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兴茶茶业兴县——江西省婺源县的品牌兴茶之路浅析
婺源县走生态有机之路振兴茶产业

摘要 :本 文概述 了婺源县发展 有机 茶的优 势和 面临的主要 问题 ,并提 出实施有机 茶发展 战略;打造有机茶品牌;开拓市场营 销;提升社会服务等婺源县发展有机 茶对 策。 关键词 :婺 源县;茶产业;有机茶
De v e l o p i ng Or g a ni c Te a t o Pr o mo t i ng e a T I n dus t r y i n W uy ua n Co un t y
茶叶科学技 术 2 0 1 3 ( 3 ) : 2 8 ~3 1
T e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婺 源 县 走生 态有 机 之 路 振 兴茶 产 业
陈辉
( 江 西省 婺 源 县 政 府 ,江 西 婺源 3 3 3 2 0 0 )
业是 婺源 传统 的优 势产业 ,婺源 绿 茶 “ 唐 载茶 经 、 宋称 绝 品 、 明清入 贡 ,中外 驰 名 ” ,被 誉 为 “ 中国 绿茶 中 品质之 最优 者 ” 。“ 茶乡 ”之 称 由此而 来 。随 着近 年来 安 吉 白茶 、安溪 铁观音 、武 夷 山大 红袍 等 名茶 声名 鹊起 ,茶 叶附加 值不 断攀升 ,婺源 茶业 在
婺源 县地处 皖 、浙 、赣 三省 交界 ,全县 总面积 2 9 4 7平方 公里 ,总人 口 3 6万 。有 “ 八 分半 山一分 田,半分水 路和 庄 园 ”之称 ,是 典型 的 山区县 。茶
标准 ,有 各类 自然保 护 区 1 9 3个 ,国家级 生态 乡镇 1 3个 ,拥有 1 个 5 A 级 景区 、7个 4 A 级 景 区 。被 誉为 “ 中 国最 美 的 乡村 ” 、“ 最 后 的香 格 里拉 ” ,为
婺源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方法

婺源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方法婺源的茶文化是婺源干百年来植茶、制茶、品茶历史的丰厚积淀,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婺源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方法,一起来看看。
婺源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方法统筹规划树立“中国绿茶之都”的旅游形象婺源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16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两大“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之一,全县有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即文公山、鸳鸯湖、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
历史悠久的婺源人文古迹众多、有许多保存良好的徽派建筑风格村庄,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应结合这些景点,统筹规划、处理好茶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关系。
充分利用婺源茶文化在全国具有的地位和影响力,在重视“古村游”、“风光游”的同时,重视发展茶文化旅游,突出婺源“中国绿茶之都”的旅游形象,加大开发与建设力度,把婺源建设成中国茶文化旅游的重要线路之一。
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尝试开办农家旅馆巧打生态牌,将旅游业与具有高层次文化品位的茶产业相结合,用茶叶、茶文化丰富旅游的内涵,用旅游带动茶叶的品牌,弘扬婺源茶业历史,在婺源这个中国“最美乡村”的天人合一中体现“茶”的文化,从而提高婺源旅游附加值,形成相互促进实现多赢的大好局面。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处,〖HT5”,7”〗是〖KG-*3〗鸟〖HT5”SS〗鸠两山相对鸣。
”这是理学大师朱熹对婺源山水的精练概括。
婺源境内山清水秀,美丽的自然风光、别具特色的徽派建筑与漫山遍野的茶树、满目葱茏的茶园交相辉映,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有林地面积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
