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必会成语词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必会成语词汇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
沸:水开。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
度:考虑的意思。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
罕:稀少。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
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觑:看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
义:正义。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
敝:破旧。
珍:贵重爱惜。
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壤:地。
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恶:厌恶。
疾:痛恨。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形容知识丰富的四字成语

形容知识丰富的四字成语
1. 博古通今:指人的知识非常广博,涉猎古今中外的事物,具有博大精深的学问。
2. 渊博无涯:形容学问极为深厚,广博无尽。
3. 博大精深:形容人的知识渊博而且深入,涵盖面广,领域广泛。
4. 渊涵博闻:形容知识渊博,兼容并蓄,博闻多识。
5. 丰富多彩:形容知识广泛,涵盖面广,丰富多彩。
6. 博览群书:形容知识渊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
7. 知无涯境:形容知识极其广博,不可限量,没有尽头。
8. 见多识广:形容人对事物的了解非常丰富,经验很丰富。
9. 博学多才:表示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能。
10. 渊博精研:形容对某一领域的知识非常深入,深入研究,寻求真理。
11. 学富五车:形容人学问深厚,知识渊博,能从多个学科取得了很多知识。
12. 博闻强识:形容人的知识博大,记忆力强,能够记住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13. 渊深高博:形容学问深奥,涉猎广泛,非常高深,见识非凡。
14. 泰山北斗:比喻学识渊博,能够成为他人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15. 知识渊博:简单直白地强调知识的广博,范围广泛,涉及各个领域。
形容知识的成语

形容知识的成语
1、平步青云:比喻学业有成,知识有深度,精通所学,登上顶峰。
2、渊博精深:比喻知识渊博,学识精深,深入浅出,智慧非凡。
3、博古通今:比喻知识渊博,既熟悉过去古人的学识,又精通今日的学术,两者结合的高明。
4、精益求精:比喻不断精进,孜孜不倦,不断地学习,追求完美。
5、胸有成竹:比喻已经有见识,有计划,有目标,有把握,胸怀大志。
6、识古今通:比喻精通古今的学识,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分析和比较。
7、富于创新:比喻知识丰富,能够创新思考,出人意表,结果出乎意料。
8、精湛技巧:比喻技术非常精湛,手法熟练,准确无误,达到艺术境界。
9、耳熟能详:比喻知识渊博,熟识某些学科或领域,能够详细地记载和讨论。
10、宏观全局:比喻对学科或领域形势的全面了解,既能把握宏观环境,又能关注实质细节。
11、一诺千金:比喻学识渊博,言之有信,一句话就能令人信服,有威信。
12、见多识广:比喻经历丰富,见识丰富,可以得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
13、精确无误:比喻有着很高的技术水平,准确无误,能够严格遵守各种标准和规范。
有关知识的成语

有关知识的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固定搭配,具有简洁、精辟、形象、易记的特点。
在成语中,有很多与知识相关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常用的知识成语。
1. 知识渊博:指某人知道的知识非常广泛,博大精深。
比如:他的知识渊博,能够讲解各种领域的知识。
2. 游刃有余:指某人对某项技能或知识非常熟练,处理起来非常得心应手。
比如:他对这个问题非常熟悉,处理起来游刃有余。
3. 温故知新:指通过回顾过去,获得新的知识。
比如:经常温故知新,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4. 见多识广:指某人经历过很多事情,见过很多人,对各种事情都有所了解。
比如:他在不同的行业工作过,见多识广。
5. 知人善任:指某人能够了解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任务。
比如:公司的领导非常懂得知人善任,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上是一些与知识相关的常用成语,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
- 1 -。
【基础知识】小学200个必背成语(含解释和造句)

