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全册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篇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2课花手帕的教学活动一。

教学目标:1、了解制作花手帕的基本方法与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2、培养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同学自主完成一张花手帕。

教学重点:让同学学会手帕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教学准备1、同学:水彩颜料和生宣纸。

2、教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手帕与我们平时的手帕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生:述自身的想法与感受。

师:既然同学们都觉得老师手重的手帕非常的漂亮,那你们想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吗?(想)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吧!老师板书:花手帕二、欣赏感受1、在同学们制作话手帕以前,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其他同学制作的手帕吧!并边看边想怎样才制作成这样的话手帕?2、同学们欣赏。

3、抽同学说一说制作话手帕的步骤。

教师小结:制作花手帕需要两个步骤,一是折纸,二是染色。

三、方法指导1、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折纸,看一下这里边有那些学问。

我想知道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把这张纸折起来。

每个同学试一试,然后老师抽同学起来折给大家看看,希望同学们想到的方法不一样。

2、同学展示自身的折法。

3、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折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折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等会儿同学们在制作花手帕时,请同学们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法。

4、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染法。

染法的种类很多,根据教材,我们今天着重介绍两种,一种是浸染,一种为点染。

(1)我先为同学们介绍浸染。

浸染就是把折好的纸放入调好的颜料中浸一下,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

(课件展示)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浸染了吧?(明白了)那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种染法,点染吧!(2)点染就是把水彩颜料直接滴在折好的纸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

(课件展示)5、老师小结并提出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合集6篇)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合集6篇)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合集6篇)画代表了作者的人格,心境,每一笔一画都是他所投入的心血和青春。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私人房屋租赁合同简单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

(2)、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

三、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具准备:16开图画纸一张,HB铅笔、橡皮等。

2、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绿荫与鲜花簇拥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等,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下面就请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来抽取表现的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好。

1.太阳、山、水、树2.街道、两排树3.氢气球、天空4.6个人物在拍合影(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间?)(二)、欣赏分析,掌握新知:1.物象空间概念: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2.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篇二: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素描基础教学重点: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阴影、透视等。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物体的比例和结构。

2. 第二课:色彩认知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三原色、色彩搭配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氛围。

3. 第三课:绘画材料与技法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如铅笔、水彩、油画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

4. 第四课:图案设计教学重点: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重复、对比、对称等。

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图案。

5. 第五课:美术作品欣赏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2.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评价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笔、画纸、色彩、模型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六、第六课:版画制作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基本制作流程,如雕刻、印刷等。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版画的构图和刻画细节。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版画制作技巧。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大胆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人文情感目标:通地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卡通艺术的表现魅力,并尝试用卡通画手法表现故事或某个故事情节,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表现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1、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并尝试进行表演。

3、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

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一节有趣的卡通一课时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和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卡通画表现各种事物形态的特殊手法―――夸张。

教学准备:《米老鼠和唐老鸭》VCD、常见的卡通人物或主角图片若干、人物表情图片若干、各种特殊场面画若干(夜晚、紧张、热闹、冷清等)(以上资料以课件的形式表现)、弹弓、木棍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较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是什么?2、教师: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卡通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爱的卡通片,下面我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断。

(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VCD)3、学生回答问题:《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哪些特点较吸引我们?教师点评:我们喜欢它是因为米老鼠和唐老鸭造型夸张、可爱、幽默,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素描基础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素描静物和风景。

2. 第二课:水彩画入门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水彩画静物和风景。

3. 第三课:版画制作学习版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制作木刻版画和石版画。

4. 第四课:雕塑基础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制作泥塑和石雕。

5. 第五课:设计原理学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

练习设计图案和海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质量:画面表现、技巧运用、创意想象等。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问题解决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版画工具、雕塑材料等。

3. 参考资料:优秀美术作品、设计图案、相关书籍等。

六、教学步骤1. 第一课:素描基础a. 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b. 演示基本的素描技巧,如线条、阴影和透视。

c. 分组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静物和风景。

d.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2. 第二课:水彩画入门a. 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和材料使用。

b. 演示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湿润画纸、混合颜色和洗涤。

c. 分组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静物和风景。

d.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3. 第三课:版画制作a. 介绍版画的基本概念和制作过程。

b. 演示木刻版画和石版画的制作技巧。

c. 分组练习,让学生选择一种版画进行制作。

d.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4. 第四课:雕塑基础a. 介绍雕塑的基本概念和材料使用。

七年级下期全册美术教案

七年级下期全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课: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作品描绘了些什么?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4、它来源于什么?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二、新课:(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看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思考讨论《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素描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3. 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表现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展示一些经典的素描作品。

2. 示范如何使用素描工具和材料,讲解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表现方法。

3. 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1. 练习用线条和形状表现物体。

2. 练习用阴影和质感表现物体。

第二章:色彩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色彩的搭配原则和方法。

3. 色彩的表现技巧和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展示一些经典的色彩搭配作品。

2. 示范如何进行色彩搭配,讲解色彩的表现技巧和应用。

3. 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1. 练习进行色彩搭配,创作一幅色彩协调的作品。

2. 练习用色彩表现情感和氛围。

第三章:绘画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创作的灵感和主题的选择。

3. 作品的构图和视觉效果。

教学步骤:1. 讲解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展示一些经典的绘画创作作品。

2. 示范如何进行创作,讲解创作的灵感和主题的选择。

3. 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1. 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和主题的绘画作品。