境内处处为景,犹如一个大公园,神奇的大鄣山(卧龙谷)、如天上人间般的“江岭风光”、文公山、鸳鸯湖、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堪称“生态奇观”,江湾、李坑、汪口、思溪、理坑等许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与青山绿水与粉墙黛瓦、飞檐戗角构成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
在婺源,春可赏五色芳菲,夏可探清幽奇洞,秋可观漫山红叶,冬可访平湖鸳鸯。
婺源生态茶叶观光园以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最为著名。
品牌兴茶 茶业兴县——江西省婺源县的品牌兴茶之路浅析

年 7月 1日, 县 正 式 启 用 了“ 源 绿 茶 ” 产 地 证 明 所 以计 划经 济 时期 婺 源茶 业保 持 了较 快 的发 展 速度 。茶 该 婺 原 重要来 源 。19 9 4年 , 茶业 为婺 源提 供 的税 收达 10 2 0万余
商 标 , 这 天 开始 , 县要 求 全 县 茶 叶 企业 统 一 使 用 “ 从 该 婺 业促 进 了县 域经 济 的发 展 ,成 为财 税增 长和农 民增 收 的
婺 具 3 5万亩 , 年产 茶 叶 3 . 吨 , 茶行 业 总 产值 达 3 5万 涉 5亿 , 茶 , 源绿 茶 中的精 品 , 有很 高 的声誉 和深 厚 的文 化 内 婺源 茗眉 ” 由县 茶业 协 会注 册 为伞 县公 用 的茶 叶 已 全 县有 1 3万户农 家 种 植茶 叶 , 7 有 0万 人 口以条 为 牛 , 或 涵 。“ 并 向 场 从事 与茶 相关 的行 业 ,农 民纯 收入 中有一 半 以 』 自涉 产 品 商标 , 确 定 为 婺 源绿 茶 的 主 打 品 牌 , f 推 出 。 : 来
汉 等地 。 效应 。
茶 叶原 为( 划 经 济 ) 类 物 资 , 计 二 由国 家统 购包 销 , 婺
茶 叶 品牌工 作 的差 距 ,造 就 了婺 源 与茶 业 先进 地 区
笔 者 不禁 想起 南 宋大 诗 人陆 游 一首 七 言绝 句— — 阅 “ ” 饮 食 文 化 传 承发 扬 , 粥 改革 创 新 , 不 能将 其 拒 之 门外 , 而 甚 记后 诗兴 大发 , : 日 “世 人个 个学 长 年 , 不悟 长 年在 目前 ,
源绿 茶 ” 标 , 主 打 品牌 “ 源茗 眉 ” 同年 1 商 其 婺 于 0月 1日
上市 。从此 , 中 国茶 叶之 乡 ” “ 婺源 县告 别 了无 统 一商 标 , 元 , 占全县 财政 收 入的 近 1 3强 。“ 叶兴 婺源 兴” / 茶 即源于
婺源茶叶营销策划方案

婺源茶叶营销策划方案一、市场概况婺源地处江西省的东部,是中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之称。
婺源的山区地势险峻,气候湿润,土质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婺源的茶叶产业相当发达,主要种植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等品种,被誉为中国优质茶的代表。
当前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品牌众多,婺源茶叶的市场份额不高。
当前婺源茶叶主要通过中间商进行销售,缺少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渠道,并且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婺源茶叶营销策划方案,提升婺源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市场1.消费者群体目标市场主要是茶叶消费者,重点关注茶叶爱好者、中高端消费者和礼品消费市场。
2.市场定位(1)茶叶爱好者:品质追求、注重茶叶口感和香味的消费者。
(2)中高端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和享受的消费者,更注重品牌背景和茶叶标签价值。
(3)礼品消费市场:茶叶作为一种高端礼品的代表,适合送给亲朋好友、客户和商务场合的消费者。
三、品牌建设1.品牌定位借力婺源茶叶的地理特色和优质产品,建立“婺源茶道”的品牌形象,旨在传承中华茶文化,展示婺源茶叶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口感。
2.品牌形象(1)名称及标志:婺源茶道(Logo设计:以点、线、面的方式展现茶的生长过程,线条圆润、简洁。
颜色采用大地色系,突出婺源茶的自然特点。
)(2)形象宣传语:香气缠绵丝滑可口(3)口号:采摘源头,鉴别专家四、市场推广1.线下推广(1)开设专卖店与茶吧:选择商业区或旅游景点的核心位置,展示和销售各类婺源茶叶。
在茶吧提供茶师为消费者冲泡,展示茶艺表演,提供茶叶品鉴和讲座等服务。
