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人是万物的尺度mz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都在人的价值方面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但是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人的需要,否认对人的约束,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于人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限定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显然,比较的关键在于把握两者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比较的领域大体上包括研究对象、人的作用和人在社会上的行为等方面。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公元前五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的智者运动。

智者从对物质世界的探究转向了对人类自身的关心。

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宇宙的探索转向了人类社会。

所谓的智者学派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

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2、思想主张: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3、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是智者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第一层:万物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第二层: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判断规则,确立制度。

唯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则进行评估、修改和裁断。

这句话的核心是万物存在与否在于人的感觉,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从积极意义来看,它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普罗泰格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历史】6.1《人是万物的尺度》课件(人民版必修3)

【历史】6.1《人是万物的尺度》课件(人民版必修3)

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 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 全在于人的感觉. 全在于人的感觉. 评价(伟大之处):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 评价(伟大之处):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 ):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 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19
4.智者运动的作用
它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 它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 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 先驱. 先驱.
20
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含义? 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含义?黑格 尔说: 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与以前的哲 学家的研究相比,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学家的研究相比,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①根本: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根本: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主要: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②主要: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直接:个人主义的成长; ③直接: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 需要. 需要. 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探讨问题: (3)探讨问题: 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 (4)性质: 性质: 统的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 统的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
24
知识就是美德
认识你自己
知识来自教育
苏格拉底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从思想内容上说, 从思想内容上说,人文主义的实质 就是:强调人, 就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 值.
4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普罗塔哥拉的一句名言,阿庇亚信奉它,从这句话形成了他的一系列美学主张。

阿庇亚于1923年秋季写这篇文章时,他已经垂垂老矣。

因此他写的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思想。

他采用散文方式来写,语言隽永,思想深刻,有些句子似乎散发出一种诗意的芬香。

在这篇文章中,阿庇亚追求一种活的艺术品,也就是以人体为媒介的,既存在于空间又存在于时间中的,创造者在和欣赏者融为一体的艺术品。

这种艺术品是阿庇亚从达尔克罗兹的韵律体操中发现的,他现在又从哲学上和美学上加以阐发,表现了阿庇亚思想的深度。

20世纪有许多艺术家追求“活动艺术” ,以及在戏剧中实验“观众参与”,都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阿庇亚思想的影响。

【正文】这个标题是我的近作《活的艺术作品》的题词,它表达了我的全部思想,也凝聚着过去曾指导我工作的原则。

一位天文学家清晰地理解他的计算关系到他的眼睛而不是星星。

当他宣布发现了一颗新星时,他只能声明他眼睛观测到它的时日,而星星本身并不受到他数学发现的影响。

哲学家知道他的体系只触及永不可知的某些事物的表面。

应用科学家使用电,而从不知道为他服务的究为何物。

工程师能建设巨大的机器,复杂的结构,但他的所有知识——不论是何种知识——都要以他的抱负和我们的需要来衡量。

由此可知在每一项人类事业中,用普罗塔哥拉的格言来说明人类成就是很合适的。

但是我们文化的一个主要领域,而且迄今仍是它最高尚的活动,却想摆脱这条格言。

——那就是艺术领域。

艺术家最终要与“未知世界”打交道,他在自然中发现它的存在,或至少他认为在他身外的“自然”中发现了它的存在。

画家研究自然为了要再现它。

那么自然又在哪里呢?建筑师建立高楼大厅,按照他的趣味来安排它们。

那末他的趣味又从何来?诗人描写或表现生活和他对生活的理解。

但他又从哪儿找到生活和对它的想象呢?所有艺术家都以为他们再现或表现了他们眼见或感受到的东西。

他们以为自己是观察者,或者是他们兄弟、或他们称之为“自然”的观察者。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含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含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含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含义。

【题目】:谈谈“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内涵:【答案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由著名的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所提出的。

人们经常引用它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

1、对人的不同理解:如果人在这里被理解为与世间万物相对立的人类,那么这句话表达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如果人在这里被理解为与其他人相对立的个人,那么这句话表达了唯我主义的观点。

