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3”昌化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学课件--第五章---泥石流

工程地质学课件--第五章---泥石流
15
上午8时和9时34分,兰州军区工兵团成 功爆破堰塞湖的一个缺口,使水位下降 48厘米,为抢险救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 件。
16
§2 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 条件
地形条件 地质条件 气象水文条件
17
一、地形条件
泥石流总是发生在陡峻的山岳地区,一 般是顺着纵坡降较大的狭窄沟谷活动
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截至当日16时统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27人
死亡,76人受伤,近2000人失踪,紧急转移安 置4.5万人,倒塌房屋120余户300余间。
13
灾情统计
舟曲县“8-7”特大暴洪灾害受灾4496户、 20227人;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房屋 307户、5508间,其中农村民房235户, 城镇职工及居民住房72户;进水房屋 4189户、20945间,其中农村民房1503 户,城镇民房2686户;机关单位办公楼 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
在云南、四川的山区,受孟加拉湿热气团影响较强烈, 在西南季风控制下,夏秋多暴雨,降水历时短,强度 大。
如云南东川地区一次暴雨6h降水量180mm,最大降雨 强度达55mm/h,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型泥石流。
在东部地区则受太平洋暖湿气团影响,夏秋多台风和 热带风暴。1981年8号强台风侵袭东北,使辽宁老帽 山地区下了特大暴雨,6h降水量395mm,其中最大降 雨强度为116.5mm/h,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泥石流。
19
典型泥石流流域示意图
返回
2.泥石流流通区(中游)
泥石流流通区是泥石流搬运通过的地段, 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 峻,纵坡降较大,多陡坎和跌水。
泥石流物质进入本区后具极强的冲刷能 力,将沟床和沟壁上的土石冲刷下来携 走

我国频繁发生暴雨洪水的原因

我国频繁发生暴雨洪水的原因

我国频繁发生暴雨洪水的原因
我国频繁发生暴雨洪水,主要出现在夏季,其次是春秋季节,冬季出现暴雨的机会很少,这与我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跨高、中、低三个纬度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吹北风,空气干燥,全国大部地区气候干旱;夏季吹南风,空气潮湿,雨季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我国暴雨洪水频繁主要受季风影响,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全年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湿润高温时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6月至9月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至80%。

黄河中下游地区、海河、辽河流域,大部分集中在7月、8月,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

季风雨带的季节性位移导致降雨地域的阶段性变化。

夏季风始于5月,由南向北推进,在北进过程中有3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和两次跃进阶段,相应有3个雨季,即华南雨季(南方各省份,4月至6月),江淮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各省份,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华北东北雨季(华北及东北各省份,7月中下旬至8月),此时季风达到最强盛。

9月以后,季风减弱并南撤,雨带也逐渐南退。

10月以后,季风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夏秋频繁的台风活动。

直接由台风形成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沿海地区和台湾、海南等省份。

台风在东南沿海登陆后,一般转向北上,风速逐渐减缓形成低压,若与北方冷空气结合,就可能形成大范围的暴雨洪水,在北方的暴雨洪水中占有很大比重。

洪水发生的成因及作用

洪水发生的成因及作用

洪水发生的成因及作用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在许多地区都会发生。

洪水的成因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了解洪水的原因和影响对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至关重要。

成因洪水的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大雨和降雨模式大雨是引起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雨过程中降水量超过土地的排水能力时,就会发生洪水。

此外,降雨的模式也可以影响洪水的发生。

如果短时间内降下大量的雨水,排水系统可能无法及时处理,导致洪水形成。

2. 山区地形和下坡山区地形的特点是地势陡峭,水往低处流动的速度较快。

而当大雨降下时,陡峭的山坡会加速水流的流速,增加洪水的风险。

此外,山区地形还可能导致山洪的形成,使洪水更加严重。

3. 自然保护措施不足自然保护措施的不足也是洪水发生的原因之一。

自然栖息地的破坏、植被的减少和河流的过度整治都会降低水土保持能力,增加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作用洪水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 土地肥沃度提升洪水可以带来大量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土地的肥沃度。

对于农业地区来说,适度的洪水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2. 水资源补充洪水也可以补充水资源。

在干旱地区,洪水可以为地下水和水库提供补给。

3. 自然生态恢复洪水可以清除过度生长的植被和灭绝物种,促进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平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洪水也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包括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毁和经济损失等。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洪水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洪和减灾措施。

