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75][东北大学]20年7月考试《数据结构Ⅱ》考核作业(答案)

40875][东北大学]20年7月考试《数据结构Ⅱ》考核作业(答案)
40875][东北大学]20年7月考试《数据结构Ⅱ》考核作业(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数据结构II 试卷(作业考核线上1) A 卷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沈阳学习中心(直属)[32]院校学号:C09024011930344 姓名何家强

(共 6 页)

[ A]1.抽象数据类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

A.数据对象、数据关系和基本操作

B.数据元素、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C.数据项、数据元素和数据类型

D.数据元素、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

[ B]2.要求相同逻辑结构的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其含义为

A. 数据元素具有同一的特点

B. 不仅数据元素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相同,而且其对应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 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 仅需要数据元素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相同

[ D]3.下列各式中,按增长率由小至大的顺序正确排列的是

A.n,n!,2n ,n3/2

B.n3/2,2n,n logn,2100

C.2n,log n,n logn,n3/2

D.2100,logn, 2n, n n

[B ]4.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线性表应当采用链表表示为宜

A.经常需要随机地存取元素

B.经常需要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C.表中元素需要占据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

D.表中元素的个数不变

[ C]5.设指针p指向双链表的某一结点,则双链表结构的对称性是

A. p->prior->next=p->next->next;

B. p->prior->prior=p->next->prior;

C. p->prior->next=p-> next->prior;

D. p->next->next= p->prior->prior;

[D ]6. 已知指针p和q分别指向某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中第一个结点和最后一个结点。假设指

针s指向另一个单链表中某个结点,则在s所指结点之后插入上述链表应执行的语句为

A. s->next=q;p->next=s->next;

B. s->next=p;q->next=s->next;

C. p->next=s->next;s->next=q;

D. q->next=s->next;s->next=p;

[A ]7. 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

A.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B.都是先进后出

C.都是先进先出

D.没有共同点

[D ]8. 对于链队列,在进行插入运算时.

A. 仅修改头指针

B. 头、尾指针都要修改

C. 仅修改尾指针

D.头、尾指针可能都要修改

[B ]9.设有一个顺序栈的入栈序列是1、2、3,则3个元素都出栈的不同排列个数为

A.4 B.5 C. 6 D. 7

[D ]10.设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A,B,C,D,则借助一个栈所得到的输出序列不可能是

A.A,B,C,D B.D,C,B,A

C. A,C,D,B

D. D,A,B,C

[ C]11.表达式a*(b+c)-d的后缀表达式是

A.abcd*+- B.abc*+d- C.abc+*d- D.-+*abcd

[B ]12.某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的特点一定是

A. 空或只有一个结点

B.高度等于其结点数

C. 任一结点无左孩子

D.任一结点无右孩子

[ B]13.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任何一棵二叉树的叶子结点在种遍历中的相对次序不变。

(2)按二叉树定义,具有三个结点的二叉树共有6种。

A.(1),(2) B.(1)

C.(2) D.(1),(2)都错

[ B]14.树有先序遍历和后序遍历,树可以转化为对应的二叉树。下面的

说法正确的是

A.树的后序遍历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先序遍历相同

B.树的后序遍历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相同

C.树的先序序遍历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相同

D.以上都不对

[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二又树按某种方式线索化后,任一结点均有前趋和后继的线索

(2)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于其子孙结点前

(3)二叉排序树中任一结点的值大于其左孩子的值,小于右孩子的值

A.(1)(2)(3) B.(1)(2)

C.(1)(3) D.都不对

[D ]16. 二叉树的第k层的结点数最多为

A.2k-1 B.2K+1

C.2K-1

D. 2k-1

[D ]1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向图中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

B.连通图的广度优先搜索中一般采用队列来暂存刚访问过的顶点

C.图的深度优先搜索中一般要采用栈来暂存刚访问过的顶点

D.有向图的遍历不可采用广度优先搜索

[B ]18.有向图G用邻接矩阵A存储,则顶点i的入度等于A中

A. 第i行1的元素之和

B. 第i列1的元素之和

C. 第i行0的元素个数

D. 第i列非0的元素个数

[ A]19. 设有6个结点的无向图,该图确保是一个连通图的有效边条数至

少应是

A.5

B.6

C.7

D.8

[D ]20..下图的邻接表中,从顶点V1 出发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法遍历该图,则可能的顶点序

列是

A. V1V2V3V4V5

B. V1V2V3V5V4

C. V1V4V3V5V2

D.V1V3V4V5V2

[A ]21.关键路径是事件结点网络中

A.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B.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

C.最长的回路D.最短的回路

[A ]22.设哈希表长为14,哈希函数H(key)=key%11,表中已有数据的关键字为15,38,61,84,四个,现将关键字为49的结点加到表中,用二次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则放入的位置是

A.8 B.3 C.5 D.9

[ C]23..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并已知A 的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则应调整以使其平衡,所作的平衡旋转是

A. LL型

B. LR型

C. RL型

D. RR型

[ A]24.下列排序算法中,在待排序数据已基本有序时,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A.插入排序B.选择排序

