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到辛亥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深深地被这座纪念馆所展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所打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辛亥革命纪念馆的观后感。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开创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纪念馆作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纪念,它所提供的展览和文物让我对辛亥革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被纪念馆的布局和设计所吸引。
整个馆区宽敞明亮,展品陈列有序,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使观众能够通过生动的场景重演和多媒体展示更好地感受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每一个展览区域都专门设置了解说员,他们生动的讲解不仅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而且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加深入。
其次,纪念馆所陈列的丰富的文物使我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次政治运动,更是包括社会、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一次全面革命。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当时使用的军服、服饰和各种工艺品。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风貌,也展示了革命领导者们的智慧和才干。
此外,纪念馆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孙中山的思想。
通过这些介绍,我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辛亥革命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最后,我被纪念馆所展示的爱国精神所深深感动。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志士的事迹和英勇行为。
他们以身许国,舍生忘死,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爱国精神令人敬佩,也激励着我们时代的人们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切地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所做出的艰辛努力。
我相信,只有在这种历史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前进。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和精神,进一步凝聚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力量。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精选五篇)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精选五篇)第一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4月4日,我院党小组组织13名预备党员以及各班团支书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早上8点钟出发,在革命馆内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在导游的解说之下让我对辛亥革命纪念馆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抚今思昔,也让我更加深切怀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解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
他们的革命事业和崇高精神永放光辉。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夭折了,但革命火种没有熄灭。
8年后,五四运动爆发;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阶段;38年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
我想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发出了“ 振兴中华”的呐喊,而今,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正沐浴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春风。
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这样清醒过,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团结起来,勇于拼搏,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第二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党校实践报告组长:成员:物电学院第127期党校第一小组全体学员活动时间: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活动地点: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址(红楼),首义公园准备阶段:1、首先,我们开了小组会议,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形势及方案,力求新颖,突出主题。
参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5篇_参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个人心得

参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5篇_参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个人心得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推荐↓↓↓参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一)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馆。
走进展厅,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条约,如马关条约等。
还有甲午战争战舰的介绍。
二号展厅一个匣子里装着一把老步枪,弹匣上刻着几个小字:重庆汉阳兵工厂生产,它就是远近闻名的“汉阳造”。
它身上有着战火、硝烟、鲜血组成的特殊气息。
它的枪托上不知有着多少刺刀印,不禁让我想到,那天的武昌城不知经历了怎样残酷的血战。
步枪左边,有着一群用铁做成大炮,重演了当时北洋军对革命军猛烈的炮击。
三号展厅就是重头戏,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
门右边墙壁上刻着三个名字,并称为“首义三烈士”,是彭楚潘等人。
再往前看,模型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一群群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模型旁边左右墙壁上,有着许多当年的情景。
大炮不停地咚咚响,马克沁机枪“唰唰”地打个不停,从火车站到长江大桥,都是他们死守的地方。
走出博物馆,我脑子里还浮现着刚才所见的情景。
这次“辛亥革命博物馆”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那一段历史,激发了我积极向上的决心。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我们祖国今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首义三烈士虽然已经牺牲了,但是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却不可磨灭。
他们推翻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洗净了外国给中国带来的耻辱。
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我们更应该适时回望,铭记历史,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远大的目标和顽强拼搏的品质,在历史教训中,把中国做大做强!参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二)7月X日上午我们便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本次的党员活动。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红楼参观感想(精选五篇)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红楼参观感想(精选五篇)第一篇: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红楼参观感想再回首,已是百年身4月15日下午2:00,我跟随班级的小伙伴们,一同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展现形式,却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讲述有关中国近代史上,那轰轰烈烈,为清王朝掘墓的辛亥革命运动。
