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_修辞手法课件1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5含解析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 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由学生都比较喜爱的歌曲入手,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学生去发现歌词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此类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先声夺人”唱修辞1、“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绿色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
”(《相约九八》)——反复2、“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同桌的你》)——排比3、“当你紧紧握着我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当你深深看着我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我终于不停的呼唤呼唤。
”《离别的车站》)——排比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好想好想》)——对偶5、“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红旗飘飘》)——借代二、“谜语之中”猜修辞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鹅)[明确]:拟人、比喻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
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
(猜一日常用具)(秤)[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荷花)[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4. 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
(打一农业活动)(插秧)[明确]:比喻夸张【教师过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_修辞手法课件3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C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 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 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 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答:① ② “刀法”喻“教育方法” “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 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 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 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是 “暗淡”。
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 的一句是 ( ) A. 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 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B项的“子曰诗云”是借代旧教育的读物。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 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 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 一个核桃。 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化冗长为简洁。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 胜大的。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A.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答案:A
B.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4.下列对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意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哲理,表现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胭脂凝夜紫。(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恶劣的 自然环境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情景。)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这 种方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 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本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 杂,也很难补确的一组是( )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 着,用牙咬着。 ②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 ③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④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不够我走来不够我看。
A.①拟人 ②对偶 ③对比、引用 ④夸张 B.①比喻 ②对偶 ③对比、引用 ④夸张 C.①拟人 ②对偶 ③对比、比喻 ④夸张 D.①拟人 ②比喻 ③对比、比喻 ④拟人 答案:C
3.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②这种不良的作风,也传染到我们的党里了。 ③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 ④从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 沐浴着阳光。
——选自《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 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 “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 “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夯基础 1.下列对修辞手法定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 以构成。 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 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2019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精品教育.doc.doc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
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
人这一生,出身、地位、身份并不会影响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
但是恰恰相反,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却会影响到你这里停靠的船只。
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越高,到你这里停靠的船只就会越好;而你修建的码头越大,停靠的船只也会越多。
(选自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的同时并见,课内素材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了大学士。
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
一次,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
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
”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也敢对锯(句)。
”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了。
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
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
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应用提示]以上材料可用于“机智”“待人以诚”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秋冬时节,万物萧瑟。
光秃秃的世界显得那样没有生气,只有风不知疲倦地吹啊吹,把本该有的一点活力与温暖也吹走了。
行人裹紧身上厚重的衣服,只想快快回到自己的家中。
这时,我看到,一片叶子掉下来。
那是一片已经失去绿色生命的叶子,它或许曾经被誉为希望与生机,或许也在骄阳下投下一枚小小的影子,或许也被雨水冲洗过叶面,但现在它的生命已接近尾声了,虽然不像枫叶有短暂的辉煌与绚烂,不像松针能够保持终生的持久,它还是心满意足地,借助风的力量,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
第6课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课件—2020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5)排比:凡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 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达同一范围、同样性质的事物的 修辞方法,叫作排比。例: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对偶:凡是意思相对、相似或相连,字数相等,语法结 构相同,成双作对地排在一起的两个句子,就叫作对偶。 例:
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谁有闲情来欣赏这可怜的折枝?我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出去, 一定要出去。(吕梦周《水的希望》)
(10)顶真:它是运用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做后一句子开头 的词语,使邻接的句子上接下传,首尾相连,结构更为严 谨。例: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杜甫《兵车行》)
②借喻侧重“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 似。
(3)转化方面的区别:
5.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是什么?
