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合集下载

观赏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观赏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白斑病
症状总结
传播方式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白斑病是观赏鱼类常 见的病毒性疾病,主 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 现白色或灰白色斑点 ,鳞片脱落,严重时 导致鱼体畸形、死亡 。
通过水体、鱼体接触 传播,病毒可在水体 中存活较长时间。
加强检疫,避免引入 带病鱼种。保持养殖 环境清洁,定期更换 水,降低养殖密度。 增强鱼体免疫力,可 添加免疫增强剂饲料 。
病因: 通常由细菌感染 引起,水质不佳、饲养 密度过高、鱼体受伤等 都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防治方法: 首先改善水 质环境,降低饲养密度 ,避免鱼体受伤。可使 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浴治 疗,同时要注意隔离病 鱼,防止疾病在鱼群中 传播。在治疗期间,适 当减少饲料摄入,有助 于病鱼恢复健康。
04
CATALOGUE
生态平衡:在鱼缸中引入对水质有益 的水生植物、益生菌等,维护良好的 生态平衡。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 低观赏鱼类疾病的发生率,保障观赏 鱼类的健康生长。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观赏鱼类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01
生态平衡维护
观赏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爆发可能导致种群数量
大幅减少,从而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因此,观赏鱼类疾病防治对于维护
水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02
经济价值保护
观赏鱼类养殖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疾病爆发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
失。通过有效的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损失,保护观赏鱼类
产业的经济利益。
03
人类健康保障
部分观赏鱼类疾病可能传染给人类,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加强观赏鱼
观赏鱼类疾病及 其防治技术
汇报人: 日期: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一、烂鳃病: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

治疗方法:(1)用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二、细菌性肠炎:病鱼会停在鱼缸的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肌肉短时间抽搐;粪便呈白色。

治疗方法:(1)将磺胺胍溶解后混到饲料中投喂。

(2)用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溶液进行药浴。

(3)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最好请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三、白皮病(又称白尾病):背鳍、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出现小白点,迅速扩散至尾鳍并使其发白、烂掉;病鱼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游动。

治疗方法:用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鱼缸用1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四、锚头鳋病: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

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

治疗方法:第1步,用镊子直接拔除寄生虫。

第2步,用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第3步,用8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缸。

五、鱼虱病:因为鱼虱破坏鱼的体表组织而有疼痛感,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水面,或急剧狂游,百般挣扎,翻滚等现象,十分痛苦。

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

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

治疗方法: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六、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鳍充血、腐烂,掉鳞或烂鳍处会发水霉。

治疗方法:用1%的食盐水或是2ppm的高锰酸钾或是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七、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感染部位有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感染部位开始呈圆形,后面则呈不规则的斑块,较为严重时会有皮肤破损肌肉裸露腐烂等症状。

治疗方法:(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一、锚头虫(锚头鳋)(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

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

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

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

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

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

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

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

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一)、感染的迹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

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

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

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

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

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

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

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观赏鱼常见10种疾病

观赏鱼常见10种疾病

观赏鱼常见10种疾病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身为宠物而存在的观赏鱼,也一样是主人的心头肉特别是,当你鱼缸的观赏鱼特别贵的时候那么,如果在鱼缸的鱼开始有异常的时候,细心的你如果能够察觉,就能挽救一条无辜的生命了1.白点病发病原因:温度骤变,鱼只适应不了后开始在身体周围产生白点。

一般是新鱼入缸前过水不规范或者换水时前后温差过大容易生病高发鱼类:七彩霓虹稻田鱼治疗办法:1.小瓜虫在14—25摄氏度时可繁殖生长,将缸内温度维持在28℃-30℃,直至白点全部脱落2.使用白点药,硝酸亚汞,根据说明书使用量的80%投放,确保对鱼损伤尽量减少,值得一提的是硝酸亚汞对人有毒,操作时需佩戴手套。

