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基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而来的,其核心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防洪防涝及雨水综合利用。
因此,在城市给排水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内涝及旱情,实现对水的优化管理及灵活利用,形成一套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而且也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可以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及利用,进而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及研究对推动城市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海绵城市理念在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其高强重视对城市雨水的动态管理,防控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海绵城市配套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集渗、净、蓄多项功能于一体,可针对水资源做弹性管控,基于该理念建设的城市给排水系统运行水平有所提高,且在储备优良水资源的方式下,有利于维持城市系统的高效运作。
海绵城市的生态环保特性突出,为城市的战略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给城市的转型升级创造丰富的机遇。
2 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市政给排水的意义2.1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而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逐步显现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海绵城市属于新型雨水治理模式,依托科学的设计手段,达到雨水渗透、存储、净化多项效果,切实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并降低强降雨天气下城市发生内涝的可能性。
设计人员需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提高系统的蓄水能力,充分收集水资源,借助雨水资源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2.2 减轻城市内涝与干旱压力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给排水系统在缓解城市内涝和干旱方面均有突出的作用。
遇多日强降雨天气时,部分城市易出现内涝灾害,城市给排水系统不堪重负,难以高效行洪,城市由于内涝过于严重而停止运作。
而部分城市有可能出现干旱灾害,导致城市严重缺水,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能够利用储蓄的雨水缓解干旱。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106J IAN SHE YAN JIU规划设计海绵城市理念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Hai mian cheng shi li nian zai shi zheng dao lu ji pai shui she ji zhong de ying yong 陶义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有助于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促使受损害水体的恢复,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作用。
因此,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应合理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编制完善的车行道、绿化带与人行道的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方案,从根本上提升设计工作效果与水平,为其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合理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转变传统的道路给排水设计形式,打破以往工作的局限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与体系。
在此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意识,积极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改善相关设计工作的现状,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一、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增强环境适应力近年来我国的气候环境逐渐开始恶化,部分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环境开始恶化,暴风雨等恶劣天气逐渐增加,雨水量也开始提升。
而原本的道路给排水系统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未能考虑到恶劣的天气,雨水容量较少,在发生突发事件有大量雨水的情况下,原本的道路给排水系统不能满足具体的要求。
而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可增加给排水系统的容量,并增强系统的环境适应力,满足防水、排水、蓄水、渗水与滞水的相关功能要求。
2.有助于促使受损害水体的恢复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中,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除了能够促使其环境适应能力的增强,还有助于恢复受损害的水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设计工作中,采用先进的海绵城市设计技术,可有效的对自然水文特征进行恢复处理,使得城市水文环境能够恢复到开发以前的良好状态,实现生态系统的维护作用。
与此同时,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应用在粗放型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可有效的优化城市环境,并利用恢复前期受损害水体的方式,有效的控制城市污染问题,为后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帮助。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土地不断被开发,高楼大厦林立而起,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
但是随着建筑物的开发,也给城市带来了安全隐患,地面渗透性变差,在雨水季节就会因为排水慢,雨水淤积导致洪涝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会危害到人的生命。
