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调查报告
闽南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闽南茶文化的调查报告闽南地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茶文化在闽南地区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历史。
为了了解闽南茶文化的现状,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文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分析闽南茶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一、调查方式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闽南茶文化的现状。
我们在福州、厦门、泉州等主要城市的茶馆、茶庄、茶叶店等地点发放了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茶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茶文化的习俗和礼仪、当地茶的品种和特点、当地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
我们共收回了120份有用的问卷。
二、调查结果1.茶文化的影响力从调查结果来看,闽南地区的茶文化影响力较为广泛。
有近70%的受访者表示,茶文化在当地社区和家庭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有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茶文化是闽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之一。
2.茶文化的习俗和礼仪从调查结果来看,闽南地区保留了一些古老的茶文化习俗和礼仪。
例如,在一些茶馆和茶庄中,茶艺师会在制茶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特殊的动作和手势,这些动作和手势都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此外,茶文化还有一些独特的礼仪,例如,在喝茶时要先选一个最年长的人先喝茶,以示尊重。
3.当地茶的品种和特点闽南地区的茶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闽南地区的茶种类非常丰富。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福建省有着众多的名茶,如武夷山岩茶、铁观音、大红袍等等。
其次,当地的茶叶品质也非常好。
闽南地区是一个绝佳的茶叶生产区,其中的龙井、毛峰、银针等品种都很有名。
4.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调查结果来看,闽南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闽南地区的年轻人对传统的茶文化没有太大的认同感。
有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当地的年轻人对茶文化没有太大兴趣。
其次,茶文化的传承面临机制与环境上的不足。
茶文化的传承需要多层次的有效机制,包括茶文化教育、茶文化艺术、茶文化产业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总体分析闽南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地区的茶文化仍然是非常有活力和影响力的。
有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报告

有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报告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报告,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报告1茶艺实践报告调研时间:十月九号调研人员:王丹,王雅迪被调研的对象:工薪超市的茶柜,茶的分类,不同茶的作用。
(特别是花茶)。
调研内容:饮茶始于中国。
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
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看看不同茶怎么分类,花茶怎么分,看它们有什么作用。
除了花茶其它的茶的不同作用,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看看绿茶怎么泡制。
调研收获:我们主要调研了花茶,因为平时比较喜欢喝茉莉花茶,通过这次的调研,我知道了,花茶宜于清饮,不加奶、糖,以保持天然香味。
用瓷制小茶壶或瓷制盖杯泡茶,用以独啜,待客则用较大茶壶,冲以沸以,三五分钟后饮用,可续泡一二次。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北方人喜爱,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根据所用的鲜花不同,还有玉兰花茶、桂花茶、珠兰花茶、玳玳花茶等。
普通花茶都是用绿茶制作,也有用红茶制作的。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
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
冲泡品吸,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
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
这次调研,我知道了一下几种花茶的作用:迷迭香:迷迭香的功效最著名的是收敛,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洁毛囊和皮肤深层,并能够让毛孔更细小,从而让皮肤看起来更细腻更平整。
武夷山茶文化调研报告

武夷山茶文化调研报告武夷山茶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同时,武夷山也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武夷山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两种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面向游客和当地居民,旨在了解他们对武夷山茶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评价。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当地茶园和茶艺师,通过他们的经验和观点,揭示武夷山茶文化的发展情况。
