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自然灾害分类与分级

第四章 自然灾害分类与分级
l旬
轻涝(一般涝) 大涝(重涝) 降 水 量 : 东 北 地 区 降水量;东地地区 300 毫 200~300 毫 米 ; 华 南 、 米以上;华南、川西地区 川 西 地 区 300~400 毫 米 ; 400 毫米以上;其他地区 其他地区250~350毫米 350毫米以上
2旬 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华 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华 1个月 南 地 区 75%~150% ; 其 南地区 150% 以上; 其他 他地区100%~200% 地区200%以上 2个月 3个月
B X D 100% X 式中,D-月降水距平百分率(%);B-实际降水量 (毫米);x-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干旱等级
降水距平 百分率 旱期 连续3个月以上
连续2个月 连续1个月
一般旱灾
重旱或大旱
-20~-50
-50~-80 -80以上
-50以上
-80以上
3.雨涝 (2)以不同区域旬降水量至3个月降水量, 将雨涝灾害划分为轻涝(或一般涝)、大 涝(或重涝)两个等级
第二节 自然灾害分级 描述一次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有两个主要因 素,即极端运动强度和破坏程度决定灾害的影响程 度和破坏程度 三部委提出以灾变强度、灾度这两个具有普遍 性的参数来界定自然灾害的等级
灾变强度:指自然极端运动的强弱程度。以灾变 强度来界定极端运动的强弱程度,将各种强度等 级或类似的强度指标统称为灾变等级 如:台风—用多少级或风速米/每秒表达运动 强度 地震—用震级或烈度表达运动强度
(4)根据牧畜病害比率多少,分为三个等级: 轻害:发病率达到1%-5%; 中害:发病率达到5%-20%; 重害:发病率达到20%-50%。
二、自然灾害灾度等级划分 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受灾体损毁程度 经济损失 一)、受灾体类型和损毁等级划分 (一)、主要受灾体类型(13个门类,99个大类) ①人 ②人类劳动创造物质财富 ③人类生活、生产活动 ④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

泥石流及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防范措施一、泥石流泥石流——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它与挟砂洪流的本质区别在于流体中固体物质的含量。

泥石流爆发具有突然性,常在集中暴雨或积雪大量融化时突然爆发。

一旦泥石流爆发,顷刻间大量泥砂石块形成的洪流像一条巨龙一样,沿沟谷迅速奔泻而下,有时尘烟腾空,巨石翻滚,泥浆飞溅,山谷雷鸣,地面震动,直到沟口平缓处堆积下来,将沿途遇到的村镇房屋道路桥梁瞬间摧毁掩埋,甚至堵河断流,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一种山区地质灾害。

主要分布在北纬30~50之间的山地。

这一纬度带中的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南部法国意大利等,都是泥石流发育的主要国家。

在这一纬度带中,又主要发育在挤压造山带和地震带,特别是构造破碎带。

如太平洋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面积达百分之七十左右,是世界上泥石流最发育的国家之一。

我国西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东北等山区均有泥石流发育,遍及23个省区,尤其西南西北山区最多。

天山——阴山山脉,昆仑——秦岭山脉,横断山脉,大凉山,雪峰山,大别山,长白山等山脉,都是泥石流发育地带,例如,穿越在大凉山的成昆铁路沙湾至陆丰段800千米线路内,就有249条泥石流沟。

甘肃全省82个县市就有40个县市内有泥石流发育,泥石流分布范围约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十五。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例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泥石流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泥石流二、泥石流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丰富的松散物质,充足的突发性水源和陡峻的地形条件。

松散固体物质(地质条件)在形成区内有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是泥石流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

