解剖特点三、气道器具及使用方法四、通气装置及通气模式五、小儿困难气道处理原则和方法一、目的在已报道的麻醉相关并发症中,新生儿和婴幼儿、急诊手术以及合并呼吸问题(气道上梗阻、意外拔管、困难插管)等仍是高危因素。
气道和呼吸管理仍是小儿麻醉主要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小儿麻醉科医师必须了解与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选用合适的器械设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患儿手术麻醉的安全。
二、小儿气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1、头、颈婴幼儿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全,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即使施行椎管内麻醉,若体位不当也可引发呼吸道阻塞。
2、鼻鼻孔较狭窄,是6个月内小儿的主要呼吸通道,分泌物、黏膜水肿、血液或者不适宜的面罩导致鼻道阻塞,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3、舌、咽口小舌大,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易患增殖体肥大和扁桃体炎。
4、喉新生儿、婴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于颈3~4平面,气管插管时可压喉头以便暴露喉部。
婴儿会厌长而硬,呈"U"型,且向前移位,挡住视线,造成声门显露困难,通常用直喉镜片将会厌挑起易暴露声门。
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呈漏斗形(最狭窄的部位在环状软骨水平,即声门下区),软骨柔软,声带及黏膜柔嫩,易发生喉水肿。
当导管通过声门遇有阻力时,不能过度用力,而应改用细一号导管,以免损伤气管,导致气道狭窄。
5、气管新生儿总气管长度约 4~5cm,内径 4~5mm,气管长度随身高增加而增长。
气管分叉位置较高,新生儿位于 3~4 胸椎(成人在第 5 胸椎下缘)。
3 岁以下小儿双侧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成角基本相等,与成人相比,行气管内插管导管插入过深或异物进入时,进入左或右侧主支气管的几率接近。
6、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新生儿肺泡数只相当于成人的8%,单位体重的肺泡表面积为成人的 1/3,但其代谢率约为成人的两倍,因此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一、麻醉气道即麻醉时向患者提供连续通气的管道。
1. 对于无前病史的健康小儿,常用的气道是经嘴部、鼻部介入的简单支气管插管或者口咽插管。
2. 如果小儿有上呼吸道感染,建议使用口咽插管,这样降低了感染的危险。
3. 如果小儿合并胸外科手术,应考虑吸气期经支气管插管。
4. 对于特殊情况如颌面畸形、对插管不太友好,或者涉及头颈部操作等,需要异物检查性麻醉时,应考虑经鼻腔介入的管路,包括在小儿面罩下直接进行经鼻腔气管插管或者鼻腔和口咽的结合。
二、呼吸管理1. 插管后新鲜气体混入:当插管完成后,必须注意每隔几分钟混入一次新鲜气体,以预防可能的紫外线损伤,最常见的气体是氧气。
2. 气道压力控制:为了预防插管和持续气管导管(CTT)低灌肺、气道受病毒、细菌或抗生素损耗等病情,以及预防氣死亡,应适当调整潮气量和正隆管压,一般插管牵引压力为0-20cm 左右,使用低潮气量(不低于4-6ml/kg)维持最佳呼吸状况。
3. 呼吸管理:调节麻醉中身体气体稳定性,各种支持性呼吸治疗是必须的,包括必要时行持续正压通气(CPAP)、非插管性正向压交换机(NIPPV)等。
三、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避免把插管深入及入喉过深,尤其是牙列高的婴儿;2. 支气管导管的插入时,应尽量避外免受紫外线的影响;3. 插管前每位婴儿应想得到头面超声检查或CT检查,以增加插管成功率;4. 插管和拔管时应有锚定,以防止口咽或气管深处出血;5. 插管时应配合头面部和血气检查,对消化道灌洗物等异物要及时清除;6. 气道的安全可用红外线辅助照射和相应的监护器官检测;7. 呼吸管理时应分析病情,选择合适的支持性病护;8. 合适抗菌素使用基于抗菌观念,预防气道感染;9. 应熟悉成人及小儿应用气道管理设备的操作原理,建立合理的气道安全系统;10. 如果出现不同症状,应及时拔管予以确定治疗。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况 下 ,合理 控 制 血 压 、 血 脂 ,对 预 防 缺血 性 脑 血管 病 的 发 生起 到
重 要作 用。
[ 1 ] 李春燕, 黄淑 田. 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J ] . 心血血
管病 学进 展, 2 0 0 6 , 2 7 ( 1 ) : 1 - 3 . [ 2 ] 周 慧青 , 孙 宁玲 . 颈 动脉 粥样斑 块 及 内 中膜 厚度 与 冠心 病 的关系 [ J 】 . 高血压 杂 志, 2 0 0 0 , 8 ( 4 ) : 2 8 7 - 2 8 8 . [ 3 ] 杜 继 巨, 杨 旭, 蒲传 强 , 等. 缺 血性 脑 血 管病 患者 颈 动 脉颅 外段 动 脉粥样 硬化 的临床特 征 [ J ] . 临床 神经病 学杂 志 , 2 0 0 7 , 2 0 ( 1 2 ) : 1 4 .