(2)参加各类茶叶展会:特别是一些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茶叶展会,通过展位宣传和产品展示,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3)合作酒店和餐厅:婺源茶叶与高端酒店和餐厅合作,提供茶叶供应和茶文化展示服务,使其成为高端消费场所的精品推荐。
2.线上推广(1)建立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展示婺源茶叶的品种特点、种植过程、产地介绍等,并提供在线购买服务,开展网上营销活动,增加粉丝互动和品牌关注度。
品牌兴茶 茶业兴县——江西省婺源县品牌兴茶之路浅析

注册了 “ 婺源绿茶” 明商标 , 正式启用 ; 证 并 二是注册 了 “ 婺 源茗眉”产品商标 , 作为婺源绿茶的主打品牌 , 强力推出 ; 三 是制订 了 “ 婺源 绿茶”地方标准 , 结束 了婺源绿茶无地方标
准可依的历史 。政府对茶叶的重视 , 对品牌工作扶持力度的
加强 , 有力地促进 了婺源县 茶业经济的发展。20 0 5年 , 该县 茶叶加工 贸易 量达 15 0吨 , 20 创汇 5 0万美元 , 0 实现茶 业系 列产 值 21 亿元 , 比增幅达 5 .%。全县从事茶 叶生产 的 .6 同 91
维普资讯
品 牌 兴 茶 茶 业 兴 县
江西省婺源县品牌兴茶之路浅析
口杨 峰 ( 江西省婺源县 政府 人民 县长)
江西省婺源县是我 国重要 的茶叶产 区 , 也是我 国最早产 茶 的地方之一 。婺源县在 2 0 0 5年 7月 1日正式启用 了 “ 婺
振兴茶业经济的时代。
一
农振兴茶业的信心和决心 , 全县上下形成 了全新的茶产业 发
、
市场竞争 , 品牌统 一 促
展氛 围。
在 构筑 振兴茶业 经济的外部环境 的同时 ,0 5年 , 20 婺源 婺源 茶叶 “ 唐载茶经 、 宋称绝 品 、 明清入 贡 、 中外驰名”。
早在唐 ・ 陆羽 《 茶经 》 中就有 : 歙州茶生婺源 山谷”的记载 ? “ 明正德年间 , 婺源县茶叶生产 已处于 “ 上供课税 , 下系 民生” 的重要地位。 此时婺源出现四大名茶 , 即溪头梨 园茶 、 山桂 砚 花树底茶 、 大畈灵 山茶 、 济溪上源茶。 清乾 隆 、 嘉庆年间 , 婺源 县已是全 国著名的茶叶生产销售 集散 地 ,曾有 年产茶 2 0 50 还 把创 建统一 品牌 的基础性工作摆 上了议事 日程 。 一是 申报
婺源县大鄣山有机茶出口调研分析

摘要婺源县“大鄣山”有机茶是有机茶中的佼佼者,它在克服了一系列的诸如农药残留的贸易技术壁垒之后,成功出口欧美市场,并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有机茶行业,大鄣山有机茶成为婺源乃至中国都享誉盛名的品牌。
论文首先阐明了选题的必要性,即为什么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出口已处于低迷状态,而大鄣山有机茶却能大量出口。
第二部分,大体地介绍了有机茶的定义,有机茶是什么和国内外对有机茶的研究。
第三部分,概述了有机茶市场,包括世界有机茶进出口市场,中国有机茶的发展情况,以及婺源有机茶的现状。
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大障山有机茶出口的各种成功因素及不足之处,例如优越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质量保障体系、技术服务、克服贸易技术壁垒等等。
最后,通过调研分析,为进一步扩大大鄣山有机茶出口提出对策包括利用展销会,政府的政策、国际认证等,同时为国内同行业今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经验模式。
[关键词] 大鄣山有机茶出口贸易技术壁垒Abstract"Dazhangshan" organic tea of Wuyuan County is the cream of the crop of organic tea. After it overcomes a series of pesticide residues, such a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successfully export market, and occupied a certain market share. In organic tea industry, Dazhangshan organic tea is world-renowned brand in Wuyuan and even in China.First and foremost thesis topics of the necessity, that is why since the last century 1980s, when the world tea export is at low ebb, Dazhangshan is able to export a large quantity