C.快速排序D.堆排序

[ A]25.下列排序算法中,时间复杂度不受数据初始状态影响,恒为0(nlog2n)是

A. 堆排序

B. 冒泡排序

C. 直接选择排序

D. 快速排序

[B ]26. 有一程序段:i=1;WHILE(i

A. O(n)

B. O(log2n)

C. O(nlog2n)

D. O(n2)

[ C]27.无头结点的链队列Q为空的条件是

A. Q->front->next==Q->real=NULL

B. Q->front==Q->real<>NULL

C. Q->real==Q->front=NULL

D. Q->real->next==Q->front<>NULL

[A ]28. 有向图G可拓扑排序的判别条件是

A. 不存在环

B. 存在环

C. 存在入度为零的结点

D. 存在出度为零的结点

[C ]29. 对n个记录的文件进行快速排序,所需要的辅助存储空间

A. O(1)

B. O(n)

C. O(1og2n)

D. O(n2)

[A ]30. 下列排序算法中,在待排序数据已基本有序时,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

A.插入排序B.选择排序

C.快速排序D.堆排序

二、综合题(共4题,每题10分)

31、阅读算法,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或注释。

void exchange_L( Linklist &L,int m ) {

//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中前m个结点和后n个结点的整体互换

if ( m && L->next ) { // 链表非空

p = L->next;

K=1// k取值

while( k< m && p ) { //查找第a m个结点

p = p->next; ++k;

} // while

if (p && p>next) { // n!=0 时才需要修改指针

ha = L->next; // 以指针ha 记a1结点的位置

L->next= p->next; // 将b1 结点链接在头结点后

p->next =L->next; // 设a m的后继

q = L->next; // 令q 指向b1结点

while (q->next)

q = q->next; // 查找b n结点

q->next =将第a1结点链接到b n结点之后//将第a1 结点链接到b n结点之后

} // if(p)

} // if(m)

} // exchange_L

32.一个仅包含二元运算符的算术表达式,以二叉链表形式存储在二叉树T 中,设计算法F1实现求值,并指出遍历的方式。 解:

int F1(BiTrec T){

if(!T) return 0;

if(!T →lchild &&!T →rchild)//(1)判断是否为叶子结点

return (T →data);

Lv= F1(T →lchild);Rv= F1(T →rchild); switch(T →data){//(2)运算

case ’+’ : V=Lv+Rv; break;

case ’-’ : V=Lv-Rv; break;

case ’*’: V=Lv*Rv; break;

case ’/’: V=lv/Rv; break; } //switch

return V;//(3)返回结果

}//F1

算法功能:后序遍历二叉树,求算术表达式的值。

33.设计算法实现以逆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有向图的拓扑排序。

逆邻接表存储结构定义如下:

顶点结构 表结点结构

解:(1)存储结构定义

顶点结构

表结点结构

(2) 算法设计

int toposort (ALGraph G,int tpv[]){ //以逆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有向图的拓扑排序

top=0;

for(i=0;i

findoutdegree(G,outdegree); // 对各顶点求出度

outdegree[p →adjvex]++; InitStack(&S); //初始化栈 for(i=0;i

if(outdegree[i]==0) Push(&S,i); //出度为零的顶点入栈 while(!Stack(S)){

Pop(&S,i);printf(G.adjlist[i].vextex); tpv[top++]=i;

for(p=G.adjlist[i].firstedge;p;p →next){

j=p →adjvex; outdegree[j]--; if(!outdegree[j]) Push(&S,j);

//出度为零的顶点入栈 }//for }//while

if(top

else {//输出顶点拓扑排序序列

for(i=0;j=top-1;i< G.vexnum/2;i++,j--){//置逆输出

temp=tpv[i];tpv[i]=tpv[j];tpv[j]=temp;

}//for

return 1;

}//else

}//toposort

34. 设哈希表长为13,采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哈希函数定义为:H(key)=key%13。

试求:(1)填上依次插入关键字25,20,36,15,41,52,29,72,67后的哈希表。

(2)计算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解:(1)哈希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平均查找长度

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5*1+3*2+1*4)/9=1.6

中南大学数据库考试题库

1?在数据库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属于数据库设计的()阶段。 A需求分析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参考答案 B 数据库设计步骤: (1)规划(必要性、可行性,总目标) (2)需求分析(分析用户活动,产生业务流程图;确定系统范围,产生系统范围图;分析用户活动涉及的数据,产生数据流程图;分析系统数据,产生数据字典。)(3)概念设计(设计出独立于计算机硬件和DBMS的概念模式。E-R模型是主要设计工具) (4)逻辑结构设计(把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全局E-R模式转换成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模式和外模式)(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对于给定的数据模型选取一个垠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取方法)(6)数据库的实现(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装入试验数据对应用程序进行调试;装入实际数据,进入试运行状态) (7)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监测并改善数据库运行性能; 根据用户要求对数据库现有功能进行扩充;及时改正运行中发现的系统错误) 2.关于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目标,下列说法错谋的是 A定义和描述应用系统涉及的信息结构和范围 B定义和描述应用系统中数据的属性特征和数据之间的联系 C描述应用系统的数据需求 D描述需要存储的记录及其数量 参考答案 3. SQL Server 2000的字符型系统数据类型主要包括()。 A int、money、char B char> varchar、text

