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茶文化打造有机纳雍茶
毕节纳雍人文风俗的特点

毕节纳雍人文风俗的特点毕节纳雍,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一个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地方。
这里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态度。
下面将重点介绍毕节纳雍人文风俗的特点。
一、独特的民俗活动毕节纳雍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其中最受瞩目的是纳雍苗族花山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至五月二十八日,苗族人会戴着精美的花冠,穿着传统的苗族服装,举行盛大的花山节庆祝活动。
届时,人们会集结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庆贺丰收和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庙会文化的传承毕节纳雍地区有着丰富的庙会文化,这是人们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当地会举办盛大的庙会。
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食,欣赏到传统表演和民俗展示。
此外,人们还可以参加祈福仪式,祈求平安和好运。
庙会文化的传承,既让人们了解到过去的风俗习惯,也给当代社会带来了欢乐和活力。
三、尊重传统价值观毕节纳雍人民传承了尊重传统价值观的优良品质。
他们注重家族和社区的关怀和团结,并且秉承着尊敬长辈、关心弱者的原则。
人们通过举行家族聚会、邻里交流等方式来加强亲情和友情的纽带,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毕节纳雍人民的生活态度以勤劳朴实为主导。
他们热爱田园生活,致力于农耕和养殖。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无论是在农田里劳作,还是在家里照料家庭,毕节纳雍人都以坚韧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
五、重视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毕节纳雍地区的人们非常重视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
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并且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方面积极参与。
他们鼓励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以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总之,毕节纳雍地区的人文风俗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们保留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秉持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并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来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这些特点使得毕节纳雍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纳雍文化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纳雍文化纳雍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通过举办生态文化旅游艺术节,进一步推介纳雍民族、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彰显纳雍作为"滚山珠之乡"、"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玛瑙红樱桃之乡"的独特魅力和特色,着力提升纳雍新形象,努力把纳雍打造成"多彩纳雍、生态之城、幸福家园、绿色水乡"的旅游境地。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民族文化乃是民族之魂,不仅集中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也表现了人的气质和状态,通过发掘,亦可塑造民族性格和展现其形象。
随着西部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完善,亟待揭谜的是西部人文景观。
为了寻求纳雍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民族人文风情,我们不妨一同踏上这方热土。
如何释读纳雍,首先这得从纳雍的基本概况说起,纳雍位于黔西北毕节地区中南部,东北与大方隔河相望,东南接织金,南毗六枝特区,北靠毕节,西南与六盘水市相连,西北与赫章接壤。
共辖25个乡(镇),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多万,居住着苗、彝、白、布依、仡佬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比例占全县总人口的49.5%。