of organic tea. The second part broad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organic tea, what is organic tea and the study of organic tea all over the world. The third part makes an overview of the organic tea market, including the world's organic tea import and export market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tea, and Wuyuan organic te a’s status quo. The fourth part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jor obstacles to the export of organic tea, especially the various success factors and inadequate, for example, the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 goo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echnical services, overcome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so on. Finally, it mak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further expand the great Dazhangshan organic tea exports, which come up with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use of fairs, government policies,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for the domestic industry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 model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Key Words]Dazhangshan Organic Tea;Export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目录1引论 (3)1.1写作背景和必要性 (3)1.2有机茶简介 (3)1.3文献综述 (4)2 有机茶市场概况 (5)2.1国际有机茶进出口市场 (5)2.2中国有机茶市场 (6)3 大鄣山有机茶的出口现状 (7)3.1产业背景 (7)3.2大鄣山有机茶出口状况 (9)4 婺源县大鄣山有机茶大量出口的成功之处与不足 (10)4.1成功因素 (10)4.2不利因素 (13)5 大鄣山有机茶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对策 (14)5.1增加产品的产量 (14)5.2丰富产品的种类 (15)5.3扩大产品的知名度 (15)6 大鄣山有机茶对国内同行业的启示 (15)7 结论与展望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婺源县大鄣山有机茶出口调研分析1引论1.1写作背景和必要性80年代以来,亚洲和非洲的一些主要产茶国为换取外汇和增加就业,大力发展茶业,茶叶产量快速增长。
婺源县茶叶产业经济调研简报

婺源县茶叶产业经济调研简报武睿;李道和【期刊名称】《蚕桑茶叶通讯》【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26-28)【作者】武睿;李道和【作者单位】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330200;江西农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组织专家对婺源县茶叶产业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婺源县茶叶局、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社、普通茶农等的座谈与走访,对该县总体生产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1.1 产业规模2014年婺源县茶叶种植面积1.15万hm2,春茶总产量5193t,总产值3.7321亿元,其中绿茶总产量4993t,占比96%,产值2.9321亿元,占比79%;红茶总产量为200t,占比4%,产值8000万元,占比21%。
