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B.8克C.16克D.32克

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

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

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

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

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 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

4.(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

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5.(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6.(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B)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7.(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

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

8.(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

9.(2008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B)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10.(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C)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刘老师注:此题有许多老师和学生咨询具体计算方法。四川达州“执夷”老师提供给我一个计算方法,我觉得很清晰。录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通过社劳率引起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的变化,而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不变,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

11.(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假设2006年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1,其价值总量为1元/件*1件=1元,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元/件*1*(1+25%)=1元,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

12.(2008年高考文综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B)

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企业效益利润等相关知识。涉及数学计算,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每件该商品的利润为10×7—14=56元人民币,即可算出正确答案为B。从近年来经济常识知识的考查中,常常结合数学思维解答一些问题。对于经济学中需要计算的一些经济量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关注。

13.(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刘老师点评:有学生给我留言,反映此题比较难。不知道该怎么计算。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提高50%的理解。提高50%不是提高一倍,应该是1+50%,即生产率提高50%以后,应该是1.5M=15,即1M=10。货币贬值20%,相同货币只能购买到(1-20%的)商品,即0.8M=10。因此答案就是12.5。本题设计意图很好,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是高考政治试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200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7道计算题,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利息率、纳税额、汇率、需求的交叉弹性等六个方面,几乎涵盖所有政治知识中有关计算的知识点。试题总量远大于往年,部分试题的综合性较往年有所增强,如天津卷29题、北京卷29题,都是一个题目既涉及到汇率的知识又考察利息率的知识,难度加大,学生的思维过程延长。重视和研究这些题目,总结规律,有利于我们减少失误,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考察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Ⅱ都考察了这一知识点。(2007全国卷Ⅰ)

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B.8克C.16克D.32克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步,先求出5件A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后的交换比例。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5件A商品=16克白银”的交换比例没有变化。变化的是黄金和白银的交换比例:即原来是1克黄金=8克白银,由于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黄金单位价值降低,交换比例变为:2克黄金=8克白银(即1克黄金=4克白银)。所以,答案应为C。

在该题中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是一个陷阱,起到干扰作用。

(2007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该题同样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同时涉及到了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可以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

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

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所以答案应为D。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的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成正比,由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所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二、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今年共有一道题目考察这一知识点。

(2007四川)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26-27题。

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解析:该题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这一知识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次数。

第一步,先求出货币流通次数。根据题意,去年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6/2=8次。根据题目条件,今年货币流通次数不变,仍然为8次。

第二步,依据公式,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16+16×10%=17.6万亿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7.6万亿元/8=2.2万亿元。正确答案为C。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牢记计算公式,明白其中的变量代表的意义

三、考察利息率和汇率的计算。

(2007天津)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的计算和利息率的计算,综合性较之往年增强。该题可以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先根据汇率计算出1万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量。按照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也就意味着,1美元兑换人民币7.70元,1万美元=1万×7.70=7.70万元(人民币)。

第二步,计算利息。根据利息计算公式,依据题意,存款到期应得利息=3×(本金×利息率-本金×利息率×利息税率)=3×本金×利息率(1-利息税率)=3×7.70×4%(1-20%)=0.7392万元

第三步,得出结果。本金+税后利息=7.70+0.7392=8.4392万元。所以答案应选C。

(2007北京)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解析:本题与上一题相似,考查汇率的计算和利息率的计算,综合性较强。该题可以分两步解决。

第一步,先分别计算出按照美元和人民币存款的利息收入。根据利息计算公式,依据题意,存入人民币,利息=本金7700×年利率3%=231元(税前利息);存入美元,利息=本金1000×年利率4%=40美元(税前利息)。

第二步,按照1年后的汇率计算以上两种方式的本息收入。存入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40)×7.5=7800元人民币,存入人民币,本息为7700+231=7931。显然,存入人民币合算。所以答案应选B。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细心,要把涉及到的因素考虑周全,避免遗漏条件或

者看错条件,造成计算错误。天津卷中的“存期三年”、北京卷中的“1年后汇率为7.50”这两个条件都容易被忽视。

四、考察应纳税额的知识。

(2007宁夏)14.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为:()

A.165元

B.190元

C.400元

D.525元

解析:本题考查应税额的计算,可以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计算应税收入,即应该纳税的部分:3500-1600=1900元。第二步,分层计算纳税额。应税额1900元中的500元适用5%的税率,余1900-500=1400元,适用10%的税率,所以总纳税额应为500×5%+(1900-500)×10%=165元所以答案应为A。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最主要的是注意起征点,计算时要先扣除;余额部分分层计算,不重复计算。

