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观后感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随着辛亥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 大清王朝发出一声哀叹。

下面是小编为您推 荐的作文 :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作文一】 辛亥革命是什么? 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 的共和政体。

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 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

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 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实际可考人名为 89 人)、武昌首义将士,以 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 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 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 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起自杀的女性。

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 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

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 就是很多 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 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鲁迅所说的 舍生取义的志士。

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

也不应容许那些将自己的家庭、个 人幸福奉为最高人生标准的人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及阴险的诽谤。

革命也许不能完成所有的历史使命, 革命或许会留下历史的遗憾, 但中国近 代历史革命的进步意义,不容抹杀。

智者如杨度、康有为赞成君主立宪,主张所 谓理性地改良政治,历史已经给了这些有学问而无见识的学者以响亮的耳光。

在中国,只有彻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 3000 年君主专制的毒害,才能让 人民有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 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光阴荏苒, 一百年转瞬即逝, 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矗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 但我 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 教训中,避免重蹈覆辙,让中国走上复兴之路!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作文二】 着历史的轨迹,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 在这浓缩了的历史河流中穿行、体验。

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篇一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哇塞,最近去了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这一趟下来,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啊!一走进那博物馆的大门,我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看着那些陈旧的照片、泛黄的文件,还有充满历史痕迹的物品,心里头那股子震撼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

我在想,也许当年那些革命先驱们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行动会对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

他们可能只是凭着一腔热血,觉得这世道不对,就得改!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我觉得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可能在那种情况下早就吓得腿软了。

看着那些介绍,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要是当时没有辛亥革命,咱们现在会是啥样呢?也许还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可转念一想,历史哪有那么多如果呀!那些革命烈士们,为了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难道不怕死吗?也许怕,但更怕国家没有未来,民族没有希望!想到这儿,我不禁反问自己,要是我处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吗?博物馆里的场景重现,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

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画面,真的是太让人揪心了。

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这一路走得可真不容易啊!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心情特别沉重。

这一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不能辜负了先烈们的牺牲啊!篇二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嘿,朋友们!我刚从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出来,这心里头啊,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

一进那馆,好家伙,满满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这儿瞅瞅,那儿看看,眼睛都不够使了。

那些个展品,仿佛都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说当年那些革命者,他们图啥呀?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老老实实过日子不好吗?可他们偏不!他们非要打破这旧世界,创造一个新天地。

我不禁在想,这是傻吗?不,这是勇敢,是无畏!看着那些烈士的遗物,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也有家人,有牵挂,可为啥就能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呢?可能是心中的信念太强大了,强大到可以战胜一切恐惧。

武汉幸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想

武汉幸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想

武汉幸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想走进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刚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内心感受是震撼而庄重的。

看着那一件件陈列的文物,有些已经显得破旧,却仿佛带着当年的温度和气息。

那些发黄的纸张、陈旧的兵器,突然感觉到历史就这么真切地呈现在眼前。

这让我想到那些无数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他们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为了理想奋斗啊。

特别有感触的是关于革命志士们的理想。

他们当时面临的是封建腐朽的统治,内忧外患的局面。

然而他们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去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就像那些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杂志,虽然只是几张薄薄的纸张,但却承载了济世救民的伟大思想。

这些革命者,明知前方道路充满荆棘,却毅然前行,这种勇气让人崇敬。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参观的过程中,还有一点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那就是在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反应。

有一些进步人士积极响应号召,然而还有很多封建势力在顽强抵抗。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任何巨大的社会变革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

变革者如同在逆风中前行,需要非常大的决心和毅力。

对了还想说,博物馆里通过场景还原的方式展现了一些革命中的关键事件,像武昌起义等。

看到那些模拟的场景,仿佛听到了当时的枪炮声,人们的呼喊声。

那些壮烈的战斗场面,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形象就在这些场景里变得生动起来。

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更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所进行的英勇搏击。

这一路参观下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满是对那个伟大时代的敬重和对革命先辈的缅怀。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第一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作为党课的最后一节课,我们今天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

领完票之后,怀着激动地心情开始了参观之旅。

从领票处到纪念馆的入口之间是一条长长的斜坡,上面陈放着革命先烈的铜像。

一路走过,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黄兴、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章炳麟、陆皓东、秋瑾等等革命先驱的塑像,这条坡路的尽头是孙中山的塑像,以及纪念馆的入口。

孙中山的目光中透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进入纪念馆之后,我们顺着参观路线走下去,随着历史的脚步去真实的了解这段历史的进程。

在这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驱们为了革命所作出的种种贡献。

在这里,不仅仅更加生动的了解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等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还认识那些大家并不熟悉的辛亥革命志士的介绍。

他们同样为打击和动摇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奉献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生命。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我们了解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没落,以及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黑暗。

在馆内大量的铜像诉说着革命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心承受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

在这里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清晰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不禁将自己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再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之前,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已经做出了尝试。

