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33种常见病与治疗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一、烂鳃病: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
治疗方法:(1)用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二、细菌性肠炎:病鱼会停在鱼缸的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肌肉短时间抽搐;粪便呈白色。
治疗方法:(1)将磺胺胍溶解后混到饲料中投喂。
(2)用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溶液进行药浴。
(3)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最好请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三、白皮病(又称白尾病):背鳍、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出现小白点,迅速扩散至尾鳍并使其发白、烂掉;病鱼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游动。
治疗方法:用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鱼缸用1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四、锚头鳋病: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
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
治疗方法:第1步,用镊子直接拔除寄生虫。
第2步,用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第3步,用8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缸。
五、鱼虱病:因为鱼虱破坏鱼的体表组织而有疼痛感,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水面,或急剧狂游,百般挣扎,翻滚等现象,十分痛苦。
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
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
治疗方法: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六、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鳍充血、腐烂,掉鳞或烂鳍处会发水霉。
治疗方法:用1%的食盐水或是2ppm的高锰酸钾或是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七、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感染部位有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感染部位开始呈圆形,后面则呈不规则的斑块,较为严重时会有皮肤破损肌肉裸露腐烂等症状。
治疗方法:(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观赏鱼常见病症与治疗

观赏鱼常见病症与治疗在众多宠物中,观赏鱼以其绚丽多彩的外表和优雅的游动姿态,成为了许多家庭和爱好者的心头好。
然而,要想让这些美丽的生灵始终保持健康活泼,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病症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观赏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原体是小瓜虫。
患病的鱼身上会出现许多白色小点,就像撒了一层盐粒。
鱼会显得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时常摩擦身体。
治疗方法:1、升温:将水温缓慢提高到 28 30 摄氏度,小瓜虫在这种温度下无法生存。
2、加盐: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粗盐,浓度一般为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可以改变水的渗透压,抑制小瓜虫的生长。
3、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专门治疗白点病的药物,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
二、水霉病水霉病通常是由于鱼受伤后,水中的霉菌孢子侵入伤口而引起的。
病鱼身上会长出白色的絮状物,像一团团棉花。
治疗方法:1、改善水质: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定期换水。
2、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对鱼缸进行消毒。
3、药物治疗:使用治疗水霉病的专用药物,如甲基蓝等。
三、烂鳃病烂鳃病的症状表现为鱼鳃腐烂、充血,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
治疗方法:1、加强过滤:保证水质良好,减少水中有害物质对鱼鳃的刺激。
2、药物治疗:使用黄粉等药物进行治疗。