三、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受访者对武夷山茶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约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品尝武夷山茶,并且愿意将其作为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
然而,近60%的受访者表示对武夷山茶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他们更关注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通过实地访谈,我们发现武夷山茶文化在当地茶园的培育和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茶艺师们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叶的制作中,以提高其品质和独特性。
他们还通过茶艺表演向游客展示了武夷山茶的历史和传统。
实地访谈显示,茶艺表演已成为武夷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当地旅游业的收入和知名度。
四、调研结果分析尽管大多数受访者对武夷山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对他们来说仍然模糊。
这可能是因为武夷山茶文化的传播方式不够广泛和深入。
此外,当地茶艺师通过茶艺表演向游客展示茶文化,但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在景区内进行,对于不能亲身体验的游客而言,了解武夷山茶文化的机会较少。
对于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方面,武夷山茶文化在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收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叶种植和加工业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茶艺表演也为旅游景点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然而,由于对茶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游客可能只局限于茶叶的购买和口感的体验,对于茶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较少。
五、结论与建议本次调研表明,武夷山茶文化在当地经济和旅游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对于游客来说,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了解仍然有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推动武夷山茶文化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向游客介绍茶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茶 的调研报告

茶的调研报告茶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被誉为“国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茶在现代社会逐渐受到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人们对茶的认知、消费习惯以及与茶相关的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问卷包括茶的种类、泡茶的方式、购买茶叶的渠道、茶的健康功效等问题。
调研对象为不同年龄、职业、地区的居民。
三、调研结果1. 对于茶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茶的了解程度较高,其中大部分人知道茶的种类,如绿茶、红茶、黑茶等;同时也了解到不同种类茶叶的泡制方式和特点。
2. 茶的消费习惯: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每天会饮用茶,其中以绿茶和红茶为主。
而在消费场合上,家庭团聚是最主要的茶叶消费场合。
3. 茶叶的购买渠道: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购买茶叶的渠道多样化,主要包括超市、专卖店、农商网站等。
4. 茶的健康功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茶的健康功效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茶叶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起到抗癌、抗衰老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大部分人都对茶有一定的了解。
2. 绿茶和红茶是调查对象的主要选择。
3. 茶叶的购买渠道多样化,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购买渠道。
4. 消费者对茶的健康功效有较高的认知度。
基于以上结论,为了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茶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茶的认知水平。
2. 丰富茶的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提供更多便捷的茶叶购买渠道,方便消费者购买。
4. 加强茶叶的健康宣传,增加人们对茶的健康功效的了解。
五、调研总结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资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人们对茶的认知、消费习惯和健康知识等方面进行了了解。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推动茶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茶。
