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9讲 二力平衡 教师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9.1 二力平衡说课讲稿

《9.1 二力平衡》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
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总是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再根据初中物理由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转入对二力平衡的研究,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接着通过实例讲述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的这种编写思路,符合初中学生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
通过探究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力学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中之重。
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会画二力平衡时的受力示意图。
(2)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 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我们生存的空间探索的欲望。
【教材的重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材的难点】二力平衡的理解和应用二、说教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准备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圆满地达成目标,需要优选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首先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设计、安排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最终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使重点得以突出,也为难点突破铺平了道路。
(完整)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学器材: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2)吊着的吊灯(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力的平衡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阿阿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2018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说课稿:9.1二力平衡

2018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说课稿:9.1二力平衡1. 引言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其中9.1小节讲述了二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物体处于二力平衡时的条件和特点,以及通过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掌握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理解在二力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到的两个力的特点。
•学会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来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特点。
•难点:应用二力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实例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两个力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并引出二力平衡的讨论。
示例问题: * 当我们用两个手分别向两侧拉着一根绳子时,这根绳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 你能举出其他的类似例子吗?4.2 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或板书,向学生介绍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解释两个力在二力平衡状态下所具有的特点。
1.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完全相同,使得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二力平衡的特点:当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物体不会发生任何加速度。
•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物体所受到的两个力成一对力。
4.3 例题演练(20分钟)通过几个例题的演练,帮助学生巩固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例题目: 1.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
求拉力T1和T2的大小。
(图示:物体通过两个绳子悬挂并受到水平拉力)2.如图所示,一个细杆通过绳子和支点保持平衡,求绳子T1和T2的大小。
(图示:细杆通过两个斜向拉力和垂直向上的支持力保持平衡)4.4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提供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原理解决,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步骤。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 力矩平衡的条件:力的乘积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 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能够保持平衡。
2. 新课导入:介绍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3. 讲解: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 力矩平衡的条件力的乘积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桌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为5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6N,方向向北。
请判断这两个力是否能使物体保持平衡,并说明理由。
2. 答案:这两个力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因为它们的方向不相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二力平衡条件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力平衡的条件,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明确二力平衡的定义。
二力平衡指的是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PPT课件(人教版)二力平衡