四、肠炎肠炎是由于饮食不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病鱼食欲不振,腹部膨胀,肛门红肿,有时会排出白色或黄色的黏液。
治疗方法:1、停食:发现鱼患肠炎后,先停止喂食几天,让鱼的肠胃得到休息。
2、药物治疗:可以在水中加入痢特灵等药物。
五、竖鳞病竖鳞病的症状是鱼的鳞片竖起,像松果一样,鳞片基部还会有充血、水肿等现象。
治疗方法:1、盐水浸泡:用浓度为 3% 5%的盐水浸泡病鱼 10 15 分钟。
2、药物治疗: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六、蒙眼病蒙眼病的表现是鱼的眼睛上覆盖一层白色或灰白色的膜,使鱼的视力受到影响。
治疗方法:1、换水:部分蒙眼病是由于水质不良引起的,及时换水可以改善。
2、药物治疗:使用红霉素眼膏或眼药水涂抹鱼眼。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一、锚头虫(锚头鳋)(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
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
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
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
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
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
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
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
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一)、感染的迹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
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
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
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
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
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
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
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观赏鱼常见的十种疾病

观赏鱼常见的十种疾病(淡水)一、白点病病因:寄生性小瓜虫,春末、秋末最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尽可能不加进新鱼。
延长自来水的晾晒期,让水“熟”透。
治疗每天加温2-3度,直至28-30度,小瓜虫会自行脱离鱼体。
二、竖鳞病病因: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
冬季水温较低或换水水温差异较大引起。
防治方法:10ppm高锰酸钾药浴10min,药浴后清洗(用池水),然后用呋喃西林干粉涂抹患处。
三、打印病(腐皮病)病因:革兰氏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防止鱼体碰撞受伤,增加养殖水的含氧量,拌料投喂呋喃唑酮,全池杀菌。
四、出血病病因:荧光杆菌引起。
防治方法:3~5%的盐水药浴15~10秒或强氯精1ppm药浴。
全池杀菌。
五、痘疮病病因: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增强体质,50mg红霉素兑池水25kg浸浴。
大鱼可注射百万分之零点二左旋氯霉素。
六、水霉病病因:水霉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孔雀石绿1/15000药浴、全池呋喃西林3-5ppm或碘制剂杀菌。
七、鱼鲺病因:鱼鲺寄虫。
防治方面:溴氰菊脂、氯氰菊脂0.02 ml/t,7天后再杀一次。
全池杀菌防止伤口感染。
八、感冒病病因:换水时水温升降太快造成。
防治方法:换水时新水应慢慢加入。
新进鱼放池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同温。
间接温差不要超过±3°C,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特别是缸养)。
全池泼洒双季铵碘(双季铵盐络合剂)0.1 ppm。
九、肠炎病因:投放饲料量变化过大,变质的饲料,突然改变饵料,水中含氧偏低,水质污染等引起。
防治方法:注意上述引起的病因。
停食并拌料喂食痢特灵。
十、鱼鳔病病因:水质变化差异过大,受突然惊吓,饱食过度,引起鱼鳔功能失调。
防治方法:提升水温,增加养殖水的含氧量,保持理想的水质,少量投喂,诱导病鱼摄食和活动,并可增强体质。
.。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1、猫头虱病【病原】猫头虱又叫矛头虱病、针虫病、铁锚虫病,属水生甲壳类动物,吸食鱼的血液维生,常附生很多累枝虫一类的原生动物,其虫体在25-37摄氏度中可以生活20天左右,在春、秋季可活一个月或稍长时间,秋末感染的猫头虱只有少数可以越冬,大多数会于冬季死亡。
【症状】有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急性感染的鱼急躁不安、甚至缓慢游于水面,不摄食并大量死亡,慢性感染的鱼会因为寄生部位发炎而组织坏死,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猫头虱适温性广12-33摄氏度具可生存,故每年都可能发生此病。