2.水霉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鱼只有表面创伤后,被感染而形成絮状覆盖物高发鱼类:异形鱼 or 其他弱势鱼种治疗办法:1.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的话,可以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2.使用氯氟沙星、甲砜霉素等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激发感染,根据人使用的1/10分量,融入100L水使用,1小时后需换水3.使用水族水霉病专用药,根据说明书指示剂量的80%使用3.烂尾烂鳍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水质败坏,会让鱼类的鱼鳍开始溃烂高发鱼类:孔雀鱼、灯科鱼类治疗办法:1.改善过滤系统、硝化系统,勤换水,及时添加硝化细菌及水质稳定剂2.改善换水水源,需对水源各项数值做一次检测,如果发现数值异常且没办法改善,需考虑使用RO机制作纯水来提供换水资源4.拉白便发病原因:由体内寄生虫引起的肠胃异常,导致粪便呈白色高发鱼类:短鲷、鳉鱼治疗办法:1.水温提升至30℃2.使用甲硝锉片,比例是100L水投入1克3.底床需要清洁消毒5.鳃盖异常发病原因:可能是鳃部有外寄,导致了鱼鳃盖闭合异常,且会发生鳃盖张开、磨擦缸底等现象高发鱼类:灯科鱼,鳉鱼治疗办法:1.使用水族外寄驱虫药,根据说明书用量的80%治疗2.鱼缸内部需要使用氯氟沙星、甲砜霉素等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or寄生虫后续感染,根据人使用的1/10分量,融入100L水使用,消毒完毕后1小时后需换水6.异常摇晃发病原因:通常是由于水质问题或寄生虫造成,严重的话比较难救高发鱼类:孔雀鱼治疗办法:1.水温提升至30℃2.使用甲硝锉片,比例是100L水投入1克3.底床需要清洁消毒7.柱状病发病原因:水质败坏,溶氧率长期低落就很会可能会发生柱状病高发鱼类:鳉鱼治疗办法:目前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发现后建议捞出8.出血斑、立鳞、腹水发病原因:鱼缸的水质特别差的情况下,会发生上述病状的其一现象高发鱼类:灯科鱼治疗办法:这些鱼病目前都没有很有效的治疗办法,建议发现直接把鱼捞出,抓紧改善缸内状态9.驼背、缩鳍发病原因:驼背可能因为基因缺陷或缸内温度太高,营养不良,而缩鳍通常是由于水质问题造成高发鱼类:鳉鱼治疗办法:1.维持缸内温度适宜且恒定,减少温度波动2.改善缸内水质,勤换水,及时添加硝化细菌及水质稳定剂3.鱼饲料品质改善,可适当增加小型活饵饲料10.体表溃烂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鱼类的争斗,导致体表出现伤口,由于时间长容易造成感染导致死亡高发鱼类:慈鲷鱼治疗办法:1.使用水族专用的抗溃烂的药物,参照说明书使用指导用量的80%使用2.使用氯氟沙星、甲砜霉素等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激发感染,根据人使用的1/10分量,融入100L水使用,1小时后需换水。

观赏鱼常见的十种疾病

观赏鱼常见的十种疾病

观赏鱼常见的十种疾病(淡水)一、白点病病因:寄生性小瓜虫,春末、秋末最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尽可能不加进新鱼。

延长自来水的晾晒期,让水“熟”透。

治疗每天加温2-3度,直至28-30度,小瓜虫会自行脱离鱼体。

二、竖鳞病病因: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

冬季水温较低或换水水温差异较大引起。

防治方法:10ppm高锰酸钾药浴10min,药浴后清洗(用池水),然后用呋喃西林干粉涂抹患处。

三、打印病(腐皮病)病因:革兰氏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防止鱼体碰撞受伤,增加养殖水的含氧量,拌料投喂呋喃唑酮,全池杀菌。

四、出血病病因:荧光杆菌引起。

防治方法:3~5%的盐水药浴15~10秒或强氯精1ppm药浴。

全池杀菌。

五、痘疮病病因: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增强体质,50mg红霉素兑池水25kg浸浴。

大鱼可注射百万分之零点二左旋氯霉素。

六、水霉病病因:水霉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孔雀石绿1/15000药浴、全池呋喃西林3-5ppm或碘制剂杀菌。

七、鱼鲺病因:鱼鲺寄虫。

防治方面:溴氰菊脂、氯氰菊脂0.02 ml/t,7天后再杀一次。

全池杀菌防止伤口感染。

八、感冒病病因:换水时水温升降太快造成。

防治方法:换水时新水应慢慢加入。

新进鱼放池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同温。

间接温差不要超过±3°C,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特别是缸养)。

全池泼洒双季铵碘(双季铵盐络合剂)0.1 ppm。

九、肠炎病因:投放饲料量变化过大,变质的饲料,突然改变饵料,水中含氧偏低,水质污染等引起。

防治方法:注意上述引起的病因。

停食并拌料喂食痢特灵。

十、鱼鳔病病因:水质变化差异过大,受突然惊吓,饱食过度,引起鱼鳔功能失调。

防治方法:提升水温,增加养殖水的含氧量,保持理想的水质,少量投喂,诱导病鱼摄食和活动,并可增强体质。

.。

观赏鱼疾病的目检判断及防治

观赏鱼疾病的目检判断及防治

观赏鱼疾病的目检判断及防治汇报人:日期:•观赏鱼常见疾病类型•目检判断方法•疾病预防措施目录•疾病治疗方法•病例分析与实例展示•总结与展望01观赏鱼常见疾病类型病鱼体表出现疱疹,鳍条溃烂,伴有出血症状。

