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张量加权成像显示正常和病变肾脏的超微结构变化

合集下载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质量控制篇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质量控制篇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质量控制篇随着扩散加权成像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扩散加权成像的质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中间包括b值的选择、扩散梯度方向的选择、信噪比的提高以及如何减少图像的几何畸变等等。

01b值的选择问题:这个问题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讨论过。

这里还需要补充几点:其一,b值的选择要兼顾信噪比、几何畸变以及对病变的检出能力等方面,其中提高扩散加权成像对于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尤其重要。

由于不同器官本身的组织结构不同,在进行扩散成像时对b 值的要求也不同。

譬如,在头部扩散成像通常b值会选择在1000,而对于那些考虑转移瘤的病人则可能需要选择更高b值的扩散成像,这样才能提高病变检出的敏感性。

对于前列腺扩散成像而言,我们要考虑到前列腺外围叶通常含有一定数量的腺泡,这些腺泡会分泌前列腺液。

所以,在扩散加权成像上可以有一定程度的T2透射效应。

前列腺癌更多发生于外围叶,如果采用较低b值扫描很可能受到T2透射相应的干扰而无法准确检出小病变。

前列腺癌更多的发生于外围叶,为了避免低b值因为T2透射效应而掩盖小的病变,前列腺扩散加权成像通常选择相对更高的b值,如1400以上。

图片说明:肺癌脑转移,在T2 Flair序列于右顶叶可见片状高信号水肿区,常规DWI图像病变显示不清晰,高b值扩散成像提示病变区呈低信号。

对b值为1000的DWI图像进行后处理,ADC图上病变呈高信号而eADC图上病变呈低信号,提示病变区呈扩散自由改变。

转移瘤通常表现为小转移大水肿,且水肿属于血管源性水肿改变。

该病例再次提醒我们扩散加权图像的后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02并行采集技术的应用:并行采集是基于相控阵线圈基础之上的一种特殊的K空间采集方式。

这种采集方式在不同的厂家商品名称有所不同,工作原理接近。

GE磁共振设备有两种不同的并行采集方式,一种是基于图像水平校准的并行采集技术称为ASSET(Array Spatial Sensitivity Encoding Technique);另一种是基于K空间水平校准的ARC(Auto-calibrating Reconstruction for Cartesian Sampling)。

肾脏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进展

肾脏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进展
献 报 道 不 一 , 别 为 全 肾 1 3 × 1 mm / ( 分 .8 0 s 4个 b值 : 0 3 0 3 、0 、
肾 脏 血 运 丰 富 , 质 血 供 明 显 大 于 髓 质 。 肾小 球 每 日可 滤 皮
过 1 0升 血 浆 , 小 管 则 可 对 滤 过 的 原 尿 进 行 重 吸 收 和 再 分 8 肾
维普资讯
放 射 学 实 践 20 0 8年 3月 第 2 3卷第 3 期
Rail rci , r 0 8 Vo 2 , . do P at e Ma 0 , l 3 No 3 c 2
3 41

综 述

肾脏 MR扩散 加权 成 像研 究 进 展
杂, 目前还 不 能 对 其 做 出 评 价 n 。作 者 采 用 1 不 同 b值 , ] O个 研
究 了移 植 肾上 A Ctt A C 的 重 复 性 , 现 两 者 在 肾 皮 髓 D o和 D o 发 质 的重 复 性 均 很 高 , 体 变 异 系 数 小 于 3 2 。A C 的大 小 文 个 . D o
() 2
F代表灌注分数 ( 血液 微循 环 和固有 结构 内的运 动 , 即 如 肾小管 内流 动、 小球 滤 过 等 , 信号 衰减 中发 挥 作 用 的 比 肾 在 例 ) A C 代表 纯 扩 散 占 主 导 的 A C 值 ; D 。 D o D A Cp代 表 灌 注 , 由 较 快 的 微 循 环 和 灌 注 决 定 [ 。显 然 后 者 代 表 的 生 理 意 义 更 复 1
综述 。 肾 脏 D I 像 技 术 基 础 知 识 W 成
血 流 的 直 接 结 果 , 是 反 映 了 组 织 含 水 量 的 不 同 。 同 时 低 b值 而 时 皮 髓 质 AD C值 及 其 与 血 流 、 灌 注 的 关 系 又 可 能 与 场 强 的 微 大 小 有 关 。Yag等 ] 7 n 0用 T MR对 正 常 大 鼠 肾 脏 的研 究 ( 6个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肾积水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肾积水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1372.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对比[n(%)]组别例数1分2分3分4分5分观察组1000(0.00)0(0.00)2(2.00)31(31.00)67(67.00)对照组1000(0.00)0(0.00)1(1.00)30(30.00)69(69.00)χ2--0.3380.0240.092P--0.5610.8780.7623 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增加,各类疾病侵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头颈部CAT 检查是临床检查脑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阳性诊出率,为脑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然而,头颈部CAT 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眼晶体与甲状腺极易受到X 线的直接照射,对人体器官的辐射危害大,增加了患病的概率,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4]。