茶文化调查报告

茶文化调查报告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愿意参加。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调查报告,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调查报告1茶叶市场的调研实践报告一:包装:现在市面上对茶叶的包装过于的单一,颜色方面也是过于简单,不能让人过目不忘,让人感到很市场化。
没有什么特点,南北两地的包装的喜爱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人喜欢大气包装,并喜欢将这种茶作为礼茶赠人。
喜欢大气的包装,与他们的审美情调相承,主要体现于包装规格、包装物颜色选择,以及质地喜好上。
1.颜色:大多喜欢金色或大红色,特别是包装盒和包装袋更是如此。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品饮水平有限,他们对冲泡方法和饮用方法格外看重,应当在内外包装上明显标示。
茶包装色彩更直觉的印象,设对包装色彩和印象直接描述:如刺激的/平常的;新鲜的/陈旧的;现代的/怀旧的;都市的/乡土的;简洁的/繁琐的;明朗的/模糊的;高档的/经济的等,有人曾把四份同样品质的绿茶倒人红、绿、蓝、棕色的茶罐中,然后请人饮用四个茶罐中的茶水,结果表明:80%的人认为:红色茶罐里的茶气味较浓郁,回味持久,茶叶档次较高。
96%的人认为:绿色茶罐里的茶气味清新、香醇,品质纯正,茶水颜色清澈,是新茶。
87%的人认为:兰色茶罐里的茶有酸涩感,风味不佳。
92%的人认为:棕色茶罐里的茶气味浓郁、醇厚,回味持久,品质纯正,是陈茶。
茶叶作为食品,包装颜色必须符合色彩对人食欲的刺激。
红茶汤色红艳清亮,应选用暖色调,让人有浓郁、味厚之感;绿茶色泽翠绿,应选用绿色这样的冷色调,使人有一种清新鲜爽的感觉;白茶的特点是白毫满身、汤色杏黄,所以宜选用清淡,柔和的色调。
2.质地:外包装用纸袋居多,用木盒、铝合金盒也可。
从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三类,如硬包装有铁罐、锡罐、瓷瓶、玻璃瓶及工艺小木盒、小竹盒、工艺刻花镀金盒等;半硬包装有各种硬纸盒;软包装有纸袋、塑料食品袋和各种夏合袋等,3.规格:喜欢一斤装或半斤装两种,要求上仍然要进行真空包装;包装盒、罐、袋喜欢偏大号,总之体积稍大者,他们相对更喜欢。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15篇茶文化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茶文化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泡茶八要点篇一1、台要简就是指整个茶台除了必须用的茶具之外,尽可能减少无关的器物。
茶台本身样式要简洁,流于繁复则失于方便;茶台之上陈设太多的装饰性物品,诸如茶宠之类。
2、器要洁所有的茶具必须是保证清洁无垢。
器形不端,花色复杂,有缺损,明显污渍,水痕,以及指印3、身要正无论是在进行冲泡中还是在平时,身形要保持端庄,不偏不倚,唯有身形端正才能保证气息顺畅。
坐姿不端正,或坐于座椅一角。
4、心要净没有杂念,一心侍茶,不要想茶之外的人和事;一边操作,一边说话;或者是边操作,边想心事。
5、气要和和的前提是,身体和心理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否则的话就很难做到气和。
心平气和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保证呼吸平顺。
情绪大波动或者做过剧烈运动之后泡茶。
非不得已,不要在健康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为他人泡茶。
6、水要静也就是说泡茶是,刚刚沸腾的水必须等到里面完全不沸腾的时候才能开始注水。
否则的话,就会造成注水过程中水流忽大忽小而不好把握注水的方向和力度;水未沸或壶中水尚在沸腾就开始泡茶。
7、手要稳唯有稳才能做到准确把握。
无论是在注水、出汤、分杯的过程中,稳是最基本的要求。
能力度忽大忽小,忽高忽低;8、声要低无论是泡茶还是交流,不可发出高声。
大声喧哗讨论琐事,冲泡过程中茶具之间发生碰撞而出声。
中国传统茶文化篇二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茶被古人当做饮品,每年清明节新茶初上时,古人还要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邻居争相围观,就像如今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古人爱喝茶,茶的品种也很多,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当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湖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2023年茶文化的调查报告6篇

2023年茶文化的调查报告6篇茶文化的调查报告1随着时代的发展,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茶文化是制茶,饮茶,品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与品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同时还有“客来敞茶”、“以茶会友”的传统风俗。
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于宗教哲学性。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此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们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认识及了解情况,主要对20岁到60岁的人群就其有无饮茶习惯,喜好哪类茶,及其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随机问答的方式,每个年龄段的被调查人数为5人。
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人没有饮茶习惯,有85%的人有饮茶习惯,有饮茶习惯的中年人居多,老年人次之,年轻人最少,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品茶习惯,而且很多人还将绿茶和乌龙茶等混为一谈,只是把茶当做解渴佳品。
