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导管功能不良的防治与护理详解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预防及处理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预防及处理背景回顾近期,透析患者卓大娘每次来透析室都是愁眉苦脸的,这都是因导管功能不良引起的。
这不,今日又该透析了,躺在病床上的卓大娘一边解开上衣扣露出右侧中心静脉长期导管,一边嘟囔着“我的管子近期都抽不出,每次都先倒腾半个小时,耽误我时间...”。
听着卓大娘的抱怨,细心的护士小A安慰着患者,准备给卓大娘上机透析治疗。
然而等操作的时候,护士小A急出了汗,透析导管动脉端抽不出,静脉端抽不顺畅,无法达到透析流量...告知值班医生,查看后考虑该患者为导管口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纤维蛋白鞘使血小板聚集而导致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单向活瓣。
护士小A遵医嘱给予0.9%生理盐水4ml+尿激酶50万单位根据导管长度分别给与动静脉端进行溶栓,保留30min。
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是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时有发生的情况,表现为上机前动静脉端抽吸困难(如图1),或者是透析时流量不足导致机器反复报警,不仅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也影响着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
(图1)前言中心静脉导管(CVC)作为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代替性血管通路,适用于高龄、糖尿病、血管条件差及紧急透析的患者,临床应用广泛。
在留置导管期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易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导管相关的并发症,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现象,这一现象不仅会影响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因此,临床需积极分析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原因,并探究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才能改善其预后。
一、导管功能不良定义在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期间,不能维持血液透析规定的体外循环的血流量即导管功能不良。
二、导管功能不良主要原因三、导管功能不良相关因素有哪些?1、患者因素①对留置导管维护相关知识掌握度不足:在留置导管期间,不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易引发留置导管潮湿、感染等,进而会增加其功能不良发生概率。
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导管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输液、引流、呼吸支持等治疗和监测。
然而,导管使用不当或护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对导管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导管的护理问题1. 感染由于导管插入部位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特别是在长时间留置或操作不当时更容易感染,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2. 堵塞由于液体药物、血液凝块或分泌物等原因,导管内腔可能会产生堵塞现象,使药物输送受阻或引流功能失效。
3. 脱落如果插入部位未固定好或操作不当,则可能造成导管脱落,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4. 误吸气管插管和胃肠道插管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误吸,则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导管的护理措施1. 选择适当的导管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
对于长时间留置的导管,要选择材质好、生物相容性强、不易产生感染等优点的导管。
2. 插入前准备工作在插入导管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消毒皮肤、穿戴手套、准备好所需器材等。
3. 操作规范插入导管时必须操作规范,遵循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
对于气管插管和胃肠道插管,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误吸现象。
4. 固定好导管插入后要及时固定好导管,避免脱落。
对于留置时间较长或处于易移动部位的导管,应使用专门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5. 定期更换长时间留置的导管容易产生堵塞和感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更换。
具体时间要根据医嘱来确定。
6. 导管护理对于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需要进行定期护理。
如清洗导管、更换敷料、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情况等。
7. 监测并发症在使用导管期间,要及时监测并发症的出现。
如感染、堵塞、脱落等。
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结语导管的护理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只有做好导管的护理工作,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探讨科学的管理对策,提高管道护理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发生的51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管理对策。
