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份不同产地野生甜茶FTIR指纹图谱及其甜茶苷含量比较分析
基于spme-gc-ms法分析甜茶香气成分

[15]张珍珍,杨远帆,孙浩,等.3种清香型铁观音挥发性成分及香味特征[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3):175-183[16]王海斌,叶江华,陈晓婷,等.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的浓香型茶叶品质比较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0):230-232[17]陈林,林清霞,张应根,等.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茶叶科学,2018,38(3):253-262[18]LV H,ZHONG Q,LIN Z,et al.Aroma characterisation of Pu-erh teausing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C/MS and GC-olfactometry[J].Food Chemistry,2012,130(4):1074-1081[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35(3):1-15[20]JO Y,PARK H,CHOI S,et al.Metabolomic analysis reveals cyani -dins in black raspberry as candidates for suppression of Lipopolysac -charide-induced inflammation in murine macrophag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5,63(22):5449-5458[21]LV S D,WU Y S,WEI J F,et al.Application of gas chromatogra -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chemometrics methods for assessing volatile profiles of Pu-erh tea with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and ageing years[J].RSC Advances,2015,5(107):87806-87817食品研究与开发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圆园19年10月第40卷第20期DOI :10.12161/j.issn.1005-6521.2019.20.029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合KY 字[2014]315);贵州南部特色生物资源研发创团队(黔教合人才团队字[2015]68)作者简介:姚佳(1986—),女(汉),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
普洱茶(熟茶)的FTIR分析

表 1 普 洱 茶样 品基 本情 况 -
2 结 果与 讨 论
利用 b I - R光 谱 法 得 到 5种普 洱 茶 ( 茶 ) 的红 外 指 纹 图谱 ,由于 它们 的主要 化 学 成 分 T 熟 均 相 同 ,所 以这 些 图谱 中主要 吸 收 峰 的 峰 位 和 峰 强 均 比较 相 似 ,但 由于 发 酵 方 法 、贮 藏 时 间不 同等 因素影 响 化学 成 分 含量 ,从 而引 起 它们 红 外 图谱 产 生差 异 。
关键 词 :傅 里 叶变 换 红 外 光谱 ;普 洱 茶
中 图 分 类 号 :T 2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S7 文章 编 号 :17 — 70 (0 8 0 — 0 3 — 0 61 4 6 20 ) 9 06 5
引 言
普洱 茶 是 云南 的特 色 茶 ,具 有 独 特 风 味 ,对 人 体 有 保 健 作 用 。该 茶 是 以 云 南 大 叶 种 晒 青 毛 茶 为原 料 ,经潮 水 归 堆 ,渥 堆 发 酵 、陈化 、分 级 复 烤 等 特 色 过 程 所 制 成 。l目前 已有 不 L
4 m~,扫描 次 数 1 c 6次 。 1 2 样 品来 源及 制备 . 三 个 自然 发 酵样 品和二 个 人 工 发 酵 样 品均 由 厂 家 直 接 提 供 。采 用 固 体 制 样 方 法 中 的 压 片法 。分别 取 干燥 的样 品 ,研 成粉 末 后 ,再 与 K r 比例研 匀 后 直接 压 片 供测 定 。 B按
利 用 n1 I R光 谱 法研 究 普 洱 茶 ( 茶 ) 作初 步 探 索 。 熟
1 实验 部 分 1 1 仪 器条 件 . 美 国伯 乐公 司 F S _ 0型 傅 立 叶变 换 红 外 光 谱 仪 ,光 谱 范 围 4 0 -4 0 m~;分 辨 率 : T _4 0 0 -0 c
云南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特征化学成分测定及对比分析