接下来,就从我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武昌起义纪念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聊一聊有关那些有关辛亥革命与武汉的旧事。
初入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第一展厅,走廊两侧一面又一面厚重的石墙上,沉重的黑体字细细陈列着辛亥革命前,清王朝沦为帝国主义统治签订的一条条协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上海租地章程等等。
无不控诉着清末严酷的政治危机,其权利的丧失,标志着我国社会性质的深刻转变。
与此同时,其代表的我泱泱大天朝,正处于耻辱的民族历史阶段之中。
其单独列出的中日甲午海战与汉口通商口岸夜景模型从两个历史的切口纪实地向我们展示出辛亥革命前国家的状态。
然后移步晚清一系列自强救亡运动,从义和团到百日维新,越发揭露出清王朝的落魄与腐朽之处。
随后,在孙中山先生出现,创建兴中会,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学说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提出,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展厅中,1:1还原同盟会成立的场景令人震撼。
远离大陆的日本岛国上,一群爱国志士,或盘腿坐在日式榻榻米上,或肃然站立,抱着解救家国于危难之中的想法,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
随后,展厅里展示了一系列革命志士在两广地区革命失败的记录。
接着,进入辛亥革命真正的展示环节,从保路风潮,到湖北读书社等湖北革命组织对湖北新军的动员工作,再到武昌首义爆发,各省响应,孙中山就职典礼举行。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一切来得如此突然。
历史风云变幻,辛亥革命,可谓顺时而现。
关于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的偶然性,我认为首先在于事发当晚革命党人的情绪化以及激进主义思想的推动。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崇敬和好奇的心情,走进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
刚到博物馆门口,那庄严而宏伟的建筑就给了我一种强烈的震撼。
它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吸引着我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上面刻画着辛亥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和重要场景。
那栩栩如生的画面,瞬间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百年前的武汉。
展厅里陈列着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还有那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介绍,都在向我展示着辛亥革命的艰辛历程。
我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他那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期望。
在他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志士为了推翻封建帝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心生敬佩。
其中,有一个展示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关于武昌起义前夕的准备工作。
起义军们秘密地策划着行动,制作武器,传递情报。
我看到了他们手写的信件,那歪歪扭扭的字迹里,饱含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还有那些粗糙的武器,虽然简陋,但却凝聚着起义军们的勇气和决心。
我想象着在那个紧张的夜晚,起义军们悄悄地集结,心中怀揣着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
当第一声枪响划破夜空,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向敌人,那种无畏的精神让我热血沸腾。
在另一个展区,我看到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破旧的房屋,简陋的衣物,还有那一张张充满苦难的脸庞。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场政治变革,更是为了让广大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的街头场景。
那里有古老的店铺,忙碌的行人,还有街头的叫卖声。
我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喧嚣和热闹,也能体会到在这平凡的生活背后,隐藏着的社会变革的力量。
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革命者的遗物,有他们穿过的衣物,用过的书籍。
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承载着他们的理想和追求。
我不禁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是怎样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奋斗不息的呢?当我走到最后一个展厅,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繁荣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
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范文三篇

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范文三篇【篇1】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
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
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
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前方正中为会堂。
李生辉九年四班【篇2】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5月19号,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
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敲响了两千年封建制度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革命。
如今,物是人非,而在这同一片热土上,我却清楚感受到了铮铮不屈的革命精神。
游历的时间过的很快,但这一切的一切却不是过眼云烟,而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百年辛亥,风云激荡。
那段峥嵘岁月虽已成往事,但留下来确实是我们全人类都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辛亥革命是我国革命的首战成功,更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干、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珍贵的人文精神。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游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doc

游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导语: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回眸辛亥100年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感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十三周周日我们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系的同学参观了位于广州长洲岛的辛亥革命纪念馆。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敬重的打量有些泛黄的照片,虔诚的观看珍贵的视频,仔细的聆听那些铿锵有力的声音,心中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我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朽没落,以及封建主义制度和帝国主义制度的黑暗。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
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
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便是这伟大的一步。
尽管由于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辛亥革命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联合绞杀下遗憾失败了。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没落的清王朝,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
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伟大的原因。
时光流逝,尽管已经一个世纪过去,回眸辛亥革命,我们会发现那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推翻了一个如迟暮老人般的清王朝那般单薄。
