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2章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一上下册数学目录

人教版初一上下册数学目录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目录: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3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初一数学下册目录: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2垂线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5.4平移教学活动小结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阅读与思考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教学活动小结第七章三角形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7.1.3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2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考7.3多变形及其内角和阅读与思考7.4课题学习镶嵌教学活动小结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阅读与思考*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教学活动小结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阅读与思考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验与探究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阅读与思考教学活动小结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实验与探究10.2直方图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活动小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章有理数解读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一、正数与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像+1.8,+420、+30、+10%等带有理数“+”号的数叫做正数。

为了强调正数,前面加上“+”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

像-3、-4754、-50、-0.6、-15%等。

※而负数前面带“-”号,而且不能省略。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注意:对于正数与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例如-a不一定是负数,因为字母a代表任何一个有理数,当a是0时,-a是0,当a是负数时,-a是正数。

二、有理数及其分类: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三类:正整数、零、负整数。

分数包括两类:正分数和负分数。

注意:小学学过的零表示没有,而引入负数后,就不能把“零”完全当作没有了,如0℃就是一个特定的温度;现在我们学过的数,除p和与p有关的数外,其他的数都是有理数;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到整数。

三、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①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②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③原点的位置、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的大小的选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

2.数轴的画法:1一条水平的直线;2直线的适当位置选取一点作为原点,并用0表示这点;3定向右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4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为-1,-2,-3。

四、相反数: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如-2和2.规定零的相反数是零。

几何意义: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数。

注意: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如+2与-2互为相反数,说明+2的相反数是-2,-2的相反数是+2,单独一个数不能说相反数;“只有”的含义说明像+5与-3这样的两个数不是互为相反数。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谢谢!
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2|与0 (2)-(-5)与0
3.回答下列问题: (1)大于-4的负整数有几个? (2)小于4的正整数有几个? (3)大于-4且小4的整数有几个?
4.将有理数:0,-3.14 ,- 22,-4,0.14 按从小到
7
大的顺序,用“<”号连接起来.
5.写出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整数,并在数轴 上表示出来.
①求绝对值; 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 ③比较负数的大小.
例: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1)和-(+2);
(2)- 8 和- 3 ;
21
7
(3)-(-0.3)和|-1 |.
3
如果比较的两数不是最简形式怎么办?
两个异分母的负分数能直接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的吗?
如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1.利用数轴比较. 2.正数大于0, 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的一般步骤:①求绝对值;
(1)3.5 > 0
(2)-2.8 < 0
(3) 0 < 0.1 (4)0 > -4
(5)-1.95 <1.59 (6)3 > -7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适用于一个数和0的大小比较,以及异号 两数的大小比较.
讨论:同号两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我们知道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正数大。 那么两个负数呢?
6.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没有最小的正数?有没有最大的负数? 为什么? (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 它写出来.
课堂小结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一组数在比较大小时,先把正数 分一类,负数分一类; (2)按所有的正数大于0,大于所有 的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 大的反而小进行比较。

数学初一上北师大版2.5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数学初一上北师大版2.5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数学初一上北师大版2.5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所讲的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有理数及其运算,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全新的,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它是小学所学的四那么运算的继承和发展,就本节内容来看,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建立在刚刚学过的有理数加法运算基础上的,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特别容易和前面的加法混淆。

初学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所以要通过对法那么的透彻理解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地步。

这节课首先从某一天的温差出发,引入有理数减法,使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得出答案。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然后根据法那么进行计算,最后又以两个实际问题进行运用,使数学计算变得生活化,数学课变得活泼一些,没有这么枯燥无味。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那么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那么。

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其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那么的理解及熟练运用法那么计算。

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那么,正确完成减法与加法的转化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生动活泼,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

由于刚升入初中,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习惯都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同学会出现符号处理有误,法那么选择不灵活等问题。

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目标的调控作用,随时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矫正加强交流与合作。

【三】教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那么,注意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过程中探究,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得到新的结论。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

初一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第一章有理数1.整数。

(正整数、0、负整数)2.正数和负数。

3.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4.自然数。

(非负整数)5.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6.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第二章代数式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2.代数式的值。

(求代数式的值就是给代数式中的字母个代数式确定值)第三章实数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2.算数平方根。

(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算数平方根)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4.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5.实数的性质。

(实数能进行减、乘、除、加、乘方运算)6.近似数。

(通过四舍五入得到的与精确数接近的数)第四章整式和分式1.整式。

(与有理数相对的数式叫整式)2.分式。

(整式的一部分)3.分式的值为零。

(分子为零且分母不等于零)4.分式的乘除。

(乘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5.分式的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转化成通分后求和)6.分式方程。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初一数学知识点篇2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

