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事迹材料汇报
医院病理科主任先进事迹(平凡的岗位不倒的旗帜)

医院病理科主任先进事迹(平凡的岗位不倒的旗帜)医院病理科主任先进事迹(平凡的岗位不倒的旗帜)医院病理科主任先进事迹(平凡的岗位不倒的旗帜)在医院,有这么一个岗位,它无声无息却关乎生死,它平淡无奇却石破天惊,因为它的判断结果关乎的是无数个生命的归宿、无数个家庭的酸甜,那就是病理诊断岗位。
在市人民医院,有这么一个人,他谦和儒雅却坚韧不拔、他身材瘦小却形象高大,因为,他三十年如一日,勤耕不辍、创新不止,使一个二级医院的病理科却能以“严谨审慎、诊断准确”赢得省内专家多次赞扬,把一个平凡的岗位竖成了一面不倒的旗帜,他就是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病理科的工作,讲究的是坐得稳、守得住、积得多、断得准。
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高温的石蜡包埋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镜检……恶劣的工作环境、枯燥乏味的工作步骤,没有一颗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心,是无法胜任这样的岗位的,但他从走进病理科的那一天起,就像一颗螺丝钉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不断登攀,不断探索,用智慧和汗水为医院病理诊断专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医技工作者,虽然没有直接为病人解除疾患,但“病理诊断”的结果对病人及家庭意味着一次“宣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方案和疾病预后,容不得丝毫马虎,“一丝不苟”成了他始终坚持的工作作风。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对每一份病理标本的制作、对每一份病理诊断报告严格把关。
当病理诊断与临床医生的诊断不符合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请教上级医院专家,从不放过一个疑点。
有一次,一位胆囊手术的患者,术后胆囊病理诊断提示胆囊癌,急需进一步治疗,但患者已经出院,无法联系,这可急坏了谭主任,他从病历上翻出了病人留下的一个大致的地址,就要下乡找病人,当时许多乡村还没有通公路,天又下着雨,大家都劝他等天好了再走,但他只说了一句:今天必须找到病人!推上自行车就走。
当时乡村小道的颠簸与泥泞可能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他记不清自己倒底停下来问了多少回路、也记不清到底摔了多少个跟头,但他清楚地记得,病人的治疗没在他的手中耽误一天!等到再赶回家里,天早已黑透,看着一身泥水、几近虚脱的丈夫,焦急担忧了一整天的妻子满腹的埋怨顿时化成了满脸的泪水,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别看我们病理科是辅助科室,可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啊!我们的诊断结果直接关系到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今天我虽然奔波了一天,但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啊!他常常告诫科内的医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诊断稍有不准,将会给病人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
大医风范 中国风湿免疫“探索者”——记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栗占国

大医风范中国风湿免疫“探索者”——记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栗占国作者:王军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9年第4期王军专家简介:栗占国,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际风湿病联盟(IL AR)和亚太风湿病联盟(A P L A R)前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吴杨医药奖获得者,Clin Rheum 和IJRD 副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
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和应用性成果。
发表S C I论文240余篇,其中I F8.9分以上论文32篇,进入E S I排名1%高引论文。
主编(译)专著16部,参编29部,获多项发明专利。
约访栗占国教授并不容易。
几番周折,记者才在查房结束后见到了他。
从国际风湿病联盟主席、亚太风湿病联盟主席、中华风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可见栗占国在国内及国际风湿免疫学领域的声望,难免令人心怀敬畏。
然而,初次接触之后,记者发现他和想象中的并不一样,反而是内敛含蓄、谈吐儒雅、学者风范。
厚积薄发,大医精诚3 0 多年前,国内的风湿病专业刚刚起步,青年医生栗占国不经意间闯进了这个令人们“谈虎色变”的疑难病领域。
“新”和“难”,是栗占国刚步入领域时的感受。
他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考上了著名风湿病学专家施桂英教授的研究生。
从对患者的理解、身为医者的责任感,到对待临床的精益求精和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施桂英教授的做人品格、做事风格一直激励着他,直到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谈及此处,栗占国依然不无感慨。
1988年年底,栗占国的论文被选中到日本举行的S E A P A L(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抗风湿病联盟,即亚太风湿病联盟前身)年会上作报告。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切身感受到国内风湿病专业与国外的差距,也促使他坚定了去国外学习的决心。
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事迹材料(学无止境

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事迹材料(学无止境作为一名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风湿和免疫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同时要负责指导和培训科室的医生和护士。
我一直坚信学无止境,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首先,我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
我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与风湿免疫科相关的学术论文。
通过这些努力,我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在科室管理方面,我积极推动团队合作和协作,建立起科室内紧密的沟通机制。
