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息态 fMRI 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丘脑功能连接研究

合集下载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是一种用于研究大脑神经活动的非侵入性神经影像学技术。

与传统的任务激活性功能磁共振成像不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不需要被试者执行特定的认知任务,而是在被试者松弛状态下,记录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神经活动情况。

本文将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基于大脑的自发神经活动。

即使在被试者休息状态下,大脑的神经元仍然会不断地进行自发性活动,形成所谓的“静息态网络”。

这些网络包括默认模式网络(DMN)、前脑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等。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通过测量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氧水平变化,可以揭示这些静息态网络之间的相互连接和功能关系,为研究大脑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研究大脑的功能连接和网络结构,揭示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路径和调控机制。

其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还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许多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都与大脑功能网络的异常有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大脑的自发神经活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心理状态、环境因素等,因此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其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无法直接测量神经元的电活动,只能通过血氧水平变化间接地反映神经活动情况,因此在解释结果时需要谨慎。

总的来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研究大脑功能和疾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将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认识大脑、治疗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愿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能够为人类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发性失眠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失眠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失眠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
进展
吴菁;冯慧婕;赵亚雄;李俊峰;李亭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24(64)7
【摘要】目前,原发性失眠(PI)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rs-fMRI)可能有助于阐明PI的神经生理机制。

研究发现,PI与大脑静息态网络的功能连接受损之间存在关联,但由于分析方法存在异质性以及研究方案、统计学方面的局限性,很难总结出PI神经影像学的一般结论。

目前PI的rs-fMRI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包括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图论分析、独立成分分析、体素镜像同伦连接分析以及动态功能连接。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吴菁;冯慧婕;赵亚雄;李俊峰;李亭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放射科;长治市脑疾病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8.63
【相关文献】
1.正常脑老化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功能连接的研究进展
2.原发性失眠局部脑区功能变化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3.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静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4.原发性失眠患者易损脑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
像研究:一项基于激活似然估计法的Meta分析5.失眠障碍脑功能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MRI的进展以及应用

FMRI的进展以及应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进展以及应用字数:3198来源: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年3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功能磁共振(fMRI) 技术因具有无创伤性、无放射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等优点。

近年来,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 state fMRI) 技术对癫痫、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等疾病的研究是热点。

本文综述了静息态fMRI 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疾病研究应用。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20-02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fMRI)技术具有无创伤性、无放射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及可多次重复操作等优点,已成为现今进行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1 简介人类大脑重量占体重的近2%,在清醒的静息态下,脑接受心输出量的11%,但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1]。

Ogawa S等人[2]于1992 年在活体上证明用MRI可以测量血中氧含量,即是将核磁共振物理学和脑生理学的结合,产生了BOLD信号。

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是将传统共振成像的高分辨率解剖成像能力与核示踪的血流动态的特异性相结合,将人脑的功能像精确地投影到解剖图像上,从而成为研究大脑认识思维活动的检测技术。

FMRI应用于人脑功能的研究,主要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件相关功能性磁共振(event-related fMRI),即为利用各种刺激诱导局部脑组织BOLD信号发生变化,间接反映神经元的活动;另一种为最常用的方法是静息态fMRI (resting- state fMRI),即在没有明确的输入或输出因素状态下,大脑内部发生的BOLD 信号的自发调节。

功能连接密度图观察内侧颞叶癫痫

功能连接密度图观察内侧颞叶癫痫

功能连接密度图观察内侧颞叶癫痫龙柳;张志强;许强;林玉娇;项蕾;卢光明;张宗军【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14(030)004【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密度(FCD)方法观察内侧颞叶癫痫(mTLE)脑功能活动改变的分布模式.方法分别采集47例mTLE患者与32名正常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通过两样本t检验,观察mTLE患者相对正常对照组的FCD活动改变,并采用基于体素的相关分析观察mTLE患者FCD改变脑区与癫痫病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LE患者发作间期FCD降低区域以双侧内侧颞叶、后扣带回、外侧颞叶和顶叶区为主;FCD增高区域主要分布于双侧感觉运动区(P<0.05,FWR多重校正).基于体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TLE病程与双侧内侧颞叶、后扣带回及顶叶区的FCD值呈负相关(P<0.05,FDR多重校正).结论mTLE表现为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异常;这些区域功能异常可能与mTLE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总页数】4页(P501-504)【作者】龙柳;张志强;许强;林玉娇;项蕾;卢光明;张宗军【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R445.2【相关文献】1.原发全面强直阵挛癫痫功能连接密度图研究 [J], 项蕾;张志强;许强;卢光明2.颞叶内侧癫(癎)海马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J], 陈志立;卢光明;张志强;谭启富;钟元;孙康健;田蕾;王正阁;朱建国3.颞叶内侧癫痫和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儿童癫痫的海马功能连接比较 [J], 安阳;刘娜;毓青;杨卫东;尹建忠4.应用脑电信号偏直线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颞叶内侧癫痫网络连接机制 [J], 孟祥红;陈富勇;陶蔚;付萌萌;王玉平5.应用脑电信号偏直线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颞叶内侧癫痫网络连接机制 [J], 孟祥红; 陈富勇; 陶蔚; 付萌萌; 王玉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连接性研究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连接性研究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连接性研究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连接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们深入了解大脑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MRI技术在脑功能连接性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在神经科学和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前景。