【预防】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喂食的时候尽量的减少从自然水体捕捞的活饵的投喂,即便是投喂也应该做好消毒工作。
【治疗】①鱼体上寄生的虫体不多的情况下可以用镊子直接拔除。
②用百万分之零点三至零点五(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虫体会被麻痹并且脱落掉入水底。
然后将鱼捞回原缸。
并且在原缸内用敌百虫溶液遍撒。
③病鱼还可用百万分之五到八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2、鱼虱病【病原】水生寄生甲壳类鱼虱。
【症状】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五六个鱼虱会在十来分钟咬死一尾15cm长的健康鲫鱼,危害不可谓不大。
【治疗】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3、五爪虫病【病原】腔肠动物五爪虫,可由身体各部分萌芽繁殖,一周左右可以看到水族箱里满是这种虫的成体,而且附着于玻璃壁上。
【症状】五爪虫附着于鱼体上,咬伤部分发炎。
【治疗】①预防的方法也是要注意活饵的消毒,也可以在水族箱放养珍珠马甲或接吻鱼捕食五爪虫。
②少数的虫可以用镊子拔除,大量时就要移出鱼和水草,并用用高锰酸钾对水族箱全面消毒,用刀片铲除玻璃壁上的虫体,再以百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杀灭。
③不可用敌百虫消灭五爪虫。
4、白点病【病原】多子小瓜虫。
家庭观赏鱼常见病的防治

家庭观赏鱼常见病的防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住房条件改善,家庭养殖观赏鱼越来越普及,这样既可点化环境,又可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但是观赏鱼一旦患病,特别是名贵鱼类患病,是令多数观赏鱼爱好者头痛和棘手的问题。
现介绍几种观赏鱼常见病防治方法如下:一、寄生虫性鱼病1、车轮虫病。
病原体呈球形、卵形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鳃部。
当病原体大量侵袭鳃部时,由于鳃组织被破坏,使鱼呼吸困难,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即使换清水后仍不能恢复正常。
此病主要危害当年金鱼。
大鱼体上虽有车轮虫寄生,通常不会死亡。
水温在25℃左右时,车轮虫大量繁殖,每年4-6月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0.7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全池遍洒。
3毫克/升硫酸铜浓度浸泡20分钟,0.5毫克/升敌百虫全池泼洒,用上述药物和处理方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此病。
2、斜管虫病。
病原体是鲤科管虫,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观赏鱼失去原有色彩。
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开。
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鳃组织,使鱼呼吸困难。
此病是观赏鱼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在水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
对当年鱼苗危害最大,最适水温12-18℃,当水温在25℃以上时,通常不会发病。
3-4月份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与车轮虫防治方法相同,3毫克/升敌百虫浓度浸泡15-20分钟。
或将鱼移入室外水温高于25℃环境中。
3、小瓜虫病(白点病)。
病原体是多籽小瓜虫,病鱼、鳍条和鳃上有白点状的囊泡,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和盖白色黏液,鳍条破裂,多数漂浮水面不动或缓慢游动,鳃组织被破坏。
此病是观赏鱼最常见病、多发病。
从鱼苗到亲鱼都会患此病而大量死亡。
最适宜繁殖、生长水温18-25℃,繁殖季节4-5月份。
当水温10℃以下或上升至28℃,虫体繁殖即缓慢或停止。
防治方法:用4-5%食盐浸泡15-20分钟。
也可用3-4毫克/升敌百虫浸泡15-20分钟或将患鱼转入室外水温较高的环境。
另外,治疗此病不能用硫酸铜。
观赏鱼的常见疾病类型及防治措施

不同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观赏鱼疾病其类型不同:因某些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侵袭鱼体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生物性疾病;因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超出观赏鱼的承受范围、人为操作时的疏忽、鱼体自身的健康状况不佳而导致观赏鱼患病,此类疾病称为生理性疾病。
无论是哪类疾病都会对观赏鱼产生不利影响,故观赏鱼养殖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疾病防治措施。
一、常见类型1.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观赏鱼的体表、鳃部或鱼鳍被多子小瓜虫侵袭,可导致观赏鱼患病。