[ 4 】 卢瑞雪, 谭兰, 宋敬卉.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的研
究 进展 [ J 】 _ 国际脑血 管 病杂 志, 2 0 0 7 , 1 5 ( 7 ) : 5 3 0 - 5 3 3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周 蕾 吴 旭 秦 丹
计 学意 义 。结 论 小 儿手 术实 行 全身麻 醉 时 ,喉 罩 气道 管理 效果 明显优 于 气管插 管 效果 ,且 术后 并 发症情 况 少 ,更加 安 全 。 【 关键 词 】喉 罩 ; 气管插 管 ;小 儿全 身麻醉 ;气道 管理 ;疗 效 ;安 全性 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R 6 1 4 ;R 7 2 5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i 8 1 9 4( 2 0 1 3 )2 4 - 0 1 1 5 -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一. 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学特点1. 鼻孔小,是6个月内的主要呼吸通道;2. 舌相对大,喉相对小,位置高;3. 会厌短,常呈Ω形或U形;4. 环状软骨是小儿喉的最狭窄处;5. 3个月以下婴儿的气管短,平均长度仅5.7cm;6. 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在4~6岁时达最大形状;7. 头大,颈短;8. 氧耗增加和氧储蓄低;9. 面罩通气容易胃扩张,易反流误吸、FRC、肺顺应性易下降;10.心动过缓是对缺氧的主要反应,心率是心排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麻醉的加深,维持上呼吸道开放的肌肉逐渐松弛,咽气道易塌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11.小儿呼吸道开放活动的调节。
二. 面罩通气1. 选择适合于小儿面部形状、死腔量最小的面罩透明面罩:最常用,小儿不易惊恐,可观察患儿口鼻部情况;Rendell-Baker面罩:形状符合小儿的面部轮廓,无效腔量较小,但没有充气密闭圈;Laerdal面罩:质地柔软的硅橡胶面罩,密闭性较好,能进行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
2. 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①正确放置面罩:②手法:3. 面罩通气时的监测—监测呼吸音或呼吸运动—监测P ET CO2波形—监测呼吸囊的运动4.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小儿常选用Guedel和Berman口咽通气道。
注意点:在插入口咽通气道前应达满意的麻醉深度;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长度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三. 气管内插管1. 插管前器械和物品准备气管插管基本器械的准备预氧和通气器械1. 麻醉机或通气装置的准备2. 准备小、中、大号面罩3. 准备小、中、大号口咽和鼻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及相关物品4. 准备小、中、大三根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5. 准备柔韧的插管芯(大小各一)6. 准备润滑剂(最好含局麻药)7. 喷雾器(含局麻药)8. 准备注气注射器喉镜操作相关设备9. 打开吸引器,并连续硬质10. 插管钳11. 光源正常的1#、2#、3#Miller喉镜片,新生儿应准备直喉镜片12. 置病人头部呈“嗅物位”的枕头或薄垫固定气管导管所需的物品13. 胶布(布质或丝质为好,不用纸质)或固定带14. 牙垫(大、小)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所需的器械15. 听诊器16. P ET CO2监测仪17. 脉搏氧饱和度仪2. 喉镜检查①保持头的正确位置:6岁以下小儿头置于水平位,以头圈固定,由于这种年龄组小儿喉头位置高,如有必要可在环状软骨上加压,以更好地暴露声门。