在这种环境下,海绵城市理念就被运用到市政的给排水中,下面就简述海绵系统在城市给排水中的应用,帮助城市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维护城市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应用现在城市的排水问题已经成为每个城市在城市规划中主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现在每个城市在雨季都会出现排水慢,雨水淤积的问题,每年都会看到有城市出现洪涝灾害的新闻,追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渗透慢,规划不合理,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所有,城市的排水系统必须优化,这样才能减少灾害的发生,保证城市正常发展。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运用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来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
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城市的排水系统更优化,增加土地的渗透性,避免危险的发生。
所以在市政给排水的设计中,一定要把海绵城市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一、海绵城市理念及其意义什么是海绵城市?首先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我们平时了解的海绵就是吸水性特别强,轻轻一按,吸出的水就可以轻松的排出去,那应用到城市排水系统上也是非常简单,就是在市政给排水的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让排水设计在使用时像一块海绵一样可以对水进行处理,能够及时的存储和排放城市用水,保证市民的正常用水。
还可以对废水、污水进行处理,促进城市正常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更加优化城市的排水系统。
对雨水可以进行充分的吸收,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都能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形成。
对于干旱地区,把海绵理念运用其中,可以提高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应用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它通过模仿自然水循环过程,提出以“透水、滞留、净化和利用”为基本原则,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将降雨水资源充分利用,并减少城市内部和外部径流的总量。
1. 雨水收集与利用:海绵城市强调将降雨水资源充分利用,而不是简单地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中。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降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绿地灌溉、生态湿地补水或景观水体的补给,从而减轻了城市用水压力。
2. 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强调透水性,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透水砖、绿地等措施,减少城市内部的径流,并利用滞留、渗透等方法将雨水回归地下水系统,提高地下水位。
可以通过设置绿色屋顶、蓄滞洪池等措施,缓解城市排涝问题,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3. 水体净化:海绵城市倡导将污水和雨水分开处理,通过构建生态湿地、自然池塘等设施,对污水进行初级和中级处理,使其能够得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可以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生物除污技术,进一步提高水质。
4. 水景设计: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可以融入水景设计,营造更具生态和艺术感的城市环境。
通过设置人工湖泊、雨水花园等景观水体,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增加氧气等。
5. 城市绿地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强调绿地的重要性,可以将绿地设计与市政给排水设计相结合,通过设置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绿地设施,使其既能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又能够吸收降雨水,增加地表透水性,降低径流量,提高绿地的生态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需要考虑设计效果,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
这就需要政府、规划设计机构及相关专业人才共同努力,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理念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转变为一种能
够自然调节和提高城市洪水排放能力的系统。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被广泛
运用,以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并改善水质、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方面。
传统的
城市给排水系统一般将大量雨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质的恶化。
而海绵城市的设计则注重收集和利用雨水,通过构建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雨
水滞留、净化和利用,降低城市的雨洪压力。
海绵城市理念还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运用了雨水渗透技术。
传统城市的大量建设和地
表密封使得雨水无法顺利渗透到地下,导致地表水敏感区的水资源下降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而海绵城市的设计则通过增加透水表层、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渗透池等措施,促进雨水的
渗透,增加地下水的补给,提高地下水位。
海绵城市的理念还强调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传统城市的大量雨水排放使得许多地区
水资源短缺,而海绵城市的设计则注重收集和利用雨水,通过构建蓄水池、人工湿地等设施,将雨水储存和利用起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雨水渗透技术、
水质管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通过采用这些设计措施,可以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海绵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具有增强城市蓄水能力、降低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与常用铺装材料,围绕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附属设施、与绿地衔接等层面,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海绵城市引言市政给排水系统关系到城市的供水和排水,对城市的运行非常重要。