C datetime、binary> int D char、varchar> int 参考答案 B 4. 具有联系的相关数据按一定的方式组织排列,并构成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即()。 A数据模型 B数据库 C关系模型 D数据库管理系统 参考答案 A 5. 在数据库系统中,下列哪个映像关系用于提供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的逻辑独立性? A外模式/模式 B模式/内模式 C外模式/内模式 D逻辑模式/内模式 参考答案 B 6.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 A树 B图 C表 D二维表 参考答案 D 7. 数据字典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储的各类信息通常由 A数据库管理员维护 B程序员维护 C数据库管理系统维护 D—般用户维护 参考答案 A 8. E-R图用于描述数据库的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操作系统课设报告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进程管理器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学号xxxx 学生姓名xxxx 指导教师xxxxx 设计时间2014-12-29~2015-1-15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学生姓名(签名):设计题目 1、高优先权调度算法的模拟 2、进程管理器的模拟实现 二、主要内容 1、目的: 编程模拟实现进程管理器,加深对进程、程序概念掌握. 2、进程管理器 主界面如下: (1)源代码: <1> Form1.cs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0582492.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Management; using System.Diagnostics; namespace WindowsApplication1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this.listProcesses.MultiSelect = false; this.listProcesses.View = View.Details;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pname",(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aaaaaaaaaaaaaaaaaaaaaa",Font).Width);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pID", (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000000000000", Font).Width);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username", (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aaaaaaaaaaaaaaaaaaaaa", Font).Width);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priority", (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aaaaaaaaa", Font).Width);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Memory usage", (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000000000000000",Font).Width); } 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RefreshList(); } private void RefreshList() { Process[] processes; processes = Process.GetProcesses(); this.listProcesses.Items.Clear(); foreach (Process instance in processes) { ListViewItem lvi = new ListViewItem(instance.ProcessName); lvi.SubItems.Add(FormatProcessID(instance.Id)); lvi.SubItems.Add(GetProcessUserName(instance.Id)); lvi.SubItems.Add(instance.BasePriority.ToString());

东北大学操作系统第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1:熟悉Linux系统 一、题目:熟悉Linux系统 二、目的: 熟悉与掌握Linux系统基本命令,熟悉Linux编程环境,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1、启动、退出、ls(显示目录内容)、cp(文件或目录的复制)、mv(文件、目录更名或移动)、rm(删除文件或目录)、mkdir(创建目录)、rmdir(删除空目录)、cd(改变工作目录)… 2、C语言编辑、编译 三、内容及要求: 1、熟练掌握Linux基本文件命令; 2、掌握Linux编辑程序、对源代码进行编译、连接、运行及调试的过程; 3、认真做好预习,书写预习报告;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内容及要求: 在Linux环境下编制、调试源程序的实际过程(每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验2:进程状态 一、题目:进程状态 二、目的: 自行编制模拟程序,通过形象化的状态显示,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进程之间的状态转换及其所带来的PCB内容、组织的变化,理解进程与其PCB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内容及要求 1、设计并实现一个模拟进程状态转换及其相应PCB组织结构变化的程序; 2、独立设计、编写、调试程序; 3、程序界面应能反映出在模拟条件下,进程之间状态转换及其对应的PCB组织的变化。 4、进程的状态模型(三状态、五状态、七状态或其它)可自行选择, 5、代码书写要规范,要适当地加入注释; 6、鼓励在实验中加入新的观点或想法,并加以实现;

7、认真进行预习,完成预习报告; 8、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程序流程图 图4、1 进程转换流程五、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其说明 struct PCB //进程控制块PCB { char name; //名字标识 string state; //状态 int time; //执行时间 }; typedef struct PCB ElemType; struct Q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QNode *next; }; //链式队列结点 typedef struct QNode QNode; //结点 typedef struct QNode *PNode;

(完整版)大学数据库考试复习试题带答案

2019数据库期末复习内容 1.选择题 (1)(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结构化的数据的集合 (2)下述关于数据系统正确的描述是(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3)数据库(DB)、与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DBS 包含DB 和DBMS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不包括(为定义的确据库提供操作系统)。 (5)用于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的工具是(数据模型)。 (6)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模式)。 (7)E-R图用来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8)下列模型中不能直接描述实体间多对多的联系的是(关系模型)。 (9)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10)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沟通信息的桥梁是(实体联系图)。 (11)数据的独立性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12)数据库通常是根据(数据模型)来分类的。 (13)关系数据库系统能实现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 (14)在关系模型中,下述关于关键字的说法正确的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15)被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由关系数据库系统自动支持的是(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16)在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元组的约束是通过(主码)来实现。 (17)下列数据模型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关系模型). (18)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每一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 (19)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数据冗余)问题而引入的。 (20)在关系数据库中,任何二元关系模式的最高范式必定是(BCNF ) (21)若属性X函数依赖于属性Y时,则属性X与属性Y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 (22)设有关系模式:部门(部门代码,部门名称,部门成员,部门经理)由于其中(部门成员)属性存在,使该关系不属于第一范式。 (23)若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都是主属性,则R最高属于(3NF )。 (24)若要彻底消除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关系模式最低要属于(BCNF)。 (25)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两个特性之间的联系是(没有必然联系)。 (26)关系模式中数据依赖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成立蕴涵后者数据插入异常,这是指(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27)设要对关系模式R(学号,姓名,课程代码,课程名,课程成绩)进行分解,将其规范化到3NF,下列(B)是正确的规范化结果。B.R1(学号,姓名)R2(课程代码,课程名)R3 (学号,课程代码,课程成绩) (28)有如下关系R(是BCNF)。 (29)对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加以限定是为了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 (30)下面(可移植性)不是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 (31)数据库系统中,对存取权限定义为(授权)。 (32)在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中,为了保证用户只能存取他有权存取的数据,在授权的定义中,数据对象的(范围越小),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33)数据库安全性遭到破坏的情况属于(非法用户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34)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35)数据完整性保护中的约束条件是指(值的约束和结构的约束)。 (36)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属于(静态关系约束)。 (37)数据类型、取值范围、空值约束属于(静态列级约束)。