【基础知识】小学200个必背成语(附解释和造句)1、爱憎(zēng)分明:【解释】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态度十分鲜明。
憎:恨,厌恶。
造句:我们做人应该光明磊落,爱憎分明。
2、安然无恙:【解释】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害。
安然:平安;恙:疾病。
造句:病人经过医生的抢救已经安然无恙了。
3、拔苗助长:【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办坏了。
造句: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4、跋山涉水:【解释】翻越山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
造句:一路之上,不仅要跋山涉水,还要时时提防豺狼虎豹的攻击。
5、百看不厌:【解释】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造句:我拿着那个小本子百看不厌,手里就像捧了个宝贝似的。
6、班门弄斧:【解释】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狂妄无知,又是也做自谦词。
班:巧匠鲁班。
造句:小华的爸爸是围棋高手,你和他比试,不是班门弄斧吗?7、搬弄是非:【解释】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搬弄:挑拨。
造句:人应该光明磊落,不要在背后搬弄是非。
8、变本加厉:【解释】形容情况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本:原来;厉:猛烈。
造句:太过迁就别人,别人就会变本加厉的为难你。
9、变幻莫测:【解释】变化多端,无法揣测。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造句:大海真是变幻莫测,有时波涛汹涌;有时波光粼粼;有时风平浪静。
10、别具匠心:【解释】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匠心:巧妙的心思。
造句:这海报的设计别具匠心,非常出色。
11、不耻下问:【解释】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请教。
耻,耻辱。
造句:当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耻下问。
12、不可救药:【解释】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药:用药治疗。
13、不可思议:【解释】不可想象,难以理解。
造句:这件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积累知识的成语

积累知识的成语
1、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
原指儿童堆塔游戏。
后比喻积少成多。
2、旷日累时:累:积累。
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3、种学绩文:种:栽种,引申为培养。
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4、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
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5、积水成渊:渊:深水潭。
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
比喻积小成多。
6、铢积寸累:铢:我国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汉代以一百黍的重量为一铢。
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
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7、积少成多: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8、积微成著:微:细微;著:显著。
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9、跬步千里:跬步:半步。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
比喻学习应该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知识清单:常用成语积累

知识清单:常用成语积累A【哀而不伤】原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
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
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呼号的农民。
【爱屋及乌】因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安居乐业】居住安定,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
可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安土重迁】重迁,把搬迁看得很重。
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安步当车】安步:从容步行。
不乘车而从容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按图索骥】索,寻找;骥,好马。
原来比喻办事拘泥于教条,现在也指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安之若素】素,平常。
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
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
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
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
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暗渡陈仓】作战时正面迷惑敌人,侧面突然袭击;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的活动。
【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
销魂:灵魂离开躯壳。
心情沮丧得好象丢了灵魂。
形容极度悲伤【嗷嗷待哺】原指小鸟饥饿时叫着要东西吃。
后常用以形容饥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惨情景。
B【笔走龙蛇】比喻文笔放纵,挥洒自如,也形容书法笔势矫健雄放。
也作“笔走游龙”。
不能说“写得笔走龙蛇”。
【白驹过隙】白驹,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
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班荆道故】班,铺开;道,谈论。
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论过去的事情。
成语小知识

