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雪》鲁迅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雪》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雪》

知识与能力:1.反复朗读,读懂《雪》的文字,了解写作年代、背景,理解内容。

2.品析文中作者所描写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在描写中所寄寓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理解对比写法,体会文章寓意。

2.品味文中精练传神的语言,背诵有关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借写雪所寄托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勇猛抗争精神。

1.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

1.理解对比写法,体会文章寓意。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意义。

二课时一、导入(教师播放音乐《我爱你,塞北的雪》)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似乎把我们带到了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北国,塞北的雪如诗如画,心地纯洁,默默奉献,给人美的享受。

对于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心情,感想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共同学习1925年鲁迅先生写的著名散文诗《雪》,全面回味一番他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体味其表达的情感吧!二、了解背景《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鲁迅先生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

他在1924年12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雨雪……下午霁,夜复雪”;第二天日记又载:“大风吹雪盈空际”。

鲁迅以此为契机,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雪》。

三、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学生查字典,教师明确:qìng、lián、zhuó、shuò、褪、冽2鲁迅原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

著有小说集、及《故事新编》。

《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

教师明确:周树人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呐喊》《彷徨》《野草》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请女同学读1~3段,男同学读4~6段。

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角色朗读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明确:1~3段都是写南方的雪,南方的雪比较温柔,像女孩子。

4~6段写朔方的雪,作者笔下朔方的雪冰冷、坚硬、刚毅,适合男生来读。

2接下来,咱们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对前三段和后三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对比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1]

第二单元6 雪(鲁迅)7 雷电颂(郭沫若)8 *短文两篇(巴金)日月9 海燕(高尔基)10 *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6、《雪》说课稿一、说教材《雪》是人教版版,八年级(下)的一篇课文,作者:鲁迅。

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象中。

鲁迅为人们谱写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

(一)教学重点:1、读懂《雪》的文字,了解写作年代和背景。

2、理解作者所描绘的南方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4、背诵课文有关段落二、说学法指导人们常因鲁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语言而感到深奥难懂,所以,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是本文的一大关键。

1、要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散文诗的优美语言。

“披文以入情”,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采的语句,并摘抄、背诵。

加强语言积累。

3、通过小组探究、品味,提出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

用心感受,深入体验,以形成个性化的评价。

三、说教学过程(一)以诗词、画、导入:看到“雪”的画面,你会想到哪些诗句,或说一下画面之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诗人岑参笔下的诗句向我们展现出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现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壮丽雄浑的图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多么静谧的风景画。

鲁迅笔下的“雪”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随着鲁迅激扬的文字去领略雪的水晶世界去体会鲁迅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

面对凛冽的朔风。

漫天飞舞的雪花的壮美之景。

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

此时,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于是,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三)融入文本:1、师范读,学生倾听想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雪》(鲁迅)课后生字组词

人教版八年级下《雪》(鲁迅)课后生字组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雪》(鲁迅)课后生字组词如下:
1.磬(qìng)口:磬- 磬石、磬音(磬发出的声音)
组词:磬口梅- 指腊梅的一种,因其花瓣形似磬口而得名。

1.忙碌(lù):碌- 碌碌无为(形容平庸无能,无所作为)
组词:忙碌不堪- 形容非常繁忙,不得空闲。

1.脂粉奁(lián):奁- 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组词:脂粉香奁- 古代妇女盛放脂粉等梳妆用品的匣子,也借指闺房中的梳妆用品。

1.褪(tuì)尽:褪- 褪色(颜色逐渐变淡或消失)
组词:褪尽铅华- 形容女性卸妆后的素净面容,也用来比喻洗尽浮华,回归本真。

1.朔(shuò)方:朔- 朔风(北风)、朔望(农历每月初一)
组词:朔方风雪- 指北方的风雪,常用来形容北方严寒的景象。

1.凛冽(lǐn liè):凛- 凛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
组词:寒风凛冽- 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1.升腾(téng):腾- 腾空(升到空中)、腾达(飞黄腾达,指
地位上升)
组词:热气升腾- 形容气体或烟雾等向上飘起的样子。

