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

三、外汇汇率 原理依据: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 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本币汇率指的是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货币,外币 汇率指的是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本币汇率 升高,说明本币升值,外币汇率降低,外币贬值,100单位 外币兑换更少的本币。外汇汇率上升,说明人民币贬值,外 币升值;反之,人民币汇率上升,说明外币贬值 ,人民币升 值。 1、若原来M国对N国的汇率为m:n。若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X%, 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1+X%):n,若N国的通货膨胀率 为X%,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n(1+X%)。 2、本国货币升值: 本国货币=(1+本币对外币的升值率)×外国货币。 4、本国货币贬值: 本国货币=(1-本币对外币的贬值率)×外国货币。 5、外国货币升值: 外国货币=(1+外币对本币的升值率)×本国货币。 6、外国货币贬值: 外国货币=(1-外币对本币的贬值率)×本国货币。
K商品的交换比例”)
二、货币和纸币 原理依据: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 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 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国家有权 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 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ⅹ商品价 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例题:5、 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一件M商品可以 换两件K商品,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 费的时间为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 生产率提高50%,K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提高1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企 业生产的一件M商品与某乙企业生产的一件 K商品的交换比例应该是(C) A.1:1 B.1:2 C.1:4 D.1:8 (本题的陷阱是设问,“甲企业生产的一件M商品与某乙企业生产的一件

高考政治计算题整理汇总.doc

高考政治计算题整理汇总.doc

高考政治计算题整理汇总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1.(2008年北京)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 .0.80元C.0.85元D.1.25元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 (1+25%)=0.80元2.(2011年新课标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 1452万元B. 1320万元C . 1210万元D. 1100万总产量:10 (1+10%)=11万单位价值量132 (1+20%)=110商品价值总量=11 110=12103.(2013南平质检)2012年南平市某企业生产W商品20万件,其价值总量为300万元,若2013年该企业生产W商品的价值总量要达到360万元,在2013年生产W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生产W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要提高A.20%B.30%C.70% D . 80%①12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300 20=15元②13年商品的价值15 (1+50%)=10元③13年该企业需要生产的件数:360 10=36万件④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36-20) 20=80%4.(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 .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09年甲商品的价值量:6 (1+20%)=5元08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为6 100=600万元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2009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600万元5.(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高考政治计算题

高考政治计算题
计算题的分类
一、显性计算题(需要进行具体的 数字运算。) 二、隐形计算题(无需进行具体的 数字运算。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 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 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公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时间/产品总数
注意: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 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 动工具(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其次,“社会平均 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 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主观条件,人的因素)。因此,在同样 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 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 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 参与平均的结果。
二、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
考点(一)单位商品价值量 1.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强调: 1.时间和对应的效率成反比; 2.使用价值量与效率成正比。 考点(二)商品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1.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2.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3.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 总量不变 . 4.价格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
解析: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 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 (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 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 ÷(12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 【启示】:解答本题要紧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例1、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

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 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有X=12.5 综合式为 15÷(1+50%÷(1-20%=12.5。

正确答案应为B例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

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 10%=110亿元。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

经济常识计算题专项训练1.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现在1台电脑与部的价值量相等。

〔〕A. 2B. 4 C.8 D.162. 2021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21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3.假设2021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2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21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4.某国2021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21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21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5.假设某国2021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21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21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6.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21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21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21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7.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高考政治计算题归类总结及解析

高考政治计算题归类总结及解析

高考政治计算题归类总结及解析1.(2005全国卷3)25. 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

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B. 少支付人民币0.5元C. 少支付人民币2.5元D. 多支付人民币2.5元解析:欧元升值了5%,就表现为单位欧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额增加了5%(人民币贬值5%)即1欧元=10.5元人民币,5欧元为52.5元人民币,52.5-50=2.5,选D。

2.(2005广东大综合)13. 如果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毕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 B.60元 C.90元D.120元解析:生产一双皮鞋的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收入是60,某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1倍,那么就是阐明用了2小时,劳动时间收入是60。

那么他四小时生的生产的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60*2=1203.(2006四川)24. 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A.升值35000元B.升值30000元C.贬值25000元D.贬值20000元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

根据这一公式和标题所给条件,给股民的股票价格的变化为:100×1000×(3%/2%-3%/2.5%)=30000(元),因此他的股票升值30000元。

答案为B。

4.(2006全国卷2)25.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失掉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

一投资者若以10 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理论上最多可能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A.12 500股 B、10 000股C、8 000股 D、7 500股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2)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2)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1.(20XX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A.4克 B.8克C.16克D.32克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5件A商品=4克黄金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2.(20XX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

3.(20XX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1.(20%)单位商品。

即08=10元,计算可知=125元。

刘老师点评有学生给我留言,反映此题比较难。

不知道该怎么计算。

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提高50%的理解。

提高50%不是提高一倍,应该是1+50%,即生产率提高50%以后,应该是1.5=15,即1=10。

货币贬值20%,相同货币只能购买到(1-20%的)商品,即0.8=10。

因此答案就是12.5。

本题设计意图很好,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但是对于高中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

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A.4克B.8克C.16克D.32克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5件A商品=4克黄金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 小时,价值为40 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

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 商品的需求数量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4.(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5.(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A.7392元B.79464元C.84392元D.86240元6.(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

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B)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7.(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8.(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9.(2008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B)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10.(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C)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刘老师注:此题有许多老师和学生咨询具体计算方法。

四川达州“执夷”老师提供给我一个计算方法,我觉得很清晰。

录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通过社劳率引起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的变化,而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不变,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

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

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

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

故08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

11.(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

因此,假设2006年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1,其价值总量为1元/件*1件=1元,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元/件*1*(1+25%)=1元,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

12.(2008年高考文综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

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B)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解析:本题考查汇率、企业效益利润等相关知识。

涉及数学计算,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

每件该商品的利润为10×7—14=56元人民币,即可算出正确答案为B。

从近年来经济常识知识的考查中,常常结合数学思维解答一些问题。

对于经济学中需要计算的一些经济量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关注。

13.(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解析: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

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

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

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

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

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

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

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

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

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

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

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刘老师点评:有学生给我留言,反映此题比较难。

不知道该怎么计算。

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提高50%的理解。

提高50%不是提高一倍,应该是1+50%,即生产率提高50%以后,应该是1.5M=15,即1M=10。

货币贬值20%,相同货币只能购买到(1-20%的)商品,即0.8M=10。

因此答案就是12.5。

本题设计意图很好,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

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是高考政治试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200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7道计算题,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利息率、纳税额、汇率、需求的交叉弹性等六个方面,几乎涵盖所有政治知识中有关计算的知识点。

试题总量远大于往年,部分试题的综合性较往年有所增强,如天津卷29题、北京卷29题,都是一个题目既涉及到汇率的知识又考察利息率的知识,难度加大,学生的思维过程延长。

重视和研究这些题目,总结规律,有利于我们减少失误,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考察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Ⅱ都考察了这一知识点。

(2007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克D.32克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步,先求出5件A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后的交换比例。

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5件A商品=16克白银”的交换比例没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