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垄断资本主

合集下载

FreeKaoYan《世界现代史》习题题目

FreeKaoYan《世界现代史》习题题目

华东师大精品课程《二十世纪世界史》思考题上册第一章:1、怎样理解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还占据着优势地位?2、20世纪初美国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20世纪初年的局部冲突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有什么关联?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怎样形成的?5、怎样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章:1、简述世界主要大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秩序的不同设想。

2、评述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利弊得失。

3、分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利弊得失。

4、简评国际联盟成立的目的及其成败。

5、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偿问题的来龙去脉。

6、分析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7、简析《洛加诺公约》。

第三章:1、分析列宁主义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

2、简述俄国1905年革命过程和影响。

3、简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产生过程。

4、简论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5、简述《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分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7、结合史实,分析共产国际对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影响。

第四章:1、简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实施原因和历史评价。

2、论述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简述20年代苏联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

4、分析苏联在实施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5、简述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危机及其影响。

6、简述苏联实施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过程及教训。

7、试论20年代末苏联反布哈林斗争的实质及影响。

8、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利弊得失。

第五章:1、比较德国十一月革命和俄国1917年革命的不同结局,分析其产生原因。

2、结合“魏玛宪法”,分析德国魏玛共和国在体制上的特点及其利弊得失。

3、简述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4、分析法国“左翼联盟”政府内外政策的特点。

第六章:1、分析各国法西斯组织的共同特点。

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

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

二、垄断组织、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 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短期价格协定 短期价格协定 •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 •辛迪加(Syndicate) 辛迪加(Syndicate) 辛迪加
第8章 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章 本章重点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是金融资本、金融寡头? 2,什么是金融资本、金融寡头?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分别是 什么? 什么?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基本经济特征
•托拉斯(Trust) 托拉斯(Trust)
•康采恩(Konzern) 康采恩(Konzern) 康采恩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 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源泉只能是来源于工人和其他劳动群 众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众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对生产和市场的垄 断地位而制定的为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断地位而制定的为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 断 垄断高价 价 格 垄断低价
四、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银行业的垄断和银行的新作用
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为由普通的存贷款中介 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具体表现在 具体表现在: 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具体表现在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材料产地的重要工具。
(五)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世界
2013年4月4日星期四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帝国主义阶 段的标志。 2、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 的特征和共同基础,也可以说,五个基本经济特征 都是垄断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表现。
1908年,亨利•福特开办的制造福特T型 汽车的流水线
1885年卡尔•本茨第一 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奥维尔•莱特 维尔伯•莱特 的飞行者 1 号试飞成功
当代科技革命是指二战后发生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一)规模大,涉及的领域广泛而全面
(二)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转化周期缩短,科学技术越来

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初步形成

电气
发电机:西门子 电磁学:奥斯特的电流的磁效应 一系列电器
电动机:格拉姆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
化学: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波义耳 内燃机 卡尔· 本茨
拉瓦锡的能量守恒定律 道尔顿的原子论 有线电报 无线 电讯 事业 电 话 电报 门捷列夫的化学周期律
近代交通 事 业

信息 革命
4.康采恩(来自德语Konzern),原义为多种企业集 团。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指分属 于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在一起,以其中实
力最为雄厚的垄断企业为核心组成的多种企业集团。 康采恩通常以金融控制为基础,其核心可以是大
银行,也可以是大工业企业。(战前)
5.战后国际垄断组织发展的新形式
(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