纳雍县蜀汉建兴年间,属彝族首领济济火闵支系二十世勿阿纳建立的卢鹿部管辖。
唐总章三年(公元670年)属汤望州。
自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为亦奚不薛直到清末,属于水西政权辖地,1941年始建县。
但由于诸多因素,县名“纳雍”一词的由来至今仍是悬念:一说为纳雍境内有纳雍河,彝语谓“喇育沂木”,在明、清时非常有名,故取名纳雍。
制约纳雍茶叶生产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制约纳雍茶叶生产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江梅(贵州省纳雍县沙包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毕节553307)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在人们的饮食和保健中日显重要。
纳雍气候条件较好,很多土壤适宜种茶,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前景广阔。
纳雍产茶历史悠久,但由于品种老化、种植粗糙、加工技术落后、市场占有率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纳雍茶叶产销发展相对滞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才能走出困境,步入产业化的道路。
关键词纳雍茶叶生产制约因素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纳雍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汤色嫩绿透明,滋味清香,回味甘甜,早在清朝时所制的“姑箐茶”就曾作名茶上贡;而今的“贵茗翠剑”、“康苠银针”、“府茗香翠龙”等也开始走向市场。
纳雍茶叶逐渐成为农户从自然经济直接走向市场经济的绿色产业,是我县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在人们的饮食和保健中日显重要,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前景广阔。
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纳雍茶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1制约纳雍茶叶生产的主要因素(1)生产水平不高,茶园产出低。
主要体现在茶树良种普及率低,全县良种茶园仅占茶园总面积的40%左右,其中无性系良种仅在20%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更大。
另外有些地方茶农自购非良种栽植,造成茶园品种杂乱,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2)茶园管理粗放,采摘不合理。
有些地方乱采滥采甚至掠夺性采摘,而到了夏秋季节,又因为采制成本高、利润低而少采或不采,同时由于茶农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了茶园的培育和茶叶产量。
茶园本身投入少,科技转化率不高,省力化、机械化未能有效试验和应用;各茶叶园区地形起伏大,茶园种植管理水平不高,限制了机械化管理和采摘。
(3)名优茶产量少。
产品大多为低档次大宗茶叶,名优茶产量少,精深加工产品几乎没有,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均很低,同时多数品牌质量差异大,并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企业占领市场,获得高效益,而且阻碍了茶叶名牌的培育及发展。
纳雍高山生态有机茶栽培与管理

纳雍高山生态有机茶栽培与管理张明【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纳雍县茶叶生产管理水平,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黔茶飘香"资源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将栽培管理技术做了深刻分析,以促进产业更好发展.【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一带一路;茶叶生产;发展【作者】张明【作者单位】纳雍县农牧局,贵州纳雍 553300【正文语种】中文纳雍地处毕节试验区南部,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茶园区海拔均在1700m左右,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独特的地理环境铸就了纳雍高山生态有机茶品质,近年来,纳雍把茶叶作为一项支柱产业,努力打造特色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脱贫攻坚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
截止2017年,全县共建茶园24.97万亩,其中无公害22.21万亩,有机认证2.76万亩,全县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个,茶叶生产企业33个,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0个。
示范园3个。
纳雍县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
2015年5月参加贵州省春季斗茶大赛,并荣获优秀奖2个。