请注意,以上生字和组词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这些生字和词语的用法,建议查阅字典或相关语法资料。

《雪》鲁迅人教版八级下册3

《雪》鲁迅人教版八级下册3

《雪》鲁迅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纪要】学习目的: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要点点拨:这是鲁迅先生《野草》散文诗集中的一篇文章。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雪景图:江南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

前三段描绘的是江南雪景,我们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可以提炼出江南的雪在作者眼里是“滋润美艳”的。

那么为了表现这种“滋润美艳”,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与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但是,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和给人带来的快乐却是短暂的。

在第三段的描述中,作者渗透了他的遗憾和惋惜,“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第四段作者用一个表示强烈转折的连词“但是”转入了对“朔方的雪景”的描绘。

这个转折只是内容上的鲜明对照,并不是情感态度的转变。

作者对朔方的雪花虽然着墨不多,但他时刻照应前文所描写的江南的雪的特点用笔。

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朔方的雪花却是“蓬勃地奋飞”“旋转而且升腾”;江南的雪粘结成雪罗汉并且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欢乐,而朔方的雪花却“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

如果我们把雪比作人的话,江南的雪就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朔方的雪则是刚强如铁的铮铮硬汉。

总体来看,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都是充满着深情的,都是十分喜爱的,但他更为欣赏的是朔方的雪的抗争精神。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本是晶莹的雨滴,即使死去化为雪花,也要继续抗争。

【文体感悟】走进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今天我们所学习就是选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雪》全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雪》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学生们的收获。

7. 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雪》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实践。

8. 板书设计:《雪》鲁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课文《雪》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通过写作实践进行评价。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鲁迅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鲁迅

滋润美艳
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充满生机 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 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 与活力 绚丽有趣
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 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 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 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 嘴唇上
2011-3-2
文章的题目是《 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 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 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 文中的哪些段落? 文中的哪些段落? 江南的雪 (1、2、3段) 朔方的雪 (4、5、6段)
2011-3-2
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 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 江南雪景图。 的江南雪景图。(1—3) 一幅是昂扬向上、飞腾旋转的江北雪景图。 江北雪景图 一幅是昂扬向上、飞腾旋转的江北雪景图。 (4—6) )
2011-3-2




ng)口 (xī)笑 (tuì) 磬(qìng)口 (q ng) 嘻(xī)笑 褪(tu )尽 (shí) (lù) 博识(sh ) 忙碌(l ) 闪烁(shuò) (shuò)方 (zhuó) (nián) n)结 朔(shuò)方 灼(zhu )灼 粘(ni n)结 旋(xuàn)风 (xu n)风 旋(xuán)转 血(xuè)红 (xu n)转 (xu ) n) n) 龙眼核(hé) (ā)罗汉 龙眼核(h ) 阿(ā)罗汉 (zhī)粉 (lián) (yān)脂 脂(zhī)粉奁(li n) 胭(yān)脂(zhi) (lǐn)冽(liè) 凛(lǐn)冽(li )
2011-3-2

鲁迅《雪》原文及赏析

鲁迅《雪》原文及赏析

鲁迅《雪》原文及赏析【简介】《雪》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

本文通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体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雪》原文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①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②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③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④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⑤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⑥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⑦……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词句注释】1、胡蝶:同蝴蝶2、壶卢:同葫芦3、脂粉奁(zhī fěn lián):装胭脂和香粉的盒子,化妆盒的古代称谓。

鲁迅散文《雪》赏析

鲁迅散文《雪》赏析

鲁迅散文《雪》赏析摘要:本文探索了鲁迅散文《雪》的内在意蕴,对《雪》一文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鲁迅《雪》赏析鲁迅的散文诗《雪》,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写于1925年1月18日。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选入了这篇精美的散文。