我组织定期的科室会议,让医生和护士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心得,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还注重培养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承担更多的责任。
此外,我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活动。
我经常应邀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其他领域的专家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
我还参与了一些公益活动,为一些贫困患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改善生活质量。
而今,我依然相信学无止境。
医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风湿免疫科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我将继续努力,追随最新的科研成果,学习最先进的诊治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我一直坚持学无止境的信念。
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提高了专业水平,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同时,我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帮助年轻的医生和护士成长。
我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实现医生的使命和价值。
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主任年终总结

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主任年终总结本年,医院风湿免疫科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作为科室主任,深感责任重大。
在全体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对本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今年,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工作:科室全体医生秉承着“患者至上,医术为先”的宗旨,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尤其在疫情期间,我们科室积极响应,全力协助医院开展抗疫工作,为防控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
2. 科研工作:科室团队加强学术交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高了科室整体的学术水平。
多次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教学工作:科室积极培养后进人才,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提高了科室整体的教学水平。
4. 管理工作:科室加强队伍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优化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存在问题然而,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 医患沟通不畅:部分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欠缺耐心和细心,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
2. 科研工作规范性不强:部分科研成果缺乏规范性,需要更加系统地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整理。
3. 教学效果待提高:部分医生在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积极性和执行力。
4. 管理不够严谨:科室管理还存在一些疏漏,需要加强对队伍的管理和规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开展明年的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工作计划:1. 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组织医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增进医患关系。
2. 提升科研水平:加强科研课题的规范性研究,鼓励医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整体的科研水平。
3. 加强教学质量:对医生进行教学培训,提高医生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4. 加强管理规范: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本年度医院风湿免疫科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征服风湿顽疾的良医——记著名风湿病专家刘锋 申艳萍主任

征服风湿顽疾的良医——记著名风湿病专家刘锋申艳萍主任冬阳
【期刊名称】《学习月刊》
【年(卷),期】2000(000)009
【摘要】类风湿,这个被医学界称之为顽疾的恶魔,使多少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失去了笑容,使多少个志坚心诚的青年离开了工作岗位,使多少个幸福的家庭因此而失去了欢乐……对于一个久病不愈的患者来说,能找到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而对于一位医治风湿疾病的医生来说,对各种复杂的病理要付出多少难以想象的代价。
多年来,多少白衣战士为了战胜这一残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顽疾而呕心沥血、艰苦地探索着,可一直是效果甚微,攻克者寥若晨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中华医学会风湿病研究会会员、陕西省白求恩医疗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专科医院风湿病专科主任刘锋大夫,以他顽强的拼搏和艰苦地探索,终于使千万个风湿病患者看到了希望之光。
这个出身于渭水之滨普通农家的年轻人,毕业于北京光明中医学院,多年来
【总页数】1页(P)
【作者】冬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2
【相关文献】
1.征服风湿顽疾的良医——记著名风湿病专家刘锋大夫 [J], 冬阳
2.征服风湿顽症的良医——记著名风湿病专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附属专科医院风湿病科刘锋主任 [J], 冬阳
3.征服风湿顽症的良医——记著名风湿病专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附属专科医院风湿病科刘锋主任 [J], 冬阳
4.征服风湿顽疾的良医——记著名风湿病专家刘锋大夫 [J], 冬阳
