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风论治老年性瘙痒症2例

合集下载

从阴阳论治老年皮肤瘙痒症30例

从阴阳论治老年皮肤瘙痒症30例

1 . 1 一般 资料 3 O 例 均 为2 0 0 8 年1 月 2 0 1 2 年3 月 我 院门诊 患者 ,其 中 男l 9 例, 女1 1 例, 辨证 属 阴虚血热 风 盛者2 5 例 ,脾 肾 阳虚寒 盛者5 例, 症 状均有周 身或 局部皮肤 瘙痒 , 病程 1
鲜皮 1 0 g 。 个月至数年不等 。 治疗 3 — 5 个疗 程后观察疗效 。 1 . 2 诊 断和排 除标准[ J 周身或局 部皮肤 剧烈瘙 痒 ,晚 间瘙痒 比白天 3 疗效观察 严重 , 无 原发皮 损 , 主要 表现 为皮肤 3 . 1 疗 效标 准 ( 自拟 ) 治 愈 : 症状
处 及全 身遍 布 抓 痕 或遍 布 血痂 , 或 便 助运 。 范畴, 病 名 见于 《 诸 病源 候论 ・ 风瘙 起水泡溃破流水 , 入夜痒甚 。此病 具 脾 肾阳虚 寒盛 者 ,临床表 现可 痒候 》 之“ 风瘙 痒 , 此 由游 风在 于皮 有病程 长 ,迁 延难愈 和易复 发 的特 伴 有周身皮 肤 暗红及抓 痕 ,畏寒 身 肤 , 逢寒则身体疼痛 , 遇热瘙痒 ” 。中 老年人 天癸数穷 , 精血 亏 点 ,对 老年人 的身 心健 康造 成极 大 重 , 腰膝瘦 沉 , 大便 溏薄 , 精 神倦 怠 , 医学认 为 , 阴 阳渐 虚 , 肌肤 失养 , 腠 理 不 能 影 响。笔者在 临床 中运用 中药从 阴 舌淡苔 薄 白, 脉沉 缓而细。用温补脾 耗 ,
从 阴阳论治老 年皮肤瘙痒症3 0 例
马笑岜 武汉市洪山区中医院 4 3 0 0 7 0 湖北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 9 0 号 关键词 老年皮肤瘙痒症; 从 阴阳论治; 阴虚血热风盛; 脾 肾阳虚寒盛 中图分类号 : R 2 7 5 . 9 8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3 — 0 7 1 9 ( 2 0 1 3 ) 0 3 — 0 0 4 3 一 O 1

瘙痒难耐,老中医效方显神奇

瘙痒难耐,老中医效方显神奇

瘙痒难耐,老中医效方显神奇瘙痒,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症状,以瘙痒为主症的病症,往往缠绵难治。

一、老年皮肤瘙痒退休工人郭某,皮肤瘙痒已数年,近1年来加重,于1999年1月找我诊治。

患者几乎24小时剧痒难耐,必抓致出血而后快。

除此而外,身体一直很健康,平时连感冒也很少得。

观其皮肤外观除有抓痕外,别无异常,脉舌等也无异常,唯面部有白癜风。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我想此病属于老年皮肤瘙痒证,视为小恙,为之拟熟地、核桃仁、冰糖、猪板油,同放小盆中蒸熟,一次一匙开水冲服。

