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学物理设计性试验-看远镜与显微镜版
八年级物理优秀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含作业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
(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
(3)了解“中国天眼”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及我国科学家建设“中国天眼”过程中的卓越贡献。
2.科学思维: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用不同的透镜观察微小物体和远处的物体。
3.科学探究:通过自制望远镜,感受物理应用于实际的乐趣。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透镜的性质教学难点:透镜的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显微镜、放大镜、凹透镜、望远镜。
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正式投入使用,被称为“中国天眼”。
FAST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先进了20年。
南仁东(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出生于吉林辽源,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南仁东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改革先锋称号、改革先锋奖章。
2017年9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72岁。
放大镜能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能否利用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更微小的物体呢?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显微镜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的重要应用,不需要学生对他们的原理了解很深入,重点在于能够动手制作望远镜和凸透镜,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前调查。
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望远镜、显微镜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课堂猜想,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如何制作望远镜、显微镜。
而且还有多种途径,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有关常识。
2.会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
3.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1.学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镜一只,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透明的塑料架一个,2.教师演示用:望远镜,显微镜(实物)。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
[课前研究课题]1.调查望远镜、显微镜的发展史。
2.调查望远镜、显微镜的应用。
[教学过程]共同探索过程教师导航学生活动说明一、投石问路师问:我们前面学习透镜有那些作用呢?生答:(1)可以用凸透镜制作照相机,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制成的。
(2)用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
(3)用凹透镜来矫正人的视力。
(为本节课作铺垫。
)师说: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有一样的本领呢?生答:想!师: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板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进行新课:(一)望远镜(telescope)引出与望远镜相关的物理名称这是大家平时见到的双筒望远镜(展示实物)。
我们注意观察它有几个透镜构成的什么样的透镜呢(展示望远镜的框架图)这两个透镜有特定的名称,靠近眼睛的透镜,我们叫它目镜;另一个叫物镜,因为靠近被观察物体。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作业: 1.搜集资料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历史; 2.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 慢了?
七、板块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显微镜和望远镜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 镜的工作原理,要想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必须使学生具 备一定的先前知识,那就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学生只有在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上好本节课。
显微镜是学生生物课上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望远镜不见得所 有学生都用过,但是放大镜的原理同学们一般是知道的。本节课 涉及透镜组合,教学设计采用了较多的多煤体课件展示和利用学 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势。通过让学生分析原理、再实践探索、逐 步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 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板块三、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 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 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 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二)、作用:用来视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三)、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 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 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 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搜集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制作一份PPT或手抄报,进行课堂分享。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示形式新颖。
5.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观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场所,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拓宽知识视野。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特点,了解其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国防意识。
2.学生在观察和实验操作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技能。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团队效率。
4.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3.实践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实物,并描述观察结果。
教师及时批改练习,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_0627文档

2020九年级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_0627文档EDUCATION WORD九年级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_0627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难点视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师:显微镜(每5人一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生:预习。
教学步骤一、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新课二、显微镜三、望远镜四、交流、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组成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物镜:将物体形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实像再次放大。
2.望远镜组成部分:物镜、目镜。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将第一次成的实像放大。
影响人们看清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视角。
课堂练习设计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能力提高设计自制望远镜,通过望远镜观察不同远近的物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参考答案1.两、投影仪、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放大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2.照像机、缩小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小资料16XX年,在荷兰的密特西波奇城里,有一家眼镜店。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4.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学习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学习难点: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教具学具: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导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一)显微镜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2.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样。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了。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
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二)望远镜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望远镜有两组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
2.物镜成像,目镜成像。
3.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104页图5.5-4回答。
4.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八上5.5《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不足。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分享成果: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例,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讨论结果。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总结归纳
1.归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其应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导入:以一段有趣的实验视频为例,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科学家需要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它们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已有知识,让学生尝试解释科学家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2.创设实验情景: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操作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光学仪器的神奇之处。同时,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实验项目,如观察细胞结构、观测星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显微镜和望远镜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在物理学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案例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大仪器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其内部结构和原理了解不足。为此,本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互动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学生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有趣的事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小组实验:小组共同完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年夜学物理设计性试验-看远镜与显微镜整理版
————————————————————————————————作者:————————————————————————————————日期:
学生在实验中涉及的内容一、望远镜
1. 通过课外3学时,明确望远镜的构造、物像关系及人眼的构造等基本内容,明确人眼和目镜后表面的合适距离(15-40mm);
2. 根据实验室的透镜参数粗略确定放大率4-8倍的望远镜的大致焦距参数;
3. 基于开普勒望远镜(物镜框就是系统的孔径光阑,物镜框通过其后方的透镜(目镜)所成的像就是出瞳),根据成像公式确定出瞳的轴像位置,以此为据,确定目镜的大致焦距参数(注:在设计方案和设计论文里面都必须有这一内容);
4. 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己观测习惯(15-40mm)的最佳透镜焦距参数;
5. 根据以上参数,将物屏置于光具座端头,组建一个观测有限远物的望远系统;根据此系统的参数(u、d等)计算本系统的理论放大倍数;
6. 实测本系统的实际放大倍数(数据按0.1估读);
7. 观察效果评定;
8.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透镜,组建一个伽利略望远镜,注意它和开普勒望远镜的差异。
二、显微镜
1. 通过课外3学时,明确显微镜的构造、物像关系及人眼的构造等基本内容,明确人眼和目镜后表面的合适距离(15-40mm);
2. 根据实验室的透镜参数粗略确定放大率30-100倍的显微镜的大致焦距参数;
3. 基于低倍显微镜单透镜物镜框就是系统的孔径光阑,物镜框通过其后方的透镜(目镜)所成的像就是出瞳,根据成像公式确定出瞳的轴像位置,以此为据,确定目镜的大致焦距参数(注:在设计方案和设计论文里面都必须有这一内容);
4. 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己观测习惯(15-40mm)的最佳目镜的透镜焦距参数;
5. 根据以上参数,在光具座上组建一个观察网格物的显微系统,光学间隔(也称光学长度)取160mm,计算本系统的理论放大倍数;
6. 观察效果评定;
注:1. 小论文中应涉及以上的内容及必要的计算。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实际测量暂不进行。
小论文格式
●引言
●实验原理
●设计简单方案及参数
●实验装置
●实验内容及效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王之江著,光学设计理论基础,科学出版社(第二版)1985年,北京
[2]张以谟主编,应用光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
[3]高凤武,李继祥主编,应用光学,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北京
[4] [苏]В.А.帕诺夫,显微镜的光学设计与计算,1982年09月第1版
[5] [英]D.F.霍勒,光学仪器及其应用,1988年08月第1版
要求:1、文章用手写
2、文章字数1500——2500
重庆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
设计性实验小论文
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与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短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微镜、望远镜设计方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_年级与专业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设计原理
实验室提供的透镜参数:f15,f25,f-30,f30,f50,f100,f200
放大倍数——望远镜:4-8倍;显微镜:30-100倍
设计方案及理由(含:1. 方案涉及的元件参数;2. 仪器放大倍数等)
预期效果
数据记录与实验验证
教师签字:
显微镜、望远镜设计论文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