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风险案例练习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中法律问题案例(3篇)

国际贸易中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为我国某市一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为我国香港地区的一家国际贸易公司。

双方于2019年8月签订了一份《进出口合同》,约定甲方从乙方进口一批货物,总价为人民币100万元。

合同约定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

合同签订后,甲方按照约定支付了货款。

然而,乙方未能按时交货,导致甲方无法按时完成销售任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案件经过1. 约定履行阶段2019年9月,甲方收到乙方通知,称因生产原因,无法按时交货。

甲方要求乙方尽快提供解决方案,但乙方未给予答复。

至2019年11月,乙方仍未履行交货义务。

2. 约定解除阶段鉴于乙方未履行交货义务,甲方于2019年11月向乙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要求乙方退还货款。

乙方收到通知后,拒绝退还货款,并表示愿意继续履行合同。

甲方遂向乙方提出索赔,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3. 纠纷解决阶段双方协商未果,甲方于2020年3月向我国某市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依法组成仲裁庭,审理本案。

三、争议焦点1. 乙方是否构成违约?2. 若乙方构成违约,甲方应如何索赔?四、仲裁庭意见1. 关于乙方是否构成违约的问题仲裁庭认为,根据《进出口合同》的约定,乙方应在2019年9月前完成交货。

然而,乙方未能按时交货,已构成违约。

2. 关于甲方索赔的问题仲裁庭认为,根据《进出口合同》的约定,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退还货款、支付违约金等。

鉴于甲方已实际支付货款,乙方应退还货款。

此外,鉴于乙方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乙方还应支付违约金。

五、仲裁结果1. 乙方应退还甲方人民币100万元货款。

2. 乙方应支付甲方人民币10万元违约金。

3. 仲裁费用由乙方承担。

六、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履行问题: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国际贸易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案例

国际贸易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案例

国际贸易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案例一、案例一:买家信用风险——消失的订单与货款。

话说有个小服装加工厂,老板叫老王。

老王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个来自国外的大订单,是和一个叫杰克的外国商人合作。

杰克那可是把自己的公司夸得天花乱坠,说是什么国际知名的服装销售企业,订单量巨大。

老王心里乐开了花,心想这下可发达了。

按照合同,杰克先付了一小部分定金,老王就赶紧买布料、雇工人,热火朝天地开始生产。

可等这批衣服全部生产好,按照约定该杰克付尾款然后发货的时候,坏事儿来了。

老王给杰克发邮件、打电话,可杰克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都联系不上。

老王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骗子了。

这批衣服都是按照杰克的要求定制的,上面还有杰克公司要求的特殊标志,别的公司很难接手这批货。

老王这下可惨了,工人的工资还得付,布料钱也搭进去了,就因为相信了杰克那张嘴,最后亏得一塌糊涂。

这就是典型的买家信用风险,买家不讲信用,不履行合同,让卖家遭受巨大损失。

二、案例二:卖家信用风险——货不对板的骗局。

再讲讲小李的故事。

小李是个做电子产品进口生意的年轻商人。

他在网上找了一个号称是专业生产高端耳机的外国供应商,叫汤姆。

汤姆给小李发了很多产品资料和图片,那些耳机看起来特别酷炫,各种高科技功能都有。

小李心动不已,和汤姆签了合同,付了一大笔货款。

等收到货的时候,小李傻眼了。

这耳机哪是什么高端货啊,看起来就像是街边几块钱的地摊货,而且很多功能都不能用。

小李愤怒地找汤姆理论,可汤姆却耍赖,说这就是按照合同生产的产品,还拿出一些模棱两可的条款来糊弄小李。

小李这才明白自己被卖家坑了。

他想要退款或者换货,可汤姆根本就不理他。

这就是卖家信用风险,卖家以次充好,欺骗买家,导致买家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三、案例三:双方信用风险——互相算计的闹剧。

有两个公司,A公司在国内,B公司在国外。

他们要合作一个项目,A公司提供原材料,B公司负责加工后再把成品卖回给A公司在国外的销售渠道。

刚开始的时候,A公司为了能让B公司尽快开工,提前发了一部分原材料过去。

外贸法律案例分析题库(3篇)

外贸法律案例分析题库(3篇)