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使用强磁场和无线频率信号,可以生成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脑图像。

该技术可以提供有关脑组织解剖结构、血管网络和功能活动的详细信息。

而在脑功能连接性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以及这些连接与特定功能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脑功能连接性是指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活动的模式。

在过去,研究者主要依赖于经典的电生理学方法,例如脑电图(EEG)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研究脑功能连接性。

然而,这些方法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而MR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出现,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非侵入式、可重复性高且高空间分辨率的工具,用于研究人脑的功能连接。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者可以在无任务状态下记录大脑的自发活动。

这种活动包括不同脑区之间的同步振荡,被认为是大脑网络连接的生理基础。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提供与视觉、运动、情绪等特定功能相对应的大脑活动模式,进而揭示特定功能网络的组织和拓扑特性。

通过检测脑部活动和功能连接之间的模式和差异,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我们了解正常和异常脑连接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并对疾病发生、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除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也是一种常用的MRI技术,用于研究脑功能连接性。

DTI可以通过测量水分子在脑内的扩散方向和速率,反映脑白质纤维束的定向和完整性。

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研究,这一领域近年来已成为认知神经科学与临床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静息态功能成像是通过监测大脑在无特定任务指令下自发性神经活动的时空模式,揭示内在的脑网络组织及其动态变化,对于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架构、疾病发生机制以及个体差异提供了独特视角。

本文首先概述rsfMRI的基本原理,包括其依赖的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BOLD)信号以及如何利用这一信号反映神经元活动引起的局部血液动力学变化。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主要分析方法,如种子点分析、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图论网络分析等,阐述这些方法如何从不同层面揭示大脑区域间的时间同步性和功能集成性。

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作为最早识别且最为人所知的静息态网络,DMN涉及后扣带回皮层、楔前叶、外侧顶叶及内侧前额叶皮层等多个脑区,其在静息状态下表现出高度的内在连通性,并与自我参照思维、记忆检索、情感调控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我们将回顾DMN的结构特征、功能属性及其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变异规律。

其他关键网络及其功能:除DMN之外,静息态研究还揭示了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脑网络,如执行控制网络、感觉运动网络、视觉网络等。

本文将概述这些网络的组成、功能角色以及它们在静息态下与其他网络的交互关系。

静息态功能连接的临床应用:探讨rsfMRI在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监测中的价值,特别是在神经精神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脑损伤(如创伤后应激障碍、中风等)以及发展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基于静息态fMRI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

基于静息态fMRI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
• 基于静息态fMRI数据的分析方法还包括局部一致性分
析,低频振幅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度量脑区信息,所得结果将更加精确。
18
谢谢!
19
Hale Waihona Puke • 将为脑功能连接在脑疾病上的分析研究做铺垫,并为相关
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4
二 整体框架
基 于
1. 阅读文献,深入了解课题内容,

搜集目前已有的各种功能连接算法


2.搜集实验数据并完成数据的预处理

能 连
3.算法研究及实现

算 法
4.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5.总结展望

5
三 研究成果
3.1 相关概念及算法
7
相关系数
相关分析探讨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这里就是 探讨两个脑区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相关程度。相 关程度一般用相关系数 r 来衡量。相关系数r表达两种信息: (1)数值表示大小,衡量脑区与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的强弱, 其绝对值越大代表相关程度越强。 (2)符号表示方向,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
• 1.静息态信号(BOLD-fMRI信号)的原理; • 2.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分析
方法
• 3.功能连接的理解; • 4.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
6
功能连接度量方法
基于模型 驱动方法
相关分析 相干分析 偏相关分析 互信息分析 等
基于数据 驱动方法
主成分分析 独立成分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中文名称 Labels Abbr.
coordinates
x(mm) y(mm) z(mm)
后扣带回 35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现代神经影像学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可以非侵入性地检测脑活动的变化与区域间的网络连接,并且不需要进行活动干扰或任务刺激。

