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糯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合集下载

杂交糯高粱“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糯高粱“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移栽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导致根系少,气 温低,不易成活;移栽过迟伤根多,气温高,也不易成 活。因此应在五六叶苗龄,在清明节气,即4月5日左右 抢雨带土移栽,净作苗栽7 000株左右。(行距0.6 m,退 窝0.3 m,每窝栽两株)间套栽培约5 000株/667 m2。 1.3 配方施肥
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之一就是肥料,如果肥料配比 得当,可以有效提升植物生长速度、改善植物生长状 态。杂交糯高粱的种植,同样需要配方施肥,将无机 肥料与有机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按照早施重 施追肥的方法进行有效施肥,可以将肥料的功效发挥到 最大化。 1.4 田间管理
种子的筛选以饱满无破损为选择原则,种子晾晒2~3 d 为最佳,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2 d,再用25%咪 鲜胺(商品名:施保克,使百克)乳油2 500~3 000倍液 浸种消毒12~24 h,最后用清水将种子洗净晾干播种。同 时,做好种子药剂处理,预防炭疽病、黑穗病等高粱常 见病害。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 为种子重量的0.5%,防治黑穗病效果可达80%以上。 1.2.2 用种量
头季高粱收后3 d内,每667 m2施尿素3~5 kg对清粪 水1 000 kg灌窝,若遇天旱,可以把秸秆放到行间保湿[7]。 2.5 田间管理
砍秆后,要用无病虫高粱秆就地覆盖行间保湿、 防草(忌盖桩头),秸秆覆盖高粱行间抗旱保墒护苗, 当再生苗长到三叶时,应及时疏苗。每窝留健壮苗2~3 个、多余苗全部抹掉,苗高30 cm左右及时除草培土,并 每667 m2用尿素8~10 kg追肥,蚜虫和螟虫防治同头季,
第11卷第02期 Vol.11 No.02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7年1月 Jan.术
江寿荣

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8] [9] [7] [8] [6] [5] [4] [3] [1-2]
较大, 为了筛选出配合力和遗传力表现优良的高粱亲 本系, 提高高粱育种效率, 本研究以 3 个新选不育系和 6 个新选恢复系为材料, 分析其生育期、 株高、 穗长、 千 粒重、 穗粒重和产量 6 个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遗传 力, 以期为组配强杂种优势组合提供优良亲本, 加快粒 用高粱育种进程。 1 材料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材料分为 2 组, 6 个新选恢复系作父本为测验 种 P1, 3 个新选雄性不育系作母本为被测系 P2, P1 分 别为: 15638、 15607、 15627、 15647、 15670、 15652, P2 分 别为: 15511A、 15512A、 15520A。 1.2 试验方法 参试材料采用组间不完全双列杂交法 P2×P1, 组 配 18 个杂交组合。试验于 2014 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 院高粱研究所试验基地榆次区修文镇进行。田间采用 随机区组设计, 5 月 3 日播种, 3 次重复, 小区面积 3 m× 5 m, 行距 0.40 m, 株距 0.17 m。田间管理采用当地常 规栽培方法。生育后期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田间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成熟后取中间 4 行测产, 风干脱 粒, 室内考种, 调查方法依据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7· 0 引言 高粱是 “三系” 杂种优势明显的作物, 培育优良亲 本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 而衡量亲本利用价值最重 要的参数是配合力 。配合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 般配合力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亲本的一般配合力 效应值高说明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量多, 加性基因 效应大, 遗传较稳定 。特殊配合力是由基因的非加 性效应决定的, 受基因显性、 超显性和上位性效应所控 制 。亲本系配合力分析, 有助于准确、 迅速判断亲本 系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方式, 而遗传参数的分析测定对 育种方略有主要指导意义 。 有关高粱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方面的研究有过 许多报道, 丁国祥等 对糯高粱籽粒淀粉含量及组分 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直链淀粉含 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 总淀粉含量 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李巍等 、 周福平等 、 尹学 伟等 研究表明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各性状间 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周福平等