地形条件: 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沉积区三个区段。

泥石流

泥石流
泥石等固体物质, 突然爆发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危害
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1989年7月9日至10日发生
.. 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降雨量达886mm/h。
溪口镇东侧山体基底的软弱页岩饱水软化、蠕 动,导致上覆岩体拉裂、解体。约100万立方 米的岩体于10日13时30分突然起动,以 15km/min的速度自高程820m的斜坡上向高程 300m左右的溪口镇滑去。滑动过程中,滑体 因碰撞和跳跃而被粉碎,产生“气垫”效应和 冲击波,形成碎屑流。滑体所经之处,农田、 房屋全被摧毁吞没,掩埋221人、直接经济损 失几百万元。
(三)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泥石流的治本措施。其措施包括 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维持较优化 的生态平衡。
泥石流灾害的预报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 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 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 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 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 数问题。
(3)滥伐乱垦
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 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 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 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 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 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 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 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 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 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华蓥山溪口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
2004年7月,云南 省德宏州盈江县先 后发生了两次特大 洪涝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抢险救援技战术研讨

泥石流抢险救援技战术研讨

一、泥石流自然灾害特点
二是灾害后重建任务艰巨。由于乡村、城镇、房屋、农田被冲 毁,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大量被破坏,灾后重建是各 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灾后重建涉及面广、时间紧, 任务重,周期长,从起动到结束必将会涉及很多部门和大量的 人力和物力。三是灾害民政优抚任务艰巨。因房屋、农田冲毁, 很多群众因灾致贫、返贫因素大量增加,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 生活补贴任务繁重。遇难人员的抚恤和赔偿谈判拖延时间长, 在花费大量财物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力大量转移,严重 影响当地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同时,次生灾害频发,容易对灾 害处置工作带来更为复杂的局面。据权威部门统计,曾经发生 过泥石流的地方往往在一定时间内,灾害会重复发生。2003 年丹巴县“7.11”特大泥石流发生地在1977年就曾发生过泥 石流灾害。甘肃舟曲县城就一直坐落于三眼峪泥石流堆积扇上。 1992年6月4日,三眼峪就曾经发生泥石流,死伤87人。
泥石流抢险救援技战术研讨
▲2019年汶川耿达镇“8.20”特大山洪泥石流(视频)
主要内容
04
03
01
泥石流自然灾害 特点
02
对进一步做好泥
石流抢险救援工
救援实施过程中 作的对策建议
存在的不足
消防抢石流是一种介于洪水与滑坡 之间的地质灾害,是在山区或 者深沟峡谷,由暴雨、冰雪融 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 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 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 的混合颗粒流。其中固体的体 积一般超过15%,最高可达 80%。按物质成分可分为泥 石流、泥流和石流;按物质状 态可分为粘性和稀性。从近年 来发生的泥石流自然灾害情况 分析来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泥石流自然灾害特点
二是改变地表地形。泥石流有强大的侵蚀作用,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活动可以使沟谷向下切深几十米,剧烈的改造地表形态,破 坏沟源和两岸山体的稳定性。大量泥石冲出沟谷在开阔地带形成沙滩石海和大量冲击扇。三是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目前,泥 石流自然灾害是仅次于地震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每年发生的泥石流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009年,康定“7.23”特大泥石流造成4人死亡,49人失踪。2010年,康定“6.14”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造成23人死亡;印度 控喀什米尔地区“8.6”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造成132人死亡、500人受伤,数百人失踪;巴基斯坦“8.7”特大泥石流自然灾 害造成至少63人死亡;甘肃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364人遇难,401人失踪。2019年,汶川县“8.20”特大山洪泥 石流共造成7人死亡,24人失联,6人受伤。但从上述几起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情况来看,现场均有人员被困,有施救必要,消防 救援队伍迅速出动开展救援的意义重大。