有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2.数轴:数轴是一条直线,它的上面写着从0开始连续不断的点。

数轴上的0是正负数的分界线。

3.相反数: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是一对相反数。

相反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4.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离0的距离。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5.代数式:用代数式表示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式子。

包括等式、不等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

6.整式: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单项式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多项式是由几个单项式组成。

7.分式:分式包括分子和分母。

分子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分母是由分式和整式组成。

8.方程:用方程表示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个方程是一个等式。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有理数2.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有理数2.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

1.1正数和负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的过程,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点拨,让学生从实例之中自得知识。

2.学生学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负数的引入。

3.疑点:负数概念的建立。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电脑)、自制活动胶片、中国地图。

六、教学设计思路教师通过投影给出实际问题,学生研究讨论,认识负数,教师再给出投影,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哪些数?看谁举得全?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学生们互相补充,可以回答出: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奇数,偶数……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没有物体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教法说明】学生对小学学过的各种数是非常熟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回忆、回答,这时教师注意理清学生的思路,点出小学学过的数的精华部分。

提出问题: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教法说明】教师利用问题“有没有比0小的数?”制造悬念,并且这时学生有一种急需知道结果的要求。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看两个实例(出示投影1)用复合胶片翻四次在冬日一天中,一个测量员测了中午12点,晚6点,夜间12点,早6点的气温如下:你能读出它们所表示的温度各是多少吗?(单位℃)学生活动:看图回答10℃,5℃,零下5℃,零下10℃。

初一上册《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有理数》知识点总结初一上册《有理数》知识点总结1、正数和负数的有关概念(1)正数: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负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通常有两种分类:3、有关数轴(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数轴是一条直线。

(2)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是有理数。

(3)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

4、绝对值与相反数(1)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2)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相反数是本身的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是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

5、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先算出它们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有理数加法(1)符号相同的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一致,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绝对值之和.(2)符号相反的两数相加:当两个加数绝对值不等时,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当两个加数绝对值相等时,两个加数互为相反数,和为零.(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a+(b+c)7、有理数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8、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最简的形式,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例如:14+12+(-25)+(-17)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14+12 -25-17,可以读作“正14加12减25减17”,也可以读作“正14、正12、负25、负17的和.”9、有理数的乘法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初一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例题加练习(北师大版)

初一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例题加练习(北师大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

知识难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难点。

考点: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混合运算是考试的重点对象。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0 3、数轴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反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绝对值(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 表示如下:(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 :a+b=b+a ;加法的结合律:( a+b ) +c = a + (b +c)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习题精选(二)
1.在数轴上看,零 一切负数,零 一切正数;两个数,右边的数 左边的数,原点左侧的点所代表的数越向左越 ,即离原点越远,表示的数越 ,所以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 。

2.最小的正整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3. 311- -0.273,37- 49-,π- -3.14,-80% 910
-(填“>”或“<”) 4.1
3,,3.33π-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是( ).
A .13 3.33π->>
B .13 3.33
π->> C .13 3.33π>-> D .13.333
π>>- 5.一个正整数a 与
1,a a -的大小关系是( ). A .1a a a ≥>- B .1a a a <<- C .1a a a ≥>- D .1a a a
-<< 6.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那么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0>a
B .a >b >c >0
C .a >c >b>0
D .a >0>c >b
7.若a <0,则2a 4a .(填“>”或“<”)
8.若6<d<0,则-a b ,a -b ,a b .(填“>”或“<”)
课后测试 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
9.若a a =-,则a 0;若22x x -=-,则x 2.
10.已知-1< a <0,则21,,a a a
的大小关系是( ). A .21a a a << B .21a a a << C .21a a a << D .21a a a
<< 11.根据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A .b >0
B .a b >
C .-a <b
D .-b >a
12.如果a >b ,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 的相反数大于b 的相反数
B .a 的相反数小于b 的相反数
C .a ,b 的相反数的大小比较要根据a ,b 的正负情况确定
D .无法比较a ,b 的相反数的大小
13.已知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且a b =.(第13题)
(1)比较a +b 与c 的大小及a +b 与c 的大小;
(2)判断b+c 与a+c 的符号.
14.下表记录了我国几个城市某天的平均气温.
(1)将各城市的平均气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2)在地图上找到这几个城市的位置,将它们从南到北进行排列;
(3)请你说明气温变化顺序与城市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