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化学备考精析精练 物质结构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必修二物质的结构)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必修二物质的结构)

1.(2011•浙江)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M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2.(2011•天津)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3.(2010•浙江)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B.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4(2010•上海)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C.硫原子的最外层数6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5、(2009•四川)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的核电荷数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还原性: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B.简单离子的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C.YX2、M2Y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6、(2009•广东)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C试卷试题穷经而著书去今之墓而葬焉D 试卷试题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7、(2009•海南)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A.Li,F B.Na,F C.Na,C1 D.Mg,O8、(2009•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SO4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B.含Ca2+、Mg2+的水都是硬水C.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D.玻璃是氧化物,成分可表示为Na2O•CaO•6SiO29、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SO2和SiO2B.CO2和H2O C.NaCl和HCl D.CCl4和KCl10.(2011•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型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11、(广东)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12、(江苏)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2011年高考真题—物质结构

2011高考真题之物质结构1.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B. 的原子序数为53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2.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r Y>:r Z>r W>r QC.离子Y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3.依据元素周期表示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 HBr 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4.某段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A.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左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5.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ide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以此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非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6.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人。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 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 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 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7.X、Y、Z、W周期元素。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汇编 选考部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2011年全国新课标理综·37)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3)在BF3分子中,F—B—F的建角是_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4BF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______;(4)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层间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5)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 pm,立方氮化硼晶苞中含有______个氮原子、________个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
【答案】(1)B 2O 3 + 3CaF 2 + 2H 2SO 4△2BF 3↑+ 3 CaSO 4 + 3H 2OB 2O 3 + 2NH 3 高温 2BN + 3H 2O(2)1s 22s 22p 1 N +3 (3)120℃ sp 2 正四面体 (4)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分子间力(5)4 4 AN ⨯⨯⨯-)(10105.361425【解析】(1)由图可知B 2O 3与CaF 2和H 2SO 4反应即生成BF 3,同时还应该产生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B 2O 3 + 3CaF 2 + 2H 2SO 4△2BF 3↑+ 3 CaSO 4 + 3H 2O ;B 2O 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即生成BN ,方程式为:B 2O 3 + 2NH 3 高温 2BN + 3H 2O ;(2)B 的原子序数是5,所以基态B 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1;B 和N 都属于第二周期,同周期自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B 和N 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N ,B 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化合价是+3价;(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计算出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1/2(a -xb )=1/2(3-3×1)=0,所以BF 3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F —B —F 的建角是120℃,杂化轨道类型为sp 2;在-4BF 中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数=1/2(a -xb )=1/2(4-4×1)=0,所以-4BF 的结构为正四面体;(4)B 、N 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而层与层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5)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个顶点有8个碳原子,6个面各有6个碳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4个碳原子,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考点解析 13物质结构.pdf

2011年化学高考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3】物质结构与性质 1.(2011海南卷)【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SO42-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其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_; (4)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原子同族,Au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铜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金属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Cu原子与Au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___ 【答案】(1)Cu+2 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2)白色无水硫酸铜可与水结合生成蓝色的CuSO4·5 H2O,显示水合铜离子特征蓝色; (3)正四面体,sp3;(4)6s1;(5)3:1;(4)金属键;(5)H8AuCu3 命题立意: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综合考查。
包含有铜元素相关的性质考查、硫酸根空间结构考查、杂化轨道考查、原子结构考查、晶体结构及计算考查。
【解析】本题各小题内容考查点相互的联系不大,仍属于“拼盘”式题。
(3)硫酸根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孤对电子数6-2×4+2=0,成键电子对数4,所以为正四面体结构,中心原子为sp3杂化;(4)Au电子排布或类比Cu,只是电子层多两层,由于是面心立方,晶胞内N(Cu)=6×=3,N(Au)=8×=1;(5)CaF2结构如下图所示,所以氢原子在晶胞内有4个,可得储氢后的化学式为H8AuCu3 【思维拓展】由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近年才在在高考中出现,不可能出很难的题,且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紧密联系也不能体现过深,因而目前的高考来看,试题只能是拼盘式的。
11高考备课精炼精析 金属