在鸦片战争之后,许多人意思到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性,但是清政府只是片面的追求军事力量的强大,确实治标不治本的。

接踵而至的是戊戌维新运动,却由于初生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探索中的种种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革命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意思到,必须以武装斗争的革命形式才能解救当前中国的现状。

在辛亥革命之前的几次的起义,如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惠州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革命先烈的牺牲,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由于清政府的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是矛盾更大的激发了。

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三篇

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三篇

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三篇【篇1】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

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

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

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李生辉九年四班【篇2】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5月19号,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

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敲响了两千年封建制度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革命。

如今,物是人非,而在这同一片热土上,我却分明感受到了铮铮不屈的革命精神。

游历的时间过的很快,但这一切的一切却不是过眼云烟,而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百年辛亥,风云激荡。

那段峥嵘岁月虽已成往事,但留下来的确是我们全人类都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辛亥革命是我国革命的首战成功,更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干、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我有幸参观了位于武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性,也对革命先烈们的英勇牺牲表示由衷的敬意。

进入博物馆,我被精心布置的展览陈列所吸引。

首先进入的是辛亥革命的序幕展厅,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雕塑,展示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动荡局势,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压力。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们个个表情凝重、目光坚毅,仿佛在诉说着革命的艰难与不畏牺牲的精神。

随后,我进入了辛亥革命的主展厅。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博物馆将革命的经过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展厅内的展品包括先烈们的遗物、历史文件、珍贵照片等,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的真实性。

在观看大段的历史资料时,我倍感震撼,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不畏强敌,毅然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更加令我钦佩的是,在展厅的一角,布置着革命先烈们的事迹和名言。

看着他们的名字和功绩,我不禁为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不已。

他们中的许多人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独立和自由。

在这里,我默默致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除了展览外,博物馆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区和互动体验区。

在多媒体展示区,我通过影像和声音,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互动体验区则让参观者更深入地参与进来,通过模拟体验,让我更加亲近历史,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不易。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让我对辛亥革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进程,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独立和自由。

在这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认识到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革命先烈们的尊敬和敬意。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红楼参观感想(精选五篇)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红楼参观感想(精选五篇)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红楼参观感想(精选五篇)第一篇: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红楼参观感想再回首,已是百年身4月15日下午2:00,我跟随班级的小伙伴们,一同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展现形式,却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讲述有关中国近代史上,那轰轰烈烈,为清王朝掘墓的辛亥革命运动。

接下来,就从我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武昌起义纪念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聊一聊有关那些有关辛亥革命与武汉的旧事。

初入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第一展厅,走廊两侧一面又一面厚重的石墙上,沉重的黑体字细细陈列着辛亥革命前,清王朝沦为帝国主义统治签订的一条条协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上海租地章程等等。

无不控诉着清末严酷的政治危机,其权利的丧失,标志着我国社会性质的深刻转变。

与此同时,其代表的我泱泱大天朝,正处于耻辱的民族历史阶段之中。

其单独列出的中日甲午海战与汉口通商口岸夜景模型从两个历史的切口纪实地向我们展示出辛亥革命前国家的状态。

然后移步晚清一系列自强救亡运动,从义和团到百日维新,越发揭露出清王朝的落魄与腐朽之处。

随后,在孙中山先生出现,创建兴中会,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学说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提出,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展厅中,1:1还原同盟会成立的场景令人震撼。

远离大陆的日本岛国上,一群爱国志士,或盘腿坐在日式榻榻米上,或肃然站立,抱着解救家国于危难之中的想法,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

随后,展厅里展示了一系列革命志士在两广地区革命失败的记录。

接着,进入辛亥革命真正的展示环节,从保路风潮,到湖北读书社等湖北革命组织对湖北新军的动员工作,再到武昌首义爆发,各省响应,孙中山就职典礼举行。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一切来得如此突然。

历史风云变幻,辛亥革命,可谓顺时而现。

关于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的偶然性,我认为首先在于事发当晚革命党人的情绪化以及激进主义思想的推动。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4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4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实践题目记1911革命班级工商管理01学号1120020114写在前面的话:这一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2010年10月10日。

在辛亥革命整整百年之后,坐落在当年革命源起之处的武昌起义门旁的辛亥革命博物馆终于与人见面了。

在人们视野中渐渐淡去的辛亥革命又重回公众视野。

百年前,革命烈士们为了中华的民主复兴在此相聚,相约一同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百年后,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生活的人们站在同一地方,一同拾起那些蒙尘的记忆,缅怀当年那些大无畏的先驱者,那些敢于直面现实,反抗现实,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带领着中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之路、民主之光的勇士们。

2011年春,我与众好友一道,造访了这座坐落于张之洞路与彭刘杨路之间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新馆及当年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