初发病时,小瓜虫密集分布在病鱼的体表、鳃丝和鳍条上,以上部位可见有白色的点状囊泡出现,病鱼的鱼体表面充满黏液,形成一层较薄的膜,色白,此时的病鱼仍会进行摄食。
患病几天后,鱼体表面黏液增加,颜色变暗且其活动能力减弱,常漂浮在水面或者游动比较迟钝,表现较呆滞,同时病鱼的摄食活动减少,导致病鱼体质偏于瘦弱,病鱼常在水族箱中的砂石、水草或者缸壁上摩擦体表来减少发痒时的不适感,游动时身体渐渐失去保持平衡的能力,最终因为呼吸困难死亡。
(2)瓣体虫病患病后,鱼体的摄食活动减少,经常浮出水面且呼吸困难,死○陈澳庆代婧炜后的病鱼其体表、鳍部及鳃丝上的黏液增多,大部分的鱼鳞会有缺失的现象,且部分被鳞片覆盖的皮肤上有出血点。
(3)车轮虫病车轮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是鱼体体表、鳃部及鼻孔等处,其侵袭鱼体的部位可依据车轮虫的个体大小来区分,寄生在观赏鱼体表的常为个体较大的种,个体较小的种常侵袭观赏鱼的鳃瓣。
该病对幼鱼危害较大,发病时,鱼体开始分泌黏液,部分的鱼其体表有呈片状的白斑出现。
病鱼的摄食减少,体质瘦弱,体表色泽渐渐变暗,表现呆滞,游泳迟钝且有独游和浮头情况的出现,病情严重时,会影响到鱼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病原体侵袭鱼体鳃部,导致病鱼的鳃组织被破坏,鳃丝腐烂,致使其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4)指环虫病该病常在鱼苗期间发病,病原体寄生在观赏鱼的鳃部,对幼龄鱼的危害也较大。
初发病时,病症不显著,随着鳃部寄生虫数量的上升,鳃部黏液增多,变得浮肿,鳃丝组织被破坏,颜色灰白,鳃盖难闭合。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热带观赏鱼因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成为许多水族爱好者的心头好。
然而,在饲养过程中,它们也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了解这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保障热带观赏鱼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热带观赏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小瓜虫寄生引起。
患病的鱼体表会出现许多小白点,就像撒了一层盐粒。
鱼会显得焦躁不安,频繁摩擦身体,食欲减退,严重时甚至会死亡。
防治方法:1、升温:将水温缓慢提高到 28 30 摄氏度,小瓜虫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存。
2、加盐: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盐,改变渗透压,抑制小瓜虫的繁殖。
3、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专门治疗白点病的药物,按照说明进行使用。
二、水霉病水霉病通常发生在鱼体受伤后,由水霉菌感染引起。
患病的鱼身上会出现白色的絮状物,就像长了一层白毛。
鱼的行动迟缓,食欲下降。
防治方法: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加强过滤,减少水中的有害物质。
2、消毒处理:对于受伤的鱼,及时用碘伏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伤口。
3、药物治疗:使用治水霉病的专用药物,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三、烂鳃病烂鳃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或寄生虫寄生导致鱼鳃腐烂。
病鱼呼吸急促,鳃丝腐烂发白,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功能。
防治方法:1、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定期检测水质参数。
2、药物治疗:使用杀菌药物或驱虫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四、肠炎肠炎多由消化不良、细菌感染或食物不洁引起。
病鱼食欲减退,腹部膨胀,肛门红肿,排泄物呈白色或拖便。
防治方法:1、调整饮食: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喂食,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干净。
2、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
五、立鳞病立鳞病又称松鳞病,病鱼鳞片竖起,像松果一样,体表肿胀,伴有腹水。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稳定,避免水温、酸碱度等剧烈变化。
2、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以在水中加入维生素 C 增强鱼的抵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一、锚头虫(锚头鳋)(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
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
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
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