以上是关于洪水发生的成因及作用的简要介绍。

了解洪水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防范洪灾。

洪水是怎么形成的

洪水是怎么形成的

洪水是怎么形成的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

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

但不得不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加剧了洪灾程度。

洪水分类雨洪水在中低纬度地带,洪水的发生多由雨形成。

大江大河的流域面积大,且有河网、湖泊和水库的调蓄,不同场次的雨在不同支流所形成的洪峰,汇集到干流时,各支流的洪水过程往往相互叠加,组成历时较长涨落较平缓的洪峰。

小河的流域面积和河网的调蓄能力较小,一次雨就形成一次涨落迅猛的洪峰,雨洪水可分为两大类,暴洪是突如其来的湍流,它沿着河流奔流,摧毁所有事物,暴洪具有致命的破坏力,另一种是缓慢上涨的大洪水山洪山区溪沟,由于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

泥石流雨引起山坡或岸壁的崩坍,大量泥石连同水流下泄而形成。

融雪洪水在高纬度严寒地区,冬季积雪较厚,春季气温大幅度升高时,积雪大量融化而形成。

冰凌洪水中高纬度地区内,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河流(河段),在冬春季节因上下游封冻期的差异或解冻期差异,可能形成冰塞或冰坝而引起。

溃坝洪水水库失事时,存蓄的大量水体突然泄放,形成下游河段的水流急剧增涨甚至漫槽成为立波向下游推进的现象。

冰川堵塞河道、壅高水位,然后突然溃决时,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巨大土体坍滑堵塞河流,使上游的水位急剧上涨,当堵塞坝体被水流冲开时,在下游地区也形成这类洪水。

湖泊洪水由于河湖水量交换或湖面大风作用或两者同时作用,可发生湖泊洪水。

吞吐流湖泊,当入湖洪水遭遇和受江河洪水严重顶托时常产生湖泊水位剧涨,因盛行风的作用,引起湖水运动而产生风生流,有时可达5~6m,如北美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和休伦湖等。

天文潮海水受引潮力作用,而产生的海洋水体的长周期波动现象。

昌化大楼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昌化大楼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昌化大楼火灾事故原因分析一、背景介绍2015年12月,位于上海市的昌化大楼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当时的报道,火灾是由建筑内的一处电器设备故障引发的,随后火势蔓延迅速,整栋大楼几乎被烧毁。

这起火灾事故给社会和政府部门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同时也引发了对建筑火灾安全管理制度的重新关注。

二、火灾事故原因分析2.1 疏忽的设备维护据初步调查,昌化大楼火灾的起火点是位于一间办公室的电器设备,很可能是由于设备长期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检修所致。

由于现代建筑大楼内部设施繁杂,电器设备操作频繁,如果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昌化大楼发生的火灾事故中,也揭露了大楼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例如,对于大楼内部电器设备的维护检修管理不够规范,消防安全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有待加强,紧急逃生通道被杂物堵塞等问题,这些都表明大楼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2.3 个体行为不当除了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外,个体行为不当也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有消息称,火灾发生当时,大楼内的一些员工和居民因为慌乱、恐慌等情绪,未能及时逃生,导致伤亡事件的发生。

此外,还有人因为不顾自身安全,试图救出被困的同事和居民,在火势蔓延的过程中遭受了严重伤害。

2.4 应急措施不力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昌化大楼的应急措施也受到了严重批评。

据报道,事发当时,大楼的消防设施并未得到及时有效地运用,整个逃生过程显得混乱和被动。

此外,相关部门的救援反应也迟缓,未能及时控制火势蔓延,导致了事故的严重后果。

三、改进建议3.1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针对设备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建议大楼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火灾事故。

3.2 完善管理制度针对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建筑火灾安全管理规范,包括对电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定、对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规范、对逃生通道和出口的保障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大楼的火灾安全管理制度得到落实。

海南省昌化江9618号台风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海南省昌化江9618号台风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刘 阳 生
( 南省 环境 科 学研 究院 , 海 海南 海 口
500 ) 7 2 6
摘 要 : 析 了发 生 在 海 南 省 昌化 江 流 域 的 9 1 分 6 8号 台风 暴 雨 洪 水 的 天 气 系统 、 雨 特 点和 洪 水 形 成 原 因 , 过 洪水 调 查 暴 通 和频 率 分 析得 出. 昌化 江 下 游本 次 洪水 的 重 现 期 有逐 渐 变 大 的特 点 。 在
关键词 : 雨; 水; 暴 洪 昌化 江 ; 6 8号 台风 91
中图 分 类 号 :332 P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0 5 ( 0 )1 0 9 — 2 10 — 8 22 80 — 0 4 0 0
昌化 江 流域 地 处 海 南 岛 西南 部 , 海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省第 二大 河 流 , 为 昌化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1 8 期
2 0 年2 0 8 月


