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研究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阶段的时代特色
擦亮甲骨“瑰宝”,传承发展“绝学”

擦亮甲骨“瑰宝”,传承发展“绝学”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0年第04期120年前,甲骨文在河南安阳市被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也让甲骨从掌间摩挲的古玩,逐步成为学人争相收藏研读的文化遗产。
120年来,甲骨文引起国际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与深入探索。
据不完全统计,已出土的甲骨文约16万片,发现甲骨文单字约4500余个,出版甲骨著书约280种,发表各类论文30000余篇,研究者遍布全球数十个国家,甲骨文以其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贡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一百二十周年时强调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地传承发展。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正是一代又一代学者皓首穷经,才为甲骨文的收集整理、研究考释、保护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2.甲骨文蕴藏了无数民族文化的密码。
每一个鲜活的甲骨文,都记录着那个时代动人的故事。
如果将五千年中华文明比作一幅璀璨夺目的画卷,那么甲骨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象征着古人智慧的文字,是整个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散发着绚丽的光辉。
3.擦亮甲骨瑰宝,需要“有人做、有传承”。
在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经过考释能够确认含义的单字大约有1500个左右,有大部分的未识或未定字仍存疑待考,是甲骨文中的“硬骨头”。
这些甲骨文凝聚了老一辈甲骨文研究者的心血,相信在广大研究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甲骨瑰宝一定能够走出“深闺”,焕发时代光彩,中华“绝学”也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重庆市合川区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合川区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信的第一手史料。
120年来,经海内外学者的共同探索,其中的历史文化奥秘逐渐揭开,甲骨学也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显学。
甲骨文发现至今,甲骨文研究主要在文字考释和殷商史料的解析利用方面,而在甲骨学研究领域,持续不断的甲骨文材料的发现、整理和著录,甲骨残片缀合、甲骨组类区分、甲骨文例语法研究等诸多方面堪成规模,特别是近世整宗性甲骨著录集、大型甲骨文献集成于各种完备工具书的相继问世,无不为甲骨文与甲骨学研究的发展积聚起相当的能量。
当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也引发了“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1928年至1937年的15次殷墟发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1950年迄今仍在继续的殷墟考古发掘,不仅使一座失落的商王国都城重新进入今人的视野,而且也促进了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殷墟在世界文明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随之确立。
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甲骨文研究就始终受到国家与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在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就把《甲骨文合集》的编辑撰写列为历史学科重点项目。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是把甲骨文研究提高到与中华优秀文化体系构建相关的战略高度,聚焦于如何满足人们对有关历史知识的渴求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层面。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甲骨文在世界文化中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和对社会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历久弥新的影响力。
甲骨文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甲骨文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出现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卜辞中,使用鹿首象形文字和容器象形文字构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而备受关注。
首先,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甲骨文记载了商代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深入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变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其次,甲骨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甲骨文的文字形态来源于生活、活动和自然,每一种象形文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价值观念。
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此外,甲骨文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甲骨文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甲骨文在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我们揭示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挖掘出更多珍贵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和创新。
总的来说,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通过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明的传承和创新。
甲骨文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我们前人智慧的结晶,应该倍加珍视和传承。
高中政治专题资料