成语小知识
1、丧家之犬("犬"指孔老夫子)。
2、玩物丧志("物"指鹤)。
3、惊弓之鸟("鸟"指大雁)。
4、司空见惯("司空"是一种官职)。
5、筚路蓝缕("蓝缕"指破衣服)。
6、劳燕分飞("劳"指伯劳鸟)。
7、醍醐灌顶("醍醐"指奶酪)。
8、肤如凝脂("脂"指猪油)。
9、一生一世("一世"指30年)。
10、琴棋书画("琴"指瑶琴)。
11、将不过李("李"指李存孝)。
12、金屋藏娇("娇"指刘彻的表妹陈阿娇)。
13、沙漠之舟("舟"指骆驼)。
14、乱七八糟("乱七"指西汉时七国之乱;"八糟"指晋朝八王之乱)。
15、鸿鹄之志("鸿鹄"指天鹅)。
16、连中三元("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
17、六神无主("六神"指心、肝、脾、肺、肾、胆)。
18、一衣带水("水"指长江)。
19、龙马精神("龙马"指骏马)。
20、灯火阑珊("阑珊"指衰落、将残、将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 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 能殊途同归。(2007年高考广东卷) 解析:“南辕北辙”,本义指心里想往南去 (“南辕”),却驾车往北走(“北辙”)。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成语是就一个人而言的, 而且都是喻体,是转折关系。本项句子说的是 “我俩考虑问题时”虽然“不同”,这是说得 两个人,但结果“相同”(“殊途同归”)。 可能使用该成语时只看字面有“南”“北”二 字,就错误理解为“不同”,以致造成误用。
①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 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 了含英咀华的花蕾。(2007年高考北京卷)
“含英咀华”指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 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这个成语是一个 动词性短语,在句子中应该作谓语成分,显然不 能用来作“花蕾”的定语,充当形容词功能。
②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 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 的地步。(2008年高考北京卷) 解析:“竭泽而渔”,放干了水去捉鱼,比喻 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原句误以为“枯竭”作形容词用,事实上这个 比喻性成语是动词,语法性质搞错了。而且这 个成语只取比喻义,而不取本义。 ③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 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2007年高考江苏卷) 解析:“一孔之见”,比喻狭隘主观的见解, 名词,在这里作宾语,因此正确。
4、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喻体所 指”。 即便没有比喻词,只以喻体的面目出 现的成语,一般也很少以本义来解读和使 用,要注意比喻的本体是指什么,如“珠 圆玉润”、“高山流水”、“风花雪月”、 “万马齐喑”、“螳臂当车”、“寸草不 留”等,只有“粉墨登场”、“寿终正 寝”、“水落石出”、“捉襟见肘”等极 少数成语是例外,只要语境合适,本义与 比喻义都可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燎原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千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翻云覆雨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千虑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千虑一得 鹬蚌相持,渔人获利---鹬蚌相争 亡羊补牢 未为晚也---亡羊补牢
也有八字成语(或十六字成语)缩短为四 字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叶障目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得道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不慎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之虫 人天网恢恢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
②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 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 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2008 年高考四川卷) 解析:“焕然冰释”,焕然指流散的样 子,冰释指冰块消融。成语比喻一下子 完全消除,本体是指疑虑,误会等。 《老子· 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③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 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 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2008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行云流水”指像行动着的云和 流动的水一样,自然不受拘执,本体往 往是文章、歌唱等,这里误用于时间, 不妥。
近义与反义 反义词:深入浅出、前俯后仰、舍近求远、前 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近义词:甜言蜜语、想方设法、胡思乱想、争 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成语修辞 (1)比喻: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稳如泰山、 似水流年、固若金汤 (2)夸张:度日如年、归心似箭、一日千里、 日理万机、闻风丧胆、天崩地裂、云消雾散、 雾里看花、冰清玉洁 (3)借代:汗马功劳、巾帼须眉
1、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语法性质”。 每个成语在语境中都会担当其相应的语法 功能,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相当于名词的, 与名词用法相同;相当于动词的,与动词用法 相同;相当于形容词的,与形容词用法相同。 比如“风云人物”,指在社会活动中有影响的 人物,它相当于一个名词,在使用时就只能起 名词的作用;而“风卷残云”比喻一股强大的 势力或力量将东西一扫而光或消灭干净,它相 当于一个动词,在使用时就相当于一个动词, 而不作名词用。如“风调雨顺”、“风起云 涌”、“风口浪尖”等都有不同的语法特性。 用作动词要区别及物与不及物。
③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 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 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2009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笔走龙蛇”,笔挥动就呈现出龙 蛇舞动般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 动。这个成语本体喻体都呈现,虽省略了 比喻词,但整体结构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比喻,于是含义自然与整体有关,原句却 理解为随意生造、信笔涂鸦、信口雌黄, 显然用错了。
