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单元测试单元七——立体几何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单元测)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_一、单选题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则该圆锥的高为( )A.B.C.D.42.若水平放置的四边形按“斜二测画法”得到如图所示的直观图,其中,,,,则原四边形中的长度为( )A.B.C.2D.3.如图,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圆柱内有一个内切球,这个球的直径恰好与圆柱的高相等.相传这个图形表达了阿基米德最引以为豪的发现.记图中圆柱的体积为,表面积为,球的体积为,表面积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4.已知,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那么;②如果,,那么;③如果,,,那么;④如果,,,那么.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4 个B.3 个C.2 个D.1 个5.梯形ABCD中,,∠ABC=90°,AD=1,BC=2,∠DCB=60°,在平面ABCD内过点C作l⊥CB以l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则该旋转体的表面积为( )A.B.C.D.6.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是( )①三棱锥D1﹣EFG的体积为;②BD1∥平面EFG;③BD1∥EG;④AB1⊥EG. A.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7.直三棱柱中,,,则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A.B.C.D.8.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分别是棱BC,CC1的中点,动点P在正方形BCC1B1(包括边界)内运动.若平面AMN,则P A1的最小值是( )A.1B.C.D.二、多选题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为正方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线与直线共面B.直线与直线异面C .直线与直线共面D.直线与直线异面10.高空走钢丝是杂技的一种,渊源于古代百戏的走索,演员手拿一根平衡杆,在一根两头拴住的钢丝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在表演时,假定演员手中的平衡杆是笔直的,水平地面内一定存在直线与演员手中的平衡杆所在直线( )A.垂直B.相交C.异面D.平行11.在长方体中,O为与的交点,若,则( )A.B.C.三棱锥的体积为D.二面角的大小为12.攒尖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通常有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多见于亭阁式建筑、园林建筑下面以四角攒尖为例,如图,它的屋顶部分的轮廓可近似看作一个正四棱锥,已知此正四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为30°,侧棱长为米,则该正四棱锥的( )A.底面边长为6米B.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侧面积为平方米D.体积为立方米三、填空题13.如图,某几何体由共底面的圆锥和圆柱组合而成,且圆柱的两个底面圆周和圆锥的顶点均在体积为的球面上,若圆柱的高为2,则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14.《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之为鳖臑.若三棱锥为鳖臑,平面,,,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则球O的体积为___________15.在正四面体ABCD中,E为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 __________.16.如图,在正方体中,E为的中点,F为正方体棱的中点,则满足条件直线平面的点F的个数是___________.四、解答题17.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边长为2的菱形且对角线与交于点O,底面,点E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2)若三棱锥的体积为,求的长.18.如图,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直角梯形,,,,,.(1)若为侧棱的中点,求证: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19.如图,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1)证明:平面平面;(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20.如图,直三棱柱的体积为4,的面积为.(1)求到平面的距离;(2)设D为的中点,,平面平面,求线段BC的长度.21.在等腰梯形(图1)中,,是底边上的两个点,且.将和分别沿折起,使点重合于点,得到四棱锥(图2).已知分别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2)证明:平面.(3)求二面角的正切值.22.如图,垂直于⊙所在的平面,为⊙的直径,,,,,点为线段上一动点.(1)证明:平面AEF⊥平面PBC;(2)当点F与C点重合,求 PB与平面A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一、单选题23.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水位为海拔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上升到时,增加的水量约为()( )A.B.C.D.24.已知正三棱台的高为1,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和,其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B.C.D.25.甲、乙两个圆锥的母线长相等,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之和为,侧面积分别为和,体积分别为和.若,则( )A.B.C.D.26.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l,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且,则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A.B.C.D.二、多选题27.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平面,,记三棱锥,,的体积分别为,则( )A.B.C.D.28.已知正方体,则( )A.直线与所成的角为B.直线与所成的角为C.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D.直线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三、填空题29.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其体积为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 30.已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棱长均为2,∠BAD=60°.以为球心,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BCC1B1的交线长为________.31.如图,六角螺帽毛坯是由一个正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所构成的.已知螺帽的底面正六边形边长为2 cm,高为2 cm,内孔半径为0.5 cm,则此六角螺帽毛坯的体积是 ____ cm3.四、解答题32.如图,四面体中,,E为AC的中点.(1)证明:平面平面ACD;(2)设,点F在BD上,当的面积最小时,求三棱锥的体积.参考答案:1.C【分析】由扇形弧长公式求圆锥的母线长,再根据圆锥的母线、高和底面半径的关系求高.【详解】因为底面半径,所以母线长,所以圆锥的高.故选:C2.B【分析】过点作,垂足为,求出直观图中的长度即得解.【详解】解:过点作,垂足为.因为,,,;,所以原四边形中的长度为2.故选:B3.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球的直径恰好与圆柱的高相等,设球的半径为r,进而分别表示出圆柱的体积为,表面积为,球的体积为,表面积为,进而求出.【详解】由已知条件,设球的半径为r,可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2r,则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球表面积,答案第1页,共2页体积,.故选:B.4.D【分析】根据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解:对于①如果,,,,那么或与相交,故①错误;对于②如果,,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故②正确;对于③如果,,,那么或或与相交(不垂直)或与异面(不垂直),故③错误;对于④如果,,,那么或与相交(不垂直),当且仅当,,,,那么,故④错误.故选:D5.B【分析】旋转体为圆柱去去掉一个圆锥,计算圆柱的高和圆锥的底面半径和母线长,分别计算各面的面积,得出表面积.【详解】解:旋转体为圆柱去去掉一个圆锥,过作于,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圆柱和圆锥的高均为,圆锥的母线为,几何体的表面积为.故选:B.6.B【分析】利用等积法处理①,用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处理②,用平行的传递性处理③,利用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处理④.【详解】对于①,由等体积法可得:,故正确;对于②,连接,由面面平行的判定易得平面平面,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可得平面,故正确;对于③,如下图,连接,取的中点,连接,则,若,则,矛盾,故错误;对于④,由题意,,,可得平面,又平面,可得,故正确.故选:B.7.A【分析】将直三棱柱补全为正方体,根据正方体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面,由线面角的定义找到与平面所成角的平面角,进而求其大小.【详解】由题意,将直三棱柱补全为如下图示的正方体,为上底面对角线交点,所以,而面,面,故,又,面,故面,则与平面所成角为,若,所以,,则,故.故选:A8.C【分析】由平面,可以找到点在右侧面的运动轨迹,从而求出的最小值【详解】如图所示,取的中点,的中点,连接,因为分别是棱 的中点,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平面,平面,且点在右侧面,所以点的轨迹是,且,,所以当点位于中点处时,最小,此时,.故选:C9.ACD【分析】作出正方体的直观图,逐项判断可得出合适的选项.【详解】如图,点与点重合,则与相交,故A正确;在正方体中,且,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共面,故B错误;因为,故、共面,故C正确;由图可知,、不在同一个平面,且、既不平行也不相交,、为异面直线,故D正确.故选:ACD.10.AC【分析】对直线l与平面的任何位置关系,平面内均存在直线与直线l垂直;平衡杆所在直线与水平地面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根据线面关系可知: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该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异面若直线与平面相交,则该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异面;理解判断.【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对直线l与平面的任何位置关系,平面内均存在直线与直线l垂直,A正确;平衡杆所在直线与水平地面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根据线面关系可知: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该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异面若直线与平面相交,则该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异面C正确;B、D错误;故选:AC.11.BCD【分析】由题意,根据长方体的结合性质,结合线面垂直判定定理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和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连接.因为,所以,又易证平面,所以,所以,所以为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在中,,因为在中,,,所以,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故选:BCD.12.AD【分析】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结合已知条件求得棱锥的底面边长,逐项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对A,如图所示,在正四棱锥中,为正方形的中心,且,设底面边长为,正四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为,所以,则,在直角中,可得,即,解得,所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所以A正确;对B,因为平面,所以为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在直角中,可得,所以B错误;对C,正四棱锥的侧面积为平方米,所以C错误;对D,正四棱锥的体积为立方米,所以D正确.故选:AD.13.【分析】根据题意画出该几何体的轴截面,如图,设是球心,是圆锥的顶点,是圆锥的母线,求出球的半径,从而可求出,进而可求得圆锥的侧面积.【详解】其中,是球心,是圆锥的顶点,是圆锥的母线,由题意可知,解得,由于圆柱的高为2,,,,母线,∴圆锥的侧面积为.故答案为:14.【分析】根据题意,得到为球的直径,求得的长,得到球的半径,进而求得球的体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取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所以为球的直径,且,可得球的半径为,所以球的体积为.故答案为:.15.##【分析】取BD的中点F,作出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的角,再利用三角形计算作答.【详解】在正四面体ABCD中,取BD的中点F,连接,如图,设,因E为BC的中点,则,,即有是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而,在等腰中,,所以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答案为:16.【分析】为了得到直线平面,只需求得平面平面,即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与平面平行,进而求得点的个数.【详解】分别取的中点,连接,,在正方体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平面,平面,平面,同理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与平面平行,则满足条件直线平面的点可以是的任何一个,点F的个数是个.故答案为:.17.(1)证明见解析(2)【分析】(1)由中位线证得,即可证得∥平面;(2)取中点F,证得平面,再由结合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连接.∵点O,E分别为的中点,∴,∵平面平面,∴∥平面;(2)取中点F,连接.∵E为中点,∴为的中位线,∴,且.由菱形的性质知,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又平面,∴平面,,点E是的中点,∴,∴.18.(1)证明见解析(2)【分析】(1)取的中点,通过,即可证明平面;(2)利用等积法,即求解即可【详解】(1)取的中点,连接,,在中,,在梯形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而平面,平面,∴平面;(2)∵,,而∴平面,即为三棱锥的高,因为,,所以,又,所以19.(1)证明见解析(2)【分析】(1)证明出平面,平面,再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2)分析可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或其补角,计算出的三边边长,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结果.【详解】(1)证明:连接,因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且,、分别为、的中点,则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且,因为且,且,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平面,平面,平面,同理可证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解:,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或其补角,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0.(1)到平面的距离为(2)线段BC的长为2【分析】(1)利用体积法可求点到平面的距离;(2)利用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最后利用的面积为即可求得线段BC的长.【详解】(1)解:由直三棱柱的体积为4,可得,设到平面的距离为,由,,,解得.即到平面的距离为;(2)解:连接交于点由直三棱柱,故四边形为正方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由直三棱柱知平面,,又,平面,,,,又,解得,则线段BC的长为2.21.(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分析】(1)由题可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得;(2)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进而即得;(3)过点作,由题可得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结合条件即得.【详解】(1)由题意可得,在等腰梯形中,,在中,因为,所以,四边形为正方形.在四棱锥中,连接,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且,在正方形中,因为是的中点,所以,且,所以,且,∴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由(1)知,在中,,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在等腰梯形中,,所以在四棱锥中,,因为, 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3)在中,过点作,垂足为,连接,由(2)知平面,平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故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由(1)知,在四棱锥中,,设,则,在中,,所以,在中,,故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2.(1)证明见解析(2)【分析】(1)由垂直于⊙所在的平面,可得,再由圆的性质可得,则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平面,则,从而平面,进而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可证得结论,(2)过点作∥交于点,则,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利用可求出,然后由可求得结果.【详解】(1)证明:因为垂直于⊙所在的平面,即平面,平面,所以,又为⊙的直径,所以,因为,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因为,,所以,又,所以,由,得,如图,过点作∥交于点,则,可得,又,所以,所以,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由,可得,所以解得,所以当点移动到点时,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C【分析】根据题意只要求出棱台的高,即可利用棱台的体积公式求出.【详解】依题意可知棱台的高为(m),所以增加的水量即为棱台的体积.棱台上底面积,下底面积,∴.故选:C.24.A【分析】根据题意可求出正三棱台上下底面所在圆面的半径,再根据球心距,圆面半径,以及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出球的半径,从而得出球的表面积.【详解】设正三棱台上下底面所在圆面的半径,所以,即,设球心到上下底面的距离分别为,球的半径为,所以,,故或,即或,解得符合题意,所以球的表面积为.故选:A.25.C【分析】设母线长为,甲圆锥底面半径为,乙圆锥底面圆半径为,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可得,再结合圆心角之和可将分别用表示,再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两圆锥的高,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即可得解.【详解】解:设母线长为,甲圆锥底面半径为,乙圆锥底面圆半径为,则,所以,又,则,所以,所以甲圆锥的高,乙圆锥的高,所以.故选:C.26.C【分析】设正四棱锥的高为,由球的截面性质列方程求出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与高的关系,由此确定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详解】∵球的体积为,所以球的半径,[方法一]:导数法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高为,则,,所以,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所以,当时,,当时,,所以当时,正四棱锥的体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又时,,时,,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的最小值为,所以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故选:C.[方法二]:基本不等式法由方法一故所以当且仅当取到,当时,得,则当时,球心在正四棱锥高线上,此时,,正四棱锥体积,故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27.CD【分析】直接由体积公式计算,连接交于点,连接,由计算出,依次判断选项即可.【详解】设,因为平面,,则,,连接交于点,连接,易得,又平面,平面,则,又,平面,则平面,又,过作于,易得四边形为矩形,则,则,,,则,,,则,则,,,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28.ABD【分析】数形结合,依次对所给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如图,连接、,因为,所以直线与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所成的角,因为四边形为正方形,则,故直线与所成的角为,A正确;连接,因为平面,平面,则,因为,,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故B正确;连接,设,连接,因为平面,平面,则,因为,,所以平面,所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正方体棱长为,则,,,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故C错误;因为平面,所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易得,故D正确.故选:ABD29.【分析】利用体积公式求出圆锥的高,进一步求出母线长,最终利用侧面积公式求出答案.【详解】∵∴∴∴.故答案为:.30..【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得,侧面,可得侧面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的距离为,可得侧面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的弧,再根据弧长公式可求得结果.【详解】如图:取的中点为,的中点为,的中点为,因为60°,直四棱柱的棱长均为2,所以△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又四棱柱为直四棱柱,所以平面,所以,因为,所以侧面,设为侧面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则,因为球的半径为,,所以,所以侧面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的距离为,因为,所以侧面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的弧,因为,所以,所以根据弧长公式可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直棱柱的结构特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考查了扇形中的弧长公式,属于中档题.31.【分析】先求正六棱柱体积,再求圆柱体积,相减得结果.【详解】正六棱柱体积为圆柱体积为所求几何体体积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正六棱柱体积、圆柱体积,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32.(1)证明详见解析(2)【分析】(1)通过证明平面来证得平面平面.(2)首先判断出三角形的面积最小时点的位置,然后求得到平面的距离,从而求得三棱锥的体积.【详解】(1)由于,是的中点,所以.由于,所以,所以,故,由于,平面,所以平面,由于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方法一]:判别几何关系依题意,,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由于,所以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所以,由于,平面,所以平面.由于,所以,由于,所以,所以,所以,由于,所以当最短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小过作,垂足为,在中,,解得,所以,所以过作,垂足为,则,所以平面,且,所以,所以.[方法二]:等体积转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连接。