五、考察互补商品的需求变化

(2007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

解析:本题利用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供求变化,考察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分三步计算。

第一步,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

第二步,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

第三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牢记互补商品、替代商品需求的变化趋势。

【2009年高考】

1、(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所以选C。

2、(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B。

3、(09江苏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2 B.4 C.8 D.16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项。4、(09安徽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1+30%)=200元。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因此,价值总量是200元×2=400元。所以选B。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2007-2008年高考】

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 5件A商品=2克黄金

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

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

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

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4.(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5.(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6.(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

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B)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7.(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8.(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9.(2008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B)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10.(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C)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通过社劳率引起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的变化,而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不变,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

11.(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假设2006年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1,其价值总量为1元/件*1件=1元,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元/件*1*(1+25%)=1元,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

12.(2008年高考文综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

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B)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企业效益利润等相关知识。涉及数学计算,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每件该商品的利润为10×7—14=56元人民币,即可算出正确答案为B。从近年来经济常识知识的考查中,常常结合数学思维解答一些问题。对于经济学中需要计算的一些经济量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关注。

13.(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

M=10*(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提高50%的理解。提高50%不是提高一倍,应该是1+50%,即生产率提高50%以后,应该是1.5M=15,即1M=10。货币贬值20%,相同货币只能购买到(1-20%的)商品,即0.8M=10。因此答案就是12.5。本题设计意图很好,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09年高考政治部分经济计算题汇集

1.(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C)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所以选C。

2.(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B)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 B。

3.(09江苏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B) A.2 B.4 C.8 D.16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项。

4.(09安徽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B)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1+30%)=200元。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因此,价值总量是200元×2=400元。所以选B。

5.(09辽宁12)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D)A.29.2万元 B.32万元 C.39.2万元 D.42万元

6.(09北京30)右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中“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

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A)

A.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

B.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

C. 营业税=650万元×税率

D.营业税=650万元×税率

范文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必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18.(2011·全国新课标)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B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③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④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智慧和能力,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党自身的性质和宗旨。①③正确,②说法本身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1.(2011·天津)砥砺九十载,幸福亿万人。201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回望这波澜壮阔的90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使中国人民“富起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这表明A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D.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解析 A。根据题意来判断,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说明了党始终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说法符合题意;B说法不全面,在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执政,所以不是根本原因;C说法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目标。D不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党十七大之后提出的。本题选A。 27.(2011·广东)某县委2010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出现了“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到什么”到“群众关注什么,组织就公开什么”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党A A.重视人民主体地位 B.增加人民监督权力 C.强化人民政治责任 D.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解析选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所出现的“转变”,是党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故选A。 29.(2011·福建)2011年2月,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D A.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科学执政 B.提高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 C.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D.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材料没有回答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关系,排除A项,应选D项。B、C项的主体是政府,排除。 16.(2011·江苏)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州,在位时,他始终廉洁奉公,公而忘私;退休后,他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辞世前,他把自己20多年辛勤营造的数万亩森林无偿交给国家。杨善州的行为B ①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②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B.8克C.16克D.32克 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 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 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 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 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 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 4.(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 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5.(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6.(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B)

(推荐)2014年高考文综(天津卷)政治主观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文综(天津卷)政治主观试题及答案解析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10分) 解析:首先要对设问进行翻译和转化,使其能与课本观点和答题的角度与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可以转化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的作用。如何能推动经济发展,在这方面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也就是从国家角度和具体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下来要回归课本,我国目前经济要解决哪些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是什么,企业发展机器人能起到什么作用。然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从企业的角度: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发挥作用。从国家角度: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发挥着作用。 官方参考答案:①机器人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因而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②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反思:没有想到用机器人代替人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再一个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细化不到位。 (2)“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8分)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含义、价值量的决定等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人是具体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上述观点否定了人类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是错误的。 材料二: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关知识。答这类题时观点

三年高考(2016-2018)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第一单元 经济与消费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2018年高考题 1(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点睛: 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2)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4所示。

这表明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⑥ 【答案】A 【点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普通商品(耐用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②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或下降一般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但会影响生活水平; ③ 相关商品: 替代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二者呈正方向变化; 互补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下降,二者呈反方向变化。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2018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2)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说明 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 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 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2019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归类与解析

2019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归类与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 1、〔北京卷〕34.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曲,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要紧内容包括:依照西部建设和进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心意思我们看到:个人的理想只有符合社会与国家的需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个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国家也会给个人的进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保障。这表达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综上我们选B。②③与此题中心意思无关。 2、〔山东卷〕 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17年的流行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17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应选B;③④项不符合题意。 3、〔重庆卷〕32、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明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他确实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缩 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差不多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只有在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思维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AB说法错误。D说的是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是强调结果而非过程,不是材料所强调的,因此不选。答案C 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回答34-35题。 4、〔上海卷〕1. “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表达了〔〕。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青年是最有生命力的群体 ④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题有机