第1篇一、选择题1. 外贸合同中,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违约行为?()A.卖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交货B.买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付款C.卖方交货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D.卖方未能提供必要的单据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况下,进口商可以拒绝提货?()A.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失B.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C.进口商与卖方协商不成D.货物已到达目的港答案:B3.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知识产权纠纷?()A.商标侵权B.专利侵权C.著作权侵权D.货物质量纠纷答案:D4. 在外贸合同中,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不可抗力因素?()A.自然灾害B.战争C.政府政策变动D.卖方无法控制的生产故障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况下,进口商可以要求赔偿损失?()A.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失B.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C.卖方未能按时交货D.货物已到达目的港答案:B二、案例分析题1. 案例一:某公司(买方)与国外一家供应商(卖方)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卖方在2019年12月30日前将货物运至买方指定港口。

合同规定,如卖方未能按时交货,应向买方支付违约金。

然而,由于卖方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货物未能按时交货。

问:买方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分析: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支付违约金,并追究卖方的违约责任。

同时,买方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要求卖方承担逾期交货的损失。

2. 案例二:某公司(买方)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合同规定货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然而,在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买方发现货物质量与合同规定不符。

问:买方应如何处理此事?分析:买方可以要求卖方退货或更换货物,并要求卖方承担相应的损失。

如果卖方拒绝承担责任,买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案例三:某公司(买方)与国外一家供应商(卖方)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货物价格为FOB(离岸价)。

然而,在货物装船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导致货物损失。

问:买方应如何处理此事?分析:由于货物损失发生在装船过程中,根据FOB价格条款,买方应承担货物风险。

进出口贸易实务案例分析题

进出口贸易实务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我某出口公司按CIF条件向欧洲某国进口商出口一批草编制品,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用信用证方式支付。

我出口公司在规定的期限、指定的我国某港口装船完毕,船公司签发了提单,然后去中国银行议付款项。

第二天,出口公司接到客户来电,称:装货的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草编制品全部烧毁,客户要求我公司出面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负责要求我公司退回全部货款。

问:该批交易按CIF伦敦条件成交,对客户的要求我公司该如何处理?为什么?2.我出口公司对日商报出大豆实盘,每公吨CIF大阪150美元,发货港口是大连,现日商要求我方改报FOB大连价,我出口公司对价格应如何调整?如果最后按FOB条件签订合同,买卖双方在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方面有什么差别?3.我国北京A公司拟向美国纽约B公司出口某商品50000箱,B公司提出按FOB 新港条件成交,而A公司则提出采用FCA北京的条件。

试分析A公司和B公司各自提出上述成交的原因。

4.出口合同规定的商品名称为“手工制造书写纸”(Hand-made Writing Paper),买方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货物部分制造工序为机械操作,而我方提供的所有单据均表示为手工制造,对方要求我方赔偿,而我方拒赔,主要理由是:(1)该商品的生产工序基本上是手工操作,而且关键工序完全采用手工;(2)该交易是经买方当面先看样品成交的,并且实际货物品质又与样品一致,因此应认为所交货物与商定的品质一致。

请分析:此笔交易争议的责任在谁?应如何处理?5.我国某出口公司与日本一商人按每公吨500美元CIF东京成交某农产品200公吨,合同规定:每袋包装25公斤,双线新麻袋包装,信用证付款方式。

该公司凭证装运出口并办妥了结汇手续。

事后对方来电称:该公司所交货物扣除皮重后实际到货不足200公吨,要求按净重计算价格,退回因短量多收的货款。

我公司则以合同未规定按净重计价为由拒绝退款。

试问该公司做法是否可行?为什么?6.某公司外售杏脯1.5公吨,合同规定纸箱装,每箱15公斤(内装15小盒,每小盒1公斤)。

国际贸易法律风险案例(3篇)

国际贸易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某国际贸易公司A(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主要业务涉及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2018年,A公司与B国某进口商B(以下简称“B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00万美元的贸易合同,合同约定A公司向B公司出口一批货物,货物质量、数量、包装、交货期限等均由合同规定。

合同签订后,A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将货物发送至B国。

然而,在货物到达B国后,B公司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与A公司就质量问题产生了纠纷。

二、纠纷焦点1. 货物质量问题:B公司认为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要求A公司承担退货或赔偿损失的责任。

2. 交货期限:B公司认为A公司未能按时交货,要求A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 争议解决方式:B公司要求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而A公司则倾向于通过诉讼解决争议。