第7章立体几何专练14—小题综合练习(二)-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立体几何专练14—小题综合练习(二)-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小题综合练习(二)一、单选题1.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 ) A .若l β⊥,则αβ⊥ B .若αβ⊥,则l m ⊥ C .若//l β,则//αβD .若//αβ,则//l m解:对于A ,l β⊥,且l α⊂,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A ∴正确; 对于B ,当αβ⊥,l α⊂,m β⊂时,l 与m 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B ∴错误; 对于C ,当//l β,且l α⊂时,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C ∴错误; 对于D ,当//αβ,且l α⊂,m β⊂时,l 与m 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D ∴错误. 故选:A .2.鳖臑bi ē n ào 是我国古代对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的称呼.已知三棱锥是一个鳖臑,其中,,,且,,,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是 A .B .C .D .解:如图,由,,且,可得平面,则,又,且,,)A BCD -AB BC ⊥AB BD ⊥BC CD ⊥6AB =3BC =2DC =A BCD -()493π3432π49π3436πAB BC ⊥AB BD ⊥BCBD B =AB ⊥BCD AB CD ⊥BC CD ⊥AB BC B =CD AC ∴⊥则为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直径.,,,,故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为, 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是.故选:.3.《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十尺,高六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10尺,米堆的高为6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堆放的米约为A .17斛B .25斛C .41斛D .58斛解:设米堆所在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尺,则,,米堆的体积为(尺, 米堆的斛数为(斛. 故选:.4.已知四棱锥中,四边形为等腰梯形,,,是等边三角形,且若点在四棱锥的外接球面上运动,记点到AD A BCD -6AB =3BC =2DC =7AD ∴=A BCD -72A BCD -347343()326V ππ==D ()r 12104r π⨯=20r π=∴2211120()666.674312V r h πππ=⨯=⨯⨯⨯≈3)∴66.67411.62≈)C S ABCD -ABCD //AD BC 120BAD ∠=︒SAD ∆SA AB ==P S ABCD -P平面的距离为,若平面平面,则的最大值为ABCD解:依题意,,取的中点,则是等腰梯形外接圆的圆心,是的外心, 作平面,平面,则是人锥的外接球的球心,且,, 设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 则, 则,当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故选:.5.已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分别是,上的点,过作平面,使得,均与平行,且,到的距离分别为2,4,则正四面体的外接球被所截得的圆的面积为A .B .C .D .ABCD d SAD ⊥ABCD d ()12123MBC π∠=BC E E ABCD F SAD ∆OE ⊥ABCD OF ⊥SAB O S ABCD -3OF DE ==2AF =S ABCD -R 22213R SF OF =+=1OE DF ==∴S ABCD -1max d R OE =+=A A BCD -M N AC AD MN αAB CD αAB CD αA BCD -α()11π18π26π27π解:将正四面体补形成棱长为6的正方体, 则的外接球球心即为正方体的中心, 故球的半径, 因为,均与平行, 故与面,平行,到面,的距离分别为2和4, 因为到面的距离为3, 故此时到的距离为1,故被球所截圆半径从而截面圆的面积为. 故选:.6.已知长方体,,,是的中点,点在长方体内部或表面上,且平面,则动点的轨迹所形成的区域面积是A .6B .C .D .9解:如图所示,,,,,分别为,,,,的中点,则,,A BCD -APBQ ECFD -A BCD -O O R ==AB CD ααAPBQ ECFD αAPBQ ECFD O APBQ O ααO r 226r ππ=C 1111ABCD A B C D -2AB AD ==14AA =M 1BB P //MP 11AB D P ()E F G H N 11B C 11C D 1DD DA AB 11////EF B D NH 1////MN B A FG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动点的轨迹是六边形及其内部. 因为,,所以,,到, 所以.故选:.7.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N 分别为棱AB ,11C D 的中点.平面α过1B ,M 两点,且//BN α.设平面α截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为S ,且将正方体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为12:V V ,有如下结论:①34S =,②98S =,③12:1:3V V =,④12:7:17V V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取AD 的中点H ,连结HM ,1HD ,11B D , 由题意得//BD MH ,BD ⊂/平面11HMB D ,MH ⊂平面11HMB D ,//MEFGHN 11AB D P MEFGHN 2AB AD ==14AA =EF HN ==EM MN FG GH ===GM =E GM 229EFGH S S ===梯形D//BD ∴平面11HMB D ,∴平面α即平面11HMB D ,∴截面11HMB D 为等腰梯形,由已知可得11B D =2MH =,11MB HD ==其面积为19(2248S =⨯=.故选:D .8.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120BAC ∠=︒,AP 2AB AC ==,则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 .92π B . C .18π D .40π解: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外接圆心为1O ,过点1O 做底面ABC 的垂线,则球心在垂线上,设球心为O ,连接1OO ,1AO ,1CO ,得到Rt △1OO C ,如图所示:120BAC ∠=︒,2AB AC ==,∴由余弦定理,得222cos1202AB AC BC AB AC+-︒=,解得BC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2sin120BCr =︒,2r ∴=,设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在Rt △1OO C ,中,OCR =,112OO PA ==12CO r ==, ∴222R r =+,∴292R =, ∴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2944182R ππ=⨯=, 故选:C .9.设四面体的六条棱的长分别为1,1,1,1和,且长为的棱异面,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 C .D .解:设四面体的底面是,,,顶点为, 在三角形中,因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1) 取中点,是中点,直角三角形全等于直角,所以在三角形中,a a a ()BCD BC a =1BD CD ==A AD =BCD 02a <<BC E E ACE DCE AED AE ED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 (负值0值舍)(2)由(1)(2)得.另解;可设,,,可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即有, 故选:.10.如图,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底面,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B .平面C .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与平面所成的角∴0a <0a <<AD a =1AB AC BD CD ====BC =ABC ∆BCD∆AE DE ==0a <<A S ABCD -SD ⊥ABCD ()AC SB ⊥//AB SCD SA SBD SC SBDD .与所成的角等于与所成的角 解:底面,底面为正方形,连接,则,根据三垂线定理,可得,故正确;,平面,平面, 平面,故正确; 底面,是与平面所成的角,是与平面所成的,而,,即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与平面所成的角,故正确; ,与所成的角是,与所成的角是,而这两个角显然不相等,故不正确; 故选:. 二、多选题11.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AB 、1BC 的中点,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B SC DC SA SD ⊥ABCD ABCD ∴BD BD AC ⊥AC SB ⊥A //AB CD AB ⊂/SCD CD ⊂SCD //AB ∴SCD B SD ⊥ABCD ASO ∠SA SBD CSO ∠SC SBD SAO CSO ∆≅∆ASO CSO ∴∠=∠SA SBD SC SBD C //AB CD AB ∴SC SCD ∠DC SA SAB ∠DDA .EF 与1BB 垂直 B .EF 与平面11BCC B 垂直C .EF 与1CD 所成的角为45︒D .//EF 平面ABCD解: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棱长为2,则(2E ,1,1),(1F ,2,1),(2B ,2,0),1(2B ,2,2),(0D ,0,0),1(0C ,2,2),(1EF =-,1,0),1(0BB =,0,2),∴10EF BB =,EF ∴与1BB 垂直,故A 正确;(1EF =-,1,0),(0CB =,2,0),2EF CB =,EF ∴与CB 不垂直,EF ∴与平面11BCC B 不垂直,故B 错误;(1EF =-,1,0),1(0C D =,2-,2)-,1111cos 2||||2EF C D EF C D EF C D ∴<>===-,EF ∴与1C D 所成的角为60︒,故C 错误;(1EF =-,1,0),平面ABCD 的法向量(0n =,0,1),0EF n =,EF ⊂/平面ABCD ,//EF ∴平面ABCD ,故D正确.故选:AD .12.如图,四棱锥P ABCD∆是等边三角形,底面ABCD -中,平面PAD⊥底面ABCD,PAD是菱形,且60∠=︒,M为棱PD的中点,N为菱形ABCD的中心,下列结论正确的有BAD()A.直线PB与平面AMC平行B.直线PB与直线AD垂直C.线段AM与线段CM长度相等D.PB与AM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解:如图,连接MN,可知//PB面AMC,故A正确;MN PB,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在菱形ABCD中,60∆为等边三角形.∠=︒,则BADBAD设AD的中点为O,连接OB,OP,则OP AD=,⊥,又OP OB O⊥,OB AD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AD⊥平面POB,PB⊂平面POB,AD PB∴⊥,故B正确;平面PAD ⊥平面ABCD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POB ∆为直角三角形,设4AD =,则OP OB ==,PB ∴=12MN PB =在MAN ∆中,AM AN ==MN =cos AMN ∠=故异面直线PB 与AM . 在MAN ∆中,222AM AN MN ≠+,则ANM ∠不是直角,则AMC ∆不是等腰三角形,即AM 与CM 长度不等,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ABD .13.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P 是平面11DCC D 内不同的两点,N ,Q 是平面ABCD 内不同的两点,且M ,P ,N ,Q CD ∉,E ,F 分别是线段MN ,PQ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MN PQ ,则//EF CDB .若E ,F 重合,则//MP CDC .若MN 与PQ 相交,且//MP CD ,则NQ 可以与CD 相交 D .若MN 与PQ 是异面直线,则EF 不可能与CD 平行解:若//MN PQ ,则M 、N 、P 、Q 四点共面γ,当MN PQ <时,平面11DCC D 、平面ABCD 、平面γ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分别为MP 、NQ 、CD , 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O ,则CD 与平面γ交于点O ,则EF 与CD 不平行,故A 错误; 若E 、F 两点重合,则//MP NQ ,M 、N 、P 、Q 四点共面γ,平面11DCC D 、平面ABCD 、平面γ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分别为MP 、NQ 、CD , 由//MP NQ ,得////MP NQ CD ,故B 正确;若MN 与PQ 相交,确定平面γ,平面11DCC D 、平面ABCD 、平面γ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 分别为MP 、NQ 、CD ,//MP CD ,////MP NQ CD ∴,则NQ 与CD 不可能相交,故C 错误;当MN 与PQ 异面时,如图,连接NP ,取NP 中点G ,连接EG ,FG ,则//EG MP ,MP ⊂平面11DCC D ,EG ⊂/平面11DCC D 、则//EG 平面11DCC D ,假设//EF CD ,CD ⊂平面11DCC D 、EF ⊂/平面11DCC D ,//EF ∴平面11DCC D ,又EFEG E =,∴平面//EFG 平面11DCC D ,同理可得,平面//EFG 平面ABCD ,则平面11//DCC D 平面ABCD ,与平面11//DCC D 平面ABCD CD =矛盾,则假设错误,EF 不可能与CD 平行,故D 正确.故选:BD .14.已知空间中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为空间中给定的一个定点,直线过点a b 50︒P l P且与直线和直线所成的角都是,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当时,满足题意的直线不存在B .当时,满足题意的直线有且仅有1条C .当时,满足题意的直线有且仅有2条D .当时,满足题意的直线有且仅有3条解:过点作,,则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与夹角为或,设直线与、均为角,作面于点,于点,于点,记,或,则有.因为,所以.当时,由,得;当时,由,得. 故当时,直线不存在; 当时,直线有且仅有1条; 当时,直线有且仅有2条; 当时,直线有且仅有3条; 当时,直线有且仅有4条; 当时,直线有且仅有1条.a b (090)θθ︒<︒()15θ=︒l 25θ=︒l 40θ=︒l 60θ=︒l O 1//a a 1//b b 1a 1b α1a 1b 50︒130︒OA 1a 1b θAB ⊥αB 1BC a ⊥C 1BD b ⊥D 1AOB θ∠=22(25BOC θθ∠==︒65)︒12cos cos cos θθθ=1090θ︒︒20cos cos θθ225θ=︒0cos cos25θ︒2590θ︒︒265θ=︒0cos cos65θ︒6590θ︒︒25θ<︒l 25θ=︒l 2565θ︒<<︒l 65θ=︒l 6590θ︒<<︒l 90θ=︒l故,,均正确,错误. 故选:.三、填空题15.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0ABC ∠=︒,2AB BC ==,11CC =,则异面直线1AB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解:连接1B C ,交1BC 于点O ,则点O 为1B C 的中点,取AC 的中点D ,连接BD 、OD ,1//OD AB ∴,BOD ∴∠即为异面直线1AB 与1BC 所成角.120ABC ∠=︒,2AB BC ==,11CC =,1BD ∴=,112OD AB ==112OB BC = 在BOD ∆中,由余弦定理知,2225513cos 25OB OD BD BOD OB OD +-+-∠===.故答案为:35.A B C D ABC16.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1E ,1F 分别为11A B ,11A 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BE 平面1AFC ②1//DF 平面1AE C ③1CE ⊥平面1?ABF ④1A C ⊥平面11AF D解:由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1E ,1F 分别为11A B ,11A C 的中点,知: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棱长为2,对于①,(2B ,2,0),1(2E ,1,2),(2A ,0,0),1(1F ,1,2),(0C ,2,0),1(0BE =,1-,2),1(1AF =-,1,2),(2AC =-,2,0),设平面1AFC 的法向量(n x =,y ,)z , 则120220n AF x y z n AC x y ⎧=-++=⎪⎨=-+=⎪⎩,取1x =,得(1n =,1,0), 110BE n =-≠,1BE ∴与平面1AFC 不平行,故①错误; 对于②,(0D ,0,0),1(1DF =,1,2),1(0AE =,1,2),(2AC =-,2,0),设平面1AE C 的法向量(m a =,b ,)c ,则120220m AE b c m AC a b ⎧=+=⎪⎨=-+=⎪⎩,取1c =,得(2m =-,2-,1),12DF m =-,1DF ∴与平面1AE C 不平行,故②错误;对于③,1(2CE =,1-,2),(0AB =,2,0),12CE AB =-,1CE ∴与平面1ABF 不垂直,故③错误;对于④,1(2A ,0,2),1(2A C =-,2,2)-,1(1AF =-,1,2),1(2AD =-,0,2),112240A C AF =+-=,11440A C AD =-=,11AC AF ∴⊥,11AC AD ⊥, 又11AF AD A =,1A C ∴⊥平面11AF D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④.17.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线段11A B ,AB 的中点,O 为四棱锥11E C D DC -的外接球的球心,点M ,N 分别是直线1DD ,EF 上的动点,记直线OC 与MN所成的角为θ,则当θ最小时,tan θ= . 解:如图,设P ,Q 分别是棱CD 和11C D 的中点,则四棱锥11E C D DC -的外接球即三棱柱11DFC D EC -的外接球,三棱柱11DFC D EC -是直三棱柱,∴其外接球球心O 为上、下底面三角形外心G 和H 连结的中点,由题意,MN 是平面1DD EF 内的一条动直线, 记直线OC 与MN 所成角为θ,则θ的最小值是直线OC 与平面1DD EF 所成角,即问题转化为求直线OC 与平面1DD EF 所成角的正切值,不妨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棱长为2,则2EQ =,1ED =△11EC D 为等腰三角形,∴△11EC D外接圆直径为11152sin 2ED GE EC D ===∠, 则54GE =,53244GQ PH =-==, 如图,以D 为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D ,0,0),1(0D ,0,2),(0C ,2,0),(2F ,1,0),(O 34,1,1), 1(0DD =,0,2),(2DF =,1,0),3(4OC =-,1,1)-,设平面1DD 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12020n DD z n DF x y ⎧==⎪⎨=+=⎪⎩,取1x =,得(1n =,2-,0),则||sin ||||5n OC n OC θ==tan 42θ=.∴当θ最小时,tan θ..18.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为高为其内切球与面PAB 切于点M ,球面上与P 距离最近的点记为N ,若平面α过点M ,N 且与AB 平行,则平面α截该正四棱锥所得截面的面积为 .解:取AB ,CD 中点Q ,R ,连结PQ ,PR ,QR ,取QR 中点S ,连结PS , 则RQ AB ⊥,S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四棱锥P ABCD -是正四棱锥,PS ∴⊥平面ABCD ,PS ∴=在Rt PSQ ∆中,PQ同理,PR =PQR ∴∆是正三角形,∴正四棱锥P ABCD -内切球的球心为正PQR ∆的内心O ,内切球的半径是正PQR ∆的内切圆半径为内切球与平面PAB 的切点M 为正PQR ∆内切圆与直线PQ 的切点,M ∴为PQ 中点,球面上与P 距离最近的点为连结OP 与球面的交点,即在OP 之间,且ON =N ∴为OP 中点,连结MN 并延长交PR 于I ,平面α过M ,N ,I 与直线AB 平行, 设平面α分别与平面PAB ,平面PCD 交于EF ,GH ,AB ⊂平面PAB ,//EF AB ∴,又//AB CD ,CD α∴⊂/,//CD α∴,同理可证//GH CD ,//EF GH ∴,连结GF ,HE ,则梯形EFGH 为所求的截面, RQ AB ⊥,PS AB ⊥,PSRQ S =,AB ∴⊥平面PQR ,IM ⊂平面PQR ,AB IM ∴⊥,//AB EF ,EF IM ∴⊥,连结OQ ,则OQ 为POS ∠的角平分线,30PQO ∴∠=︒,M ,N 是PQ ,PO 的中点,//MN OQ ∴,30PMI PQO ∴∠=∠=︒,而60MPI ∠=︒,90PIM ∴∠=︒,cos30MI PM ∴=︒=sin304PRPI PM =︒==,又//HG CD ,4CDHG ∴==,∴截面梯形EFGH 的面积为11()22S MI EF GH =+=⨯故答案为:。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三棱锥的三视图,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A.B.C.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点P在侧面ABC的射影为O,.∴该三棱锥的体积.故选:B.【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2.(本小题满分12分)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为棱上的点.(1)证明:;(2)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说明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点为中点.【解析】(1)先证明AB⊥AC,然后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能写出各点坐标,由共线可得D(λ,0,1),所以,即DF⊥AE;(2)通过计算,面DEF的法向量为可写成,=(3,1+2λ,2(1-λ)),又面ABC的法向量=(0,0,1),令,解出λ的值即可.试题解析:(1)证明:,又,面又面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且,即:(2)假设存在,设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由题可知面的法向量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即:或(舍)当点为中点时,满足要求.【考点】1、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方法点晴】本题考查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及其应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3.已知正四棱锥中,,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A.B.C.D.【答案】C【解析】设正四棱锥的高为,则,则,,所以四棱锥的体积,,由得,所以体积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所以当时,体积有最大值,故选C.【考点】1.多面体体积;2.导数与函数最值.【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多面体体积公式、导数与函数等知识,属中档题.解决此类问题的两大核心思路:一是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结合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求解;二是建立目标函数的数学思想,选择合理的变量,利用导数、基本不等式或配方法求其最值.4.设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且长度分别为,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其外接球的直径,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考点】球的表面积公式.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答案】【解析】该几何体为一个四棱锥,高为,底面为矩形,长宽分别为,因此体积为【考点】三视图6.已知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B.若C.若D.若【答案】C【解析】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所以A选项不正确;两个平面内存在两条平行的直线时,两平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所以B选项不正确;,又,,所以C选项正确;若,则或,所以D不正确.故D正确.【考点】1线面位置关系;2面面位置关系.【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属于容易题.解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重要字眼“真命题”,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解决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类试题时一定要万分小心,除了作理论方面的推导论证外,利用特殊图形进行检验,也可作必要的合情推理.7.