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一)目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确保病人安全、适时。

(二)适用范围及要求:级别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特级护理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二级护理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的原则(一)特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一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ADL评估四级患者,病情随时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

(三)二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ADL评估三级患者。

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四)三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ADL评估二级患者。

3.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标识护士根据护理级别医嘱,添加或更改患者护理级别标识。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用红色标记,二级护理为绿色标记,三级护理无标记。

三、分级护理标准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生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并在工作中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

(一)特级护理标准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压疮、气道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标准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压疮、气道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医院分级护理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将医院内的护理人员划分为不同级别,以便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种制度旨在实现科学合理的护理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效率。

一、级别划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的不同,可以将护士分为初级护士、中级护士和高级护士三个级别。

初级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基本生活护理,如饮食、个人卫生和换床等;中级护士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能够执行医嘱、进行药物管理和简单的护理技术操作;高级护士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高级护理技能,能够独立制定护理方案并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

二、职责和权限:不同级别的护士在职责和权限上有所区分。

初级护士主要负责日常的基础护理工作,如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向上级护士反馈;中级护士具备执行医嘱和处理一些突发情况的能力,如进行注射、静脉输液和急救等;高级护士不仅能够执行医嘱,还负责制定护理计划、指导初级和中级护士,并协助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

三、培训和评估: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医院应对各级别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评估。

初级护士应接受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实习和考核;中级护士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如熟悉各类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护理操作的规范;高级护士则应参加高级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保持专业水平和提升护理能力。

四、患者的选择权:在实行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的同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级别,并与医院协商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总之,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资源和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专业素养,进而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该制度相关的内容,以便进一步了解其实施细节。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精选3篇)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精选3篇)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第一篇)此文档协议是通用版本,可以直接使用,符号*表示空白。

一、目的为了更好地执行护理级别,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平安,特制定分级护理制度。

二、定义主管医师依据住院患者病情打算护理等级并下达护理级别医嘱流程标准,分别为特殊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种。

三、职责1.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制定和修订分级护理制度。

2.医疗科室医务人员负责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3.医疗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监督和检查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

4.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全院分级护理制度执行。

5.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

四。

程序1.依据病情下达护理级别(1)特殊护理患者对于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患者;病情简单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各种严峻外伤、大面积烧伤等,主管医师要下达特殊护理医嘱。

(2)一级护理患者对于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肯定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等,主管医师要下达一级护理医嘱。

(3)二级护理患者对于病重期急性症状消逝,特别简单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不宜过多活动者等,主管医师要下达二级护理医嘱。

(4)三级护理患者对于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预备阶段、正常产妇;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患者;生活可以自理,能离床活动者等,主管医师要下达三级护理医嘱。

2.加放护理等级标识(1)护理人员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依据护理级别医嘱,在患者床头牌内和患者一览表加放护理等级的标识。

(2)护理等级标识为特殊护理为紫三角、一级护理为红三角、二级护理蓝三角和三级护理无标志。

(3)护理级别标识放置或更改,日班由办公室班护士负责,夜班由值班护士负责。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是一种将患者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危险性和护理需求等因素进行分类,并为不同级别的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的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级别:
1. 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比较稳定、需要基本的护理和照料的患者。

这些患者通常可以自理一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只需要护士提供常规的护理和监测工作。

2. 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监测和护理干预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需要输液、换药、协助进食或排泄等特殊护理措施,同时还需要护士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

3. 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高度监护和密切观察的患者。

这些患者往往需要呼吸机、心电监护等设备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进行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监测。

4. 特级护理:适用于重症监护室或重症病房中最危重的患者。

这些患者病情危急,往往需要器官支持或相关的高级护理措施,如机械通气、血液透析、心脏复苏等。

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服务。

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有效分配资源并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第 1 页共 1 页。

护理分级制度及质控标准

护理分级制度及质控标准

护理分级制度及质控标准护理分级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和护理需求,将护理按一定标准分为不同级别,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服务。

在医疗行业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护理分级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配套的质控标准能够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护理分级制度和质控标准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护理分级制度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通常适用于病情较轻、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的患者。

护士主要进行一般护理工作,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提供营养饮食等基本护理服务。

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定期监测和护理干预的患者。

护士需要更多地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对患者进行专业护理操作,如导尿、更换伤口敷料等。

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急、需要专业监护和护理的患者。

护士需要具备较高水准的护理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独立应对各种急救情况,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二、质控标准1. 护理操作规范所有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操作,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任何护理操作前必须洗手,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 检验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应当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并在护理记录表上做出详细记录。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3. 建立质控小组医院应当建立专门的护理质控小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建立质控小组,可以有效监督和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结语:护理分级制度和质控标准对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护理分级,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配套的质控标准能够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护人员应当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完】。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指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种。

护理人员需要在病人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标记。

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随时监护、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多器官功能衰减病人等。

特级护理的护理内容包括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录单,保证各输液、引流管通畅,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按规定做好皮肤、口腔及会阴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发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

一级护理的护理内容包括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细致周密地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每四小时记录一次病情及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度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督促病人经常翻身,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需要,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但急性症状消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行骨牵引或卧硬板床的病人,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级护理的护理内容包括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动态及心态。

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病人,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基本能自理,如疾病恢复期、一般慢性病、手术前准备阶段及正常产妇和即将出院的病人等。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制度一、特级护理(专护)1、指定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变化,做好重症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2、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病房,设专人24小时护理,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

3、认真细致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各种并发症。

二、一级护理1、持续室内清洁,整洁,空气新鲜,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2、严格观察病情,每-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制订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4、病人严格卧床休息。

三、二级护理1、按各科疾病护理常规,保证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做适当的床上或室内活动。

2、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每1-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3、按医嘱协助病人离床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照顾。

四、三级护理1、读出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

2、掌握病人的病情和思想状况。

3、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

4、每日巡视病人两次,直到病人生活饮食等并进行卫生宣教。

分级护理制度(二)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潜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状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1)特级护理1)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能够确定为特级护理: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②重症监护患者;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点: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持续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分级护理制度
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一、二、三级护理和特级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标记。

一、特级护理
1、适应对象
病情危重,需随时监护、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多器官功能衰减病人等。

2、护理内容
①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②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

③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录单。

保证各输液、引流管通畅。

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按规定做好皮肤、口腔及会阴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二、一级护理
1、适应对象
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发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

2、护理内容
①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②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细致周密地护理。

③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每四小时记录一次病情及生命体征。

根据病情制度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督促病人经常翻身,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⑤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三、二级护理
1、适应对象
病情较重但急性症状消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行骨牵引或卧硬板床的病人,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2、护理内容
①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②每l一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③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④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动态及心态。

四、三级护理
1、适应对象
轻症病人,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基本能自理,如疾病恢复期、一般慢性病、手术前准备阶段及正常产妇和即将出院的病人等。

2、护理内容
①每日两次巡视病人,观察病情,记录体温、呼吸、脉搏。

②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

③给予相应的卫生保健指导,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