海绵城市理念是把城市比作一个海绵,有很好的弹性和抗性。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使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更加的科学合理,增加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和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有效地降低了城市积水及内涝的发生概率。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具备适当的“弹性”应对自然环境变化或自然灾害,通过采用吸收、调蓄、渗透、净化等举措进行雨水收集,并且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再利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需遵循以下四项原则:①规划引领原则,预先制定科学规划,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容与方法;②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置于首位,整合低影响开发系统与自然排水系统,实现对自然降水的可持续利用;③安全第一原则,排除安全隐患、提升工程质量;④因地制宜原则,结合不同城市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水文特征等情况进行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的设置,保障城市建设规划的合理性。
2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意义城市的生态运行中,给排水的设计包括对物质能力的转化和动植物的转化。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为了更好地确保行车的安全、稳定性和人文居住的舒适性,需要合理地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
尤其是对于道路路面的平整性和相应的承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满足车辆运行的需求。
路面长期的积水,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面本身的破坏,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尤其是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如果市政道路及排水系统不够完善,那么就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是指以海绵为模型,通过模拟海绵的自然功能,使城市在内外部水循环方面具备类似于海绵的特性,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环境的改善。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
在雨水收集和利用方面,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促进城市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
通过设置雨水集中排放系统,将城市道路、屋顶和其他硬化地表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景观绿化、冲洗马路、潜地水补充等用途,避免雨水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农田和公园绿地,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城市用水压力。
在雨水渗透和补给方面,海绵城市理念可以通过绿化带、滞洪池等措施,增加城市土壤对雨水的渗透能力,提高地下水的补给量。
绿化带可以增加土壤的水含量,减少径流水的产生,滞洪池可以蓄水并延缓其流入河流或污水管道,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通过设置渗水井、渗水坑等地下水渗透设施,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壤的渗透能力,促进地下水的补给,提高自然水循环。
在雨水净化和污水处理方面,海绵城市理念可以通过生态滞洪池、湿地和湖泊等自然处理系统,对城市的雨水和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生态滞洪池和湿地可以作为自然的过滤机制,去除雨水和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湖泊可以作为储水器和调节水质的设施,提供城市用水和景观水体,同时起到污水处理和水源保护的作用。
通过这些自然处理系统,可以减少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和雨水收集池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在城市景观建设和环境改善方面,海绵城市理念可以通过增加绿地和水体等自然要素,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裸露,降低气温,改善空气质量。
水体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和美化城市的作用。
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的概念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水资源,提高城市面对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洪涝和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以下是具体的应用方式:1. 绿色沟渠设计: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可以设置绿色沟渠来收集和净化道路上的雨水。
绿色沟渠一般是将沟渠设计成带有植被的沟槽,在道路两侧设置生态沟渠,通过植物和土壤的吸附、过滤和净化作用,将雨水中的污染物和固体颗粒去除。
2. 蓄水设施设计: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蓄水设施来暂时储存雨水。
蓄水设施一般是将地下空间利用起来,将雨水以蓄水池或者地下水库的方式暂时储存起来,等待后续再利用或者慢慢渗入地下。
这样可以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量,减轻城市下水道的负荷,提高城市自身的排水能力。
3. 绿色屋顶设计: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可以增加绿色屋顶的设计。
绿色屋顶是指在屋顶上种植植物覆盖,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蒸腾作用,减少雨水径流和降温效果。
绿色屋顶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4. 雨水回收利用: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回收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冲洗厕所、灌溉、绿化等用途。
通过雨水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城市自来水的使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生态滞洪设施设计: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可以设置生态滞洪设施来缓冲、分流和消减暴雨引起的洪水。
生态滞洪设施一般是指通过构造湿地、草地、水面等生态型滞洪设施,将雨水尽量保留在城市内,通过自然的净化和渗透,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
“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多种方式,如绿色沟渠、蓄水设施、绿色屋顶、雨水回收利用和生态滞洪设施等,通过这些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洪涝和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海綿城市理念下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姬建华江西九洲建设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推进,市政工程逐渐成为各个城市建设发展主要趋势。