结果:不良事件原因上,因安全管理不到位所致18例,占35.29%;因患者评估不到位14例,占27.45%;因护患沟通不到位11例,占21.57%;因管道固定不到位8例,占15.69%。
结论:加强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强化相关的管理,可提高管道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管理对策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需要给予患者进行插管,对此类患者需要做好其管道护理。
然而管道护理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这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还对医疗工作的正常运动造成影响[1]。
所以在管道护理工作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声门安全,以为患者的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本研究中选取本院发生的51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合理的管理策略,旨在提高管道护理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各科室总共上报了51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其中2017年上报21起,2018年上报18起,2019年上报12起。
方法对发生的51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涵盖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原因、置管时间、病患文化程度、处理策略等,并且询问当班护士,对当时的情况进行调查,综合不良事件的原因。
统计学方法将原因类似的不良事件以Excle表格的方式进行分类汇总。
2结果51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详见表1。
表1 51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汇总原因例数(例)构成比(%)安全管理不到位1835.29患者评估不到位1427.45护患沟通不到位1121.57管道固定不到位815.69总计51100.003讨论3.1 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3.1.1 安全管理不到位管道护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护士长在日常管理中忽略安全风险防范均可引起不良事件发生,如护士长的工作中,不能及时的评估病房患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版等容易使护理人员因手忙脚乱而出现差错。
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与维护·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维护

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与维护·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维护谈谈导管功能不良各方定义莫衷一是在导管功能不良的定义中,医学界存在很多有差异的说法,有些学说认为血液透析导管回抽无血液或血流速小于150ml/min,或者血流速度达到200ml/min 时,机器静脉压达到250mmHg即为导管功能不良;有些学说认为连续3次血液透析导管血流速小于200ml/min,或者需要尿激酶保持通畅则认为导管功能;有些学说认为透析时血流量低于 250mmHg;包括 COFF 滑出皮外、导管破损和扭曲的情况为导管功能不良。
国外曾有报道称一组 126 例长期导管,平均留置4.75月,导管不畅或栓塞高达30%;导管不良的发生率可达9%。
而对于导管复功的情况,有研究报道称通过溶栓、支架、PTA 等处理,导管再通率能达到90%,回抽顺利且达到300ml/min。
为何出现引血回血困难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容易出现引血、回血困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导管出现单向阻塞和双向阻塞症状。
导管单向堵塞出现的原因有:导管尖端贴壁;纤维蛋白鞘包裹于导管表面,由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膜状物,起始于导管与静脉壁的接触点,并与静脉壁紧密相连,即使导管拔出也不易移除;形成血栓,形成单向瓣膜,导致引血、回血困难。
导管双向堵塞出现的原因有:因为高凝和封管不正确导致血栓形成;导管易打折;中心静脉狭窄,导致上肢、胸壁及面部肿胀症状和血流量不足等情况发生导致引血、回血困难。
无论是单向堵塞还是双向堵塞,都给血液回抽造成极大地困难,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我们必须做也只能做的就是预防,通过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封管方法将预防进行到底。
维护导管,保护生命线一、实现“零”感染目标想要实现控制感染,达到“零”感染的目标,要做到: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换药做到彻底消毒、手卫生做到位、隔离临近污染源、阻断感染途径预防导管感染六步走评估导管——检查皮肤管口有无红、肿、热、痛以及导管有无脱出,有无破损。
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应急预案

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应急预案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表现为导管内血栓形成及导管周围纤维蛋白壳形成。
1.导管内血栓形成:①原因:患者高凝状态、封管肝素用量不足或血液返流入导管腔内所致。
②血栓形成的表现:当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时,用空针用力抽吸而无血液流出。
③血栓溶解方法:尿激酶封管法,根据管腔容积配置尿激酶溶液,将尿激酶25万u溶于生理盐水3.5ml中,用两支5ml注射器分别抽吸尿激酶盐水1.6ml,每支含尿激酶12.5万u,,分别插入静脉管腔及动脉管腔用力抽吸,缓慢放手,如有阻力不可向管腔内推注,如此反复多次,使尿激酶缓慢进入管腔保留1~2小时,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然后用纯肝素封管保留至下次常规透析。
