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中考历史新考纲样卷

合集下载

2024年安徽省凤台县部分学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安徽省凤台县部分学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半坡遗址的地窖里发现有厚达18厘米的粮食灰,经鉴定为粟,还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锄等工具。

这些可用来佐证( )A.家畜饲养的出现B.原始农业的发展C.打制石器的使用D.铁犁牛耕的出现2.《史记》记载,汉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也不准妃嫔的衣裙裙摆太长,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这表明汉文帝( )A.注重以农为本B.废除严刑峻法C.主张轻徭薄赋D.提倡勤俭治国3.唐朝的历法被回纥人所采用,建筑风格也被回纥人所模仿。

同时,回纥衣冠纹饰绮丽,回纥马矮小便于骑乘,很受唐朝社会上层女子的喜爱。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 )A.手工技艺发达B.民族交融加强C.文学艺术繁荣D.中外交流频繁4.王安石执政期间,变法派广泛听取建议。

社会地位低下的胥吏、小商贩、农民以至犯过罪的人,只要能讲求水利,都可来东京献策。

有功绩的还要授官嘉奖,如潭州人李度修筑两乡塘堤,补为本州官吏。

这些措施( )A.有利于农业发展B.限制了官僚特权C.增强了军事力量D.增加了赋税收入5.昆曲史上最重大的事就是明代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造,在改造中得到了擅长洞箫的张梅谷、擅长笛子的谢林泉、擅长歌曲的张小泉等人的帮助,吸收了浙江余姚腔及江南民歌小调的特点,最终形成了昆曲的“水磨腔”。

这说明昆曲( )A.联系社会生活B.追求雅俗共赏C.注重故事情节D.在交流中发展6.图1是近代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形势图,图1中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培养了大量翻译人才C.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D.缓解了中国海疆危机7.图2是漫画家丁悚1919年5月16日在《神州日报》上刊登的漫画,画中一支写着“巴黎特制”的笔牢牢地捆缚在“民气”之石上,中国代表在旁表示“我实拿他不动”。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雅典经济繁荣,政治上相对自由,把希腊各地的精英分子吸引到雅典来,他们又把雅典的文化传播到希腊各地区。

”材料表明()A. 雅典是古希腊最繁荣的城邦B. 精英人物都是从雅典走出去的C.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D. 雅典影响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2. 近代早期,英国部分乡绅为了追逐利润,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以农场或牧场的形式精心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有些乡绅还大量租地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依照市场价格的涨落及时调整生产。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 自营地的收入开始增加B. 垦殖运动的蓬勃兴起C. 新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D.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3. 有学者认为,佛罗伦萨工场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规模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新文化的发展必然要冲破教会的桎梏,摆脱经院哲学的世界观,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就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同封建制度与教会展开了斗争。

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主要是由于()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市民阶层的壮大C. 手工工场的产生D. 宗教神学的压迫4. 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的历史事件是()A. 文艺复兴运动B. 新航路开辟C. “三角贸易”D. 蒸汽机车诞生5. 李大钊说:“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

”这说明法国大革命()A. 具有世界性影响B. 摧毁了封建制度C. 建立了共和制度D. 影响了“光荣革命”6. “具体地说,他既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给法国造成了惨重的灾难,他在把欧洲闹得天翻地覆的过程中,始初是旧制度的破坏者与各国人民的解放者,后来却蜕变为有无限征服野心的侵略者”。

“他”是谁()A. 克伦威尔B. 华盛顿C. 拿破仑D. 彼得一世7. 18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单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9历第一次月考】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9历第一次月考】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历史试卷(闭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的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卷”对应的题号下)1.绘制年代尺是培育“时空观念”途径之一。

与下列年代尺中“②”处相关的史事是A.出现若干小国B.初步实现统一C.建立军事帝国D.遭到外族吞并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国家。

该国家的性质是()A.原始社会性质B.奴隶社会性质C.封建社会性质D.资本主义性质3.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定全统计A.法律体系完善B.商品经济活跃C.民主政治发达D.社会等级森严4.“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这是某节目的主题歌。

如果我们想去看“巴比伦的墙”,应该选择使用的地图是()A.B.C.D.5.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这支游牧部落是()A.埃及人B.苏美尔人C.玛雅人D.雅利安人6.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曾记载,印度神话中梵天造了原人“普鲁沙”,“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成不同的种姓。

后经学者研究,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补写进去的。

若这一推测成立,祭司的目的是()A.强调职业世袭B.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解释C.维护国王统治D.树立了婆罗门教的权威性7.据麦伽斯梯尼记载,此城不仅是古印度帝国政治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而且工商业也很发达。

“此城”应该是()A.哈拉帕B.摩亨佐·达罗C.华氏城D.迦毗罗卫城8.据下表可知,世界文明具有()A.多样性B.一致性C.互信性D.互鉴性9.古代东方文明如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主要盛行的都是农业经济,而古代西方文明古代希腊却盛行工商业经济。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表1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

表中措施()表1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D.版图拓展4.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镇割据现象D.重文轻武政策5.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6.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这说明当时()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市民文化广受欢迎C.封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7.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