疱疹病毒病鲤春病毒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鱼眼球突出,体表发黑,鳃丝腐烂,鳍条充血。

病鱼体色发黑,鳍条充血,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胰脏坏死。

030201病鱼体表充血,鳍条溃烂,肛门红肿,解剖可见内脏出血。

细菌性败血症病鱼体表出现圆形红斑,形似印章,严重时肌肉腐烂。

打印病病鱼尾鳍溃烂,鳍条裂开,严重时尾部烂掉。

烂尾病病鱼体表和鳍条上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全身覆盖一层白色薄膜。

小瓜虫病病鱼鳃部充血,呼吸困难,解剖可见鳃丝上有指环虫寄生。

指环虫病病鱼体表和鳍条上出现细小的蓝色斑点,伴有黏液增多。

三代虫病寄生虫性疾病病鱼体表和鳍条上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物,严重时全身被菌丝覆盖。

水霉病水温骤变时易发,病鱼游动无力,鳍条散开,伴有呼吸困难。

感冒其他疾病02目检判断方法食欲鱼是否正常摄食,是否出现拒食、食量减退或过度摄食等现象。

活跃度鱼是否游动自如,是否出现游动困难、呆滞或过度活跃等异常行为。

呼吸频率鱼的呼吸是否均匀有力,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喘息或呼吸困难等情况。

观察行为变化检查体表异常鱼体颜色是否鲜艳正常,是否出现褪色、变黑、变红、变白等现象。

鱼体表黏液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过多黏液、无黏液或黏液变稠等情况。

鱼鳞片是否紧密有光泽,是否出现松鳞、掉鳞、鳞片充血或突起等现象。

鱼体表是否有明显伤口、溃疡、疤痕或红肿等症状。

体色黏液鳞片伤口鱼鳃盖是否张开闭合自如,是否出现鳃盖充血、红肿或溃烂等现象。

鳃盖鱼鳃丝颜色是否鲜红,是否出现鳃丝发黑、变白、粘连或腐烂等情况。

鳃丝观察鳃部情况鱼的粪便是否正常,是否出现拖便、白便、血便或消化不良等现象。

鱼是否有其他异常排泄物,如体表黏液中的血丝、脓液等。

检查排泄物其他排泄物粪便03疾病预防措施合理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易导致水质恶化、鱼体应激,增加疾病发生风险。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1、猫头虱病【病原】猫头虱又叫矛头虱病、针虫病、铁锚虫病,属水生甲壳类动物,吸食鱼的血液维生,常附生很多累枝虫一类的原生动物,其虫体在25-37摄氏度中可以生活20天左右,在春、秋季可活一个月或稍长时间,秋末感染的猫头虱只有少数可以越冬,大多数会于冬季死亡。

【症状】有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急性感染的鱼急躁不安、甚至缓慢游于水面,不摄食并大量死亡,慢性感染的鱼会因为寄生部位发炎而组织坏死,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猫头虱适温性广12-33摄氏度具可生存,故每年都可能发生此病。

【预防】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喂食的时候尽量的减少从自然水体捕捞的活饵的投喂,即便是投喂也应该做好消毒工作。

【治疗】①鱼体上寄生的虫体不多的情况下可以用镊子直接拔除。

②用百万分之零点三至零点五(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虫体会被麻痹并且脱落掉入水底。

然后将鱼捞回原缸。

并且在原缸内用敌百虫溶液遍撒。

③病鱼还可用百万分之五到八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2、鱼虱病【病原】水生寄生甲壳类鱼虱。

【症状】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五六个鱼虱会在十来分钟咬死一尾15cm长的健康鲫鱼,危害不可谓不大。

【治疗】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3、五爪虫病【病原】腔肠动物五爪虫,可由身体各部分萌芽繁殖,一周左右可以看到水族箱里满是这种虫的成体,而且附着于玻璃壁上。

【症状】五爪虫附着于鱼体上,咬伤部分发炎。

【治疗】①预防的方法也是要注意活饵的消毒,也可以在水族箱放养珍珠马甲或接吻鱼捕食五爪虫。

②少数的虫可以用镊子拔除,大量时就要移出鱼和水草,并用用高锰酸钾对水族箱全面消毒,用刀片铲除玻璃壁上的虫体,再以百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杀灭。

③不可用敌百虫消灭五爪虫。

4、白点病【病原】多子小瓜虫。

观赏鱼的常见疾病类型及防治措施

观赏鱼的常见疾病类型及防治措施

不同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观赏鱼疾病其类型不同:因某些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侵袭鱼体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生物性疾病;因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超出观赏鱼的承受范围、人为操作时的疏忽、鱼体自身的健康状况不佳而导致观赏鱼患病,此类疾病称为生理性疾病。