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县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项经济来源。
茶叶质量安全是纳雍茶产业的生命线,是抢占省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率先在茶叶上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第一产业大省客观需要。
长期以来,纳雍将茶叶质量安全作为茶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新茶园建设1.1 选地因地制宜,一般选择海拔高度1200~1800m之间,产区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
土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1.5%,pH 值 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强,土壤中的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
周围植被良好,气候温和,坡度适中,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新茶园。
纳雍县有机茶叶发展的启示

纳雍县贵茗茶业有 限责任公司率先在 县委 、 政府的大力
在 县委 、 政府 的高度重 视和 正确 引导下 , 体或个 人投 入茶 集 叶生产 的资金显现 出稳步增长 的势态 , 也使该县茶业 发展显
1 领 导 重视 、 确 引 导 是 茶 业 取 得 长 足 发 展 正
的根 本 保 证
纳雍县委 、 政府按 照“ 以科技兴农 为依托 , 以深 化农 村改
业为 副业 , 且交通不便 、 信息闭塞 、 金有限 、 资 技术 落后 , 业 茶
的经 济效 益 没 有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 现 了 农 民 “ 着 金 饭 碗 要 出 捧
包茶场 , 瞄准 市 场 需 求 着 力 开发 适 销 对 路 的 名 优 有 机 茶 叶 产
落实 、 调资源 、 协 组织 生 产。由于县 委 、 政府措 施得 当, 执行
有 力 , 而 给 该 县 茶 业 发 展 带 来 了无 限生 机 。 从
品 , 明确规定 : 获得 国家级金 质奖 、 并 凡 银质奖 、 铜质 奖 的茶
日上 之 貌 。
年 降雨量 1 6 mm, 22 全年 日照 时数 1 9 . h ≥ 1 ℃有效 积 55 , 0 4 温 度 8 %以上 ; 0 土壤 为高原黄 壤、 小黄泥夹沙 , 土层深厚 ,H值 4 5 . , p . ~5 7 有机质 含量 2 %
维普资讯
・
4-
耕 作 与 栽 培
20 0 6年
第 2期
纳雍县有机茶 叶发展 的启示
聂 宗顺 吴 嵩 葛 刚 罗 冬
(. 1 贵州省毕节地 区农技站 5 10 ;. 5 7 0 2 纳雍县农业局 ) 纳雍 县是 苗、 、 依 、 彝 布 南京等 多 民族 杂居 县 , 于贵州 位
大力挖掘纳雍茶叶历史文化,助推纳雍茶文化建设

挖掘纳雍茶叶历史文化助推纳雍茶文化建设田庆中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发言的标题是:《挖掘纳雍茶叶历史文化,助推纳雍茶文化建设》。
一、关于纳雍茶叶历史文化纳雍茶叶的历史文化十分深厚。
下面介绍一些与纳雍茶叶相关的历史知识。
1、平夷古茶在秦汉时期声名远播东晋时期蜀人常璩编撰《华阳国志·南中志》上说,“平夷县,山出茶、蜜”。
平夷在哪里呢?公元前111年,夜郎国灭,分犍为郡设置牂柯郡,将犍为郡的汉阳县析出今七星关区、大方、纳雍,设置“平夷县”。
2、贵州宣慰府向大明皇帝进贡马匹和茶芽几种明朝时期编撰的《贵州通志》和《黔记》、《黔书》等古书记载,贵州宣慰府每年要向大明皇帝进贡茶叶。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贵州通志》说:“宣慰使安仁员下每年贡贺万寿圣节善马四匹,岁贡善马四匹,三年一贡朝觐善马三十匹。
”宣慰司“岁解本色茶芽一十一斤二两四钱二分五厘。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贵州通志》记载:“宣慰安疆臣员下,岁贡善马四匹,又贺万寿圣节善马四匹,三年一贡朝觐善马三十匹……岁解本色茶芽一十一斤二两四钱二分五厘。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郭子章撰《黔记》与万历《贵州通志》卷四所载内容完全相同。
史料中没有提及宣慰府上贡的茶叶从哪里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一定出自宣慰府亲辖地中。
贵州宣慰司在安仁、安疆臣时期,下辖有同知安氏的一部土目、宋氏宣慰的十二部(洪边十二马头)和贵竹司等十长官司,亲领四十八部土目。
但安氏实际控制的仅水西(水内)四十二目(大方、黔西、织金、纳雍、水城及金沙大部份)。
3、水西有专门从事茶叶生产、贸易的队伍水西是贵州宣慰府彝族一千多年的世袭领地。
彝家的毕摩祭祀祖先的经书有《献茶经》,彝族人世世代代祭祀先人都离不开茶,说明包括纳雍在内的水西地方的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几本古书关于“白罗罗贩茶为业”的记载说明了水西地方有专业的从事茶业工作的队伍:万历郭子章《黔记》说:宣慰司“白罗以贩茶为业。
乌蒙产好茶 馨香溢山海

乌蒙产好茶馨香溢山海作者:陈泽劲朱欣来源:《源流》2024年第06期彝岭苗山茶飘香,云腾雾绕歌飞扬。
纳雍县姑开乡寨块村青山翠绿、茶香四溢,这是纳雍县山外山有机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高山有机茶园。