2.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①原因:导管长期在静脉内留置,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逐渐沉积在导管周围,形成一层包裹在导管周围的袖套样纤维蛋白鞘,该纤维蛋白鞘充当了阀门作用,在血泵抽吸作用下,被吸附于导管口处,影响血液引出。
②临床表现:将盐水导管内注入容易但抽出很困难。
③溶解纤维蛋白鞘的方法:尿激酶滴注法,在透析前拧开导管口,用注射器用力抽尽管腔内的肝素溶液。
配置尿激酶溶液,将尿激酶25万u溶于生理盐水200ml中,每支导管滴注100ml(含尿激酶12.5万u,),滴速10~15滴∕min,时间1.5~2.5h。
滴注完毕后采用无肝素透析,使患者血液中未代谢的尿激酶弥散到透析液中,排到体外,防止患者出血。
使用尿激酶滴注法前后应监测患者PT、APTT。
④如果溶栓失败应拔管或通过引导导丝进行更换新导管。
3.预防措施:①在透析后用无菌注射器分别向双腔导管中注入生理盐水20~40ml以冲净导管内血液,防止残留。
②用肝素原液封管,剂量比管腔容积多0、1~0、2ml,一边推一边关闭导管夹,确保正压封管,防止血液逆流回导管内发生凝血。
导管功能不良住院病历模版

导管功能不良住院病历模版
摘要:
一、导管功能不良住院病历的概念和原因
1.导管功能不良的定义
2.导管功能不良的常见原因
二、导管功能不良住院病历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方法
2.治疗方法
三、导管功能不良住院病历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导管置入指征
2.定期检查导管功能
3.做好导管护理
正文:
导管功能不良住院病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导管功能受损,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并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例。
导管功能不良可能是由于导管本身的问题,如导管材料、设计等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状况,如疾病、年龄等因素导致。
诊断导管功能不良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
在治疗方面,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调整导管位置、更换导管等。
同时,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导管功能。
为了预防导管功能不良,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医生需要严格掌
握导管置入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置入。
其次,定期检查导管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功能不良的情况。
最后,患者和家属需要做好导管的护理工作,防止导管受到污染或损伤。
导管脱落防范措施与处理程序

导管脱落防范措施与处理程序导管脱落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其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对导管脱落进行预防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导管脱落的预防措施和处理程序,并提供了一些应对应急情况的建议。
一、导管脱落的预防措施1. 导管固定技术导管的固定技术是预防导管脱落的关键。
在植入导管前,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导管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
一般情况下,导管的固定方式包括胶布固定、贴片固定和绷带固定等,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免针扎导管,这样可以减少导管脱落的风险。
2. 导管的安全检查导管的安全检查可以发现导管脱落的前兆,减少事故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导管的安全状况,并给予必要的修复。
在固定导管时,还可以通过导管缝合器将导管缝合固定,避免滑动脱落的情况。
3. 患者的安全措施患者的安全措施也是预防导管脱落的重要手段。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安排,不要随意移动导管。
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进行科普,教育其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不要拉扯导管等。
4. 导管的选择不同的导管有不同的特性,如直径、长度、材质、可弯曲性等。
因此,在选择导管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导管。
选择合适的导管可以减少导管脱落的风险。
二、导管脱落的处理程序1. 立即发现导管脱落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导管脱落,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快速采取措施发现导管脱落后,医护人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如及时打开呼吸机,采取手动通气等措施,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和氧气供应。
3. 通知主管医师在处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立即通知主管医师,报告导管脱落的情况,并征求主管医师的意见和建议。
4. 导管的补救当导管脱落时,医护人员应该立即在导管脱落的位置插入新的导管,确保病情稳定。
在插入导管时,需要注意手法和卫生条件,避免感染和误伤等情况的发生。
5. 记录事件一旦发生导管脱落事件,医护人员要及时记录事件的起因、过程和处理措施,做好后续的处理工作。
导管功能不良的药物预防及治疗进展

2015 V ol.36 No.11726·综 述·收稿日期:2015-08-20;修回日期:2015-09-23作者简介:张丽红,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血液净化通路建立与维护。
通信作者:王玉柱,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血液净化通路建立与维护。
