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二上·银川期中)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
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2)读完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写出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写一段话(3—5行)。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产影视剧最受关注的现象莫过于“妖魔”横行。
电视剧《花千骨》以平均收视2.213%的骄人成绩,打破了由《古剑奇谭》所引领的仙侠剧的收视纪录。
而电影《捉妖记》也刷新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纪录。
无论是《花千骨》、《古剑奇谭》,还是更早的《仙剑奇侠传》,这些明显带有仙侠、妖魔、玄幻、神怪、异志标识的影视剧作品以其奇幻的故事、游戏元素的应用在网生代群体中具有惊人的号召力。
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的故事原型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传说、游戏和网络小说,在上映之前即拥有大量受众。
中国自古就有神话志怪的文学传统,观众接受起来难度不大。
尤其被一系列婆媳剧、家庭剧、抗日神剧轰炸后,观众急需新鲜的题材和类型。
随着观众的低龄化,影视剧制造者也越来越根据年轻观众的口味进行生产创作。
虽然表面充满了妖魔鬼怪,但这类作品走的还是《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的路子——借妖魔鬼怪写人性。
魔幻类影视作品在故事背景的设定上看似逃避现实的沉重,在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世外仙侠、妖魔的世界展开故事,但在主题的处理上,无论是自我救赎的成长类主题设置,还是跨越族群的仙与人、鬼与人、妖与人的儿女情长的情感表达,抑或是舍小我,拯救众生的宏大概念的设定都以其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设置和情感处理来揭露人性。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5—2016上学期高二年部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共9分)何为国学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无误的的一项是()A .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成功。
B . 无论是省级财政,还是市县财政,远远没有达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步,要办的事还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必须坚持锱铢必较,把每分钱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C . 经过八小时不畏艰险的攀登,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四顾茫茫云海、巍巍群山,不禁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D . 在3月6日举行的临江区干部大会上,张部长指出,干部在无人监督的场所,对于诱惑更要做到秋毫无犯,要始终做到洁身自好。
2. (2分) (2017高一下·虎林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
当今社会,无论你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做到一言九鼎。
②蚌病成珠似乎是中国文学的一条定理,它是中国无数诗人创作过程的写照,如杜甫、苏轼等等,无一例外。
③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④这次作战,我方准备充分,武器精良,而且还在战前仔细研究了对方的形势,可以说做到了知己知彼,一定能够铩羽而归。
⑤此次比赛,我们在战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尽管打得很努力,可最终还是不孚众望,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⑥成龙用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喜剧的内涵,一想到他在影片中的表情、动作,我就禁不住哑然失笑。
A . ②③④B . ②③⑤C . ③⑤⑥D . ①③⑤3. (2分)(2017·德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在小品《你好,李焕英》中,演员贾玲真情投入,表演丝丝入扣,将剧情演绎得非常感人,让许多观众流下了眼泪。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 . 流放的人们在饱尝世事沧桑之后,对生死的问题已看得很淡了。
C . 他们已经成为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至交,他们的友谊,已经成为了文坛的佳话。
D .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2. (2分) (2019高一下·平遥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每逢深秋时节,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远眺群山环抱,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3. (2分)下面诗歌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 . 《琵琶行》以叙送别事起笔,中间交叉着描述与抒情,最后以叙事结尾。
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圆型结构,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
B .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明明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作者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C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化用了东晋祖逖北伐抚摸当年亲手种植的柳树落泪的典故,辛弃疾感叹时光飞逝,韶华易逝。
D .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南侵后,姜夔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4. (2分) (2019高一下·尖山期末)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I)卷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二上·银川期中)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
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2)读完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写出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写一段话(3—5行)。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乌鲁木齐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纲常”。
但“常”与“纲”却有不同。
“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
性质大不一样。
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
“常”的本意是“永恒”、“不变”,即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无需改变的道德原则。
“三纲”与“五常”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及。
班固《白虎通德论》对“五常”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概括而言,“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行为适当,“礼”就是行事有矩,“智”就是遇事不惑,“信”就是诚信不移。
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
另外,按孟子的“四端”说,“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耻之心”,“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信”没有提到。
但在孟子看来,人能够具备这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
孟子用的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
可以看出,“五常”中的任何一常都值得提倡。
如“仁”,无论是“不忍也,施生爱人也”,还是“好生恶死”,抑或是“恻隐之心”,这是普适性的道德原则。
其他四常无须举例。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doc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钟)第Ι卷(选择题,共60分)一、(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坡.度被.覆偏颇.推波.助澜披.星戴月B.枯.竭骷.蝼估.计沽.名钓誉怙.恶不悛C.碑.文牌.匾裨.益沁人心脾.纵横捭.阖D.矩.形沮.丧狙.击踽踽..独行前倨.后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的一组是...别字A.黯淡好高骛远焕然冰释初生牛犊不怕虎B.憔悴仗义执言痛心疾首防患于未然C.洗练琳琅满目各行其事迅雷不及掩耳D.晦涩振聋发溃高屋建瓴放之四海而皆准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近,美国向伊朗施加压力,企图伊朗放弃其核努力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核查。
②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⑧充分正视,积极应对,中国出版产业必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应该成为文化信息产业中的一大亮点。
A.促使披露只有/而且 B.迫使透露只有/而且C.促使透露只要/并且 D.迫使披露只要/并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这场战争来看,美国没有获得联合国授权就擅自行动,可能使战后的结果与美国本身意愿大相径庭....,也就是说,美国这次擅自攻打伊拉克将得不偿失。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减轻考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考生的身心健康,真可谓两全其美....。
C.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必须给予应有的关心和重视。
D.既破世界纪录又拿金牌的北岛康介在比赛中有一种不认输的拼劲。
对于这一点,从中学二年级起开始指导他游泳的平井教练赞不绝口....。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萨达姆总统的两个儿子被打死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B.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题1.doc

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题语文试卷第Ⅰ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jué nè chī zhīA.谲.诈口讷.妍媸.毕露胼手胝.足jiàn nào fútūnB.僭.称濯淖.祓.除朝暾.夕月nān qiāng xuè tiānC.赧.然强.颜欢谑.暴殄.天物sǒng dá wǔ zhìD.惶悚.惨怛.怃.然栉.风沐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A.追溯告罄出类拔粹面面相觑B.慰籍睥睨光风霁月迥然不同C.蛊惑部暑芸芸众生视若草芥D.罹难棰楚烟消云散出言无状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C.三年来的“旅游兴区”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不及的。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粥系列产品。