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
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
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
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
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一)、感染的迹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
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
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
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
在水鸟的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
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
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
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三、血鞭毛虫—昏睡病(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一)、感染的迹象。
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
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
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症状。
(二)、感染详述。
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因此得学名“鞭毛虫”,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
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
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需要用到少300倍的显微镜。
两种寄生虫都是经第二寄主—水蛭传播的。
鞭毛虫无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肠,水蛭叮咬时将其传到鱼身上。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观赏鱼身上血鞭毛虫的化学处理剂。
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袭的鱼受传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传染的鱼并且除掉水蛭。
但是在水族箱里这样做相当容易,而在受到传染的池塘里解决这个问题要困难的多。
四、斜管虫(斜管虫)(一)、感染的迹象。
受侵害的鱼在硬物体上摩擦,合拢鳍。
皮肤上覆盖着发白的蓝色不透明体,尤其是在关部和背鳍之间。
如果鳃部受到侵害,呼吸的频率显著加快。
在感染的晚期,皮肤表面肿胀然后脱落。
(二)、感染详述。
斜管虫是纤毛虫,一种单细胞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生物体,不均匀地覆盖着茸毛,茸毛推动虫体在水中前进。
使用中等倍数显微镜能看到斜管虫,但是必须迅速采到标本,因为斜管虫在鱼死后两小时之就离开了鱼体。
这种寄生虫首先侵袭受了伤的鱼,但是在拥挤的环境条件里传染到健康的鱼。
斜管虫病使鱼变得非常弱,严重的病例能对鳃造成长久的损伤。
斜管虫*细胞分裂繁殖。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如果鱼比较强壮,对淡水鱼类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用3%的盐水浸泡,让鱼呆在里面直到它们蜷缩起来,然后迅速地把它们放回到它们自己的水族箱里。
作为一种替代并且刺激性小治疗方法,是将鱼放入1%的盐水中待10-15分钟,然后把鱼放回干净的水里,治疗热带鱼温度最好在28-30度。
或者可以使用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
如果寄生虫留在没有鱼的、温度在30度的水族箱里大约5天,它们就会死亡。
但是还必须治疗鱼体上的寄生虫。
五、云眼(一)、感染的迹象。
鱼的一只或两只眼睛变成有云雾覆盖状并且呈现发白色的外观。
鱼可能显示出紧的迹象,并且鱼体的颜色不正常,或者它们的行为举止和正常的鱼一样。
(二)、感染详述。
引起云眼有多种原因。
如卵甲藻病和隐核早虫病,以及鱼结核病的迹象。
但是,非特种细菌传染常常是引发云眼的原因。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确定出现问题可能是原因并尽快治疗,以防危害到神经系统。
如果是寄生虫传染(例如卵甲藻病),使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果发病的根源是细菌,那么使用含有抗细菌复合物的处理剂如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的环境,尤其是采用干净的水,能使云眼的发病率降到最低,因为脏水能成为引发因素,因此要往水里加少量的食盐有助预防。
六、柱状病—棉绒病(柱状屈挠杆菌,以前认为是柱状软骨球菌)被错误地称做口真菌病(一)、感染的迹象。
皮肤上形成发灰的白色的膜,尤其是在头部区域。