江苏开放大学-建筑结构形成性考核作业第三次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2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评阅教师许兰兰 第 3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第三次形考作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1.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取材方便、施工简单、造价低廉、性能优良。( √ ) 2.烧结普通砖的规格是240mm×120mm×60mm。 ( × ) 3.板中的分布钢筋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下面。(×) 4. 适筋破坏的特征是破坏始自于受拉钢筋的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 破坏。(√) 5.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梁处于梁工作的第三阶段。(×) 6.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对砌体的强度无较大影响。 ( × ) 7.细长构件的承载力随着高厚比的加大而减小。 ( √ ) 8. 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张拉钢筋的方法称为先张法。(√) 9.高厚比β的增大将会使砌体受压承载力提高。(×) 10.砌体在局部受压情况下的强度大于砌体本身的抗压强度。(√)11.钢筋混凝土过梁端部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 ( √ ) 12.钢筋砖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2.0m。 ( × ) 13.雨篷板的受力钢筋配置在板的下部。 ( × ) 14.当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设置圈梁一道。 ( √ ) 15.设置在基础顶面和檐口部位的圈梁最为有效。 ( × )

16.为了便于检查构造柱施工质量,构造柱宜有一面外露,施工时应先浇柱后砌墙。 ( × ) 17.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 ( √ ) 18.墙柱高厚比越大,其稳定性就越好。 ( × ) 19.减小洞口宽度可减小墙、柱高厚比。 ( × ) 20.提高砌筑砂浆等级能增大高厚比。 (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砌墙砖常用的种类有(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 2.常用的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石灰砂浆) 3.工程中常说的两砖半墙的厚度是( 620 )mm。 4.在各层楼盖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和(构造柱)形成“弱框架”。 5.砌体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不得小于( 80% )。 6.钢材标号Q235B中的235表示材料的(屈服强度)为235N/mm2。 7.(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8.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性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其中(伸长率、冷弯性能)是检验钢筋塑性性能的两个指标。 9.墙体的承重体系有(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纵

钢结构形成性考核作业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A 6、B 7、B 8、C 9、A 10、D11、C12、A13、B14、B15、B16、A17、A 18、C19、C20、C 二、判断题 1、V 2、× 3、× 4、V 5、V 6、V 7、× 8、V 9、× 10、× 三、简答题 1、钢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1)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2)钢结构的重量轻; (3)材质均匀,与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 (4)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 (5)钢结构密闭性好; (6)钢结构耐腐蚀性差; (7)钢材耐热不耐火; (8)钢结构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2.钢材“耐热不耐火”的含义是什么?规范对其有何规定? 答:钢材受热,当温度在200℃以内时,其主要力学性能,如屈服点和弹性模量降低不多。温度超过200℃后,材质发生较大变化,不仅强度逐步降低,还会发生蓝脆和徐变现象。温度达

600℃时,钢材进入塑性状态不能继续承载。因此,《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材表面温度超过150℃后即需加以隔热防护,对需防火的结构,应按相关的规范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钢结构设计必须满足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荷载和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作用等; (2)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下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4、时效硬化和人工时效各指什么? 答:时效硬化:在高温时熔化于铁中的少量碳和氮,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从纯铁中析出,形成自由碳化合物和氮化物,对纯铁体的塑性变形起遏制作用,从而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俗称老化。 人工时效:时效硬化的过程一般很长,在材料塑性变形后加热,可以使时效硬化发展特别迅速,这种方法称为人工时效。 5、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答:在钢结构的构件中可能存在孔洞、槽口、凹角、截面突然改变以及钢材内部缺陷等,使构件中的应力分布将不再保持均匀,而是在某些区域产生局部高峰应力,在另外一些区域则应力降低,形成所谓应力集中现象。 应力集中会使钢材变脆的趋势。