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答案】C【解析】对①,因为直线平面,∥,则,又直线,所以,①对;对②,与的关系是:平行、相交或异面,②错;对③,因为直线平面,∥,所以,又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③对;对④,与可以平行或相交,④错,所以选C.本题可借助于长方体去判定.【考点】1.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属于中档题.解决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类试题时一定要万分小心,除了作理论方面的推导论证外,利用特殊图形或长方体作为载体进行检验,也可作必要的合情推理.8.利用一个球体毛坯切削后得到一个四棱锥P—ABCD,其中底面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则球体毛坯体积的最小值应为()A.B.C.D.【答案】D【解析】若使得球体毛坯体积最小,则四棱锥各顶点应都在球上,由题意,将四棱锥补成一个长方体,则转化为求长方体外接球体积,长方体体对角线为外接球直径,体对角线长为,所以球的半径为,体积为.【考点】多面体的外接球.9.(2007•山东)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利用三视图的作图法则,对选项判断,A的三视图相同,圆锥,四棱锥的两个三视图相同,棱台都不相同,推出选项即可.解:正方体的三视图都相同,而三棱台的三视图各不相同,圆锥和正四棱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所以,正确答案为D.故选D【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10.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为正方形,俯视图是腰长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体积为;表面积为【解析】由题意可知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如图为四棱锥,是正方体的一部分,正方体的棱长为2;所以几何体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一半减去,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表面积为【考点】三视图,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11.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中正视图中半圆的半径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根据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几何体的形状是一个长为,宽为,高为的长方体挖去一个直径为高为的圆柱,该几何体的体积为,选A.【考点】1、三视图;2、组合体的体积.12.如图是一建筑物的三视图(单位:米),现需将其外壁用油漆刷一遍,若每平方米用漆千克,则共需油漆的总量为()A.千克B.千克C.千克D.千克【答案】B【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可间房由底部长宽高分别为的长方体与底面半径.母线长分别为圆锥体组合而成,所以其可刷漆的表面积为,则需要漆的总量为千克,故正确选项为B.【考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若=(2,﹣1,0),=(3,﹣4,7),且(λ+)⊥,则λ的值是()A.0B.1C.﹣2D.2【答案】C【解析】利用(λ+)⊥⇔即可得出.解:∵=λ(2,﹣1,0)+(3,﹣4,7)=(3+2λ,﹣4﹣λ,7),(λ+)⊥,∴,∴2(3+2λ)﹣(﹣4﹣λ)+0=0,解得λ=﹣2.故选C.【考点】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1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BC,AB⊥AD,AB⊥PA,BC=2AB=2AD=4BE,平面PAB⊥平面ABCD,(Ⅰ)求证:平面PED⊥平面PAC;(Ⅱ)若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求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解析】(I)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出PA⊥平面ABCD,从而得到AB、AD、AP两两垂直,因此以AB、AD、AP为x轴、y轴、z轴,建立坐标系o﹣xyz,得A、D、E、C、P的坐标,进而得到、、的坐标.由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算出且,从而证出DE⊥AC且DE⊥AP,结合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出ED⊥平面PAC,从而得到平面PED⊥平面PAC;(II)由(Ⅰ)得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是,算出、夹角的余弦,即可得到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由此建立关于θ的方程并解之即可得到λ=2.利用垂直向量数量积为零的方法,建立方程组算出=(1,﹣1,﹣1)是平面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结合平面PAC的法向量,算出、的夹角余弦,再结合图形加以观察即可得到二面角A ﹣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Ⅰ)∵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AB⊥PA∴PA⊥平面ABCD结合AB⊥AD,可得分别以AB、AD、AP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可得A(0,0,0)D(0,2,0),E(2,1,0),C(2,4,0),P(0,0,λ)(λ>0)∴,,得,,∴DE⊥AC且DE⊥AP,∵AC、AP是平面PAC内的相交直线,∴ED⊥平面PAC.∵ED⊂平面PED∴平面PED⊥平面PAC(Ⅱ)由(Ⅰ)得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是,设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为θ,则,解之得λ=±2∵λ>0,∴λ=2,可得P的坐标为(0,0,2)设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x0,y,z),,由,,得到,令x0=1,可得y=z=﹣1,得=(1,﹣1,﹣1)∴cos<,由图形可得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是锐角,∴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15.已知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侧棱长为,则正三棱锥的体积为.【答案】【解析】∵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为,可得底面中心到三角形顶点的距离为,∵正三棱锥侧棱长为,∴正三棱锥的高,所以三棱锥的体积.所以答案应填:.【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16.在等腰梯形中,,,,是的中点,将梯形绕旋转,得到(如图).(I)求证:;(II)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I)由题意容易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为等腰梯形,,四边形是菱形,可证得,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得平面,从而证得;(II)易证平面,以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根据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I)证明:,是的中点,.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为等腰梯形,,,四边形是菱形,,,即.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II)解:平面,同理平面.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设平面的法向量为,,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空间中垂直关系的证明及空间向量的应用.1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是上底面A1B1C1D1内一动点,则三棱锥P-ABC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的面积的比为.【答案】【解析】因为三棱锥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三角形, 正视图和侧视图三角形的底边长都是正方体的棱长,高都是到底面的距离(都是正方体的棱长),所以,三棱锥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面积相等,即比值为,故答案为.【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三角形面积公式.18.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平行四边形,高为的棱柱,体积为,故选B.【考点】几何体的体积.19.如图,矩形O′A′B′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A′=6,O′C′=2,则原图形OABC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矩形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所以根据画直观图的基本原理知原图形是底边长为的平行四边形,其高是,因此面积是,故答案为.【考点】1、画直观图的基本原理;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0.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由正方体截取两个角得到,如图所示,故体积为.【考点】三视图.21.如图所示,四棱锥的底面是梯形,且,平面,是中点,.(Ⅰ)求证:平面;(Ⅱ)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答案】(I)证明见解析;(II).【解析】(I)取的中点,连结,证得,从而证得平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即可证明平面;(II)分别以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出平面和向量,即可利用向量所成的角,得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试题解析:(Ⅰ)证明:取的中点,连结,如图所示.因为,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因为点是中点,所以,且.又因为,且,所以,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平面.(Ⅱ)解:设点O,G分别为AD,BC的中点,连结,则,因为平面,平面,所以,所以.因为,由(Ⅰ)知,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为正三角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故两两垂直,可以点O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所以,,,设平面的法向量,则所以取,则,设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因为,所以,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22.如图,在三棱台中,平面平面,,BE=EF=FC=1,BC=2,AC=3.(Ⅰ)求证:BF⊥平面ACFD;(Ⅱ)求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解析】(Ⅰ)先证,再证,进而可证平面;(Ⅱ)方法一:先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在中计算,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方法二: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计算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而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Ⅰ)延长,,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因为平面平面,且,所以平面,因此.又因为,,,所以为等边三角形,且为的中点,则.所以平面.(Ⅱ)方法一:过点作于Q,连结.因为平面,所以,则平面,所以.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得.在中,,,得.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方法二:如图,延长,,相交于一点,则为等边三角形.取的中点,则,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以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的方向为,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因此,,,.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取;由,得,取.于是,.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线面垂直,二面角.【方法点睛】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23.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B.c至多与a、b中的一条相交C.c与a、b都相交D.c与a、b都不相交【答案】A【解析】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判断求解.解:由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知:对于B,c可以与a、b都相交,交点为不同点即可,故B不正确;对于C,a∥c,b∩c=A,满足题意,故C不正确;对于D,c与a、b都不相交,则c与a、b都平行,所以a,b平行,与异面矛盾,故D不正确;对于A,由B,C、D的分析,可知A正确故选:A.2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160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直三棱柱和一个四棱锥组合的组合体,其中直三棱柱的底面为左视图,高为,故体积.四棱锥的底面为边长为的正方形,高为,所以体积,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A.【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及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属于中档题.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求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时若所给的几何体为柱体椎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求解;(2)求组合体的体积时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组合体,不能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进行求解. (3)求以三视图为背景的几何体的体积时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25.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立方寸),则图中的x为()A.1.2B.1.6C.1.8D.2.4【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即,解得,故选B.【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体积.2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cm3A.4+B.4+C.6+D.6+【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是一个半圆柱与一个直三棱柱的组合体,半圆柱的底面半径为,高为;直三棱柱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高为.∴.故本题选D.【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27.在正方体中,是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若正方体边长为1,则四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_.【答案】;【解析】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考点】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以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28.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点为棱的中点.(1)证明:;(2)若为棱上一点,满足,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求得,,可得,即可证结论;(2)先根据确定的位置,在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可证平面一个的法向量为,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即可得结论.试题解析:(1)证明:依题意,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由为棱的中点,得.向量,,故.所以.(2)向量,,,.由点在棱上,设,.故.由,得,因此,,解得.即.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即.不妨令,可得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取平面的法向量,则.易知,二面角是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考点】1、空间直线垂直的判定;2、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29.如图,在三棱锥中,底面,且,点是的中点, 交于点.(1)求证:平面;(2)当时, 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垂直的证明与寻找,往往从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线面垂直性质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另一是结合平几条件,如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得(2)求三棱锥体积,关键在于确定高,即线面垂直.由(1)得平面,因此,这样只需在对应三角形中求出对应边即可.试题解析:(1)底面,面,又因为是的中点, 面由已知平面.(2)平面,平面,而,又又平面而.【考点】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定理,三棱锥体积【思想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30.过球表面上一点引三条长度相等的弦,且两两夹角都为60°,若球半径为,求弦的长度___________.【答案】【解析】依题意可知,这是一个正四面体的外接球. 若一个正四面体边长为,其外接球半径公式为:,即.【考点】球的内接几何体.【思路点晴】对棱相等的三棱锥,设三对棱长分别为,如下图所示三棱锥,请同学们推导其外接球半径公式,特别地,若一个正四面体边长为,其外接球半径公式为:.设几何体底面外接圆半径为,常见的图形有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矩形,它们的外心可用其几何性质求;而其它不规则图形的外心,可利用正弦定理来求.2.若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则其体对角线长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球心是其体对角线中点.找几何体外接球球心的一般方法:过几何体各个面的外心分别做这个面的垂线,交点即为球心.3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根据给定的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表示,左侧是一个底面半径为,高为半个圆锥,几何体的右侧是一个底面为底边为,高为的等腰三角形三棱锥,其中三棱锥的高为,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D.【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体积的计算.32.已知直线与平面平行,是直线上的一定点,平面内的动点满足:与直线成.那么点轨迹是()A.两直线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答案】C【解析】题意画图如下,是直线上的定点,有一平面与直线平行,平面内的动点满足的连线与成角,因为空间中过与成角的直线组成两个相对顶点的圆锥,即为平行于圆锥轴的平面,点可理解为是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点,所以点的轨迹为双曲线,故选C.【考点】1、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圆锥曲线的定义.33.三棱锥内接于球,,当三棱锥的三个侧面积和最大时,球的体积为.【答案】【解析】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时取得最大值,所以当两两垂直时,侧面积和取得最大值.此时,由于三棱锥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所以可以补形为正方体,三棱锥的外接球即正方体的外接球,其直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故求的体积为.【考点】几何体的外接球.【思路点晴】设几何体底面外接圆半径为,常见的图形有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矩形,它们的外心可用其几何性质求;而其它不规则图形的外心,可利用正弦定理来求.若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则其体对角线长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球心是其体对角线中点.找几何体外接球球心的一般方法:过几何体各个面的外心分别做这个面的垂线,交点即为球心.三棱锥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棱长分别为,则其外接球半径公式为: .34.如图,在直三棱柱中,,过的中点作平面的垂线,交平面于,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B.C.D.【答案】C【解析】连接,则,由直三棱柱得,因此,因此为的中点,过作于,则为与平面所成角, ,选C.【考点】线面角35.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底面是直角梯形,(1)在上确定一点,使得平面,并求的值;(2)在(1)条件下,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2)【解析】(1)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线线平行,再根据平行得相似,即得比例关系:取。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A.1B.2C.3D.4【答案】B【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6,8;三棱柱高为12.得到的最大球为直角三角形的内切球,其半径为,选B.【考点】三视图2.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是等腰梯形,俯视图中的曲线是两个同心的半圆组成的半圆环,侧视图是直角梯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知:,,∴.【考点】三视图.3.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从该几何体的实心外接球中挖去该几何体,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注: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A.133B.100C.66D.166【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底面半径为3,搞为8的圆柱.其外接球时半径为5的球.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表面积的和,即.故选D.【考点】多面体及与其外接球的关系及几何体表面积计算问题.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五面体,其中内接于圆,是圆的直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平面.(1)证明:;(2)若,,且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试求该几何体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8.【解析】(1)将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再转化为证明(由直径可证)与(由平面可证);(2)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来确定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并确定的长,进而可求得几何体的体积.试题解析:(1)证明:是圆的直径,,又平面,又平面,且,平面又平面,(2)设,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如图所示则,,,由(Ⅰ)可得,平面,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条件得,,即不妨令,则,,.