另用蛇床子、地肤子、白矾、雄黄研细,用纱布包一小包,蘸温酒涂擦。

过数日,患者来说,上方头几天用似乎有效,近几日症状愈重。

由于药面没有弄细,涂擦时为了解痒又稍用力,故而皮肤已数处擦伤。

患者不用此药则彻夜难眠,用此药则火辣难忍,遂乞用良方。

至此,我才想此证不同于一般的荨麻疹或一般的老年皮肤瘙痒证,必须认真对待。

于是录用《名医类案》江汝洁治验方(原案见《名医类案》卷七身痒门)以试治。

生地、白芍、党参、黄芪、连翘、丹皮、麦冬、黄柏、防风、甘草各10g,五味子5g(方中有川连,我没用,用量也没有按原方)。

又嘱同时服用抗过敏药配合用之。

患者昨夜服药后,一夜安睡,真是舒服极了。

春节后,病人停药,病又犯,但不重,仍用此方(这次没有再用抗过敏药),效果很好。

《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是责之心火过盛,此方配伍,面面俱到,故而有效。

二、湿疹案一:1973年8月初诊。

女性患者左臀部成片起小水泡,瘙痒难忍,皮肤灼痛,搔抓后流水蔓延,打针吃药(药物不详)二十余日不效,渐加重,求方治疗。

我考虑为湿疹类,中医辨证应属湿毒下注,治拟清热燥湿解毒,以三妙散加味。

苍术25g,黄柏15g,牛膝10g,连翘15g,蒲公英15g,甘草10g,白术10g,黄芪15g。

5剂。

患者服药3剂,病即愈矣。

【按】此方是我学医早期的一个随手自拟方,后来经常用治腰以下的各种湿疹及下肢淤积性静脉炎,效果很好。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不知咱们这里有多少朋友被慢性的、长期的、反复的、剧烈的全身瘙痒或慢性荨麻疹困扰过?请举手好吗?让小编知道我不孤单……这困扰小编数年的不定时、不定位置的风团瘾疹,小编见过不少医家从风、血角度论治,而今天的文章中,经方大师胡希恕《伤寒论》的角度,从表论治。

快来学习一下——一、身痒医案一则患者董某,中年女性,慢性荨麻疹病史两年,反复发作,身痒明显,初服西替利嗪等效果尚可,后来效果不佳。

近来发作频繁,瘙痒难耐而前来就诊。

症见:身痒,自汗出,乏力,无恶风寒,鼻塞,口中和,大便前干后溏,排便不爽,月经量少,痛经,腹冷,脉沉,舌暗,苔薄裂。

既往有慢性鼻炎史十余年。

从六经辨证来考虑,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恶风恶寒,但有身痒、鼻塞,属于太阳表证;大便前干后溏、月经量少、痛经、腹凉,脉沉、舌暗苔薄裂,为气血不足导致的太阴证,属里有虚寒的表现;自汗出,没有恶风恶寒,考虑兼有阳明内热,故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给予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处方: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生薏苡仁30g,当归15g,赤小豆10g,生白术20g,苍术10g,干姜6g,炙甘草6g,自加生姜、大枣适量。

患者服药后汗出偏多,但自觉身体舒适,身痒、鼻塞明显减轻。

药后三天月经乃至,痛经亦较前明显减轻。

患者感觉满意。

二诊时,荨麻疹仅在上侧肢体偶有发作,考虑表证减轻,专以调理太阴为主,去麻黄,以桂枝加荆芥防风合当归芍药散等加减治疗。

该案患者有慢性鼻炎史十余年,近来常有鼻塞。

因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因此,身痒与鼻塞同为表证。

微发汗解表,风邪随汗出而解,故身痒、鼻塞能明显减轻。

二、身痒为邪气在表,属表证身痒作为一个症状,历来论述多从风、从血论治,如后世的消风散、四物消风散等,而《伤寒论》从表论治身痒,给我们从另外一种角度阐释了身痒的病机与治疗。

如《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名医名方朱仁康皮肤瘙痒症医案

名医名方朱仁康皮肤瘙痒症医案

名医名方朱仁康皮肤瘙痒症医案皮肤瘙痒症[例一] 庹××, 女,72岁, 简易病历, 初诊日期:1974年10月21日。

主诉:周身皮肤瘙痒已四个月。

现病史:四个月来全身皮肤瘙痒甚剧,尤以夜间加重,彻夜少眠。

曾服凉血清热, 祛风除湿之剂, 未见减轻。

大便干秘, 五日一行。

检查:全身皮肤干燥松弛,可见搔痕,细薄鳞屑, 血痂累累。

脉弦滑。

舌质紫,苔光。

中医诊断: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证属:老年血虚阴伤,皮肤失养, 风胜则燥, 风动则痒。