因此,在行头颈部C A T 检查的过程中降低辐射是非常有必要的。

降低整体管电压以及管电流是临床降低辐射的传统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辐射剂量,但是破坏了图像质量,影响了整体评估结果[5]。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一种辐射敏感器官保护技术,其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器官剂量调制能够有针对性的调整人体前方管电流的角度,从而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保护机体辐射敏感器官[6]。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平扫时的CT 剂量指数(15.40±1.30)mGy 与有效剂量(1.40±0.10)mSv明显低于增强扫描(17.60±1.40)mGy、(1.60±0.20)mSv,进一步证实了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对图像质量不会产生影响,可保证图像质量。

综上所述,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对头颈CT 动脉造影中的辐射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且能够保证图像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滤过功能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滤过功能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滤过功能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李成;罗丹丹;龚良庚;曾磊;周国盛;樊烨;徐高四;涂卫平;房向东【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滤过功能及其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例(100个肾脏)为CKD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20例(40个肾脏)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双侧肾皮质和肾髓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根据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将CKD组的100个肾脏分为肾功能正常组36个、肾功能轻度受损组44个和肾功能中度受损组20个,比较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与SKGFR的相关性;18例CKD患者行右肾穿刺活检,分析其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与病理损害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不同肾功能CKD组患者肾皮质ADC值均大于肾髓质(P<0.05).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较肾功能正常组降低(P<0.05),肾功能中度受损组较肾功能轻度受损组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D组肾皮质和肾髓质的ADC值与SKGFR均呈正相关(r皮=0.697,P<0.01;r 髓=0.800,P<0.01);CKD患者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与病理损害积分均呈负相关(r皮=-0.814,P<0.01;r髓=-0.800,P<0.01).结论 DWI是一种无创的新技术,在其基础上测量的ADC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及病理损害程度,对早期诊断CKD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具有重要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3(016)030【总页数】4页(P3633-3636)【关键词】MR扩散加权成像;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滤过率【作者】李成;罗丹丹;龚良庚;曾磊;周国盛;樊烨;徐高四;涂卫平;房向东【作者单位】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西省宜丰县人民医院;江西省修水县人民医院;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与CKD临床诊治密切相关。