6岁以上小儿,头置于小枕头上轻度屈曲颈椎,可改善插管角度和更好地显示声门。
②仔细检查牙齿:因许多儿童开始更换乳牙,在喉镜检查必须注意,在插管时用大拇指推开嘴唇,对牙齿不施加任何压力。
术前如发现有明显松动的牙齿,需向其家长说明拔掉松动牙齿能保证小孩在麻醉中的安全,拔出的牙齿在术后归还给家长。
③在婴幼儿和儿童声门可能因会厌难以暴露,需用喉镜片抬高会厌才行,如使用直喉镜片则会变得非常容易,在小婴儿有时会出现会厌从喉镜片滑出,此时可把喉镜插深些,再慢慢往外退直到暴露出声门,固定喉镜。
④在新生儿和婴儿不要一下子将喉镜置得过深,而找不到会厌,应顺序渐进,这是初学者常犯的毛病。
3. 气管插管①选择一条能毫无阻力地通过声门和声门区域的最大气管导管,在气道压达到20cmH2O时有漏气(不带气囊气管导管)。
在决定管子的适合程度上更多的临床医生喜欢用管子通过环状软骨的阻力程度而非听漏气程度,实际上在手术室儿童应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在不断增加。
②选择薄壁的PVC管子较好,“Murphy eye”型管子因其有侧孔而非令人满意,这会增加分泌物的积聚,使气道容易堵塞。
③带气囊气管导管比较适合于大手术、需人工通气和返流危险性大的病儿,并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并能降低换管的概率、手术室的污染和误吸的危险,避免了为了保证良好通气而必须选择较粗的管子。
基上优点,那些有声门下狭窄的病儿可选用带气囊细些的气管导管,目前小号带气囊的管子已经应用,其壁厚度同不带气囊一样。
④气管导管接头的内径必须等同于导管,能较牢固接合。
⑤一定要听诊双肺呼吸音。
婴幼儿和小儿气管长度较短,新生儿仅5cm长,导管头必须正好处于气管中段以最大限度减少插入支气管导管和滑出的危险。
仔细注意通过声门的长度和标示至门齿的长度。
⑥正确握持气管导管,以防导管滑出或过深。
⑦必须妥当牢固地固定气管导管。
螺纹管和导管必须仔细固定以防止任何因素的造成管道扭折。
⑧记住头颈的曲伸均使气管导管顶端在气管内发生移位,在婴幼儿最大移动幅度为1~3厘米。
仔细确定导管的位置和充分考虑到头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影响,每次头位发生变化时均应仔细通气情况。
⑨新生儿以前常用清醒插管,目前一般麻醉诱导插管。
清醒插管会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
早产儿清醒插管有发生脑室出血的危险。
四. 喉罩通气1. 标准型号有七种Size 1:新生儿或<5kg婴幼儿(充气2-4ml)Size 1.5:5-10kg(充气4-6ml)Size 2:10-20kg(充气10ml)Size 2.5:20-30kg(充气14ml)Size 3:儿童、青少年、小个成年人(充气25ml)Size 4:成人(充气35ml)Size 5:大个成人(充气40ml)2. LMA的插入方法①LMA的标准插入方法:在合适吸入麻醉诱导或静注异丙酚麻醉后插入喉罩,插前检查气囊,完全抽瘪气囊,喉罩进行润滑,盲探下沿腭部插入至咽喉部,直至感到阻力,充气囊,检查通气情况。
②LMA的反向插入方法:喉罩面朝下,气囊部分充气,当插到咽部时旋转180度,对导管进行正确调整时,导管上近中心的黑线应位上门齿的中点。
3. 常见插入困难的原因①麻醉深度不满意,可致LMA的插入操作失败。
呛咳和喉痉挛在浅麻醉时易发生,婴幼儿和小儿的发生率大于成人;②张口受限,可使LMA插入和推送发生困难;③会厌被LMA的前端推向喉口,可导致部分性呼吸道梗阻(图-A);④LMA前端的通气口未对向喉口,如LMA的插入位置太深或太浅(图-B);⑤LMA的通气罩向上疝起造成声门阻塞,可导致部分性呼吸道梗阻(图-C)。
此问题最常发生在LMA被反复性应用时;⑥LMA通气罩的钟向位置不正确(图-D):此是婴幼儿使用LMA时最常发生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小儿头部位置移动或通气环路意外性移位。
因此,小儿使用LMA时应经常观察通气导管后面的黑线,应保持其位于上切牙正中的位置,如果其偏向一侧,高度提示通气罩在咽喉部发生扭转的可能。
LMA钟向位置不正确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性呼吸道梗阻和胃胀气。
⑦LMA受阻于咽后壁(图-E):主要与在垂直方向上插入LMA有关,不仅可导致通气效果不良,而且可导致严重的胃胀气;⑧头颈部活动受限。