治则:养血润燥,活血去风。

药用:当归12克白芍9克熟地30克元参9克麦冬9克丹皮9克红花9克荆芥9克白蒺藜9克麻仁9克甘草6克六剂, 水煎服。

二诊:(10月31日) 药后皮肤瘙痒明显好转,晚间已能入眠。

脉弦, 苔净。

继服前方,六剂。

三诊:(11月16日) 药后瘙痒曾已减轻,近日又较痒重, 搔后并起小红疙瘩,大便又干。

脉弦滑。

舌紫苔光,中心薄黄。

宗前方出入。

方拟:当归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元参9克荆芥9克白蒺藜9克丹皮9克麻仁9克甘草9克六剂, 水煎服。

四诊:(75年1月9日) 皮肤瘙痒已轻,胸、腹、腰围、后背沿感刺痒。

脉弦,舌光剥, 中薄黄。

嘱继续服10月21日初诊方, 六剂。

1975年5月追踪回信, 称病已痊愈。

[例二] 秘××, 女, 62岁, 门诊病历, 初诊日期:1975年2月5日。

主诉:上半身皮肤瘙痒五个月。

现病史:五个月来胸、背、上肢皮肤瘙痒颇剧, 夜间尤甚,抓至出血仍不解痒,夜不能寐,胃纳呆滞,精神萎靡, 二便如常。

检查:上肢及胸背皮肤干燥,搔痕血痂累累,稍见溢水。

脉弦滑。

舌苔白腻。

中医诊断:血风疮西医诊断:皮肤瘙痒症证属:脾经蕴湿,外受于风。

治则:健脾除湿,疏风止痒。

药用:荆芥9克防风6克羌活6克白芷6克陈皮9克茯苓皮9克银花9克甘草6克五剂, 水煎服。

二诊:(2月11日) 药前方五剂后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纳仍不馨,食后腹胀,脸面微肿,证属脾失健运, 脾湿蕴滞。

老年性皮肤瘙痒病治疗方剂

老年性皮肤瘙痒病治疗方剂
桂枝汤加味:
桂枝15g、白芍15g、何首乌15g、防风15g、生姜6g、大枣6枚、甘草7g,兼风邪者加蝉蜕6g、白鲜皮12g;皮肤干皱、少量脱屑者加石斛15g、黄精15g;痒甚酌加乌蛇12g、白蒺藜12g、蜂房9g。治疗58例,痊愈37例,总有效率93%、杏仁10g、甘草6g、炙麻黄6g、生姜9g、大枣5枚)加减:风热者去麻黄,加金银花15g、黄连4g;血虚者加鸡血藤20g、当归12g;气虚者加黄芪15g;瘙痒甚者加蝉蜕6g、全蝎4g。共治35例,痊愈20例,总有效率94.3%。
补肾益肝、活血搜风,
菟丝子、肉苁蓉、山茱萸、何首乌、熟地、炒白芍、白蒺藜、徐长卿各15g,凌霄花、蜂房各10g,炙全蝎、甘草各5g。加减:阴虚火旺加龟板、黄柏;瘀热搏结加丹皮、赤芍、生地;肌肤甲错血瘀明显加地鳖虫、鸡血藤、皂角刺;气虚加生黄芪、白术、防风。治疗37例,痊愈23例,总有效率94.6%。
逍遥散加减:
柴胡15g,薄荷6g,当归、白芍各12g,茯苓、白术各10g,苦参、白鲜皮、白蒺藜、乌蛇各12g,甘草6g);冬季瘙痒皮肤干燥、搔抓起白屑者加何首乌、玄参、沙参、荆芥、防风;夏季瘙痒伴苔腻、身重肢倦者加苍术、黄柏、薏苡仁、车前子;瘙痒伴口苦、面红、目赤、便秘者加龙胆草、栀子、丹皮、赤芍;瘙痒日久、皮肤黯红出现苔藓样变者加紫草、桃仁、红花、赤芍。治疗30例,痊愈21例,总有效率97%。
11:29 2010-1-24老年性皮肤瘙痒病治疗方剂
2010-01-09 07:50
复合仲景方:
百合40g、生地35g、生甘草15g、大枣12枚、浮小麦40g、沙参15g、玄参15g、乌蛇6g、蛇蜕6g、荆芥6g、白蒺藜10g、蝉蜕6g)滋阴清心、养心祛风止痒立法,治疗122例,痊愈81例,总有效率93.48%。