正常肾脏3.O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其影响因素

正常肾脏3.O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其影响因素
mm a h e ta o t n tt ec n r lp r i .Fo h o t x.t eADCso h e ta o t n we eh g e h n t o e o h p e n o r o rt e c re h f ec n r l ri r i h rt a h s ft e u p ra d l we t p o
( 1生 部 北 京 医 院放 射 科 北 京 10 3 ;. 1 7 O 2 四川 大 学 华 西医 院 放 射 科 四 川 成 都 6 0 4 ) 0 l 0 1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正 常 肾脏 3 0 . T磁 共 振 扩 散 加 权 成 像 的影 像 表 现 , 为合 理 选 择 b值 及 测 量 平 面 提 供 依 据 , 探 讨 并 对 4 例健康志愿者行 D 8 WI 描 , 取 i0 5 0和 80 / 扫 b值 0 、0 0 smm。测 量 双 侧 肾 ,
中图 分 类 号 : 3 2 6 R 4 . R 2. ; 4 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0 6 9 1 ( 0 2 0 — 6 6 0 1 0 — 0 1 2 1 ) 40 0 — 5
3 0 T fu in weg t d M R m a i fn m a dne nd a fc i a t r . - dif so — i h e i gng o or lki y a f e tng f c o s
性 别 和 年 龄 等 因 素 对 正 常值 的影 响 。方 法
脏上极 、 部 、 极 皮 质和髓 质 的 A 中 下 DC值 。结 果 正 常 肾 脏 皮 、 质 A C 值 分 别 为 ( . O 0 1 ) s和 ( . 4 髓 D 2 4 士 . 8 mm / 23土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邹飞;文庆怡;胡利平;方常练;王索宇;刘岚;孙美;易波;刘敏知;彭德新【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manifestations of MR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 DWI)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 ADC) values of adrenal lesions in different b factors,so as to investigate the selection of optimal b factor as well as threshold of ADC value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adrenal lesions. Methods A total of 32 patients with pathology or clinical proven adrenal lesion underwent MR imaging and DWI scanning. Various b factors were set as 0,400,800 and 1000 s/mm2 . The signal of different lesions were observed,the ADC values with different b factors were measu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①When b factor was 0 s/mm2 the signal intensities of lesion was the same as T2WI. With b factor in-creased the ADC values of benign lesions declined more markedly than malignant lesions,meanwhile the signal intensity was lower in area of cystic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compared with solid area.② Of the 3 groups of adrenal lesions with different b fac-tors,the mean ADC value reduced following the increased of b factor 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 =23. 092,P <0. 05).③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ADC valu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adrenal lesions with b factor=400 s/mm2(t= -1. 932,P=0. 063),there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hen b factor was 800 s/mm2 and 1000 s/mm2(t= -2. 290,P=0. 029;t= -2. 257,P=0. 031).④ Using the ADC value with b=800s/mm2 group for ROC curve analysis,the AUC was 0. 736 and the diagnosisthreshold was 1. 52 × 10 -3 mm2/s. Conclusion It is the best choice asb=800 s/mm2 for the diagnosis of adrenal lesions. In the mean time the ADC value of benign lesion is (1. 56 ± 0. 49) × 10 -3 mm2/s,which of malignant le sion is (1. 25 ± 0. 24) × 10 -3 mm2/s. DWI is supplement for conventional MRI to some extent to differentiate adrenal lesions and will become more perfect in the near future.%目的研究不同b值肾上腺病变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比较不同b值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之间的差异,探讨最佳b值的选择并尝试寻找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灶的ADC值阈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单个肾上腺病变患者行MRI检查和DWI扫描,b值分别取0、400、800、1000 s/mm2,观察不同b值下病灶的信号差异,同时分别测量ADC值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为0 s/mm2时,所有病灶的信号和T2WI信号一致,当b值为400、800和1000 s/mm2时,随着b值升高,良性病变的信号下降程度较恶性病变明显,囊变、坏死区信号减低明显,实性部分信号变化不明显;②3个b值组肾上腺病变的平均ADC值有显著差异(F=23.092,P<0.05),随着b值的增大,平均ADC值逐渐减小;③肾上腺良、恶性病变平均ADC值在b值为400 s/mm2时无统计学意义(t=-1.932,P=0.063),b值为800、1000 s/mm2时有显著差异(t=-2.290,P=0.029;t=-2.257,P=0.031);④对b值取800 s/mm2时得出的ADC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736,诊断阈值为1.52×10-3 mm2/s.结论肾上腺病变的DWI扫描b值取800为较佳选择,此时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56±0.49)×10-3 mm2/s,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25±0.24)×10-3mm2/s,DWI对肾上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一定补充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更趋完善.【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7(032)012【总页数】4页(P2002-2005)【关键词】肾上腺病变;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作者】邹飞;文庆怡;胡利平;方常练;王索宇;刘岚;孙美;易波;刘敏知;彭德新【作者单位】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6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1种反映活体组织分子扩散的无创性功能成像方法,其原理是基于水分子的布朗运动获得信息,间接反映组织的细胞密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是两个重要参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成像原理来观察分子自由扩散运动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在不同方向上施加梯度磁场以及采集相应的信号来得到组织水分子的扩散信息,从而提供了组织微结构信息的非侵入性评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各种疾病和病变,如脑梗死、脑卒中、脑肿瘤、脑损伤以及其他器官的疾病等。

通过测量组织内水分子的自由扩散程度,可以提供关于组织细胞和结构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还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程。

例如,对于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反映扩散的异常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同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快速性和高分辨率也使得它成为研究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为科学家们深入了解人体脑神经系统提供了重要手段。

总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通过测量水分子的自由扩散提供了组织微结构的信息,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基本概念篇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基本概念篇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基本概念篇磁共振是一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能提供更丰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同时磁共振也是迄今为止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的成像技术,这些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常规的T1、T2加权像提供的信息以形态学改变为主,尽管通过深入的分析我们也能对病变的组织学改变进行适度的评价,但这些成像序列对于评价疾病疗效、分期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甚至会给出一些令人误解的判读。

比如很多肿瘤在化疗、放疗的早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后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病变较治疗前有所增大。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T1、T2甚至进一步的增强扫描都不能很客观的评价早期疗效。

有没有一些更敏感的评价手段呢?扩散、灌注等各种磁共振功能学评价为我们提供了更敏感的评价手段。

01扩散加权成像的概念:扩散现象最早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其本质就是分子的一种热运动,所以扩散现象也称为布朗运动。

人体内各种组织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的进行着这种热运动。

由于每种组织的结构不同,其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也不同,这就有可能为磁共振成像带来一种新的对比机制。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正是通过扩散加权成像这一特殊成像序列实现了在活体状态下探测水分子的运动行为。

Dr. Le Behan先生最早提出把扩散加权成像应用于临床诊断是在1984年。

但那时的磁共振设备性能很差,不仅场强低而且当时也还没有开发出今天广泛应用的平面回波成像技术(EPI)。

正如在他自己的一篇综述中所描述的那样:当时他的一些想法如用扩散成像来区分灌注与扩散根本无法实现,因为这个原因他在1986年写了一篇非常有影响的文章,把当时的扩散成像定义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

把扩散成像理解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方面,我们知道在目前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受很多因素的限制还很难实现特别高的空间分辨率,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探测单个水分子的扩散行为,我们所得到的因为扩散行为所带来的信号改变是基于体素水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