④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 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 典剧目。(2007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粉墨登场”,“粉”、“墨”指 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这里指演戏前涂 上粉或墨。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在多 用为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但 此词也可用其本义,演员妆扮后进行表演, 是个中性词。这种比喻义与本义都留存于 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极为少见,平时应多留 心积累。
3、历史故事: 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 釜沉舟、指鹿为马 4、名言警句: 自强不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切 磋琢磨。
5、宗教信仰: 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 当头棒喝 (佛) 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 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道) 6、民谚俗语: 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 池鱼
3、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结构特点”。 比喻性成语事实上也是一个比喻,认真剖析 比喻性成语的结构组成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成语 的误用,比如用“如”、“似”、“若”、“同” 等喻词构成明显的比喻格式,如“心乱如麻”、 “心急如焚”、“危如累卵”、“势如破竹”、 “归心似箭”、“虚怀若谷”、“口若悬河”、 “如丧考妣”、“如水投石”、“如释重负”等, 它自然不可再作本义用;使用解释说明手段而形 成的比喻性成语,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百尺竿头,更进一 步”等,不可再在文中作出解说,否则在语法上 容易出现赘余现象。
①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 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 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 年高考全国卷) 解析:“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 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 情十分熟悉。”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 就是老王的“家珍”,怎能用“如”给人 感觉好像那些东西不是老王家的,因此矛 盾了。
①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 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 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2009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如履薄冰”,就词而言,似有危 险意味,它出自《诗经· 小旻》:“战战兢 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原句语境 考察,这个比喻性成语表意重心在“战战 兢兢”,如此“如履薄冰”的本体搞清楚 了,它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所以,这里用错了。
成语知识
成语 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 固定短语。 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表示 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 由四个字组成的。
成语来源: 1、寓言故事(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 杞人忧天、愚公移山、井底之蛙、滥 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话传说: 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 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
四字容易上口,如诗歌总集《诗经》就以 四字句为多,《百家姓》《千字文》全为四字 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 也有把四字成语缩短为二字的: 画蛇添足---蛇足,东施效颦---效颦, 墨守成规---墨守,杞人忧天---杞忧, 囊萤映雪---萤雪,井底之蛙---井蛙, 沧海桑田---沧桑,暴殄天物---暴殄, 竭泽而渔---竭泽,抱头鼠窜---鼠窜, 狗尾续貂---续貂,金城汤池---金汤, 画蛇添足---蛇足,附赘悬疣---赘疣, 轻裘肥马---裘马……
5、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喻体色彩”。 比喻性成语实际上是运用比喻的方式构成的成 语,它所选择的喻体往往有情感倾向性,或褒, 或贬,因此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使 用的成语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 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 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2007年全国卷Ⅱ) 解析:“凤”指凤凰,“麟”指麒麟。凤凰的 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东西。“凤 毛嶙角”属褒义,不自觉排队的人是不道德的 人,虽然罕见,但并非什么珍贵的东西,此处 褒贬色彩不当,使用错误。
①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 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 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2009年高考 辽宁卷) 解析:“敝帚自珍”,“敝帚”指破旧的 扫帚,作谦辞讲,喻指自己的东西。成语 的意思是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 珍视。原句中显然只看到“珍”,更不知 “敝帚”所喻何物。殊不知作品并不是编 辑自己的,所以用错。这个成语也作“敝 帚千金”,是一个纯以喻体面目出现的成 语。
2、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时代特 性”。 成语基本出于古代典籍,保留了古代汉语 的词义和用词特点,保留了古文化的特定时代 色彩,由于社会的发展与演进,许多义项或常 识往往不是现在我们所知晓的,所以一定要以 “古”论古,以“境”定义,不要以“今”测 古。否则容易出现曲解、误解或望文生义现象。 如,“三人成虎”、“高山流水”、“瓦釜雷 鸣”“户枢不蠹”、“沐猴而冠”、“豆剖瓜 分”等。
③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 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 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2009年高考全国卷 Ⅰ) 解析:“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说重阳节已过,菊花即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可 以玩赏的了。后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明 日”,古汉语中指第二天,它往往不具有将来 意味,恰恰常常是过去完成式般的,古时的 “明年”也是如此。这个成语在这里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