有饮茶习惯的年轻人中女性群体占有绝大多数比例,其饮茶的主要目的是减肥,美容养颜,但是对于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认识了解很少,比如茶的分类,制作流程,冲泡方法等,很少有人能答的上来,然而对茶叶质量的好坏更是分辨不明。
年轻人群中几乎没有人有品茶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工作学习太忙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品饮。
在中年人当中有饮茶习惯的以男性群体为主,这些人当中由于个人的阅历,文化水平及工作环境的不同,所以对茶文化知识的认识与了解的层次各不相同,有的可以说出几种茶的产地及制作方法,以及茶叶的冲泡方法以及各种茶具的各种用法。
然而在这些人当中有品茶习惯的也不是多数,有20%左右的人只是把茶当做是解酒,解渴,助消化,提神的工具之一。
有50%的人虽然对品茶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忙于工作应酬,家庭琐事等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品茶,他(她)们对茶文化的了解能够更深入一些,能够说出几种代表性的茶叶,比如绿茶的龙井,碧螺春。
调研报告杭州茶文化

调研报告杭州茶文化调研报告:杭州茶文化一、引言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杭州作为中国的茶叶之乡,有着广泛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分析杭州茶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杭州市民的意见和观点,同时进行了对茶文化相关场馆和茶庄的实地考察。
三、杭州茶文化的特点1. 丰富的茶叶品种:杭州以产茶著称,是享有盛名的龙井茶、曲院风荷茶、西湖龙井等茶叶的故乡。
这些茶叶品种不仅口感独特,而且有着千年的种植和制作技艺。
2. 优雅的茶艺表演:杭州茶文化注重茶的品味和享受,茶艺表演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动。
通过精心准备、端庄飘逸的动作和儒雅的谈吐,表演者向观众展示了杭州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3. 精美的茶具和茶艺烹饪:杭州茶文化追求茶具细腻、精致的制作工艺。
准备一份精美的茶具,动手烹茶成为了杭州人的生活方式。
在烹茶的过程中,不仅呈现了美的视觉享受,更将茶的香气和口感发挥到极致。
4. 文化价值的传承:杭州茶文化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茶文化的传播,杭州人向世人展示了茶与中国哲学、文学和艺术等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内涵。
四、杭州茶文化的影响1. 经济贡献:杭州茶文化对于杭州茶叶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龙井茶和其他茶叶成为重要的地方特产,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和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 增进交流和友谊:杭州的茶庄和茶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茶艺爱好者前来品茶、交流和学习。
茶文化在这种交流中成为了沟通和友谊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3. 健康和休闲价值:杭州茶文化的传承使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健康、环保的饮品选择。
人们通过沉浸在茶文化中,获得了身心的放松和舒缓,同时也享受到了品茶的乐趣。
五、结论杭州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
茶文化不仅在经济、交流和健康休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为杭州人民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德茶文化研究报告
摘要:如今,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
针对人们喜欢喝茶的习惯和功效,就以英德红茶为例,就英德红茶的历史,现状,发展,特征,文化内涵,传承与利用等方面,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更好的宣传英德红茶及传承英德红茶文化。
关键词:英德红茶;宣传;传承;文化
前言
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
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红茶有健康保健的作用,而且还有预防疾病的功效,有益于心脏健康。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英德市,属叶型红茶。
茶色乌黑雪亮。
身披金毫,冲泡后汤色格外鲜红,味醇清爽,回味无穷。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的英德市的英山区,这里在19世纪前半叶就曾是红茶的产地。
“英德红茶”是与“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齐名的三大红茶之一。
主体
一.英德红茶的历史与现状:
英德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岭南英德产茶”的记载。
英德红茶创造制于1959年,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
1963年英国女王的盛大宴会上,英德红茶就被用于招待贵宾,并受到一致推崇,英德红茶此后作为高级红茶被英国指定为王室用茶。
英德红茶中以英红九号最为出名。
英红九号产自英德市的英红镇,英红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出了高香型的英红九号,广受英德人民的喜爱。
英德红茶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国内被誉为“茶中明星”的滇红(云南红茶)和“茶中英豪”的祁红(祁门红茶)一起被认定为中国三大著名出口红茶。
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
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在以往与现在都受到人们的喜爱,2010年12月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英德红茶和英红九号以其独特的韵味征服了大多数人。