文中蕴藏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令读者如品香茗,似嚼橄榄,回味无穷。

就艺术特色而论,它的构思尤其精巧、含蓄,如巧匠编织,天然精妙。

这篇作品的题目是“雪”,其内容也主要写“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但颇令人深思的是,它却以“暖国的雨”开篇,以“朔方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收束。

它最明白无误的表明,文章虽主要写“雪”,但“雨”却远远超出了“引子”和陪衬的作用,成为与“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并存而另具其丰富而独特内涵的三个主要意象之一:“暖国的雨”虽然“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但作为整体的雨,尤其是“寒国的雨”,却是“雨”,“南方的雪”,“朔方的雪”三位孪生姊妹生命的起点:没有“雨”,也就不会有“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作者才说“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再说“南方的雪”。

这一意象以“滋润美艳”为外型特征,以饱含青春活力为精神特征,它虽仍未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北方雪花,但却体现了在雨的起点上的第一次存在形式的转换和性质上的升华,对于它“滋润美艳”的外部特征,作者运用了动静对照、虚实结合的手法作了充分而精彩的描绘:妆点在皑皑白雪天地中的,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在这里,作者以白色为底色,使用了红、青、黄、绿等色彩鲜明的词,把江南的春天打扮得何等美艳迷人!何况想象中的“飞”、“闹”着的可爱的蜜蜂和现实中雪地里那群天真活泼、穿着各种鲜明颜色衣服的孩子和童心未泯的大人在堆雪人,而雪人也是那么洁白而明艳:通体洁白,嘴巴通红,目光灼灼。