2. 练习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章:剪纸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感知力。

教学内容:1. 剪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剪纸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3. 剪纸的设计和制作技巧。

教学步骤:1. 讲解剪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展示一些经典的剪纸作品。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法:示范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章:素描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的定义和分类2.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法:示范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色彩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定义和分类2. 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法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课: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作品描绘了些什么?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4、它来源于什么?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二、新课:(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看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思考讨论《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四)、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真实——再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的一些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的体验分析,欣赏评述,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的向往。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

难点:通过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体验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学习任务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了解表现方法,能对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其次:情趣和意境这样较高层次的艺术语言,会让七年级的学生感到深奥难懂。

为了课堂学习的顺利展开,简明扼要的讲解:情趣美术作品中让你感到有趣的,最吸引人去看的方面,意境美术作品中能让人感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东西。

用通俗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消除学生学习顾虑,激发学习兴趣。

2、课堂引导阶段:观看有趣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动有趣的照片。

3、发展阶段:第一环节: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春牧图》对这一作品进行欣赏评述,问:你觉得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

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跟学生共同欣赏作品,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找出答案侧坐的牧童转头仰望春柳(不是跨在牛背抬头看春柳)、悠然行走的牛(观察牛的姿态)。

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感觉,是这幅画的情趣所在。

然后,让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欣赏评述《蒲公英》、《青蛙》、《散步》这三幅作品。

《蒲公英》:提问几名学生得出小姑娘吹起蒲公英的花子儿是最有趣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用简单的几笔浓墨勾勒出镰刀和篮筐,即丰富了画面,又能表明小姑娘的现状,与吹花子儿抒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形成对比。

《青蛙》:学生讨论的结果是被芦草缠住脚的小青蛙是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缠住脚的小青蛙在挣扎求助,和画面左下方的三只大青蛙悠闲的姿态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效果。

(如果仅画三只青蛙或只是一只缠住脚的青蛙就缺少情趣)《散步》:学生发现最有意思的地方便是画面中被举起的人物像放风筝一样轻松的漂浮在空中以及作者在画面中的面部表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画家喜悦的心情。

第二个环节:情景交融的意境1、欣赏感受。

播放课件中的《独钓寒江雪》,感受画中的独特意境。

2、分析探讨。

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展开讨论3、展示与讲评展示学生作品,巩固怎样在美术作品中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4、小结回归生活,结合本节课欣赏评述的美术作品中对情趣和意境的认识,使我们认识到追求意境的表现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生活的情趣也处处可见,但我们必须是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同样,只有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才能发现和捕捉到生活中的情趣,通过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1课《色彩的魅力》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讲授、让学生了解色彩三原色,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感受,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及象征意义和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分析图片中的颜色运用运用多媒体播放四组图片,期间让学生分析图片中运用的颜色,说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2【导入】导学——引出课题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不仅能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本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常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一课色彩的魅力活动3【活动】比一比出示两张“囍”子图片,学生比一比哪个喜子更有喜庆的气氛。

请学生讲自己的看法,大家讨论。

然后出示有喜庆气氛的原因。

活动4【活动】挑颜色出示水彩笔的图片,学生选出自己要用来表达春天颜色的水彩笔。

讲述自己要用哪些具体的颜色表现学生会选颜色浅的,明度高的。

活动5【讲授】出示感念转话峰若是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要怎调出其他的颜色?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三原色:理论上绘画中用其他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但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其他颜色。

三间色:原色两两等量相混合产生的衔接两原色的颜色叫间色。

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

活动6【练习】实践请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调出间色。

这样学生自己做出来的,更有说服力。

活动7【讲授】对比色、类似色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讨论老师总结对比色、类似色的概念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音调引出”色调"冷、暖色调的区别,以及其他色调上述知识点的讲述后,会展示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去感受它们各自的不同,及颜色与人产生的感觉效应。

活动8【活动】总结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活动9【作业】我的春天以《我的春天》为题用几何体,表现自己心中的春天。

要求颜色的搭配要涉及到今天所学的某两个及两个以上知识点。

第2课《春天的畅想》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情感性目标: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看一看)⑴教师说: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

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 启发学生的想象)⑵教师说: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

(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3)教师说: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体验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主动交流,启思联想,(想一想)(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2)教师:可以用你的歌声唱出来,也可以把自己听到的有关春天的故事讲给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

)三、观察联想,合作探究。

(说一说)1.展示有关春天景色的画面,(新疆自然风光)并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

教师说: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通过观察,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探究春天的色彩)2.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

(有粉红色、桃红色、黄色、绿色、湖蓝色等,主要以绿色为主。

教师用色块粘贴在黑板上。

)3.教师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四、欣赏感受,拓展思维(赏一赏)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现的春天的色彩。

(1)展示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现的春天的画面。

你感觉它像什么?(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线”的艺术魅力,)(2)展示用不同形状的点,表现的春天的色彩。

你看到了什么?猜猜看,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点”的艺术魅力,了解其表现方法,还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来做画。

)(3)展示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现的春天的画面。

你能想到什么,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面”的艺术魅力,了解其表现方法,用排刷画出来的色块。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