谷雨前后,山坡上一片忙碌,乡亲们娴熟地采下茶叶的新芽,歌声响彻山冈。
姑开乡永德村村民秦芝会是个采茶“老手”,有着丰富的采茶经验,到茶园就近务工是夫妻俩增加收入的不错选择。
“茶叶基地平时都有活干,摘茶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摘一天茶收入少则百把块、多则200多元。
”秦芝会说。
凭借天时、地利等优势,纳雍县山外山有机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十多年匠心制茶取得累累硕果,荣获120多个奖项,成为毕节市茶产业发展的质量标杆。
2023年12月,在“中茶杯”(有“中国茶界奥斯卡”之称)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上,该公司生产的绿茶“彝岭苗山雪芽”和“乌蒙山宝奢香”均获特别金奖,“彝岭苗山雪芽”斩获绿茶组“茶王奖”。
茶园吐新绿,茶山变“金山”。
这是毕节市狠抓茶产业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例证。
地处贵州省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的毕节市,是一片茗香浓郁之地。
毕节茶历久弥香,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毕节市把茶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来培育,以“质量立茶、绿色兴茶、文旅活茶”为主要抓手,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质发展做足优势写好茶文章春风吹拂,七星关区境内的一垄垄茶树汇成一道道绿浪,茶农们穿梭其间,茶香沁人心脾。
该区处于茶叶生长的黄金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高品质的茶叶山珍。
独有的“马血泥”富含钙、锌、硒等元素,是高山生态有机茶生长的绝佳土质。
七星关区古茶树历史悠久,是目前毕节市乃至贵州省古茶树存量最多的地方。
在贵州省茶叶协会的帮扶下,该区亮岩镇太极村组织当地农户对古茶树这种稀缺资源的分布状况、生长环境、数量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古茶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相继成立合作社和茶业发展公司,将太极古茶加工成高端红茶和绿茶。
贵州茶叶历史

贵州茶叶历史茶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喜爱的饮品,而贵州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茶叶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贵州茶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一、古代贵州茶叶的起源贵州地处南方,气候湿润,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贵州就已有人开始种植茶树,并制作茶叶。
当时的贵州茶叶主要是以普洱茶为主,且主要是为了供给皇室和贵族品尝。
然而,这一时期的贵州茶叶产量并不大,主要还是以滇池一带的茶叶为主流。
贵州茶叶在当时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
二、明清时期的贵州茶叶繁荣到了明清时期,贵州茶叶开始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
在明代末年,贵州开始逐渐成为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制作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这一时期,贵州的乌龙茶和绿茶开始逐渐兴起,成为了当地茶农的重要种植和销售茶叶品种。
特别是修文茶、赤水茶、鱼泉茶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到了清代,贵州茶叶的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茶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当时,贵州茶叶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易商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茶叶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现代贵州茶叶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贵州茶叶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茶叶产量不断提高,茶叶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如今,贵州的茶叶品类丰富多样,包括乌龙茶、绿茶、红茶、黑茶等各种类型。
其中,贵州特产的鸟舌茶和毛尖茶是非常有名的品种。
这些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另外,贵州的一些茶叶产区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当地的茶叶。
一些茶叶文化节日和活动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茶叶爱好者。
