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年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后附答案解析)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试卷一1.假设某国2013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8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元。
假设2014年该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0%,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假设商品价格水平不变,2014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假设2013 年甲国由于物价总水平上涨,货币贬值20%。
同时甲国货币对乙国货币汇率升值20%。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每120元甲国货币可购买甲国商品的购买力、购买乙国商品的购买力,分别相当于取来的_______元?乙国居民购买甲国生产的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多少?A.96元、150元、上涨40%B.100元、144元、上涨40%C.96元、144元、上涨50%D.96元、150元、价格不变3. 〔2011年四川文综〕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
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4. 去年甲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30元,某企业生产甲商品消耗的劳动量价值用货币表示为45元,产量是1万件。
假设今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生产甲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了1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A.22万元 B. 33万元 C.49. 5万元 D. 74. 25万元5. 你认为在正常条件下,以下各图的关系表述得正确的个数有______个。
注:图中的①为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的指示线,②为高档耐用品受价格变动的指示线6. 某国2012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均为20万亿元,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90元。
由于生产发展,2013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加5%,而实际货币供给量是28万亿元。
同时,2013年该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M商品2013年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7. 假定2012年生产一件玩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一件瓷器的6倍,假设2013年生产瓷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一件瓷器的价值量用玩具表示应为____。
高中政治有关价值量劳动生产率计算题

近三年高考政治中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题【2007年高考】1、(文综全国卷Ⅰ第24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 克D、32克【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由材料可知,在去年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则5件A商品=16克白银。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1克黄金=4克白银,而此时5件A商品=4克黄金=16克白银。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2、(文综全国卷Ⅱ第24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80 40B、2 40 20C、4 80 20D、4 160 40【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涉及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认识。
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
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
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
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
【2008年高考】1、(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2007——2013年山东高考政治真题分类之经济生活 2

2007——2013山东高考政治试题(经济生活)1.(2012年17)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
近年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有①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③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④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012年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
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
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3.(2012年 19)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11年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实现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1年18)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①→③C.①→②→④D.②→④→③6.(2010年18)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7.(2010年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6所示关系。
近年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近年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下列关于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B. 受教育只是公民的权利C. 受教育只是公民的义务D. 受教育既不是公民的权利,也不是公民的义务答案:A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答案:AC2.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包括: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案:ABCD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阐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答案: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社会公德;依法纳税;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履行抚养、赡养义务。
四、论述题1. 结合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
这一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对经济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同时,它还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高考政治计算题例析及归类

高考政治计算题例析及归类计算题是全国各省市近几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2009年高考计算题相对集中在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企业利润、汇率变化等问题上。
《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知识点有十多个,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
下面作一简要分析:一、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1.(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 5小时B. 7小时C. 7.5小时D. 8小时二、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2.(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3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 0.75元B. 0.80元C. 0.85元D. 1.25元3.(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 100亿元和110亿元B. 110亿元和110亿元C. 110亿元和121亿元D. 121亿元和121亿元4.(2008年全国卷I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 12元B. 12.5元C. 18元D. 18.75元5.(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高考政治计算题整理汇总.doc

高考政治计算题整理汇总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1.(2008年北京)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 .0.80元C.0.85元D.1.25元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 (1+25%)=0.80元2.(2011年新课标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 1452万元B. 1320万元C . 1210万元D. 1100万总产量:10 (1+10%)=11万单位价值量132 (1+20%)=110商品价值总量=11 110=12103.(2013南平质检)2012年南平市某企业生产W商品20万件,其价值总量为300万元,若2013年该企业生产W商品的价值总量要达到360万元,在2013年生产W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生产W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要提高A.20%B.30%C.70% D . 80%①12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300 20=15元②13年商品的价值15 (1+50%)=10元③13年该企业需要生产的件数:360 10=36万件④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36-20) 20=80%4.(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 .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09年甲商品的价值量:6 (1+20%)=5元08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为6 100=600万元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2009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600万元5.(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高考政治计算题

