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鳃霉病的病因及症状
鱼类的烂鳃病症状有哪些?烂鳃病怎么治?

鱼类的烂鳃病症状有哪些?烂鳃病怎么治?人类会因为受凉而感冒,过热而中暑。
而鱼也像人一样得一种因为过热而引发的疾病,这种病叫做烂鳃病。
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
烂鳃病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
一般来说,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
鱼类烂鳃病症状主要有: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
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
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
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
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①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②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
③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
④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
根据这些症状,也有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
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①富氯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
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0.2%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②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
每百斤饲料配药200克。
烂鳃病一旦在鱼群中爆发,对于养殖者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损失。
药物虽可治疗,但毕竟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所以只有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浅谈影响鱼类健康生长的真菌疾病——鳃霉病

1 . 准确诊 断 ( 1 ) 病鱼一 般独游 于水面或 靠边游 ,时常将 头部 伸 出水面 呼吸 ,但数量上并不成群游动 ,开启增氧机 对 患病鱼独游 行为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 2 ) 请 专业 水产 技 术人 员在 光学 显微 镜 下检 查 , 若 患病 的鱼鳃 丝中观察到根须发散状 的菌丝 ,呈褐色 确描述 其性 质和生物 学功能带来 了困难 ,造成 中草药 使用 不符合国际规范 ,难 以进入 国际市场 。现在人们 已经重 视药物配伍所产生的协 同作用 ,已经有一些相 关报道 ,但拮 抗作用研究 尚少 ,今后应加大这两方面 的科研 力度 。在水产动物的不 同生长阶段 ,不 同种类
选及有 效成分 的确定上 ,需要进一 步探 究明确中草药 在水产动物体 内的吸收 、代谢 以及 中草药 的药理 、药 效性质 。中草药剂型在水产使用上 单一,如何改变剂
准 化 、 规 范 化 方 向发 展 ,最 终保 证 中草 药 产 品 的
质量 。
型 ,提 高有效成分提取 、分离 、鉴 定、评 价 ,改变使 用上 “ 傻 、大 、黑 、粗 ”为用量 少、疗效高是今后努 力方 向。 目前用 于实验药理 学研 究的制剂,多是一些
稳定 、浪 费少 的饲料 。
( 1 ) 硫醚 沙星 ( 二丙烯基 二 、三硫 醚) 1 0 0 " - - - " 1 5 0 毫 升/ 亩 +盐 5 ~6 千 克/ 亩 ,晴天上 午全 池泼 洒 ,泼后 开增氧机 ,严重的隔天再用一次。 ( 2 ) 中药多 糖适量 + 多维 ( V ) 5 毫 克/ 千 克鱼 体重
、
基本情况
鳃 霉感染病变部位主要是鳃组 织。当真菌附着鳃 组织 后,菌丝在感染部位繁殖并 向周围组 织扩散 ,会 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继而 易引发缺氧 。 症状 :初期 患病鱼 常游上 水面呼 吸 ,独游 塘边 , 食欲减退 ,在清晨 、傍 晚或 闷热无风时常独 自浮游于 水面 ,聚集在增氧机周 围。鳃 丝黏液分泌增加 ,常呈 浅土 黄 色或 青灰 色 、苍 白状 并肿 大 ,严重 时:穿移鳃霉 、血鳃霉等种类 。 穿移鳃霉 的菌丝 ,在显 微镜 下可见其呈弯 曲成 网 状 ,较细而壁 厚,分 枝多,沿着鳃 丝血管或穿入软骨 生长 ,纵横交错 ,充满鳃丝和鳃 小片。
观赏鱼鳃霉病的病因及症状,观赏鱼指环虫病简介