政治经济学8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8垄断资本主义

客观性:垄断资本的市场结构和对市场价格的垄断 客观性:
力量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 上实现的基本形式。从性质上看, 上实现的基本形式。从性质上看,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 而占有的稳定的高额利润。 而占有的稳定的高额利润。从数量 上看, 上看,垄断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以 上的超额利润。 上的超额利润。
2.主要形式 . 垄断组织的形式由于垄断联合的程度和内 容不同而各异, 容不同而各异,最初的垄断组织较为简单 如短期售价协定形式,这种联合的时间短、 如短期售价协定形式,这种联合的时间短、 不稳定。以OPEC最为典型。发展到20世 不稳定。 最为典型。发展到 世 最为典型 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有: 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 辛迪加、托拉斯、 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各有自己 典型的特点和国家。 世纪后半叶 世纪后半叶, 典型的特点和国家。20世纪后半叶,垄断 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 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 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垄断部门之间形成利润率平均化趋势的客 观原因: 观原因: (一)科技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客观 要求垄断资本在垄断部门之间相互渗透, 要求垄断资本在垄断部门之间相互渗透,以 获得长期稳定的垄断利润。 获得长期稳定的垄断利润。 (二)现代垄断企业跨国联合经营方式和 多元化经营战略推动垄断资本在垄断部门之 间互相流动、混合经营, 间互相流动、混合经营,促使利润率平均化 趋势。 趋势。
•2.生产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2
第一,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实现价值增殖。 第一,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决定资本主体通过自由竞争排斥其他资本, 这就决定资本主体通过自由竞争排斥其他资本, 实现大资本的联合和勾结,同时, 实现大资本的联合和勾结,同时,新企业面临越 来越大的最低投资额而难以与大企业竞争。 来越大的最低投资额而难以与大企业竞争。大资 本的独占性必然走向垄断。 本的独占性必然走向垄断。 第二, 第二,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迫使资本从高度集中 走向垄断。 走向垄断。这是因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使利 润率下降; 润率下降;资本积累使生产与消费矛盾更加尖锐 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从而利润率下降; ,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从而利润率下降;大 企业竞争加剧市场价格波动,使利润率下降。 企业竞争加剧市场价格波动,使利润率下降。这 迫使大资本对生产和流通实行控制, 迫使大资本对生产和流通实行控制,力图减缓利 润率下降。 润率下降。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1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1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分:3课程类别:计划学时:48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荐教材:朱青梅崔京波主编. 政治经济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2. 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3.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7月第1版;4.李健英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是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四是为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就业后能够较好的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研究工作的需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以及它的理论来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内容]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分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矛盾,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本章内容概要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两个级段。

本章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形式、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等。

二、本章主要知识点提示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提供条件;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2、垄断组织:最初的垄断组织主要是通过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包括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后,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跨国公司是国际性的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普通的信贷关系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生长而成的资本形式,称为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通过以下途径建立起来的。

第一,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投资来创办工业企业。

第二,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到银行业中去。

第三,大工业和大银行之间在资本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人事结合。

掌握金融资本的少数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其在政治上的统治。

4、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因为:第一,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远离价值。

第二,垄断价格并没有增加价值的总量。

第三,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其源泉仍然是剩余价值。

5、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课后答案(最全1-8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课后答案(最全1-8章)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一)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分工明显,国际两级分化,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规模加速扩展、模式加速创新(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二)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流通 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松散到紧密的多个阶段。垄断的主 要的形式有:
卡特尔(法文: cartel) 1865年最早产生于德国(德语: Kartell)
辛迪加(法文:syndicat)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 托拉斯(trust) 1879年首先在美国出现,如美孚石油托拉斯、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 预
20世纪70年代后
• 新自由主义理论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兴起,强调市场 机制的自发调节和政府的“有效干预”相结合成为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干预的理论基础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 本恶性互动的关系
三、国家垄断资Leabharlann 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 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本质 基本形式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有企业)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是金融资本
——列宁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 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 基本形式。
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占有的稳定的高额利润。 量: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仍然主要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
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建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首先,是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
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直接投资 来创办企业其次,是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 透到银行业中去; 再次,垄断的工业企业和垄断的银行企业 在资本溶合的基础上进行人事结合 万能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既控制生产 又控制流通。
3、金融资本的统治
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
缩性的 财政政策、平衡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调节的原则:逆向调节 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个人所得税
(二)货币政策
定义:是国家根据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调节利 率和信贷规模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类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
经济结构,如: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社会经济重大 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中 的社会问题
国家经济调节和干预的目标
(1)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3)实现充分就业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三、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
福利补助(转移支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臵资源的一种 运行方式和调节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P214~216)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