近年来,这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神经科学、心理学、精神疾病学、康复医学等多个领域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的原理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效应,它可以检测大脑血流量和氧气代谢率的变化。

这种技术使用了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可以对脑内各个区域进行定量和非侵入性的测量和影像化,从而观察到神经元活动带来的能量需求变化。

然而,这种技术主要关注的是静态时刻下的脑区关系,而被动和主动任务的影响使其成像更具说服力。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大量的神经功能,如学习和记忆、情绪调节、意识与无意识过程、社会互动等。

神经科学家可以使用这种技术研究广泛的主题,如认知控制、感官加工、决策制定等。

据研究表明,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脑区活跃性的相关程度,进一步了解不同脑区域之间的传递网络和联系。

通过定义分区的方法,这种技术可以研究脑的整体网络,探讨大脑的功能组织和动态变化,还可以评估大脑的某些复杂疾病,如阿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从而为诊断、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提供基础研究。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与参与者的互动或者任务,这就排除了任务潜在的错误因素,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同时,这种技术的无创性和非侵入性也使得它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

尽管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如脑活动噪声、样本大小、测量可靠性和统计模型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这些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总之,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可靠、高精度、非侵入性的神经影像技术,能够探寻脑区之间的关系,提供对脑功能特征的深入理解,为破解一些加密的认知和神经疾病提供新的方法论和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静息态 fMRI 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丘脑
功能连接研究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功能性神经疾病,癫痫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证实颅内存在与癫痫发作相关的癫痫网络,癫痫网络是指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个脑区而不是单一脑区参与引起癫痫的发生,其中丘脑作为组成结构参与了癫痫的发生与发展。

该研究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丘脑的功能连接改变及其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例资料
1. 1. 1 癫痫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影像中心20xx 年8 月~20xx 年6 月接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9 例,其中男13 例,女6 例;年龄21 ~32(25.42 5. 06)岁。

1. 1. 2 健康对照组正常志愿者 19 例,其中男 13例,女 6 例;年龄 21 ~ 36(24.74 1.85)岁,排除MRI 检查禁忌证、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及药物滥用史。

1. 1. 3 难治性癫痫患者入选及排除标准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2001 年癫痫分类诊断标准及常规CT /MRI 等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确致痫病灶;② 病史2 年或2 年以上且均有过癫痫全身发
作病史;经过长期、系统的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即使在血液药物浓度监测下,也不能控制癫痫的发生,发生频率每月 4 次或以上符合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 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中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在双侧大脑半球描记出弥漫性棘波及棘慢波;发作类型为全面强制 -阵挛发作;抗癫痫药物为一线药物(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无神经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及相关病史;无其他身体结构发育异常;⑧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低于24 分,检查不合作及未能顺利完成者予以排除。

1. 2 方法
1. 2. 1 fMRI 数据采集扫描前告知被试扫描过程和注意事项,对于癫痫患者,嘱其正常服用抗癫痫药物,在扫描前 24 h 无癫痫发作。

使用 Philips Achieva 3. 0T MRI 成像系统,16 通道标准头线圈进行头部静息态数据扫描,扫描前使用配套泡沫海绵和标准3M 除噪耳机以减少头动和降噪,并嘱受试者闭目清醒安静平躺于扫描仪内,避免头动,尽可能不要进行意向性思维活动。

静息态数据采集参数设置为:矩阵:64 64,扫描视野:240 mm 240 mm,动态间隔时间:2 000 ms,层厚:4 mm,间距:0 mm,扫描层数为25 层,共180 动态,扫描时间约6 min。

1. 2. 2 数据预处理在工作站上分析处理采集的数据,先采用SPM8(www. fil. ion. ucl. uk/spm/)软件进行功能像预处理,进行层间校正和头动矫正,在处理前去除前10 个时间点图像,以消除机器不稳定带来的误差;再采用3mm 3mm 3mm 重采样到蒙特利尔神经病
学研究所标准脑空间的功能像模板,后以全宽半高为 6 mm 的高斯核进行平滑,使数据更符合高斯场模型;预处理头动平移 1 mm 或转动角度 1. 5的被试数据予以剔除(本实验无剔除数据)。