又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考点】1、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二面角;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睛】用空间向量处理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时,除要有应用空间向量的意识外,关键是根据空间图形的特点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若坐标系选取不当,计算量就会增大.总之树立用数解形的观念,即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常考虑以特殊点为坐标原点(如中点、正方体的顶点),特殊直线(如有两两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来建立.5.如图,在多面体中,为菱形,,平面,平面,为的中点,若平面.(1)求证:平面;(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解析】(1)证明线面垂直,只要证明这条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即可,取中点,连接,可证,先证,即可证明,即可证明结论成立;(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由空间向量公式直接计算即可.试题解析:(1)取AB的中点M,连结GM,MC,G为BF的中点,所以GM //FA,又EC面ABCD, FA面ABCD,∵CE//AF,∴CE//GM,∵面CEGM面ABCD=CM,EG// 面ABCD,∴EG//CM,∵在正三角形ABC中,CM AB,又AF CM∴EG AB, EG AF,∴EG面ABF.(2)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AB=2,则B()E(0,1,1) F(0,-1,2)=(0,-2,1),=(,-1,-1),=(,1, 1),设平面BEF的法向量=()则令,则,∴=()同理,可求平面DEF的法向量 =(-)设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考点】1.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空间向量的应用.【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向量的应用,属中档题.解答空间几何体中的平行、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求二面角,则通过求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间接求解.此时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正确求出各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所在.6.三棱锥及其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下图所示,,则棱的长为.【答案】.【解析】由已知三视图可知,平面,且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在中,,边上的高为,所以.在中,由可得,故应填.【考点】1、三视图.【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的计算,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中档题.其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错误:其一是不能准确利用已知条件的三视图得出原几何体的空间形状,即不能准确找出该几何体中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导致出现错误;其二是计算不仔细,导致结果出现错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处理三视图与原几何体之间的关系.7.在三棱锥中,平面为侧棱上的一点,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B.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C.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D.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答案】C【解析】∵平面,∴,又,∴平面,∴,又由三视图可得在中,为的中点,∴平面.又平面.故.故选:C.【考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3.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的侧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C【解析】题设三视图是下图中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三视图中的尺寸,知其体积为,故选C.【考点】三视图与几何体的体积.9.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B1C⊥AB,侧面BCC1B1为菱形.求证:(Ⅰ)DE∥平面ABC1;(Ⅱ)B1C⊥DE.【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证明见解析.【解析】(Ⅰ)取AA1的中点F,连DF,FE,根据中点易证线线平行,从而平面DEF∥平面ABC1,又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Ⅱ)在菱形中B1C⊥BC1,又B1C⊥AB,易证B1C⊥平面ABC1,再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得:B1C⊥平面DEF,从而证明B1C⊥DE.试题解析:(Ⅰ)如图,取AA1的中点F,连DF,FE.又因为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所以DF∥AC1,EF∥AB.因为DF平面ABC1,AC1平面ABC1,故DF∥平面ABC1.同理,EF∥平面ABC1.因为DF,EF为平面D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DEF∥平面ABC1.因为DE平面DEF,所以DE∥平面ABC1.(Ⅱ)因为三棱柱ABC A1B1C1的侧面BCC1B1为菱形,故B1C⊥BC1.……9分又B1C⊥AB,且AB,BC1为平面ABC1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B1C⊥平面ABC1.而平面DEF∥平面ABC1,所以B1C⊥平面DEF,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考点】1、线面平行;2、面面平行;3、线面垂直;4、三角形中位线.【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得线线平行的常用证明方法,构造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是最常用方法.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10.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C.【解析】A:或者,异面,故A错误;B: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可知B错误;C:正确;D:或,故D错误,故选C.【考点】空间中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1.已知三条不重合的直线和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B.若,,且,则C.若,,则D.若,,且,则【答案】D【解析】A.若,,则,错,有可能;B.若,,且,则,错,有可能;C.若,,则,错,有可能,或异面;D.若,,且,则,正确【考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2.如图,三角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底面,,点是的中点,点在上,且.(1)证明:平面平面;(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由底面,可得,又,可证的平面,问题得证;(2)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容易作出平面的垂线,即得斜线的射影,找出角,解直角三角形可得线面角的正弦.试题解析:(1)证明∵底面,底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解:过点作,连结.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为直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又∵,∴,,∴.即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空间垂直关系的应用和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方法点晴】证明面面垂直只能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就得证明线线垂直,结合题中已知的垂直条件,分析容易找到哪个平面的垂线,逐步完成证明,组织步骤时一定要思路条理;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遵循作—证(指)—求—答的解题步骤,应当结合条件和前面证明的结论找到平面的垂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有了平面的垂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过直线上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即为平面的垂线,连接垂足和斜足即得射影,找到线面角后解直角三角形得解.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A.B.C.D.【答案】A【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锥S-ABC,其中D为AC中点,且SD垂直平面ABC,BD垂直AC,则球心在SD上,设球半径为R,则外接球表面积为,选A.【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1.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由多面体的三视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并画出其直观图.2.三视图中“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因此,可以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及相关数据推断出原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关数据.14.已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半径为的球面上,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点是线段的中点,过点作球的截面,则截面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过作球的截面,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半径最小,所以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面积有最小值.设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为,在中,,所以.在中,,所以,所以截面面积为【考点】1、多面体的外接球;2、球的截面圆性质.【方法点睛】“切”“接”问题的处理规律:①“切”的处理:解决与球的内切问题主要是指球内切多面体与旋转体,解答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②“接”的处理:把一个多面体的几个顶点放在球面上即为球的外接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15.(2015•金家庄区校级模拟)如图正方形BCDE的边长为a,已知AB=BC,将△ABE沿BE边折起,折起后A点在平面BCDE上的射影为D点,则翻折后的几何体中有如下描述:①AB与DE所成角的正切值是;②AB∥CE;③VB﹣ACE的体积是a2;④平面ABC⊥平面ADC;⑤直线EA与平面ADB所成角为30°.其中正确的有.(填写你认为正确的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①由于BC∥DE,则∠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②AB和CE是异面直线;③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VB ﹣ACE的体积;④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⑤根据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解:由题意,AB=BC,AE=a,AD⊥平面BCDE,AD=a,AC= a①由于BC∥DE,∴∠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AB=a,BC=a,AC=a,∴BC⊥AC,∴tan∠ABC=,故①正确;②由图象可知AB与CE是异面直线,故②错误.③VB﹣ACE的体积是S△BCE×AD=×a3=,故③正确;(4)∵AD⊥平面BCDE,BC⊂平面BCDE,∴AD⊥BC,∵BC⊥CD,AD∩CD=D,∴BC⊥平面ADC,∵B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DC,故④正确;⑤连接CE交BD于F,则EF⊥BD,∵平面ABD⊥平面BDE,∴EF⊥平面ABD,连接F,则∠EAF为直线AE与平面ABD所成角,在△AFE中,EF=,AE=a,∴sin∠EAF==,则∠EAF=30°,故⑤正确,故正确的是①③④⑤故答案为:①③④⑤【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答案】.【解析】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所以.【考点】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7.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三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是.【答案】【解析】由题意可得:把三棱柱补成底面以2为边长的正方形,以为高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所以,所以该球的表面积是;故填.【考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8.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该几何体可以是下列几何体中的()①三棱台,②四棱台,③五棱台,④圆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规则可知,该几何体可能为四棱台或圆台,故选D.【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只是给出了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从而可得这个几何体可能是四棱台或圆台.19.在直三棱柱中,,,且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等于,设.(1) 求的值;(2) 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 (2)【解析】(1)由BC ∥B 1C 1可得∠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从而∠A 1BC =60°,再由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已知可得,即可求得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的面积, 又可得平面,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可求得.试题解析:(1)∵BC ∥B 1C 1,∴∠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即∠A 1BC =60°,又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 ∴;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 即:, △的面积,又平面,所以,所以.【考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20. 如图,在四棱锥中,已知棱,,两两垂直,长度分别为1,2,2.若(),且向量与夹角的余弦值为.(1)求的值;(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2).【解析】(1)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的坐标,根据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列出关于的方程可求;(2)设岀平面的法向量为,根据,进而得到,从而求出,向量的坐标可以求出,从而可根据向量夹角余弦的公式求出,从而得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试题解析:(1)依题意,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所以,从而,则由,解得(舍去)或. (2)易得,,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即,且,所以,不妨取,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又易得,故,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 1、空间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2、利用向量求直线和平面说成角的正弦.21.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分别是棱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证:平面平面.【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证明线面平行,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平行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平行的寻找与证明,往往需结合平面几何条件,如本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得(2)证明面面垂直,一般利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面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面垂直的证明,需多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先由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得,再由平面得,即,从而得平面试题解析:(1)设,连结,因为,为的中点,所以,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为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因为平面,平面所以,由(1)同理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因为,所以平行四边形为菱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方法二)连结,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为的中点,所以,由(1),所以又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考点】线面平行判定定理,面面垂直判定定理2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因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有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下面为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柱体的一半、上面是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锥体的一半,所以体积为,故选A.【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圆柱及圆锥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属于难题.三视图问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热点.观察三视图并将其“翻译”成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不但要注意三视图的三要素“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还要特别注意实线与虚线以及相同图形的不同位置对几何体直观图的影响.23.已知如图所示的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均在球的球面上,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球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的中点为的外心,连接,则,又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所以平面,上的每一点到距离相等,因此正三角形的中心即是外接球球心,其半径也是外接球半径,所以球半径,求体积为,故选C.【考点】1、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2、面面垂直及球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面面垂直及三棱锥外接球体积的求法,属于难题.要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是求出求的半径,求外接球半径的常见方法有:①若三条棱两垂直则用(为三棱的长);②若面(),则(为外接圆半径);③可以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④特殊几何体可以直接找出球心和半径.本题是根据方法④直接找出球心并求出半径进而得到求体积的.24.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2)设与交于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证明线线垂直,本题中,由于是中点,因此有,而与垂直,从而与平面垂直,结论得证;(2)要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考虑三棱锥,的面积易求(为面积的一半),另外由(1)的结论,此三棱锥以为底时,是高,体积易求,从而所求距离易得.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平面,故,又为正方形,故故,故(2)连接交于点,连接,则交线为,又,故,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故为的中点,又,故为三棱锥的高又故,又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考点】线面垂直的判断,点到平面的距离.2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2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根据给定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正方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的红线部分,是一个棱长为的正四面体,所以此几何体的表面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与表面积.2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cm2,体积是______cm3.【答案】80,40【解析】由三视图知该组合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放置了一个小正方体,,.【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解决由三视图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是先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准确利用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Ⅰ)求证:平面;(Ⅱ)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在棱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Ⅰ)见解析;(Ⅱ);(Ⅲ)存在,.【解析】(Ⅰ)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AB⊥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利用向量法可求出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假设存在,根据A,P,M三点共线,设,根据BM∥平面PCD,即(为平面PCD的法向量),求出的值,从而求出的值.试题解析:(Ⅰ)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所以.又,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Ⅲ)设是棱上一点,则存在使得.因此点.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当且仅当,即,解得.所以在棱上存在点使得平面,此时.【考点】空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线面角的计算;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名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常作的辅助线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可以证明线线垂直(必要时可以通过平面几何的知识证明垂直关系),构造(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得到点到面的距离等.2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菱形,,平面,,点分别为和中点.