从2014年春季绿茶和红茶价格来看,红茶平均价格400元/kg,绿茶平均价格为77.5元/kg,红茶均价较绿茶高,这与婺源的红茶只有名优红茶有关。
将春季茶叶按名优茶与大宗茶进行划分,婺源2014年春季名优茶产量1420t,占春茶总产量的27%,产值3亿元,占总产值的82%,其中绿茶1220t,占名优茶总量的85.9%,产值为2.26亿元,占名优茶总产值的73.8%,均价185元/kg;大宗茶产量3773t,产值为6754.1万元,分别占春季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73%和18%,大宗茶主要是绿茶,其均价为17.9元/kg。
1.2 茶叶出口情况婺源茶叶出口主要市场欧美与非洲,其中欧美主要是有机茶叶,非洲为常规和低农残茶叶。
2014年1~6月,婺源县茶叶出口总量1.9万t,远远超过该县当年所产春茶的总量;出口额3.95亿元,茶叶出口均价20元/kg。
1.3 茶叶从业人员婺源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与销售等环节的从业人员在51000人左右,占当地总人口的14.2%,表明茶叶在该县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是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柱与主要收入来源。
从业人员年龄均在50岁以上,从业人员老龄化已是一个现实问题,未来谁来种茶是产业即将面临的严峻问题。
婺源茶业史话

婺源茶业史话婺源茶业史话我国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
婺源地处皖浙赣交界的山地丘陵区,气候湿热,温度和土壤皆宜于茶树生长。
由于境内气压较低、空气洁净,利于紫外线辐射;又因云雾缭绕,多漫射光,茶叶叶片不易激变,可促进鞣质、芳香油和醣类形成,故高山云雾出名茶,婺源是“茗茶之乡”,也是茶的故乡。
解放以前,婺源茶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是不堪回首的一幕。
一、自古茶叶品质好婺源茶业,记载最早的就是唐代。
陆羽《茶经》中记有“歙州产茶,且素质好”,“歙州生婺源山谷”。
公元740元建县后,就有明确的说法。
公元856年后杨华《膳夫经手录》中说“婺源方茶,制置精好”。
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了两层:一层讲制作工艺精细,一层说盛置茶叶器皿良好。
南唐刘津《婺源诸县都置新城记》:“婺源、浮梁、祁门……茶货多”,可见,婺源茶业在唐代发展较快,且数量和质量均比浮梁、祁门强。
宋以后,随着全国产茶、制茶工艺的发展,婺源的茶业发展更为加快,并首创名牌。
《宋史?食货志》载,婺源所产的“谢源”茶是全国六大名茶之一,与紫笋、阳羡、日铸、双井、黄龙诸茶齐名。
到明代,婺源制茶工艺有较大改进,炒青绿茶逐渐取代了过去蒸青,茶叶品质更好。
明末清初,婺源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为婺源四大绿茶“名家”,并作为贡品上贡朝廷。
自始,婺源绿茶列为贡品一直到现在。
二、“婺绿”贡茶的来历据目前所发现的史料记载,“婺绿”贡茶始自明末清初,被誉为“四大名家”的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茶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都曾当作贡品,每年生产约五千斤。
这“四大名家”贡茶有着不同的经历:溪头梨园茶是由溪头商人开设兰田香号在广东经销该种茶叶而著名;砚山桂花树茶列为贡品还有龙尾砚的一份功劳。
相传当时有一砚官来砚山采购砚石,设法勒索老百姓。
砚山村有一寡妇,家贫无钱物相送,只好在谷雨前细采桂花树下茶树的幼嫩茶叶,精心焙制,制成的茶叶具有桂茶香味。
砚官带进京城,进献皇帝品尝,得到赞赏,即降旨定为贡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8 0元 来 自茶 叶 。同年 , 7 婺源 县 茶叶 产值 为 13 .2
亿元 茶农 人平增 收仅 为 4 O元 。安 溪县 的主打 品牌
是 “ 观音 ” 新 昌县 的 主打 品牌 为 “ 佛 龙井 ” 在 铁 , 大 , 国内外 市场 都有 较 高知 名 度 , 婺源 以前 一直 没 有 而
场t 的“ 大鄣 山 ” “ 圣 ” “ 发 ” 主要 品牌 处 于 、鄣 、源 等
一
婺源 县告别 了无统一 商标 , 主打 品牌 的历史 , 入 无 进 了一 个以统一 品牌 为 抓 手 , 面振 兴 茶业 经 济 的 时 全 代。
费 了大 量本来 就紧缺 的资金 、 等资 源 , 法形成 人力 无
人 中有一 半 以上 来 自涉茶 收 入 ; 江省 新 昌县 有茶 浙