高中政治专题资料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甲骨文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③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甲骨文记载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 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非博大精深,①不合题意。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说法错误。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说明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②正确切题。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说明甲骨文记载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④正确切题。
故选D。
2.在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左边悬挂着一块“风流宛在”匾额,据说这是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即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
这个故事说明( )①书写会意式汉字时可尽情发挥,不考虑对错②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离不开特定背景或条件③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可创新性表达作者想法④改变汉字结构,可使不同汉字实现优化组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 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写一点,意即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这样的错字,错得恰到好处,说明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离不开特定背景或条件,也说明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可创新性表达作者想法,②③正确切题。
特定背景下的“错”字富有哲理,并不意味着汉字书写可以尽情发挥,不考虑对错,更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改变汉字的结构,①④说法错误。
研究甲骨文的意义

研究甲骨文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出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龟甲和兽骨上。
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被称为甲骨,它们记录了古代商朝和西周时期的各种信息,包括祭祀、占卜、官员任命、农业生产等等。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有关古代社会、宗教、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甲骨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政治制度。
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商朝和西周时期的官员任命、官职名称、官员职责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文字记录,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官员的职权范围以及他们在政治决策中的角色。
此外,甲骨文中还记载了一些祭祀和宴会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礼仪制度。
研究甲骨文可以揭示出古代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情况。
甲骨文中记录了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和储存等信息,以及与农业相关的天象观测和农事活动。
通过分析这些记录,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认识和技术手段。
此外,甲骨文中还记载了一些与商业贸易相关的信息,揭示了古代经济活动的一些特征和规模。
研究甲骨文对于了解古代语言演变和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通过研究它可以追溯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甲骨文中的许多字形和结构与现代汉字相似,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汉字的发展过程和变迁规律。
研究甲骨文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和占卜记录,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和祈福的愿望。
通过研究这些记录,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宇宙和自然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于神灵和命运的信仰。
此外,甲骨文中还记载了一些与生活习惯相关的信息,例如饮食、服饰、住宅等,揭示了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貌。
研究甲骨文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经济、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政治制度、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语言演变和文化交流,以及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中国甲骨文研究报告

中国甲骨文研究报告中国甲骨文研究报告甲骨文是指商代末期至西周时期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通常又称为“甲骨文”,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汉字书写系统。
研究甲骨文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从甲骨文的发现、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甲骨文的发现可追溯到1899年,当时一位名叫王懿荣的村民在河南安阳附近的里村挖到了一块甲骨。
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经过多年的发掘和研究,人们发现甲骨文能够记录古代商、周时期的许多重要信息。
甲骨文的内容包括日常记录、宗教仪式、财产分配、政治事务等。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学者们不仅对商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甲骨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字研究和考古学两种。
文字研究主要通过对甲骨上刻写的文字进行解析和演变分析,从而还原出古代汉字的形态和意义。
而考古学则通过对甲骨文的出土环境、形式和数量等进行分析,探索其中隐藏的社会和历史信息。
甲骨文的研究在中国传统学术界有着重要地位。
众多学者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