云南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特征化学成分测定及对比分析马玉青;邓秀娟;赵碧;刘本英;孙云南;潘联云;曲浩;梁名志【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22(61)3【摘要】为探究云南野生多穗柯甜茶和云抗10号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差异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测定了两者制成的蒸青茶样和红茶样品的常量生化成分和特征甜味成分。
并结合国标感官审评方法,明确了野生甜茶特异甜味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同时对比分析了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制成相对应茶样的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差异。
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含有的特异甜味成分为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其蒸青样中含量达到11.26%,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水溶性糖与多糖,而不含云抗10号中山茶科植物特有的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
甜茶中酪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等几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云抗10号;试验茶样中不但含有较多的钾、钙、镁、磷等常量元素,还含有铁、锌、锰、铜、铬、镍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
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制成不同茶类在汤色、香气和滋味等方面都与传统大叶种茶类有较大差异,其滋味主要表现为甜醇甘爽,具有甘草的香气与清甜滋味。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云南野生甜茶的常量生化成分与特异甜味成分,并与云南代表性茶树品种云抗10号进行了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差异对比分析,两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上均有显著差异。
【总页数】7页(P127-133)【作者】马玉青;邓秀娟;赵碧;刘本英;孙云南;潘联云;曲浩;梁名志【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相关文献】1.野生甜瓜'云甜-930'抗白粉病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2.天然野生植物多穗柯甜茶的化学成分分析3.云南野生奶浆菌的化学成分分析4.野生甜瓜‘云甜-930’抗白粉病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5.7份不同产地野生甜茶FTIR指纹图谱及其甜茶苷含量比较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野生天麻遗传多样性的AFLP指纹分析

贵州野生天麻遗传多样性的AFLP指纹分析简介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是一种优质中药材,生长于中国云南、贵州等地区。
其中,野生天麻是现今市场上较为稀缺的珍贵药材之一。
在保护野生天麻的同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变化对保护该濒危物种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野生天麻遗传多样性,本文采用AFLP指纹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方法实验材料本研究共选取贵州省铜仁地区6个不同野生天麻品种,分别为TR-1、TR-2、TR-3、TR-4、TR-5、TR-6。
操作步骤1.DNA提取:从每个天麻品种中取样1g鲜叶,利用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
2.AFLP指纹分析:采用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MedicineFoundation of China PLA技术平台,进行AFLP指纹分析。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DNA片段制备:首先,将提取的DNA片段进行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得到双链DNA片段,并加上PstI和MseI的适配器序列。
•限制性酶切:在引物的作用下,将DNA片段在PstI和MseI的识别位点上切割,并产生多态的DNA片段。
•PCR扩增:利用限制性酶切得到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
•扩增片段分析:将PCR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AFLP指纹图谱。
结果AFLP指纹图谱分析本实验利用AFLP技术鉴定了贵州6个野生天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差异。
从所有针对AFLP分析的引物中,得到了共138个特异性片段,其中126个在所有天麻样品中均存在,占91.3%;12个表现出多态性,占8.7%。
AFLP指纹图谱数据分析利用AFLP技术得到的138个特异性片段,构建了天麻的遗传多样性指纹图谱,并进行了遗传距离分析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野生天麻品种可分为3个主要类群(图1)。
图1:野生天麻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图1:野生天麻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计算了每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见表1。
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类研究

第29卷第1期浙江林业科技Vol. 29 No.1 2 0 0 9年1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Jan., 2 0 0 9文章编号:1001-3776(2009)01-0025-02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类研究王丽鸳1,成浩1*,周健1,叶阳1,贺巍2(1. 国家茶树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8;2.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95)摘要:利用针对茶多酚类、咖啡碱及黄酮(苷)类物质含量变化的两个HPLC色谱数据的多元信息融合,制作了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3组茶样的化学指纹图谱,并用欧氏距离、相似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生化组成、化学指纹图谱模式谱、聚类分析,还是主成分分析结果,青饼都与普洱茶(熟饼)有明显差异,而与晒青毛茶相似,说明1 ~ 2 a陈以内的青饼在化学成分上与普洱茶(熟饼)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而与晒青毛茶有很高的相似度,本质上还是属于绿茶。
关键词:普洱茶;滇青;青饼;熟饼;化学指纹图谱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Chemical Fingerprints’ Classification of Pu’er Tea by HPLCWANG Li-yuan1,CHENG Hao1*,ZHOU Jian1,YE Yang1,HE Wei2(1. National Center for Tea Improvement/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Hangzhou 310008, China;2.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Abstract: The chemical fingerprints of three groups of tea samples (Dianqing, Qingbing and Puer tea Shubing), were implemented based on analysis of tea polyphenols, caffeine and flavonoids content in teas defermined by HPLC. Euclidean dista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3 groups of pattern fingerprints were also analyzed, as well as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tinc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attern fingerprints of Qingbing and Pu’er tea (Shubing), but not obviously between Qingbing and Dianqing. So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1 ~ 2 aged Qingbing was still green tea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detected by HPLC.Key words: Pu’er tea, Dianqing, Qingbing, Shubing, chemical fingerprint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制茶历史悠久,几百年来,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经杀青、揉捻和晒干等工序形成的滇青(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更是蜚声海内外。
不同茶树品种中黄酮苷含量的测定的开题报告