Vo .8 1 No1 2 .
J OUR NAL OF C NA HI HYDROL OGY
F b. 0 8 e .2 0
海南 省 昌化江 9 1 号 台风暴雨洪水 特性分析 68
江 流 域 面 积 51 0 m , 流 长 度 2 2 m, 域 平 均 宽 度 2 k 5 k 2干 3 k 流 3 m, 干 流 平 均 坡 降 1 . o 由于 处 于 热 带 和 亚 热 带 海 洋 性 季 风 气 候 5%。 4
北 向 ,0 日 2 2 0时 东移 出海 。 在 低 纬 ,西 太 平 洋 有 一 台 风 O6 6 1 号 ) 东 北 方 向移 动 , 两 个 台 风 之 间 为 副 高 脊 , 制 着 华 南 沿 向 在 控

绵阳突发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绵阳突发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高原东部的低能区 , 构成了两低一高的

锢囚高能舌 , 绵阳市的特大暴雨区正处在高 能舌端 ( 见图 2b) 。这种形势同汪之义等分 析的 1981 年 7 月 13 日特大暴雨的形势极为 相似。很明显, 低层高能区北伸是形成这次 39
气象
第 28 卷
第8期
se )
强对流和大暴雨的潜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6 讨 论 综上所述, 这次) 9 19∗ 特大暴雨过程是 在低显能条件下产生的。从暴雨形成的多方 面条件分析, 总的来说, 大的环流形势和水汽 条件对暴雨过程比较有利, 表现在过程前环 流经向调整较充分, 形成有利于暴雨的阻塞 形势和辐合条件 ; 不利的因素主要是静态能 量不足, 表现 为气温 低、 大气 层结稳 定。因 此, 这种能量条件增大了暴雨的预报难度。 通过分析发现 , 这次强降水过程同不稳 定能量动态积聚有关, 主要表现在低层假相
图 1a 2001 年 9 月 18 日 08 时 500hPa 高空实况图
图 1b
2001 年 9 月 18 日 20 时地面实况图
3 4
其他系统 从南海经云南、 贵州形成了较为深厚的
风( 风向为 10~ 170 ∀) 为模式起始条件 , 模式 预报条件为: 08 时 700hPa 图上, ( 1) 成都 T > 9 ! ; ( 2) 西北区 ( 35~ 45∀N 、 90~ 110∀E ) 有 3 站以上 T 24 < - 2 ! ; ( 3) 西太平洋副高脊 线与 120 ∀E 经线交于 20~ 35∀N 之间。该模 式历史拟合率为 75 8% 。 分析 18 日 08 时 700hP a 高空图, 兰州站 ( 52889) 缺报, 以临近的榆中( 52983) 分析, 其 风向应为东南风 ( 135∀) , 满足兰州东风型暴 雨模型 起始 场 条件。进 一步 分 析: 成 都站 ( 56294) T = 10 ! ; 在格尔木、 酒泉、 银川、 延 安四站 T 24 为- 3~ - 4 ! ; 副高脊线与 120∀ E 的交点位于 31∀N 附近。综合分析 , 各种要 素均符合预报模式。 再根据绵阳市气象台建立的 ( 强劲西南 气流) 暴雨预报模型来分析这次过程的初始 条件 ( 以下仅针对 500hPa 图 ) 。

云南省河口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云南省河口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云南省河口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近日,云南省河口县遭遇了一次强降雨天气,暴雨导致了大片土地被淹,多地出现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这场暴雨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那么,这次暴雨天气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对这一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暴雨天气的形成暴雨天气的形成是由于多种气象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

具体来说,这次暴雨天气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湿润气流输送在暴雨天气来临前,湿润的暖湿气流开始向河口县地区输送,同时受到来自周边地区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这种湿润气流的输送是暴雨天气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

2. 强对流条件形成当湿润气流在地面遇到较为稳定的冷空气时,就会形成强对流条件。

在这种条件下,大气垂直运动加剧,从而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3. 引发机制此时,需要有一定的引发机制来释放大气中所蓄积的潜能能量。

可能的引发机制包括地形因素、冷暖气流的交汇等,这些因素可以加速大气对流的发展和加强,从而造成暴雨的出现。

4. 暴雨过程当符合上述条件时,暴雨就会在河口县地区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大气中的水汽得不到及时释放,就会形成云团,随着对流的不断发展和积累,最终形成了降雨。

这次暴雨天气是由多种气象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在湿润气流输送、强对流条件形成、引发机制和暴雨过程等阶段的多重作用下,导致了河口县遭遇暴雨灾害。

二、暴雨灾害的影响这次暴雨给河口县带来了很大的灾害影响。

暴雨导致了大量的降水,造成了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

受灾严重的地区出现了农田被淹、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等严重后果,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由于河口县地区地势较为险峻,山体滑坡等灾害频发,因此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出现了多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