(1)求证:直线平面;(2)求三棱锥的表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线面平行,一般先证线线平行,考虑到,是中点,因此取的中点,可证得且,从而得平行四边形,因此有,最终得线面平行;(2)要求三棱锥的表面积,必须求得它的各个面的面积,由平面,得,三角形和的面积可求,由题设又可证,这样就有,另两个面的面积又可求得.试题解析:(1)证明:作FM∥CD交PC于M.∵点F为PD中点,∴. ∴,∴AEMF为平行四边形,∴AF∥EM,∵,∴直线AF平面PEC.(2)连结可知,,由此;;;;因此三棱锥的表面积.【考点】线面平行的判断,多面体的表面积.30.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中,在线段上,且,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三棱锥的体积为()A.1B.C.D.与点的位置有关【答案】B【解析】由于是定值,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因此点平面的距离是.所以三棱锥的体积,应选B.【考点】三棱锥体积的运算.31.如图,在多面体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是矩形,且平面平面,,和分别是和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求证;(2)借助题设条件及转化化归的思想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证明:设,连接,在中,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则到平面的距离为的一半,又因为,所以,所以.【考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棱锥公式的运用.32.如图,在三棱柱中,,,,在底面的射影为的中点,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依题意有,,故平面.根据分析有,故平面;(2)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得余弦值为.试题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由题意得:平面,所以.因为,所以,,故平面.由分别为的中点,得且,从而且,所以为平行四边形,故,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作,且,连结.由,,得,由,,得与全等.由,得,因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得,,由余弦定理得.方法二: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因此,,,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即,可取.由,即,可取,于是.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钝角,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从左往右为半个圆锥,一个圆柱,一个半圆,故体积为.【考点】三视图.34.如图,在四棱柱中,底面,为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不包括两点),平面与平面交于.(1)证明:;(2)证明:平面.【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要证线线垂直,一般可证线面垂直,观察题中垂直条件,平面,则有,题中又有,从而有平面,因此结论得证;(2)要证线面平行,就是要证线线平行,直线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因此要得平行,就要有线面平行,而这由可得平面,从而,结论得证.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2)在四棱柱中,,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平面与平面交于,所以,因为,所以,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名师】证明线面(面面)平行(垂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试题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试题

2008年某某地区数学科高三立体几何复习卷 选择题1、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对于下列结论:①11;BD DC ⊥1平面A ②111AC AD 和所成的角为45;③点A 与点1C 在该正方体外接球表面上的球面距离为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 1C. 2D. 32、已知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和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 、n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α⊥m n m ,//,则α⊥n ②若βαβα//,,则⊥⊥m m③若βαβα⊥⊂⊥则,,//,n n m m ④若n m n m //,,,//则=βαα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若直线m 、n 都平行于α,则n m // B.设βα--l 是直二面角,若直线,l m ⊥则β⊥m C.若m 、n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依次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且n m ⊥,则α⊂n 或α//n D.若直线m 、n 是异面直线,α//m ,则n 与α相交4、过半径为2的球O 表面上一点A 作球O 的截面,若OA 与该截面所成的角是60°则该截面的面积是( )A .πB. 2π C. 3πD. π325、如图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cm ,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 是( )A.8cmB.6 cmC.2(1+3)cm)c m6、有共同底边的等边三角形ABC 和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则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31B.41C.43D.227、给出下列命题:○1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正棱锥 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3侧棱和底面成等角的棱锥是正棱锥 ④侧面和底面所成二面角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8、若底面边长为a 的正四棱锥的全面积与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全面积相等,那么这个正四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3B .63C .133D .2626 9、已知直线a 、b 、c 和平面α、β,有下列命题:①若βα//,//a α,则//a β;②若,a b a α⊥⊥,b β⊥,则αβ⊥;③若,a αββ⊥⊥,则//a α;④若//,a ααβ⊥,则a 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10、已知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a ,E 为CD 上一点,且1:2:=ED CE ,则截面△ABE 的面积是( )A .242a B .222a C .21217a D .21219a 11、菱形ABCD 的边长为G F E A a ,,,60,0=∠,H 分别在AB 、BC 、CD 、DA 上,且3a DH DG BF BE ====,沿EH 与FG 把菱形的两个锐角对折起来,使A 、C 两点重合,这时A 点到平面EFGH 的距离为( )A.2aB.22aC .a 23D.()a 13- 12、已知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A BCD -的中截面为M,则其内切球球心O 到平面M 的距离为A BCD 1A 1B 1C 1D( ). A.4aB.66aC.612aD.28a 13、已知球O 半径是1,A 、B 、C 是球面上三点,且A 与B 、A 与C 、B 与C 的球面距离为,3,2,2πππ则四面体OABC 的体积为( ) A .122B .43C .123D .4214、正三棱锥S —ABC 中,M 、N 分别是SC 、BC 中点,MN⊥AM,若侧棱32=SA ,则此正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 .12πB .32πC .36πD .48π二.填空题15、如图,ABCD 为矩形,3AB =,1BC =,//EF BC ,且2AE EB =,G 为BC 中点,K 为ADF ∆的外心. 沿EF 将矩形折成一个120︒的二面角A EF B --, 则此时KG 的长是16、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平面ABC ,1SA AB ==,2BC =,P 为棱SB 上的动点,且AP PC +的最小值为5,则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体积为.17、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都在直径为3的球面上,AA 1=AB =2,点E 是DD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E 与B 1D 所成角的大小为是__________.18、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C 1C 的 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P 是A 1B 1上的任意 点,则直线BM 与OP 所成的角为. 19、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A —BD —C ,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AC ⊥BD ; 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③AB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60°④AB 与CD 所成的角为60°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写出所有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 三.解答题20、如图,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棱AD 、CD 的中点,O 是点A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Ⅰ)求直线EF 与直线BC 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点O 到平面ACD 的距离;(Ⅲ)求二面角A —BE —F 正切值的大小.21、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AD=DC=3,DD 1=4,E 是A 1A 的中点. (Ⅰ)求证:;//1BED C A 平面PD B AC E (Ⅱ)求二面角E —BD —A 的大小; (Ⅲ)求点E 到平面A 1BCD 1的距离.2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B ⊥平面ABCD ,MA ∥PB ,PB =AB =2MA . (Ⅰ)证明:AC ∥平面PMD ;(Ⅱ)求直线BD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的大小;(Ⅲ)求平面PM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23、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 点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为A ,且2==AB PA ,E 为PD 中点. (Ⅰ)证明:PB //平面AEC ;(Ⅱ)证明:平面⊥PCD 平面PAD ; (Ⅲ)求二面角D AC E --的正切值.24、如图,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21===CA CB C C ,CB AC ⊥,D 、E 分别是棱C C 1、11C B 的中点.A B C D P OM(1)求点B 到平面CA C A 11的距离; (2)求二面角A D A B --1的大小;(3)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得EF ⊥平面BD A 1?若存在,确定其位置并证明结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高三立体几何复习卷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对于下列结论:①11;BD DC ⊥1平面A ②111AC AD 和所成的角为45;③点A 与点1C 在该正方体外接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C )A.0B. 1C. 2D. 32、已知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和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 、n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α⊥m n m ,//,则α⊥n ②若βαβα//,,则⊥⊥m m③若βαβα⊥⊂⊥则,,//,n n m m ④若n m n m //,,,//则=βαα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D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C ) A.若直线m 、n 都平行于α,则n m // B.设βα--l 是直二面角,若直线,l m ⊥则β⊥m C.若m 、n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依次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且n m ⊥,则α⊂n 或α//n D.若直线m 、n 是异面直线,α//m ,则n 与α相交4、过半径为2的球O 表面上一点A 作球O 的截面,若OA 与该截面所成的角是60°则该截面的面积是( A )A .πB. 2π C. 3πD. π325、如图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cm ,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 是( A )A.8cmB.6 cmC.2(1+3)cm )c m6、有共同底边的等边三角形ABC 和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则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B )A.31B.41C.43D.227、给出下列命题:○1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正棱锥 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3侧棱和底面成等角的棱锥是正棱锥④侧面和底面所成二面角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A BCD 1A 1B 1C 1D锥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A )A.0 B.1 C.2 D.38、若底面边长为a 的正四棱锥的全面积与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全面积相等,那么这个正四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A .33B .63C .133D .2626 9、已知直线a 、b 、c 和平面α、β,有下列命题:①若βα//,//a α,则//a β;②若,a b a α⊥⊥,b β⊥,则αβ⊥;③若,a αββ⊥⊥,则//a α;④若//,a ααβ⊥,则a 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D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10、已知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a ,E 为CD 上一点,且1:2:=ED CE ,则截面△ABE 的面积是( D )A .242a B .222a C .21217a D .21219a 11、菱形ABCD 的边长为G F E A a ,,,60,0=∠,H 分别在AB 、BC 、CD 、DA 上,且3a DH DG BF BE ====,沿EH 与FG 把菱形的两个锐角对折起来,使A 、C 两点重合,这时A 点到平面EFGH 的距离为(A )A.2aB.22aC .a 23D.()a 13- 12、已知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A BCD -的中截面为M,则其内切球球心O 到平面M 的距离 为( C ). A.4aB.66aC.612aD.28a 13、已知球O 半径是1,A 、B 、C 是球面上三点,且A 与B 、A 与C 、B 与C 的球面距离为,3,2,2πππ则四面体OABC 的体积为( C ) A .122B .43C .123D .4214、正三棱锥S —ABC 中,M 、N 分别是SC 、BC 中点,MN⊥AM,若侧棱32=SA ,则此正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C )A .12πB .32πC .36πD .48π二.填空题15、如图,ABCD 为矩形,3AB =,1BC =,//EF BC ,且2AE EB =,G 为BC 中点,K 为ADF ∆的外心. 沿EF 将矩形折成一个120︒的二面角A EF B --,则此时KG 的长是316、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平面ABC ,1SA AB ==,2BC =,P 为棱SB 上的动点,且AP PC +的最小值为5,则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体积为43π.17、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都在直径为3的球面上,AA 1=AB =2,点E 是DD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E 与B 1D 所成角的大小为是__________. 18、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C 1C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P 是A 1B 1上的任意点,则直线BM 与OP 所成的角为2π. 19、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A —BD —C ,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AC ⊥BD ; 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③AB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60°④AB 与CD 所成的角为6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④ .(写出所有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 三.解答题20、如图,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棱AD 、CD 的中点,O 是点A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Ⅰ)求直线EF 与直线BC 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点O 到平面ACD 的距离;(Ⅲ)求二面角A —BE —F 正切值的大小. 方法一:(Ⅰ)因为E 、F 分别是棱AD 、CD 的中点, 所以EF∥AC.所以∠BCA 是EF 与BC 所成角. ∵正四面体ABCD ,∴△ABC 为正三角形, 所以∠BCA = 60°.即EF 与BC 所成角的大小是60° (Ⅱ)解法1:如图,连结AO ,AF ,因为F 是CD 的中点,且△ACD,△BCD 均为正三角形, 所以BF⊥CD,AF⊥CD.因为BF∩AF = F, 所以CD⊥面AFB.因为CD ⊂在ACD , 所以面AF B⊥面ACD.因为ABCD 是正四面体,且O 是点A 在面BCD 内的射影, 所以点O 必在正三角形BCD 的中线BF 上, 在面ABF 中,过O 做OG⊥AF,垂足为G , 所以OG⊥在ACD.即OG 的长为点O 到面ACD 的距离.因为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在△ABF 中,容易求出AF = BF=23,OF=63,AO = 36, 因为△AOF∽△OGF, 故由相似比易求出OG =.96 所以点O 到平面ACD 的距离是.96 解法2:如图,连结AO ,CO ,DO ,所以点O 到平面ACD 的距离就是三棱锥 O —ACD 底面ACD 上的高h .与解法1同理容易求出OF=63,AO = 36, 所以V A —COD = .362)16321(3631=⋅⋅⋅因为V O —ACD = V A —COD ,所以362= V O —ACD = ).12321(31⋅⋅⋅⋅h 解得.96=h (Ⅲ)设△ABD 中,AB 边的中线交BE 于H ,连结CH ,则由ABCD 为正四面体知CH⊥面ABD. 设HD 的中点为K ,则FK∥CH。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卷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卷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设α,β为不重合的平面,m,n 为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则B .若,则C .若,则D .若,则2.如图,在四面体中,若直线和相交,则它们的交点一定( )A .在直线上B .在直线上C .在直线上D .都不对3.在矩形ABCD 中,若AB =3,BC =4,P A ⊥平面AC ,且P A =1,则点P 到对角线BD 的距离为( )A B .135C .175D .54.四面体中,棱两两互相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正投影为的( )A .垂心B .重心C .外心D .内心5.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DAD1=,∠CDC1=,那么异面直线AD1与DC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A.B.C.D.6.在三棱锥中,平面,已知,则二面角的平面角是()A.B.C.D.7.如图,在三棱柱ABC-A′B′C′中,点E、F、H、K分别为AC′、CB′、A′B、B′C′的中点,G为△ABC的重心,从K、H、G、B′中取一点作为P,使得该三棱柱恰有2条棱与平面PEF平行,则点P为( )A.K B.H C.G D.B′8.如图,α⊥β,α∩β=l,A∈α,B∈β,A、B到l的距离分别是a和b,AB与α、β所成的角分别是θ和φ,AB在α、β内的射影长分别是m和n,若a>b,则( )A.θ>φ,m>n B.θ>φ,m<nC .θ<φ,m <nD .θ<φ,m >n9.点P 在正方体侧面BCC 1B 1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保持AP ⊥BD 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线段B 1CB .BB 1的中点与CC 1的中点连成的线段 C .线段BC 1D .BC 的中点与B 1C 1的中点连成的线段 10.设是异面直线,则以下四个命题:①存在分别经过直线和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②存在分别经过直线和的两个平行平面;③经过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垂直于直线;④经过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行于直线,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 B . C . D .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11A B C A BC -中,底面是ABC ∠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2,3,AC a BB a D == 是11A C 的中点,点F 在线段1AA 上,当AF = ________时, CF ⊥ 平面1B DF .12.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已知棱AC ,其余各棱长都为1,则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13.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矩形,PA ⊥底面ABCD ,点E 、F 分别是棱PC 、PD 的中点,则①棱AB 与PD 所在直线垂直; ②平面PBC 与平面ABCD 垂直; ③△PCD 的面积大于△PAB 的面积; ④直线AE 与直线BF 是异面直线.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棱1AA 和AB 上的点,若1B MN ∠是直角,则1C MN ∠=________.15.在正四面体中,分别是和的中点,则异面直线和所成角为__________.16.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底面四边形ABCD 为矩形,∠A 1AB =∠A 1AD =3π。

立体几何专题检测——江苏省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

立体几何专题检测——江苏省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