每日一题全国卷专题(一) 1.[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2)由C生成D和E生成F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6)写出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每日一题全国卷专题(二)

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 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molD可与1mol NaOH或2mol Na 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5)G是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mol的L可与 2mol的Na 2CO 3 反应,L共有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 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一题全国卷专题(三)

近五年高考计算题汇总.(带答案)

五年高考计算题(教师) 1.(2014)24.(12分)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实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睛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解: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0mg =ma 0 ① s =v 0t 0+0 2 2a v 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 μ= 5 2 μ0 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 =ma ④ s =vt 0+a v 22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20m/s (72km/h ) ⑥ 25.(20分) 如图,O 、A 、B 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 沿竖直方向,∠BOA=60°,OB= 2 3 OA 。 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 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 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 (q >0),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ΔOAB 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 点以同样的初速度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 点,到达A 点时的动能是初动能的3倍;若该小球从O 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另一方向抛出,恰好通过B 点,且到达B 点时的动能为初动能的6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无电场时,小球到达A 点时的动能与初动能的比值; (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试题】2014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全国卷)含答案

【试题】2014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全国卷) 24.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D. 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A.商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7.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万亿元,远离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 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 D.会提升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题研究(全国卷)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32分。 试卷结构: 1.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2.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①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约10分。②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第Ⅱ卷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4题左右约20分;写作1题60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 表1:2013—2015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 年份 课标卷Ⅰ 课标卷Ⅱ 2013 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102字 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868字 2014 王晓旭《美的奥秘》 1060字

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007字 2015 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069字 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085字 选材特点:论述类文本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篇幅在1000字左右。 设题:考点与设题方式与四川卷相同。 三、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 表2:2013—2015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 年份 课标卷I 课标卷Ⅱ 2013 《明史?马文升传》 647字 《旧唐书·李揆传》 649字 2014 《旧唐书·于休烈传》 584字 《明史?韩文传》 792字 2015 《宋史?孙傅传》 601字 《北史·来护儿传》 599字 选材特点:经史子集四部中以史部为主,史部中以二十四史为主,二十四史中以人物传记为主;篇幅以600字左右为主,超过700字偶尔出现。 设题: 试卷 题序 2013

近五年高考书面表达常用句翻译练习(附有参考答案)

近五年高考书面表达常用句翻译练习(附有参 考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英文写作常用句子翻译练习 1.首先,我想建议你提前5到10分钟到,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常见。 Above all, I would like to suggest that you arrive 5 to 10 minutes earlier, which is comm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irst of all, my suggestion is that you arrive 5 to 10 minutes earlier, which is comm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2.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带一些礼物,诸如我自己国家的纪念品。 If I were you, I would bring some gifts with me, such as souvenirs from my own country. 3.除此之外,餐桌礼仪是你应该注意的。 In addition, table manners are what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4.把筷子插入你的食物上是不可以的(不应该的)。 You are not supposed to stick your chopsticks into your food. It is unacceptable for you to stick your chopsticks into your food. 5.很开心知道你对唐诗颇有兴趣。

2014年普通高考全国课标卷Ⅰ 文综政治试题

绝密★启封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课标卷Ⅰ) 说明:本卷为课标卷Ⅰ,由学科网政治解析团队第一时间独家人工录入。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014全国课标卷Ⅰ)12.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 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 学科网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 A.少141元 B.多141元 C.少150元 D.多150元 (2014全国课标卷Ⅰ)13.图5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全国课标卷Ⅰ)14.某知名家电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专门生产了近万台定制彩电。从消费者下单到生产、配送、安装,整个过程仅耗时一个 月,比传统批量生产模式(含产供销)少用半年多的时间。与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相比,这种定制 生产模式能够 ①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②以需定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企业库存 ③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④优化企业决策流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 财政平衡制度。完成15~16题。 (2014全国课标卷Ⅰ)15.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③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政治生活部分)

2012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 二、政治生活部分 (一)新课标全国卷 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以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使300余万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公民的权利的相关理论对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的意义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该市采取这样的措施,使外来人员可以和本市市民享受到同等的权利,从一个侧面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①,也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③,因为外来人口中,来自农村的居多。但这一举措不会消除差距②,也不会减少管理支出④。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7.近年来,公共外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国政协成功举办了以“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为议题的第六次“21世纪论坛”。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外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的书面发言,部分委员还提交了相关提案。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A.创新了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 B.履行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职能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答案】:D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以全国政协围绕公共外交进行的各项活动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相关理论对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既没有创新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A,又不是作为国家机关履行职权和职能BC,只是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政治组织在公共外交事物中发挥重要作用。D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外交部统计,2006年我国出境人员逾3452万人次,2010年突破6000万人次,驻海外企业超过1.6万家。2011年外交部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这一年外交部门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题有机