改变 不改变
实验三
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 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向下移 动,使两个拉力的方向成一定 角度。放开塑料板,塑料板 将 向上移动 。
实验四
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 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 一个角度,使拉塑料板的细 绳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 线上。放开塑料板,塑料板 将 转动 。
实验三 实验四
E、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小鸟 F、正在起步的汽车 G、悬吊着的电灯 H、 匀速上升的电梯 I、 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J、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 K、树上的苹果. L、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 • 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称
二力平衡。 F
静止放在讲台 上的粉笔盒
C
C.手对瓶子的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D.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
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D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一同学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
N G
一降落伞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50N,
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直线降落,
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和伞受到空气阻力
的大小为750N ,则运动员受到地球的
F
吸引力为 C
A、750N
B、800N C、700N
D、50N
G1 G2
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改变F静止:来自F=G向上匀速: F=G
向下匀速:
G
一个物体只受拉 力和重力的作用
推动。此时 D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二力平衡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二力平衡学案一、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根据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3. 二力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判定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杠杆、滑轮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二力平衡的现象。
2. 知识讲解:(1)介绍二力平衡的定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教授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根据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运用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举例说明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判定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举例说明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学生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二力平衡,还有哪些力的平衡现象?这些平衡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什么?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九章 第一节《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九章第一节《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平衡状态。
2、知道二力平衡的意义。
3、记住二力平衡的条件4、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二力平衡力时的特点。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突破:通过情景展示与交流,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分析与归纳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PPT教学课件(搜集生活中的相关图片);自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器材12套。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并完成第一节二力平衡预习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大家欣赏一段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看完视频后请回答:1.杂技演员静止在道具的顶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学生回答,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
2.杂技演员在空中表演时主要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的技巧?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PPT展示书上的四副图片。
教师:请大家观察与思考四副图中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什么?各自受到那些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虽然受力性质不同,但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我们生活中还有:在展示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放在地上的课桌、停在水面上的船、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师生共同进行受力分析。
引出二力平衡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作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二力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
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不受力的作用的,并且通常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一起对物体产生作用,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运动状态。
但是我们发现同时受到多个力作用的物体并没有表现出力对物体的实际作用效果。
这次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受到力的作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原因。
1.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 平衡力如果在几个外力的共同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就称这几个力为平衡力。
FG如图所示,物体A 静止在水平做面上,显然它受到重力和水平桌面的支持力的作用。
在这两个力 的作用作用下,物体A 处于平衡状态,这样的两个力就称为平衡力。
在平衡力中,二力平衡是最 简单的。
3.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他们沿同一直线,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它们才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简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由力的合成知识可知,二力平衡就是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4. 物体重心的确定——悬挂法例如,要确定一块形状不规则薄木板的重心,可先通过板上任意一点A 将板悬挂起来,在板上画出重垂线的方向。
然后,换一个悬挂点B ,再将板悬挂起来,同样画出此时重垂线的方向。
前后两次重垂线的交点就是薄木板的重心O 。
第九讲 二力平衡A【例1】(09上海7)挂在树上的苹果,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苹果受到的重力和苹果对树的拉力B.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所受的重力C.苹果对树的拉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D.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答案:D【拓展】下列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人站在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B.汽车加速运动时,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C.跳伞运动员减速下落时,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与阻力D.人在水面上漂浮时,人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答案:D【补充】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所受的重力时,钩码处于静止状态,则()A.钩码所受的重力跟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钩码所受的重力跟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弹簧测力计所受的重力跟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弹簧测力计所受的重力跟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例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一定保持不变D.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答案:C【拓展】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下列各对力中一定是平衡力的是()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摩擦力C.汽车受到支持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D.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和汽车的重力答案:D【补充】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D.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变化答案:D【例3】如图所示,一重5N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作出小球受力示意图答案:【拓展】沿斜面方向推重300牛顿的小车,如图所示,所用的推力是200牛顿。
在图中画出小车受到重力和推力的图示。
答案:图略。
【补充】如图所示,是广场上空静止的一只氢气球,细线系于地面上,请画出氢气球此时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图略。
【例4】重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它受到20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30N B.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70NC.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D.物体受到的拉力跟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C【拓展】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答案:A【例5】如图所示,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外力F1、F2沿水平方向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
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A 8N,方向向右B 8N,方向向左C 2N,方向向右D 2N,方向向左答案:C【拓展】如图所示,两个重20 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块,受到l0N的水平推力Fl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B受到的摩擦力为N;若将B与A并列,并让它们一起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 F1。
答案:等于(=)【补充】一辆汽车质量为5 t,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800 N,空气阻力是200 N,试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多大?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多大?(g=10 N/kg)答案:1000 N;5×104 N【例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B物体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2牛,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分别求A、B、C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A不受摩擦力;B下表面受到C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牛;C上表面受到B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2牛,下表面受到地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牛。
【拓展】如图,用水平力F推乙物块,使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物块一起沿水平地面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各物块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A.甲物块受到一个摩擦力的作用B.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C.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D.丁物块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答案:C【补充】如图所示,两块竖直挡板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将三个相同的木块A、B、C夹在中间,使它们保持静止状态,则()A 木块A与长挡板M之间可能没有摩擦B 木块B与木块C之间可能没有摩擦C 木块C与长挡板N之间可能没有摩擦D 以上三种说法都正确答案:D【例7】如图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牛,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a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b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c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答案:3,2,1【拓展】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方案。
在该方案中他分别把栓有一个小盘的两根细线通过支架上的滑轮系在小木块的两端。
(1)该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 ,对两侧放置砝码的小盘的要求是 。
(2)探究过程中他将两个50g 的砝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盘内,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他还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是为了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接着,他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10 g 的小砝码,发现小木块仍然静止,其原因是: 。
请写出一个改进该探究方案的措施: 。
答案:(1)小木块 质量相等 (2)大小 同一直线 (3)木块与水平面间存在较大摩擦;把木块换成装有轮子的小车或把木块换成轻质纸板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补充】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 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答案:(1)不考虑;(2)旋转;(3)小卡片重力影响(空气阻力影响、小卡片与细绳间存在摩擦力、细线与滑轮间摩擦力影响)【例8】 小敏同学利用作图法找出如图所示均匀薄铁片的重心,他把整块铁片分成两个长方形,确定它们的重心O 1O 2,那么整个铁片的重心必在O 1O 2的连线上。
请利用这个思路和作法,找出铁片的重心。
O 2O 1O O 4O 3O 2O 1答案:将铁片重新划分成另外两个矩形,照上述方法连接两个矩形的重心O3O4,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该铁片的重心O。
【拓展】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C两点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答案:在BC边中线的中点处【练习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2】重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它受到20N的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仍处于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30N B.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70NC.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D.物体受到的拉力跟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练习3】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A 肯定是平衡力B 肯定不是平衡力C 可能是平衡力,也可能不是平衡力D 不能确定答案:B【练习4】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
试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不计空气阻力)答案:图略。
【练习5】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N;物体B重30N,受到F等于20N的水平推力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N。
答案:30;20【练习6】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发生形变时,其重心位置一定不变C.物体升高时,其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一定不变D.采用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在横杆之下答案: D【练习7】两个物体A、B,其重力分别为G A=15N,G B=40N,现用轻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接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如图所示,B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当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此时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N答案:15;0【练习8】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