从经济和社会层面来看,暴雨灾害也给当地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农作物受灾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房屋、道路受损严重,给基础设施建设和恢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 e b r 3,20 . The r s t ho t tb c us ft a t ris a e tris c nfo i g e c he pt m e 05 e uls s w ha e a eo hee s e le nd w s e le o r ntn a h ot r,t icu hecr —
V 1 5 O3 M o 3 N. .
a 08 v 20
对 . " 化 特 大 暴 雨 过 程 的成 因分 析 “ 3 昌 9
陈 丽 芳
( 州 市气 象局 , 江 杭 州 3 0 0 ) 杭 浙 10 8
摘 要 :0 5年 9月 3 4日在 浙 江 昌 化 地 区发 生 的 特 大 暴 雨 是 历 史 上 罕 见 的特 大暴 雨 , 强 极 大 , 位 于 大 范 围的 20 、 雨 且 暴 雨 区之 外 . 此 次特 大暴 雨成 因进 行 分 析 , 到 一 些 结 论 : 昌 化 暴 雨” 影 响 系统 较 为 复 杂 , 泰 利” 风 、 彩 对 得 “ 的 由“ 台 “
维普资讯
第 3 第 3期 5卷 20 0 8年 5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 学版) 理 J u n t fZW in r vriUSd n eEC in o rh :/ e a.o n e.t(e e c Si o ) at h jW g Un a sj . i.n d l / W j u i l z cu c / l o t p s y
侧 上 升 的 一 小尺 度 垂 直 次级 环 流 . 目山脉 阻挡 了 冷 空 气 , 边 界 层 内弱 冷 空 气却 沿 河 谷 侵 入 盆 地 , 成 盆 地 周 围 天 但 形
小尺 度 的 能 量锋 区 , 而激 发 出远 离暴 雨 区的 孤 立 的 强 对 流 天 气. 风 “ 蝶 ” 2象 限 的 东风 和 副 高 底 部 的 东 风 从 台 彩 第
蝶 ” 风 外 围低 空 急 流 、 太 平 洋 副 热 带 高压 边缘 上 升 气流 、 风 槽 这 些 系统 相 互作 用 而形 成. 殊 地 形 的 热 力 和 台 西 西 特 动 力 强 迫 作 用 有 利 于 a小尺 度 垂 直 次 级 环 流 的 形 成 . 一 东低 西 高的 盆 地 地 形 有 利 于在 盆 地 内 形 成 一 个 东侧 下 沉 , 西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9 9 ( 0 8 0 —3 8 7 1 0 — 4 7 2 0 ) 3 4 —0
中 图分 类号 : 4 l P 6
C N L — n ( n z o e oo o i l f i , n z o 1 0 8 C ia HE i a g Ha g h u t r l c f c Ha g h u3 0 0 , hn ) f M e g a O e
为超 强 降水 的 形 成 提 供 了动 力 条 件 . 雨发 生在 高 湿 高 能 的环 境 下 , 不 稳 定 的 强 对 流 降水 , “ 利 ” 压 的 层 结 暴 是 与 泰 低
稳 定 降水 性 质 不 同.


词 : 大 暴 雨 ;台风 ;地 形 ;多 系统 相 互 作 用 特
Ana ayi o h e sn o 9 3 b u th a yr an tr i h n h a J u n l fZ ein iest ( ce c i n ls fter ao sfr“ . ”a r p e v e iso m C a g u . o r a h j gUnv r i S in eEd— s n o a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t n wa t bl a in S d l cr u a i n wa h a k r u d o h s so m. Dy a c a d t e ma u c i n b h a i ss a i z t . a d e i lt s t e b c g o n ft i t r o i o — c o n mi n h r l n t y t e f o s e il eifwe e u e o h o mi g o e p n iu a ic lto . Th a l o d a r ifo b u d r e o t e p ca l r s ft e f r n f p r e d c lr cr u a in r e e we k y c l i n lw o n a y ld t h
to in), 2 08, 5( 0 3 3): 4 3 8~ 3 54
Ab ta t y tma ia a ay e r a r do tf ra b u th a yriso m nCh n h ao h j n r vn eo src :S se t l n ls swe ec ri u o na r p e v an tr i a g u fZ ei g P o ic n c e a
叠加 形 成 的 东风 急 流 是 本 次 暴 雨 重要 的 水 汽 来 源 . 昌化 地 区近 地 面存 在 风 向风 速 的 辐 合 , 且 长 时 问 维持 , 成 雨 并 造
团的 停 滞 . 高层 高位 涡 区 与暴 雨环 流 的 高位 涡 区上 下 连 通 , 得 高 层 的 高住 涡 向 低 层 补 充 , 使 引起 低 层 正 涡 度 发 展 ,
c v ci on e ton. Them on a c ci a e a o d ari l t ni lm t nd c l i nfow r fom i r rve waym a he wa m i lm b up Theaifo c m bi det r arc i . rl w 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