无论是哪类疾病都会对观赏鱼产生不利影响,故观赏鱼养殖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疾病防治措施。

一、常见类型1.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观赏鱼的体表、鳃部或鱼鳍被多子小瓜虫侵袭,可导致观赏鱼患病。

初发病时,小瓜虫密集分布在病鱼的体表、鳃丝和鳍条上,以上部位可见有白色的点状囊泡出现,病鱼的鱼体表面充满黏液,形成一层较薄的膜,色白,此时的病鱼仍会进行摄食。

患病几天后,鱼体表面黏液增加,颜色变暗且其活动能力减弱,常漂浮在水面或者游动比较迟钝,表现较呆滞,同时病鱼的摄食活动减少,导致病鱼体质偏于瘦弱,病鱼常在水族箱中的砂石、水草或者缸壁上摩擦体表来减少发痒时的不适感,游动时身体渐渐失去保持平衡的能力,最终因为呼吸困难死亡。

(2)瓣体虫病患病后,鱼体的摄食活动减少,经常浮出水面且呼吸困难,死○陈澳庆代婧炜后的病鱼其体表、鳍部及鳃丝上的黏液增多,大部分的鱼鳞会有缺失的现象,且部分被鳞片覆盖的皮肤上有出血点。

(3)车轮虫病车轮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是鱼体体表、鳃部及鼻孔等处,其侵袭鱼体的部位可依据车轮虫的个体大小来区分,寄生在观赏鱼体表的常为个体较大的种,个体较小的种常侵袭观赏鱼的鳃瓣。

该病对幼鱼危害较大,发病时,鱼体开始分泌黏液,部分的鱼其体表有呈片状的白斑出现。

病鱼的摄食减少,体质瘦弱,体表色泽渐渐变暗,表现呆滞,游泳迟钝且有独游和浮头情况的出现,病情严重时,会影响到鱼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病原体侵袭鱼体鳃部,导致病鱼的鳃组织被破坏,鳃丝腐烂,致使其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4)指环虫病该病常在鱼苗期间发病,病原体寄生在观赏鱼的鳃部,对幼龄鱼的危害也较大。

初发病时,病症不显著,随着鳃部寄生虫数量的上升,鳃部黏液增多,变得浮肿,鳃丝组织被破坏,颜色灰白,鳃盖难闭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赏鱼病种类概述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

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

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

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

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

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

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1.出血病[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

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

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

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1)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

(2)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万分之零点六(0.6ppm)。

(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2.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原体] 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

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

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其它方法: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红鲤、锦鲤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and special tool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1) emergency response (1) If a major accident occurs, the project should set up emergency response teams, chaired by the project manager, head of production and safetycoordinators, professional foreman for the crew,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orderly rescue when an emergency occurs or processing, outsourcing, team manager and support staff, assisting the Deputy Project Manager for related auxiliary work. (2) after the accident, the project manager is responsible for field commander, adva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personnel, accountability, seriously injured officers sent out rescue, have procedures to deal with accidents, incidents, maximum reduction in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3) If an accident occurs, press Division in advance for emergency personnel cleared, concentrate manpower and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rescue the injured, decrease of the maximum loss. (4) after the accident processing work (5) identified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nd the person responsible. (6) the written report to the supervisor in writing, including the time and place of the accident, injury (death) person's name, sex, age, trades, injuries, injuries. (7)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such accidents from happening again. (8) education of all personnel of the organization. (9) informed criticism of those responsible. (10) all personnel read out the results, and responsible disposal. (11) maintenance of emergency supplies, maintenance and testing ? strengthening the day-to-day management of the various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uthorities should be staffed, equipped with fire extinguishers. Fire hydrants identified person responsible for regularly inspecting, testing, at any time in good condition. ? Guard monthlycheck-fire extinguishers and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once every quarter, inspections and tests of a fire hydrant in good condition. 2), plans to develop (1) casualties occurred in construction, such as accidents or accidents of the direct economic4、用红霉素0(4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 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

5、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后,再用呋喃西林0.5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

三、细菌引起的疾病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1.细菌性烂鳃病[病因] 一是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甲壳动物等引起;二是水生藻状菌,如鳃霉引起;三是由细菌引起。

[病原体] 鱼害粘球菌。

[症状] 病鱼鳃部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烂并带有污泥,最后发展到全鳃,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放入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痢特灵等溶液中浸泡30分钟;或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将鱼浸洗15,2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遍洒消毒治疗;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2.细菌性肠炎[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

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治疗方法] 治疗肠炎的方法较多。

市场销售的药物也较多,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经稀释后泼洒或浸浴,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3.白皮病——又称白尾病[病因]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水族箱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移箱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

[病原体] 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 发病开始时,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随即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

随着病情加剧,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体躯平衡失控,头部朝上,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动和挣扎,不久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