江苏省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立体几何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B 、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是棱台C 、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D 、圆锥有无数条母线2、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 若m α⊥,m n ⊥,则 n α∥B 、 若αβ⊥,m α⊥,n β⊥,则m n ⊥C 、若n α∥,m n ⊥,则m α⊥D 、若αβ∥,m ⊂α,n ⊂β,则m n ∥3、已知圆锥的高为6,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A .2 2B .2 3C .2 6D .4 24、正多面体共有5种,统称为柏拉图体,它们分别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即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连接正方体中相邻面的中心,可以得到另一个柏拉图体.已知该柏拉图体的体积为323,则生成它的正方体的棱长为( ) A. 2 B. 322 C. 324 D. 45、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148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400km .;水位为海拔157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800km .,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1485m .上升到1575m .7 2.65≈)( ) A. 931.010m ⨯B. 931.210m ⨯C. 931.410m ⨯D.931.610m ⨯6、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侧棱1113,60AA A AD A AB ︒=∠=∠=,则1AC =( ).A 22 .B 10 .C 3 .D 177、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F G H 分别是所在棱上的动点,且满足1DH BG AE CF +=+=,则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 .,,,E G F H 四点一定不共面B .若四边形EGFH 为矩形,则DH CF =C .若四边形EGFH 为菱形,则,E F 一定为所在棱的中点D .若四边形EGFH 为菱形,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取值范围为[4,25]8. 足球运动成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最具魅力、拥有球迷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境内7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举行.已知某足球的表面上有四个点A ,B ,C ,D 满足2dm AB BC AD BD CD =====,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为23π,则该足球的体积为( ) A.342dm 27πB.3352dm 27πC.314dm 27πD.32dm 27π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分,有选错的得0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 9、已知直线l 与平面α相交于点P ,则( ) A .α内不存在直线与l 平行 B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l 垂直C .α内所有直线与l 是异面直线D .至少存在一个过l 且与α垂直的平面 10、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则( ) A. 直线1BC 与1DA 所成的角为90︒ B. 直线1BC 与1CA 所成的角为90︒ C. 直线1BC 与平面11BB D D 所成的角为45︒D. 直线1B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11、在一个圆锥中,D 为圆锥的顶点,O 为圆锥底面圆的圆心,P 为线段DO 的中点,AE 为底面圆的直径,△ABC 是底面圆的内接正三角形,AB =AD =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E ∥平面PACB .PA ⊥平面PBCC .在圆锥侧面上,点A 到DB 中点的最短距离为32D .记直线DO 与过点P 的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当cos θ∈(0,33)时,平面α与圆锥侧面的交线为椭圆12、已知圆台1OO 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2和4,母线长为4.正四棱台上底面1111D C B A 的四个顶点在圆台上底面圆周上,下底面ABCD 的四个顶点在圆台下底面圆周上,则( ) A. 1AA 与底面所成的角为60° B. 二面角1A ABC 小于60°C. 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64πD. 设圆台1OO 的体积为1V ,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2V ,则12V V π=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32,则正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积为14、已知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圆台的高为23cm ,母线与轴的夹角为30︒,则这个圆台的轴截面的面积等于 2.cm 15、已知,,,A B C D 在球O 的球面上,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33,AD ⊥平面,2ABC AD =,则球O 的表面积为 .16、在等腰梯形ABCD 中,22AB CD ==,3DAB CBA π∠=∠=,O 为AB 的中点.将BOC∆沿OC 折起,使点B 到达点B '的位置,则三棱锥B AD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当3B D '=B ADC '-外接球的球心到平面B CD '的距离为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 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2CD AB =,AC 与BD 相交于点M ,点N 在线段AP 上,AN AP λ=(0λ>),且//MN 平面PCD . (I )求实数λ的值;(Ⅱ)若1AB AD DP ===,2PA PB ==,60BAD ︒∠=,求点N 到平面PCD 的距离.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以P ,A ,B ,C ,D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12AD CD AB ==,平面PAD ⊥平面PAB ,PA PB ⊥. (1)求证:平面PAD ⊥平面PBC ; (2)若二面角P AB D --的余弦值为33,求直线P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4,1A BC 的面积为2. (1)求A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2)设D 为1A C 的中点,1AA AB =,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求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多面体ABCDP 中,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22PA AB BD CD ===,22PC PB ==,点E 是BC 中点,平面ABC ⊥平面BCD .(1) 求证://DE 平面PAC ;(2) F 是直线BC 上的一点,若二面角F DA B --为直二面角,求BF 的长.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点M 在棱PB 上,2PM MB =点N 在棱PC 上,223PA AB AD BC ====. (1)若2CN NP =,Q 为PD 的中点,求证:A ,M ,N ,Q 四点共面; (2)求直线PA 与平面AMN 所成角的正弦的最大值.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2,AD =33,∠ABC =30º,AE ⊥BC ,垂足为E .以AE 为折痕把△ABE 折起,使点B 到达点P 的位置,且平面PAE 与平面AECD 所成的角为90º(如图2).(1)求证:PE ⊥CD ;(2)若点F 在线段PC 上,且二面角F -AD -C 的大小为30º,求三棱锥F -ACD 的体积.补充练习:1、如图,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AD BC ,AD AB ⊥,122AA AD BC ===,2AB E 在棱11A D 上,平面1BC E 与棱1AA 交于点F .(1)求证:1BD C F ⊥;(2)若BE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5,试确定点F 的位置.【解答】(1)证明:在直四棱柱中1111ABCD A B C D -中,1A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1AA BD ∴⊥,连接AC ,2tan 2AB ADB AD ∠==,2tan 2CB CAB AB ∠==, ADB CAB ∴∠=∠,AC BD ∴⊥, 1AA ,AC ⊂平面11ACC A ,1AA AC A =,BD ∴⊥平面11ACC A ,1C F ⊂平面11ACC A ,1BD C F ∴⊥.(2)以A 为坐标原点,AD 为x 轴,AB 为y 轴,1AA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A ,0,0),(0B 20),(1C 20),1(1C 22), 平面ABCD 的法向量为(0n =,0,1),(BE x =,2-2),0x >,则242|cos ,|56BE n x =<>=+,解得12x =, 则1(2E ,0,2),1(2BE =,22),11(2C E =-,2-0),设(0F ,0,)z ,1(1C F =-,2-2)z -,则(1-,2-12)(2z m -=,2-12)(2n +-,2-0),∴11122222m n m n ⎧-=-⎪⎨⎪--=-⎩,解得12m =-,32n =,1z =,(0F ∴,0,1),F ∴为棱1AA 的中点.参考答案1、D2、B3、A4、D5、C6、D7、D8、A 8、【详解】根据题意,三棱锥A BCD -如图所示,图中点O 为线段BD 的中点,,N M 分别是线段,AO CO 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 因为2dm AB BC AD BD CD =====,所以ABD △和CBD 均为等边三角形,因为点O 为线段BD 的中点,所以,AO BD CO BD ⊥⊥, 所以AOC ∠为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所以23AOC π∠=, 因为ABD △和CBD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O 为线段BD 的中点, 所以,AO CO 分别为ABD △和CBD 的中线,因为,N M 分别是线段,AO CO 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 所以,N M 分别为ABD △和CBD 的外心,过,N M 分别作平面ABD 和平面CBD 的垂线,EN EM ,交于点E ,则点E 为三棱锥A BCD -外接球的球心,即为足球的球心,所以线段EB 为球的半径,因为,AO BD CO BD ⊥⊥,2dm AB BC AD BD CD =====,所以6dm 2AO CO ==,则6dm 6NO MO ==, 因为,,90AO CO EO EO ENO EMO ==∠=∠=︒, 所以ENO △≌EMO △,所以123EON EMO AOC π∠=∠=∠=, 在直角EMO △中,2tan32EM OM π==,因为EM ⊥平面BCD ,BM ⊂平面BCD ,所以BM EM ⊥, 因为M 是CBD 的外心,所以63BM =,所以2276EB EM BM =+=, 所以3344774233627V EB πππ⎛⎫=⋅== ⎪ ⎪⎝⎭, 所以足球的体积为742dm 27π,故选:A9、ABD 10、ABD 11、BD 12、AC12、【详解】如图,过1A 作1A P AO ⊥,作出截面11ACC A 的平面图,易知11ACC A 为等腰梯形,且1,O O 为11,AC A C 中点,易得1114,8,4AC AC AA ===,1122AC AC AP -==,故22114223OO A P ==-=即圆台的高3h =111122,4222A B AB ====2242 选项A :易得1A AO ∠即为1AA 与底面所成角,则111cos 2AP A AO AA ∠==,故13A AO π∠=,正确;选项B :过P 作PQ AB ⊥于Q ,连接1A Q ,由1A P AB ⊥,1A P PQ P ⋂=,故AB ⊥面1A PQ ,1AQ ⊂面1A PQ ,故1AB A Q ⊥, 1A QP ∠即为二面角1A AB C 的平面角,111sin A P AQP A Q ∠=,111sin A PA AP A A∠=,又11A Q A A <,故11sin sin AQP A AP ∠>∠,即160AQP ∠>,B 错误; 选项C :设外接球半径为R ,球心到下底距离为x ,在11ACC A 的平面图中,2O 为球心, 则221,23O O x O O x ==,112,4O C OC ==,212O C O C R ==,故()2222164234R x R R x ⎧-=⎪⇒=⎨-=⎪⎩, 故表面积2464S R ππ==,正确;选项D :()2215632482333V ππ=++⨯=,()21112383216233V =++⨯=然12V V π≠,错误. 故选:AC.13、8 14、3 15、8π 16、4π313. 16、解:等腰梯形ABCD 中,22AB CD ==,3DAB CBA π∠=∠=,O 为AB 的中点,BOC ∴∆,ADO ∆,DOC ∆为等边三角形,1OA OB OC OD ====,∴三棱锥B ADC '-处接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1,414S ππ∴=⨯=,连接BD 与OC 交于M ,则OC MD ⊥,OC MB ⊥,OC MB ⊥',B MD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BM DM B D =='=,3B MD π∴∠'=, B ∴'到平面COD 的距离为3334h π'==, 在△B CD '中,1B C '=,3B D '=1CD =,2133391()24B CDS '=-=, 设球心O 到平面B CD '的距离为h , 由O B CD B COD V V ''--=,得1133B CDCOD Sh S h '∆'⋅=⋅, ∴139133334h =,解得313h ,∴三棱锥B ADC '-外接球的球心到平面B ADC '-处接球的球心到平面B CD '的距离为31313. 故答案为:4π;31313.17、【详解】分析:解法一:(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3AM AC =,结合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MN PC .据此可得13λ=. (2) 由题意可知ABD ∆为等边三角形,则1BD AD ==,结合勾股定理可知PD BD ⊥且PD DA ⊥,由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有PD ⊥平面ABCD ,进一步有平面PCD ⊥平面ABCD .作ME CD ⊥于E ,则ME ⊥平面PCD . ME 即为N 到平面PCD 的距离.结合比例关系计算可得N 到平面PCD 3解法二:(1)同解法一.(2)由题意可得AB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1BD AD ==,结合勾股定理可得PD BD ⊥且PD DA ⊥,则PD ⊥平面ABCD .设点N 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d ,利用体积关系:2233N PCD A PCD P ACD V V V ---==, 即2193ACDPCDPD Sd S ⋅=⋅.求解三角形的面积然后解方程可得N 到平面PCD 3 详解:解法一:(1)因为//AB CD ,所以1,2AM AB MC CD ==即13AM AC =. 因为//MN 平面PCD ,MN ⊂平面PAC ,平面PAC ⋂平面PCD PC =, 所以//MN PC . 所以13AN AM AP AC ==,即13λ=.(2) 因为0,60AB AD BAD =∠=,所以AB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1BD AD ==, 又因为1PD =,2PA PB ==,所以222PB PD BD =+且222PA PD AD =+,所以PD BD ⊥且PD DA ⊥,又因为DA DB D ⋂=,所以PD ABCD ⊥平面 因PD ⊂平面PCD ,所以平面PCD ⊥平面ABCD .作ME CD ⊥于E ,因为平面PCD ⋂平面=ABCD CD ,所以ME ⊥平面PCD . 又因为//MN 平面PCD ,所以ME 即为N 到平面PCD 的距离. 在△ABD 中,设AB 边上的高为h ,则3h =因为23MD MC BD AC ==,所以233ME h ==N 到平面PCD 3 解法二、(1)同解法一.(2)因为0,60AB AD BAD =∠=,所以AB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1BD AD ==, 又因为1PD =,2PA PB ==,所以222PB PD BD =+且222PA PD AD =+,所以PD BD ⊥且PD DA ⊥,又因为DA DB D ⋂=,所以PD ⊥平面ABCD . 设点N 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d ,由13AN AP =得23NP AP =, 所以2233N PCD A PCD P ACD V V V ---==, 即2193ACDPCDPD S d S ⋅=⋅.因为1322ACDS AD DC sin ADC =⋅⋅∠=,112PCDS PD CD =⋅=,1PD =, 所以23193d =,解得3d =N 到平面PCD 318、【1】因为平面PAD ⊥平面PAB ,平面PAD 平面PAB PA =,PA PB ⊥,PB ⊂平面PAB ,所以PB ⊥平面PAD ,又因为PB ⊂平面PBC ,所以平面PAD ⊥平面PBC . 【2】过D 作DH PA ⊥,⊥DO AB ,垂足分别为H ,O ,连接HO ,因为平面PAD ⊥平面PAB ,平面PAD 平面PAB PA =,DH PA ⊥,DH ⊂平面PAD ,所以DH ⊥平面PAB ,又AB 平面PAB ,所以DH AB ⊥,又⊥DO AB ,且DO DH D =,DO ,DH ⊂平面DHO ,所以AB ⊥平面DHO , 因为HO ⊂平面DHO ,所以AB HO ⊥,即DOH ∠即为二面角P AB D --的平面角, 不妨设4AB =,则可知2AD CD BD ===,且1AO =,3OD =因为3cos DOH ∠=1OH =,所以4BAP π∠=,过O 作OM ⊥平面PAB ,以{},,OA OH OM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1,2D ,()1,2,0P -,()3,0,0B -,(2C -, 所以(1,2PD =-,()2,2,0BP =,(1,1,2CP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22020m BP x y m CP x y z ⎧⋅=+=⎪⎨⋅=+=⎪⎩,令1x =,则1y =-,0z =,所以()1,1,0m =-,设直线PD 与平面PBC 所成角为θ,则2sin 211112m PD m PDθ⋅===+⋅++⋅, 即4πθ=.19、【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设点A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为h , 则111111112211433333A A BC A A ABC A ABC AB BC C C B V S h h V S A A V ---=⋅===⋅==, 解得2h =所以点A 到平面1A BC 2;【2】取1A B 的中点E ,连接AE ,如图,因为1AA AB =,所以1AE A B ⊥, 又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平面1A BC平面111ABB A A B =,且AE ⊂平面11ABB A ,所以AE ⊥平面1A BC ,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B ⊥平面ABC ,由BC ⊂平面1A BC ,BC ⊂平面ABC 可得AE BC ⊥,1BB BC ⊥, 又1,AE BB ⊂平面11ABB A 且相交,所以BC ⊥平面11ABB A ,所以1,,BC BA BB 两两垂直,以B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1)得2AE =12AA AB ==,122A B =2BC =,则()()()()10,2,0,0,2,2,0,0,0,2,0,0A A B C ,所以1A C 的中点()1,1,1D , 则()1,1,1BD =,()()0,2,0,2,0,0BA BC ==,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m x y z =,则020m BD x y z m BA y ⎧⋅=++=⎪⎨⋅==⎪⎩,可取()1,0,1m =-,设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n a b c =,则020m BD a b c m BC a ⎧⋅=++=⎪⎨⋅==⎪⎩, 可取()0,1,1n =-, 则11cos ,222m n m n m n⋅===⨯⋅,所以二面角A BD C --21312⎛⎫-= ⎪⎝⎭. 20、(1)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2PA AB AC ===,又22PC PB ==股定理知,PA AB PA AC ⊥⊥,故PA ⊥平面ABC ,BD CD =,点E 是BC 中点,则DE BC ⊥,由于平面ABC ⊥平面BCD 知DE ⊥平面ABC ,则//DE PA ,//DE 平面PAC (2) 以点E 为原点,EC 方向为x 轴,EA 方向为y 轴,ED 方向为z 轴建系 则(0,0,1),3,0),(1,0,0)D A B -,设(,0,0)F a平面FDA 内,(0,3,1),(,0,1)DA DF a =-=-,法向量(3,3)m a a = 平面BDA 内,(0,3,1),(1,0,1)DA DB =-=--,法向量(3,1,3)m =-设直二面角F DA B --的平面角θ,则37cos 0,430,,44m n a a BF θ==-===21、【1详】解: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0,0,0A ,()0,1,1Q ,42,0,33M ⎛⎫ ⎪⎝⎭,24,1,33N ⎛⎫ ⎪⎝⎭, 则42,0,33AM ⎛⎫= ⎪⎝⎭,()0,1,1AQ Q =,24,1,33AN ⎛⎫= ⎪⎝⎭,设AN x AM y AQ =+,则243314233x y x y ⎧=⎪⎪=⎨⎪⎪=+⎩,解得1,12x y ==,则12AN AM AQ =+,即A ,M ,N ,Q 四点共面.【2】解:由(1)中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0,0,2)P ,()2,3,0C ,()0,0,2AP =, 设PN PC =λ,(其中01λ≤≤),且(),,N x y z , 则()(),,22,3,2x y z λ-=-,解得()2,3,22N λλλ-, 可得42(,0,)33AM =()2,3,22AN λλλ=-设平面AMN 的法向量为(),,n a b c =,由4203323(22)0n AM a c n AN a b c λλλ⎧⋅=+=⎪⎨⎪⋅=++-=⎩, 取1a =,可得42,23b c λ=-=-,所以41,2,23n λ⎛⎫=-- ⎪⎝⎭设直线AP 与平面AMN 所成角为θ,则225sin 4523AP n AP nθλ⋅==≤⎛⎫+- ⎪⎝⎭,当且仅当23λ=时等号成立. 直线PA 与平面AMN 25.22、解:(1)方法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所以AE ⊥PE .因为平面PAE 与平面AECD 所成的角为90º,即平面PAE ⊥平面AECD . ················· 2分 又因为平面PAE ∩平面AECD =AE ,PE ⊂平面PAE ,所以PE ⊥平面AECD .因为CD ⊂平面AECD ,所以PE ⊥CD . ············································································ 4分 方法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所以AE ⊥PE ,AE ⊥CE , 所以∠PEC 为平面PAE 与平面AECD 所成角的平面角.因为平面PAE 与平面AECD 所成的角为90º,所以∠PEC =90º,即PE ⊥CE . ········· 2分 又PE ⊥AE ,AE ∩CE =E ,AE ⊂平面AECD ,CE ⊂平面AECD ,所以PE ⊥平面AECD . 因为CD ⊂平面AECD ,所以PE ⊥CD . ············································································ 4分 (2)方法1由(1)得PE ⊥平面AECD ,AE ⊥EC ,故以{EA →,EC →,EP →}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A (1,0,0),C (0,23,0),D (1,33,0),P (0,0,3),所以PC →=(0,23,-3),AP →=(-1,0,3),AD →=(0,33,0). ································································································· 5分 设PF →=λPC →=(0,23λ,-3λ),λ∈[0,1],则AF →=AP →+PF →=(-1,23λ,3-3λ). ······························································ 6分设平面FA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AD →·n =0,AF →·n =0,即⎩⎪⎨⎪⎧y =0,-x +23λy +(3-3λ)z =0,取z =1,得x =3-3λ,则平面FA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3λ,0,1). ·················································· 8分 又因为平面AE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0,1), 且二面角F -DA -C 的大小为30º,所以|cos <m ,n >|=|m ·n |m |·|n ||=|1(3-3λ)2+1|=32,整理得9λ2-18λ+8=0,即(3λ-2)(3λ-4)=0,解得λ=23或λ=43(舍去),故PF →=23PC →. ................................................................................ 10分因为S △ACD =12×33×1=332,所以V F -ACD =13V P -ACD =13S △ACD ×13PE =12. ............................................................................... 12分方法2在△PEC 中,过F 作FG ∥EC ,交PE 于点G .因为EC ∥AD ,所以FG ∥AD ,因此A ,D ,F ,G 共面.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易知AD ⊥AE .由(1)得PE ⊥平面AECD , 因为AD ⊂平面AECD ,所以AD ⊥PE .又PE ∩AE =E ,AE ,PE ⊂平面PAE ,所以AD ⊥平面PAE . 因为AG ⊂平面PAE ,所以AD ⊥AG .所以∠GAE 为二面角F -AD -C 的平面角,所以∠GAE =30º. ································· 8分 在Rt △AEG 中,∠AEG =90º,∠GAE =30º,AE =1,所以EG =33. ···················· 10分 因为FG ∥AD ,FG ⊄平面AECD ,AD ⊂平面AECD ,所以FG ∥平面AECD .因此V F -ACD =V G -ACD =13×(12×33×1)×33=12.······················································ 12分。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正四棱锥S—ABCD,底面上的四个顶点A、B、C、D在球心为O的半球底面圆周上,顶点S在半球面上,则半球O的体积和正四棱锥S—ABCD的体积之比为。