导管功能不良的药物预防及治疗进展张丽红,王玉柱*(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80)摘要:导管功能不良是血液透析间期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积极预防及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肝素是传统用于预防导管功能不良的药物,但存在渗漏致出血和过敏等弊端,枸橼酸盐及含枸橼酸盐混合制剂兼具抗凝及抗炎作用而成为肝素的替代药物;溶栓药物既可预防也可治疗导管功能不良;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通过影响系统凝血达到改善导管通畅性的目的。
本文综述临床预防和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的药物应用进展。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CVC );功能不良;药物应用中图分类号:R459.5;R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188(2015)11-0726-05DOI :10.13683/j.wph.2015.11.002Minimizing hemodialysis catheter dysfunction: prevention and drug interventionZHANG Li-hong, WANG Yu-zhu*(Department of Renal, Beijing Haidian Hospital,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Dysfun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hemodialysi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which results in inadequate hemodialysis, reduces life quality and increases mortality. Heparin catheter lock has been used as the standard prophylactic regimen for the prevention from CVC dysfunction. Recently, some alternative catheter locking ag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including citrate, citrate-based solution an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addition, several oral anticoagulants/antiplatelet agents have also been studied for the prevention from CVC dysfunction with variable results. Especially, the thrombolytic agents are investigated for restoring/improving blood flow as well.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CVC dysfunction including instillation of locking solutions and administration of systemic anticoagulation and antiplatelet agents.Key words : hemodialysi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dysfunction; drug application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然而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和透析患者生存期延长等,建立动静脉内瘘越来越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使用导管?
无菌原则 1.固定方法:穿刺口以碘伏消毒液浸泡过纱布覆盖 ,外
加无菌敷料,用宽纸胶布粘贴,换药1次/日
2. 导管口不要长时间暴露
3.臵管时患者及操作者戴口罩
4.提倡隔日肝素盐水封管,减少导管开放次数
5.一次性使用导管小帽(环氧乙烷消毒后复用
)
如何正确使用导管?
导管使用前的护理:抽出导管内肝素盐水和可能的
深静脉导管拔除术后注意事项
1.保持拔管处辅料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潮湿 。 2.包扎后在候诊室观察30分钟,如有渗血予以 更换敷料,出现心慌,冷汗,苍白等症状,立 即汇报拔管护士,汇报医生对症处理。 3.拔管后充分休息,24小时之内观察有无渗血 ,避免过早活动而诱发穿刺点再次出血。 4.离开医院后如出现渗血,立即予以压迫臵管 处,(压迫物可选择餐巾纸,毛巾等,折成方 块压迫臵管处)至最近的医院消毒更换敷料。
气管切开患者慎 重选择
可保留3-4周;患者 置管技术要求高; 无法建立其他血 可自由活动;血流量 易发生静脉狭窄; 管通路时 好 易发生血气胸等 严重并发症
最佳留臵部位是右侧颈内静
脉。
由于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可 以通过一个更直的通路到达腔静 脉和右心房连接处,保证足够的 血流量,并且这个部位插管的并 发症较少。但可能引起肢体静脉 回流障碍。
悲观:与长期维持透析治疗有关 护理措施: 1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育患者科学认识 疾病,树立治疗信心。 2做好家属,争取社会和家庭的关心和支 持,以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
患者自我护理及卫生宣教
告知患者及家属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 脉留臵导管是透析治疗专用,一般不作 其他用途,如抽血、输血、输液等。 告知股静脉留臵导管患者,穿脱裤子时 避免牵拉导管;颈静脉臵管患者,告诉 患者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头部活动太大 造成导管松动滑脱,局部可用领带或丝 巾加以美化和固定。
左侧颈内静脉插管往往血流
量不足,发生静脉狭窄的导 管血栓的机会较多。
导管功能不良的定义
指在常规的治疗时间内导管不能提供足够的血 流量来达到充分的透析。充足的血流速是 300ml/min。我国还没有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 血流量低于200ml/min即为功能不良.