专治“老年瘙痒”方

专治“老年瘙痒”方

专治“老年瘙痒”方
皮肤搔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个病症,从中医的角度看主要是由血虚生风,热郁肌表而引起的,诊断非常简单,但是要想解决这个病却非常不易。

大多中医常用人参归脾汤加减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是少数有效,多数无效,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

已故山东名老中医孙鲁川先生,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在其去世后,其子孙朝宗先生编就的《孙鲁川医案》中,以孙鲁川的石楠叶、白僵蚕止痒药对,石菖蒲、威灵仙、胡麻仁止痒角药,组合东北一民间八十岁老中医皮肤病效方中药对苏叶、芦根,养血祛风,通络止痒的用药经验,组成下方专治老年皮肤瘙痒。

组成:紫苏叶30g、芦根30g、白蒺藜25g、生甘草9g、胡麻仁15g、石菖蒲15g、白僵蚕15g、石楠叶30g、威灵仙15g、何首乌30g、当归20g、夜交藤30g、蛇床子15g、白芥子15g、台乌药15g。

主治:麻疹及老年搔痒症。

治疗案例:
某老妇,62岁,全身皮肤瘙痒达5年之久。

为治疗此病,去过哈尔滨,上海,广州等地,花了不少钱,中药也吃过无数,用她的话形容治疗过程,是中药吃了有几麻袋,但没有治好。

又用西医,进行了过敏原检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过敏物,在排除糖尿病等其它致病因素后。