其中,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作为城 市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倡导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出发,对海 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进行分析,并在文中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d H,建筑规划与设针
1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
所谓海绵城市,在学术上定义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 建”主要指在降雨时,利用聚集、渗透、浄化的作用,最大化地 降低地表给水,而在旱季时节,又可通过补充水资源来调节水 循环目的的一种新型城建系统。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 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把海绵城市定义为让城 市跟海绵一样,在降雨时节能够通过吸水、储水、渗水、浄水、放水的功能,从而有良好弹性来适应环境影响和应对自然灾 害。
通常,海绵城市的建设重要意义如下。
①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城市建设要以海绵理念为指 导,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功能,不仅能起到城市防雨防洪 作用,同时还能对雨水加以回收利用,进而有效缓解排水系统 压力;②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可持续的雨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综 合管理,使城市能够有效的储存雨水,同时加以利用,最终实 现水资源环境的保护;③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随着经 济建设的推进,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因此,在城市建 设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 用,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意义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为提升车辆运行的安全、舒适性,并 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和降低运输成木,进而最大化满足 车辆运行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能够 有较强的稳定性、表面平整度、承载能力、耐久性等综合使用 性能。
而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 路面积水是一个常见且危害大的问题,它会导致车辆运行能 力的下降,甚至导致车辆出现液面滑移,进而造成交通安全隐 患,并且由于路面的长期积水会浸润路基,使得路基土的强度 下降或导致路基整体性破坏。
此外,由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也是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许多的排水主十管都是敷设 在市政道路下面,来及时的排除生活污水和废水,进而为保障 社会生产和人民正常生活。
因此,科学合理的市政的道路排 水系统设计是当前相关部门需要认真探讨的主题。
3海绵城市下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
3.1 人行道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中,主要采用透水铺装进行路面建设,能够 让积水及时渗到地面下,进而调节路面的温度和湿度,不仅能 够涵养地下水源,同时还可以降低积水给路面造成的影响。
3.2车行道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中,采用透水铺装来建设车行道路路面,不 仅能降低减少径流总量,同时还有效补给地下水源。
主要将 透水性强的沥青混凝土应用于车行道上层,在中、下和基层主 要采用防渗材料,来避免雨水对路基的侵人破坏,让雨水会顺 着斜坡进人绿化带或盲沟、检查井。
3.3绿化带设计
①雨水收集。
通过透水地面的影响,使得地表径流雨能 够向绿化带的雨水口聚集,在正常情况下,在道路下面约20厘 米处设置绿化带,并且要均匀的分配雨水口,高度位于种植土 和道路之间的高度。
②水体过滤。
对渗人到地面的雨水,先 进行过滤处理,保障水体的清洁。
主要做法是设置成一个过滤层,先铺设一层种植土,再铺设砾石层,并安装渗透管,进而 使得雨水在过滤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渗人到地下,保障自然 水体的补给。
③缓排滞蓄。
先了解绿化带的地形以及结构的 特征,进而合理设计导流系统,保障雨水能够有层次的进人地 面。
可在雨水口设置明沟,并在明沟的两端设置出水沟,便于 雨水流人明沟。
④雨水排放。
主要合理设置溢流系统,直接 联通雨水和排水管道。
在雨量充沛时节,在地势低洼的区域 就会储存雨水,然后在溢流系统的作用下,让雨水进人市政管 网中,排除过量的雨水,避免产生积水影响。
3.4 附属设施设计
①路肩边沟。
在路肩沟建设中,传统做法采用混凝土材 料,不仅容易阻塞、缺乏美观性,同时也无法浄化雨水。
因此,现在主要采用植草沟,通过植被来进行收集、浄化、排放雨 水。
②路缘石。
路缘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竖缘石和平缘 石。
其中,竖缘石比周边地面要高一点,让雨水能够汇人到雨 水口;而平缘石的高度要与周边地面相同,避免形成积水,让 雨水径流到绿化带或雨水口。
3.5与城市绿地的衔接设计
如果市政道路周边区域存在城市绿地,那么可以有效的 衔接两者,进而实现对路面径流起到分流作用,海绵城市理念 中,通常地域不同,道路和绿地的衔接方式也不同:
①水资源缺乏区域,考虑到需要存储和利用雨水,就要在 排水管的作用下将路面雨水汇人湿地,最后通过浄化处理后 再进行存储;②水资源丰富区域,可以利用雨水截污浄化技 术,把雨水排放到绿地内,减弱径流洪峰;道路径流可以采用 雨水花同、植被缓冲带对雨水进行浄化;③径流污染区域,先 进行污染的控制,主要利用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同、植草沟等 方式,将雨水经过浄化处理后再排放到绿地中。
4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⑴为了进一步的满足低影响开发要求,可以让溢流排放 系统与排水系统之间相互连接,进而建立完善的水循环系 统。
(2)加强市政带来给排水的建设和竣工验收的监督工作,确定市政建设能够满足相关建设规范要求,此外,还要加强市 政带来运营期间的保养检修,避免路面的损坏。
(3)根据相关 部门要求,在进水口的设置上要尽量的往下设置,这样才能有 效提高进水的效率,同时还要根据道路的纵坡,来调整进水口 的开口大小、设置间距等,并设置防冲刷设施。
(4)在容易出现 内涝的区域,要建立预警系统,并配置完善的警示标志,有效 的预防在路面积水后,出现公共交通安全事故。
5结语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能够充分利用水 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因此,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市政道路 给排水设计工作中,能够有效的缓解降水洪涝灾害带来的不 良影响,从而全面提升城市排水效率和能力,实现城市建设的 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1李进丰.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J1.科技创新 与应用,2015(24).
150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