导管功能不良的表现
1导管最大泵控血流量逐渐下降 2泵前动脉压负值增大,低于-250mmHg 3静脉压升高,高于250mmHg 4导管泵控血流量与泵前压力比值清除指数小 于1.2 5频繁压力报警,经患者调整体位或冲洗导管 无效 6用注射器抽吸导管受阻或注射生理盐水受阻
留臵导管使用时间 长 患者高凝状态 肝素用量不足 管路受压扭曲
易引起血栓形成
常用方法
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成功率为70-90%,应 当作为首选,而且这种方法创伤最小且 费用最低。5-15万U尿激酶加生理盐水 3-5ml分别注入留置导管的动静脉管腔 保留20分钟 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 透析间期,也可用25万U尿激酶加 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 如果尿激酶治疗失败,应当进行导管 造影检查,经导丝引导更换导管、重复 使用尿激酶注入或血栓取出术。注意: 决不能从阻塞的管腔强行推注血栓
导管功能不良的防治与护理
血透室 李海英
查房目的
掌握导管功能不良的定义 掌握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 掌握导管功能不良的防治 掌握导管脱落紧急处理措施。
病例介绍
患者,李勋怡,男,69岁。 诊断:梗阻性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 肾性贫血、肾性骨病、膀胱肿瘤。 患者2014年4月开始透析,予长期臵管透析至 今。臵管后血流量一直不稳定,稳定时血流量 可到240mmol/L,不稳定时血流量只能 180~200mmol/L。
导管功能不良与导管位臵、血栓有关。 1.透前嘱患者颈部活动 2.上机前反复回抽血液,确定导管最佳流 量位臵。 3.血流量不佳时予尿激酶溶栓。 4.下机时予尿激酶封管。
2.护理诊断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静脉臵管 有关。 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体温的变 化。 2.病室定期通风消毒,并且告知患者尽量避免到 公共场所。 3.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4.接触患者前后使用六步洗手法,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 5.加强生活护理,倘若皮肤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止 痒剂。 6.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1.封管方法: A.先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内血液 B.再向导管内注入相当于导管腔容积的肝素盐 水
2.个体化封管,预防导管血栓、感染
A.4-10%肝素盐水或纯肝素封管、
B.20%枸橼酸封管
C. 20%枸橼酸+抗生素封管
D.尿激酶封管
感染的预防-抗生素封管
股静脉臵管患者应常规采用抗生素封管 ,隔日更换封管液 封管液:肝素2ml(100mg)+生理盐水 2ml+头孢他啶0.5g,动静脉端各2ml ESRD行普通血液透析患者也可使用 封管液:肝素2ml(100mg)+生理盐水 2ml+头孢唑啉0.5g,动静脉端各2ml
生化检查
项 目
白蛋白 尿 素 肌 酐 2014年11月14日 36.50g/L 35.47mmol/L 1542.3.umol/L
血红蛋白
117.00g/L
血 钾
5.8mmol/L
治疗措施
5次/2周的规律透析,护肾、降压、纠正贫血、 改善循环、营养治疗、尿激酶2万u封管。
长期与临时导管的比较
各种方法的优劣
部位 股静脉 优 点 置管技术容易; 并发症少 缺 点 留置时间短72小 时-2周;置管后 患者活动受限, 不方便行走;易 感染和血栓形成 适用患者 心力衰竭呼吸困 难患者不能平卧 时;危重患者行 心肺支持者
颈内静 脉 锁骨下 静脉
可保留3-4周;静脉 技术要求较高; 狭窄发生率低;血流 头颈活动受限 量好
不良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判断导管功 能不良原因,并及时处理,以延长导管寿命, 确保患者血液透析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及生存率。
参考文献
1何莲 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臵导管的并发症 及护理要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 ):197
2钟安琪 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护理
干预 当代医学2014.(18):126-127
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
1血栓形成 导管留臵后可以出现导管内和血 管内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鞘(纤维袖套样改变) 造成导管部 分或完全堵塞。 3导管位臵异常、导管打折、导管完整性破坏 等。
导管功能不良的防治
导管位臵异常、导管打折是早期导管功 能不良的常见原因,据报道发生率为 5.7%,其发生与导丝臵入位臵不恰当有 关。为减少导管位臵异常与导管打折的 发生,术前应根据患者身高与插管部位 选择合适长度的导管。在x线引导下进 行臵管,使导管尖端臵于正饮水控制不严 有关。 1经常关心和了解病人对限水的认识和 实施情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 病人间的交流和监督. 2严格限水,控制液体食物的食入,水 分摄入量为尿量+500ml.体重增加每天 不超过0.5kg,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 超过3kg.