观赏鱼鳃霉病的病因及症状,观赏鱼指环虫病简介6种鱼鳃病的治疗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因此鳃的发病率很高。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1、细菌性鳃病症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他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调节水质,消除病菌。
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层的水体交换量。
用0.2—0.4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来治疗,效果显著,也可用漂白粉或其他含氧制剂全池泼洒来防治。
投喂杀菌药饵或用三黄粉加抗生素类药物拌料投喂。
2、霉菌性鳃病症状:鳃丝发黑,着生菌丝,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
病原:鳃霉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病鱼须销毁,孔雀石绿或二氧化氯对本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发病鱼池需大量换水,改良水质。
3、寄虫性鳃病症状:早春开化后,由于越冬鱼体质较弱、水质较脏,常引起鱼种发病。
春片鱼种常集群散漫游动于池边或下风头处,镜检多为斜管虫、杯体虫等寄生。
夏季鱼苗池发病时,一般常见病鱼在晴好天气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状,驯化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生长缓慢。
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粘液增多。
病原:由原生动物车轮虫、鳃隐鞭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引起。
治疗:秋片入越冬池或春片分池时用综合浸泡剂泡鱼种。
用硫酸铜加高锰酸钾0.5ppm全池泼洒。
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0.7ppm全池泼洒。
4、吸虫类鳃病症状:病鱼急躁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吃食过程中“炸营”,鳃丝肿胀、粘连。
病原:由指环虫、三代虫及中华蚤等单殖吸虫大量寄生引起,常并发细菌性烂鳃病。
治疗:敌百虫0.5—1ppm全池泼洒。
超菌净a型0.3—0.4ppm全池泼洒,也可用漂白粉、氯杀宁、二氧化氯等杀菌剂全池泼洒,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鱼鳃霉病的发生原因,春季解决鱼鳃霉病的办法!

鱼鳃霉病的发生原因,春季解决鱼鳃霉病的办法!鱼鳃霉病是早春季节的常见病害,该病的发生主要还是水质恶化,感染鳃霉菌所致。
今天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鱼鳃霉病的发生原因,春季解决鱼鳃霉病的办法!鱼鳃霉病是早春季节的常见病害,该病的发生主要还是水质恶化,感染鳃霉菌所致。
今天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鱼鳃霉病的发生原因,春季解决鱼鳃霉病的办法!一、鱼鳃霉病的发生原因:1、鳃霉的发生,多与养殖水体的不清洁,有机物过多,水质恶化有关。
2、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质恶化、有机质增多都为鳃霉病发生创造条件,如早晚温差大引起“返底”,底部脏污进入水体使水体有机质增多;蓝藻等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质恶化;大量投喂鲜活动物饵料或粉状饲料;注入有机质多的河水或沟渠水等。
3、通过外用药物和氧化剂改底分解有机质、改善环境,鳃霉病可以得到控制,但当以后水体环境适合鳃霉菌繁殖后,池塘也可能再次发病。
二、春季解决鱼鳃霉病的办法:1、及时治疗病鱼如果发现此病后应迅速加入清水,或将鱼迂移到水质较瘦的池塘或迂移到流动的水体中,这样可防止病情继续发展。
之后应用50千克芭蕉心(大葱心或香蕉心)切破,加食盐1.5—2千克,再加乐果50克拌匀,亩50千克鱼喂上述混合饲料2.5千克,有一定疗效。
鳃霉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鉴别清楚,不要乱下药,特别是抗菌素不能下,只要安常规治疗,很快就会痊愈。
2、加强鱼塘管理养殖的土池不要过大,以1一2亩为宜,池塘不渗漏。
注排水方便,冬季要清除池中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同时还要经常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
“鱼鳃霉病的发生原因,春季解决鱼鳃霉病的办法!”就介绍到这里了!春季发现鱼感染鳃霉病,应及时对患鱼进行对症治疗,对水质进行合理调整,是可以治疗的。
鱼病引起鱼类鳃病的5种原因及防治措施