2011高考化学备考精析精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5分)1.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工业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冷却剂中冷却,工业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冷却剂中冷却,下列可作为冷却剂的是( ) ①空气 ②O 2 ③Ar ④H 2 ⑤N 2 ⑥H 2OA.①②B.③④C.③⑥D.③⑤解析:将镁蒸气冷却时,所用的冷却剂不能跟镁反应。
答案:B2.下列关于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B.铁能被磁体吸引,在磁场作用下,铁自身也能产生磁性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以分布在地壳中的铁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D.纯铁的抗蚀能力相当强,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解析:A 和B 的叙述正确,排除A 和B 。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铁占第二位;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地壳中都以化合态存在,游离态的铁只能从陨石中得到,C 错,D 对。
答案:C3.(2010湖北黄冈模拟)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采取下列两条途径制取铜: ①Zn −−→−稀硫酸H 2−−→−CuO Cu②CuO −−→−稀硫酸CuSO 4−→−Zn 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铜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A.一定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B.一定消耗相同质量的锌C.一定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硫酸D.一定生成相同质量的硫酸锌解析:此题的信息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此实验中所用氢气的质量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化学反应,因此需要较多量的锌和稀硫酸,当然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答案:A4.(2010山东济宁测试)燃料电池是燃料(例如CO 、H 2、CH 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此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通常为KOH 溶液,则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CH 4+10OH --8e -====-23CO +7H 2OB.正极反应式为:2O 2+4H 2O+8e -====8OH -C.随着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碱性减小D.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比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大解析:负极反应是还原剂(CH 4)失电子被氧化的反应,正极反应是氧化剂(O 2)得电子被还原的反应。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评析.doc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评析1、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1.1试卷结构题型及得分情况:1.2考查内容及认知层次1.2.2化学学科考查知识与能力双向细目表(满分100分)2、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2.2化学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2.2.1化学试题的优点今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命题继承了2010年的风格,命题规范,无偏题、怪题,文字表达清晰、精炼。
考试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
知识面广,得分点细,试题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就今年的化学部分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1、体现新理念、新课标、新思想新理念高考倡导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探究的科学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
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告诉我们研究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即以实验为手段,运用计算工具来研究化学物质,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命题充分体现了新理念、新课标。
如26题以CuSO4晶体的分解实验为载体,让考生通过对信息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推出不同温度下的分解产物;28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能根据题中信息解决题中问题;27题将计算和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综合,考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
2、以本为本,注重基础,凸显能力基础乃能力之本,无知则无能。
回归教材,注重基础,是高考永不变的话题。
今年高考试题中选择题和Ⅱ卷的部分试题取材于教材,或源于教材的基础知识。
如7题中化学用语、物质结构、溶液的配制、电解中的简单计算; 9题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2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3题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26题(3)问Cu与浓H2SO4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8题仪器的组装; 35题有机分子式的书写,有机物的命名等均出自教材中或源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但试题加大了知识的运用考查,特别是计算技能的考查,从分值来看与计算相关的问题占21分,如27题每一小问都与数据分析和运算技能有关;26题第一问,推导CuSO4晶体组成;28题第4问,CaH2和Ca的鉴别方案设计等问题均具有开放性,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及详细解析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故D项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解析: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答案选C。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的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2011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20110920)