即俗称的红楼。

3月底的一天,我们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新馆,天气晴好。

下车之后走几步,我们就看见了博物馆的尊容。

博物馆主体为赤色砖岩铺就,以剑指起义门的造型立在我们面前。

整个建筑就像是一个指向,一个航标。

指引着当年的起义军们进发的方向。

我们先找到了入口,进了馆。

整座博物馆一共有4层,包括地下一层。

我们通过安检,入馆后首先看见的试衣服巨大的立体岩画浮雕。

以赤色为底色,用粗粝的笔触刻画了档年黄花岗起义的壮烈。

士兵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给人以极强的震撼。

乘着电梯,我们来到了博物馆一楼。

博物馆一共有5个展厅,其中1、2展厅就在1楼。

我们先进入了第一展厅。

展厅主题为“晚晴中国”。

展厅光线昏暗,气氛压抑,一进去就看到晚清末年时期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如沉重的石碑一般矗立在我们的身边。

南京条约。

黄埔条约。

望厦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一条又一条。

如大石般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一旁的简介上写着:19世纪中叶已降,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竞相在中国划租借、派驻军、开银行、办工厂、设教堂,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观后感
金融学院金融1502班洪凡齐201503010207 在十一月底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同小组各名成员一起,来到阅马场附近的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进行参观。

偌大的首义广场上,“V”字造型的博物馆赫然耸立,格外引人注目。

博物馆主体以砖红色岩石建造,刚健的轮廓,与岩石表面那自然雕琢、风化的纹理,给人一种浑然天成、高大威严的视觉效果。

博物馆外墙为红色,底座为黑色,这一颜色的对比仿佛昭示着展馆承载的“革命性”与“黑暗性”这两股对抗的力量,不经意间便将人带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博物馆由一个大厅、五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展厅组成。

进入大厅,巨大的立体岩石浮雕映入眼帘。

赤色的浮雕用粗粝的笔触勾勒出当年武昌起义时士兵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形象,给人强烈的震撼。

浮雕下放置的前言石碑,详细地介绍了展馆的基本信息,更激发了我们参观的兴致。

乘电梯上楼,走过一段缓坡,我们便进入了第一展厅。

昏暗的灯光下,走道两旁的柱式石碑上赫然镌刻着我国当年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条又一条,让人觉得空气都变得压抑紧张了起来。

走到的尽头是一组人物蜡像,真实地还原了《辛丑条约》签订的历史场景。

签订条约的长桌两侧分坐着外国代表和中国代表,外国代表那咄咄逼人的态势和清朝官员们悲悯的神情,让人难以忘怀,心中泛起一阵酸楚。

展厅的其余部分还用蜡像、油画、微缩景观等方式,为我们还原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讲述了面临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清政府逐步走向沉沦,部分觉醒的中国人开始顽强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的往事。

在第二展厅,我们了解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广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革命造势的过程。

从同盟会成立到黄花岗起义失败,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

随着保路运动的爆发,革命的时机终于成熟。

随后我们移步到了下一个展厅。

第三展厅是我感触最深的展厅。

展厅内复原了武昌的老街道,令人仿佛置身于10月10日晚的武昌城。

静悄悄的夜晚,只听见偶尔传来的狗吠与军警巡逻时发出的吆喝。

可就在这静谧又略显压抑的夜色下,一场突如其来的起义正在酝酿,在某个隐蔽街道的房间里,革命者正做着最后的准备,激励着必死的决心。

我们紧张又激动地踏过街道,进入下一个大厅,一个
巨型的全景沙盘赫然展现在我们眼前,清晰地展露当年武昌的街道与房屋。

就在这夜色的掩护下,湖北革命党人临危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所,取得了起义的初步胜利。

意犹未尽的我们紧接着进入了下一个展厅。

展厅地面铺开了一幅中国地图。

辛亥革命的爆发,获得了中国各省的积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的各省在地图上亮起了灯。

再往里走,一组人物蜡像展示了孙中山的就职典礼,展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鲜艳的五色旗,预示着中华民国的成立!蜡像对面的圆弧状墙上,清晰地刻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全文。

看到这一列列文字,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场景,我们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帝国主义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地践踏。

觉醒的有志之士,开始追求民族的复兴。

我们跌跌撞撞,奋力地迈出一步又一步。

从“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再到辛亥革命,我们谱写了一段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乐章。

百年辛亥,风云激荡。

最后一个展厅里详细记录了后人缅怀辛亥革命,保护修缮旧址遗迹的故事。

百年峥嵘,百年巨变。

首义之城武汉传承“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不断努力创新,焕发出新的面貌。

置身这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与革命传统的城市,我们感到欣慰与自豪。

历史或许会褪去颜色,却定会留下令后人缅怀的痕迹。

辛亥革命已成为国人难以忘怀的一段历史。

伟大的革命精神,鼓舞指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定要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任,开创复兴中华的大业。

我愿将这次参观活动得到的收获时刻铭记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