80年代高中语文课本目录

80年代高中语文课本目录

版目录:第一册:1.散文两篇,朱自清,荷塘月色,绿 2.长江三峡,刘白羽3.雨中登泰山,李健吾4.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5.现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6.一次大型的泥石流7.蝉,法布尔8.记念刘和珍君,鲁迅9.包身工,夏衍10.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11.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穆青,陆佛为,廖由滨12.路标,魏巍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4.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毛泽东15.悼列宁,斯大林16.药,鲁迅17.百合花,茹志鹃18.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9.明湖居听书,刘鹗2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1.诗经二首,伐檀,硕鼠22.察今,吕氏春秋2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4.廉颇蔺相如传,司马迁25.师说,韩愈2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7.赤壁之战,司马光28.记王忠肃公翱事,崔铣29.芙蕖,李渔30.原君,黄宗羲第二册1.猎户,吴伯萧2.土地,秦牧3.樱花赞,冰心4.秋色赋,峻青5.“老虎团”的结局,谢雪畴6.词二首,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7.一月的哀思,李瑛8.王贵与李香香,李季9.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10.眼睛与仿生学,王谷岩11.人类的出现,李四光12.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13.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泽东14.崇高的理想,谢铸15.拿来主义,鲁迅16.祝福,鲁迅17.荷花淀,孙犁18.母亲,高尔基19.智取生辰纲,施耐庵20.劝学,荀况21.鸿门宴,司马迁22.琵琶行(并序),白居易23.石钟山记,苏轼24.《梦溪笔谈》二则,采草药,雁荡山,沈括25.五人墓碑记,张溥26.狱中杂记,方苞27.梅花岭记,全祖望28.病梅馆记,龚自珍29.谭嗣同,梁启超30.与妻书,林觉民第三册1.天山景物记,碧野2.风景谈,矛盾3.海市,杨朔4.云赋,孙荪5.杨树,杨鉴普6.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7.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8.“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9.鲁迅的精神,瞿秋白10.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11.琐忆,唐弢12.火刑,郑文光13.义理、考据和词章,施向东14.简笔和繁笔,周先慎15.阿Q正传(节选),鲁迅16.虎吼雷鸣马萧萧,姚雪垠17.失街亭,罗贯中18.守财奴,巴尔扎克19.泼留希金,果戈理20.唐诗二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1.孔雀东南飞(并序)22.谋攻,《孙子》23.论积贮疏,贾谊24.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25.张衡传,范晔26.六国论,苏洵27.与朱元思书,吴均28.游黄山记,徐宏祖29.柳敬亭传,黄宗羲30.促织,蒲松龄第四册1.内蒙访古,翦伯赞2.化城,秦牧3.威尼斯,朱自清4.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马识途5.反对党八股,毛泽东6.个人与集体,刘少奇7.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8.狂人日记,鲁迅9.党员登记表,峻青10.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11.项链,莫泊桑12.柏林之围,都德13.讲讲实事求是,邓小平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15.《农村调查》序言,毛泽东16.《呐喊》自序,鲁迅17.《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18.雷雨,曹禺19.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20.窦娥冤,关汉卿21.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2.《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23.庖丁解牛,《庄子》24.过秦论,贾谊25.订鬼,王充26.阿房宫赋,杜牧27.《指南录》后序,文天祥28.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9.左忠毅公逸事,方苞30.书博鸡者事,高启第六册1.范爱农,鲁迅2.爱国学者顾炎武,吴晗3.山地回忆,孙犁4.书塾与学堂,郁达夫5.雷电颂,郭沫若6.诗二首,静夜,闻一多,春鸟,臧克家7.小二黑结婚(上),赵树理8.小二黑结婚(下),赵树理9.夜,叶圣陶10.穷人的专利权,狄更斯1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12.语言的演变,吕叔湘13.我国古代的车马,《古代汉语》14.灯,巴金15.散文二首,丑石,贾平凹,菱角,秦牧16.一个极其重要的决策,毛泽东1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邓小平18.杂文两篇,文学与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9.唐诗二首,行路难,李白,兵车行,杜甫20.宋词二首,雨霖铃,柳永,扬州慢,郑燮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2.齐桓晋文之事,《孟子》23.崤之战,《左传》24.伶官传序,欧阳修25.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26.项脊轩志,归有光27.报刘一丈书,宗臣28.复庵记,顾炎武29.治平篇,洪亮吉30.《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文第六册1.娘子关前,周立波2.离不开你,茹志鹃3.汉堡港的变奏,柯岩4.我歌唱延安,何其芳5.西湖漫笔,宗璞6.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7.西去列车的窗口,贺敬之8.春蚕(上),矛盾9.春蚕(下),矛盾10.结婚现场会(上),马烽11.结婚现场会(下),马烽12.警察和赞美诗,欧亨利13.灌园叟晚逢仙女,冯梦龙14.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陈宏天15.海洋与生命,童裳亮16.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17.杂文两篇,人生识字糊涂始,答北斗杂志社问,鲁迅18.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19.诗二首,归园田居,饮酒,陶渊明20.涉江,屈原21.荆轲刺秦王,《战国策》22.屈原列传,司马迁23.谏太宗十思疏,魏征24.柳毅传,李朝威25.原毁,韩愈26.教守战策,苏轼27.祭妹文,袁枚28.察变,《天演论》29.《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雎景臣30.陈州粜米。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摘要】泥石流在流通区和堆积区常对所在地段的的生命财产和交通、矿山、水利水电等基本建设工程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和影响。