2011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2011/9/10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如何使学生在高考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我们平时的新授课教学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而我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高考备考,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非常关键。
简单说,针对性就是适合自己的学生,目的性就是紧靠《考试说明》。
还有一点就是关注高考评分细则。
有人说,学习《说明》看要求,推敲细则看方向。
这说明研究高考《考试说明》与评分细则是同等重要的。
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重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能是几分、十几分、甚至更多。
试题总体分析试题整体贯穿知识与能力的主线,在题目设置上,每一题围绕一个主题多面设点。
就选择题而言,从题干的形式来看,“不做文字游戏”,一般从正面发问,其中,9、12、13、14、15题,都是“下列说法(或叙述)正确的是”;11题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从知识内容来看,每一题一个主题思想,每一选项则涉及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增加了整份试卷的覆盖面,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Ⅰ卷客观题主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Ⅱ卷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我将从2011年高考试题对《考试说明》的体现入手,按照选择题、必考题、选考题的顺序进行试题分析,从中体味如何做好高三化学的复习工作。
第一部分选择题理综试卷中选择题9—15题为化学部分内容,本部分侧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难易搭配合理。
2011年试题中,第9 、10 、11 、13 题相对简单,第12 、14 题属中等难度,第15 题涉及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防护,思维容量较大,相对较难。
第9 题以化学与生活、生产为主题,涉及到煤和石油的利用、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胶体的性质等知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高考化学备考精析精练 物质结构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5分)1.下列关于指定粒子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37Cl 与39K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X 298114与Pb 20782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C.H 3O +与OH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D.-22O 与S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解析:37Cl 和39K 的中子数都是20,A 正确;X 298114与Pb 20782的核电荷数之差为32,即相差一个电子层,属于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有相同的电子数,B 正确;H 3O +与OH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但质子数不同,C 错误;-22O 与S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都是16,电子数都是18,D正确。
答案:C2.据报道,用10B 合成的10B 20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B 2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10B 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C.10B 20晶体熔点高,硬度大D.10B 和10B 20互为同位素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知识,由B 20联想到C 60。
10B 20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同位素必须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10B 20是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故A 、C 、D 项全错。
10B 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5,故选B 。
答案:B3.(2010北京海淀检测)C 3N 4和Si 3N 4晶体结构相似,是新型的非金属高温结构陶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3N 4和Si 3N 4晶体中含有共价键B.C 3N 4和Si 3N 4中N 的化合价为+3C.C 3N 4和Si 3N 4易与水反应生成NH 3D.C 3N 4晶体的硬度比Si 3N 4晶体的硬度小 解析:非金属元素之间通常以共价键结合;N 原子的半径比C 、Si 原子半径小,形成共价化合物时共用电子对偏向N 原子,N 显-3价;由题意知C 3N 4和Si 3N 4都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不易溶于水;C 原子半径比Si 小,C —N 键比Si —N 键短,键能大,硬度高。
答案:A4.(2010山东名校模拟)六氟化硫分子呈八面体,难以水解,在高压下仍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逸散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
下列有关SF 6的推测正确的是( )A.SF 6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硫B.SF 6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高温条件下,SF 6微弱水解生成H 2SO 4和HFD.SF 6是极性分子解析:解答这类信息型题目时,应充分分析题目的条件,从而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将知识迁移进行分析。
因六氟化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说明其很难燃烧,该分子中氟原子达到8电子的结构,而硫则相当于为12个,由其空间结构知该物质为非极性分子。
答案:C5.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 ℃、80 MPa 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D.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解析:判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是否产生新的物质,由CO 2合成金刚石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 正确。
金刚石是C 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 不正确。
Na 在反应中一定失去电子生成Na +,考虑到反应物中有CO 2,产生Na 2CO 3是一种合理的推理,C 正确。
金刚石是C 原子通过非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D 正确。
答案:B6.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
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B.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C.CH 4是极性分子,H 2O 是非极性分子D.H 2O 是极性分子,CH 4是非极性分子 解析:水分子是极性键形成的折线型结构,分子中O —H 键的极性不能抵消,属于极性分子;而CH 4分子是空间正四面体结构,四个C —H 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属于非极性分子。
答案:D 7.(2010河南郑州检测)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羟基电子式HB.中子数为14的硅原子Si 2814C.镁离子结构示意图D.甲烷的分子模型解析:Mg 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2,Mg 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离子,质子数没变。
答案:C8.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土矿,化学成分为Ce 、La 、Nb ,…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
试判断,其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 )A.第6周期ⅣA 族B.第7周期ⅥA 族C.第7周期Ⅷ族D.第8周期ⅥA 族解析:根据周期表中位置判断方法:116-86-14=16,故为第7周期的16纵行,即ⅥA 族。
答案:B9.(2010全国高考理综Ⅰ,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解析:非金属元素(一般是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A 正确。
B 中非金属元素的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它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的电子数,也就是8减去最外层电子数。
He 原子最外层两个电子,但He 不是金属,所以C 错误。
第ⅤA 族元素中的Sb 、Bi 的最外层都是5个电子,但它们都是金属,D 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10.(9分)2001年我国科技十大进展之一有新核素合成研究的突破。
我国科学家巧妙合成了超重元素Db 259105,并在世界上首次确认了β缓发裂变先驱核Ac 23089。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Db 259105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
A.105B.154C.259D.364(2)Db 259105的中子数和电子数的差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A.105B.154C.49D.259(3)关于Ac 23089新核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89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1,核外电子数为89C.其原子质量是12C 原子质量的230倍D.其原子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之比为115∶6解析:(1)根据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可求出Db 259105核内的中子数为259-105=154。
(2)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Db 259105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54-105=49。
(3)Ac 23089核内质子数为89,中子数为230-89=141,核外电子数为89,该原子与12C 的质量比为230∶12=115∶6。
答案:(1)B (3分) (2)C (3分) (3)BD (3分)11.(11分)氮化钠(Na 3N )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 3。
请完成下列问题:(1)Na 3N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_键形成。
(2)Na 3N 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Na 3N 与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比较Na 3N 中两种粒子的半径:r(Na +)_______________(填“>”“=”或“<”)r(N 3-)。
解析:Na 3N 为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符合水解规律,实际上也是复分解反应,Na +与N 3-属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径大序小。
答案:(1)Na +Na +(2分) 离子(1分)(2)两(1分) Na +(2分)和 (2分)(3)复分解(2分) (4)<(1分)12.(2010全国高考理综Ⅰ,27)(11分)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粒子,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
已知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
(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晶体结构相似。
解析:首先,丙与Ca 2+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可确定丙为-22C ,该化合物为CaC 2,反应为:CaC 2+2H 2O −→−Ca(OH)2+C 2H 2↑。
-22C 含有电子:6×2+2=14个。
即丁为含14个电子的原子,也就是Si 原子。
甲、乙都是含14个原子的双原子分子,可能为CO 或者N 2,根据乙在高温下为还原剂,可知甲为N 2,乙为CO 。
答案:(1)CaC 2+2H 2O −→−C 2H 2↑+Ca(OH)2(2分) (2)例如:3CO+Fe 2O 3高温 2Fe+3CO 2,工业上利用该反应进行炼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2分) (3)N 2+O 2 放电 2NO(2分)(4)Si(1分) (2分)(5)金刚石(2分)13.(13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i 是铁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请写出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 3·H 2O 的电离方程式为NH 3·H 2O+4NH +OH -,试判断NH 3溶于水后,形成的NH 3·H 2O 的合理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制备F 2单质作出重要贡献的化学家莫瓦桑,请预测首先被用来与F 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