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一、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题型及考点分析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采用开卷笔试形式,基本题型为:单项选择、组合列举(2019年删除)、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等五种题型,卷面分值为70分。

中国史占60%,世界史占40%。

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占30%—40%,非选择题占60%—70%。

1.单项选择中国古代史部分:注重对政治制度(如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现象(如江南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如古代中央政府对新疆或西藏的管辖)、外交成就(如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如儒家思想、百家争鸣)等内容的考查。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注重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运动(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等)、列强侵略(如火烧圆明园、近代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等)、国共两党关系(如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人民解放战争等)、新中国外交(如“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新世纪外交)等内容的考查。

(3)世界史部分:注重对古代各国的政治文明(如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重要改革(如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马歇尔计划)、三次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的作用、交通工具的发明)等内容的考查。

2.辨析改错辨析改错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判断四句话的对错,并改正;另一种是查找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近年来,考查形式以第一种为主。

(2)试题以小专题形式呈现,第一种考查形式主要考查古今中外相似的历史事件,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某一事件、某国或某地区的历史发展等。

3.材料解析近年来,题量稳定在两题,第一题多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第二题多考查世界近现代史内容。

(2)中国史部分集中考查近代化探索、国共关系、教育发展、新中国外交成就等。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
二、转变方式、提升素养。 开卷考试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往往创设新情境、提 高新史料,考查考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因此在备考中,应改变死记硬背、被动接受 的思维定式,要主动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达到自主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 的培养。
三、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 经济体制改革 罗马万民法 美国三权分立
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2020 市场经济体制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苏俄“新经济政策”
13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一战的影响
1929年经济危机
14
罗斯福新政
马歇尔计划(冷战) 美苏冷战
15
欧盟的形成
西方“福利政策”
联合国的宗旨
附:三年中考历史考点分布情况。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材,但相关材料又不拘泥于教材范围,重点考查学生学科核 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安徽中考历史学科开卷考查的特点。
一、2022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总体分析
(一)题型结构,稳定延续。 2022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题型与题量与去年中考保持一致,全卷四大题19小题,
满分7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四种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 题和活动与探究题。但在设问上略有变化:材料解析题的分别由原来的三问合并为二问。 这样的变化使试卷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更好考查考生的学业水平。
聚焦周年大事和社会热点是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以当下的周年大事和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古为今用”的学习目 的,让考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注重培养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近几 年历史命题的趋势。如第6题,以土地改革完成70周年为背景,考查土地改革运动的作

2023年安徽省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023年安徽省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023年安徽省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2023·安徽宿州·统考三模)陶家营遗址位于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区以北约7.2千米处,是一处商代中期的环壕聚落。

遗址内发现了青铜钺、锯等兵器和工具,这些都属于北方草原文化因素;还发现了绿松石,A.华夏民族的形成B.早期国家的产生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3.(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夏、商、西周的灭亡都与暴政有关。

后世统治者可以从这段历史中得到的启示是要()A.勤于政事,爱护百姓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C.充实军备,巩固国防D.重视人才,勇于改革4.(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模拟预测)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

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

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世袭制的出现B.禅让制的推行C.分封制的实行D.行省制度的确立5.(2023·安徽阜阳·统考一模)春秋时期,周天子仍维持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以致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不得不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军功爵制6.(2023·安徽六安·统考二模)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等是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这能够佐证()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B.商代青铜铸造技术高超13.(2023·安徽淮南·统考二模)《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指牛),为默亩之勤(劳力)。

”材料现象说明了()A.生态保护的重视B.私有财产的出现C.生产方式的变革D.兼并战争的影响14.(2023·安徽阜阳·统考二模)据考古发现,山东齐国故城临淄(今淄博市)有冶铁遗址六处,其中最大的一处面积有四十余万平方米。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解析版)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解析版)

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

题干中提到的时间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内容为多人集体劳作,分工进行,联系所学内容可知在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2、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织布农耕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资治通鉴》
3、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

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材料来自()
A.康有为的上书B.曾国藩的奏折C.林则徐的文稿D.陈独秀的文章
5、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
6、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
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

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8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

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强盗。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10、如图,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为法典,它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2,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古代中日交流___________
(3)图3,已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它是___________
(4)图4,但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三、辨析改错
13、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
道整齐,异常繁华。

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流连忘返。

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

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改正: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对峙局面基本结束,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

改正:
【】(3)台儿庄战役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重大胜利,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改正:
【】(4)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农业,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

改正:
四、材料解析历史视角――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
材料一(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致的政体……”
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关注现在】
材料三如图: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

(材料引自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
(3)据材料三,说说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实力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趋势,将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
【思考未来】
(5)你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统计表(单位:千马力)
1760年1800年1830年1870年
蒸汽机5351602060
水车70120160230
——摘自【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

(2分)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2) 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答出两个即可,2分)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的目的反面”?(2分)
材料三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3) 针对材料三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2分)
五、活动与探究
17、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历史上“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图1、图2分别属于哪场战争期间的形势图?(2分)1916年法德两国展开了一场后来被称为“绞肉机”的激战,此战役发生于图1中处。

(填写相应字母,2分)
【史海拾贝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是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2) 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3分)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3) 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