5.征服风湿顽症的良医——记著名风湿病专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专科医院风湿病科刘锋主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闻文章稿子 李振江风湿骨病专题报道

行医济世壮志凌云————访中国康复医学会陕西关爱康复医院风湿骨病专科主任李振江教授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我国的医疗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在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的西安也得到体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的医疗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成长。
民办医院则是一枝别开生面的奇葩,其中涌现出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大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以其久明的医风,客观的疗效得到患者信赖,享有崇高的盛誉,陕西关爱康复医院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李振江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诊室四壁除了四面八方患者送来的锦旗之外,还有一位老书法家写的中堂,两边是:名医妙手李振江,济世救人誉四方。
也许有人以为这些赞誉太过,但也可以看出李主任的实情,他是来自西部贫困山区的汉子,为人忠厚、性格平和。
年轻时他患了风湿病,不能下地干活,是政府给他发了300元救济金,治好了她的病。
感激之下,李振江决心一下学起了中医,专治风湿骨病,以便为他人排忧解难。
经过多年苦学钻研,终于取得了成效。
为了扩大效果,达到以医救世的目的,90年代初叶,他进入西安的医疗机构工作,依然治疗风湿病。
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拼搏,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治好了各种风湿病,硬得了更多的赞誉。
众所周知,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骨坏死均是疑难顽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严重的摧残者人们的身心健康,使人全身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何谈工作?所以,治疗此病是李振江一生的最大愿望,且为之艰苦奋斗。
他先后在上海中医学院等处进修,广集博学,经过40多年临床实践,研制出一种有效药物,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痛苦。
山西灵石县中学生刘晓斌患强直性脊柱炎,先后到过多家医院治疗,效果欠佳。
2003年来到西安,当时患者浑身疼痛、行动不便,是由其父背进李主任诊室的。
经过治疗,三月见效,两年痊愈。
患者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以示感激。
西安北关患者禹某,女,四十多岁,患颈椎病数年,难以治愈,头昏恶心,难以忍受,到李振江处求治。
经过内服外贴,合理用药,一月治愈。
风湿免疫科汇报2016.9.12

人才梯队
• 医生组:5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 院医师2人,其中硕士4人,在读1人; • 护理组 :共13人(与内分泌科一起),主管护师3人 、护师 1人, 护士9人
学科带头人:臧银善
•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曾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新技 术引进奖1项,徐州市拔尖人才; • 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 • 江苏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分会委员; • 宿迁市医学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 • •
医疗工作 人才培养 教学科研 科室宣传
门诊工作
• 2015.11.10~2016.8.31门诊量2478人次
门诊量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429 325 266 人次 BD 64 3% CTD 肩 62 周 2% 炎 48 FMS 2% 30 1% gout 68 AS 关节痛 3% 126 168 5% 7%
2016.1.24送医陈集医院,开展义诊、查房、讲座 2016.5.8到蔡集医院开展义诊、查房、讲座 2016.8.20到洋北医院义诊、讲座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深入广泛宣传,提高我院及科室的
知名度,吸引广大患者就医,同时对科室的发展起到了 推动作用
• 2016.3.24成功举办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 • 2016.6.23 举办了强直性脊柱炎科普讲座 • 2016.9.29将举办系统性红斑狼疮科普讲座暨首次“蝶舞 飞扬、精彩人生”狼疮患者病友会
出入院患者情况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8 18 28 25 35 36
住院患者病种分布
TA
38 31
23 30 29 26 入院人数 出院人数 线性 (入院人数) 线性 (出院人数) PsA SpA UCTD OA gout AS SLE AOSD pSS PM MA AITP MCTD UA PMR BD others RA RA UA PMR MA AITP MCTD pSS PM AOSD SLE AS gout OA UCTD IDA
医院主任事迹材料

医院主任事迹材料医院主任是医疗机构中具有高度管理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的职业人员之一,管理一个医院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需要有出色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其工作范围涉及医学科研、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等众多领域,任职资格条件、能力水平等都是极高的。
下面将就某一位医院主任进行事迹材料的介绍,探讨其医院管理方面的经验与贡献。
该主任是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领导,经历了多年的执掌,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尤其在卫生资源整合和优化医院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首先,该主任在医疗专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曾经在各大医学学院进行过医学学习,拥有着深厚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担任医院主任期间,多次亲自参与临床工作,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为广大病人奉献出自己最大的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
