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
无为县中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无为县中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一、手术的分类手术分级治理的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样、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按要求在我院注册或上级医院医师按照«医师外出会诊治理规定»要求履行了手续来我院会诊手术。
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满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满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满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满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满3年以上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满2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以上各岗位时刻指在岗连续工作时刻〕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把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分为

一、医院分级管理制度的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为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我国于1989年首次颁布了《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此后,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形成了现行的医院分级管理制度。
二、医院分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医院分级标准医院分级标准主要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等综合水平进行划分。
医院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医院为基层医院,二级医院为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为区域性以上医院。
2. 医院分级评审医院分级评审是医院分级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
评审内容包括医院的基本条件、服务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评审结果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分为三级10等。
3. 医院分级管理原则医院分级管理原则包括:(1)城乡医疗卫生网合理布局:医院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规划确定。
(2)分级管理,逐级转诊:一、二、三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
(3)持续改进,提高质量:医院应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健康。
三、医院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院分级管理制度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分级管理制度通过评审和监管,促使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3. 规范医疗机构管理:医院分级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
4.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院分级管理制度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总体水平。
总之,医院分级管理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分级管理制度,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

《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补充规定【颁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日期】19931127【实施日期】199311271993年1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章名】全文一、关于审批权限问题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二级乙、丙等以下中医医院审批按原要求执行。
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我局将组织必要的抽查复核,抽查结果与原评审结论不符者,将通过复审重新判定其级别等次。
二、关于中医医院级别问题1.卫生部综合医院与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同步开展的省、市,应严格按照《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总则第二条的规定,中医医院的级别与同级综合医院相一致。
2.卫生部综合医院没有开展分级管理评审的省、市,中医医院的级别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中医区域规划,比照其他省市情况,合理确定中医医院的级别。
3.确实具备三级中医医院功能和承担三级中医医院工作任务的地市级中医医院,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可以进入三级,按三级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进行评审。
三、关于各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必备条件为进一步强化中医医院分级管理的导向作用,各级甲等中医医院除总分达到规定要求外,在第一评审周期,其门诊中医药治疗率应达到标准,病房中医药治疗率的得分数分别不应低于应得分的75%。
凡此两项指标没有达到上述要求,全院总分超过900分以上,也不能评为甲等中医医院。
以上要求是鉴于试评工作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标值,第二评审周期此标值将上调。
四、门诊、住院病案检查评分问题按新颁发的《中医病案书写规范》,我司已制定了新的中医门诊、住院病案、住院记录的检查评分办法,自93年10月起一律按新制定的“中医医院门诊病案检查评分方法”、“中医医院住院病案检查评分方法”、“中医医院住院记录检查评分方法”执行。
(见《细则》5-12、5-13、5-14)五、关于第一评审周期调整有关指标的说明1.住院病案抽样方法(1)在第一个评审周期内,只查最近一个年度的病案。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卫生部(1989年11月29日)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级丙等医院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
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级特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
峨边县中医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峨边彝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院和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医院分级管理和现代化医院的基本要求,根据《金堂县中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金中院[2009]84号文件)执行情况,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研究,修订本办法。
一、手术的分类手术分级管理的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Ⅰ级手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Ⅱ级手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Ⅲ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Ⅳ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包括:重症、疑难、致残手术、科研项目及新开展手术。