比
—
形式 不同
— —
—
比喻可出现“本体+连接词+喻体”, 也可只出现“连接词+喻体”
比拟只出现“被模仿的拟体”
喻 与 比 拟 的 区 别
——
反映事物 关系不同
— — —
比喻是以乙“喻”甲,甲乙一主一 从,是相似关系
2.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1)比喻: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类似点,就用那个另 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比喻的成立,实 际上,包括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因 素。因此,在形式上有本体、喻体及比喻词三个成分。而 由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及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及借 喻三类。
②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只有表面的联系,象征的本体和征 体之间是一种深层次的联系。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3

12、讲解夸张
■概念: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类型
1、扩大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导入课题《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4、明确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设问、反问、顶针、双关、通感、……
修辞口诀——
两问两对:设问反问,对比对偶
三反三比:反问反复反语,对比排比比喻
借用夸人:借代引用夸张拟人
顶回通关:顶针回环通感双关
5、讲解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10、反问
即反诘或诘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明知故问)
11、设问
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例子,秋是什么颜色?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问)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2002杭州)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_修辞手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记一记1.狭义的修辞是指,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偏重于,一类偏重于。
答案:修辞格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2.比喻要有和,二者性质,又有。
答案:本体喻体不同相像之处3.比拟分为两种类型:和。
答案:拟人拟物4.借喻是只出现,和不出现。
答案:喻体本体比喻词辨一辨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
A.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看出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净土。
B.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C.甩开牵挂,审视你的内心,有一星火光仍在顽强地闪烁,那是你早已遗忘的曾经有过的梦想。
D.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那小院内探出半个身子,柳丝万缕,好像在频频招手欢迎每一位光临的旅人。
解析:例句与A、B、C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格,而D则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答案:D填一填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1)此刻,她那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 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 ,理由:(2) ,理由:答案:(1)④,理由:黑葡萄切合眼睛“大而圆”的特点,颜色可与“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相契合。
(2)②,理由:句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与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黑钻石”。
理一理比喻⎩⎪⎪⎪⎨⎪⎪⎪⎧意义: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打比方。
类型:⎩⎪⎪⎨⎪⎪⎧ 明喻⎩⎪⎨⎪⎧ ××像××××犹如××××如同××暗喻⎩⎪⎨⎪⎧××是××××形成××借喻⎩⎪⎨⎪⎧ 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比拟⎩⎪⎪⎨⎪⎪⎧ 意义: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比拟)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山米的都
是血。(比喻)
3.借喻和借代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 替代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
叶子初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
“是”“成了”“变成”等联接。如:更多的时候,
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注意暗喻的变体,如:这里是花的海洋;我爱北
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本体不出现,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中
间不用喻词。如: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
3.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 义对称。 (3)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4)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4.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5.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 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中必须对称。排比 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 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们紧 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不重字。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偶)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 四、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培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 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 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如:脚下地球 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 事实还是在夸张。 如: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 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 联结。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 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
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
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
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
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
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
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
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氩怀銮〉钡挠
魈濉R虼耍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 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利
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
鲁迅在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
“落水狗”可变成“挨了打的敌人像落水狗”,故
此句为借喻,“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 衣。”“眉”借代“头”不能说:“眉像头”,故 此句的辞格为借代。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
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一个句子
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②本体和喻体
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
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二、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运用修辞的能力
明确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
的前提。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体,化冗繁为简洁。
2.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 生动形象。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
艺——修辞手法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 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 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③单句排比。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
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
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 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 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 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 “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 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
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
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在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手
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我
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 的运用。 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 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 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 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 染力;丰富联想,创造意境。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三、几种易混修辞格的区分
1.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的句子。如:
(3)借代的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 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 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 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 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4)借代要得当。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 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 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种类:
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
4.对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
“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
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
这属于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娘的裹脚布,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点写 本体,重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在 “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 而喻体必须出现。如: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
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
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 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2.借代。
(1)概念:借代是指借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
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种类:①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如: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借事物的名 称代替该事物。如:我买了一台“康佳”。③借部 分代替全体。如:樯橹灰飞烟灭。④借专名代一般 人或事物。如: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⑤借材 料、工具代该事物。如: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 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⑥借作者代著作。如:读 点鲁迅。⑦借结果代事物本身。如:于是大家替他 们兄弟捏把汗(代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