东北大学操作系统实验三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班级物联网1302班 学号 姓名

实验 3 进程同步和通信-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模拟 1. 目的: 调试、修改、运行模拟程序,通过形象化的状态显示,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了解同步和通信的过程,掌握进程通信和同步的机制,特别是利用缓冲区进行同步和通信的过程。通过补充新功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2. 内容及要求: 1) 调试、运行模拟程序。 2) 发现并修改程序中不完善的地方。 3) 修改程序,使用随机数控制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过程。 4) 在原来程序的基础上,加入缓冲区的写互斥控制功能,模拟多个进程存取一个公共缓冲区,当有进程正在写缓冲区时,其他要访问该缓冲区的进程必须等待,当有进程正在读取缓冲区时,其他要求读取的进程可以访问,而要求写的进程应该等待。 5) 完成1) 、2) 、3)功能的,得基本分,完成4)功能的加2 分,有其它功能改进的再加2 分3. 程序说明: 本程序是模拟两个进程,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工作。生产者每次产生一个数据,送入缓冲区中。消费者每次从缓冲区中取走一个数据。缓冲区可以容纳8 个数据。因为缓冲区是有限的,因此当其满了时生产者进程应该等待,而空时,消费者进程应该等待;当生产者向缓冲区放入了一个数据,应唤醒正在等待的消费者进程,同样,当消费者取走一个数据后,应唤醒正在等待的生产者进程。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步。 每次写入和读出数据时,都将读和写指针加一。当读写指针同样时,又一起退回起点。当写指针指向最后时,生产者就等待。当读指针为零时,再次要读取的消费者也应该等待。 为简单起见,每次产生的数据为0-99 的整数,从0 开始,顺序递增。两个进程的调度是通过运行者使用键盘来实现的。 4. 程序使用的数据结构 进程控制块:包括进程名,进程状态和执行次数。缓冲区:一个整数数组。 缓冲区说明块:包括类型,读指针,写指针,读等待指针和写等待指针。 5. 程序使用说明 启动程序后,如果使用0键则运行一次生产者进程,使用'c'键则运行一次消费者进程。通过屏幕可以观察到两个进程的状态和缓冲区变化的情况。 6. 实验流程图 源程序 #include

北京科技大学数据库考试题库

机考201601 数据库应用1. 项目文件的扩展名是() A..PJX 2. 在命令窗口中键入下面哪个命令并按回车,可以退出Visual FoxPro ()C.QUIT 3. 选择哪个菜单下的“工具栏”,可以打开工具栏对话框() B. “显示” 4. 命令窗口被关闭后,将其重新打开的快捷键是() D.〈Ctrl 〉+〈F2〉 5. 如果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而每门课程又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则学生和课程之间联系属于() C. 多对多联系 6. 要想将日期中的年份用4 位数字显示,应当使用的设置命令是() A. SET CENTURY ON 7. 将“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入学成绩”加10 分,正确的命令是() B. REPLACE ALL A学成绩WITH入学成绩+10 8. 设当前记录是第5 条,若要将记录指针指向第8 条记录,不能使用的命令是() D. SKIP 8 9. 将“学生”表中1990 年出生的学生记录显示出来(“出生日期”字段为日期型),正确的命令是() C. LIST FOR YEAR(出生日期)=1990

) OPEN 10. Visual FoxPro 不支持SQL 的哪项功能() D. 数据控制 11.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并执行如下命令: X=275 Y= Z 二{^2010/05/28} M=.T. 内存变量X 、Y 、Z M 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D . N 、 C 、 D 、 L 12. 顺序执行下列命令之后,“学生成绩”表在几号工作区( DATABASES 学管理 USE 学生 SELECT 2 USE 课程 SELECT 0 USE 学生成绩 D . 3 13. 向数据库中添加自由表的命令是( ) A. ADD TABLE 表名 14. 打开“教学管理”数据库的正确命令是( ) D. OPEN DATABAS 教学管理 15. 在“数据工作期”窗口中可以( )

钢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三、简答题 1 、钢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 1 )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 2)钢结构的重量轻; (3) 材质均匀,与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 (4) 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 (5) 钢结构密闭性好; (6) 钢结构耐腐蚀性差; ( 7)钢材耐热不耐火; (8)钢结构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2. 钢材“耐热不耐火”的含义是什么?规范对其有何规定? 答:钢材受热,当温度在 200r 以内时,其主要力学性能,如屈服点和弹性 模量降低不多。温度超过2oo r 后,材质发生较大变化,不仅强度逐步降低,还 会发生蓝脆和徐变现象。温度达 600C 时,钢材进入塑性状态不能继续承载。因 此,《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材表面温度超过 150C 后即需加以隔热防护,对 需防火的结构,应按相关的规范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钢结构设计必须满足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包括荷载和温 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作用等; (2)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下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 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4、 时效硬化和人工时效各指什么? 答:时效硬化: 在高温时熔化于铁中的少量碳和氮, 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从 纯铁中析出, 形成自由碳化合物和氮化物, 对纯铁体的塑性变形起遏制作用, 从 而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俗称老化。 人工时效:时效硬化的过程一般很长,在材料塑性变形后加热,可以使时 效硬 化发展特别迅速,这种方法称为人工时效。 5、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答:在钢结构的构件中可能存在孔洞、槽口、凹角、截面突然改变以及钢材 内 部缺陷等, 使构件中的应力分布将不再保持均匀, 而是在某些区域产生局部高 峰应力,在另外一些区域则应力降低,形成所谓应力集中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 11、C 12、 A 13、B B 5、 A 6、B 7、B 14、 B 15、B 16、A 8、C 9、 A 10、D 17、A 18、C 19、 C 20、C 二、判断题 1、 V 2、X 3、X 4、V 5、V 6、V 7、X 8、V 9、X 10、X