【答案】;【解析】略2.已知菱形中,,,沿对角线将折起,使二面角为,则点到所在平面的距离等于。

【答案】【解析】先设中点为,连接,然后解得,过点做的垂线,即为所求。

3.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正视图、侧视图均为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四个面中,面积最大的面的面积是.【答案】【解析】该三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面积为,有两个侧面是底边为2,高为2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为2,另一个侧面是底边为2,腰为的等腰三角形,面积为,所以面积最大的面的面积是.【考点】三视图.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PA 平面ABCD,DAB为直角,AB//CD,AD=CD=2AB=2,E,F分别为PC,CD的中点.(Ⅰ)证明:AB平面BEF:(Ⅱ)设PA =h,若二面角E-BD-C大于45 ,求h的取值范围.【答案】(Ⅰ)见解析;(Ⅱ)【解析】第一问注意将空间的垂直关系的转换掌握好即可,第二问注意应用空间向量解决二面角的问题的步骤,注意不等关系的建立.试题解析:(Ⅰ)证:由已知且为直角,故四边形是矩形,从而.又底面,∴平面平面,∵,故平面,∴,在内,分别是的中点,,∴;由此得平面.(Ⅱ)以为原点,以为轴,轴,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可取设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则=,化简得,所以【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的问题,不等关系的建立.5.(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是侧棱上的一点,.(Ⅰ)试确定,使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Ⅱ)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使得对任意的,垂直于,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2)为的中点时,满足题设的要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面角、空间向量法、向量的数量积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得,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平面,得到为线面角,在中,列出的表达式,解出m的值;第二问,要在上找一点,使得.只需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再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得.试题解析:解法一:(1)如图:故.所以.又故在△,即.故当时,直线.(Ⅱ)依题意,要在上找一点,使得.只需设,可推测的中点即为所求的点.因为,所以即又,故.即解法二:(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1,则A(1,0,0), B(1,1,0), P(0,1,m),C(0,1,0), D(0,0,0), B1(0,0,1).1,1), D1所以又由的一个法向量.设与所成的角为,则依题意有:,解得.故当时,直线.(2)若在上存在这样的点,设此点的横坐标为,则.……8分依题意,对任意的要使,只需对恒成立,即为的中点时,满足题设的要求【考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面角、空间向量法、向量的数量积.6.一个球的内接圆锥的最大体积与这个球的体积之比为.【答案】【解析】设球半径为R,其内接圆锥的底半径为r,高为h,作轴截面,则r2=h(2R﹣h).V=πr2h=h2(2R﹣h)=h•h(4R﹣2h)≤=•πR3.锥∵V=πR3 ∴球的内接圆锥的最大体积与这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球【考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7.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为棱上的点.(1)证明:;(2)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说明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又∵∴⊥面.又∵面,∴,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设且,即,则∵,所以;(2)结论: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解析】(1)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面,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然后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点的坐标并设,于是由可得出点的坐标,进而由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可得出,即可得出证明结果;(2)根据(1)中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然后运用即可求出所求的结果.试题解析:(1)证明:∵,,又∵∴⊥面.又∵面,∴,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设且,即,则,∵,所以;(2)结论: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理由如下:由题可知面的法向量,设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即,解得或(舍),所以当为中点时满足要求.【考点】1、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3、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应用.【易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和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应用,属中档题.解决这类空间立体几何问题最容易出现以下几处错误:其一是在运用空间向量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如证明线线垂直或平行、线面垂直或平行和面面垂直等,不能结合已知条件建立适当地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而导致错误;其二是在求解二面角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判断这个二面角的大小,到底是锐角还是钝角,从而导致错误.8.已知是矩形,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平面.(1)求证:平面;(2)若在棱上存在一点,使得平面,求的值.【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通过证明,然后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平面;(2)过作交于,则平面,且.再过作交于,所以平面,且,所以平面平面,进而满足题意.试题解析:(1)在矩形中,因为,点是的中点,所以.所以,即.又平面,所以,所以平面.(2)过作交于,则平面,且.再过作交于,所以平面,且.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从而点满足.【考点】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9.利用一个球体毛坯切削后得到一个四棱锥,其中底面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且平面,则球体毛坯体积的最小值应为.【答案】【解析】将四棱锥补成一个正方体,则球体毛坯体积的最小时应为正方体的外接球,此时直径为,体积为【考点】正方体外接球体积【名师】1. 某些空间几何体是某一个几何体的一部分,在解题时,把这个几何体通过“补形”补成完整的几何体或置于一个更熟悉的几何体中,巧妙地破解空间几何体的几何问题,这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补形法.常见的补形法有对称补形、联系补形与还原补形.2.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球与旋转体的组合通常作它们的轴截面解题,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或“切点”、“接点”作出截面图,把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10.如图,在矩形中,,,在平面内将矩形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矩形,则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答案】.【解析】如下图所示,连结,,过作于,由题意得,,,∴,故点到直线距离为.【考点】三角恒等变形.11.(2015秋•盐城校级月考)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E,F分别为棱AB,PC的中点(1)求证:PE⊥BC;(2)求证:EF∥平面PAD.【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证明PA⊥BC,AB⊥BC,证得CB⊥平面PAB,从而有CB⊥PE.(2)取CD的中点G,由FG是三角形CPD的中位线,可得 FG∥PD,再由举行的性质得EG∥AD,证明平面EFG∥平面PAD,从而证得EF∥平面PAD.解:(1)证明:∵侧棱PA垂直于底面,∴PA⊥BC.又底面ABCD是矩形,∴AB⊥BC,这样,CD垂直于平面PA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CB⊥平面PAB,∴CB⊥PE.(2)取CD的中点G,∵E、F分别是AB、PC的中点,∴FG是三角形CPD的中位线,∴FG∥PD,FG∥面PAD.∵底面ABCD是矩形,∴EG∥AD,EG∥平面PAD.故平面EFG∥平面PAD,∴EF∥平面PAD.【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2.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正三角形,点是中点,,.(Ⅰ)求三棱锥的体积;(Ⅱ)证明:.【答案】(Ⅰ);(Ⅱ)详见解析【解析】(Ⅰ)求三棱锥体积,关键在于确定高,因为面为侧面,因此可利用等体积法转移体积:,这样只需确定面上的高,由直三棱柱知侧面与底面垂直,因此过作,再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面,最后根据三棱锥体积公式求体积(Ⅱ)证明线线垂直,一般利用线面垂直性质与判定定理,经多次转化进行论证:取的中点E,则,再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面,进而;另一方面,在矩形中,由平几的相似知识可推得,因此面,试题解析:证明:(Ⅰ)过作,直三棱柱中面,面,是高=,,(Ⅱ)取的中点E,连接底面是正三角形,矩形中,中,,中,,∽,,面,【考点】三棱锥体积,线面垂直性质与判定定理13.如图,三角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底面,,点是的中点,点在上,且.(1)证明:平面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由底面,可得,又,可证的平面,问题得证;(2)由第一问可发现存在平面的垂线,故可把三棱锥变换顶点为,用棱锥的体积公式易求其体积.试题解析:(1)证明∵底面,底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解:在中,则,则.【考点】空间垂直关系的应用和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方法点晴】证明面面垂直只能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就得证明线线垂直,结合题中已知的垂直条件,分析容易找到哪个平面的垂线,逐步完成证明,组织步骤时一定要思路条理;求棱锥的体积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顶点和底面,原则是容易找到或作出底面的垂线即棱锥的高,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个数是()(1) AC⊥BE;(2)若P为AA1上的一点,则P到平面BEF的距离为;(3)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4)在空间与三条直线DD1,AB,B1C1都相交的直线有无数条.A.0B.1C.2D.3【答案】A【解析】(1)连接,,可证明平面,所以正确;(2)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正确;(3),是定值;正确(4)在上任取点,过点和直线确定平面,平面,,那么就是与三条直线都有交点的直线,因为点有无数个,所以直线也有无数条,所以正确.所以错误的有0个,故选A.【考点】1.直线与平面平行;2.线线垂直;3.棱柱的性质.1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斜边长为的直角三角形,俯视图是半径为的四分之一圆周和两条半径,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圆锥的,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圆锥的高为.∴.故选A.【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16.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且则B.若且则C.若D.若且则【答案】B【解析】对于A中,若且则与可能是平行的,所以不正确;对于C中,则可能,所以不正确;对于D中,若且则与可能是相交的,所以不正确,故选B.【考点】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17.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A=AB=1,PA⊥平面ABCD,E 为棱PB上一点,PD∥平面ACE,过E作PC的垂线,垂足为F.(Ⅰ)求证:PC⊥平面AEF;(Ⅱ)求三棱锥P﹣AEF的体积.【答案】(Ⅰ)见解析;(Ⅱ)三棱锥P﹣AEF的体积V=.【解析】(1)连结BD,交AC于O,连结OE,由PD∥平面ACE可知OE∥PD,故E为PB 中点,从而AE⊥PB,由BC⊥平面PAB可知BC⊥AE,推出AE⊥平面PBC,得到AE⊥PC,结合PC⊥EF,推出PC⊥平面AEF;(2)由勾股定理求出AE,PB,PC,根据Rt△PEF≌Rt△PCB,列出比例式求出EF,PF,代入体积公式计算.(1)证明:连结BD,交AC于O,连结OE,∵底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是BD中点.∵PD∥平面ACE,PD⊂平面PBD,平面PBD∩平面ACE=OE,∴PD∥OE,∴,∴E是PB的中点.∵PA=AB,∴AE⊥PB.∵PA⊥平面ABCD,BC⊂平面ABCD,∴PA⊥BC,又AB⊥BC,PA⊂平面PAB,AB⊂平面PAB,PA∩AB=A,∴BC⊥平面PAB,∵AE⊂平面PAB,∴AE⊥BC,又PB⊂平面PBC,BC⊂平面PBC,PB∩BC=B,∴AE⊥平面PBC,∵PC⊂平面PBC,∴AE⊥PC,又EF⊥PC,AE⊂平面AEF,EF⊂平面AEF,AE∩EF=E,∴PC⊥平面AEF.(2)∵PA=AB=1,底面ABCD是正方形,∴PB=,AC=,PC=,∴PE=,AE=.∵Rt△PEF≌Rt△PCB,∴,∴PF=,EF=.∴S==.△AEF∴三棱锥P﹣AEF的体积V==.【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160C.D.6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几何体如图所示,体积可看一个三棱住减一个三棱锥:.故选A.【考点】几何体的体积.19.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面是边长为的菱形,,,面,,且.(I)证明:平面;(II)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I)见试题解析;(II)【解析】(Ⅰ)先确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连接交于,连接,交于,连接,证明为平行四边形,可得,故平面;(Ⅱ)可先证明,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再解三角形得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为.此外也可建立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试题解析:(Ⅰ)证明:与共面.由平面平面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连接交于,连接,交于,连接,如图所示.则,且,故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即平面.(Ⅱ)解法一、由(Ⅰ)知,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点在平面内的射影落在上,故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在中,,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为.解法二、由(Ⅰ)易知,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有、,,,,所以,,.设面的法向量为,由, ,得令,则所以,于是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线面平行;线面角的求法;空间向量的应用.20.在三棱柱中,,侧棱平面,且,分别是棱,的中点,点在棱上,且.(1)求证:平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结,根据条件首先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到,再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得证;(2)根据图形特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后即可求解.试题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结,∵,为的中点,∴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为的中点,∴,又∵,∴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又∵平面,平面,∴平面;(2)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分别为,的中点,,,,,,,设平面的法向量为,,,,,,不妨令,则,,∴,同理可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1.线面平行的判定;2.空间向量求空间角.21.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则其全面积为()A.B.C.D.【答案】C【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底面是一个边长是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是,根据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写出面积再求和.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底面是一个边长是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是,∴三棱柱的面积是3××2=6+,故选C.【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2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B【解析】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长为的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锥,如下图,可把该几何体还原为直三棱柱(或长方体),从而得到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所以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故选B.【考点】三视图与几何体的表面积.【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与几何体的表面积,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给出的三视图还原出几何体,再由三视图的特征得到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同时本题考查了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需要把几何体补形为三棱柱或长方体,从而得到外接球的直径于几何体棱长之间的关系.23.如图,四棱柱的底面是菱形,底面,.(1)证明:平面;(2)若,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欲证明平面,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先证和即可;(2)通过等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是菱形,,平面,平面.(2)因为底面是菱形,,的面积为,平面,平面,,平面,到面的距离等于到面的距离,由(1)得平面.平面,,的面积为,设到面的距离为,.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考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锥体的体积;3、点到平面的距离.【方法点睛】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得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勾股定理,线面垂直的定义.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将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锥体的的高,关键是利用等体积法求椎体的体积,进而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属于中档题.24.已知矩形 A BCD的周长为18,把它沿图中的虚线折成正六棱柱,当这个正六棱柱的体积最大时,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答案】【解析】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高为,则,正六棱柱的体积,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此时,可知正六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在是其上下点中心的连线的中点,则半径为,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考点】六棱柱的性质;外接球的表面积.【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六棱柱的结构特征、棱柱外接球的的表面积的计算、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知识点的应用,其中解答中,利用正六棱柱的结构特征,外接球的球心在是其上下点中心的连线的中点,得出外接球的半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25.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B.c至多与a、b中的一条相交C.c与a、b都相交D.c与a、b都不相交【答案】A【解析】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判断求解.解:由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知:对于B,c可以与a、b都相交,交点为不同点即可,故B不正确;对于C,a∥c,b∩c=A,满足题意,故C不正确;对于D,c与a、b都不相交,则c与a、b都平行,所以a,b平行,与异面矛盾,故D不正确;对于A,由B,C、D的分析,可知A正确故选:A.26.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正三角形, 且平面, 平面,是的中点.(1)求证:;(2)若,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3)在(2)的条件下,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3).【解析】(1)依据题设条件运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推证;(2)借助题设条件运用线面角的定义找到这个角,再在三角形中求解;(3)运用体积相等建立方程求解.试题解析:(1)证明:是正在三角形,是的中点,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连接,在直角梯形中,.在中,平面平面,故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在中,.(3)在四棱锥中, 底面的面积为,高.而四棱锥的底面的三条边,等腰的面积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考点】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角度距离的计算.27.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底面.(1)证明:;(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由勾股定理得,由线线面垂直得,从而平面,由此能证明;(2)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由此能求出二面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由余弦定理得.从而,故. ∵面,面,∴又, 所以平面.故.