三、法律风险分析1. 货物质量问题风险: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35条规定,卖方应保证其交付的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

在本案中,若B公司能够证明货物质量存在问题,且该问题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A公司可能需要承担退货或赔偿损失的责任。

2. 交货期限风险:根据《公约》第44条规定,卖方应在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内交货。

若A公司未能按时交货,B公司有权要求A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 争议解决方式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仲裁和诉讼是解决争议的两种主要方式。

仲裁具有保密、效率高、成本较低等优点,而诉讼则具有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周期较长等缺点。

在本案中,若B公司坚持通过仲裁解决争议,A公司可能面临仲裁费用较高、仲裁程序复杂等风险。

四、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1. 货物质量问题:A公司应积极配合B公司进行质量检验,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若B公司能够证明货物质量存在问题,A公司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1)退货:与B公司协商,同意退货,并承担退货产生的相关费用。

(2)赔偿:与B公司协商,同意赔偿损失,包括退货费用、检验费用等。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练习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练习

案例1:我某出口公司按CIF条件,凭不可撤销议付信用证支付方式向某外商出售货物一批。

该商按合同规定开来的信用证经我方审核无误。

我出口公司在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限内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开往目的港的海轮,并在装运前向保险公司办理了货物运输保险。

但装船完毕不久,海轮起火爆炸沉没,该批货物全部灭失。

外商闻讯后来电表示拒绝付款。

你认为我出口公司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解析1:本案中按CIF术语成交,该术语风险的划分点为船舷,货物越过船舷,风险由买方承担;海轮起火爆炸沉没,该批货物全部灭失的风险应由买方承担,我出口公司应备好单据向银行议付。

案例2:我A公司向国外B公司发实盘,限6月10日前复到有效 ,B公司于6月8日来电要求降价,A公司于9日与另一家公司达成交易。

同一天(9日),B公司又来电要求撤回8日还盘,全部接受原发盘的条件。

A公司以货已出售为由予以拒绝。

B公司声称其接受是在我方发盘的有效期内作出,要求A公司履约。

试分析B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解析2:B公司的要求不合理 B公司于6月8日来电要求降价是一还盘,使A公司的发盘失效, A公司不再受其发盘的约束;B公司9日来电可视为一项新的要约。

案例3:我出口企业向意大利商发盘,限10日复到有效,9日意商用电报通知我方接受该发盘,由于电讯部门的延误,我方于11日上午收到对方的接受通知,而我方在收到对方的接受通知前已知市场价格已上涨。

对此,我方应如何处理?解析3:该接受属于迟到的接受,按照《联合国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由于电讯部门的延误而迟到,我方如果不接受要马上通知对方,否则该接受有效。

案例4:我国A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付款方式为D/P90天。

汇票及货运单据通过托收银行寄抵国外代收行后,买方进行了承兑。

但货物到达目的地后,恰逢行市上涨,于是买方出具信托收据(T/R)向银行借出单证。

货物出售后,买方由于其他原因倒闭。

但此时距离汇票到期日还有30天。

试分析A公司于汇票到期时收回货款的可能性及处理措施。

进出口贸易的案例分析

进出口贸易的案例分析

1、我某进出口公司对日本某客户发盘,供应棉织浴巾4000打,每打CIF大阪80美元,装运港大连,现日商要求我方改报FOB大连价,问:我出口公司对价格应如何调整?如果最后按FOB签订合同,买卖双方在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方面有什么区别?答:我出口公司应该在CIF价格基础上扣除运费、保险费的价格。

FOB合同签订与CIF相比,卖方减少了办理运输和保险的责任和费用,买方则增加了办理运输和保险的责任和费用。

二者风险转移一致,都在船舷。

2、某外贸公司按CIF伦敦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1日抵达目的港。

如货轮迟于12月1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撤销合同;如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

试问:这一合同的性质是否还属于CIF合同?答:已经不属于了。

1、CIF中有规定,风险以越过船舷为界。

国际惯例是货物越过船弦后,货物的风险和损失由买方承担,只要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内装船,就完成了他的义务。

而【卖方保证货运船只不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这点与CIF有矛盾。

2、【如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收,卖方必须将货款退还买方】此点亦不符合CIF的规定,因为CIF中越过船舷后的风险应有买方承担,所以即使迟于2日到达,买方也无权取消合同或要求卖方退款。