1. 2. 3 功能连接分析通过 REST 软件( http: / /resting-fmri. sourceforge. net)对预处理之后的数据进行线性漂移、低频滤波(0.01 ~0. 08 Hz)处理,提取全脑协变量并同预处理产生的头动信号进行整合,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后作为作为功能连接分析的回归协变量;通过 WFU-Pickatlas 软件(http://www. fmri.wfubmc. edu /cms /software) 选取左右两侧的丘脑作为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经 REST 重采样后分别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得到通过 Fish-er Z 转换符合正态分布的功能连接统计图。

1. 3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6. 0 软件进行分析。

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左右侧丘脑功能连接统计图双样本 t 检验,观察左右丘脑与全脑的功能连接连通性,分析之后得到的脑网络连通图通过 REST 软件Slice Viewer 模块显示。

2 结果
2. 1 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性别使用 2检验,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使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2 功能连接分析结果两组功能连接分析差异有意义,静息状态下,难治性癫痫组相比于对照组,以左侧丘脑为 ROI 做功能连接分析,难治性癫痫组与双侧梭状回、右侧舌叶、双侧楔叶及双侧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强,而与双侧尾状核、左侧壳核及左侧杏仁核的功
能连接强度减弱;以右侧丘脑为 ROI做功能连接分析,难治性癫痫组与双侧距状回、双侧楔前叶及左侧直回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强,而与双侧壳核、双侧尾状核、双侧杏仁核及右侧脑岛的功能连接强度减弱。

3 讨论
丘脑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传导接替中转站,来自全身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研究显示颞叶癫痫患者的丘脑内侧呈现十分明显的萎缩,这可能是丘脑在癫痫发作扩散中首先受到影响导致;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EEG-fMRI 研究表明丘脑与癫痫波的发放关系密切。

静息态 fMRI 有易实施、不受癫痫发作时间限制等优势,通常观察不同脑区间自发活动的时间同步性,以衡量脑区间的功能协作情况,逐渐成为研究癫痫的新方法。

研究已经证实颅内存在与癫痫发作相关的癫痫网络,其中丘脑参与了癫痫的发生与发展,然而对难治性癫痫患者丘脑的功能连接的研究很少;本研究运用静息态 fMRI 技术了解丘脑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从而探讨丘脑在癫痫发作或传导中的作用。

研究显示当丘脑的功能下降或功能受到抑制,丘脑的闸阀放开,许多电信号同时抵达大脑很多区域,导致部分性继发全身强直 - 阵挛发作。

本研究显示,难治性癫痫组相比于健康对照组,丘脑与梭状回、楔前叶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而与尾状核、杏仁核及岛叶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减弱。

产生功能连接改变的脑区在癫痫发生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尾状核对癫痫发作的抑制作用:尾状核是脑内抑制系统的主要核团,与小脑的齿状核构成癫痫发作自动抑制环路的两个重要中继站;
尾状核尾部为 - 氨基丁酸( GABA) 能神经元,通过刺激尾状核尾部使 GABA 能神经元兴奋,释放较多的 GABA,可以达到抑制癫痫放电作用;本研究中丘脑与尾状核的功能连接减弱,可能导致尾状核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容易诱发癫痫发作。

岛叶和杏仁核形成灶性复合体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杏仁核外侧核接受丘脑和大脑皮质感觉信息,并定向传导到杏仁核内部,使杏仁核有广泛的内部连接;研究表明,杏仁核在癫痫活动过程中的活动度较高,对癫痫的进展有重要影响;由于杏仁核在癫痫网络中起到重要的信息传导作用,可以选择性地切除杏仁核来治疗难治性癫痫;岛叶与杏仁核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作为灶性复合体,刺激杏仁核的同时可以激活同侧岛叶,而岛叶又加速了杏仁核的周期性痫样放电。

梭状回在癫痫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梭状回与多种复杂的刺激识别有关,活动程度增加时可产生幻觉,是获得识别近似物体的技能的关键性脑区;癫痫患者发作时有意识朦胧、幻觉、错觉、及记忆缺损等;本研究中丘脑与梭状回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是癫痫患者产生幻觉、似曾相识感等的原因。

难治性癫痫患者默认网络的损伤:楔叶和楔前叶作为默认网络的关键节点之一,与许多高水平的认知功能有关,如情景记忆、自我相关的信息处理以及意识的各个方面;丘脑与楔叶、楔前叶之间的功能连接明显增强可能与癫痫患者发作时出现的心理和精神异常有关。

壳核参与了学习和记忆等许多高级认知功能,研究显示壳核及丘脑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可能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边缘系统的变化: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如胼胝体、海马、海马旁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