东北大学操作系统第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1:熟悉Linux系统 一、题目:熟悉Linux系统 二、目的: 熟悉和掌握Linux系统基本命令,熟悉Linux编程环境,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1、启动、退出、ls(显示目录内容)、cp(文件或目录的复制)、mv(文件、目录更名或移动)、rm(删除文件或目录)、mkdir(创建目录)、rmdir(删除空目录)、cd(改变工作目录)… 2、C语言编辑、编译 三、内容及要求: 1、熟练掌握Linux基本文件命令; 2、掌握Linux编辑程序、对源代码进行编译、连接、运行及调试的过程; 3、认真做好预习,书写预习报告;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内容及要求: 在Linux环境下编制、调试源程序的实际过程(每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验2:进程状态 一、题目:进程状态

二、目的: 自行编制模拟程序,通过形象化的状态显示,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进程之间的状态转换及其所带来的PCB内容、组织的变化,理解进程与其PCB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内容及要求 1、设计并实现一个模拟进程状态转换及其相应PCB组织结构变化的程序; 2、独立设计、编写、调试程序; 3、程序界面应能反映出在模拟条件下,进程之间状态转换及其对应的PCB 组织的变化。 4、进程的状态模型(三状态、五状态、七状态或其它)可自行选择, 5、代码书写要规范,要适当地加入注释; 6、鼓励在实验中加入新的观点或想法,并加以实现; 7、认真进行预习,完成预习报告; 8、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程序流程图

图4.1 进程转换流程五、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其说明 struct PCB //进程控制块PCB { char name; //名字标识 string state; //状态 int time; //执行时间 }; typedefstruct PCB ElemType; structQ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QNode *next; }; //链式队列结点 typedefstructQNodeQNode; //结点 typedefstructQNode *PNode; typedefstruct { PNodefrnt; PNode rear;

2020国开钢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钢结构》(本)作业1 姓名 : 学号 : 得分 : 教师签 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目前的钢结构设计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全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除疲劳计算按容许应力幅、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外,其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D.部分采用弹性方法,部分采用塑性方法2.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 C ) A.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B.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C.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 D.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 3.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P f 与可靠指标的关系为(B ) A.P f 越大,越大,结构可靠性越差B .P f 越大,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P f 越大,越小,结构越可靠 D .P f 越大, 越大,结构越可靠 4.下列钢结构计算所取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一组是(B )A.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B.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C.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D.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5.塔架和桅杆的结构形式属于( A ) A.高耸钢结构 B .板壳结构 C .轻型钢结构D .大跨结构

6.相同跨度的结构承受相同的荷载,普通钢屋架的重量为钢筋混凝土屋架的( A .1/3~1/2 B .1/4 ~1/3 C . 1/20 ~1/10 D .1/30 ~1/20 7.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具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B ) A .脆性破坏 B . 塑性破坏 C .强度破坏 D .失稳破坏 8.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C )确定的 A .比例极限 B . 弹性极限 C .屈服点 D . 抗拉强度 9.钢材的三项主要力学性能为( A ) A .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 B .抗拉强度、屈服点、冷弯性能 C .抗拉强度、冷弯性能、伸长率 D .冷弯性能、屈服点、伸长率 10.钢材的伸长率 是反映材料( D )的性能指标。 A .承载能力 B .抵抗冲击荷载能力 C .弹性变形能力 D . 塑性变形能力 11.钢结构对动力荷载适应性较强,是由于钢材具有( C ) A .良好的工艺性 B .良好的冷弯性能 C .良好的韧性 D .良好的可焊性 A .16mm B . 20mm C .25mm D . 30mm 13.钢中硫和氧的含量超过限量时,会使钢材( B ) A .变软 B .热脆 C .冷脆 D . 变硬 14.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屈服点 B .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C .应力集中产生异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 D .应力集中可以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15.钢材在低温下,冲击韧性( B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6.钢材经历了应变硬化(应变强化)之后( A ) A .强度提高 B .塑性提高 C .冷弯性能提高 17.下列因素与钢构件发生脆性破坏无直接关系的是( A .钢材屈服点的大小 B .钢材的含碳量 C 18.钢材的疲劳破坏属于( C ) A .弹性破坏 B .塑性破坏 C .脆性破坏 D 19.对钢材的疲劳强度影响不显著的是( C ) 12.四种厚度不等的 16Mn 钢钢板,其中( A )钢板设计强度最高 D .可焊性提高 A ) .负温环境 D .应力集中 .低周高应变破坏

操作系统实验三(题目四)实验报告_李旦兰_20083308

操作系统实验三 实验报告 姓名李旦兰学号20083308 班级软件0802 指导教师那俊 实验名称存储管理 开设学期2010 – 2011第一学期 评定成绩 评定人签字 评定日期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2010年11月