3、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国家调节的对象和目标
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是资源配臵的
基础。但有市场失灵,最极端的表现就是 经济危机 国家干预和调节——看得见的手,不是否 定和代替市场机制,而是对市场失灵的纠 正和补充 国家调节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之上的。
市场机制的作用对象是微观经济主体 国家调节和控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总量和
第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
性、稳定性、和经常性 第四,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 的理论依据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实质和作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首先,资本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并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即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性质。 其次,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导致经济运 行机制发生了变化。
(二)垄断的主要形式
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混合联合公司
垄断组织的形式
垄断组织 卡特尔 垄断的内容 生产同类商品、划分销售区 域、规定商品产量、确定销 售价格 商业上 生产上 法律 上 独立
独立
独立
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恩 混合联合 公司
生产同类商品、规定共同销 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 生产同类商品或与该类商品 有密切联系的企业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第一,满足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为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社 会条件。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 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第三,使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在一定
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促进 了经济发展。 第四,通过缓和基本矛盾和社会矛盾,缓 和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
一、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依据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可以通过两个方面
来进行: 一是作为内在因素(经济基础),通过国 家垄断资本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二是作为外在因素,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 进行调节。
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
干预的依据: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失败 国家干预的实践要求 国家干预的理论形成
手段、经济计划化等。其中经济手段是最 重要的。 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 业政策、收入政策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
策 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税种、税目、 税率 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国防开支、政 府购买、社会公共工程投资、社会福利事 业和社会保障拨款(转移支付)。
经济危机,是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原 因 其次,美国国家干预的实践——罗斯福新 政 再次,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凯恩斯 主义
二、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进入国家垄断的基本
标志: 第一,在社会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 本 第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与干预,成 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产业政策的内容包括目标选择和对策实施 目标选择: 对策实施: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立法措
施、政府的指导和协调。
(四)收入政策
内容:包括收入结构政策和收入总量政策 具体措施: (1)以法律的手段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2)以征税的形式调节过高收入 (3)实行工资和物价的管制 (4)增加政府对低收入者和失业者的社会
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获得途径:第一,加强对本国工人阶级和
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掠夺非垄断企业 的一部分利润;第三,加强对国外人民的 剥削;第四,通过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 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分配
三、垄断与竞争
(一)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 1、竞争的目的不同 2、竞争的性质不同
第8章
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演进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 一般垄断的 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 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1640 19世纪末~ 20世纪 二战后 20世纪初 80年代 马克思的学说 列宁的学说 当代马克思 主义学说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自由竞争走向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 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这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客观历史进 程)。
再次,国家必须考虑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进行。 结论:一方面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的本质,另一方面又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进行
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 取更高的垄断利润,同时,国家从资产阶 级的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 调节经济活动,调节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关 系,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资本主 义制度的生存。
结论:国家资本主义部分地突破了私人垄
断资本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 社会化的发展与私人乱资本不相适应的矛 盾。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一、国有垄断资本 二、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
结合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
金融寡头: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着国民
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掌握资产阶级国家 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 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方式——参与制、
掠取创业利润、资本掺水、发行有价证券 等 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收买和持有一 定数量的股票的办法,从而实现对其他股 份企业控制的一种方式。
THE END
化 (2)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住址形式的社会 化 股份公司的性质:
三、垄断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
垄断:又叫独占,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
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 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场。
(一)垄断的基本特征
(1)垄断的实质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是一种经济权力 (3)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支配地位
产集中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 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
垄断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可能性: 必要性:
因此,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
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
二、股份公司对伦敦形成的作用
股份公司在资本关系上的特点: (1)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
垄断价格的构成
包括三个构成部分:成本价格、一般利润、
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的基本特征
(1)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 (2)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垄断价格的制约因素
(1)垄断价格要受到商品需求的制约 (2)垄断价格要受到商品供给的制约 (3)垄断价格要受到产品成本的制约
垄断价格的制定也不是任意的。
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
的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它们在社会生 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资本集中:就是个别资本结合形成更大的
资本。
1、自由竞争必然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首先,生产社会化是生产集中的客观基础 其次,竞争和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 再次,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加速了生
二、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
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产生的条件: ①通过规定垄断价格 ②凭借垄断地位
垄断利润的来源: 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
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 值。
具体来源: ①垄断企业内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垄断企业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
缩性的货币政策、平衡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 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三)产业政策
是一种调节供给的政策。国家通过制定产
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等政策,采 取多种手段,引导和刺激企业进行相应的 投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以促进经济的定 向配臵,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 展。
垄断不能完全消除竞争
因为: 首先,少数大垄断企业难以包罗一切经济
部门和经济领域。 其次,科学技术和专业化为中小企业发展 提供了技术基础 再次,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为中小企业 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