二、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Ⅰ级手术;在熟练掌握Ⅰ级手术的基础上,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Ⅱ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熟练掌握Ⅱ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Ⅲ级手术;在熟练掌握Ⅲ级手术,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Ⅳ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Ⅲ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Ⅳ级手术,在熟练掌握后单独完成部分Ⅳ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四)主任医师:可主持Ⅳ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五)凡初次获得相应级别手术资格或获得上一级别的手术资格,个人必须拥有相应资质并履行申报程序,并经科室讨论通过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可根据审批权限予以审批或报院医疗质量领导组核批,同时按照上报程序在本院备案或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后方可拥有相应的级别的手术资格。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卫生部(1989年11月29日)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级丙等医院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
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级特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1989年11月29日)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级丙等医院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
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级特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统一规范中医医院等级标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统一规范中医医院等级标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01.25•【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3]5号•【施行日期】2013.0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统一规范中医医院等级标牌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为进一步规范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下同)评审工作和医院分级管理,便于社会监督,现就统一规范中医医院等级标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中医医院等级标牌标准样式中医医院等级标牌内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徽章图案、医院名称和医院等级、有效时间及编码等文字内容组成。
医院名称:位于标牌左上侧。
徽章图案:位于标牌右上侧,颜色为蓝色(标准色:C96 M50 Y2K1)。
“×级×等中医医院”(×级×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级×等民族医医院、×级×等中医专科医院,下同)文字字体使用红色隶书,其余文字使用黑色黑体。
字体格式为平字。
标牌尺寸为40cm×60cm。
标牌材质分为两种:甲等医院标牌使用铜板拉丝材质,乙等医院标牌使用不锈钢材质。
详见附件或参考三级中医医院标牌样式。
二、统一中医医院等级标牌制作为保证医院等级标牌符合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三级中医医院的标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制作、免费发放、统一管理;二级、一级中医医院标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统一编号,标牌的制作部门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自行确定,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的标牌规格标准制作。
三、统一中医医院等级标牌张挂中医医院等级标牌要在医院正门主体建筑的显著位置张挂,顺序为首选正门左侧、其次选择正门右侧,并妥善保管、维护,保持整洁、醒目,以方便群众辨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
《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补充规定
【颁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颁布日期】 19931127
【实施日期】 19931127
1993年1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章名】全文
一、关于审批权限问题
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二级乙、丙等以下中医医院审批按原要求执行。
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我局将组织必要的抽查复核,抽查结果与原评审结论不符者,将通过复审重新判定其级别等次。
二、关于中医医院级别问题
1(卫生部综合医院与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同步开展的省、市,应严格按照《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总则第二条的规定,中医医院的级别与同级综合医院相一致。
2(卫生部综合医院没有开展分级管理评审的省、市,中医医院的级别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中医区域规划,比照其他省市情况,合理确定中医医院的级别。
3(确实具备三级中医医院功能和承担三级中医医院工作任务的地市级中医医院,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可以进入三级,按三级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进行评审。
三、关于各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必备条件
为进一步强化中医医院分级管理的导向作用,各级甲等中医医院除总分达到
规定要求外,在第一评审周期,其门诊中医药治疗率应达到标准,病房中医药治
疗率的得分数分别不应低于应得分的75,。
凡此两项指标没有达到上述要求,全
院总分超过900分以上,也不能评为甲等中医医
院。
以上要求是鉴于试评工作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标值,第二评审周期此标值将
上调。
四、门诊、住院病案检查评分问题
按新颁发的《中医病案书写规范》,我司已制定了新的中医门诊、住院病
案、住院记录的检查评分办法,自93年10月起一律按新制定的“
“中医医院住院病案检查评分方法” 中医医院门诊病案检查评分方法”、
、“中医医院住院记录检查评分方法”执行。
(见《细则》5,12、5 ,13、5,14)
五、关于第一评审周期调整有关指标的说明
1(住院病案抽样方法
(1)在第一个评审周期内,只查最近一个年度的病案。
要求检查的病案必须覆
盖四个季度。
(2)抽样的病案必须是原始记录,凡是经过重新整理加工的病案不能入选,如
检查时发现,要按有关要求扣分。
(3)各科疾病分析登记表改为按病人出院先后顺序登记。
(4)住院病案抽查的数量:三级医院抽查300份;二级医院抽查 200份。
调整后
的各科抽查的病案数如下表:,,,,,,,,,,, ,,,,,,,,,,,,
科别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
内科 100 80
外科 20 20
妇科 30 20
儿科 30 20
针灸科 30 20
骨伤科 30 20
肛肠科 20 20
眼科 20
耳鼻喉科 20,,,,,,,,,,,,,,,,,,
,,,,,
总计 300 200,,,,,,,,,,,
,,,,,,,,,,,,
2(关于门诊病案管理要求及检查方法
(1)三级中医医院合同单位,疑难病症,科研观察病例和急诊留观病例应建立并保管门诊病案。
(2)二级中医医院上述病案可由医院或各科保管。
(3)门诊中医药治疗率检查方法:按要求抽查病案和诊疗手册,实现对门诊中医药治疗率的统计和有关医疗质量评价。
3(单病种管理标准值问题
凡只有一所三级中医医院的省市,第一评审周期三个单病种的标准值可在本大区内调查统计,得出标准值,在本区内进行比较。
4(重点中医专科学术带头人职称要求
三级中医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学术带头人,原细则要求为“全国性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评审周期内调整为“同级或上级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六、关于“中医药治疗率”的统计范围
1(单纯用各种剂型的中药以各种给药途径针对病人主病主证进行治疗者;
2(以中医非药物疗法针对病人主病主证进行治疗者;
3(以中医药物疗法并配合中医非药物疗法针对病人主病主证进行治
疗者;
4(符合第一至第三条中任何一条,同时采用支持疗法(补液、输血、吸氧)者(载有对主病主证具有治疗作用西药的输液除外);
5(中医手术(如肛肠、皮肤疮疡引流、眼科中医手术等)对病人主病主证进行治疗者;
6(符合第一至第五条中任何一条,对病人主病主证或其他疾病因作特殊检查诊断而使用诊断性西药者;
7(符合第一至第六条因特殊疾病(如破伤风)使用国家法定用疫苗者。
注:(1)中医治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各种剂型的中药药物疗法和非药物(含中医手术)疗法。
(2)主病主证,指病人本次就诊的主病主证,以中医辨证第一诊断为主。
(3)中医药治疗率是指针对主病、主证以中医进行治疗的病人数占全部收治病人数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