A-病人头、颈部处于正中位或屈曲位B-病人处于颈部屈曲和头部后仰位4. LMA到位可提供良好通气,气道阻力较气管导管更低,同时避免对声带的刺激和解脱了麻醉医师扣面罩麻烦。
它也可应用于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治疗和其他短小操作需面罩吸入麻醉而保留自主呼吸的病人。
有些人发现在做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时应用喉罩比不带气囊的气管导管发生误吸入血液要少;5. 喉罩常应用于一些特殊病例如困难插管时可作为插入纤支镜和插管的引导管。
喉罩也可在婴幼儿中进行清醒插入,气管插管前为麻醉诱导和加深麻醉时提供气道保障。
有气管狭窄的婴幼儿,喉罩有一定的优点,因气管导管会进一步减少内径很小的狭窄内腔。
必须记住喉罩不可能如气管导管那样保证气道,不能防止返流;6. 手术结束时喉罩可能在保护性反射恢复以后拔管或在深麻醉时拔管,麻醉状态下拔喉罩,很少发生气道并发症和氧饱和度下降,但之后必须面罩给氧直到病人能维持较好的通气。
术后发生喉痛LAM和气管导管相似。
五. 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1. 原因和分类①头部异常—脑脊膜膨出—严重脑积水—粘多糖蓄积病(Hurler综合症)—联体婴儿②面部畸形—上颌骨和下颌骨疾病—上颌骨发育不良—下颌骨发育不良和增生正常(A)和小颌畸形(B)患儿上呼吸道解剖学特征的比较—颞颌关节疾病◆活动度降低◆关节强直③口腔和舌畸形—小口畸形— Whistling面部综合征—疤痕挛缩—颌下脓肿—舌部疾病◆舌增大◆水肿◆肿瘤④鼻、腭和咽部畸形—鼻畸形:后鼻孔闭锁;肿块:脑膨出、胶质瘤、异物。
—腭部畸形:腭弓畸形;腭裂;腭水肿;血肿。
—咽部畸形:腺样体增大;扁桃体增大;其他,如肿瘤和扁桃体周围脓肿。
—咽后壁畸形:咽后和咽旁脓肿;咽部大疱或瘢痕: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多形红斑性大疱症(erytnema multiforme bullosum)。
⑤喉疾病—声门上疾病:喉软化;会厌炎。
—声门疾病:先天性病灶:声带麻痹,喉部蹼状物形成、囊肿等;乳头状瘤;肉芽肿形成;异物。
—声门下疾病:先天性狭窄;感染(哮吼);炎症疾病:水肿、创伤性狭窄。
⑥气管和支气管疾病主要有:气管软化;哮吼;细菌性气管炎;纵隔肿瘤;血管畸形;异物误吸;其他:气管狭窄、气管蹼、气管瘘、气管息肉等。
⑦颈部和脊髓畸形—颈部肿块:淋巴管畸形、血管瘤和畸胎瘤;皮肤挛缩:烧伤后、炎症。
—脊柱颈部活动受限:先天性疾病,如Klippel-Fiel综合征;后天性疾病,如手术融合、创伤性脊椎骨折;炎症性疾病,如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不稳定:先天性疾病,如Down综合征;后天性疾病,如创伤所致的颈部脊柱半脱位或骨折。
2. 术前气道评估对那些看起来不正常或有综合症或有缺陷者,均应考虑有气道异常可能。
对任何有怀疑者,均以困难插管者对待;要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尤其要注意以前的麻醉记录,对以前安全的麻醉记录尤其是非全麻者不要产生安全的错觉。
通过检查下列几项可以判断插管的难易度①张口程度;②颈后伸程度;③下颌骨和颚骨的形状大小;④检查口腔和舌。
3. 小儿气道困难的处理①一般原则②麻醉处理及方法小儿和不合作成人几乎全选择全麻,儿童一般是不会合作故清醒气管插管不适合,小婴幼儿清醒插管应激反应较大,还不如在麻醉下更容易气插。
必要时可在插入LMA后行麻醉诱导,再完成气插;传统处理小儿困难气道是吸入麻醉诱导并加深,保持自主呼吸、直接喉镜检查;麻醉诱导应采用吸入麻醉和少量静脉麻醉药如氯胺酮,禁用肌松剂。
麻醉诱导时舌肌和喉头肌发生松弛,可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此时需要立即处理。
a.面罩通气:通过增加下颌骨前突以托离舌根于咽后壁保持气道通畅,经常使用双手法;一根手指放在下颌骨二侧的下缘,插入下颌骨后突与乳突之间,耳屏下方的三角形区域,把下颌骨往前、往头侧托起,这个方法通过转动颞下颌关节使其半脱位,从而张开嘴巴,两个大拇指固定住面罩。
b.插入口咽通气道但要注意浅麻醉会引起呛咳和喉痉挛,通气道大小适合病人。
保持气道通畅,吸入加深麻醉。
插管前3分钟静注利多卡因以减轻屏气和呛咳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