一、显性计算题(需要进行具体的 数字运算。) 二、隐形计算题(无需进行具体的 数字运算。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 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 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公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时间/产品总数
注意: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 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 动工具(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其次,“社会平均 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 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主观条件,人的因素)。因此,在同样 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 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 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 参与平均的结果。
二、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
考点(一)单位商品价值量 1.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强调: 1.时间和对应的效率成反比; 2.使用价值量与效率成正比。 考点(二)商品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1.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2.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3.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 总量不变 . 4.价格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
解析: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 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 (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 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 ÷(12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 【启示】:解答本题要紧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4 分)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
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
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 1.2 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 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考点】1J:财政政策;7H:财政赤字.
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财政的相关知识。 【解答】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意味着政府减少税收,增加财政
模式。回答 3﹣4 题。 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①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
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4 分)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
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特相结合的农业补贴
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 世纪 70 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
社会变革;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
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
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13年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1.(07全国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80 40B.2 40 20C.4 80 20D.4 160 402.(07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3.(07北京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
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4.(08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5.(08四川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6.(08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7.(08天津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
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8.(08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A.上涨不足5%B.上涨5%以上C.下降不足5%D.下降5%以上9.(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10.(09辽宁12)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A.29.2万元 B.32万元 C.39.2万元 D.42万元11.(09四川26)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
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12.(09海南1)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
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A.1:4.95 B.1:5 C.1:5.6 D.1:6.0513.(2010全国卷1 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A.5元 6元B.10元 12元C. 20元 24元D.8元 16元14.(2010新课标卷全国12)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15.(2010全国卷II 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老多耗费为6 元,产量为10万件。
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A. 4元、4元、60万元B. 6元、8元、90万元C. 4元、6元、90万元D. 8元、6元、120万元16.(2010北京卷34)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p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x,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①xp∆∆<0,②xp∆∆>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17.(2010浙江卷26)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18.(2011年文综全国卷大纲版)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
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A.6% B.10% C.12% D.15%19.(2011年四川文综)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
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A.18.46元 B. 21.33元 C. 23.08元 D. 24.75元20.(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假设某企业201 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8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1年的价格分别是A.40元、32元 B.40元、50元 C.30元、50元 D.45元、32元2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 1452万元B. 1320万元C. 1210万元D. 1100万元22、(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A. 10万件、80元、800万元B. 10万件、40元、400万元C. 20万件、80元、1600万元D. 20万件、40元、800万元23、(2012高考海南卷1)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A.0.5次/年 B.1次/年 C.2次/年 D.3次/年24、(2012年海南文综)2012年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A.下降10%B. 上升10%C.上升30%D. 上升50%25、(2012年安徽文综)读表1,假定其他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表1年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M商品总产量20104410万20114220万A.50% 40万B.80% 80万C.100% 80万D. 200% 160万26.(2013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24)假设某国M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售价为10元。
2011年,甲企业生产500万件,乙企业生产400万件。
2012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产品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A.5元 9000万元B.10元 9000万元C.5元 18000万元D.10元 18000万元27.(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
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
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
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A. 下降0.835%B. 下降0.76%C. 上升0.83%D. 上升0.76%28.(2013•海南单科•T1)2012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
假设2013年该国待售商品量增加14%,货币流通速度提高5%,物价水平上涨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A.减少11.8% B.增加11.8% C.减少16.2% D.增加16.2%29.(2013•上海单科•T14)右表为2011年江苏省、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和食品支出。
同年,上海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48%。
据此可知,三省(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排序正确的是…………A.浙江>上海>江苏B.浙江>江苏>上海C.江苏>浙江>上海D.江苏>上海>浙江答案 1—5 DCBBC 6—10 BBBBD 11—15 ABACC 16—20 DACCB 21—25 CDCBC 26--29 A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