其次,该主任在执掌医院过程中,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对医院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通过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加强技能培训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了医院管理团队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再次,该主任还积极推行医院资源整合和优化服务的策略,将医院的资源合理分配,让医疗服务更加专业化。
通过新增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使医院的治疗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信誉度也大幅度提升。
最后,在资金管理方面,该主任强化关于资金的记录与管理,严格落实资金支出的审核与审批程序,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性。
通过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使医院的资金使用具有可持续性和规范性,有效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综上所述,该医院主任不仅在医学方面以及临床实践经验上具有广泛优势,在整个医院的领导和思想建设上也有着广泛的视野与伟大的胸怀,率领医院管理团队以其创新性的想法和机智的决策,在推进医院改革和发展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坚实而实际的努力、卓越的医学技术和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管理与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医院的科研、教育与社会服务,让广大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专业、优质的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事迹材料汇报学无止境,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1989年,怀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向往,徐亮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从事住院医师工作期间,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系统性学习了消化、血液、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肾脏、急诊等内科学知识,接触诊疗了大量的普内科患者,为今后的专科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无止境行无终”。
1999年,为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徐亮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进修学习,随后攻读硕士研究生。
XX年8月,主持成立皖南地区首家独立编制的风湿免疫专科,经过9年的创业历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2张编制床位、9名医师、11名护士的风湿免疫专科,年出院病人1500人,年门诊量30000余人次,就诊患者涵盖皖南地区和全省各地,甚至部分省外患者也慕名前来就诊,举办风湿病学专业省级和国家级继续教育若干场,培养了十数名风湿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全省风湿病事业的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
联络皖南各地致力于风湿病工作的同道,于XX年成立了“皖江区域风湿病协作组”,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学术讲座和病例讨论,扩大了全省风湿病从业人员的队伍,形成了皖南地区风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新格局,带动了皖南乃至全省风湿病事业的发展。
经过9年的学科建
设,以徐亮为领头人的风湿免疫科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皖南地区风湿免疫病医疗、教学、科研心。
潜心教研,严谨治学,成果卓著
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科室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
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徐亮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主攻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性自身免疫病,少见病甚至是罕见病的诊断处理也成为现实,比如:大块骨质溶解症、poems综合征、木村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关病等。
他大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崇高的职业素养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他常说,医学事业是要传承的,一个人能力再强,都只不过是浩瀚历史长河的一段,只有继往开来、后继有人,才能使得医学事业继续向前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造福患者。
作为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工作之,要竭尽所能对下级医生进行传、帮、带,培养下级医生,提供发展平台,鼓励督促他们发展,使风湿病事业代代相传。
数年来,在教学上,徐亮总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指导。
查房过程,他会为学生认真讲解每个病例,指导学生做病情评估;接诊过程,他会教导学生如何合理诊断病情,
采取最优治疗方案……
医艺同进,患者为亲,誉满江城
人世间先有疾病然后有医疗、先有病人然后才有医生,医生的价值是在与患者一起共同对抗疾病体现的。
相对于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医学事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迄今为止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在内的风湿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在此状况下作为医生不能做到完全解除病人痛苦。