同时,甲骨文的破解也为古代历史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国际上,甲骨文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许多国际学者也开始学习和研究甲骨文,他们希望通过对甲骨文的破译,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且将这一研究成果推动到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层面上。
综上所述,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甲骨文的发现、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中国汉字的起源,并且推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进一步发展。
《殷墟甲骨学大辞典》序

《殷墟甲骨学大辞典》序王宇信(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研究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由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郭旭东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合著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融词目、人 物、著作及附录于一书,全面展示和总结了120年来甲骨学研究成果,是一部集诸家研究于一体的甲骨文字“简 明字典”,对普及和传承甲骨文与殷商文化大有裨益。
关键词:《殷墟甲骨学大辞典》;甲骨学辞典;大事年表中图分类号:K877.丨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丨-0238(2020)04 - 0116 - 042019年是殷墟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为隆重 庆祝这一甲骨学史上的盛事,国家专门于2019年 11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座谈会,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
习主席在贺信 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 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甲骨文 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 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 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同时,他还要求:“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 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人研究甲 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 大的贡献”(摘自2019年11月1日《习近平致甲 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
习主席的 这封贺信,是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研究全面深入 发展与弘扬新阶段前进的动员会,必将极大地鼓 舞向甲骨文研究新高峰攀登的甲骨学者们的斗志,从而把新时代的甲骨学研究推向更大的辉煌。
正值全国史学界全面深入落实习主席《贺信》精神之际,安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郭旭 东教授甲骨文研究团队的新作《殷墟甲骨学大辞 典》(以下简称《大辞典》)编纂完成,并即将由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就在此书出版前夕,出版社的朋友们特邀我审定、阅读此书,这是对我的 信任和厚爱,我表示十分感谢!先睹为快的我,本 着对作者和出版社负责的精神,认真拜读了这部 厚达1200多页,洋洋洒洒3584个词条的大著,我 为这部《大辞典》丰富的内容和翔实的文字所折 服!也为编纂者的“上穷碧落”找线索,千方百计 聚材料的辛勤劳作表示慰问和由衷的敬佩!安阳殷墟是是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的故乡,120年前的1899年,甲骨文被伟大爱国主义学者 王懿荣发现以后,直到1910年甲骨学家罗振玉才 考证其出土地安阳小屯村一带曾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晚商都城。
甲骨文的发展与演变

甲骨文的发展与演变
此外,甲骨文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甲骨文的字形独特、线条硬朗、结构平 衡,展现出古代中国人文化审美的精髓。甲骨文中的图案和符号多来源于自然界,包括动 物、植物、天象等,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 甲骨文的传承工作在现代得到了重视。相关机构和专家致力于甲骨文的保护、研究和传承 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甲骨文得以保存和展示于世人,同时也方便了研究人员的 使用和交流。此外,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展览和教育推广活动也为甲骨文的传承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6.甲骨文的现代应用和保护工作
甲骨文的发展与演变
THANKS
NEXT
甲骨文的发展与演变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为甲骨文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比如,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 可用于对甲骨文的图案和符号进行精准捕捉和展示,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和分析甲骨文的 细节。同时,碳十四测年技术被应用于古代甲骨文的年代确定,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准确的时间线索 5.甲骨文的文化意义和传承 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远的传承价值。首先,甲骨文 记录了商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是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依据。 通过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祭祀活动、农耕和手工业的发展等 各个方面的情况 其次,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后世的文字演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甲骨文的字形和结 构直接影响了后来汉字的演变和形态,对于研究汉字起源和字形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甲骨文的发展与演变