鱼病引起鱼类鳃病的5种原因及防治措施鱼类生活在水体中。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和精养模式的不断推广,由各种病源引起的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而同一种疾病也可能源自于不同的病原,鱼类鳃病在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病原有细菌、真菌、寄生虫、甲壳动物、营养和水环境等因素。
现就各种病原引起的鳃病的诊断与防治做介绍如下:一、细菌性鳃1、诊断:池鱼游动缓慢,显暗浮头,体色变黑、鳃丝肿胀,如取少量鳃丝镜检,鳃丝缺损严重。
2、预防: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日常养殖中要保持水质清爽、溶氧充足、养殖密度适当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条件。
平时注意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水体消毒,建议每亩每米用200ml10%聚维酮碘全池泼洒,3、治疗:全池泼洒50%二氯异氰脲酸钠或50%三氯异氰脲酸0.3——0.5克/米3,或10%二氧化氯0.1——0.2克/米3。
也可以用双季铵盐类和戊二醛联用,或双季铵盐类-典消毒液。
这种方法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刺激,非常适合烂鳃病的防治。
二、寄生虫性鳃病1、诊断:鱼狂躁不安,食量下降,在不缺氧有情况下会有少量浮头,取少许鳃丝或从鳃上刮取少许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大量虫体后即可确诊。
常见有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偶尔会有中华鳋和三代虫。
2、预防:放养前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加强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鱼种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
3、治疗:⑴全池遍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浓度为1ppm(2)如果寄生虫寄生的量比较多,可选择专业杀虫药,如:指环虫可用10%甲苯咪唑100ml/亩*米。
车轮虫、斜管虫可用中药苦参碱。
(3)灭虫后,水体消毒,方法同上。
三、真菌性鳃病1、诊断:鱼出现呼吸困难、无食欲、鳃粘液增多、出血、淤血发黑症状,取少许鳃组织压片镜检,见到大量菌丝进入鳃小片组织,血管或软骨中生长,即可确诊。
2、防治方法: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水质清新。
烂鳃病

一、细菌引起的烂鳃1.病原体柱状嗜纤维菌,属黏细菌科。
菌体细长、柔韧,可屈挠,大小为(0.5~4)微米×48 微米。
生长最适温度为28℃,37℃仍可生长,5℃以下不生长;适宜pH 值6.5~8,pH 值8.5 时不生长;2.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或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
病情严重的鱼不吃食,鱼体消瘦,各鳍的边缘色泽变淡呈“镶边状”。
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又称“乌头瘟”。
随着病情的加剧,病鱼鳃盖内表皮出现充血,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瓣变灰白色或白色,鳃瓣边缘附着污泥或大量黏液。
草鱼患此病时症状显著,掀开鳃盖可见到病鱼鳃上黏液增多,有的沾有污泥,鳃丝肿胀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小片坏死脱落,在病变组织的周围常有淡黄色附着物。
3.流行情况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15~30℃间随温度升高其危害性变大。
此外还与水体中病原菌的浓度、鱼的密度、鱼的抵抗力、水质等因素有关。
鱼类感染是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引起的,鳃受损后更容易感染。
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
4.诊断(1)肉眼观察,鱼体发黑,鳃丝肿胀,黏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用显微镜镜检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寄生,即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2)取鳃上淡黄色黏液,或剪取少量病灶处鳃丝放在载玻片上,加上2~3 滴无菌水(或清水),盖上盖玻片,几分钟后,在显微镜下可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有些菌体聚集成柱状,即可进一步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5.预防(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
(2)养殖期间每隔20 天施用生石灰1 次,每立方米水体生石灰用量为20克,化水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
(3)鱼病流行季节,每月用“戊二醛、苯扎溴铵复合制剂”或“溴氯海因”或“高铁酸钾”全池泼洒。
(4)主养草鱼的池塘经常注入新水,控制池水肥度,水体透明度掌握在35 厘米左右,高温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2小时,保持充足溶氧。
鱼鳃霉病用什么药?鳃霉病最好的治疗药物.doc