总结:贵州茶叶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茶叶历史。
从古代的普洱茶到明清时期的乌龙茶和绿茶,再到现代的各种茶叶品种,贵州茶叶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今 , 纳雍 茶 叶面 积 已经达 到 2万 h m , 产量 达
到1 2 3 0 t , 产值 达 2 . 3亿 元 , 经杭州 中农 质 量认 证 中
心认 证 的有 机茶 面积 达到 0 . 1 2万 h m。 。
纳雍 茶 叶加 工 方 面既 保证 企 业 设 备更 新 , 又不 忽视 人员 素质 提 升 , 做 到 了好 马 配好 鞍 。好 茶 质 、 好 设备 、 好工 人 的优化 组合 , 保 证 了茶 叶产 品质量 安全
个 字 由此 渐渐成 为 一个 强势 的茶 叶产 地概 念 。
一
据 了解 , 姑 箐千 年大 树茶 凭借 口感 舒适 、 清香 醇
和、 苦 涩味 轻 、 回味甘 甜 、 经久 耐泡 , 让 皇室之 家记 住 了一个 盛 产 茶 叶 的荒 芜 之 地 一 纳雍 姑 箐 。于 是 ,
花 开过 百 花 开 , 茶 叶种 植 、 加工 、 销 售 一 时在
之后 , 儒家、 道 家 和 佛 家 以 茶 为 载体 , 将 人 与茶
联系起 来 , 成就 了 浓厚 的茶 文 化 。儒 家 思 想 对 中 国 人利 用茶 进行 茶事 活 动产 生 了深刻 的影 响 。
4 全 县 努 力做 大 茶 叶 蛋 糕
面对 高端茶 叶 的需求 , 面对 千变 万化 的市 场 , 纳 雍 提 出“ 五 统一 、 五 不栽 、 四选 好 、 三转 变 、 四手 抓” 种
贵州茶叶
2 0 1 4 , 4 2 ( 1 ) : 5 0 ~5 1
Gui z h ou Te a
传 承历史茶文化
打 造有机纳 雍茶
王 强
( 贵州省纳雍县农牧 局 , 贵 州 纳雍 5 5 3 3 0 0 )
磅礴 乌蒙 春 来 早 , 清 明 已煮 纳雍 茶 。贵 州西 北 部 的纳雍 , 自然 条件 得天 独厚 , 产 茶历 史悠 久 。在纳
入、 重 视项 目支 撑 、 重视人 员 培训 、 重视 商标 意识 。
“ 五统一 ” , 就是 统一 派 出人员 脱产 培训 、 统 一采 购 茶 叶加工 机械 、 统 一 向银行 申请 大额 发展 贷 款 、 统
一
使 用 茶 叶品牌 、 统一 规 范种植 流 程 。 “ 五不栽 ” , 就是 劣质 品种 和病 苗弱 苗不 栽 、 无管
近年 来 , 纳雍 县 委 、 县 政 府 以 茶产 业 为 载体 , 以 项 目为依 托 , 抓 住 农 业扶 持 茶 产 业 和 退耕 还 林 ( 茶)
的契机 , 申报 和 实 施 了 系 列 茶 叶 产 业 项 目 。
的陆 羽 , 把 诸家 之精 华 与唐代 文 化特 色结合 起来 , 奠
改 革 开放 以后 , 茶 文 化作 为 民族 优 秀文 化 的组 成部 分 , 得 到社会 各界 的认 可 和推崇 , 作 为传 统文 化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2 — 2 4
第 1 期
王
强
传 承历 史 茶 文 化
打 造 有 机 纳 雍 茶
・5 1・
植 理念 , 成立 纳雍平 远茶 业总 公 司, 做 大茶 叶“ 蛋
姑 箐这 个地 名 , 也充 当 了外界 认识 纳雍 的媒 介 , 成 了 纳雍 的代 名词 。
纳雍 风生 水起 , 多 家茶 叶公 司先后 落 地 , 多个茶 叶商
标先 后注 册 。
2 传 承 纳 雍 茶 文 化
在 中国茶 文化 史上 , “ 一 生为 墨 客 , 几 世做 茶仙 ”
融合 了儒 家 、 道 家和佛 家诸 家 之精 华 。
授予纳雍 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 , 美誉 。原全国
人 大副 委员 长 、 民革 中央 主席周 铁农 题写 “ 中国高 山
生态 有机 茶之 乡 ” 十一 个字 赠予 纳雍 , 使得 纳雍 茶锦
3 沉默 了几千年的姑箐茶“ 还魂”
尽 管 皇室 曲终人 散 , 但姑箐 茶天生 的本质还会有
它重 见天 日的一 天 。上世 纪九十年 代 , 沉 默 了几百 年
.
. .
上添 花 !
的姑 箐茶 , 终 于借 助姑开 乡云雾坡茶 叶实现还魂 。 早 在 茶 叶 的 经 济 价 值 还 在 鲜 为人 知 的九 十年 代, 纳雍 县 姑开 乡 云 雾坡 茶 场先 人 夺人 , 将 海 拔
糕 ”。
产业 , 注 册“ 平远” 商标 , 统 一纳雍 茶业 品牌 标识 。 纳雍 县茶 产业 能够 在短 短几 年 间形成 规模 并 占 有市 场 , 得 益 于“ 四抓 四重视 ” 。“ 四抓 ” 即抓 品种 、 抓 加工 、 抓 质量安 全 、 抓市场 , “ 四 重视 ” 即重 视 资金 投
1 9 0 0多 m的云雾 坡 大 山 上 生 产 的茶 叶 冠 以“ 姑 箐
1 追 溯 纳 雍茶 叶 的 历 史 , 可 以上 溯 到 清 代
在 清代 , 偏 居一 隅 的纳雍 远离 当时 的政 治 中心 , 但是 , 地 理 的边缘 化 , 并没 有使 纳雍 隐没 在 皇家 的视
线 中 。当 时 ,。
茶” 之称, 销 往北 京 、 上海 、 深圳 等一 线 城市 。
面对 造型独 特 、 汤 色翠 绿 、 清香 漫 溢 的纳 雍 茶 ,
谙 熟茶 道 的城里 人 齐 齐 睁大 了 眼睛 , “ 养在深闺” 的 纳雍茶 强 势地 突破 了都 市人 的 消 费封 锁 , “ 纳雍” 两
雍, 茶 种 在 山上 , 山插在 云 中 , 高 海拔 的纳雍 , 茶 与 山
重要 载 体 的茶文 化 , 也 随 时 代 的发 展 而融 入 现代 文 化理 念 和时代 新 元素 。
今天, 在 数百 年 的茶 文化 进程 中 , 纳 雍 的茶 文化 已经
的美 妙结 合 , 实 在 是 一 种 不 可 多 得 的 意境 。正 因为 如此 , 中 国茶 叶流 通 协 会 特 别 着 意 纳 雍 茶 , 2 0 1 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