但是也在鳍、鳃上和身体上形成。
常常伴有白色的细丝出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可能形成溃疡,鳍破损,嘴唇和头的前部可能被侵噬掉。
(二)、感染详述。
这是由一种细菌—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严重的接触传染病。
传染通过水传播,并能通过网和其他水族箱设备传输。
细菌进入鱼体后,尤其是通过伤口和小的破损处进入鱼体后,快速繁殖产生特有的症状。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柱状病致病力非常强,必须尽快治疗嘴周围受侵害的鱼在24小时之可能死亡。
抗菌素复合剂有效,使用由苯氧基乙醇、呋喃那斯、氯化苯甲烃胺(新洁尔灭)等配制的专用处理剂。
避免此病的最好办法是让鱼生活在干净健康的环境中,可以在水里加少量的食盐。
七、引起鳃感染的桡足类(鳋和鱼虱)(一)、感染的迹象。
感染的迹象在早期很难被发现。
寄生虫真正附着在鱼体上时,受侵害的鱼变得消瘦并且呼吸困难。
抬起死去的或麻醉的鱼的鳃盖能显露出在鳃褶里安家的寄生虫。
(二)、感染详述。
寄生的桡足类采用很多种不同的寄生方式,其中锚头虫的寄生方式尤其不同。
寄生于鳃部的桡足类的身体类似剑水蚤,剑水蚤被用作鱼饵料。
但它的触角与剑水蚤的殂状不同,并且能卷缠而抓住,每一触角的未端有一个用于刺穿受害者的鳃部丝状体的大钩子。
只有雌性的桡足类是寄生的,纤细的身体的后端带着突出的卵囊。
寄生的桡足类的生活周期遵循一般的独立生存的方式,即卵孵化以后进入几个叫做无节幼虫的幼虫期,然后进入几个所谓的桡足期才发育成成虫。
所有的幼虫期都是独立生存的。
西氏鳋是非常典型的桡足类,成年雌性被雄性受精(雄性仅生活14天以后死亡),然后作为寄生虫在寄主身上安家。
卵囊在春季发育,第一代无节幼虫初夏时产出,随后在初秋时有更大量的后代产出。
这此桡足类可能随活的或未经照射的以极低的温度冷藏的饵料一起,或或随新引入的鱼一起被带入水族箱。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从鳃膜上驱逐桡足类非常困难。
新型抗甲壳纲寄生虫处理剂或敌百虫应该有效。
间隔适当的时间使用几种处理剂以确保桡足类完全被消灭。
受损伤的鱼鳃可能长出真菌形成第二次感染,可使用治真菌方法治疗。
八、珊瑚礁鱼类疾病(一)、感染迹象。
(此病主要见于海水鱼)鱼可能在硬物体上摩擦,仔细检查,可能发现鱼皮肤上的雾状物。
鳃可能发炎,受侵害的鱼显示出典型的急速的鳃部运动。
(二)、感染详述。
病原是腰鞭毛虫的单细胞生物体。
对它做仔细检查需要用300倍显微镜。
它在早期倾向于侵入鳃的上皮而不是鱼的身体。
寄生虫成熟时落到底部并形成胞囊。
胞囊破裂放出自由游动的腰孢子,腰孢子在贴到合适的寄主鱼身上之前能生活72小时。
温度在20-25度时,这种疾病在热带海水鱼中最容易流行。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含有各种铜化合物的专用的治疗药物非常有效,特别是在没有吸收铜的珊瑚床过滤媒介的情况下。
遗憾的是,铜对无脊椎动物有特殊的毒性。
使用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作为替代物,但是要认真核对说明书,因为大多数处理剂对无脊椎动物有害,如海葵,珊瑚和甲壳动物。
九、口丝虫(鱼波豆虫)(一)、受侵害的鱼类常常游动很笨拙,鳍折起来。
它们试图在硬物体上擦拭自己。
更仔细地检查,有可能看到身体上覆盖着一层米色的膜,大多数受侵害的区域变红。
(二)、鱼波豆虫是一种显微镜下可见的原生动物鞭毛虫,通常有两根鞭毛。
要清楚地看到它需要用300们显微镜。
这种生物体把自己贴在鱼身上,破坏鱼的皮肤细膜,似乎仅在鱼某些方面弱的时候,尤其是在鱼很拥挤的时候侵袭鱼类。
在池塘里,开开春时特别有可能侵袭鱼类,这时候由于水中的废物过量,或者因为饵料不充足,或者因为刚刚从冬眠中出来,鱼可能很虚弱。
贴在寄主身上时,这种寄生虫通过简单的细胞分裂进行无性繁殖,分裂之前长出另外两根鞭毛。
离开鱼体的寄生虫通常一个小时之死亡,因此传染仅在有充足寄主的拥挤的环境里流行。
但是有些胞囊生成后可能潜伏一段时间才释放出新一批的寄生虫。
感染发生时,如不做治疗几天之鱼就可能死亡。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加热是最简单的治疗方法。
鱼波豆虫在25度时感到不舒服,在30度时死亡。
如果有可能在不伤害到鱼的情况下,可以把水温升到30度,保持几个小时,以除掉寄生虫。
但是,如果鱼娇嫩的鳃膜受严重的感染,这样做可能有危险。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把鱼放入3%的盐水中浸泡,直到鱼蜷缩起来(然后迅速地把鱼放回到它们自已的水族箱里);用1%的盐水洗浴20分钟;或者使用一种新型抗寄生虫制剂。
治疗之后,把鱼转移到一只干净的、消过毒的、装有新鲜的成熟水的容器里,确保鱼不过度拥挤。
十、隐核虫—海水白点病(刺激隐核虫)(一)、感染的迹象。
此病见于海水鱼。
刚刚感染之后,鱼用力地在石头上擦拭睚己的身体,鳍向身体合拢。
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上出现直径大约2毫米的发灰的白色小结节,但是有时候这些小结节被发炎的斑块所遮盖。
如果鳃部感染,呼吸变得急促。
(二)、感染详述。
隐核虫与引起白点病或白斑点的小瓜虫有密切的关系。
它是纤毛原生动物(即带有很多推动自身前进的小茸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它刺穿鱼皮肤的外层和嘴部区域,引起极度的刺激,结果导致鱼体出现发炎的红斑块,可能出现细菌、真菌和其他寄生虫造成的第二次感染。
成熟时,隐核虫离开鱼体,并分裂形成更多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再寄生于己经受侵害的鱼类,并且侵袭水族箱里健康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