然而,每天面对众多前来就诊的患者,徐亮所能做到的就是首先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述并加以询问以进一步了解病情,然后认真仔细查体,不放过每一细节,根据病人实际病情进行有关化验检查,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摸清病情,做出合理诊断,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阐述病情以及准备实施的治疗方案,既不危言耸听夸大病情,也不轻描淡写敷衍了事。
多数情况下得到患者的认可,也和谐了医患关系,为贯彻执行下一步治疗方案、减轻病人痛苦的奠定了坚强的基础。
风湿性疾病往往难以彻底根治,而且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致残、丧失劳动力、乃至威胁生命的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广大患者“谈风湿色变”。
一次,一名农村来的年妇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被家人用竹床抬来就诊,经了解病史和查体发现,患者患类风湿已经多年,长年卧床在家,曾近
服用过各种广告、游医推荐的抗风湿药,结果不仅没能控制病情而且造成瘫痪在床,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病人丈夫长年在外打工赚钱养家,家里留下一个上初一年级的女儿和一个上小学的男孩。
徐亮问患
者:“你已经被类风湿病倒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如何照料你的儿女呢?”患者低声答道:“徐医生,大女儿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过来给我倒马桶,然后送来牙刷和洗脸水,上学前把早饭和洗干净的马桶送到我床边……医生,我真不想连累我女儿”。
了解情况后徐亮非常震惊,在仔细研究了病人的化验和关节x片后,感觉到病人的关节功能受限并没有到彻底毁损的地步,关节间隙仍然存在,只是炎症活动明显,如能尽快安全有效地消除炎症,有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能。
于是徐亮郑重地对该患者说“我将尽我所能让你站起来,让你能够照料你的儿女”。
经过认真细致的治疗,半年后该患者由她丈夫搀扶前来复诊,一见面她喜形于色地告诉徐亮:“徐医生,我现在可以早上起来烧好早饭和热水,然后喊我女儿起床,让她吃好早饭去上学,再也不用她比我早起了”,她那纯朴的丈夫也轻声对徐亮说:“徐医生,我现在可以三个月回家一趟,而且不用每天打电话回家了,谢谢你”。
那一刻,那句“谢谢”是徐亮得到的最好奖赏,是徐亮作为医生的价值体现,那一天他好满足。
虽不知道该如何诠释医患关系,但徐亮知道,以自己所学真情为患者付出,尽管并不能完全消除疾病痛苦,但
是患者满意了。
那时徐亮懂得其实患者要求得并不多,只要医生真诚付出。
如今,那个患者仍然需要每隔半年就复诊一次。
时过境迁,慕名前来就诊的病人多了,排队的人也多了,但她从来都是默默排队、就诊,虽然有时没有过多时间和她交流,但每次就诊从她的语言和眼神能
看得出对徐亮的尊重。
这件事后来被芜湖电视台《生活频道》和芜湖《大江晚报》报道。
如果说类风湿关节炎让人致残,那系统性红斑狼疮更让人“谈狼色变”。
红斑狼疮主要累及年轻女性,严重者因内脏病变衰竭而导致死亡,传统认为红斑狼疮患者怀孕有风险,尤其影响肾脏时怀孕存在很大风险,这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如何能把当今医学科技的进展转化为临床服务、造福患者成了徐亮及其团队的职责。
一天,从县医院转来一个年轻女性患者,因为发热在当地住院治疗两个多星期始终未见好转,陪同前来的有患者新婚不久的丈夫、患者的母亲和公婆,经过认真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
当徐亮把病情告诉患者家属时,患者公婆问道:“以后能生育吗?”徐亮了解家属的心情,如果说不能生育势必会导致这个家庭的破裂,如果说能生育,他们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面对患者家属,徐亮解释道:“按照现在的医学技术水平,控制病情使得患者长期生存、恢复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做到的,随着病情的好转未来生育也是有可能的”。
沟
通后,患者丈夫对徐亮说:“徐医生,转来之前我们就听说过你,我们相信你”,但是患者的公婆将信将疑。
经过徐亮及其团队的治疗,患者病情渐渐好转,蛋白尿逐渐消失,治疗一年后徐亮对这对小夫妻说“现在开始可以怀孕了,怀孕后要每个月都到医院复查监控病情变化,无论自我感觉如何”。
果真,患者于三个月后怀孕了,经过与妇产科同
仁通力协作,患者生育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健康男孩。
如今小孩已经三岁多了,在幼儿园里和其他小朋友共同沐浴阳光。
母子从妇产科出院前一天,她公公找到徐亮,给徐亮送了一个笔筒,他对徐亮说:“徐医生,你是好人,我是木匠,不会干别的,听人说你属马所以我自己给你做了一个笔筒,你有文化应该能用得上”。
徐亮欣然接受,感觉到那不是笔筒,是患者家属对其工作的许可,是对他的赞誉。
那一刻,他深刻感觉到了医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诸如此类的事迹,不胜枚举。
从医二十余年来,徐亮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精医尚德,德术并举。
在工作,他始终以病人为心,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积极倡导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自觉抵制商业贿赂,无数次拒收红包,廉洁行医。
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在“好大夫”网站开设个人网页,长期义务为患者及其家属答疑解难,赢得赞誉无数,屡次被评为医院“爱心医生”和“最受患者欢迎的医护员工”。
结语
从一名年轻的医生到如今的知名专家,一路走来,其的艰辛,唯其自知。
二十余年来,徐亮总是孜孜不倦,辛勤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不重个人名利,只求救死扶伤。
他医术精湛,闻名省内外。
不论是多么复杂疑难的病情,他都能做到沉稳镇定、科学处置。
忙碌之余,还冒着酷暑严寒下乡义诊,为老百姓送健康……这就是他,一个对待荣誉淡泊低调,对待患者高度热情,对待教学科研格外严谨的医生。
作为一名高年资医师,徐亮常和科室的医生交流:“医务人员是医院的主体,来就诊的病人处在被动地位:对医院环境不熟、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未来预后不甚了解、对药物副作用心存担忧等等诸如此类,沟通不善将会导致纠纷。
作为医生,我们首先要仔细聆听患者的病情诉说,通过仔细查体做出病情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合理的检查最终做出诊断。
实施治疗前,要和病人和家属充分沟通,告诉患者疾病预后以及将采取的治疗手段,尤其告诉患者要定期复查以便追踪病情变化。
碰到诊断困难的情况,要提前和家属商量,建议转院去更高一级单位处理,避免患者盲目转院。
杜绝医疗纠纷是困难的,但是按规范流程行医,为患者病情着想,关注患者的预后,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可以降温的”。
“‘优秀医生’是患者心对医生的认可,只有得到患者由衷的赞誉和口碑,才是事实意义上的优秀医生。
在我从
医生涯里,能使很多患者摆脱残疾、生儿育女、回归社会和生活,能够抢救生命延长生命,能够培养更多的风湿病专业后备人才,那才是我作为医生的价值所在,那时我会感觉到我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选择是正确的。
”面对“优秀医生”的推荐,徐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