2、对于“人是万物的尺度”不同理解:人究竟是按照自己的欲望还是依据自己的认识来衡量万物的呢?如果是认识,那人究竟是用感觉还是用理智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的呢?如果是感觉作为标准,就是一种感觉主义真理观,表达的是相对主义或怀疑主义的观点;以理性为标准,表达的是理性主义观点。

【题目】:“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

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

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

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

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解析】: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由材料关键信息“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觞于这一思想”,由此概括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61“人是万物的尺度” 教案 (1)

61“人是万物的尺度” 教案 (1)

第一节人是万物的尺度【本专题结构】公元前5世纪——智者运动人文精神产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4——17世纪——文艺复兴人文精神复兴17.18世纪启蒙运动人文精神成熟【本节结构】智者的启蒙——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人生而平等——斯多亚学派【基础知识回顾】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背景:(1)经济——古代希腊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2)政治——___________政治的繁荣(3)______的地位提高2.主要代表A.智者学派:——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

(1)主要内容:①智者学派以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他们以_____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______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智者学派特别强调____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言论特点:①言论从____________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__________主义和__________主义。

②注重____________。

③怀疑_________,否认__________________。

(3)思想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智者运动的影响: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有利于____________,推动雅典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注意: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1)进步性: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___________了人的存在价值,_________了传统的人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_______次觉醒。

《人是万物的尺度》教案(3)

《人是万物的尺度》教案(3)

人是万物的尺度1.产生时间:公元前52.背景:⑴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⑵希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性质:是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4.探讨问题:探讨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5.智者含义: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6.言论特点:⑴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⑵注重实利。

⑶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

7.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⑴思想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

⑵评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⑶作用:启蒙作用。

1.研究范围:道德哲学。

2.教学方法:诘问术(“助产术”)3.重要主张:⑴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与智者学派不同)。

⑵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与智者学派相同)。

⑶“认识你自己”。

(他在哲学上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⑷“美德即知识”。

4.被判死刑: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5.评价:⑴马克思:“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⑵德菲尔神谕: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

⑶启蒙思想家:把他视为先驱和战友。

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创始人:芝诺(因他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而被称为斯多亚学派)3.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等4.哲学划分:⑴哲学划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三部分,其中以物理学和伦理学最重要。

⑵物理学:即自然哲学,阐述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人与人的关系——逻各斯。

5. 逻各斯思想:逻各斯即规定着的理性。

⑶人与自然都产生于最高理性(逻各斯),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得出结论:人人生而平等6.历史意义:⑴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理论。

⑵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探究一: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相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不同: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探究二: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相同: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论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论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论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他是古希腊自称“智者”的第一人,他留给我们一个伟大而深远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从他开始把哲学的中心由自然转向人事和人本身。

哲学的对象从无所不包的自然转向了社会人事这个对象;他就是我们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

他的观点充分的体现出了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他这里说的是人的感觉,人活着,人存在,能感觉到世间万物都存在,所以这个世界是存在的,人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感觉不到世间万物的存在,也就是说事物不存在。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在现实社会中的体现毋庸置疑,“人是万物的尺度”对现实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要相信权威,要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自己觉得是对的,那就做吧”这些论调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现代人变得不安与浮躁,个性的张扬成了自我欣赏的标签。

人们在苍茫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一隅,求索且批判。

当我们回归儿时的恬静,那过河的“小马”如镜像般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小马’即便‘过河’也不应该相信松鼠阿姨和牛伯伯的话,而且应该是问也不要问他们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在现实社会中是有其相对性的。

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人是万物的尺度。

它存在时, 事物存在,它不存在时, 事物不存在。

”这句话把人的感觉提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你感觉到的东西, 它就在, 你没有感觉到, 它就不在。

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子。

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

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同样地,一个人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也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你觉得好,它就是好的;我觉得坏,它就是坏的。