二、科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尹鸿:大片的路会不会越走越窄?,张艺谋的《英雄》创造了中国国产电影前无古人,尚无来者的最高票房记录。
辽宁省北票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辽宁省北票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 (2016高三上·桐乡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着(zhuó)想掺(cān)和漂(piǎo)白粉一塌(tā)糊涂B . 洁癖(pǐ)依偎(wēi)脾气拧(nìng)微创(chuàng)手术C . 熨(yù)帖恸(tòng)哭应(yìng)用文雪泥鸿爪(zhǎo)D . 职称(chèn)哈(hǎ)达煞(shā)风景力有未逮(dài)2.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 兼顾赚钱谦虚谨慎物美价廉B . 彗星实惠高粱穗子聪明智慧C . 闪烁朔风数见不鲜横槊赋诗D . 赞成灒水玉石簪子积攒起来3. (2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 妄自菲薄弄巧成绌步履稳健博闻强致B . 风华正茂激浊扬青慷楷激昂短小精悍C . 叱炸风云世人瞩目追本素源缒城而出D . 不假思索迥乎不同泪下沾襟屏息以待4.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B . 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C . 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D . 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5. (2分) (2018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选出划线字含义不同的一项()A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 .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D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6.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鉴于拿燃烧瓶、扔汽油弹等对抗性表达方式有诸多弊端,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好得多。
破天荒的,拆迁户张华当选为“湖南年度法治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北票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卷满分1 5 0分,考试时间1 5 0分钟。
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据2 0 1 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 7 6 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
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
’’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1 00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
“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设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等。
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
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
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
(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1.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不在于能否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
B.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而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
C.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抛弃本国的文化传统。
D.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
否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颏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B.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
C.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元典’’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
这种做法要反思。
D.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
B.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
但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却有很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
C.“五经’’、“四书’’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但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
D.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之处,如设立“古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
二、古代诗文阅读(3 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欧阳修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
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
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
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
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
’’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
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
仇人即服日:“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
某家诚冤。
’’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
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日:“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
’’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
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
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
策卒,君叹日:“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
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
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
君叹日:“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
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
君日:“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
’’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
君在如皋,时年五十。
或叹其仕不达,君日:“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
’’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
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日《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B.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C.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治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B.钱治擅长断案。
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
C.钱治的文章也很出色。
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
D.钱治淡泊名利。
当别人为他仕途不顺而叹息,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
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
某家诚冤。
(5分)(2)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韩汝度还关中① [明]何景明华岳云台万里情②,高秋落日眺秦城。
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
[注]①韩汝度:作者友人。
正德九年,因上疏指斥时政,被夺官还乡。
关中:古代指陕西一带,也是韩汝度的家乡所在。
②华岳:即华山,古称西岳,北瞰黄河,南临秦岭。
云台:即云台峰,华山北峰。
下文“仙人掌”在华山朝阳峰。
8.同为描写黄河、华山,与陆游“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相比,两首诗在写景的视角和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9.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是怎样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离骚》一诗中,作者以充沛的激情,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
这一观点与《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异曲同工。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描写山间春、夏两季美景色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 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分)抉择于而凡他已经好几天没睡好。
越近判决日,心越不宁。
明天就要判决,他却还没有做出决定。
这案子审判半年了,半年里他就是在煎熬中度日。
他心里很清楚,按理他应该判被告谋杀罪,给予重罚,不是死罪也是无期徒刑。
可是,这被告不是别人,而是旺伯的小儿子少雄啊!他不会忘记,当年旺伯是怎样对他一家伸出无私的援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