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2)由C生成D和E生成F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6)写出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每日一题全国卷专题(二) 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 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molD可与1mol NaOH或2mol Na 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5)G是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mol的L可与 2mol的Na 2CO 3 反应,L共有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 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一题全国卷专题(三) 3.[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氟他胺G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实验室由芳香烃A制备G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③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 (3)⑤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吡啶是一种有机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014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政治试题大纲卷 24、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之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C、商品实用价值很容易被消耗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67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庭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公子正常增长机制 27、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亿元,远高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

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 D、会提升人民币实际购买力 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了“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居于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心理学家将一条街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他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里没有能动性,不能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里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里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里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 财政、税收与分配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2011?江苏)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决定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D。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较低。因此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2.(2011?天津)近年来,幸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他要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C。根据题意,是要提高居民的幸福程度,就要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①增加财政收入是一个方面,但是不能直接提升人们的幸福程度,不选;②从收入角度,③从居民的住房角度,④从物价的角度,都是提高居民幸福程度的措施,本题选C。 3.(2011?浙江)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所有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解析】C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至3000元,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居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A项错误;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纳税数额相对减少,B项不正确;个人所得税是调节税,不属于初次分配范畴,D项排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居民平均税负减轻,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C项入选。本题是知识运用题,解题的核心是明确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4.(2011?重庆)2010年,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60%到70%的人住商品房,30%到40%的人住公租房”的城市住房模式。重庆公租房建设是() ①调控重庆市商品房价的重要手段②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③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重要表现④完善重庆市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公租房建设,增加了商品的供给量,有利于抑制房价,①正确。重庆市政府拿出邵分资金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发挥了财政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能确定公租房建设

(完整word版)近三年数列全国卷高考真题

2015-2017年全国卷数列真题 1、(2015全国1卷17题)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n a >0,2 n n a a +=43n S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1 1 n n n b a a +=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 2、(2015全国2卷4题)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3,135a a a ++ =21,则357a a a ++= ( ) A .21 B .42 C .63 D .84 3、(2015全国2卷16题)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11a =-,11n n n a S S ++=,则 n S =________. 4、(2016全国1卷3题)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 ( ) (A )100 (B )99 (C )98 (D )97 5、(2016全国2卷15题)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 …a n 的最大值为 . 6、(2016全国2卷17题)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11a =,728S =.记[]lg n n b a =, 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0.90=,[]lg991=. (Ⅰ)求1b ,11b ,101b ; (Ⅱ)求数列{}n b 的前1000项和. 7、(2016全国3卷17题)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 1n n S a λ=+,其中0λ≠. (I )证明 {} n a 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II )若 531 32S = ,求λ. 8、(2017年国1卷4题)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62448a a S +==,,则{}n a 的公差为()A .1 B .2 C .4 D .8 9、(2017年国1卷12题)几位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创业号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为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推出了“解数学题获取软件激活码”的活动,这款软件的激活码为下面数学问题的答案:已知数列 1,1,2,1,2,4,1,2,4,8,1,2,4,8,16,…,其中第一项是02,接下来的两项是

2018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2018高考化学计算题 专项训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化学二卷计算专项练习 1、[2011全国卷]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 (M=214g·mol-1)。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 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 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2、[2015·全国卷Ⅰ3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准确称取所制 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 __%。 3、[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 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3BO3。 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 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Ⅲ27]某工厂用m1 kg 铬铁矿粉(含Cr2O3 40%,M=152g·mol-1)制备 K2Cr2O7(M=294g·mol-1),最终得到产品 m2 kg,产率为 5、[2017全国卷Ⅱ28]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 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6、[2017北京卷27]尿素[CO(NH2)2]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 g? 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 mL c1 mol·L?1 H2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 mL c2mol·L?1 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政治试题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政治试题 12.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D)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件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A)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图5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C)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15.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B)

①钢铁产业②信息产业③保险业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16.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对话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决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参与式预算恳谈”三个发展阶段。该地“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D) ①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 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 ④沟通交流、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2012年11月,民政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购买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共470个。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是(C) ①提升社会组织地位,弱化政府管理职权的体现 ②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手段 ③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需求的举措 ④政府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移交给社会组织的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指出,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D) ①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 ②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④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19-20题。 19.《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B)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