6.护理诊断
导管功能不良的防治
理想的封管液应具有抗凝和抗菌活性,不诱 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安全并可以廉价地制造
高浓素的枸橼酸封管液应用简单,但不慎推
入病人体内会降低血浆钙离子浓度导致心律 失常。正是这个原因,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 局禁止使用46.7%的枸橼酸封管。
此外,高浓度的枸橼酸封管液可能会导致肺
栓塞。
导管功能不良的防治
纤维蛋白鞘形成是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常见 原因之一,发生率为42%-100%临床表现为透 析血流量不足,引血困难,但盐水推注常无 明显阻力,经过旋转管路等调整不能改善。
导管功能不良的防治
如果如上治疗无效,则应当拔除导管,另选 择部位(不同的隧道及出口),重新臵入新 导管。
1.护理诊断
臵管要求
深静脉臵管的并发症应充分告知并签署书面 知情同意书 部位选择:首选右侧颈内静脉,次选左侧颈 内静脉和股静脉 以下患者优先选择动静脉留臵针建立血管通 路 高凝患者 预期7日内需行肾活检患者 肾活检前及肾活检后需无肝素血液净化治疗 期
臵管要求
出血高危患者(如血小板严重低下、凝 血功能异常、存在消化道或肺出血等) ,除紧急情况外,应尽量纠正凝血状态 异常或出血稳定后再考虑中心静脉臵管 ,条件允许可先行留臵针穿刺,待一般 情况改善后再行中心静脉臵管
感染的预防-局部处理
臵管时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彻底 及时处理局部渗出或导管移位 采用密封性及隔绝性更好的新型贴膜进 行伤口覆盖
小结
中心静脉导管是透析病人的重要血管通路
严格无菌操作、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病原菌监
测是预防CRBSI的基础。
严格按照臵管常规和护理常规进行操作是减少
导管功能不良出现的关键,一旦出现导管功能
凝块,禁止向静脉内推注。冲洗时如果感到阻力很
,回抽无血,不能强行推注,以免因压力过大致血 进入血循环
导管堵塞:可采用5 000-10 000U/ml尿激酶,注入管
腔(1.3-1.5ml)、夹管,0.5~1h后抽出,经处理无效 可重复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导管?
防止导管意外脱出 防止穿刺部位渗血
如何正确使用导管?
导管功能不良的防治
血栓形成是导管功能不良的最常见原因,也是 导管长期使用的必然结果,发生率约2%-64%, 定期抗凝剂封管是防止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基
本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倡导使
用低浓度的枸橼酸封管液(4%),因其安全低 廉可以替代普通肝素,但是抗菌作用较弱。目 前低浓度枸橼酸封管液是首选,但没有被广泛 应用
预防导管感染的新疗法
Ash等用10%或20%的枸椽酸钠与2.3mg/ml 庆大霉素混合液封管,导管感染率由4.5 次/100患者月降至1.6次/100患者月;他们 还证实单用47%枸椽酸钠封管,也能预防 导管感染。但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 局最近已发出警告,反对使用高浓度的 枸椽酸钠(浓度为47%)封管,以免对患 者造成不良影响(高浓度的枸椽酸钠注 入血流,可造成低钙血症)。另外,有 研究证实抗生素-肝素封管也可以预防导 管感染,Vercaigne等[9]对抗生素-肝素混 合液的稳定性进行了体外实验,发现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