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机械系统设计1.2 学时安排:总学时40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践课10学时)1.3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自动控制原理等1.4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二、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机械系统的设计任务;2.2 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2.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机械系统设计基础知识3.1.2 机械系统设计的流程和方法3.1.3 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3.2 机械系统设计工具与软件3.2.1 机械系统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 3.2.2 自动化设计软件的应用3.2.3 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3.3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3.3.1 机械系统设计案例分析3.3.2 机械系统装配与调试3.3.3 机械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价3.3.4 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解决3.4 机械系统设计项目3.4.1 学生团队合作设计项目3.4.3 机械系统设计方案展示与评审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4.2 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4.3 学生自主探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4.4 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动相结合五、评价与考核5.1 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堂作业等;5.2 期末考试占60%,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5.3 机械系统设计项目成果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六、参考教材6.1 《机械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李明等编著6.2 《机械系统设计案例选析》张华等编著6.3 《自动设计与工程实践》王刚等编著七、教学资源7.1 实验室设备:包括机械设计软件、自动化设计软件、仿真软件等;7.2 实验材料:包括机械零部件、传动件、控制器件等;7.3 教师助教:提供教学指导和实践辅导;7.4 图书馆资源: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1011007课程名称: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34学时先修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平行课程:教育传播学、多媒体技术基础、摄影基础后续课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简介: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学与教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教学实践、企业培训与教学资源设计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运用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学生恰当地设计、开发及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能力。

推荐教材: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2]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二、课程总目标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本课程是针对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课件设计的能力、软件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机电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机电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机电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388【英文译名】: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适用专业】:机械【学分数】:2。

5【总学时数】:40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内容由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机电产品综合设计等四个部分组成。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所学的电工学、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设计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各项技术的相互接口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维修、运行管理、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个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机电产品的系统化设计思想。

2.熟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工程路线,能够针对具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确定开发工程路线。

3.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常用传动机构,常用动力驱动装置,常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特点。

4.掌握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动力、控制、传感检测等三个基本结构要素的技术特点,掌握这些结构要素中典型结构装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齿轮传动比的选择原则,直流力矩电机和步进电机伺服控制的特点,典型位置传感器(电位计、光电编码器)的特点及选择原则,STD工业控制总线的特点和主要应用形式。

5.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要求,后继课程等)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工程基础、电机拖动、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等。

四、课程内容(重点及必须掌握内容、章节加*号或另作说明;文字多请另加纸)第一章绪论机电一体化的涵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步骤第二章机械系统的部件选择与设计(重点)机械传动部件的设计与选择导向支承部件的设计与选择轴系部件的设计与选择(重点)第三章执行元件的分类与控制用电机的驱动(重点)执行元件的种类、特点及基本要求常用控制用电机的驱动第四章微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重点)微机系统的构成与种类Z80CPU微机的硬件结构特点及应用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特点及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特点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电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检测传感器第五章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机电有机结合之一(稳态设计方法)机电有机结合之二(动态设计方法)可靠性、安全性设计第六章机床的机电一体化改造分析与设计车床的机电一体化改造铣床的机电一体化改造(※)五、其它(如习题或作业、实验、上机、课程设计等内容和要求,根据实际安排按序编写) 重要的章节布置作业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写明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选用教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张建民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朱喜林、张代治主编科学出版社《机械电子技术》徐元昌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周祖德等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七、学时分配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40学时,课内学时40,作业10学时下面是泰戈尔励志经典语录,欢迎阅读。

《嵌入式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以ARM公司的STM32F429微控制器为对象讲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实例。

重点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ARM cortex-M体系架构、STM32F429为微控制器内部构造及其常用的片上外设结构、应用实例、程序开发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构成,嵌入式系统软件、硬件系统的设计,进而为后续嵌入式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IntroductionThis course mainly takes stm32f429 microcontroller of arm company as the object to explain the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example of embedded system. It focuses o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embedded system, arm Cortex-M architecture, stm32f429 a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microcontroller and its commonly used on-chip peripheral structure, application examples and program development method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basically master the composition of embedded system, the 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 software and hardware system, and the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embedded system learning.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和任务STM32F429是ST公司基于ARM公司Cortex-M系列内核设计的一款32位微控制器。

《产品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产品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产品系统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产品系统设计课程编号:XXXXXX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产品设计基础教材:1.《产品功能设计方法与实践》2.《产品系统设计原理与实践》3.《交互设计之路》课程概述:产品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产品设计的整体流程,从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界面设计到交互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与训练。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与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授课目标:1.理解产品系统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产品系统设计的整体流程与方法。

3.能够进行需求分析,确定产品的功能与特性。

4.能够进行概念设计,提出创新的产品构想。

5.能够进行界面设计,打造用户友好的产品界面。

6.能够进行交互设计,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7.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8.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授课内容与安排:第一周:课程介绍与导论-产品系统设计的概念与基本原理-产品设计的整体流程与方法第二周:需求分析-产品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用户调研与用户分析-需求文档撰写第三周:概念设计-创意发散与选择-概念设计的工具与方法-操作流程与原型设计第四周: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常用界面设计软件的使用-案例分析与实践第五周: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概述-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交互设计工具与实践第六周:团队项目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产品设计项目-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训练-项目展示与评价第七周:产品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分析行业内经典产品的设计案例-对比分析产品的优缺点-总结经验与教训第八周:课程总结与展望-学生回顾课程内容与收获-展望产品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与小组讨论(15%)2.个人项目作业(35%)3.团队项目成果展示及报告(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系统设计
英文名称:Systematical Design
课程学时:90学时课程学分:5学分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课程性质:限定选修
预备课程:
1.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设计》课程,学生比较深入地从设计概念、设计研究和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完成一个主题设计课题。

设计课题一般选择当年国际或国内极具挑战性的设计竞赛题目。

学习的重点在于设计研究过程与分析方法、设计创意、设计问题解决和系统化的设计思想。

“交流”是课程教学的核心。

2.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系统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一个主题设计课题,教师和学生进行大量的“交流”,探讨各种设计问题。

教学将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设计和设计过程,研究设计课题。

课程中学生将分组完成设计课题,鼓励和安排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设计思想。

第一阶段:讲解和分析设计主题,了解相关的理论和设计风格。

主要涉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论文、网站、优秀设计作品、获奖学生作品等内容。

第二阶段:分设计研究小组调研,做设计研究和概念创意报告。

调研包括研究论文、设计资料、市场调研等,研究报告必须做powerpoint。

要求
比较完整的系统分析和结论。

第三阶段:创意草图、设计方案,分组讲评和讨论。

草图方案必须有一定的数量(15个以上),分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必须报告自己
的设计创意,教师逐一进行讲评。

第三阶段完成时,必须确定设计发展方向。

第四阶段:深入设计。

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解决设计问题。

第五阶段:设计表达。

3. 教学安排
4.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

考核标准为:1、与设计主题的联系;2、创新性3、设计表达效果。

5. 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
[1] 赵江洪. 设计艺术的含义湖南大学出版社. 长沙,2000
[2] 赵江洪第二条设计真知河北美术出版社石家庄,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