英德红茶的发展带动的茶文化的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如既往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茶的享受。
二.英德茶的文化内涵
在英德人民的眼中,英德红茶文化是与英石文化同等重要的,它们不仅展现了英德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更是代表了英德人民的文化内涵。
通过英德红茶那种苦中带涩,反映了英德人民刚毅又有温柔的一面,与英德人民的性情结合在一起了。
虽然英德人民不像其他城市的人民那样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又不及潮汕人民的好客,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是通过英德红茶来诉说自己的独特的山区文化。
英德红茶带动了英德茶文化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了英德人民的“家常饭”。
1.客来敬茶成为英德人寻常礼节
凡是有客人来作客,人们总是先敬上一杯热乎乎的茶,让客人有种在家的感觉,然后宾主啜饮交谈。
通过茶这种媒介,沟通宾主双方的心,让客人令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让主人心感温暖。
“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这已经成为英德人民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种为人豪放的美德。
不管客人是否需要,主人都会敬上热茶,英德茶乡人民把“客来敬茶”当作一种崇高的礼仪对待。
英德人民通过茶体现了英德人民的好客,以茶会友是英德人民的待客之道。
2. 以茶馈赠,以茶交友
以茶交友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喜爱的交友方式,茶不仅作为待客之物,更是朋友间礼尚往来的酬赠佳品。
“茶山滴绿翠,处处有佳茗”。
茶作为一种礼物,是英德人民探亲访友的必备之品,体现了茶乡人民的一种情怀,一番美意。
在英德,喝茶是最容易交友的方式之一,无论相识与否,一杯茶之后就会有一种“遇知音”的感觉。
以茶交友被称为“君子之交”,与那种被斥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
“君子之交”是通过相互的品茗而谈茶艺,“茶经”,是一种和谐知音而高雅的交往。
以茶交友常在挚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间,发展到高层领导和知识界层之中,且愈有发展之趋势。
3. 茶店林立、茶叶芬芳、琳琅满目
在英德的大街上,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庄与茶室。
“陆羽茶庄”等茶庄更是人民喜爱的名字。
兼营茶叶的专柜顾客盈门,各个茶类,各种茶叶,花色品种,各种包装一应俱全,俨然是茶的世界,处处是茶的芬芳。
英德还有一条长长3.3公里,宽30公尺的茶园路,以及以喜欢喝茶的诗人杨万里为名的杨万里大道。
4.英德独特的“擂茶粥”
吃擂茶粥的习惯是英德人的传统习惯,不但从历史上保留了下来,而且变得富有新意,并被推而广之。
擂茶粥不仅在普通百姓家里有,而且在一些的餐馆也提供擂茶粥,可以说是擂茶粥的一大推广。
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而且人们一有小病就会吃擂茶粥用以治病。
三.英德茶文化的发展,保护和利用
由于英德盛产茶,所以英德人民把茶花定位英德的茶花,不仅表达全市人民的心愿,更加反映了英德人民爱茶的浓厚情怀和精神风貌以及热情好客的美德。
大力鼓励人民经营茶类的商品经营,把英德红茶继续的推向全国及全世界。
英德还开辟了旅游观光茶园枣茶趣园。
茶趣园离市区3公里,有茶园面积20公顷,在美丽的茶园中,设有大茶壶笑迎客人,茶寮观景、采茶区、制茶坊、品茶轩等景点,还喜食“擂茶粥”。
游客在欣赏茶园大自然风光之余还可实践采茶、制茶、识茶、品茶的技艺。
英德市政府还对英德茶区拟进行第二次创业,其重点是大力发展高香型名茶3000公顷,推动英德茶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及弘扬英德红茶文化。
英德还建设“茶叶博物馆”、“旅游茶馆”、“茶苑”、“茶庄”和“百茶园”,成为广东的茶城,鼓励人民继续发展茶类事业,学习泡茶的技术,推广茶艺。
茶城的兴建反映了英德人民为推动茶文化的奉献精神,是英德茶文化的新起点。
为弘扬茶文化,英德还拟建茶叶一条街,拟建建成具有展览、贸易、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的大型茶叶市场,集齐全国各地的名茶,在此处交流与发展。
在这方面来说,从茶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是汲取各地茶文化之营养;切磋交流发展茶文化之经验;融合贯通各地茶文化之精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
这不仅发展了英德茶文化,而且还发展了英德的商业,做到了文化反哺经济。
英德还拟建一座塑像“茶花女”,作为英德茶的象征。
英德市政府及英德市民都极力的发扬发展英德茶文化,通过茶经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通过茶文化的发展反哺英德的经济。
英德红茶是英德茶的代表,更是英德茶文化的重要弘扬途径,通过英德红茶的推广与发展,英德红茶把英德推向全国,让全国都知道英德,知道英德人民的热情好客及精神风貌。
希望通过此次的报告,可以更好的把英德红茶宣传出去,让英德红茶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里,让更多的人知道英德红茶。
这更是一种发扬英德茶文化的一种途径,希望借此机会更好的传承英德茶文化,也希望政府更加的重视英德的茶文化,不仅把茶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建设,还要更好的把茶文化当做是文化产业来宣传和发展冀传承下去。
茶,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可以建立博物馆或者纪念馆来弘扬茶文化,更是把茶作为广东的一个特色,广东的文化事业和广东的文化产业来发展,不要只靠一个小县城来发展茶文化,如果把茶文化放在全省的文化事业来发展,相信茶文化一定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的。
参考资料:
【1】《英德茶文化》
【2】《英德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