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上情景式默写
情景式默写高一上册

1、《沁园春·长沙》点明时地的三句是:。
2、《沁园春·长沙》对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的六句。
3、《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的深沉思考的三句,,。
4、《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5、《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视反动统治者如粪土的诗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三句,,《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9.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0.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4.《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2)《鱼我所欲也》1、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3、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中心论点是:,。
高一上情景默写

高一上学期名句名篇情景默写1.《论语》中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用在党员身上,就是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2.苏轼在《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痛惜后人不知汲取教训,必将让再后来的人为之扼腕叹息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描写白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7.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0、《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2、苏轼《赤壁赋》中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13、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
1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5、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默写.doc

必修一必修二默写自测练习一《沁园春•长沙》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0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7蔑视权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o9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了: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二劝学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J -, , ; , , 。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 , 。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何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
高中语文必修1情景式课文默写

,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记念刘和珍君》
,
1.鲁迅认为真的猛士应该具有的品格是:
,
。
2.鲁迅对反动派的暴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
3.鲁迅痛惜于民族的衰亡,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
,
。
4.鲁迅对反动文人的阴险论调表达无法忍受的愤怒之情的句子是
:,。
5.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是:
,
。
6.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
中“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
,。
7.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是:
,
,
。
8.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
诗句是:
,
,
,
。
《再别康桥》
1.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论语》
,
1.表明孔子善于取法他人的句子:
,
。
,
。
2.孔子对“恕”的理解的句子:
,
。
3.孔子认为为政者必须端正自己,说:
,
。
,
。
4.表明孔子虚心好学的句子:
,
。
5.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
。
6.孔子注重启发式教育的话:
,
。
,
。
7.孔子强调诚信的话:
,
。
8.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评价:
,
。
《再别康桥》中“
,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苏教版高一语文常考名句默写

苏教版高一语文常考名句默写(一)●___▲ ,___▲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 ,愁空山。
(又闻子规啼夜月)●又闻_▲,▲_。
(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 。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
(砯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__ ▲ ___,__ ▲ ___。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峥嵘而崔嵬)●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杀人如麻。
▲ ,不如早还家。
(磨牙吮血。
锦城虽云乐)●磨牙吮血,▲ 。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___▲__。
(不如早还家)苏教版高一语文常考名句默写(二)●风急天高猿啸哀,___ ▲_。
(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 ,___▲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___▲ 。
(百年多病独登台)●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 ,__▲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苏教版高一语文常考名句默写(三)●__▲ ___,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____▲ _。
(城阙辅三秦。
同是宦游人)●__▲ ___,风烟望五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4+Word版缺答案

《滕王阁序》《渔父》《寡人》《念奴娇》《永遇乐》《长亭送别》《声声慢》1、潦水尽而寒潭清,。
,访风景于崇阿。
2、披绣闼,俯雕甍。
,。
3、,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4、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5、睢园绿竹,;,光照临川之笔。
6、,;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8、,非无圣主;,岂乏明时。
9、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10、酌贪泉而觉爽,。
,扶摇可接;1、,?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2、,,是以见放。
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2、,材木不可胜用,。
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谨庠序之教,,。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三杯两盏淡酒,!,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如今有谁堪摘?1、,,雄姿英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四十三年,,。
3、,,一片神鸦社鼓。
1、恨相见得迟,。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2、,,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3、,,淡烟暮霭相遮蔽。
4、,。
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5、四围山色中,。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2021江苏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情景默写汇编

2021江苏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情景默写汇编2021江苏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情景默写汇编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2021·江苏苏州市·高一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攀登过程中山路的崎岖盘旋和时间流逝之快。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生命的渺小。
2.(2021·江苏南京市·高一期末)根据提示,填写名句。
(任选八空作答)(1)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3)曹操是一位有志向的政治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以周公自比,表达了广招贤才、重建王业的雄心。
(4)辛弃疾一心致力收复北方失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刘裕北伐煊赫声势的描写,透露了年近七旬的诗人内心的渴盼。
(5)古人喜欢以水喻情。
李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用水将家国之愁表现得淋漓尽致,秦观“___________________”(《鹊桥仙》)把恋人之情表现得如水般温馨、绵长,而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在水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洒脱。
3.(2021·江苏常州市·高一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默写

写出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离)一、钠及其化合物1、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2、钠与水反应(离)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离)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离)6、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离)7、小苏打(固)受热分解8、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离)9、NaHCO3和NaOH在溶液中反应(离)10、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OH溶液中(离)11、过量二氧化碳通入NaOH溶液中(离)12、工业制取钠电解,二、氯及其化合物1、氯气溶于水(离)2、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3、工业制漂白粉的原理4、漂白粉的失效,5、氯气与NaOH的反应(离)6、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离)7、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离)8、新制氯水注入盛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离)9、检验氯气,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离)10、铁在氯气中燃烧11、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氯碱工业(离)三、镁、铝及其化合物1、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2、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离)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离)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5、氧化铝溶于稀盐酸(离)6、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离)7、硫酸铝溶液中滴过量氨水(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离)8、Al(OH)3中加盐酸溶液(离)9、Al(OH)3与氢氧化钠反应(离)10、少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离)11、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离)12、氢氧化铝受热分解13、电解氯化镁制取镁、电解氧化铝制取铝,14、铝热反应(铝和氧化铁)反应条件,四、铁及其化合物1、高温下铁与水反应2、铁与盐酸反应(离)3、氧化铁溶于盐酸中(离)4、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离)5、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白色变为灰绿色再变为红褐色)6、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或滴加氯水)(离)7、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氯化亚铁溶液的保存)(离)8、氯化铁溶液与硫氰酸钾反应溶液变血红色(离)9、工业印刷电路板(离)10、氯化亚铁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离)11、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离)12、氯化铁溶液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离)五、二氧化硫1、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原理1:,原理2:,2、酸性雨水放置一段时间酸性pH值减小(离)3、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使其褪色,表现二氧化硫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式默写汇编(理解性背诵默写)《沁园春长沙》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1.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与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感情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8. 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0.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1.《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1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13.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4.《师说》中说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洞箫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 直接描写客人箫声具有悲伤与幽怨特点的句子是: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 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21.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2.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3.作者饮酒而歌,其中歌词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4.表达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的句子是: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5.赤壁的清风明月,让作者找到了解脱“悲”的出路,于是作者写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6.庄子说人在宇宙中如一稊(tí)米,苏轼则说“渺沧海之一粟”。
27.写出曹操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长矛吟诗作赋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气势的句子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8.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9.(2015年重庆高考样卷)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朗诵《诗经·陈风·月出》的两句诗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涉江采芙蓉》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抒情主人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生长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摘的芙蓉因为“道阻且长”而难以送出的诗句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6.“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7.“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
8.“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
《短歌行》1.用设问与比喻的手法来抒发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却仍然忧愁难消的句子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3.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引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来抒写诗人求才若渴的句子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引用《诗经•小雅•鹿鸣》里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热情礼遇贤才的句子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6.借自然现象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7.描写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情谊的句子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8.诗人用情景交融与比喻的手法勾画出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的场景的句子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两句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过。
39.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0.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曹操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于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5.曹操为成就大业,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的四句诗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起统摄全篇的作用,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对自己多年的官场生活进行总结,表示后悔的诗句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