3、香港出口人向江苏某进口公司提供二手减震器制造设备,合同总价值450万美元,交货条件为CIF上海,交货期5月30日。

付款方式为买方受到卖方提交的提单、商业发票、检验证书等单据7天后,以电汇方式付款。

合同签订后,由于卖方的供货人原因,货物推迟到7月24日才装运。

随后将规定的单据以特快专递方式寄给买方,买方未就迟期装运提出异议,并于货到后交给国内用户使用。

但在卖方提醒付款时建已到要求支付货款时,买方却声称,在6月19日公司被吊销了进出口权,因为对方迟期装运,无法申请进口许可证,因而要求退货。

进出口贸易风险案例

进出口贸易风险案例

1、FOB 风险转移A(卖方)和B(买方)两个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成套设备的合同,FOB 伦敦(在伦敦船上交货),买方B与C(船方)签订了货运合同。

卖方按照买方的指示将设备运到伦敦港,C在使用船上吊杆把成套设备从A的船上往C船上运时,吊杆折断,造成货损,此时货物尚未越过船舷,风险并未转移给买方,卖方须承担损失,由卖方A向负责装卸的船方C提出索赔。

因此,以船舷为界原则,如货物在装船时脱钩入海,则由于货物没有越过船舷其风险由买方承担,但只要货物越过船舷,如货物掉在C的甲板上导致货损,则风险由买方承担。

2、FOB 运输途中的风险承担案例:某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由于运输途中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买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

问题:卖方是否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评析: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FOB、CIF 或CFR 术语中,卖方只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而本案中,货物的风险发生在海上运输途中,因此,属于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故该差价损失应该由买方承担。

3、CFR 贸易术语下的卖方装船通知义务案例:德国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签订一份CFR 合同,由德国公司向我国公司出口化工原料。

合同规定:德国公司在2005年4月交货。

德国公司按合同规定时间交货后,载货船于当天起航驶往目的港青岛。

5月10日,德国公司向我公司发出传真,通知货已装船。

我公司于当天向保险公司投保。

但货到目的港后,经我公司检验发现,货物于5月8日在海上运输途中已经发生损失。

问题:上述期间发生的损失由哪一方承担?评析:在CFR术语中,卖方负有在货物装船后给与买方货物已装船的充分通知。

该义务直接关系到买方能否及时就运输的货物投保海上运输保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风险管理》案例分析题
1、FOB 风险转移
A(卖方)和B(买方)两个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成套设备的合同,FOB 伦敦(在伦敦船上交货),买方B与C(船方)签订了货运合同。

卖方按照买方的指示将设备运到伦敦港,C在使用船上吊杆把成套设备从A的船上往C船上运时,吊杆折断,造成货损,此时货物尚未越过船舷,风险并未转移给买方,卖方须承担损失,由卖方A向负责装卸的船方C提出索赔。

2、FOB 运输途中的风险承担
案例:某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由于运输途中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买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

问题:卖方是否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3、CFR 贸易术语下的卖方装船通知义务
案例:德国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签订一份CFR 合同,由德国公司向我国公司出口化工原料。

合同规定:德国公司在2005年4月交货。

德国公司按合同规定时间交货后,载货船于当天起航驶往目的港青岛。

5月10日,德国公司向我公司发出传真,通知货已装船。

我公
司于当天向保险公司投保。

但货到目的港后,经我公司检验发现,货物于5月8日在海上运输途中已经发生损失。

问题:上述期间发生的损失由哪一方承担?
4、CIF 合同货物运输的风险承担案
案例:我国某公司与韩国某公司签定了一份CIF合同,进口电子零部件。

合同订立后,韩国公司按时发货。

我公司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货物外包装破裂,货物严重受损。

韩国公司出具离岸证明,证明货物损失发生在运输途中。

对于该批货物的运输风险双方均未投保。

问题:上述风险损失由谁承担?
5、卖方的权利担保责任
案例:1990年,我某机械进出口公司向一法国商人出售一批机床。

法国又将该机床转售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

机床进入美国后,美国的进出口商被起诉侵权了美国有效的专利权,法院判令被告赔偿专利人损失,随后美国进口商向法国出口商追索,法国商人又向我方索赔。

问题:我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为什么?
6、暂时中止履行合同
案例:加拿大公司与泰国公司订立了一份出口精密仪器的合同。