高梁杂交种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高梁杂交种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杂 交 种 的 产 量 及 其 重要 农 艺性 状 间 的 相 关 性 和 性 状 的 遗 传 特 性 进 行 了 细 致 和 全 面 的 比较 分 析
和评 价 。 通过 这 些 比较 和 分析 , 总结 出 了高产 杂 交种 所 应 具备 的 特征 特 性 , 今后 高梁 的 育 为
种 、 培 、 广提 供一 些有 益的参 考 。 栽 推
1 试 验材 料 和 方法
试 材来 源 于 2 0 2 0 0 2~ 0 4年 国家 高 粱 改 良 中
心 ( 阳) 沈 主持 的 国家 高 粱 区域 试 验 的春 播 晚 熟
组 参试 组合 。试验 地 点选择 分布 在高 粱春播 晚熟
区的 l 0个试 验点 , 具体 由山西省忻 州市 种子公 司
平相 当 , 试点 均于 当地 最佳播 种期 播种 , 各 以各 供 维普资讯 Fra biblioteki 。
z。 。
c 6
~s 6
文章编 号 :10 4 0 ( 0 7 0 0 9 0 0 3— 8 3 2 0 ) 6— 3 1— 6
高梁 杂 交种 产 量 及 其 重 要农 艺 性状 间 的关 系分 析 亲
卢 峰, 邹剑秋 , 王艳秋 , 有厚 段
质产 量 、 产量 构 成 因 素 与产 量 相 关关 系 曾有 过 各

些 研究 , 国 内不 多 , 研究 对 国家 区域 试验 春 但 本
物 , 禾本科 ( rm na ) 粱族 ( n r oo ee 属 Ga iee 高 A do g na ) p
高粱 属 ( og u 。 由于 它 耐 旱 、 涝 、 盐 碱 、 S rh m) 耐 耐
播 晚熟 组 2 0 2 0 0 2~ 0 4年 的参 试 高 粱 杂 交种 的 产 量及 主要性 状 的相 关 和 遗 传进 行 了分 析 , 旨在 通 过多 年多 点试 验得 到一些 对产 量形成 最 重要 的指 标 , 高粱 育种 提供一 些有 益 的参 考 , 为 对加快 高粱 的育种 进程 , 动 高粱 杂 交 种 的发 展 有 重 要 的 现 推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2022,50(7):938-944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王俊花,邵林生,闫建宾,王瑞钢,张雪彪,庞旭,张沛敏(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摘要:为了从玉米大量的农艺性状中筛选出用于可综合评价的主要性状,以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以甜糯182号为对照,对60份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5.03%~72.03%,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

相关性分析表明,单穗鲜质量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作用效应大小为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秃尖长与单穗鲜质量、穗粗、行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部各性状之间关联较大,穗长与穗粗和行粒数、穗粗与穗行数和行粒数、穗行数与行粒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629%,第1主成分为产量因子,是糯玉米杂交组合评判的主要指标;第2主成分为穗位高因子;第3主成分为秃尖长因子;第4主成分为生育期因子;第5主成分为穗长因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结合鲜食糯玉米果穗等级划分标准,筛选出18份优良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分别为J27、J61、J7、J16、J4、J14、J5、J32、J12、J13、J39、J44、J1、J60、J23、J28、J10、J24。