能够堆雪人,则是上文南方的雪“滋润”特点的体现,所以作者说它“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14
2014-1-14
揣摩一些语句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 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 “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了雪的不屈的精神, 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 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 的皮肤”形容江南雪的什么特点?) ——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 的境界相联系的。
归纳
小结
2014-1-14
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的雪 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北 方雪的赞美,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直面惨 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 让人欢喜,但现实环境却是异常严酷的, 对于鲁迅“这样的战士”来说,更崇高 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 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2014-1-14
雪 雪
鲁 鲁
2014-1-14
迅 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他是中国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 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 集《野草》,杂文集 《二心集》《南腔北 调》。 2014-1-14 《雪》一文选自散
作者一反对江南雪景描写时温婉、缠绵的笔 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有脉脉温情的恬淡、 和平、安宁的图景,而是一幅雄浑、苍凉的画卷。 2014-1-14 两幅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2014-1-14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 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 也以为不幸否耶?” “灿烂”是指“北方的雪”,暖国的雪缺乏“冰 冷和坚硬”,是一种单调,是一种不幸。强调 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 精神.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先赞赏 的。
2014-1-14
朗 读 课 文
整 体 感 受
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 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主要体现 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文中写到的这些地方的雪整体上有 什么不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 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 一 种雪景, 为什么?
2014-1-14
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 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 文中的哪些段落?
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 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滋润美艳
充满生机 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 与活力
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 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 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 嘴唇上
我爱你 塞北的雪
我爱你 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 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 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 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 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用白玉般的身躯 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 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 滋润着返青的麦苗 迎春的花叶 啊 我爱你 啊 塞北的雪 塞北的雪
第二单元分析与提示 《日》中以“我愿做人间 本单元总体设计思路是培
的飞蛾”,“飞向火热的 日球”,显示了作者对理 想人生的追求。《月》中 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 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 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组 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 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 美好事物“守护者”及 “奉献者”的赞美。本单 元的综合性学习“寻觅春 天的踪迹”,引导学生走 进自然,走进生活,感受 生命,在赏春、绘春、颂 春、创(造)春等活动过 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 感受美的能力。
养学生阅读抒情文的能力, 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 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 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二 者相比较,“朔方的雪” 因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 的个性、精神,因而更为 作者欣赏。历史剧《雷电 颂》以“生之颤动,灵之 喊叫”撼动人心,它不仅 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 重要的一笔,也是屈原斗 争精神的典型体现。《短 文两篇》(《日》《月》) 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 2014-1-14 活的希望和信念。
遗憾、惋惜——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2014-1-14
北方的雪
2014-1-14
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独立张扬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 精神 像一个斗士、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2014-1-14
北方雪 景图 第二部分
冰冷的、坚硬的、 孤独的、灿烂的 形:如粉如沙不粘连 景:屋上地上枯草上 神:旋风里蓬勃奋飞 日光里灿灿发光 天宇下旋转升腾
江南的雪 (1、2、3段) 朔方的雪 (4、5、6段)
2014-1-14
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
的江南雪景图。(1—3) 一幅是昂扬向上、飞腾旋转的江北雪景图。 ( 4 —6 )
2014-1-14
认真品读前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1.江南的雪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 肤
2014-1-14
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 有什么象征意义?
朔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在孤独
而顽强地战斗,在战斗中他的灵魂 得到升华。
2014-1-14
表达了作者对朔方的雪的独立张扬的 个性和斗争献身精神的赞颂之情,同时也 暗含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进行不 屈不挠的斗争,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的战斗精神。
2014-1-14
1.你所知道的文雪作品中有哪些是借描写雪 来抒发情感的?
《湖心亭看雪》 《江 雪》 《沁园春.雪》 2.自己尝试通过描写一种自然景物来抒发自 己的某种情感,写一篇300字以内的片断。
2014-1-14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 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 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 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4-1-14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明艳有趣 不能持久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与热烈赞美
北方的雪
如粉如沙
借 景 抒 情
决不粘连(孤独) 蓬勃奋飞 赞美、歌颂斗争精 神和不屈意志。
对比。更喜爱北方的雪
2014-1-14
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有什么 象征意义?
朔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在孤独
而顽强地战斗,在战斗中他的灵魂 得到升华。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 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江南的雪的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 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 是一个遗憾 。
2014-1-14
江 南 的 雪:
写江南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喜爱、怀念——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2014-1-14
鲁迅赞扬“朔方的雪”,却为什么 把“江南的雪”也写得那么美好?
用“江南的雪”衬托“朔方的雪”,
使“朔方的雪” 更加最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 的雨,是雨的精魂”有什么含义?
点明主旨:赞扬朔方的雪孤独而顽
强的战斗。
2014-1-14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 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 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 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 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 “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 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 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2014-1-14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 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 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 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它成为了雨的 精魂。 4、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承接中间嵌入一 个“但是”,有什么意味? ——作者在看似不需要转折处嵌入一个峻急的“但 是”,更加明确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鲁迅独特的 语言风味的体现。
2014-1-14
“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相比, 鲁迅更欣赏哪里的雪?
更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
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 独的境遇中顽强抗争的“朔方的 雪”。
2014-1-14
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 穿着鲁迅什么愿望?
用战斗来创造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2014-1-14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用来象征某种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
比如:火炬象征光明
江南的雪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朔方的雪象征:一种不甘沉沦,昂扬向上, 执著抗争精神,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江南的雪是一种温润、宁静的美,但还需要朔 方的雪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精神。
2014-1-14
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 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幻 想;从形式上看,它和散文不一样,不分行, 不押韵,形式比较自由。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其中成就最 高、影响最大者。
2014-1-14




磬(qì ng)口 嘻(xī)笑 褪(tuì )尽 博识(shí ) 忙碌(lù) 闪烁(shuò) 朔(shuò)方 灼(zhuó)灼 粘(nián)结 旋(xuàn)风 旋(xuán)转 血(xuè)红 龙眼核(hé) 阿(ā)罗汉 脂(zhī)粉奁(lián) 胭(yān)脂(zhi) 凛(lǐn)冽(liè)
2014-1-14
绚丽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