用了大量的激素,葡萄糖酸钙,甘草酸铵等药物,依然没有任何效果。

来诊时还用手抓个不停,满身血痂。

老人痛苦多次想轻生。

经过脉诊:舌胖大有齿印,脉沉涩。

按上方进行治疗五天后,老太太一进屋就连说谢谢,反馈说,吃了两副就不痒了。

这药太神奇了。

后告之,坚持把药吃完。

又按此方配了一个月的丸药,吃完彻底痊愈。

对31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的中药诊断与治疗

对31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的中药诊断与治疗

大 冬季 加 重 。查 体 : 身 布 满抓 痕 , 全 以下 肢 为 质干 燥 , 化 或维 生 素缺 乏人 手 治疗 。 原 发性 皮肤 损 坏 的皮肤 畏 寒 怕热 , 便 干燥 , 老 无
病 , 因不 明 , 易 复发 且难 以治愈 。我 们 运 用 中药 治 疗 老年 性 重 。 原 容 舌红 苔厚 , 双尺 脉弱 。 给予 上 述 治疗 方 法 , 中药 内服 , 外洗 结
6 2
内蒙古中医药
治疗 1 月余 , 者 肢体 功 能 逐 渐恢 复 , 患 口角歪 斜 好 转 , 上 方 碾 1g大 黄 6 , 后 0, g 瓜蒌 2g枳 壳 1g每 日 1 , 煎 服 。坚持 治 疗 5 0, 0, 剂 水 压 为 散 剂 , 服 1g每 日 3次 , 年 后 生 活 能 自理 , 每 0, 半 能从 事 家 务 天后 , 者大 便 通畅 , 闷减 轻 , 苔 转薄 , 方 去 大黄 , 患 胸 舌 上 枳壳 , 全
由 于本 病 的病 程 持续 时 间较 长 , 作 反复 , 药 较易 耐受 , 发 西 而 中 医 ,05 2 ( ) 7 —7 . 20 ,7 8 : 7 5 8 5
且 长 久 服用 会 有 副作 用 出现 。 对来 说 。 的安 全 性 就显 得较 【] , 强 . 医治 疗老 年 性 皮肤 瘙 痒 症 的研 究进 展 『 . 相 中药 3梁瑞 范瑞 中 J 现代 ] 高 , 没 什 么 副作 用 。 后 需 要进 一步 地 加 强 有效 方剂 构 成 的研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0 3 1 ( 2 : 9 — 4 5 且 今 2 0 ,2 2 ) 4 3 2 9 . 2
痒而 无任 何原 发 皮疹 , 抓后 可 引起 抓 痕 、 疹 、 痂 、 肤肥 厚 搔 丘 血 皮 外洗 用药 黄芩 3 g 黄 、 仁 各 1g细 辛 1g 白藓 皮 1g 及苔 藓样 改 变及 色素 沉 着 。多 采用 抗 组 织胺 药 物 、皮 质 激 素治 0, 大 杏 5, 0, 5。 虽效 但 远 入 内 服药 渣 中布包 再 煎 水 10 —00 l 00 3 0m 洗浴 。治疗 2周 为 1 个 疗. 果 迅速 , 因不 能解 决 根 本 问题 , 期 疗 效 多不 满 意 。 现 代 医学 认 为 , 性 皮肤 瘙 痒 症 与 内分 泌 失 调 、 老年 皮脂 腺 及 汗 腺 分 疗 程 , 期 间 , 食海 鲜 , 辣 等食 物 , 个 疗程 后 随访 。 治疗 忌 辛 1 煎药 液 混 合 , 分早 、 2次 u服 。 晚

老年皮肤瘙痒症治疗古方

老年皮肤瘙痒症治疗古方

老年皮肤瘙痒症治疗古方古方巧治老年皮肤瘙痒症病案:李某,男,76岁。

主诉皮肤瘙痒反复发作逾5年,入冬为甚,曾行中西药治疗,疗效甚微。

半月前泡洗温泉水后,瘙痒加剧。

现周身皮肤瘙痒,以背部、四肢为著,阵发性发作,夜间尤甚;皮肤于燥,血痕累累,间有皮肤肥厚及色素沉着;神疲乏力,面色不泽,夜不能寐,口干、便结;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既往无糖尿病等显要病史。

西医诊断:老年皮肤瘙痒症。

中医诊断:风瘙痒(气虚血瘀)。

治当补气活血,散风止痒。

方用补阳还五汤化裁。

组方:黄芪50克,当归、生地、白蒺藜、地肤子、夜交藤各15克,赤芍、地龙、桃仁、川芎各10克,制首乌18克,蝉蜕10克。

7剂,1天1剂,水煎服。

7剂后瘙痒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夜寐转安。

守上方黄芪加至60克,加炒白术12克,续进10剂,服法同前。

10剂后肌肤较前明显润泽,色素、抓痕减少,皮肤仅偶感轻度瘙痒。

效不更方,再进15剂巩固疗效,并嘱其少食辛辣食物,忌用热水烫洗和偏碱性肥皂。

随访至今,未复发。

分析:老年皮肤瘙痒症乃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其原因不一。

该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并常因患者的不当处置而使病情加重。

中医认为“诸痒为虚”,老年患者往往体虚而阳气不足,气血亏虚,以至卫外失固,血行凝涩,营卫不畅,化燥生风,肌肤失常而致瘙痒,属“痒风”、“诸痒”、“风瘙痒”之范畴。