综上可见,在山西省晋中盆地糯玉米高产优质育种中,要注重对单穗鲜质量大、穗长较长、秃尖较短、生育期87d 左右的杂交组合进行选择。

关键词:糯玉米;杂交组合;综合评价;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2)07‒0938‒07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gronomic Traits Based on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of Waxy Cross CombinationsWANG Junhua ,SHAO Linsheng ,YAN Jianbin ,WANG Ruigang ,ZHANG Xuebiao ,PANG Xu ,ZHANG Peimin(Institute of Sorghum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China )Abstract :To select main traits u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rom a large number of agronomic traits of maize for improving breeding efficiency of waxy maize,Tiannuo 182was used as the control,genetic variation,correlation,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nine agronomic traits of 60fresh waxy maize cross combination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agronomic traits was 5.03%-72.03%,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bald tip length wa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 growth period was the smallest.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ingle ear fresh weight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r diameter,ear row number,row grain number,ear length,and plant height.The effect was as follows:ear diameter >ear row number >row grain number >ear length >plant height.The bald tip length had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ingle ear fresh weight,ear diameter,and row grain number.The traits of ear had association,there was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r length,ear diameter and row grain number,between ear diameter,ear row number and row grain number,and between ear row number and row grain number.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r length and ear row number.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e ac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s of the first 5principal components reached to 87.629%.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was yield factor,it was the main index of waxy corn hybrid combination evaluation.The second,third,fourth and fifth principal component was ear height factor,bald tip length factor,growth period factor,and ear length factor respectively.Ba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ruit ear grading standards of fresh edible waxy corn,18excellent cross combinations of waxy maize were screened out,including J27,J61,J7,J16,J4,J14,J5,J32,J12,J13,J39,J44,J1,J60,J23,J28,J10,J24.In conclusion,selection of cross combinations with large single ear yield,longer ear length,shorter bald tip length,87d growth period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the breeding for high yield and excellent quality waxy maize in Jinzhong Basin of Shanxi.Key words :waxy maize;cross combination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orrelation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oidoi:10.3969/j.issn.1002-2481.2022.07.03收稿日期:2021-08-16基金项目:山西农业大学生物育种工程项目(YZGC057)作者简介:王俊花(1973-),女,山西垣曲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鲜食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引种试验

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引种试验
9%。
4 参考文献
处理
泸糯 8 号 泸糯 10 号 两糯一号 湘宁糯 2 号 泸宁糯 1 号
表 3 各杂交高粱品种产量
小区产量 kg
9.97 10.00 8.30 5.40 10.50
Hejiang County) Abstracts Several new varieties of hybrid glutinous sorghum were compar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Lunuo 8 and Lunuo 10 were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sorghum by 50%. The liquor ratio of Lunuo 8 and Lunuo10 were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sorghum by 0.6%. The two varieties of hybrid glutinous sorghum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southern Sichuan. Key words hybrid glutinous sorghum;new warieties;introduction experiment;agronomic character;yield;liquor ratio
白酒数量 kg
6 003 6 227 6 160 5 936
出酒率 % 53.6 55.6 55.0 53.0
白酒销售价格 元/kg 30 30 30 20
3 结论 杂交糯高粱增产效果显著,除湘宁糯 2 号外,比常规高
粱增产 27.7%~61.5%。其中,泸糯 8 号、泸 糯 10 号 植 株 高 度 适中,茎秆粗壮,穗型松散,抗病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

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高粱是主要旱粮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粮饲作物和酿造原料。

高粱光合效率高,生理优势强,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多重抗逆性。

高粱杂种优势现象早被人们所认识,但由于高粱两性花难于生产种子,不能被生产所利用。

1954年,美国高粱专家Stephens等人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可在生产中应用的核质互作型高粱雄性不育系Tx3197A,为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拉开了序幕。

我国高粱育种工作者经过近50年的努力,培育出多批优良杂交种,对高粱单产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高粱生产中应用的除部分糯性高粱是常规品种外,其它粒用高粱基本都是杂交种。

20世纪9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高粱杂交种都是以迈罗(Milo)细胞质为母本组配的。

因为只有能与迈罗细胞质互作产生完全不育性的品系,才能被用来作保持系,转育不育系加以利用。

显然,恢复类型品种间就不能组配杂交种用于生产。

这种细胞质的单一性造成了母本不育系资源的贫乏,也带来细胞质单一的脆弱性;恢复系也仅限于那些能使迈罗细胞质育性恢复的一些品种,造成了可利用细胞核范围狭窄。

1979年后先后引进了不同类型的不育细胞质基因A2 ̄A6以及9E,这些不育基因在国外尚未将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在中国,除A1以外,A2型胞质引入较早,研究较多,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生产中应用。

总结过去,对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杂种优势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粒用高粱育种现状1.1植株性状目前我国高粱杂交种叶片直立性差,多为下披型;植株偏高,耐密性较差;大部分杂交种植株高度在180cm以上。

人工收割品种高度应保持在160~180cm,机械收割品种高度在140cm以下;不管高矮,都要耐密植,茎秆的刚韧性要好,株型要好。

1.2穗性状穗长25~35cm,穗的长度已经足够了,穗太长,开花时间延长,不利灌浆;籽粒成熟度有差异,粒大小也有差异;穗长究竟应该多长适宜,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种植密度大的品种,穗也不必太长,25cm就够了;较稀植的品种穗较大,长度相对较大些,一般不应超过32cm;穗太小不利于籽粒分布,粒少影响产量。