实验三_B 一.实验题目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题目四)二.实验目的 (1)进一步认识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进一步认识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以及内部实现; (3)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教材中的重要算法的理解; (4)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各专业课知识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以及要求 (1)设计一个支持n个用户的简单二级文件系统,每个用户可保存m个文件,用户在一次运行中只能打开一个文件; (2)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文件目录管理; (3)对文件应设置存取控制保护方式,如“只能执行”、“允许读”、“允许写等”;(4)系统的外部特征应接近于真实系统,可设置下述文件操作命令:Login 用户登录;Dir 列出文件目录; Create 建立文件;Delete 删除文件; Read 读文件;Write 写文件;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5)通过键盘使用该文件系统,系统应显示操作命令的执行结果。 四.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7 开发语言:VC++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C++ 2008 Express Edition 五.程序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实验指导书,整理出实验大体的思路,确定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体关系有三张表(主文件目录,用户文件目录以及打开文件目录)、命令服务和用户构成。用户负责输入命令。命令服务实现命令检查以及调用相关模块执行相应的命令功能。 (1)主文件目录(MFD),包括用户名和文件目录指针; struct user MFD[1]={{"0",0}};//MFD(用户名文件目录指针) (2)用户文件目录(UFD),包括文件名、保护码以及文件长度; struct file UFD[10];//用户文件目录(UFD-文件名保护码文件长度) (3)打开文件目录(AFD),包括打开文件名、打开保护码以及读写指针。采用数组形式存储打开的文件,数组每个元素保存一个打开文件的信息 struct file AFD[5]={{"0",0,0,0},{"0",0,0,0},{"0",0,0,0},{"0",0,0,0},{"0",0,0,0}};//运行文件目录(AFD)——一次运行用户可以打开个文件 在此模拟文件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的操作有: (1)用户登录:login,用户通过登录从而使用系统功能; (2)创建文件:create,创建一个指定名字的新文件,即在目录中增加一项,不考虑

东北大学 操作系统实验四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班级物联网1302班 学号 姓名

实验4 进程的管道通信 1. 实验目的 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分析进程争用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4)学习解决进程同步的方法。 5)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始终,也是学习现代操作系统的关键。通过本次实验,要求理解进程的实质和进程管理的机制。在Linux系统下实现进程从创建到终止的全过程,从中体会进程的创建过程、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关系、进程状态的变化、进程之间的互斥、同步机制、进程调度的原理和以管道为代表的进程间的通信方式的实现。 2. 内容及要求: 这是一个设计型实验,要求自行编制程序。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两个子进程分别向管道写一句话: Child process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process2 is sending a message! 父进程从管道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 1)父进程先接收子进程1发来的消息,然后再接收子进程2发来的消息。 2)实现管道的互斥使用,当一个子进程正在对管道进行写操作时,另一子进程必须等待。使用系统调用lockf(fd[1],1,0)实现对管道的加锁操作,用lockf(fd[1],0,0)解除对管道的锁定。 3)实现父子进程的同步,当子进程把数据写入管道后,便去睡眠等待;当父进程试图从一空管道中读取数据时,也应等待,直到子进程将数据写入管道后,才将其唤醒。 3.相关的系统调用 1) fork() 用于创一个子进程。 格式:int fork(); 返回值:在子进程中返回0;在父进程中返回所创建的子进程的ID值;当返回-1时,创建失败。 2) wait() 常用来控制父进程与子进程的同步。 在父进程中调用wait(),则父进程被阻塞,进入等待队列,等待子进程结束。当子进程结束时,父进程从wait()返回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返回值:大于0时,为子进程的ID值;等于-1时,调用失败。 3) exit() 是进程结束时最常调用的。 格式:void exit( int status); 其中,status为进程结束状态。

(完整版)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_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相比较,其缺陷主要表现在数据联系弱、数据冗余和(C ) A、数据存储量低 B、处理速度慢 C、数据不一致 D、操作繁琐 2、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之间的独立性成为数据的(B)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3、在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是(B ) A、字节 B、数据项 C、记录 D、字符 4、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用户视图之间的独立性称为数据的(C)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5、下述各项中,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的是(C) A、存储量大 B、存取速度快 C、数据共享 D、操作方便 6、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内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B)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7、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外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C)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8、数据库结构的描述,称为(D ) A、数据库模式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字典 9、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描述成为(D ) A、存储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概念模式 10、保证数据库中数据及语义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数据库的(C) A、安全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共享性 11、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独立性是指(C) A、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独立性 B、数据库与计算机的独立性 C、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 D、用户与数据库的独立性 12、结构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C) A、数据安全型控制 B、数据一致性规则 C、数据完整性约束 D、数据处理逻辑 13、数据操纵语言(DML)的基本功能中,不包括的是( B ) A、插入新数据B描述数据库结构 C、数据库中数据排序 D、删除数据库中数据 14、控制数据库整体结构、负责数据库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定义与修改人员是( D )

形成性考核册钢结构作业

成绩: 钢结构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钢结构形考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目前的钢结构设计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全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 .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 .除疲劳计算按容许应力幅、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外,其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D .部分采用弹性方法,部分采用塑性方法 2.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 C ) A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B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C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 D .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 3.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f P 与可靠指标β的关系为(B ) A .f P 越大,β越大, 结构可靠性越差 B . f P 越大,β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 .f P 越大,β越小,结构越可靠 D . f P 越大, β越大,结构越可靠 4.下列钢结构计算所取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一组是 ( B ) A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B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C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D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5.塔架和桅杆的结构形式属于( A ) A .高耸钢结构 B .板壳结构 C .轻型钢结构 D .大跨结构 6.相同跨度的结构承受相同的荷载,普通钢屋架的重量为钢筋混凝土屋架的( B ) A .1/3~1/2 B .1/4~1/3 C .1/20~1/10 D .1/30~1/20 7.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具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B ) A .脆性破坏 B . 塑性破坏 C .强度破坏 D .失稳破坏 8.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C )确定的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