不同茶树品种中黄酮苷含量的测定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黄酮苷是一类天然的植物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炎等作用。
茶叶是一种富含黄酮苷的植物,其黄酮苷含量与其品种、生长季节、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测定不同茶树品种中黄酮苷含量,对于茶叶的品质评定、栽培和加工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选取不同茶树品种中的新鲜叶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黄酮苷含量。
其中,茶树品种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分别从不同的产地采集,每种茶树品种选取3个样本。
将样本叶片加入混合溶液超声提取,过滤后,并用HPLC仪器对提取液进行分析。
测定样本中的黄酮苷含量,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意义
该研究可以直接测定不同茶树品种中黄酮苷含量,为茶叶品质评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于茶叶栽培和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性建议。
此外,该研究可以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四、研究方法
1.实验材料:不同茶树品种的新鲜叶片样本、混合溶液。
2.实验仪器:超声提取仪、滤纸、量筒、HPLC仪器。
3.实验方法:将样本叶片加入混合溶液中超声提取30min,然后过滤,使用HPLC仪器进行分析。
五、预期成果
预计将得到不同茶树品种中黄酮苷含量的测定结果。
据此,分析不同茶树品种中黄酮苷含量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FTIR光谱主成分分析鉴别不同产地青稞

FTIR光谱主成分分析鉴别不同产地青稞摘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3个不同产地的19份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种子进行了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3个不同产地青稞的平均红外光谱图整体上相似,借助指纹特征区域800~1 600 cm-1红外光谱,利用DP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超过99%,同时从荷载图可知,3个主成分代表了样品在该段光谱上的主要信息,主成分空间中样品汇集成不同的类别,可基本鉴别不同产地的青稞。
在某种程度上,样本分布密度稀疏,也反映了样本间的亲缘关系。
该方法为无损鉴别不同产地青稞种子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可有效反映不同产地青稞种子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
关键词:红外光谱;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主成分分析;载荷因子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是中国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裸大麦的一种特有称呼[1],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2]。
青稞主要栽培区域为中国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云南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和甘肃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即整个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3],是青藏高原一年一熟的高寒农业区的主要粮食作物[1]。
青稞是藏民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以青稞为原料的糌粑不仅是藏民族饮食中具代表性的食品,也是藏民族的饮食精华[4]。
大量研究表明青稞符合“三高两低”的饮食结构[5-7],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8],被视为谷物中的佳品。
目前,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进行物质或物种鉴定的研究较多,尤其在中药真伪、易混品等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9-12]。
茶叶氨基酸特征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茶叶氨基酸特征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周有祥;赵明明;丁华;严伟;张毅;王婧;胡西洲;龚艳;胡定金
【期刊名称】《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年(卷),期】2012(000)B09
【摘要】通过酸水解法处理茶叶样品,以阳离子交换一茚三酮柱后衍生法分析水
解液中的氨基酸含量.以归一法计算各氨基酸的峰面积,绘制了茶叶水解氨基酸的指纹图谱,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茶叶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在18%~30%之间,水解氨基酸指纹图谱能够较好区分龙井群体和龙井43,同时也可区分龙井