高粱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分析

高粱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5):68-71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高粱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分析
张桂香,史红梅,张海燕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 030600)
摘 要:选取 10 个高梁品种分别播种于山西榆次、辽宁沈阳、甘肃平凉、贵州贵阳和湖南长沙 5 个地区,淀
粗淀粉测定法。 蛋白质:采用国家标准 GB/T 2905-1982 谷类、豆
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 单宁:采用国家标准 GB/T 15686-1995 高粱中单
宁含量的测定法。 脂肪:采用国家标准 GB/T 2906-1982 谷类、油料
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粱品种品质指标的环境变异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2B0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011065)。 作者简介:张桂香,女,1959 年出生,山西太原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粱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价及改良利用。通信地址:030600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柳东北 巷 16 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Tel:0354-3963950,E-mail:waibehong@。 收稿日期:2009-10-13,修回日期:2009-11-05。
红高粱
70.65 67.11~75.45 4.29
ICS6B
74.55 73.35~75.46 1.21
LR226
72.04 70.94~73.69 1.54
甜秆秫秫
70.69 68.93~74.06 2.80
1383-2
72.73 71.27~73.78 1.39
平均值
2.59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群体遗传参数的研究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群体遗传参数的研究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群体遗传参数的研究
马尚耀;孟繁盛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科技》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试验对高粱育种中的亲本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

