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分级护理制度

合集下载

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护理分级管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歧级此外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临床护士应实施与病情相适应的护理,包管患者平安,提高护理质量。

1.分级护理尺度按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为指导制定。

2.由医师根据病情开启护理等级医嘱,护士执行。

3.护士长及护士可根据病员病情变更及时与医师联系,提出合理建议。

4.护理级别可分为特别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分别设有标识表记标帜。

(一) 特级护理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更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更,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丈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平安措施;5.坚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Ⅰ级护理指征: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克不及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更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更;2.根据患者病情,丈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平安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指征: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更;2.根据患者病情,丈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平安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一、目的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规范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定义分级护理制度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临床护士应实施与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相适应的护理级别,并给予相对应的标识提示,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三、护理级别标识为了更好地落实各级护理要求,本院明确各级护理标识如下,在患者床头卡、床位图等患者信息中体现,使其在护士临床工作中发挥显著的提醒作用。

特级护理(特护)用红色标记,一级护理用粉红色标记,二级护理用蓝色标记,三级护理不做标记。

四、权责医师:根据护理分级标准开具护理医嘱。

护士:根据医嘱,并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实施相应级别的护理措施。

五、分级方法(一)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二)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三)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四)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六、要求(一)特级护理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第⼀章护理核⼼制度第⼀节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理能⼒进⾏评定⽽确定的护理级别。

分为特级护理、⼀级护理、⼆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

在住院患者⼀览表及床头卡上采⽤不同颜⾊标识,特级护理⽤紫⾊;⼀级护理⽤红⾊;⼆级护理⽤黄⾊;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

⼀、特级护理(⼀)分级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 维持⽣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病情变化需要进⾏监护、抢救的患者;3. 各种复杂或者⼤⼿术后、严重创伤或⼤⾯积烧伤的患者。

(⼆)护理要求: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并积极协助处理。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准确测量出⼊量。

3. 实施安全措施,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

4 .根据患者病情,完成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1) 做好⼝腔护理、压疮护理、⽓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保持床单位整洁、患者清洁、舒适与安全。

(2) 协助禁⾷患者进⾷/⽔或注⼊⿐饲饮⾷。

(3) 协助卧床患者翻⾝及叩背,促进有效咳嗽、床上移动等,保持患者功能体位及卧位舒适。

5. 了解患者⼼理需求,提供相关的⼼理与健康指导。

6. 严格实施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

⼆、⼀级护理(⼀)分级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级护理:1.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 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变化的患者;3. ⼿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4. ⾃理能⼒重度依赖的患者。

(⼆)护理要求:1. 每1⼩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命体征;3.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 .根据患者病情及⽣活⾃理能⼒,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1) 做好⼝腔护理、压疮护理、⽓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保持床单位整洁、患者清洁、舒适与安全。

(2) 协助⾮禁⾷患者进⾷/⽔或注⼊⿐饲饮⾷;(3)协助卧床患者翻⾝及叩背,促进有效咳嗽、床上移动等,保持患者功能体位及卧位舒适。

分级护理制度2017

分级护理制度2017

分级护理制度根据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医院临床科室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生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分级方法: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分级。

2.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3.根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特级护理:1、特级护理的确定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2、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1、一级护理的确定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3)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2、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二级护理1、二级护理的确定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从功能性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新的护理模式,分级管理要体现以病人需求为起点,病人满意为目标的整体护理。

护士根据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等级执行。

级别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并作出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绿色,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

1、特级护理(1)设专人护理,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设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各项记录。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预防并发应。

2、一级护理(1)严格卧床休息,给予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需要。

(2)注意身心两方面的变化,了解心理需求,做好身心整体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一般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

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以及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5)做好饮食护理。

3、二级护理(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作适当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及特殊治疗、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至少每小时巡视病人一次。

观察病情变化。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4、三级护理(1)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2次,掌握病人的病情、思想情况。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做到班班巡视。

(3)给病人进行卫生科普宣教及保健咨询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别护理:病情危重,需随时进行抢救的病员。

1、急救药品、器材齐备,适用,保证应急使用。

2、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应急处理及配合得力。

3、制订执行护理计划,特别护理记录及时、详细、准确、完整、规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家属的安慰,无护理并发症。

二、一级护理:危重病员、大型手术后病员需重点观察的病员等。

1、按病情需要准备急救物品,保证使用。

2、满足病人需求,做好生理、心理及社会的整体护理。

3、根据病情需要制订、执行护理计划,护理记录完整、准确、规范。

4、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药物反应及效果,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参加抢救。

5、做好基础护理,无护理并发症。

三、二级护理: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员。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作适当活动。

2、每1~2小时巡视一次,注意观察病情及特殊治疗用药后
效果。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送便器等。

四、三级护理:病情较轻或恢复期病员。

1、责任护士认真履行职责。

2、严格执行疾病护理常规,按时完成治疗和护理。

3、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2次,经常巡视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4、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情况。

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护理工作的制度,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

下面是分级护理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制度目的分级护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护理部门和护理人员。

三、制度内容1. 护理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包括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具体的分级标准如下:- 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无特殊护理需求的患者。

- 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需要定期监测和护理干预的患者。

- 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密切监护和护理的患者。

2. 护理工作流程根据不同的护理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内容:- 一级护理流程:包括基本护理、常规观察和记录等。

- 二级护理流程:在一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定期监测和护理干预等。

- 三级护理流程:在二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密切监护和护理等。

3. 护理评估与记录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评估与记录内容和频率。

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效果等。

4. 护理沟通与协作建立护理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协作的顺畅。

包括交接班制度、护理会议和跨科室协作等。

5. 护理质量管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护理质量评估、护理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等。

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质量。

四、责任与要求1. 护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2. 护理人员要按照分级护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

3. 护理人员要遵守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五、制度执行与监督1. 护理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包括护理工作的监测和评估。

2. 监督部门负责对护理部门的分级护理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分级护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

分级护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

分级护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分级护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护理级别分为:特级、一、二、三级护理。

床尾卡设护理标记,特级为紫色标识,一级为红色标识,二级为绿色标识,三级为无色标识。

特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它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1、病情依据(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没有任何借口!
a) 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b)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 抢救的患者; c) 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
患者。
a)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பைடு நூலகம்b) 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c) 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d) 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⑵正确实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与安全措施; ⑶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巡视患者时间要求的不同:
一级护理为每小时巡视一次; 二级护理为二小时一次; 三级护理为三小时一次。
病人入院
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护理等级 医师下达医嘱 医师下达医嘱
根据患者护理分级,认真实施护理工作
发现变化,及时报告,动态调整
1、医生也必须重视并了解“护理分级”标准的具 体情况,过渡期间做好医护间的沟通协调。 2、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评估及 患者变化时的动态评估,并主动给医生提供患者自 理能力等级的依据。

谢!
谢谢聆听
分享的结束是行动的开始
护理级别由谁来制定?
患者的护理级别,应以患者病情和 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依据2009年《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试行)》中规定可以是医师,也可以是护士。

曾经对上海市二级以上医院调查结果
• 目前你院护理级别由谁确定
– 医生确定占76%。
– 护士确定占4%。
– 医生和护士共同确定占20%
a) 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 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b)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 者; c)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 患者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 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三级
护理。
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