回眸心还没革命,我们可以知道,当意识到一个局面无法以温和的方式改变时,我们就应该勇敢的发出我们的怒吼,用一种势如破竹的果敢去打破这一种我们所不能容忍的局面。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引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而武昌起义则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为了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我特地前往武汉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在这个纪念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
以下是我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观后感。
起义背景和过程的展示进入展厅,我看到了详实的历史文字和图片展示,展示了辛亥革命的起义背景和过程。
通过展示,我了解到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同时也知道了许多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先辈们的名字和事迹。
展厅中的历史文献、照片和音视频资料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建筑设计简洁而庄重。
整个馆区由几个主体建筑组成,主要呈现出明清建筑的风格。
通过这种建筑风格,纪念馆将辛亥革命与传统文化相连接,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传统价值的尊重。
这些建筑以宏伟而庄重的形象,让人倍感庄重肃穆。
视觉和听觉体验通过馆内的多媒体展示和影音设备,观众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和氛围。
震撼人心的视频和音频内容,将人们带入到了那个流血牺牲的年代。
观众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历史时刻,从而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情境。
纪念馆的陈列和展览内容除了起义背景和过程的展示外,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还展示了大量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文物和实物。
这些珍贵的展品包括辛亥革命时期的武器、书信、宣传品等,它们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让人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期的艰辛和牺牲。
这些陈列和展品的细致安排和详实介绍,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历史背景,强化了对辛亥革命的记忆和思考。
纪念馆的教育意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不仅是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追思,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参观过程中,馆内的解说员和导览员讲解详细,向我们阐述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他们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解析,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之兴起之第一枪
----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天空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可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场面可是热闹非凡。
天空中的零星小雨挡不住人们对先辈的尊敬和思念,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凝重而又充满激情的来到了这里。
当然,我们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张少远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也称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馆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也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俗称红楼。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
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
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
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湖北新军原为张之洞所练的“江南自强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
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
保路运动酿成民变后,端方奉命率湖北新军入四川镇压。
此时,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武汉的防务非常空虚,革命党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机会。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60馀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
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
起义总指挥部设于武昌小朝街85号文学社机关,正值筹备处设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
起义机关定为1911年10月6日,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10月9日共进会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孙武被炸伤。
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受伤的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并在相邻的刘公住所内带走了刘公的弟弟刘同。
湖广总督瑞澄闻得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闻讯后,决定当夜发动起义,并派人给各营送信。
当日晚彭楚藩、刘复基在起义总指挥部被捕、杨宏胜在运送弹药的路上被捕,10月10日晨三人被斩首。
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熊秉坤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
1911年10月10日晚间八时,程
定国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
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
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
除革命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馀人外,还邀请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囯溶以及议员,还有旧军官吴兆麟参加。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复。
晚上成立谋略处。
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
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辛亥革命硝烟散尽,武昌起义也已纯然一个历史名词,这段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应该被人记取。
年表、大事记,梳理出一条历史脉络;点缀于城乡的辛亥革命遗址,见证着当年的历史;辛亥革命人物像让人一睹辛亥时期人物的真容;纪念建筑则纪录着后人对前贤的尊敬和缅怀。
历史记录、遗像、遗址、纪念设施,吸引着我们去了解、寻访、追怀,完成体认辛亥革命的心路历程。
而我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时时刻刻不忘先人的努力和奋斗!他们把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90年代出生的我们,生长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们感受到她的青春活力,发展壮大。
生活在这个年代,我们是幸运而又幸福的,我们可以来到我们梦想中的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我们的理想;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再不用像父辈们那样艰辛;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可以挺起胸膛面对世界。
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举世注目的成就让我们深感自豪,但我们更加认识到我们肩上的责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我们有义务关心祖国的发展,我们要肩负起为和谐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责任,不怕吃苦,勇挑重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