合同规定:泰国公司应在仪器制造过程中按进度预付货款。

合同订立后合同订立后,泰国公司获悉加拿大公司供应的仪器质量不稳定,于是立即通知加拿大公司:距悉你公司供货质量不稳定,故我方暂时中止履行合同。

加拿大公司受到通知后,立即向泰国公司提供书面保证:如不能履行义务,将由银行偿付泰国公司支付的款项。

但泰国公司受到此通知后,仍然坚持暂时中止履行合同。

问题:泰国公司的做法是否妥当?
7、分批交货下的解除合同
案例:意大利某公司与我国公司签订了出口加工生产大理石的成套机械设备合同,合同规定分四批交货。

在交付的前两批货物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在第三批货物交付时,买方发现货物品质仍然不符合合同要求,故推定第四批货物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向卖方意大利公司提出解除全部合同。

问题:我国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
8、货物的风险转移
案例:香港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与1997年10月2日签订进口服装合同。

11月2日货物出运,11月4日香港公司与瑞士公司签订合同,将该批货物专卖,此时货物仍在运输途中。

问题:货物风险何时由香港公司转移到瑞士公司?
9、是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
案情:1985年2月8日,某港某电业有限公司A与珠海拱北某公司B签订购销合同。

合同规定:拱北公司向香港公司订购日产佳能复印机200台,价格为CIF九州港1499美元一台,交货期限为4月15日,付款方式为信用证付款。

在合同履行时,4月13日B公司收到装船电报通知,电报称所有货物与4月12日往珠海九洲港并注明合同号及信用证号。

4月19日B公司收到九州港码头提货通知,码头方面向公司出示随船提单一份。

提单上的装船日期为4月13日,到货是4月16日,B公司认为香港公司A未按合同交货期限规定的4月15日交货,电报所称4月12日装船不真实,因而没有马上提货。

5月2日,B公司接到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承付通知,B公司提出拒付,理由是香港公司延期交货,并于当天电告香港公司,宣告解除合同。

香港公司不同意解除合同并提出异议,从而产生纠纷。

问题:什么叫根本违反合同,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解除合同的救济。

10、买方解除合同
1993年1月,中国A公司与日本B公司先后签订合同,由B公司按CIF交货条件将合同项下的8万只用于显像管生产的电子枪按时交予中国A公司。

货到后,A公司在实验性使用中发现,电子枪存在质量问题。

后经双方协商,同意由中国商检机构进行品质检验,经检站证明,电子枪的质量确实存在较大质量缺陷。

A 公司随即与B公司交涉并达成索赔协议。

协议规定:(1)A公司对已收货物中已使用的部分电子枪暂不退还B公司;(2)B公司应该在三个月内将符合质量要求的7.5万只电子枪发运到A公司;(3)更换的货物运到后,买方将抽样检测,不合率大于20%,则整批退货。

结果,B公司交来的货物仍然不符合质量要求。

双方在此协商,A公司提出,B公司可将应该提供的电子枪品牌更换为“日天”或“星星”牌。

B公司表示同意按照A公司的要求提供货物,并将此作为索赔协议的一部分。

后由于新供货方的原因,B公司仍然未能履行义务。

1994年5月,A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1)B公司退还7.5万只电子枪的价款及利息;(2)已经使用的5000只电子枪造成的经济损失由B公司承担;(3)有关检验的相关费用由B公司承担;(4)保管费、货物差价等经济损失由B公司承担。

问题:B公司是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A公司有何种权利?
11、买方要求损害赔偿
1995年3月5日,北京某工业供销公司(买方)与荷兰碧海有限公司(卖方)签订了一份进口机床的合同。

合同规定:由卖方在1995年12月7日前交付买方机床100台,总价值5万美元,货到3日内全部付清。

7月7日,卖方来函:因机床价格上涨,全年供不应求,除非买方同意支付6万美元,否则卖方将不交货。

对此,卖方表示按合同规定价格成交。

买方曾经于7月7日询问另一家公司寻找替代物,但新供应商可以在12月7日前交付100台机床并要求支付价款5.6万美元。

买方当即未立即补进。

到12月7日,买方以当时的6.1万美元的价格向另一供应商补进100台机床。

对于差价损失,买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卖方赔偿其损失。

问题:补进属于哪种救济方式? 买方要求是否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