方中重用黄芪补益元气,气旺血行以治本;佐以当归、赤芍、地龙、桃仁、川芎、生地、制首乌养血活血,滋阴润肤;白蒺藜活血祛风行气,而制首乌与白蒺藜又互为对药,能补肝肾、益精血;地肤子清热利湿,蝉蜕疏风止痒,夜交藤解毒安神,地龙通经、引药周行全身以行药力。

诸药配伍,补气而不壅邪,祛瘀而不伤正,使气血通达,肌肤得养,药对其证,故而获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遂 成 劳 损 尹 老 认 为 , 肾 为 一 身 阴 阳 之 根 本 , 治 疗 应 遵 《 经 难

十 四 难 》 “ 其 肾 者 益 其 精 ” ,主 张 温 补 肾 精 , 又 据 产 后 多 损
瘀 的 特 点 ,佐 以祛 瘀 生 新 顾 及 脾 胃之 品 。 方 用 鹿 茸 、 紫 河 车 、
怕 冷 减 轻 ,继 服 l 0剂 ,面 色 红 润 , 皮 肤 干 枯 好 转 , 下 肢 水 肿 消 失 , 嘱 其 隔 天 l利 , 连 服 2月 ,头 上 毛 发 长 出 , 一 切 恢 复 如
常 。随访 1 未复 发 。 年
营 卫 失 调 。处 方 :当归 、何 首 乌 各 lg 5 ,枸 杞 子 、鸡 血 藤 各
按 :席 汉 氏 综 合 征 属 中 医产 后 虚 劳 范 畴 , 多 因 产 妇 失 血 过 多 , 失 于 调 理 , 因 虚 致 损 , 日 久 不 复 成 劳 本 例 患 者 病 程 6 年 , 症 见 畏 寒 肢 冷 、 浮 肿 、 头 晕 、 心 悸 、 面 黄 神 疲 、 毛 发 脱 落 , 为 阴 阳 气 血 俱 虚 之 证 , 胞 脉 系 肾 ,妇 人 产 育 失 血 耗 精 伤 肾
体 温 3 ℃ ,后 以 上 方 调 理 l 痊 愈 。 7 周 按 :本 例 新 产 高 热 是 因瘀 血 恶 露 停 留 胞 宫 , 外 感 风 毒 , 邪 热 与 瘀 血 互 结 , 正 邪 交 争 ,正 虚 邪 恋 故 见 高 热 不 退 ,瘀 热 扰 乱 神 明 则 神 识 不 清 , 恶 露 全 无 。 下 腹 如 鼓 是 瘀 血 停 留 之 征 。 若 正
不胜 邪 ,热 盛 津 伤 , 阴竭 阳 浮 , 则致 产 妇 气 息将 绝 , 阴阳 离 决 。 西 医 多 用 抗 感 染 、物 理 降 温 等 治 疗 , 殊 不 知 血 见 寒 则 凝 ,
苑 丝 子 、 山 药 、 熟 地 黄 补 肾 阳 、 填 肾 精 ; 砂 仁 、 白 术 健 脾 和 胃; 益 母 草 、 泽 兰 祛 瘀 生 新 ,故 疗 效 显 著 。
3 产 后 高 热 。 当 务 祛 瘀 刘 某 ,2 3岁 , 19 9 9年 l 0月 3日初 诊 。 产 后 高 热 3天 ,体 温 4  ̄ 经 输 液 、抗 感 染 、激 素 、物 理 降 温 等 治 疗 无 效 , 邀 0C, 尹 老 诊 治 。 诊 见 :患 者 面 赤 口闭 , 神 志 昏迷 , 口唇 干 裂 , 气 息 微 弱 ,按 下 腹 如 鼓 ,恶 露 全 无 ,下 身 臭 秽 ,2天 未 解 大 便 , 脉 疾 数 。 证 属 瘀 血 停 留 胞 宫 ,邪 毒 内 侵 .瘀 热 交 争 发 为 高 热 ,正 不胜 邪 , 津 液 将 竭 。 治 宜 急 除 瘀 血 恶 露 以 泄 热 毒 之 源 ,通 胞 脉 复 气 血 以 救 死 回 生 。 处 方 :益 母 草 3 g 酒 大 黄 、 生 蒲 黄 各 0, lg 5 ,水 煎 服 。 另 煎 西 洋 参 3 g 0 ,水 牛 角 粉 lg兑 人 童 便 1 0 l 5 0 m 灌 服 ,3小 时 后 产 妇 呼 之 能 应 ,体 温 3 ℃ ,继 以 上 方 加 鸡 血 藤 8
关 键 词 :瘙 痒 症 ;肝 阳 化 风 ; 中 药 疗 法 ;老 年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R 7 . 8 、 文 献 标 识 码 :B 2 59 3 l 文 章 编 号 :0 5 2 6—7 1 (0 2 1 4 5 2 0 ) 0—0 6 0 4—0 2
从 内风论 治 老年 性 瘙 痒症 2则
维普资讯