甲骨文虽然源于古代,但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甲骨文在学术研究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甲骨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此外,甲骨文的研究对于解读 古代文献、出土文物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辅甲骨文的发展与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8-12-28[作者简介]王宇信(1940—),男,北京平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安阳师院甲骨文研究院顾问,主要从事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
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研究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阶段的时代特色王宇信1,2(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2.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研究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人民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研究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阶段的时代特色,表现在甲骨文和甲骨文研究定位更明确,研究规模、宣传和支持力度巨大,并与科技发展同步,多学科攻关等,这都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将培养一批古文字优秀研究人才。
关键词:甲骨文研究;新阶段;时代特色中图分类号:K8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19)01-0001-06 2016年10月开始,在人民政府的推动下,甲骨文研究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新阶段,与自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即过去的100多年研究所经历的“草创阶段”(1899—1928)、“发展阶段”(1928—1949)、“深入发展阶段”(1949—1978)、“全面深入发展阶段”(1978—1999)不可同日而语,有着自己鲜明的“新阶段”特色。
甲骨文研究经历前100多年的探索、开拓和积累,并承续了新100年开局(2001—2016)的总结、借鉴和前进成果,新时代的甲骨学研究蓄势待发,学者们期待着权威单位的引领与企划,统筹兼顾、齐心协力,向着顶层设计的攀登目标前进。
以优秀征文《奖励公告》的面世为标志,甲骨文研究进入了新100年的全面发展与弘扬的“新阶段”。
而这“新阶段”,是在“政府推动下”启动的,即国家社科规划办和教育部语信司的介入、顶层设计的“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和“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专项”系列研究课题,即将把“新阶段”的甲骨学研究推向世纪的辉煌。
甲骨文化蕴涵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将得到全方位、深层次的弘扬与继承。
因而在更新水平和更高层次上开始的甲骨学研究“新阶段”,有着与以往所经历各发展阶段不同的新时代特色,这就是:一、甲骨文和甲骨文研究的定位更加明确在甲骨文研究的“草创阶段”,学者是把甲骨文做为一种和金文、石鼓文一样的古文字看待的。
除了做为文物收藏,甲骨文的价值,充其量是“其文字有裨六书,且可考证经史”[1]的作用而已。
把甲骨文研究推向“草创阶段”的高峰,即“继以考史”的观堂王国维,其发明研究古史的不二法门“二重证据法”,也不过是把“《史记》所述商一代世系,以卜辞证之,虽不免小有舛驳,而大致不误,可知《史记》所据之《世本》全是实录”。
并扩而大之,还证明了一些“谬悠缘饰之书”、“成于后进之书”、“晚出之书”等等,“其所言古事亦有一部分之确实性”而已。
王国维开始把甲骨文做为地下出土的“史料”和古籍史料一样看待了。
20世纪初,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从罗王的证经考史的基础上出发并再前进。
他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甲骨文,“想通过一些已识未识的甲骨文文字的释述,来了解殷代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2],从而开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新天地。
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中,破天荒的专论“殷代———中国历史之开幕时期”,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随着1928年开始的15次殷墟大规模发掘的开展和出土甲骨材料的增多,郭沫若的论断被愈来愈多的史学家所接受。
诚如甲骨学家胡厚宣在《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序言所指出的,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已是不少有识的史学家,愈益认识到“商代是中国信史的开端,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原始。
它创生了中国三千几百年相沿的传统文明”[3]新中国成立以后,已经过70多年的殷墟持续发掘和甲骨文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的深入。
可以说,“学者们通过《甲骨文合集》、《合集补编》和《甲骨学一百年》的积累和训练,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系统研究殷商史提供了可能”。
历史研究所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在全面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钻研和群众的智慧。
把一部反映学科最新水平的大型《商代史》专著奉献给学术界”[4]。
也就是说,学者们所撰著的这部具有古史研究里程碑意义的多卷本《商代史》,是“在充分继承并利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爬梳甲骨文新资料和考古新发现提出的诸多新问题,并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合理的回答”[5],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完成的。
因而可以说,甲骨文作为古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商代史》撰写时,已把其中蕴涵的商代历史文化讯息发掘到了极致,因而就海内外学术界而言,学者们目前多是把甲骨文视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献和宝贵史料。
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源头,“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
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三千多年,三千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6]。
习近平同志高屋建瓴,把甲骨文放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认识,甲骨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进一步发掘和弘扬甲骨文传承的中华基因,将为丰富和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底作出贡献。