茶与其他茶叶,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该法的建立为研究茶叶品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我国名优茶叶的真伪鉴别和追踪溯源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周有祥;赵明明;丁华;严伟;张毅;王婧;胡西洲;龚艳;胡定金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8
【相关文献】
1.茶叶中氨基酸特征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J], 周有祥;赵明明;丁华;严伟;张毅;王婧;胡西洲;龚艳;胡定金
2.茶叶氨基酸特征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J], 周有祥;赵明明;丁华;严伟;张毅;王婧;胡西洲;龚艳;胡定金
3.人血清中游离氨基酸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J], 徐慧;陈秋虹;黄岛平;苏梅清;;;;
4.珍珠层粉氨基酸指纹图谱的构建及氨基酸含量测定的研究 [J], 乔艺涵; 邹迪新; 孟雪丹; 索亚然; 刘雯雪; 李二文; 王昭懿; 冯丹; 柯尊洪; 林瑞超
5.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中游离氨基酸指纹图谱特征分析 [J], 杨转;莫海珍;郭桂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r so dn u o, @g i. or p n igat rt xbc e h h n
DOI 0 3 6 / a . 2 . 0 9 :1 . 9 9 g b 0 9 0 06 7
d fe e tr g o n Gu ng ip o i c ,a i r n e i nsi a x r v n e nd Gua gd n o i e a l sc mpae herc n e i e e c so n o g pr v nc swela o r d t i o tntd f r n e f
Ru u o i e b ss d
Ta ngHui Ko xi ngDe n W a a la ngM n i n Hu n h h a g S us i Zo uRon g Hu ngXi a g a yn
1Gu n x n tut fBoa y a g iIsi eo tn ,Gu n xi u n t ag Zh a g Autn m o sRe in a d teChn s a e o o u go n h iee Ac d my fS in e , ii, 41 0 ; 2 L b o o h sc, o ce c s Guln 5 0 wa iz i et ae h iee c f I n ep ns f f rdset so y(TR) s ti dt vs g t tedf rn eo T R f grr t o s ai i u o a p r u le o n i F i i R. uvs m sf m s r
基 因组 学 与应 用 生 物 学 ,0 0年 , 2 卷 , 4期 , 6 7 72页 21 第 9 第 第 9—0
Ge o c n p i dBi l g , 01 , 1 9 No 4 6 7 7 2 n misa dAp l o o y 2 0 Vo . , ., 9 — 0 e 2
通 讯 作 者 ,h xbe t@g i. n
摘 要
本研 究运用 傅 里 叶变 换 红外光 谱 法 , 集 7份不 同产 地甜 茶 叶片 的 F I 图谱 , 采 TR 结合相 关 性系数 和
二 阶导 数方 法对其 红 外光谱 特 征进行 指认 , 比较 各供 试甜 茶 的红外 指纹 图谱 及甜 茶苷 含量 间差 异 。研 究 并
Co a io mp rs n Anay i fF R i g r rn s S cr fSe e i u s l ss o TI F n e p i t pe ta o v n W l R b d u s a mu Le rei sfo Dif r n g o sa d Th i n e to vs s S. e Va ite r m fe e tRe i n n erCo tn f u is i
研 究 报 告
A Letr t e
7 不 同产地野 生甜茶 F I 份 TR指纹 图谱 及其甜 茶苷含量 比较 分析
唐辉 1 孔德鑫 王 满莲 黄庶 识 2 邹 蓉 l 黄 夕洋 ’
1 广西壮族 自治区中国科学 院广西植物研 究所, 桂林,4 0 6 2广西科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 5 10 ; 南宁, 30 3 5 00
结 果表 明, 依据 不 同产 地甜茶 红外 指纹 图谱特 征 , 以将 其归 结为 3大类 I类包括 : 可 金秀 、 荔浦 、 平南 、 象州及 永 福等 地 的甜 茶 , 关 系数 在 092 099间 ; 相 .9- .9 Ⅱ类包 括 第 1类 型 以外 的广 西 其它 采 集地 区的甜 茶 , 关 性 相 系 数 主要 集 中在 094 090之 间 ; Ⅲ类 包 括 广 东分 布 区 , 该 区甜 茶 与广 西 分 布 区甜 茶 的相 关系 数 均在 .8~ .9
r b s sd . h e u t h we h ti fa e n e rn i g o u u o i e T e r s l s o d t a n rr d f g r i t fR.s a i i s wh c s fo d f r n e i n s i p n u vs mu i h wa r m i e e tr g o s s
09 6以下 。供试 甜茶 与甜茶 苷标准 品 的光谱特 征 比较 结果表 明 , 同产地 甜茶甜 茶苷含 量有 较大 差异 。其 .8 不 中, 西金秀 和广 西平 南产 的甜茶 叶片 中甜茶苷 含量最 高 , 西 岑溪产 的甜 茶叶片 中甜茶 苷含 量最低 。 以, 广 广 所 运用 F I T R技术 可 以对 不 同产地 甜 茶进行 分析 并快 速 鉴别 出不 同产地 甜 茶 中甜 茶苷 含量 差异 。本 研 究结果 对 广西地 区甜 茶 的引种驯 化和合 理开 发利用 有一 定指 导意义 。 关键词 甜 茶, 傅里 叶变 换 红外 光谱 , 关 性系 数, 学成 分, 茶苷 相 化 甜
Absr c Co i d wih t e meho so orea i n c e c e ta d s c n e v tv ,t e f u irta so n n— ta t mb ne t h t d fc r l to o f in n e o d d r ai e h o re r n f r li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