6 ・ 4
新 中 医 2 0 0 2年 l 第 3 0月 4卷 第 l 0期
淡 白 ,舌 淡 、苔 白 , 脉 细 缓 ,证 属 产 后 血 虚 受 风 ,误 汗 伤 阳 ,
方 : 鹿 茸 f 胶 囊 服 ) . g 菟 丝 子 、 山 药 各 3 g 熟 地 黄 人 05 , 0, 1g 5 ,砂 仁 、 白术 、益 母 草 、 紫 河 车 各 1 g 0 ,泽 兰 6 , 冬 虫 夏 g 草 ( 服 )g 每 天 l剂 ,水 煎 服 。 服 药 7剂 , 患 者 精 神 大 振 , 冲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脉 失 养 , 营 卫 失 调 , 更 添 肢 体 麻 木 , 汗 出 恶 风 之 症 。 其 面 色淡
白 、 舌 色淡 白 、肢 体 麻 木 为 血 虚 ; 汗 出 恶 风 怕 冷 为 营卫 失 调 。
尹 老 根 据 产 后 伤 血 多 汗 的 特 点 ,提 出治 风 先 养 血 , 血 充 风 自灭 的 观 点 。 方 用 当 归 、何 首 乌 、枸 杞 子 养 血 ,鸡 血 藤 养 血 舒 筋 , 桂 枝 、 芍 药 、 甘 草 、 生 姜 、 大 枣 调 和 营 卫 ,鹿 茸 壮 阳益 精 强 筋 骨 。 药证 相 符 ,效 果 显 著 。
3 g 桂 枝 6 ,炒 白 芍 1 g 鹿 茸 ( 胶 囊 服 ) . g 加 生 姜 、 0, g 2, 人 05。 大 枣 水 煎 服 。 服 药 5剂 , 汗 出恶 风 止 。 继 服 7剂 痹 痛 痊 愈 。 随
访半 年 未复 发 。 按 :本 例 产 后 痹 痛 乃 因产 后 血 脉 空 虚 , 风 寒 之 邪 客 于 筋 脉 关 节 为 患 。 前 医 不 辨 病 因 , 妄 用 发 汗 , 更 伤 阴 血 阳 气 ,致 使 筋
冯 志 鹏
( 警 山东 总 队 医 院 中 医 科 ,山东 济 南 2 0 0 ) 武 5 1 1
3g 0 ,蒲 公英 5 g 0 ,炮 姜 6 g煎 服之 。第 2天 阴道 下 暗黑 色 血液 7 0 ,便 下 l 0 ml 0余 枚粪 块 ,按下 腹平 软 ,神志 清 ,能进米 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