园面积 9 5万亩 , . 产值 3 4亿元 , 民人 均 纯收人 中 . 农
头梨 园茶 、 山桂 花 树 底 茶 、 畈灵 山茶 、 溪上 源 砚 大 济 茶 。清乾 隆 、 嘉庆 年 间 , 婺源 县 已是 全 国著名 的茶叶 生产销 售集 散 地 , 曾有 年 产 茶25 0 t制 成 箱茶 l 0 , O 万箱 (5k / ) 2 g 箱 的辉 煌 记 录 , 茶商 云 集 广 东 、 海 、 上
入 的近 13 茶 叶兴婺 源兴 ” / 。“ 即源于此 。
2 O世纪 8 O年代后 期 , 着市 场 的逐 步 放开 , 随 计 划经 济的弊端逐 渐显 现 。特 别是进 入 2 O世纪 8 O年
代末 9 O年代 初 , 着 商 品经 济 和 市场 经 济 的发 展 , 随 进 入 了品牌 经 济 时 代 。 品 牌 是 产 品 质 量 的重 要 标 志, 是企业 和一个 地 方 提 高产 品 竞 争 力 的最 有效 途
维普资讯
・
3 ・ 4
蚕 桑茶 叶通 讯
总第 15期 2
新的产业发展氛围 在 构筑振 兴 茶业 经 济 的外 部 环 境 的 同时 ,0 5 2 0 年 , 源还把创 建统 一 品牌 的基 础 性 工 作摆 上 了 议 婺
的女 儿不愁 嫁 ” 所 以计 划 经 济 时 期 婺 源 茶 业 保 持 ,
了较 快 的发 展速 度 。茶 业 促进 了县 域经 济 的发 展 , 成为 财税 增 长和农 民增 收 的重 要来 源 。 19 9 4年 , 茶
业为 婺源提供 的税收 达 1 0 万 余元 , 0 2 占全 县财 政 收
主打 品牌 。
武汉 等地 。
茶叶原 为 ( 划经 济 ) 计 二类 物 资 , 由国家统 购 包
销, 婺源茶 叶 素 以“ 色 碧而 天然 , 颜 口味香 而 浓郁 ,
水 叶清而润厚 ” 的独 特 品质 而饮 誉世 界 , 是 “ 帝 更 皇
2 有 力措 施促 品牌 做 强
如何让传 统 的优 势产 业在新 的历 史条 件下重新 焕发生 机 , 为全县 的经济 建设再 立新 功 。婺源县 委 、 县政府 审时度 势 , 反复 调研后 , 断作 出优先发 展 在 果 “ 以茶业 为 主 的绿色 食 品产 业 ” 的决 策 。为 了做 强 做大婺 源茶 叶品牌 , 从而 壮 大茶业 经 济 ,0 5年 , 20 成 立 了以县长 为组长 的茶业 经 济 发 展领 导 小 组 , 统揽 产业 发 展 ; 立 了“ 成 婺源 县 茶业 协 会 ” 实行 行 业 运 , 作, 推动产 业发 展 ; 立 了产 业 发 展基 金 , 快 产业 设 加 发 展 。县 主要 领 导 亲 自参 加 茶 产业 调 研 、 谈 、 座 研 讨, 激发 了业界 人士 和茶农 振兴茶 业 的信心 和决心 。 全 县上 下发展茶 业 的合 力 得 以凝 聚 , 造 出 一种 全 创
民生 ” 的重 要 地 位 。此 时 婺 源 出 现 四大 名 茶 , 即溪
茶 叶 品牌 工作 的 差距 , 就 了婺 源 与 茶业 先进 造 地 区茶 叶经济 的差异 。在 2 0 0 4年 , 福建省 安溪 县有
茶 园面积 3 5万亩 , 年产 茶叶 3 5万 t涉 茶行业 总产 . , 值达 3 5亿 元 , 县 有 1 全 3万 户农 家种 植 茶 叶 , 7 有 O 万 人 口以茶为生 , 或从 事与 茶相关 的行业 , 民纯收 农
一
1 市场竞争促品牌 统一
婺源有着 不 凡 的茶 叶 史 。 婺 源 茶 叶 “ 载 茶 唐 经 、 称绝品 、 宋 明清人 贡 、 中外 驰名 ” 。早 在唐 朝 , 茶 圣陆 羽就在 《 经》 茶 中载 : 歙州茶 生婺 源 山谷 ” 明 “ 。 正德 年间 , 婺源 县茶 叶 生产 已处于 “ 供课 税 , 系 上 下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3期
蚕 桑 茶 叶 通 " i g
・3 ・ 3
品 牌 兴 茶 茶 业 兴 县
— —
江 西 省婺 源 县 的 品牌 兴茶 之 路 浅 析
杨 峰
330 ) 3 2 0
( 源县 人 民政 府 婺
20 0 5年是 婺 源茶 业 史 上 具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的 一
径 。多年来 , 婺源 茶叶企业 品牌 运作不 到位 , 品牌 市 场运作 意 识 淡 薄 。茶 叶 企 业 和茶 农 千 家 万 户 闯 市 场 , 打各 的品牌 , 占各 的市 场 , 于无 序 竞 争状 各 各 处 态 据 统计 , 县 推 出 的茶 叶品 牌有 3 该 O多 种 , 而市 种分散 的状 态 , 能集 中科 技 开 发 、 售 , 复 浪 不 销 重
种统 一 的品牌效应 。
年 。这一年 7月 1日, 县正 式 启用 了“ 源 绿茶 ” 该 婺 原产 地证 明商 标 , 这天 开始 , 从 该县要 求全 县标 , 主 打 品牌 “ 源 茗 婺 商 其 婺
眉” 于同年 l O月 1日上市 。从 此 , 中国茶 叶 之 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