文章介绍了泥石流的种类,对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泥石流的主要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Abstract: debris flow in the circulation area and deposition area often the site of the lives and property and transportation, mining, and hydroelectr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caused devastating damage and impact.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types of debris flow,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ebris flow, debris flow prevention measures.Keywords: debris flow; causes; control measures.中图分类号:P64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泥石流中大量的泥沙和石块混合成一股泥浆,沿陡坡奔腾而下,来势凶猛,暴发突然,有巨大的破坏力。

一般其中泥沙石块的体积含量大于10%,最高达80%,流速一般为5-7米/秒,最高可达70-80米/秒,在短短几分钟内可将数千万立方米土石搬出沟口,摧毁或掩埋沿途房屋、农田、道路及工程设施,造成重大地质灾害。

一、泥石流的分类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暴发往往十分突然,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地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初探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初探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初探摘要:路在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泥石流严重影响着公路的正常运行和行车安全。

笔者根据研究及经验,谈谈如何防止泥石流,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公路;泥石流;分布;问题;防治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公路泥石流是指发育于公路沿线并对公路桥涵,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护结构具有冲击毁损和淤埋破坏的病害类型,包括桥台水毁、上部结构毁损、桥涵基础掏蚀、桥涵淤埋、道路毁损等类型。

泥石流具有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大等特点,是地质不良山区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一、泥石流的分布据统计,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中,有20个行政区内分布着受泥石流危害的城镇,占省级行政区划总数的58。

82%。

这些城镇中,仅县级及以上政府驻地城镇就达150余个。

其中包括兰州、西宁(照片1)、太原、贵阳、拉萨5个省会或自治区首府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省会驻地城市中的兰州、西宁、太原等均遭受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香港特别行政区城区也曾遭受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据调查,历史上和建国后的50多年中,山区许多城镇分别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泥石流危害。

如兰州市在1950~1976年的27年间,多次遭受泥石流灾害,仅泥石流灾害致死的人数就达300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在建国后的50多年中,我国县级及以上城镇因泥石流致死和失踪的人数已约1 500人。

城镇泥石流危害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公路建设中出现的泥石流问题1 少数泥石流沟难以避让泥石流密集分布地带一般沿活动性构造断裂分布,主要集中在新构造运动最为强烈的深切河谷区和地形突变区,如中国地形三级阶地的2个过渡区和四川盆地周围山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黄河上游及其支流、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水系等深切河谷段。

山区公路选线一般选择河谷傍山线。

在地形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受线路平面布置和标高的控制,少数泥石流便难以避让。