事关我国优秀文化传承的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最早有系统的文字,4300多个甲骨单字和承载这些文字的15万片甲骨,是我国古代先民认识论和世界观的反映,透露出古代先民改造世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民族心理和内心世界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而与甲骨文传承和记载的有关商代历史和传承的丰厚文化基因,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起点和推动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自信的巨大正能量。
因此,我们在“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的新阶段”,从甲骨文在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在发展中传承着中华基因的高度加以认识,就可以极大地拓展甲骨文在中华优秀文化研究的范围,而且也会使甲骨文研究的学者,为实现伟大中华文化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作出贡献。
二、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新阶段”空前的研究规模和支持力度顾名思义,这一个“新阶段”是“政府推动下”进行的,即职能部门对相关研究单位或大学的研究资源、研究人力、有协调能力或行使管理的职权,通过对研究项目的顶层设计,再组织人力财力,推动和协调研究项目的开展。
推出“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一系列重大委托项目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和推出“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专项工作”的教育部语信司,二者本身就是国家的管理机关,因而设计的研究项目和规模之大,投入研究的人员之多,投入支持项目运作的资金力度之大,这在甲骨文百年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而早年从事研究的学者,多是出于爱好的个人行为,或出于对珍贵国宝守护和担当责任。
如著名学者罗振玉、“适当我之生”,庆幸遇上甲骨文出土,他对这些“三千年而一诚其秘”的宝物,自认应加以保护、传承,即“谋流传而攸远之者,其我之责也”[7]。
以甲骨文的搜集、传承为己任。
而甲骨文的第一个研究者孙诒让,1904年在出版的《铁云藏龟》书中第一次见到著录的甲骨文,十分激动、兴奋。
“倾始得此册,不意衷季,睹兹奇迹,爱玩不已,辄穷两月力校读之”[8]。
完成了甲骨文第一部考释研究的著作《契文举例》。
甲骨学大师郭沫若1927年以后旅居日本。
“频年以来有志于中国古代社会之探讨,乃潜心于殷代卜辞与周代彝铭之释读”时,也是和甲骨学一代宗师罗振玉、孙诒让的“冥行长夜”的冷清和孤寂一样,也完全是个人的行为。
虽然当时中央研究院已开始科学发掘殷墟甲骨文,并把董作宾等学者的研究,置于研究单位(公家)的计划中,即中央研究院顶层设计了殷墟发掘研究的计划,而研究2殷都学刊 2019年也是在公家(中央研究院)拔付的经费支持下进行的。
这一个时代以后,一些在大学任教或在研究单位工作的学者,他们的甲骨文研究和著录出版,当也应得到有关“公家”———所在研究单位或学校经费上的部分支持下开展的。
当然,仍有不少收藏家和学者,仍是以个人之力从事研究和收藏,其困难可想而知。
甲骨学发展史上的空前工程《甲骨文合集》的编纂,虽然1959年立项纳入了国家科学发展十二年远景规划,项目的级别和国家对其重视程度,是此前各研究项目所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主编郭沫若巨大声望和所处地位的影响下,全国各甲骨公私藏家,无偿地把秘藏贡献出来,供编选《合集》之用。
诚如著名史学家尹达在《合集》序中所说,各收藏单位“发挥了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
尽管如此,《合集》编纂所动用的人力也还是有限的,即历史研究所一个单位的人员,但也不是全部,仅动用了先秦史研究室的部分人员。
《合集》编纂历经时代的风风雨雨,时作时辍,历20多个春华秋实,而出版时扉页上只列了15位编辑组成员的名字。
而“新阶段”推出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的一系列课题和教育部语信司推出的“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的一批专项课题,是由国家部委直接出面,组织和协调运作全国有关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进行联合攻关的。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每年批准的研究项目很多,但其直接管理并及时出席会议进行指导的大课题,只有关于抗战工程、高句丽渤海国研究、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释读研究三项,可见甲骨文研究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管理领导者议事日程上的重要地位。
因此,这个由国家有关科研领导机关顶层设计和规划研究项目,并组织、协调参加项目的人员,定期检查、推进研究项目的进度,并从科研经费给以大力支持和资助,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行等一系列运作,是名至实归的“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研究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的大动作。
因而在甲骨学120年来的发展史上,其课题设置和支持力度之大,课题研究范围之广、研究手段之现代化、研究动员的人力之多等等,都是空前的。
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协调指导下,“新阶段”的甲骨文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一定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大发展!三、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研究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新阶段,极大地推动了传统优秀甲骨文化研究的大发展,并使其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同步甲骨文虽然很古老,但甲骨学却很年轻。
甲骨文发现的年代,正值我国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之时,与帝国主义列强进入中国一起,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说也传入了中国,从而使“中华学术周遭冲击,文化基脉遇空前挑战”[9]。
但中国一批博学鸿儒处变不惊,作出了创造性反映而开时代之先,完成了中国传统学术向近现代学术的转型。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罗振玉、王国维学者的创造性研究,使“中国之旧学自甲骨之出而另辟一新纪元”[10]。
罗振玉、王国维研究甲骨文字,在乾嘉以来学者所取得的文字学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又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学术的融合大潮,把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