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

这正是普罗泰戈拉以为本的表现,同时这也能体现出来他的唯心主义,普罗泰戈拉充分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人才是认知这个世界的主体。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有什么历史意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有什么历史意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有什么历史意义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这也想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作用.
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
(消极)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了世间的客观评判的标准.
智者学派:
(1)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社会生活丰富,思想活跃。

(2)观点及代表人物:智者学派以认识社会为讨论重点,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评价:
①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认了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通过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

而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并可划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包括三个阶段: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等)。

第二板块是文艺复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主张;第三部分介绍了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三板块介绍了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和理论表现。

第二部分是启蒙运动的价值和理论贡献;第三部分介绍了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作用。

第四板块介绍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自然论中的人文主义;第二部分介绍了洛克及其限制“公权”的设想;第三部分介绍了卢梭;第四部分介绍了康德及其自由与平等的学说。

阅读导语:1、西方思想史上,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2、什么是人文精神?它的核心内涵是什么?(1)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2)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人文主义的含义:(1)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2)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人文主义是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6.1 人是万物的尺度【课前思考】1.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产生和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关系?2.近现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否有古代人文思想的历史源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思考”、“自我测评”以及“材料阅读与思考”的学习,丰富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可以进行预习,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

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教材中的思考题,并在课后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习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理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

所以,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难点突破】1.重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

2.难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课程解读:本课采用叙述形式,从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到苏格拉底学派对人的道德等人性方面的重视和理性思考、至亚里士多德阐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清晰地概括了人文主义“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及人自身生存境况”的思想内涵。

从而有利于理解本专题“人”——“人性”——“人权”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进程。

课程讲授:一、智者的启蒙“智者”:指专门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智者运动”:指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兴起的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的相关问题的运动。

1、时间;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

2、出现原因;3、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4、研究领域;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5、思想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6、影响;思想启蒙和解放作用;具体评价: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认识到奴隶制不符合人性的观点难能可贵。

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对判断活动的意义,否定了客观真理,就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思考1: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思考2: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与以前的哲学家的研究相比,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对判断活动的意义,否定了客观真理,就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思考3:结合书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智者言论有哪些特点?1)言论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2)注重实利;3)否定绝对权威,怀疑神灵。

二、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1、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其人其事?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

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

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2、主要哲学思想;“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1)“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是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和道德的重视,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①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②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③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④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⑤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⑥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⑦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⑧人总是追求幸福的。

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2)“美德即知识”勇敢是不是美德?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勇敢不是基于知识和智慧,“勇敢”到无法无天、无所畏惧,那就会变成“鲁莽”这种罪恶。

认识:“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体现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3、历史地位;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1)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强调人的价值,尊崇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异: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反对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同: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异:目标。

1)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2)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人生而平等1、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及一些身份特殊的罗马人。

3、斯多亚哲学的内容;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

4、思想主张;逻各斯(最高理性)(1)“逻各斯”是主宰、产生、统治一切自然形态本源的实体和动力(“神”),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2)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是符合理性的;(3)人类社会也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4)人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从而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

5、历史作用;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人人生而平等。

1)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理论。

2)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本课总结:课程巩固:1.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

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

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2.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这位哲人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3.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B.是否民主和强盛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4.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C.知识即美德,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5.“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泰勒斯 D.苏格拉底【课后探究】概述公元前2世纪以前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流派以及各自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影响。

答案: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了智者运动,智者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它吹响了欧洲人精神觉醒的号角,它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公元前5世纪末4世纪初,雅典的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是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

开启了18世纪启蒙思想的先河。

公元前4世纪末3世纪初产生的斯多亚学派认为世界产生于理性,人人都有理性,因而人人都生而平等。

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课后反思】根据课标、考试内容和学习要求,本课第三目“人生而平等”可以省略。

本课教学最大的难题是:不要说学生对于世界古代史的知识比较薄弱,其实作为教师,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十分欠缺的;哲学家的思想比较难理解。

所以在教学时,主要通过故事、图片、漫画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