如滇藏线上的帕隆藏布江深切河谷段的泥石流沟众多,就难以避让。

泥石流

泥石流

灾后防病
• • • • • • • 1.注重临时性水源的卫生 2. 注意饮用水安全 3. 尽量不吃受水浸泡过的食物 4. 自行烹饪食物时注意卫生 5. 做好环境卫生 6. 卫生厕所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7.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自我防护
灾后防病
发生泥石流以后,灾区的卫生条件差,特 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 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 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 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 钩端曼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 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 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 皮炎、尾蚴性皮炎。 意外伤害有:溺水、 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 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 1981年7月9日凌晨1时30分,四川大渡河南 岸利子依达沟暴发特大泥石流。泥石流体 冲毁了成昆铁路尼日车站北侧跨越利子依 达沟口的利子依达大桥,并在几分钟内堵 塞大渡河干流,大渡河断流4小时后泥石流 大坝溃决。同日1时46分,由格里坪开往成 都的422次直快列车满载着一千余名旅客, 以40余公里的时速在桥位南侧奶奶包隧道 口与泥石流遭遇,列车车头和前几节车厢 翻入大渡河。经事后统计,此次灾难造成 300余人死亡,146人受伤,成昆铁路瘫痪 372小时,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是世 界铁路史上迄今为止由泥石流灾害导致的 最严重的列车事故。
4.危害
•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 、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 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 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 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 和严重。
4.1对居民点的危害
•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 害之一,是冲进乡 村、城镇,摧毁房 屋、工厂、企事业 单位及其他场所设 施。淹没人畜、毁 坏土地,甚至造成 村毁人亡的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简要介绍 了泥石流。 泥石流的成因、运动状态 泥石流的破坏力
/show/SQdabjBQLCDgRsN8.html
第二部分(第 3—10 自然段)详细介
绍蒋家沟一次大型泥石流爆发全过程 的实况。 第一层(第 3 自然段)首先介绍蒋家 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说明这是 泥石流多发的地区。(总起。)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教学目的
(一)了解泥石流的一般知识。
(二)通过学习本文根据主旨需要
选材和剪裁的方法,加深对“识
的说明文,是编者根据科学考察 报告《一次大型泥石流记述》改 写而成。原科学考察报告是李械、 张卫国两人于1997年7月26—27 日在云南小江地区蒋家沟实地观 测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爆发的全过 程以后写的。
第三层(第 10 自然段)点明继大爆发
之后,又发生了较小规模的泥石流。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说明泥石流
爆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原因;介绍解放后 党和国家对这一自然灾害采取的防治措施。
泥 石 流 治 理 试 点 工 程
练习一
酝酿阶段



26 日夜间 蒋家沟一带乌云密布; 27 日凌晨 3 时 狂风呼啸, 大 雨 倾 盆 ; 到 天 亮 雨 逐 渐 转 为 细 雨 ; 6 时 25 分 雨 还 在 下、、、、、;稍过片刻 突然出现断流。 爆发阶段 又过几分钟 响声增大,泥石流滚滚而出。 发展阶段 起先 出现的是阵性流,一阵接一阵往前涌; 6 时 40 分 第四阵 涌来,流速加快,浪头滚滚;8时20分 又大雨滂沱 结束阶段 中午12时30分 稀性的连续流变成了水流,泥石流结束。
(2) 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 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的高处逃避。 (3)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低泄洪的 通道,河道弯曲、会合处等。 (4) 不到泥石流经常发生地区旅游。 (5) 旅行必须经过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 段时,要听当地的有关预报,如我国滇藏、 川藏公路某些地段易发生泥石流,设有监 测点。进入这些地区要听从指挥。
旅行中遇泥石流怎样逃避?
泥石流的发生常有一定的地域性,山洪爆发,地 表植被破坏以及地震均可引发。其经过之处,万物都 被破坏,人被卷入其中,几乎无生还之可能。 (1)在山区、半山区旅行如听到异常响声,看到 有石头、泥块频频飞落,向某一方向冲来,表示附近 可能有泥石流袭来;如果响声越来越大,泥块、提示 泥石流就要流到,要立即弃丢重物尽快逃生。与避雪 崩一样,要向泥石流卷来的两侧(横向)跑,如泥石 流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要向东、西方向跑。
本文主旨是向人们报告发生在蒋家沟的
一次大型泥石流的实况,使读者从中了解 关于泥石流的性质、成因、形态特征及危 害等科学知识。 全文围绕这个主旨,对所需材料进行了恰 当的选择、剪裁和安排。文章侧重介绍了 一次大型泥石流爆发的整个过程,最后扼 要地说明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层(第4-9自然段)按发生、发
展、结束的时间顺序,记叙、说明这 次大型泥石流的实况。 第4自然段介绍蒋家沟这次大型泥石流 的爆发时间。 第5自然段介绍泥石流由酝酿而至终 于爆发时的情景。
第6—7自然段写泥石流爆发后在不同时间
里表现出的不同形态。 第 8 自然段写猛烈多变的泥石流持续时间 及由减缓到结束的过程。 第9自然段以具体数字作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