(2)如图,以为坐标原点,射线分别为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因此可取.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则可取则故钝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二面角的平面角及其求法;(3)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方法点晴】本题考查异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解题时要注意余弦定理、勾股定理、向量法的合理运用,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证明垂直的过程中,要注意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利用向量法求空间中二面角的大小,先求出面的法向量,把二面角转化为两个面所在法向量的夹角,应先判断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根据向量夹角公式得解.28.如图所示,已知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点P在线段上运动.(1)证明:无论点P在线段上的任何位置,总有AM⊥平面PNQ;(2)若AC=1,求三棱锥P-MNQ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出棱长,得到点的坐标,由向量数量积证得答案;(2)把三棱锥的体积转化为的体积,即的体积,则三棱锥的体积可求.试题解析:(1)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再设,由,得,即,即,∴,∵,,,∴,则平面;(2)解:由(1)可知,在线段上移动时三棱锥的体积一定,由,得,到的距离为,∴,,则.【考点】(1)几何体的体积;(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一题多解】(1)连接.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所以.所以,即.①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所以.在直三棱柱中,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所以.②由①②及,得平面.(2)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由可得平面.由得,易得,所以.29.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为()A.B.C.D.【答案】C【解析】从三视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正方体上的一个四面体,如图,其中正的边长为,其外接圆的半径,同样正的外接圆的半径是,由球的对称性可知球心必在正方体的对角线上,且,该球经过六个点,设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而两个平面和之间的距离为,则由球心距、垂面圆半径之间的关系可得,所以,即,又,将其代入可得,由此可得,所以,所以外接球的半径,应选C.【考点】三视图的识读和理解及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易错点晴】本题以网格纸上的几何图形为背景,提供了一个三棱锥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要求求其外接球的半径,是一道较为困难的难题.难就难在无法搞清其几何形状,只知道是一个三棱锥(四面体)是没有任何用的.通过仔细观察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正方体上的一个四面体,如图,正的边长为,其外接圆的半径,同样正的外接圆的半径是,由球的对称性可知球心必在对角线上,且经过六个点,设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而两个平面和之间的距离为,则由球心距垂面圆半径之间的关系可得,所以,即,又,将其代入可得,由此可得,所以,所以外接球的半径,其中计算时可用等积法进行.3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A【解析】几何体为一个斜放的三棱柱,底面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底长为2,底上高为1;三棱柱高为3,因此外接球半径为,外接球的表面积为,选A.【考点】三视图,外接球【方法点睛】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或只画内切、外接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确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径(直径)与该几何体已知量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31.若某圆柱体的上部挖掉一个半球,下部挖掉一个圆锥后所得的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24πB.24π+8πC.24π+4πD.32π【答案】C【解析】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与半个球的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的和.圆柱的侧面积为S1=2π×2×4=16π,半球的表面积为S2=2π×22=8π,圆锥的侧面积为S3=×2π×2×2=4π,所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S1+S2+S3=24π+4π.【考点】三视图,表面积.3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A.B.C.D.【答案】B【解析】由三视图所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台和圆柱的组合体,故其体积,应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能力检测(七)[考查范围:第七单元立体几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E,F,G,H是空间四点,命题甲:E,F,G,H四点不共面,命题乙:直线EF和GH不相交,则甲是乙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某三棱锥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D7-1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图D7-1A.4 3 B.8 3C.12 3 D.24 33. 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a⊥α,则b∥αB.若a∥α,α⊥β,则a⊥βC.若a⊥β,α⊥β,则a∥αD.若a⊥b,a⊥α,b⊥β,则α⊥β4. 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m ∥α,n ∥α,则m ∥n B .若α⊥γ,β⊥γ,则α∥β C .若m ∥α,m ∥β,则α∥β D .若m ⊥α,n ⊥α,则m ∥n5.已知l ,m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条件,能得到α∥β的是( )A .l ∥α,l ∥βB .α⊥γ,β⊥γC .m ⊂α,l ⊂α,m ∥β,l ∥βD .l ⊥α,m ⊥β,l ∥m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D7-2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图D7-2A.12B .2+ 2C .3+ 2D .67. 如图D7-3,正三棱锥S -ABC 中,∠BSC =40°,SB =2,一质点自点B 出发,沿着三棱锥的侧面绕行一周回到点B 的最短路线的长为( )图D7-3A .2B .3C .2 3D .3 38.一个盛满水的三棱锥容器S -ABC ,不久发现三条侧棱上各有一个小洞D ,E ,F ,且知SD ∶DA =SE ∶EB =CF ∶FS =2∶1,若仍用这个容器盛水,则最多可盛原来水的( )A.2329B.1927C.3031D.23279.在正三棱锥S -ABC 中,相对的棱互相垂直,M 、N 分别是棱SC 、BC 的中点,且MN ⊥AM ,若侧棱SA =23,则正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 .12πB .32πC .36πD .48π图D7-410.图D7-4是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其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P A 、PD 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下面四个结论:①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异面直线;②直线BE 与直线AF 是异面直线;③直线EF∥平面PBC;④平面BCE⊥平面P AD.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1.设a、b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①若a⊥α,b∥α,则a⊥b;②若a⊥α,b∥a,b⊂β,则α⊥β;③若a⊥α,b⊥β,α∥β,则a∥b;④若a∥α,a∥β,则α∥β.图D7-512.如图D7-5,三个几何体,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直三棱柱,一个是过圆柱上下底面圆心切下圆柱的四分之一部分,这三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是相同的正方形,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13.若三棱柱的一个侧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另外两个侧面都是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则该三棱柱的体积等于________.14. 若一个球的体积为43π,则它的内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15.如图D7-6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若它的表面积为7π,则这个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图D7-616. 如图D7-7所示,一个水平放置的正方形ABCD,它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 的坐标为(2,2),则在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正方形的直观图A′B′C′D′中,顶点B′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_.图D7-717.图D7-8是一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是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BD为2;侧视图是一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一直角梯形,且AB=BC=1,则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正切值是________.图D7-8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14分)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C∩BD=O.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 折起,使AC=1,得到三棱锥A—BCD,如图D7-9所示.(1)求证:AO⊥平面BCD;(2)求二面角A-BC-D的余弦值.图D7-919.(14分)在如图D7-10所示的多面体中,EF⊥平面AEB,AE⊥EB,AD∥EF,EF ∥BC,BC=2AD=4,EF=3,AE=BE=2,G是BC的中点.(1)求证:BD⊥EG;(2)求平面DEG与平面DE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图D7-1020.(14分)如图D7-11,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F A⊥平面ABCD,EF∥BC,F A=2,AD=3,∠ADE=45°,点G是F A的中点.(1)求证:EG⊥平面CDE;(2)求二面角B-CE-G的余弦值.图D7-1121.(15分)已知几何体E—ABCD如图D7-12所示,其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ABE 为等边三角形,且AD=3,AE=2,DE=7,点F为棱BE上的动点.(1)若DE∥平面AFC,试确定点F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求二面角E-DC-F的余弦值.图D7-1222.(15分)如图D7-13,四棱锥P—ABCD底面是直角梯形,AB∥CD,AB⊥AD,△P AB和△P AD是两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DC=4,O为BD中点,E为P A中点.(1)求证:PO⊥平面ABCD;(2)求证:OE∥面PDC;(3)求直线CB与平面PDC所成角的正弦值.图D7-13单元能力检测(七) 参考答案1.A [解析] E ,F ,G ,H 四点不共面时,EF ,GH 一定不相交,否则,由于两条相交直线共面,则E ,F ,G ,H 四点共面,与已知矛盾,故甲可以推出乙;反之,EF ,GH 不相交,含有EF ,GH 平行和异面两种情况,当EF ,GH 平行时,E ,F ,G ,H 四点共面,故乙不能推出甲.即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A [解析] 侧视图的底边长是2,由此得侧视图的高为23,此即为三棱锥的高;俯视图的面积为6,此即为三棱锥的底面积.所以所求的三棱锥的体积是13×6×23=4 3.3.D [解析] 选项A 中有b ⊂α的可能;选项B 中各种可能情况都存在;选项C 中有a ⊂α的可能;只有选项D 中的命题正确.4.D [解析] 线面平行不具有传递性;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可以相交;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选项D 中的结论正确.5.D [解析] 选项A 得不到α∥β;选项B 中的平面α,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选项C 中的直线m ,l 可能平行,这时也得不到α∥β;选项D 中,由l ∥m ,m ⊥β可得l ⊥β,再由l ⊥α可得α∥β.6.C [解析] 这个空间几何体是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底面周长为2+2,故其表面积是2×12×1×1+(2+2)×1=3+ 2.7.C [解析] 由于质点的运动是沿三棱锥的侧面,故把侧面展开后,所求的最小距离就是展开后点B 的两个位置之间的线段的长度.把该正三棱锥的侧面沿侧棱SB 展开成平面图形,则在三角形SBB ′中,SB =SB ′=2,∠BSB ′=120°,所求的最短路线的长度就是BB ′的长度,BB ′=2BD =2 3.8.D [解析] 当平面EFD 处于水平位置时,容器盛水最多.∴V F -SDE V C -SAB =13S △SDE ·h113S △SAB ·h 2= SD ·SE ·sin ∠DSE ·h 1SA ·SB ·sin ∠ASB ·h 2=SD SA ·SE SB ·h 1h 2=23·23·13=427, 最多可盛原来水的1-427=2327.9.C [解析] 正三棱锥对棱互相垂直,则AC ⊥SB ,又SB ∥MN ,且MN ⊥AM ,∴SB ⊥AM ,从而SB ⊥面SAC .∴∠BSA =∠BSC =∠ASC =90°,以S 为顶点,将三棱锥补成一个正方体,故球的直径2R =3·SA ,即R =3,∴S 球=4πR 2=36π,故选C.10.B [解析] 如图,该几何体是一个正四棱锥,由于EF ∥AD ,AD ∥BC ,所以CF ,BE 共面,结论①不正确;根据异面直线的判断方法,BE ,AF 是异面直线,结论②正确;由于EF ∥BC ,所以EF ∥平面PBC ,结论③正确;由于四棱锥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不确定,平面BCE 不一定垂直平面P AD .11.①②③ [解析] 只有④中,α与β还可以相交,故④命题是错误的,①②③均正确. 12.4∶2∶π [解析] 因为三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为相同的正方形,所以原长方体棱长相等为正方体,原直三棱柱是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长方体体积为a 3,三棱柱体积为12a 3,四分之一圆柱的体积为14πa 3,所以它们的体积之比为4∶2∶π.13.22 [解析]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由于侧面A 1B 1BA 与侧面A 1C 1CA 都是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故三棱锥A -A 1B 1C 1是一个所有棱长都等于2的三棱锥,作AO ⊥面A 1B 1C 1于点O ,则点O 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故A 1O =23×2×32=233,故AO=22-⎝⎛⎭⎫2332=263,三棱锥的底面积等于34×22=3,故所求的三棱柱的体积为3×263=2 2.14.24 [解析] 根据球的体积公式43πr 3=43π,r 3=33,故r =3,该球的内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2 3.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3a =23,即a =2,故球的内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22=24.15.6+33π [解析] 这个空间几何体上面是底面半径为1,高为3的圆锥,下面是底面半径为1,高为a 的圆柱,根据表面积求出a ,即可根据体积公式进行计算.上面圆锥的母线长为2,表面积为π+2π×1×a +π×1×2=7π,解得a =2,故这个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是π×12×2+13π×12×3=6+33π.16.22[解析] B ′C ′=1,∠B ′C ′x ′=45°,则顶点B ′到x ′轴的距离为B ′C ′cos45°=1×22=22.17.22[解析] 该空间几何体是底面为俯视图中的直角梯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俯视图中的点P 的四棱锥,其直观图如图.连接BO ,则BO ∥CD ,∠PBO 即为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角.由题意,得PO =1,BO =2,故tan ∠PBO =12=22. 18.[解答] (1)证明:在△AOC 中,∵AC =1, AO =CO =22,∴AC 2=AO 2+CO 2,∴AO ⊥CO . 又∵AC 、BD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AO ⊥BD .又BD ∩CO =O ,∴AO ⊥平面BCD .(2)由(1)知AO ⊥平面BCD ,则OC ,OA ,OD 两两互相垂直,如图,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O (0,0,0),A ⎝⎛⎭⎫0,0,22,C ⎝⎛⎭⎫22,0,0, B ⎝⎛⎭⎫0,-22,0,D ⎝⎛⎭⎫0,22,0,OA →=⎝⎛⎫0,0,22是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 AC →=⎝⎛⎭⎫22,0,-22,BC →=⎝⎛⎭⎫22,22,0,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BC →=0,n ·AC →=0,即⎩⎨⎧(x ,y ,z )·⎝⎛⎭⎫22,22,0=0,(x ,y ,z )·⎝⎛⎭⎫22,0,-22=0,所以y =-x ,且z =x ,令x =1,则y =-1,z =1, 可取n =(1,-1,1).从而cos 〈n ,OA →〉=n ·OA →|n ||OA →|=33,即二面角A -BC -D 的余弦值为33. 19.[解答] 解法1:(1)证明:∵EF ⊥平面AEB ,AE ⊂平面AEB ,∴EF ⊥AE .又AE ⊥EB ,EB ∩EF =E ,EB ,EF ⊂平面BCFE , ∴AE ⊥平面BCFE .过D 作DH ∥AE 交EF 于H ,则DH ⊥平面BCFE . ∵EG ⊂平面BCFE ,∴DH ⊥EG .∵AD ∥EF ,DH ∥AE , ∴四边形AEHD 是平行四边形,∴EH =AD =2,∴EH =BG =2.又EH ∥BG ,EH ⊥BE , ∴四边形BGHE 为正方形,∴BH ⊥EG .又BH ∩DH =H ,BH ⊂平面BHD ,DH ⊂平面BHD , ∴EG ⊥平面BHD .∵BD ⊂平面BHD ,∴BD ⊥EG .(2)∵AE ⊥平面BCFE ,AE ⊂平面AEFD , ∴平面AEFD ⊥平面BCFE .由(1)可知GH ⊥EF ,∴GH ⊥平面AEFD . ∵DE ⊂平面AEFD ,∴GH ⊥DE . 取DE 的中点M ,连接MH ,MG ,∵四边形AEHD 是正方形,∴MH ⊥DE .∵MH ∩GH =H ,MH ⊂平面GHM ,GH ⊂平面GHM , ∴DE ⊥平面GHM ,∴DE ⊥MG , ∴∠GMH 是二面角G -DE -F 的平面角.由计算得GH =2,MH =2,MG =6, ∴cos ∠GMH =26=33. ∴平面DEG 与平面DE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解法2:(1)∵EF ⊥平面AEB ,AE ⊂平面AEB ,BE ⊂平面AEB , ∴EF ⊥AE ,EF ⊥BE .又AE ⊥EB ,∴EB ,EF ,EA 两两垂直.以点E 为坐标原点,EB ,EF ,E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得,A (0,0,2),B (2,0,0),F (0,3,0),D (0,2,2),G (2,2,0). ∴EG →=(2,2,0),BD →=(-2,2,2),∴BD →·EG →=-2×2+2×2=0,∴BD ⊥EG . (2)由已知得EB →=(2,0,0)是平面DEF 的法向量. 设平面DEG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ED →=(0,2,2),EG →=(2,2,0),∴⎩⎪⎨⎪⎧ED →·n =0,EG →·n =0,即⎩⎪⎨⎪⎧y +z =0,x +y =0.令x =1,得n =(1,-1,1).设平面DEG 与平面DEF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θ, 则cos θ=|cos 〈n ,EB →〉|=|n ·EB →||n |·|EB →|=223=33.∴平面DEG 与平面DE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20.[解答] (1)∵EF ∥BC ,AD ∥BC ,∴EF ∥AD . 在四边形ADEF 中,由F A =2,AD =3,∠ADE =45°, 可得GE =2,ED =22,GD =10, 故GE 2+ED 2=GD 2,所以EG ⊥DE . 又由F A ⊥平面ABCD ,得AF ⊥CD , 正方形ABCD 中,CD ⊥AD ,AD ∩AF =A , ∴CD ⊥平面ADEF .∵EG ⊂平面ADEF ,∴CD ⊥EG . ∵CD ∩DE =D ,∴EG ⊥平面CDE .(2)以AB 、AD 、AF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 (3,0,0),C (3,3,0),E (0,1,2),G (0,0,1). ∴BC →=(0,3,0),EC →=(3,2,-2),GE →=(0,1,1).分别求得平面BCE 与平面CEG 的一个法向量为m =(2,0,3),n =(4,-3,3),向量m 与n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m ·n |m ||n |=8+9442=44226, ∴二面角B -CE -G 的余弦值为44226.21.[解答] (1)连接BD 交AC 于点M ,若DE ∥平面AFC , 则DE ∥FM ,点M 为BD 中点,则F 为棱BE 的中点. (2)AD =3,AE =2,DE =7,∴DA ⊥AE . 又四边形ABCD 为矩形,∴DA ⊥面ABE .方法1:以AB 中点O 为坐标原点,以OE 为x 轴,以OB 为y 轴,以OM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DE →=(3,1,-3),CE →=(3,-1,-3), 设平面DCE 的法向量n =(x ,y ,z ), ∴⎩⎪⎨⎪⎧DE →·n =0,CE →·n =0,⎩⎨⎧3x +y -3z =0,3x -y -3z =0. 令x =1,则n =(1,0,1).DF →=⎝⎛⎭⎫32,32,-3,CF →=⎝⎛⎭⎫32,-12,-3.设平面DCF 的法向量m =(x ,y ,z ).⎩⎪⎨⎪⎧DF →·m =0,CF →·m =0,⎩⎨⎧32x +32y -3z =0,32x -12y -3z =0.令x =2,则m =(2,0,1).设二面角E -DC -F 的平面角为θ,cos θ=m ·n |m ||n |=31010.方法2:设二面角E -DC -A 的平面角为α, 取AB 中点O ,CD 中点N , EO ⊥平面ACD ,ON ⊥CD , ∴∠ONE =α,tan α=1.同理设二面角F -DC -A 的平面角为β, tan β=12.设二面角E -DC -F 为θ,θ=α-β,tan θ=13,则cos θ=31010.22.[解答] (1)证明:设F 为DC 的中点,连接BF ,则DF =AB . ∵AB ⊥AD ,AB =AD ,AB ∥DC , ∴四边形ABFD 为正方形. ∵O 为BD 的中点, ∴O 为AF 与BD 的交点, ∵PD =PB =2,∴PO ⊥BD . ∵BD =AD 2+AB 2=22,∴PO =PB 2-BO 2=2,AO =12BD = 2.在△P AO 中,PO 2+AO 2=P A 2=4,∴PO ⊥AO . ∵AO ∩BD =O ,∴PO ⊥平面ABCD .(2)方法1:连接PF ,∵O 为AF 的中点,E 为P A 中点, ∴OE ∥PF ,∵OE ⊄平面PDC ,PF ⊂平面PDC , ∴OE ∥平面PDC .方法2:由(1)知PO ⊥平面ABCD ,又AB ⊥AD ,所以过O 分别作AD ,AB 的平行线,以它们为x ,y 轴,以OP 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A (-1,-1,0),B (-1,1,0),D (1,-1,0),F (1,1,0),C (1,3,0),P (0,0,2),E ⎝⎛⎭⎫-12,-12,22,则OE →=-12,-12,22,PF →=(1,1,-2),PD →=(1,-1,-2),PC →=(1,3,-2),∴OE →=-12PF →,∴OE ∥PF .第 21 页 共 21 页 ∵OE ⊄平面PDC ,PF ⊂平面PDC ,∴OE ∥平面PDC .(3)设平面PDC 的法向量为n =(x 1,y 1,z 1),直线CB 与平面PDC 所成角为θ,则⎩⎪⎨⎪⎧ n ·PC →=0,n ·PD →=0,即⎩⎨⎧ x 1+3y 1-2z 1=0,x 1-y 1-2z 1=0,解得⎩⎨⎧y 1=0,x 1=2z 1, 令z 1=1,则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 又CB →=(-2,-2,0),则sin θ=|cos 〈n ,CB →〉|=223×22=33, ∴直线CB 与平面P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