对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群体遗传表现做了分析。

【总页数】3页(P7-9)
【作者】马尚耀;孟繁盛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4.035.1
【相关文献】
1.22个玉米自交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J], 张亚勤;邱正高;杨华;祁志云;汤玲;李淑君;张丕辉;袁亮
2.高丹草(高粱×苏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J], 逯晓萍;米福贵;郭世华;那日松;张瑞霞;吕学理
3.宽柄芥(酸菜)不育系与父本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J], 冷容;李娟;杨仕伟;刘雪娇;赵守忠
4.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配合力分析及高产组合选配 [J], 王景雪;张福耀;岳桂兰;
5.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配合力分析及高产组合选配 [J], 王景雪;张福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O一
江苏农业科学
21 0 1年第 3 9卷第 3期
倪 先林 , 赵甘霖, 刘天朋 , 等.杂交糯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 力研 究[ ] J .江苏农业科学,0 13 ( )9 9 的配合 力和遗传力研究
倪 先林 , 赵甘 霖 ,刘天 朋 ,张 长伟 ,陈国 民 ,丁 国祥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料 .
家 高粱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酿 酒 ( ) 粱 新 品种 选 育项 目( 号 : 糯 高 编
n ct 2— l— 4—0 ; yys 0 o l 2) 四川 省“十一 五” 种工 程计 划 ( 育 编号 :
2 0 Y GC 1— 3 。 0 7 Z 1 0 0)
到小的顺序为生育期 > 株高 > 每穗粒重 > 穗长 > 千粒重 > 每穗粒数 。
关键词 :杂交糯 高梁 ;主要农艺性状 ; 配合力 ;遗传力
中 图分 类 号 : 54 0 2 s 1 .3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10 (0 1 0 0 9 0 10 3 2 2 1 )3— 0 0— 4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 , 四川泸州 6 60 ) 400
摘要 :以高梁 3个糯 不育系和 1 2个糯恢复系为材料 , 采用 3×1 CⅡ设计配制 3 2N 6个杂交组合 , 对其株高 、 长 、 穗 生育期 、 千粒 重、 每穗粒数 、 每穗粒重 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 遗传力进 行分析 。结 果表 明, 所有性状 ( 除穗粒数 外) 的一般配合力 和特殊 配合 力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性状 的遗 传都 主要 受加性 基 因效应控 制 ; 交种 的大多 6个 杂 数农 艺性状受恢复系 的影 响比不育系大 , 明在杂交糯高 粱选育 中应 重视恢 复系的选择 。各性状 的狭 义遗传力 由大 说
高, 幼苗生长受到促进的原因之一。
r 2-5 ' 2
子发 芽率也有所升高 。紫外线对种 子的作用 机制 尚不 清楚 ,
有待 于做进一步 的研究 。
参考 文献 :
[ ] i . n a d V— d t n a l l e c v o t a e 1 Km H Y E hnc e U Br ii s i e l te r h l s a ao h t e i g w v u t adp m n trw c ( t a a v ) nt e [ ] P y — n i et o p o nr e Oy ta i h fl J . hs g sf og i zsi e d i i
基 因效应在主要性状遗传中作用 的研究仍未能得 出统一的结
论” …。为此 , 笔者 以杂交 糯 高粱 为 材 料 , 析其 株 高 、 分 穗
长、 生育期 、 千粒重 、 每穗粒数 、 每穗粒重 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
配合力和遗传力 , 探讨杂交糯高粱主要农艺性 状的遗传规律 ,
以期 为糯高梁 的杂交育种研 究提供理论依据 。
稻种子的 一 淀粉酶活力较对 照提高 3 % , 6 种子 总淀粉酶 活
紫外线照射对水稻种子 一淀粉 酶以及总 淀粉酶活力也 有 明显影 响。紫外线照射改变 了种子 中 一淀粉酶和 B一淀
粉 酶的活力和所 占比例 , 且 一 粉酶 活力增强 的试验 组种 淀
力 经照射处理 均有所 下降 , 下降 了 7 % , 2 说明紫 外线 照射对 不剥颖 壳水 稻种 子 的萌发 有促进 作用 。这可 能是发 芽率 提
收稿 日期 :0 0— 7— 1 2 1 0 2 基金项 目: 国家 “ 十一五 ” 技支 撑计划 ( 科 编号 :06 A O B 3) 国 20B D2 0 ;
研究和杂交育种实践都具有重要 意义 。高梁是利用杂种优势
最早 的作物之一 , 国内外学 者对高粱 的配合 力及 遗传力进行 了大量研究 ; 由于配合 力遗传 机理 的复杂 性以及研 究 但 材料 、 方法 和环境等 因素 的不 同, 目前为止对加性和非加性 到
配合力是亲本在杂种群体遗传效应中对性 状表 现贡献期 望值 的度量 , 亲本配合力 的高低是选配亲本 的主要依据 , 也是 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重 要基 础 , 正确选 择优 良亲本 是杂交 育种成败 的关键 。只有进 行亲本配 合力 的测 定 、 速准确地 快 评价亲本才能正确选择亲本 , 组配 出强优势 的杂交组合 , 进而 提 高育种效率 。因此 , 测定 和评 价亲本 的配合力对 杂种优势
种 子 的 一 粉 酶 活 力 。 淀
3 讨 论
通过 以上结果可以看 出, 同紫外线照射 时间对水 稻种 不
子发 芽率 的影响不 同。几乎所有紫外线照射处理均能促进水
稻种 子 的发 芽 。其 中 , 射 2 照 0h的不 剥 颖 壳 种 子 出 芽 最快 。
从 图 4可知 , 经紫外 线照射后 , 照射 1 0 h的不 剥颖壳 水
作 者简介 : 先林 ( 9 1 ) 男 , 倪 18 一 , 四川乐山人 , 士, 硕 研究实 习员 , 主要
从 事高粱 相关研究工作 。E—ma :i l n 6 .o 。 i xa i @13 cr l nn n
3个糯高粱不育系包括 4 A、2 1 A,2个糯高粱 恢复 5 7 A、8 1 系包 括 L 2 L 0 R、 0 02 1 2 F 3 6 R、8 晋 5 Z R、 1 1 6 R、7 2 R、8 、5 0 5 R、 7 系、5 6 7—1 4 F 1 7 1 恢 1 将其 按 N I 方法配 制成 3 R、4 、0 2 R、 , CI 6
通 信作者 : 国祥 , 丁 副研 究 员 , 事 高梁 相 关研 究 工 作。E—m i 从 a: l
dx 3 g 61 2@ 1 3. o 6 c m。
( 上接第 8 9页)
Q一淀粉酶活力较对照 降低 7 % ; 2 总淀粉 酶活力 照射 0 2 . 5h 种子较未照紫外线 的种子降低 5 % , 4 照射 1h种 子较未 照紫 外 线的种子 提高 18 2 %。说 明紫外线照射能改 变水稻剥颖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