鱼鳃霉病用什么药?鳃霉病最好的治疗药物概述:鱼鳃霉病有着明显的流行规律,一般在每年的5-10月份处于流行高发期,这个时候鱼很容易得鳃霉病。
该病主要危害草、青、鲢、鳙、鲤鱼等,特别是鱼苗阶段感染率最高。
鱼塘一旦发现有鱼得了鳃霉病,一定要及时进行用药控制,避免损失扩大。
鱼鳃霉病用什么药?鳃霉病最好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在这里详细介绍下,供大家参考使用:1、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
根据鱼的情况,及鱼塘面积,科学使用,进行全池泼洒。
2、菌霉净。
根据使用说明,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对于鱼病情特别严重的,可连续再用2次。
3、水霉克星。
使用水霉克星100ml用40斤水进行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4、水霉杀星。
用水霉杀星稀释3000倍后全池泼洒,治疗量100ml/亩*米。
5、水霉快克。
用水霉快克稀释3000倍后全池泼洒,用量100-150ml/亩*米。
6、克霉灵。
用500ml克霉灵泼洒2-3亩鱼塘,如果用药后出现阴雨天气,可在24小时后再使用一次。
不过最好在用药前,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避免阴雨天使用。
7、真菌弧菌克星。
用真菌弧菌克星50-100g/亩,将药溶于适量水后全池泼洒。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可适量增加药量。
※以上均为专门治疗鱼鳃霉病的药物,都有着很好的疗效。
在使用时,注意使用量和稀释情况的把控。
鳃霉病鱼有什么特征?患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呼吸困难、没有食欲、鳃上有黏液,严重的病鱼鳃部甚至会出现出血、血斑块和淤血现象。
其实得了鳃霉病的鱼,如果你细心的话,会发现它与其它健康鱼比起来,是明显有差异的。
健康的鱼活蹦乱跳,而患鳃霉的鱼则行动比较慢,整个精神头看上去也没有活力。
水霉病与鳃霉病的区别在哪里?水霉病与鳃霉病同样属于霉菌病,但两者却是两个不同的两种鱼病。
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不同。
①水霉病的病原是水霉菌,属于真菌性疾病。
②鳃霉病的病原是鳃霉菌,具有传染性。
2、发病特点不同。
①水霉病主要在水温低的时候,容易发生。
鱼的鳃病多种诊断防治各异

鱼的鳃病多种诊断防治各异鱼类鳃病发病率多,威胁鱼的生长,死亡率也高,值得认真防治。
鱼类鳃病种类较多,如诊断失误,盲日用药,不仅贻误治疗时间,还会造成浪费并易发生药害。
因此在鱼类发生鳃病时,就应根据不同症状表现,予以准确诊断,使之对症下药进行及时防治。
1.细菌性鳃病。
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者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超菌净A型0.3~0.4克对水全池泼洒,并启动增氧机搅水以增加上下水层的交换。
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土霉素0.2~0.4克或漂白粉1克,或优氯净0.3克对水全池泼洒。
同时每100千克鱼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500克拌饵料投喂,可连喂2~3天。
2.霉菌性鳃病。
症状:病鱼鳃丝先是发白、发黄,然后发黑并着生菌丝,常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
防治:每亩水深1米,先用巨铵碘250毫升对水全池泼洒,隔两小时后再用水霉净150克对水全池泼洒,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0.3克对水全池泼洒。
除了施药外,应注意适时换注新水,改良水质。
3.原虫性鳃病。
症状:一般常见病鱼在晴天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症,喂食时不上食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少或不食。
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黏液增多,通常并发细菌性鳃病。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合剂(二者5∶2)0.5克对水全池泼洒。
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二者5∶2)0.7克对水后全池泼洒。
4.吸虫类鳃病。
症状:病鱼急躁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吃食中“炸营”,鳃丝肿胀、粘连。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5克对水全池泼洒。
或每立方米水体用超菌净A型0.3~0.4克,或二氧化氯、氯杀宁(按说明书操作)对水全池泼洒。
值得注意的是,用药后隔天须注入新水,以利于鱼类尽快进食。
5.出血性鳃病。
症状:由于水质不良,藻类过多滋长,水中氨含量过高,受化学污染或杀虫剂等农药刺激,使病鱼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形成动脉瘤,故又称脉管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赏鱼鳃霉病的病因及症状
金鱼(详情介绍)
观赏鱼鳃霉病主要流行于6-7月份,是观赏鱼的一种觉病,而该病主要发生在水质很坏,有机制含量很高的发臭池塘。
由于该病的危害比较严重,一旦发病,死亡率可以高达90%以上。
病原体是由鳃霉菌侵入鳃部而引起的。
现在很多都是利用养殖农用鱼的鱼池,由于鱼池老化。
淤泥过多。
致病因子很多,鱼I 也注排水匿难。
而金鱼养殖池很少有拾配白鲢等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致使水质过肥,致于恶化,导致鳃病发生。
鳃组织教鳃霉菌侵蚀破坏,呈不规整白点状,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色泽苍白,病情严重的鱼鳃J二长满棉絮状物,象一块小棉球。
体表有点状充血现象,病鱼失去正常游泳姿态,受惊后游动时晃头。
病鱼不进食,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治疗。
终会因呼吸受阻而死亡。
全国各地都有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