操作系统实验一 姓名: 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一步:目录和文件组织 在您的home目录下有一系列的文件,您决定到时间整理一下了.您计划生成一些新的子目录,然后根据您的计划拷贝和移动这些文件到适当的目录;另外,这些文件不是都有用的,有一些是要删除掉的。 任务: 1.以用户名root密码123456配额的在tty1上登陆。 2.在您登陆系统以后,你将进入您的home目录.你可以使用"打印工作目录"检查这一情况 $ pwd /home/root 3.使用如下每条命令检查您是否还有文件在您的home目录下: $ ls$ ls -a$ ls –al 为什么第一和第二条命令返回不同的文件数? 第三条命令返回的在您当前的home目录下最大的文件是多少?46996

您的home目录下有子目录吗?没有 4.您现在使用touch为以后的步骤建立文件。这种扩展在接下来的命令中是如何工作的,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讨论。现在,仅仅按照下面的行键入就行了(在集合与集合之间使用包括花括号{}和下划线的字符) $ touch {report,memo,graph}_{sep,oct,nov,dec}_{a,b,c}{1,2,3}

5.使用命令ls检查最后一条命令的结果,你会发现它在您的home目录下生成了108个新的空文件(您不必数)。这些文件代表了您将使用的在这个步骤中的代表的数据文件。如果没有这些文件,该试验后面的步骤就无法进行。 6.为了组织您的文件,您必须先建立一些新目录,使用mkdir在您的home 目录中直接 建立一些子目录: $ mkdir a_reports $ mkdir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再使用ls 检查您的工作。

上海海事大学数据库试题

上海海事大学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卷)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试卷不许带出考场,试卷上写明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分/题,共36分) 1.数据库的()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A.完整性 B.安全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技术 答案:A 2.()规定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A.一次封锁法 B.顺序封锁法 C.两段锁协议 D.多粒度封锁法 答案:C 3.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 A.更新视图 B.查询 C.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表 D.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视图 答案:C 4.在对用户进行权限授予时,()短语表示获得某种权限的用户可以传播该权限。 A.with check option B.with view option C.with grant option D.with function option c 5.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 A.存储结构与物理结构的逻辑独立性 B.数据与存储结构的逻辑独立性 C.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D.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独立性 C 6.三级模式间存在两种映像,他们是() A.模式与子模式间,模式与内模式间 B.子模式与内模式间,外模式与内模式 C.子模式与外模式间,模式与内模式间 D.模式与内模式间,模式与模式间 A 7.事务的一致性是指(d )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不做,要么都做(原子性)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持续性 C.一个事物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隔离性 D.事务必须使得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东北大学-操作系统实验三分析报告

东北大学-操作系统实验三报告

————————————————————————————————作者:————————————————————————————————日期: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班级物联网1302班 学号 姓名

实验3 进程同步和通信-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模拟1. 目的: 调试、修改、运行模拟程序,通过形象化的状态显示,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了解同步和通信的过程,掌握进程通信和同步的机制,特别是利用缓冲区进行同步和通信的过程。通过补充新功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2. 内容及要求: 1) 调试、运行模拟程序。 2) 发现并修改程序中不完善的地方。 3) 修改程序,使用随机数控制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过程。 4) 在原来程序的基础上,加入缓冲区的写互斥控制功能,模拟多个进程存取一个公共缓冲区,当有进程正在写缓冲区时,其他要访问该缓冲区的进程必须等待,当有进程正在读取缓冲区时,其他要求读取的进程可以访问,而要求写的进程应该等待。 5) 完成1)、2)、3)功能的,得基本分,完成4)功能的加2分,有其它功能改进的再加2分 3. 程序说明: 本程序是模拟两个进程,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工作。生产者每次产生一个数据,送入缓冲区中。消费者每次从缓冲区中取走一个数据。缓冲区可以容纳8个数据。因为缓冲区是有限的,因此当其满了时生产者进程应该等待,而空时,消费者进程应该等待;当生产者向缓冲区放入了一个数据,应唤醒正在等待的消费者进程,同样,当消费者取走一个数据后,应唤醒正在等待的生产者进程。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步。 每次写入和读出数据时,都将读和写指针加一。当读写指针同样时,又一起退回起点。当写指针指向最后时,生产者就等待。当读指针为零时,再次要读取的消费者也应该等待。 为简单起见,每次产生的数据为0-99的整数,从0开始,顺序递增。两个进程的调度是通过运行者使用键盘来实现的。 4. 程序使用的数据结构 进程控制块:包括进程名,进程状态和执行次数。 缓冲区:一个整数数组。 缓冲区说明块:包括类型,读指针,写指针,读等待指针和写等待指针。 5. 程序使用说明 启动程序后,如果使用'p'键则运行一次生产者进程,使用'c'键则运行一次消费者进程。通过屏幕可以观察到两个进程的状态和缓冲区变化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